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熙云
2019年3月30日,《艺术博物馆》杂志创刊一周年系列活动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隆重举办。来自江苏省委宣传部、新华网、南京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等杂志主管主办和协办合作单位,以及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国内外知名博物馆美术馆的五十余位馆长和专家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此次会议,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正式落地揭牌,全新启动的“新华网-博物馆”重大合作项目也备受关注。 江苏省委宣传部徐宁副部长、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冯健亲先生、江苏省国画院周京新院长、江苏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吴瑾副处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宋向光教授、《三联生活周刊》李菁副主编、金陵刻经处肖永明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侯样祥研究员、人民网主任编辑钱晓鸣先生、江苏省美术馆廖鹏副馆长、南京市博物总馆曹志君馆长、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王兴平馆长、德基美术馆艾琳馆长、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吴应骑先生、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雒三桂院长、重庆大学博物馆吴文厦馆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中心马菁汝副主任、上海美术学院马琳副教授、刘海粟美术馆阮竣副馆长、南京民俗博物馆刘媛之副馆长、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尹磊副馆长、山西高校摄影联盟梁勇主席、太原美术馆冯洁副馆长、玛雅博物馆照明研究院张鹏执行院长等嘉宾出席会议。会议由南京艺术学院刘伟冬院长主持。 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大学段勇副校长、中央美术学院王晓琳副院长、新华网首席运营官孙巍先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张建军馆长、卢浮宫博物馆艺术教育部部长西里尔‧顾叶特(Cyrille Gouyette)先生、大英博物馆资深艺术策展人谢拉‧欧科内尔(Sheila O'Connell)女士、南通博物苑杜嘉乐苑长、南京市博物馆黄晨馆长等嘉宾先后致辞发言;乌菲兹美术馆艾克·施密特馆长和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国际委员会弗朗索瓦·梅来思(François Mairesse)主席发来祝贺视频。 南京艺术学院刘伟冬院长表示:南艺在去年“首届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期间正式创建了国际艺术博物馆学院,这是南艺的二级学院。他希望《艺术博物馆》杂志可以成为权威的国际博物馆交流平台。 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大学段勇副校长指出,《艺术博物馆》一方面体现了重视公共美术教育的理念,另一方面也填补了艺术博物馆学术平台空白。当前,加强公共美术教育是很重要而紧迫的事,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与南京艺术学院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同属于我国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开拓者和实践者,愿携手为推动我国艺术博物馆研究和公共美术教育做出积极的贡献。 活动中,多家艺术院校及艺术机构与杂志达成战略合作并签署意向协议。上图分别为南京艺术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艺术博物馆》杂志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卢浮宫代表签署《关于“国际博物馆艺术教育”合作框架协议》。 新华网首席运营官孙巍先生介绍了 “新华网-博物馆”专题合作项目的合作背景及远景目标。 《艺术博物馆》杂志设计总监、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张明,《艺术博物馆》杂志驻欧洲代表高振华,《艺术博物馆》杂志新媒体总监折彦龙分别介绍了杂志的设计理念、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和“新华网-博物馆”重大项目的具体情况。 嘉宾为“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揭牌 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协会等机构展开深度及战略合作,同时加强与国际著名院校、学术研究机构、国际博物馆、国际专家合作,成为全球博物馆领域的权威机构。 在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国际委员会主席弗朗索瓦·梅来思(François Mairesse)的推动下,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重大项目“全球博物馆前景与博物馆协作教席”进一步保障了信息中心在未来5年内成为博物馆界,尤其在博物馆数量、种类、演变和未来趋势等领域的全球性发布平台。 杂志第一次编委会会议 与会全体嘉宾合影▼ 《艺术博物馆》(Art Museum)是中国国家级博物馆专业期刊杂志,由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在江苏省委宣传部支持下由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有限公司主办,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于2018年1月正式创刊,为双月刊,大16开,全彩印刷,国内统一刊号CN10-1506/J,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4358。 杂志创刊以来,以国内外各大知名博物馆为专题,现已采访馆长、专家学者及艺术家共计50余位,刊登馆长、专家学者及艺术家等相关文章180余篇。杂志旨在搭建一流的国内外博物馆间交流平台,融合学术性、思想性与艺术性,聚焦全球艺术动态,分享中外知名博物馆馆长、 专家的权威观点,深入探讨博物馆事业发展对策,剖析国内外博物馆发展历史与运营现状,系统呈现博物馆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杂志封面:
ronghuiguantong
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出版的《博物》,是我国第一本面向青少年的自然人文综合知识类月刊,发刊以来深受读者好评。《博物》是《中国国家地理》的青春版,口号是:“博学成就梦想,知识改变人生”。 它提倡博物学的复兴,引导学生身体力行、走进自然、博学广纳、探索求知,建立充实丰沛的人生理想。 认识和探索自然、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见识是全人类的共同需求,更是青少年最为强烈的、必不可少的需求。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越来越现代化的城市里,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和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他们在繁重的功课压力下,没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能够感动我们的大自然的美好、大千世界的奇妙,也少有机会体验探索自然的乐趣和美妙。有鉴于此,在2004年1月《博物》创刊伊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便给《博物》定了一个方向:带领孩子们“行万里路、赏千秋景、读万卷书、立匡世志”。在内容编辑上,《博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平等地向青少年读者讲述天文、地理、生物、历史等诸多领域的奇妙精彩,拉近课堂与课外的距离,充分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成为中学课本有益的补充和延伸,是青少年和科学、自然之间的桥梁。提供积极、正向、有益、有趣的内容是《博物》编辑的原则。同时,编辑们意识到培养孩子们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并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比让他们刻板地学习具体知识更为重要。在和读者互动过程中,编辑们认为对于孩子们的想法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科学的辨析。孩子们提出的奇思妙想,现在看来很古怪甚至很幼稚,或者很不合理,但一定要倡导孩子们这种爱思考的精神,新世界一定是从探索而来。《博物》杂志主编许秋汉表示,《博物》和读者永远处于一种平等交流的地位,就是把我们知道的东西,和孩子们知道和感兴趣的东西进行交流,孩子们最喜欢看什么,我们就把相关内容在杂志上反映出来,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讲述自然科学的乐趣,读起来很轻松,知识蕴涵其中。同时,《博物》的博物会还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科学考察,相对来说有一些探险趣味性在里面。《博物》希望这样的活动让书本上的知识在实践中有一个更好的结合,开辟更新的领域,每次活动均有专家对学生进行指导,从植物、动物等多方面都会有非常规范性的指导,这对孩子们吸收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如今人们都说,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国家的竞争就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博物》希望通过杂志的微薄之力,帮助青少年加深对自然的了解和尊重、发现和体会自然和生命的乐趣,以思考、探索的精神在科学和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如同李栓科对《博物》的寄语:见识、见闻与见地,是成就人生梦想的要素,愿《博物》杂志能成为青少年朋友们梦想人生的不息源头。
2.《万物》——源自英国的青少年科普杂志,图解万物运转背后的秘秘 3.《奇点科学》——超大图解科普,解码生命、探索宇宙、揭秘自然 4.《环球少年地理》——与全球
2019年3月30日,《艺术博物馆》杂志创刊一周年系列活动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隆重举办。来自江苏省委宣传部、新华网、南京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等杂志主
是。《物流》杂志是国内物流行业的核心媒体之一,九年来一直致力于务实地宣传行业政策、传播先进、科学及有效的物流技术和理念,客观地追踪报道最新的行业动态,其媒体效应
《博物》是月刊,每月1号发行,有些时候早一点29号、30号左右就出了,但是还有个运送过程。如果是比较大的市或者县一般每月1号都能买到。博物》是2004年《中国国
猫谜 宠物派 秀谜 动物学杂志下面这个最官方《动物学杂志》是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动物学会1957年创办的科技期刊,亦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50年多来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