•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9

半透明SKY也
首页 > 期刊论文 > 生态环境学报青年编委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实创佳人

已采纳

吕永龙, 博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三世界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1,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自1981年起,先后在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农业工程学士、系统工程硕士和环境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前主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科学顾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专家组(IRP)成员,国际科联科学计划和评估委员会(ICSU/CSPR)委员,罗马俱乐部(Club of Rome)正式成员2,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生态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3, 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等。Science姐妹刊物Science Advances副主编3,美国生态学会与中国生态学会合办国际刊物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创刊主编4,创建国际期刊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Transdisciplinary Journal of SCOPE并担任副主编,《生态学报》责任副主编,并担任多个国内外核心刊物编委。3他长期从事区域生态风险与环境管理、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生态效应与调控对策、系统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40多篇,其中Science、Nature等SCI收录140多篇,发表中英文专著16部。先后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次,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首届青年科技奖,BHP Billiton导师科研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SCOPE杰出成就奖等。

358 评论

实创13720050898

学位论文:学士学位:《松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群落现状分析》(1987年) ,指导教师:任宪威先生硕士学位1:《松山森林植物群落分类及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1990年) ,指导教师:任宪威先生硕士学位2:《社会现象としての里山とその展开方向》(2000年) ,指导教师:北尾邦伸先生博士学位:《エコツーリズムによる森林ガバナンスの形成》(2003年) ,指导教师:北尾邦伸先生研究简报:1989张玉钧论研究火因子对森林影响的方法.国外林业,2:张玉钧书评:评《内蒙古植物志》.干旱区资源与环境,3:张玉钧编译 苏联树木学的发展概况.世界林业研究, 4:张玉钧编译 日本国有林的土地利用与经营目的的变迁.世界林业研究,13(5):张玉钧编译 美国树木学的发展概况.世界林业研究, 16(2):张玉钧编译 日本的自然公园、世界遗产与生态旅游.世界林业研究,18(4):张玉钧论旅游产业与现代林业的融合空间.旅游学刊,26(6):10-11.一般论文:1991任宪威,张玉钧,等北京松山植物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3:1-6.1992张玉钧北京松山的野生蜜源植物.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67-69.1993 RenXianwei,Liang Hongping,Zhang YunjunWoody plants as Resources inChina, Their Conservation and Use.Journal of BFU(English Ed) , 1:80-89.1994 任宪威,梁红平,张玉钧北京自然保护区的现状评价与发展构想.自然资源,1:59-63.1995 王建中,王瑞勤,张玉钧三种落叶松种子的比较形态与统计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6(4) :80-89.1996张玉钧,刘振玉松山油松林群落特征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8(2) :96-99.1997张玉钧,王建中,等密云水库上游北庄试验区植被性质的初步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3) :39-44.1997 阎海平,张玉钧北京小西山植物区系的初步分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增刊2) :134-137.1997张玉钧,路端正北京白头翁属植物小志.北京农学院学报. 12(1) :45-47.1998 李国良,张玉钧,等北京密云水库上游北庄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中国林副特产,2:45-46.1998 杜凤国,张玉钧,焉域金东北槭属的种子表皮雕纹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植物研究,18 (3) :361-365.2001张玉钧,北尾邦伸日本的里山及其管理与保护.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3(1) :90-92.2001张玉钧,北尾邦伸里山の発见とその展开方向.林业経済,8:10-17.2003邱扬,李湛东,张玉钧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原始林兴安落叶松种群世代结构的研究.林业科学,39(3) :15-22.2003张玉钧中国における国有林场系谱の自然保护区の展开―松山自然保护区を事例として―.林业経済研究,49(2) :19-26.2005张玉钧,段昌盛源于国有林场的自然保护区之景观管理途径.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4(2) :37-40.2005张玉钧,王冠冠,邹国辉论风土与旅游的关系.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4(4) :24-27.2006张玉钧,邹国辉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的经营目标与生态旅游对策.生态经济,8:86-89.2006邱扬,李湛东,张玉钧等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原始林白桦种群世代结构的研究.植物生态学报,30(5) :753-762.2006 孔祥旭,张玉钧从日本经济学理念看其实态分析方法.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4(4) :70-74.2006 邱扬,李湛东,张玉钧,等火干扰对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下层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生态学报,26(9) :2863-2869.2006 任宪威,张玉钧,陈瑞生,等黎平县尚重区老山界树种资源考察报告.黔东南林业科技,23(3) :18-22.2006张玉钧,殷鸣放日本森林管理的最新发展—以日本神奈川县林业政策过程为例.环境科学与管理,31(9) :8-10.2007 牛江,张玉钧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当地社区参与.四川林勘设计,2:40-43.2007 殷鸣放,张玉钧,谭学仁,等日本私有林的一个典型—吉野林业的森林经营.世界林业研究,4:54-57.2007 李金苹,张玉钧,等 对目前中国乡村景观规划的思考.北京农学院学报,3:52-56.2007 海杨,王金兰,刘明丽,张玉钧节事庆典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作用—以北京市八大处公园中国园林茶文化节为例.四川林勘设计,3:32-35.2007 于笑云,张玉钧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西部林业科学,35(4) :134-137.2007 李煜,张玉钧论生态校园的建设模式.环境科学与管理,10:143-147.2008 陈静,张玉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研究进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48-51.2008 朱丹丹,张玉钧旅游对乡村文化传承的影响研究综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7(2) :58-62.2008 刘明丽,张玉钧游憩机会谱(ROS) 在游憩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世界林业研究,3:28-33.2008 于笑云,张玉钧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研究综述.四川林勘设计,1:31-34.2008张玉钧,马履一,王希群, 等水杉在日本的引种保护及其社会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4:17-21.2008张玉钧,周春光园林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探讨.管理观察,12:84-86.2009张玉钧生态旅游在湿地保护中的作用.国家级湿地衡水湖调研与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张帆,张玉钧风景名胜区内观光电梯乘客态度调查研究—以武凌源风景名胜区为例. 管理观察, 21:50-52.2009 刘芳,张玉钧GIS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河北林业科技,(3) :62-64+70.2009 张力圆,梁增贤,张立,邢震,张玉钧旅游干扰因素对西藏林芝巨柏林的影响生态环境学报, 18(4) :1413-1421.2010 侯艳伟,吴成亮,张玉钧游客环境意识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紫竹院和香山公园为例.河北林果研究, 25(3) :315-320.2010 施德群,张玉钧旅行费用法在游憩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3) :69-74.2010 付健,张玉钧,陈峻崎,等游憩承载力在游憩区管理中的应用.世界林业研究,23(2) :44-48.2010 付健,张玉钧,等北京平原风景游憩林林相改造技术研究.河北林果研究,25(1) :68-71.2010 庄小锋,杨秀珍,张玉钧,马宝建,等北京山区蓝色草本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32(增刊1) :177-182.2010 马宝建,丁学欣,胡冬梅,寿海洋,张玉钧,吴记贵北京山地野生观赏植物的濒危因素及保护对策.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32(增刊1) :173-176.2010张玉钧,石玲,等论生态旅游规划的一般范式.生态旅游理论进展与实践探索—2009青海国际生态旅游高峰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周辉,张玉钧河流游憩规划的基本问题探讨.河北林果研究,26(1) :72-77.2011 庄小锋,杨秀珍,张玉钧,等北京山区观果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33(增刊1) :114-120.2011 刘福山,张辉,李扬,张玉钧,等北京山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33(增刊1) :121-127.2011张玉钧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途径探讨.管理观察,101:100-101.2011 王良民,张玉钧论辽东栎(壳斗科) 的分类地位及命名.植物科学学报,29(6) :749-754.2011 马宝建,张玉钧,宋大北,贾亦琦,黄志远 现代勒勒车—内蒙古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思考和探索.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贾亦琦,张玉钧旅游者摄影行为研究初探—基于摄影旅游者与大众旅游者的对比.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22-26.2012 黄志远,张玉钧旅游体验实证研究—以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为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17-21.2012张玉钧,曹韧,张英云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利益主体研究—以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为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6-11.2012 马国青,张玉钧,唐小平 枝桠施工技术在河流湿地治理中的应用,林业资源管理.2012,3:123-125,140.2012 王瑾,张玉钧基于生态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社区培训研究—以河北白洋淀王家寨村为例.河北林果研究,27(2) :224-228.2012 马国青,黄桂林,张玉钧,唐小平 郑州惠济水系廊道景观优化模式,林业资源管理.2012,4:108-112.2012张玉钧,张英云 市民参与型的乡村景观保护--以日本海上森林国营里山公园建设为例,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7:张玉钧北林园林学院生态旅游领域发展概况与展望,风景园林.2012,4:张玉钧生态旅游的发展:存在问题与实现途径,风景园林.5: 邵隽,张玉钧,李雄,李昭 社区支持农业型市民农园休闲模式研究.旅游学刊,12: 徐姗,刘晓明,张玉钧基于生产性农业景观建设的北京郊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2012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会议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Yujun, Shi Ling,Wang Jin The Rural Ecotourism Development Targeted at Sustainable Livelihoods—The case study of Wanjiazhai 13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Korea,China,, Suncheon, Korea2012 Caijun,Zhang Yujun,Jia Tingting Exploring the Visitors’ Recognition and Expectation for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Development in Ethnic Rural Area: Case Study of Dehang Miao Village, The 2012TOSOK International Tourism Conference ,July 4-6, Ulsan, Korea2012 张玉钧 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作,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第二届(珠海)年会分会发言材料,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2013 张英云,张玉钧 基于水环境保护的湿地公园规划探讨--以山东拥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3, 9(1):14-172013 马英华,张玉钧 采煤塌陷地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策略--以徐州市九里湖湿地为例,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3, 9(2):21-242013 马英华,张玉钧,石玲 辽河流域台安生态旅游区规划必要性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224-2282013 张玉钧,石玲,贾亦琦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及潜在风险,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7-102013 孙吉亚,张玉钧 论旅游景观的生态设计--兼谈拉斯喀瑞的生态旅游思想,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 25(1):62-672013 徐姗,黄彪,刘晓明,张玉钧 从感知到认知:北京乡村景观风貌特征探析,风景园林. 2013,4:73-802013 张玉钧,张力圆,张玏 郊野公园概念的演变与发展,风景园林. 2013,5:80-852013 张玉钧,张英云 中国湿地公园发展现状与展望,生态旅游发展与管理,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6-112013 郭彦丹,谢冶凤,张玉钧 村镇景观特征及其评价体系初探,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李露,谢冶凤,张玉钧 村镇景观乡土性特征探究,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张婧雅,魏民,张玉钧 步道系统规划的前期调研分析,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828-830.

350 评论

天天大宝贝儿

高宝玉,男,山东省鄄城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注册环保工程师。 通信地址:山东济南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邮编:250100。电话:(o),e-mail: 。受教育情况: -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上海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系环境化工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华东石油学院(现中国石油大学)石油炼制系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工作经历: -至今,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土木、环境和海洋工程系环境系统中心,客座教授;- 山东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 德国karlsruhe大学水环境工程研究所,访问学者(daad资助); 德国karlsruhe大学englar-bunte研究所水化学研究室,访问学者 (daad资助);- 山东大学环境工程系,副教授、副系主任;- 山东大学环境工程系,副教授;- 美国saint vincent 学院,客座教授;-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中心,讲师、副教授;- 山东大学化学系,助教,讲师;- 华东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有机化学教研室,助教。主要研究领域: 水和废(污)水处理药剂与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研制开发和应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水污染控制技术与资源化研究固体废物利用技术研究主要社会兼职: 国际水质协会(iwa)化学工业专题组管理委员会委员国际水质协会(iwa)会员中国化工学会工业水处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水处理化学专题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工学会工业水处理专业委员会混凝技术学组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分会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兼职教授《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编辑委员常务委员和委员《中国环境科学》编委《环境化学》编委《安全与环境学报》编委《环境工程学报》编委《精细化工》编委山东省环保产业研发基地理事会常务理事《山东化工》编委《山东环境》编委会副主任济南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政协第十二届济南市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特邀委员科研与成果: 先后承担和参加了国家水专项课题、国家“863”课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课题、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课题、山东省科技重点攻关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山东省环境保护重点项目等50余项, 鉴定成果21项,申请发明专利17项(授权7项)。在中外文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130余篇),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60余篇。开发研制出十余种新型高效水处理剂,研制开发出的产品大多已投入到工业生产和应用中去,研究成果获各种奖励1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于1999年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三届《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于2003年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五届《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和《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特别提名奖》,于2002年被评为山东省十佳杰出中青年科学家称号。主要研究成果获奖情况:1.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及高效絮凝技术”成果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 “高效多功能无机-有机复合水处理剂的研制及开发” 成果获2006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 “聚合铝硅无机高分子水处理剂” 成果获2003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 “硅酸根/硫酸根对部分水解铝盐混凝剂中铝的形态及性能影响研究” 成果获2008年度山东省科技 进步二等奖;5. “崂山生态及保护研究” 成果获得2008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6. “新型混凝剂聚合硅铝铁的基础及应用性能研究” 成果获2006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7. “水和废水处理用混凝剂/絮凝剂的特性及应用基础研究” 成果获2007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三等 奖;8. “山东省环境容量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研究” 成果获2007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9. “高效多功能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成果获2002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0. “se-z3型分散阻垢剂” 研究成果获1999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1. “jx-ii型絮凝剂” 成果获1995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2. “山东省环境容量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研究” 成果被评为2002年度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刘俊新 电话: 职位: 研究员 传真: 邮编: 100085 Email: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简介: 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组组长。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在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98年在哈尔滨建筑大学环境工程学科获博士学位。1994至1996年和1998至1999年先后两次在荷兰应用科学研究院环境科学研究所(TNO-MEP) 高访和参加国际合作项目。目前的学术兼职包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水质工程与水环境恢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环境工程学报》副主编等。现任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室主任。 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与污水资源化技术及其机理的研究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⑴ 经济高效的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研究,包括新型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新型低能耗膜生物反应器、有毒有害污染物生物降解机理与技术、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工艺等;⑵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及恶臭物质的生物降解机理与新型反应器的研究;⑶ 污泥处理与利用技术研究。通过对单体技术的创新与优化组合,形成经济、高效和清洁型的污水处理集成工艺或系统。 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省部、科学院和地方科技攻关与实际工程项目等40余项,曾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授权2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登记1项。目前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专项”、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

303 评论

相关问答

  • 应用与环境生态学报

    1、生态学报 2、应用生态学报 3、生物多样性 4、生物工程学报 5、遗传6、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7、微生物学报 8、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9、水生生物

    金凯瑞砖家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生态环境学报编委

    我们学校说的都是SCI,     而且看侧重点 如果不是要求必须发专刊,可在我们刊物发表,有收录环保类文章很多多的

    追梦的风筝123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生态学报编委会

    这个问题不应该在这问的

    偶是透明哒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生态环境学报是sci吗

    虽然了解的不是很多,但是知道一本环境保护前沿

    pingping28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生态与生态环境学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么是的《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再次被评定为中文核心期刊

    神之雪1314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