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叶草人生
如果是国内期刊,《波谱学杂志》接收这方面的文章,可以试试 《波谱学杂志》是国内磁共振波谱领域唯一的学术性期刊,由中国物理学会波谱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共同主办,创刊于1983年6月,季刊,中、英文混合刊 主要报道在磁共振波谱学、原子与射频场和微波相互作用领域——包括核磁共振、磁共振成像、顺磁共振、核电四极矩共振、光磁共振、微波波段原子频率标准等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 研究论文:报道学术价值明显、有创新的系统性研究成果。全文篇幅(包括图、表、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一般不超过6000字。研究简报:报道有创新性的部分或阶段性研究成果.全文一般不超过4500字。研究快报:快速(60~120天)简要地报道NMR学科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刊登后仍可发表论文)。综述评论:结合自己的系统研究, 对NMR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作出综合评述.。
卷卷小白菜
也就是核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之所以后来不称为核磁共振而改称磁共振,是因为日本科学家提出其国家备受核武器伤害,为表示尊重,就把核字去掉了。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1973年才将它用于医学临床检测。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术(MR)。MR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MR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他许多成像术,而且不同于已有的成像术,因此,它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它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不会产生CT检测中的伪影;不需注射造影剂;无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MR对检测脑内血肿、脑外血肿、脑肿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脑缺血、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积水等颅脑常见疾病非常有效,同时对腰椎椎间盘后突、原发性肝癌等疾病的诊断也很有效。MR也存在不足之处。它的空间分辨率不及CT,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或有某些金属异物的部位不能作MR的检查,另外价格比较昂贵。磁共振成像是断层成像的一种,它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1946年斯坦福大学的Flelix Bloch和哈佛大学的Edward Purcell各自独立的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磁共振成像技术正是基于这一物理现象。1972年Paul Lauterbur 发展了一套对核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编码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重建出人体图像。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其它断层成像技术(如CT)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它们都可以显示某种物理量(如密度)在空间中的分布;同时也有它自身的特色,磁共振成像可以得到任何方向的断层图像,三维体图像,甚至可以得到空间-波谱分布的四维图像。像PET和SPET一样,用于成像的磁共振信号直接来自于物体本身,也可以说,磁共振成像也是一种发射断层成像。但与PET和SPET不同的是磁共振成像不用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就可成像。这一点也使磁共振成像技术更加安全。从磁共振图像中我们可以得到物质的多种物理特性参数,如质子密度,自旋-晶格驰豫时间T1,自旋-自旋驰豫时间T2,扩散系数,磁化系数,化学位移等等。对比其它成像技术(如CT 超声 PET等)磁共振成像方式更加多样,成像原理更加复杂,所得到信息也更加丰富。因此磁共振成像成为医学影像中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核磁共振成像原理:原子核带有正电,许多元素的原子核,如1H、19FT和31P等进行自旋运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自旋轴的排列是无规律的,但将其置于外加磁场中时,核自旋空间取向从无序向有序过渡。自旋系统的磁化矢量由零逐渐增长,当系统达到平衡时,磁化强度达到稳定值。如果此时核自旋系统受到外界作用,如一定频率的射频激发原子核即可引起共振效应。在射频脉冲停止后,自旋系统已激化的原子核,不能维持这种状态,将回复到磁场中原来的排列状态,同时释放出微弱的能量,成为射电信号,把这许多信号检出,并使之能进行空间分辨,就得到运动中原子核分布图像。原子核从激化的状态回复到平衡排列状态的过程叫弛豫过程。它所需的时间叫弛豫时间。弛豫时间有两种即T1和T2,T1为自旋-点阵或纵向驰豫时间T2,T2为自旋-自旋或横向弛豫时间。磁共振最常用的核是氢原子核质子(1H),因为它的信号最强,在人体组织内也广泛存在。影响磁共振影像因素包括:(a)质子的密度;(b)弛豫时间长短;(c)血液和脑脊液的流动;(d)顺磁性物质(e)蛋白质。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是,磁共振信号愈强,则亮度愈大,磁共振的信号弱,则亮度也小,从白色、灰色到黑色。各种组织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如下;脂肪组织,松质骨呈白色;脑脊髓、骨髓呈白灰色;内脏、肌肉呈灰白色;液体,正常速度流血液呈黑色;骨皮质、气体、含气肺呈黑色。核磁共振的另一特点是流动液体不产生信号称为流动效应或流动空白效应。因此血管是灰白色管状结构,而血液为无信号的黑色。这样使血管很容易软组织分开。正常脊髓周围有脑脊液包围,脑脊液为黑色的,并有白色的硬膜为脂肪所衬托,使脊髓显示为白色的强信号结构。核磁共振已应用于全身各系统的成像诊断。效果最佳的是颅脑,及其脊髓、心脏大血管、关节骨骼、软组织及盆腔等。对心血管疾病不但可以观察各腔室、大血管及瓣膜的解剖变化,而且可作心室分析,进行定性及半定量的诊断,可作多个切面图,空间分辨率高,显示心脏及病变全貌,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优于其他X线成像、二维超声、核素及CT检查。在对脑脊髓病变诊断时,可作冠状、矢状及横断面像。检查目的:颅脑及脊柱、脊髓病变,五官科疾病,心脏疾病,纵膈肿块,骨关节和肌肉病变,子宫、卵巢、膀胱、前列腺、肝、肾、胰等部位的病变。优点:1.MRI对人体没有损伤;2.MRI能获得脑和脊髓的立体图像,不像CT那样一层一层地扫描而有可能漏掉病变部位;3.能诊断心脏病变,CT因扫描速度慢而难以胜任;4.对膀胱、直肠、子宫、阴道、骨、关节、肌肉等部位的检查优于CT。缺点:1.和CT一样,MRI也是影像诊断,很多病变单凭MRI仍难以确诊,不像内窥镜可同时获得影像和病理两方面的诊断;2.对肺部的检查不优于X线或CT检查,对肝脏、胰腺、肾上腺、前列腺的检查不比CT优越,但费用要高昂得多;3.对胃肠道的病变不如内窥镜检查;4.体内留有金属物品者不宜接受MRI。5. 危重病人不能做6.妊娠3个月内的7.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核磁共振检查的注意事项由于在核磁共振机器及核磁共振检查室内存在非常强大的磁场,因此,装有心脏起搏器者,以及血管手术后留有金属夹、金属支架者,或其他的冠状动脉、食管、前列腺、胆道进行金属支架手术者,绝对严禁作核磁共振检查,否则,由于金属受强大磁场的吸引而移动,将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以致生命危险。一般在医院的核磁共振检查室门外,都有红色或黄色的醒目标志注明绝对严禁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情况。身体内有不能除去的其他金属异物,如金属内固定物、人工关节、金属假牙、支架、银夹、弹片等金属存留者,为检查的相对禁忌,必须检查时,应严密观察,以防检查中金属在强大磁场中移动而损伤邻近大血管和重要组织,产生严重后果,如无特殊必要一般不要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有金属避孕环及活动的金属假牙者一定要取出后再进行检查。有时,遗留在体内的金属铁离子可能影响图像质量,甚至影响正确诊断。在进入核磁共振检查室之前,应去除身上带的手机、呼机、磁卡、手表、硬币、钥匙、打火机、金属皮带、金属项链、金属耳环、金属纽扣及其他金属饰品或金属物品。否则,检查时可能影响磁场的均匀性,造成图像的干扰,形成伪影,不利于病灶的显示;而且由于强磁场的作用,金属物品可能被吸进核磁共振机,从而对非常昂贵的核磁共振机造成破坏;另外,手机、呼机、磁卡、手表等物品也可能会遭到强磁场的破坏,而造成个人财物不必要的损失。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有许多骨科内固定物,特别是脊柱的内固定物,开始用钛合金或钛金属制成。由于钛金属不受磁场的吸引,在磁场中不会移动。因此体内有钛金属内固定物的病人,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是安全的;而且钛金属也不会对核磁共振的图像产生干扰。这对于患有脊柱疾病并且需要接受脊柱内固定手术的病人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钛合金和钛金属制成的内固定物价格昂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推广应用。编辑词条开放分类:医疗、医学影像参考资料:1.医学影像技术贡献者:wtrecamel、yo不动、waterone83、袖吞乾坤小武侯、dairui725本词条在以下词条中被提及:海洛因、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原发性肝癌“MRI”在英汉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医】磁共振造影2. = Machine Readable Information 【电脑】机读信息
凯凯妞妞
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摘要:综述国内外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的技术研究。从核磁共振技术定义与分类,及其对食品成分、分子结构的分析以及水果品质无损检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从目前的应用现状来看,该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具有快速、准确以及不损坏原料的优点,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关键词:核磁共振技术;食品成分;分子结构;水果品质;无损检测是基于原子核磁性的一种技术, 20世纪中期由荷兰物理学家Goveter最先发现,后由美国物理学家Bloch和Purell加以完善[ 1 ]。NMR技术可快速定量分析检测样品,对样品不具破坏性,而且简便、灵敏度高;另外,利用该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同时获得样品中多种组分的弛豫时间曲线图谱,从而能准确地对样品进行分析鉴定[ 2 ]。它的应用很广泛,例如在食品加工中,可用于测定物料的温度和水分含量及状态;在水果无损检测中,可用于水果的分级和内外部品质鉴定。1NMR技术及其分类NMR即在静磁场中,具有磁性的原子核存在不同能级,用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照射样品,当电磁波能量等于能级差时,原子核吸收电磁能发生跃迁, 产生共振吸收信号[ 3 ]。NMR现象来源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进动,而自旋角动量的具体数值是由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决定的。迄今为止,只有自旋量子数等于1 /2的原子核的核磁共振信号才能够被人们利用, 常被利用的原子核有: 1H、11B、13C、17O、19 F、31 P和23Na等。其中,氢核(1H)只有一个中子,具有很强的磁矩,食品中的水、淀粉、糖和油中都有氢核,所以质子核磁共振技术(即1H2NMR)常用于食品成分的非破坏性检验[ 4 ]。NMR技术主要有两个学科分支:核磁共振波谱法(Nu2clear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 I) [ 1, 3, 5 ]。核磁共振波谱法是基于化学位移理论发展起来的,根据所使用的射频场频率的高低,其又可分为高分辨率NMR波谱法和低分辨率NMR波谱法。前者主要用于研究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目前应用最广的是1H2NMR和13 C2NMR。由于食品结构复杂,该技术还只限于非常简单的食品模型;后者是通过NMR谱信号来分析食品的理化性质,信号的最初强度与样品中原子核数量直接相关。由于价格相对低廉,仪器相对较小,低分辨率NMR法已成为食品工业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诞生于1973年,它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对于食品品质的检测,NMR显像可以使NMR波信号在样品中定位,为进行食品内部结构的直观透视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手段,对食品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以及化学变化进行跟踪研究。2对食品成分的分析2. 1对食品中水分的分析食品中水分含量的高低以及结合状态直接对食品的品质、加工特性、稳定性等有重要影响。NMR的一个重要应用117就是研究食品中水分的动力学和物理结构,它可以测定能反映水分子流动性的氢核的纵向弛豫时间T1 和横向弛豫时间T2[ 6 ]。当水和底物紧密结合时, T2 会降低;而游离水流动性好,有较大的T2。这样,就可以推测食品的相关特性。2. 1. 1水分分布Engelsen等[ 7 ]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焙烤过程中T2 曲线显示了多相性,并可分为3种变化(轻度结合水上升,牢固结合水下降,水相饱和) ,还观察到淀粉糊化的主要转变过程。MargitM等[ 8 ]利用低频率NMR法研究冻藏肉发现:冷冻温度越低、冻藏时间越长,肉在解冻、烹饪时的水分损失增加;高pH的新鲜肉比正常pH值的肌原纤维中水分分布更均匀。2. 1. 2水分含量马斌[ 9 ]对在- 20~ - 40 ℃下储藏的牛肉、橘汁和面团等样品,利用NMR技术进行非冻结水分含量分析时发现:随着温度的降低,产品中水分不断冻结,导致非冻结水分含量显著减少,由单点斜面图像可以描绘出产品水分分布的一维、二维图像,从而为样品在冻藏过程中如何保证品质提供了依据。陈卫江等[ 9 ]利用3种方法即( F ID)曲线法、自旋—回波( Sp in2Echo)法、高分辨率NMR 波谱法对食品含水量进行了对比分析。2. 1. 3水分性质范明辉等[ 10 ]利用NMR技术分析研究了与食品品质密切相关的水分子的流动性、持水力、水结合、水化等性质。Esselink等[ 11 ]通过流变学、NMR、电子显微镜发现生面团被挤成片状后其中的麸质网状结构形成并被打断,同时水分子流动性增加,生面团成型之后网状结构恢复,水分子流动性下降。Ruth H等[ 12 ]利用NMR技术对经不同处理的新鲜奶酪进行快速检测,得出处理方式不同,产品的黏性、硬度以及脱水收缩的能力也不一样的结论;而施高压、加辅料等处理也可能改变样品中水的结构和分子性质[ 13 ]。2. 2对食品中淀粉的分析NMR技术用于淀粉研究,主要是利用体系中不同质子的不同弛豫时间来研究淀粉的糊化、回生或玻璃化转变[ 3 ]。分子运动是多聚体玻璃化转变的基础,因此,利用脉冲NMR研究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在玻璃化转变过程中与刚性成分的自旋—自旋弛豫时间( T2 )的关系。当聚合物处于玻璃态时, T2 不随温度而变,表现出刚性晶格的性质,玻璃化转变后,突破刚性晶格的限制, T2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由T2 和温度曲线可求得Tg[ 14 ]。Midori K等[ 15 ]利用NMR及其成像技术对大米蒸煮过程中淀粉糊化、水分含量及分布等进行了量化。据杨玉玲等[ 16 ]用13C2NMR谱图的信号强度之比来分析直链淀粉、支链淀粉以及酸水解和酶水解后的支链淀粉样品的分支程度。Franck D等[ 17 ]也采用元素分析法、电泳技术和NMR波谱法对表氯醇作用下面粉与NH4OH形成的交联化合物进行了含量、流动性以及结构特性的分析,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2. 3对食品中脂类物质的分析油脂因为其生理、营养、风味功能和广泛的工业用途而受到高度重视,单一的NMR方法是取代油脂质量控制中采用固体脂肪指数( SR I)分析方法唯一可行的、有潜在用途的仪器分析方法[ 18 ] ,从而为改进食品加工工艺和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Ballerini[ 19 ]利用MR I法可以对比牛肉中不同质构(脂肪、瘦肉、连接组织)的差异,易于分析肉的切面,测得真实的脂肪含量(而非仅只表面可见部分) 。M. 等[ 20 ]通过GC分析和NMR检测对精炼的西瓜籽油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对比评价,以确认它的可食用性以及能否在市场上作为后备商业食用油推广。2. 4对食品中其他成分的分析食品中钠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食品的口感和质地。Nobuaki I等[ 21 ]采用23Na2NMR 成像技术对食品中钠进行研究以期为食品的储藏加工提供有效的帮助。结果表明:NMR信号强度和食品中Na +浓度呈比例关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Na + 的流动性。Hideki T等[ 22 ]利用1H2NMR法研究了单萜内酯类化合物与食品风味的关系。3对食品成分分子结构的测定3. 1糖的结构的测定糖的化学结构十分类似,仅仅是重复单元数不同或原子排列次序不同,这些相似物用红外光谱或其他一些分析手段无法加以区别,而用13C2NMR就能明确区别其结构的微小差异。据祝耀初等[ 23 ]报道NMR技术在食品中糖的分析测定中常用D2O作溶剂,有时亦用氘代二甲亚砜(DMSO2d6 )作溶剂,其测定结果代表了结晶态时糖的构型和纯度。此外,糖的各羟基都与同碳质子相偶合而产生裂分的双峰。WangYajun等[ 24 ]使(1→3) 2β2D2葡聚糖与硫酸在- 6 ℃进行异化作用制得(1→3) 2β2D2葡聚糖硫酸盐, 1H2NMR检测结果证实了该物质是葡聚糖的磺酸酯化合物,并且发现经磺酸化的多糖物质在形态上变得松散了。3. 2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结构的测定过去几十年由于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及其相应计算方法的发展,核磁共振波谱学已成为研究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结构、空间构型以及动力学的重要工具。Niccolai等[ 25 ]在研究MNEI(一种含96种氨基酸的甜蛋白)时,用带顺磁探头的梯度NMR图谱仪研究其表面结构,以确定该甜蛋白可能的络合部位及与水的络合情况。张猛等[ 26 ]综述了甜蛋白的化学位移、偶合常数、核间奥氏(NOE)效应以及同位素交换等确定蛋白质或多肽的二级结构的方法。Joachim G等[ 27 ]对乳清和鸡蛋中的特定蛋白质的热变性过程以及变性之后的性质进行了低频率NMR检测。另外,刘兴前等[ 28 ]获得了19种氨基酸的1H2NMR谱图,与《Hand book of p roton2NMR spectra and data》中相应的氨基酸图谱为对照进行比较,其中L2Ala、D2Ala、L2Leu、L2 Pro等6种氨基酸完全一致,其余13种非常类似;首次获得L2丝氨酸和L2色氨酸的1H2NMR谱。118安全与检测2008年第6期4对水果品质的无损检测4. 1内部品质及成熟度核磁共振技术(NMR)是探测浓缩氢核及被测物油水混合团料状态下的响应变化,能显示果实内部组织的高清晰图像,因此在测定含油水果如苹果、香蕉的糖度和含油成分方面有潜在价值[ 29 ]。Chaughu1e等[ 30 ]用自由感应衰减( F ID)谱测定人心果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成熟与未成熟果实的13C2NMR谱显示:前者的葡萄糖和果糖各有一个峰,而后者只有一个蔗糖峰。用1H2NMR 对人心果果实中的水分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水果生长的早期,波峰较宽,说明水分的活动性受到限制;在成熟果实的波谱中,糖峰处于水峰的右边且稍低,峰形不对称,说明水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因此,观察人心果的13 C2NMR谱和1H2NMR谱,可从其峰的特点推测其水和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和状态。另外,桃、橄榄等水果核内含有富含水和油脂的种子,利用NMR法可以观察到暗色的圆圈中亮色的种子,利用此法可保证加工过程中果核剔除干净,使未加工果实及时分离出来[31 ]。4. 2内部缺陷及损伤庞林江等[ 32 ]在利用NMR技术对不同贮藏温度下苹果内部褐变引起果实成分变化的检测和监控方面也有报道。Chen P等人[ 33 ]利用NMR 技术来测度桃和梨,结果发现在NMR图像中,果实的受损伤部分比邻近区域更亮,有虫害的比没有虫害的部分要暗,干枯的部分比正常部分要暗淡,有空隙的部分要显得暗淡。4. 3贮藏过程中的变化Barreiro等[ 34 ]运用MR I图像技术对苹果和桃子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CA贮藏明显优于冷藏。Kerr等[ 35 ]运用MR I技术观察了猕猴桃在- 40 ℃流动空气中冷冻时冰形成的动态过程。这些都将为水果储藏提供有效的依据。5结论2000年9月在葡萄牙召开了第二届“NMR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国际会议”。其主要论题有固态NMR技术的最新进展,在分析肉结构、食品中的pH及氧化还原反应、面团结构、软奶酪的感官特性以及在研究化学结构和分子活动性等方面,还有用于鉴别橄榄油、鲑鱼肉,分析猪腰肉、鱼和芒果中脂肪分布等方面的应用。无论是食品的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期待食品有高性价比和高稳定性, 这就使得人们需要有各种优良的技术手段来评价食品的质量。其中,NMR的穿透能力强,不受样品厚度的影响,而食品体系常常是不均匀的复杂体系,许多方法都不能较好地适应。因此, NMR作为一种无损、无辐射、安全高效的检测方法在现代食品安全、食品结构与动力学、食品监测与品质控制等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今后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更深入地研究NMR机理,将其应用到更复杂的食品模型中,使其分析检测不再局限于常量成分的检测,比如应用于食药用菌多糖结构和活性的研究;将其研究结果推广到更多的果蔬加工过程中,从而能更好地监测和控制食品的生产和质量;(2) 在检测某些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时,可以结合固相微萃取、分子蒸馏等技术来克服该技术对样品质和量的要求。由于食品组分的复杂多样性,将NMR与GC或远红外等先进技术先结合,能更准确有效地对食品品质进行定位;(3) 降低核磁共振仪的造价和运转费,得到推广应用;(4) 我国现有的分析检测仪器比较落后,常规的分析检测方法破坏性大、既耗人力又耗时。因此,我国科研工作者应努力研究国际上相关的鉴别检验技术成果,为我国对食品生产和质量的全自动化控制提供技术支持。参考文献1王维民,蒲晓华. 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研究中的应用[ J ]. 上海轻工业, 3万娟,陈中,杨晓泉. 核磁共振技术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J ].食品与药品, 2006, 8 (11A) : 17~李云飞,殷涌光,金万镐编著. 食品物性学[M ].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198~张丽君. 核磁共振技术的进展[ J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6, 24 (2) : 224~陈卫江,林向阳,阮榕生,等. 核磁共振技术无损快速评价食品水分的研究[ J ].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6, 27 (4) : 125~马斌. 运用NMR 技术对冷冻食品中非冻结水分布情况的研究[ J ]. 食品科学, 2006, 67 (6) : 2 251~2 第24卷第6期齐银霞等: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Ma Bin. Study of non2freeze water distribution of freezed food usingNMR technique[ J ]. Food Science, 2006, 67 (6) : 2 251~2 范明辉,范崇东,王淼. 利用脉冲NMR 研究食品体系中的水分性质[ J ]. 食品与机械, 2004, 20 (2) : 45~, Fan Chongdong, WangMiao. Pulse NMR study ofwa2ter in food system[ J ]. Food &Machiney, 2004, 20 (2) : 45~ Esselink. , Aalst, - M Maliepaard, et al. Impact of industrialdough p rocessing on structure: arheology, nuclear magnet reso2nance,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study[ J ]. Cereal Chemistry, 2003,80 (4) : 419~ Ruth, G Joachim, N Michael, et al.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water2holding capacity of fresh cheese samp les by means of low resolutionnuclearmagnetic resonance [ J ].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04(37) : 667~ Vittadini, E Clubbs, T H Shellhammer, et al. Effect of high p res2sure p rocessing and addition of glycerol and salt on the p roperties ofwater in corn tortillas[ J ]. 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 2004 ( 39) : 109~陈海华,许建军. NMR在食品玻璃化转变中的应用[ J ].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2002 (10) : 33~ Haihua, Xu J ianjun. App lication of NMR in food vitrificationtransition[ J ]. Machinery for Cereals Oil and Food Processing, 2002(10) : 33~, L Andrew, M Florea, et al. NMR imaging investigation ofrice cooking[ J ].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05 ( 38 ) : 403 ~杨玉玲,周凤娟,许建军. 利用NMR技术研究淀粉的结构和性质[ J ]. 淀粉与淀粉糖, 2002 (4) : 24~ Yuling, Zhou Fengjuan, Xu J ianjun. Study of structure andp ropertise of starch using NMR technique [ J ]. Starch & Starch Sug2ar, 2002 (4) : 24~ Franck, C Gregorio, B Sabrina, et al.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2tion and sorp tion p roperties of cross2linked starch2based exchanger[ J ].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05 (60) : 67~秦洪万,厉秋岳,贝雷. 油脂化学与工艺学(第三册) [M ]. 北京:轻工业出版社, 1991, 24~ Ballerini. Determination of fat content in NMR images of meat[A ]. Proceedings of the SPIE, 2000, 4 B Mabaleha, Y CMitei, S O Yeboa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p roperties of selected melon seed oils as potential candidates for de2velopment into commercial edible vegetable oils [ J ]. J. Amer OilChem. Soc. , 2007 (84) : 31~, K Toshio, K Hiromi, et al. 23Na NMR imaging of foods[ J ]. Agric. Biol. Chem. , 1991, 55 (9) : 2 195~2 Hideki,M Satoru. Structure2odor relationship s in monoterpenelac2tones[ J ]. Agric. Biol. Chem. , 1990, 54 (9) : 2 271~2 祝耀初,丁绍东,陶冠军. 食品科学中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续)[ J ]. 食品与发酵工业, 1994 (2) : 57~62, Yaochu, Ding Shaodong, Tao Guanjun. App lication of NMRtechnique in food science ( continue) [ J ]. Food and Fermentation In2dustries, 1994 (2) : 57~62, Yajun, Yao Shanjing, Guan Yixin, et al. A novel p rocess forp reparation of (1→3) 2b2D2glucan sulphate by a heterogeneous reac2tion and its structural elucidation [ J ].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05(59) : 93~ Niccolai, R Spadaccin,M Scarselli, el a1. Probing the surface of asweet p rotein: NMR study ofMNEIwith a paramagnetic p robe [ J ].Protein Sci. , 2001, 10 (8) : 1 498~1 张猛,杨颖. 核磁共振研究蛋白二级结构方法[ J ]. 化学通报,2000, 63 (12) : 26~刘兴前,胡娟,苏甫,等. 1H2NMR 技术在氨基酸分析和ATM降解产物检测中的应用[ J ]. 西南国防医药, 2002, 12 ( 3 ) : 247 ~滕斌,王俊. 国内外瓜果品质的无损检测技术[ J ]. 现代化农业,2001 (1) : 2~刘长岚,鞠洪荣. 国外核磁共振(NMR)图像法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 J ]. 食品科技, 1998 (2) : 17~庞林江,王允祥,何志平,等. 核磁共振技术在水果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J ]. 农机化研究, 2006 (8) : 安全与检测2008年第6期
赤脚医师
引用文献和参考文献区别在引证内容、用途使用方法不同。
1、引证内容不同
引证文献和参考文献的区别在于引证文献是可以理解为是用于印证或者说明某个文献内容的,而参考文献是指所写的文献中用到了某个文献作为参考或借鉴。
2、用途不同
引证文献作为一种文字被发现。主要用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领域,主要的功能是进行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及空间定位研究。1973年Lauterbur等人首先报道了利用磁共振原理成像的技术。
近来,磁共振成像技术作为医学影像学的一部分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的临床工作中,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同位素成像相混淆,故将此技术称为磁共振成像。
而参考文献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产生磁共振信号而建成图像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用来检测氢质子密度、氢质子运动流速、T1弛豫时间、T2弛豫时间以及各种扫描参数都可产生MRI信号和影响MRI信号的强度。
3、使用方法不同
使用引证文献,患者的膀胱需要中度充盈,既可作为周围器官的解剖标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将肠袢挤出盆腔。并除去身上的金属异物。
而使用参考文献检查时应用体线圈或盆腔相控线圈或直肠内线圈,常规用T1加权轴位像和T2加权轴、冠、矢三维像。扫描序列T,加权像用常规SE,TR600ms,TEl5~20ms;T2加权像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进行检测。
论文简介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2020年12月24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
你是2015届的吗?哈哈,我是鱼儿逆行
科技核心都还好,文章满足杂志社要求的话,一般都能通过,相对来说,电子设计工程更快点。
随着影像医学的快速发展,影像检查已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临床医疗对影像检查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影像技术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摘要: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问题是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把“空巢老人”问题作为党的工作重心。农村养
多弯曲看投射速度,在大气层里就会有阻力减速(虽然电磁炮可能会用更高的弹道),而且多高速度也要受重力影响。以高超音速投射攻击BLOS目标的情形下电磁炮的弹道很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