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48

甜心派儿596
首页 > 期刊论文 > 幼儿韵律活动毕业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枫中落叶

已采纳

艺术类毕业论文不知道怎么写?没关系,我给你搜集整理了一篇艺术类毕业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下喔!

摘要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舞蹈的支柱,所有的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节奏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音乐教育节奏节拍

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任何旋律如果丧失了节奏,就会面目全非,甚至不成旋律。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

什么是音乐节奏感呢?前苏联音乐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有这样的解释:“音乐节奏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体验音乐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时间进程的情绪表现力的能力。音乐节奏感不仅具有运动性,而且也有情绪性,作为其基础的是音乐表现力的直觉,因此如果离开音乐,则既不能觉醒,也不能发展。”在音乐教育中主要是培养音乐节奏感,如果只是用拍节奏来培养节奏感就感到不足了。在幼儿园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最佳方式是在音乐伴随下活动,在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与动作想结合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在引导幼儿感知节拍节奏的强弱关系、感受音乐节奏旋律美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引导幼儿准确地再现音乐的节奏,在用美的节奏性动作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舞蹈的支柱,所有的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节奏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孩子刚一入园,听音乐的水平不一样。当听到我弹琴,有的孩子就围在琴旁哼唱或自由舞蹈;有的孩子边玩玩具边听;有的孩子先看看我,认为和自己无关,接着去玩;有的孩子叫喊着、笑闹着,好象根本没有感到音乐的存在。根据幼儿发展水平,我决定从听音乐做走、跑、立、停等动作开始,培养幼儿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

首先,我和他们一起做《听着鼓声走》的游戏。我要求幼儿,我敲一下鼓你就走一步,鼓声消失,那一个小朋友也不能动、不能说。游戏开始时,我站在孩子中间,边敲鼓边带动孩子们一起走,慢慢的我在一旁完全用鼓声指挥孩子们走,鼓声也有慢变快,当孩子们感到鼓声急促来不及走时,就自由地跑起来。当孩子们有了初步的音乐延续与终止及快慢感受后,我把《听鼓声走》换成《听音乐走》,这时,我给孩子们听了很多节奏明快的进行曲和一些表现动物形象的小乐曲等。我请孩子们根据音乐和自己的想象自由地做动作,这一阶段开展了如《小鸟飞》、《大公鸡》等听音游戏,吸引了孩子们。在这些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幼儿的音乐感受力不断提高,对活动的兴趣也日益浓厚,想用动作等方式表现音乐的欲望开始强烈。

我还经常让幼儿听音乐我来讲故事,或者让幼儿根据音乐来编故事。

当幼儿发现音乐中有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乐趣,他们就学会了自觉地倾听音乐并感受音乐的节奏。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一些感受力强的幼儿能够体会到节奏快慢的不同,可是。一些乐感差的幼儿随着音乐快慢走总是不合拍。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我组织了一次音乐活动《大鞋和小鞋》,目的是感受音乐快慢,学会听音乐快走慢走。活动中,请幼儿穿着爸爸的大拖鞋走,孩子们拖拉着大拖鞋当然走不快。我给幼儿放慢的音乐,孩子们慢慢地行走,节奏很自然地与他们听到的音乐结合统一起来。接着,我请幼儿把娃娃的小鞋套在手指上,随着快的音乐行走。活动后,我趁热打铁,和孩子们玩《开汽车》、《学样》等游戏,使幼儿动作的韵律性增强,从而发展了幼儿的节奏感受力和表现力。通过游戏,他们懂得,像跑一样的节奏快,像散步一样的节奏慢,像火车慢慢停下来的节奏是渐慢的,像火车开动起来的节奏是渐快的'。游戏中,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的快慢变化,提高了幼儿感知节奏的质量,同时发展了脑与身体之间的协调。

对幼儿进行语言节奏训练也是很好的办法。人类的语言本身含有生动丰富而微妙的节奏,音乐节奏主要来源之一就是人类的语言。幼儿来园之前,都有三年的语言学习经历,在学语言的同时,他们自然而然地从成人那里学会了各种语调和节奏,从这里我受到启发,我把幼儿无意中讲的节奏感强的话录下来,让其他幼儿模仿,依次发展幼儿的听力和模仿力。幼儿出生后,时时处处都在接触语言,生活在语言的环境之中。语言有节奏,有音调的高低、强弱,特别是我们中国的语言有四声,说话像唱歌一样好听。如儿歌,很富有韵律感,因此,从语言节奏入手练习节奏、培养节奏感最富有音乐性,学习歌曲是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还可以进行两声部的语言节奏朗诵。当幼儿对节奏掌握得较稳后,可随时变换性质相同的不同音乐,让幼儿随音乐拍手、拍腿、跺脚、捻指……进而发展到用几种产生不同音色的动作奏出节奏音乐,这样才能获得节奏的敏锐感觉。

对幼儿进行动作节奏训练是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动作在幼儿认识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幼儿节奏感中,需要有动作的参加,一定要让幼儿在活动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通过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来训练幼儿运动神经感受的反应和人体动作的协调。动作节奏核心是动,动是音乐刺激听觉,产生印象,再以身体的动作来表现音乐,把音乐的情绪、速度、力度表现出来。音乐是声音与情感的艺术。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必须引导幼儿多听、多想、多进行情感体验、多表现,幼儿节奏训练要与唱歌、跳舞等其他音乐能力同步,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从而全面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

97 评论

warmerting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难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下面我以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为例,为大家展开介绍。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一

摘要 3-4

Abstract 4

目录 5-7

第一章 绪论 7-15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7-8

二、文献综述 8-11

(一) 幼儿园常规的研究 8-10

(二) 幼儿园音乐活动常规的研究 10-11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1-12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5

第二章 音乐活动中的普遍性常规 15-21

一、听音乐信号行动 15

二、具有良好的空间意识 15-19

(一) 坐时与相邻同伴不发生肢体碰撞 16-17

(二) 固定站位练习上下肢联合动作 17

(三) 散点时主动寻找适度的运动空间 17-18

(四) 回位时主动迅速找空位子坐下 18-19

三、认真倾听与仔细观察 19-21

(一) 认真倾听 19-20

(二) 仔细观察 20-21

第三章 音乐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1-32

一、歌唱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1-23

(一) 仔细倾听教师范唱 21-22

(二) 认真倾听同伴歌唱,并努力使自己的声音与集体和谐 22-23

二、韵律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3-26

(一) 前奏时安静等待,尾奏时造型不动 23

(二) 适度地与同伴合作 23-25

(三) 看清示范再做动作 25-26

三、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6-32

(一) 乐器的使用常规 27

(二) 先徒手演奏,再拿乐器演奏 27-28

(三) 演奏时看图谱、看指挥 28-32

第四章 中班音乐活动常规的培养策略和教学建议 32-36

一、中班音乐活动常规的培养策略 32-33

二、中班常规建立的原则 33-36

(一) 讨论协商,共同制定规则 34

(二) 明确、坚决地执行规则 34

(三) 根据幼儿发展水平、个性特点,修正规则 34-36

结语 36-37

附录 37-39

参考文献 39-41

致谢 41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二

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次 7-10

1 绪论 10-27

选题缘由 10-12

同伴交往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

我国儿童同伴交往问题突出,农村儿童同伴交往更加值得关注 10-11

农村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现状与特点缺少研究 11-12

研究目标 12

了解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12

探索影响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各交往特点的因素 12

提出改善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建议 12

研究意义 12-13

理论意义 12

实践意义 12-13

文献综述 13-19

关于农村学前班的已有研究 13-14

关于儿童同伴交往的已有研究 14-16

关于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的研究 16-18

关于同伴交往研究方法的综述 18-19

核心概念界定 19

农村 19

小学学前班 19

同伴交往 19

研究方法 19-27

究对象的选择 20-22

研究过程 22-23

资料的收集 23-25

资料的整理 25-27

2 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27-48

班级同伴关系情况 27-28

同伴交往对象特点 28-32

女生交往对象中男女数量相当,男生同性交往较多 28-29

交往对象数量特点:男生“一对多”,女生“一对一” 29-30

交往对象范围广 30-32

同伴交往频率特点 32-33

人均交往时间短 32

无交往时间多,无所事事表现突出 32-33

同伴交往主题特点 33-39

交往以游戏为主 33-34

交往中儿童游戏的特点 34-39

同伴交往方式特点 39-42

以语言和动作结合的交往方式为主 40

男孩与女孩喜欢的交往方式差异明显 40-42

交往中介特点 42-43

交往中介丰富 42

交往中介的'损耗性大 42-43

同伴交往行为性质特点 43-45

交往以积极行为为主 43

交往行为具有亲社会性 43-45

交往中的规则特点 45-47

小结 47-48

3 影响农村儿童同伴各个交往特点的因素 48-56

影响儿童交往范围特点的因素 48-49

. 小学粗放的管理 48

. 宽松充足的时间 48

. 农村人的社会关系 48-49

影响儿童交往频率特点的因素 49-51

. 学校环境 49-50

. 老师 50-51

影响儿童交往中的发展水平特点的因素 51-52

. 老师的专业水平 51

. 游戏材料 51-52

影响交往中介特点的因素 52

小学的管理 52

农村的环境 52

影响交往行为性质特点的因素 52-54

学校超市 52-53

社会课 53

小学生 53

交往明星 53-54

社会风气 54

影响儿童规则特点的因素 54-55

教师 55

家长 55

小结 55-56

4 分析与建议 56-61

分析 56-57

建议 57-61

加强环境创设 57-58

注重游戏活动的开展 58

增加耐玩游戏材料的投放 58-59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59-60

建立家校合作关系 60-61

5 反思 61-62

参考文献 62-65

致谢 65-66

333 评论

吃肉肉变胖子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论文题目: 幼儿音乐教育课程游戏化教学探究

摘要: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幼儿教育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音乐课程游戏化即任课教师有所计划地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授课。音乐课程游戏化使得音乐课程的授课能通过游戏的形式呈现,让幼儿在乐趣中学习、在玩乐中吸收知识。本文以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为切入点,对课程游戏化的论点深入剖析。

关键词: 幼儿;音乐;课程;游戏

游戏,具体而言即人类与某些动物共同享用的行为方式,反映着与之相应的社会现实生活。成年人和幼儿都会游之戏之,但游戏在成人与幼儿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所赋予的意义、所起的作用皆有不同。游戏,于成年人而言是制度化的,是有所谓的游戏规则的;而于幼儿而言,游戏则是非制度化、没有所谓的规则束缚的,简单的快乐的即是游戏。

一、音乐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

在孩子的教育当中,音乐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而游戏化的音乐课程更是不可或缺的。音乐课程游戏化除了能开发幼儿音乐能力以外,对幼儿智商和情商的培养更是有所帮助。

(一)音乐课程游戏化能使幼儿愉快学习

喜好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与周遭环境互动的一般形式。作为幼儿的一般活动,游戏关系着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需要,并且,游戏也反映着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客观需求。音乐课程游戏化,依照幼儿对游戏的一般需求,给幼儿的音乐学习创造多彩、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快乐地在游戏中认知音乐,深入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音乐课程游戏化,应该以孩子本身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观察孩子是否自由地学习音乐,是否尽情地展现他们的个性,以及是否快乐。成人应该设计可以满足孩子每种内在需要的环境,并剔除不利于成长的因素,寻找有助于幼儿成长的途径,发现并培养幼儿的潜能。利用音乐课程游戏化,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此外针对音乐课程内容的游戏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等进行相关研究。(二)音乐课程游戏化能开拓幼儿思维

幼儿园的音乐课程游戏化,是对幼儿大脑多方面开发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游戏化促使幼儿运用自己的肢体去认知音乐,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音乐,并在游戏的整个过程中去享受音乐。音乐游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发性,符合幼儿学习音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由此,幼儿阶段是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有目的、有感情地聆听音乐是幼儿学习音乐的主要动机,在聆听中抓住音乐的相关信息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基础。许多幼儿在婴儿阶段即拥有敏锐的听力,且由于本能,幼儿也能对音乐快速做出反应,以此看来,音乐游戏对幼儿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由于幼儿喜欢玩动、遵从兴趣、思维具体形象,所以将音乐教育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则能与幼儿的学习、生活融为一体。音乐课程游戏化可以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挖掘幼儿的探索精神。幼儿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音乐任课教师应当了解幼儿学习音乐的心理动机,从而更好地去建设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

当前,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探索剖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现在的一些幼儿园教学状况可以看出,音乐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音乐游戏的形式颇少,音乐课程与游戏之间的相关性甚少。

二、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理念

音乐课程游戏化不单单只是一种游戏,它不仅包含了音乐游戏中的特殊因子,而且还包括了游戏的特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幼儿的音乐教学应该是有趣多彩的过程,结合游戏的趣味灵活,应能让儿童有足够的玩耍、娱乐和学习的时间。幼儿教育者应当全面了解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注重音乐游戏内容的趣味和形式的多样,以确保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位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在关注和研究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增长。从幼儿到成人,每个不同年龄段都有独特的心理特征。现代音乐教育应该依据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设计与之相应的音乐教育内容和方式。

(一)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探究音乐课程内容游戏化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组织形式去搭建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使用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方式,使得幼儿在多样式的游戏化教学中,欢乐地认知音乐,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游戏中。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不单包含唱、跳、演奏等,它的教学渐趋多元化。例如:故事《毛毛虫和大公鸡》,讲述了大公鸡发现草地上的毛毛虫兴奋不已,想把它们当作美餐,聪明的毛毛虫想出一个办法恳求大公鸡把他们养肥了再吃。大公鸡把它们带回家,精心照顾它们,一段时间后的早晨发现毛毛虫不见了,原来毛毛虫变成蝴蝶飞走了,他的心情难过极了。大公鸡由原来的得意到最终的伤心。分析故事情节后我们可以把这段故事分为四个篇章,第一篇章:遇见大公鸡;第二篇章:小青虫快长大;第三篇章:蚊子赶跑了;第四篇章:小青虫变蝴蝶。并配以合适的音乐、角色表演、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呈现这一故事情节。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应该有感情丰富的语言、情节多层的故事配乐、充沛情感的音乐、美妙撩人的韵律、趣味百变的造型以及在音乐背景下各种新颖创新活动,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最大程度地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妙,最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音乐艺术能力,增强音乐气质,为日后在音乐道路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二)游戏化的教学内容

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中,音乐游戏所具备的游戏特征最为明显,但除此之外,唱歌、韵律活动、乐器演奏等方面也具备一定的`游戏特征。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赋予相应的角色扮演、场景再现等使之具体表现歌曲的意境。还有一些较为常见的传统游戏歌曲“猜谜歌”、“手绢歌”、“跳格子歌”等,都可以采用各种游戏的形式,使孩子在欢快的游戏中展现自己;在愉悦的游戏中增强音乐能力、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快乐的游戏中收获参与游戏的乐趣。

幼儿阶段是采用早期音乐教育的最佳阶段,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渗透于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有效地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和相关能力。在游戏化教学中要着重教学内容制作的情节化和意趣化。利用音乐教学游戏化形式,让幼儿学习音乐教学中所囊括的知识,达到音乐课程内容的游戏化。

(三)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正面的认知倾向和情感状态,是激发幼儿认知、思维和创造的内部驱动力。带着兴趣学习,幼儿能够较大限度地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并且能够带着快乐情绪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兴趣的产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一般是由某些外部因素刺激而来的。从这个观点看来,关于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则要予以重视。积极的音乐教育能够主动激发幼儿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对音乐游戏活动的兴趣。在兴趣培养方面,首先要提高幼儿教育者发现幼儿兴趣的能力,善于在活动中识别幼儿的兴趣所在。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多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地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幼儿拥有学习音乐的潜力,而教师则要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保护好幼儿兴趣的萌芽并且给此幼芽营造适合成长的环境,使其安稳地成长。而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并不仅仅是用理性去教授,也要用感性去带动,即是要用自己适当的情感和情绪表现方式去带动幼儿。另一方面,幼儿的注意力非常易于转移,也就表明,幼儿的兴趣一般都是暂时的、短暂的。如何让幼儿保持较为稳定的学习兴趣,这是培养幼儿兴趣的重中之重。在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游戏的手段,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转变为幼儿玩乐的高潮点,有效地刺激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需要持续不断,若想让幼儿在愉悦中学习,教师则需要不断地加强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培养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

音乐能力即对音乐各部分的认识和情感反应的综合能力,包含了识别音乐、音响、音色、节奏、旋律等能力以及音乐审美能力,在参与演唱、演奏、音乐创作等方面活动时,就需要音乐感、节奏感等能力的整体配合。由此观之,音乐能力是以音乐素质为基石,利用教育培养和实践活动为渠道,从而得以提升的能力。

音乐能力的开发提高需渗透在整个课程游戏化过程中。一日生活皆课程,在生活各环节我们都可以用音乐引领,例如:入厕、洗手可以播放欢快的音乐使幼儿随音乐做动作,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进餐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钢琴曲,提升幼儿的欣赏能力;在午休环节可以播放摇篮曲,让幼儿伴随音乐入睡。幼儿的音乐能力一般会受到心理发展水平、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经验、音乐修养等方面的限制。因而,对幼儿来言,利用听觉来感受音乐,并借以一定的想象力,能更好地去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感情,从而更加地形象具体。

音乐教育可以全方面地开发幼儿的各种能力。而幼儿音乐能力的开辟最好是在幼儿成长过程的初期。研究所得:人的潜能是获得内在能力所必备的条件,因而,越靠近0岁,这种潜能就越大,内在能力也就越高,不过,随着人的成长,这种能力则会快速地消失。由此观之,幼儿教育者在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充分地开发幼儿的潜能,使之不被时间的推移而淹没,是幼儿教育者的工作职责。音乐课程游戏化则是幼儿教育者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的必要工具。

三、结语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是舞蹈的灵魂。音乐课程游戏化,着重幼儿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培养。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最佳的方法即是利用语言节奏、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加以与音乐本身密切地 糅 合,最终得到视觉、听觉、触觉的综合感知,收获锐利的节奏感。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最好还能结合其他科目,比如:在幼儿学习歌曲或故事时,加上美妙的音乐及音响效果,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

如想查看更多的论文范文,请转到应届生毕业网--毕业论文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范文,希望能真正的帮到大家!

281 评论

相关问答

  •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无论对普通大学毕业生还是成教毕业生都是个挠头的问题,开题报告、参考文献等等都是让人十分烦恼的事情,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

    快乐Angels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论文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浅谈论文篇二 《如何进行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 摘 要:幼儿园常规是幼儿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小班幼儿具有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好动等特点,如果没

    我就是小J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毕业论文幼儿户外活动

    多长的篇幅,格式的要求方便了就告诉我

    黎明前的静谧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幼儿园健康活动论文

    随着时代 教育 的发展,健康教育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学校学习,关注和参与其中,并已逐渐成为教育工作重点之一。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健康教育论文

    30岁男人的世界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幼儿园活动毕业论文

    幼师毕业论文题目 导语:教育市场的形成、择校潮流的涌动, 对优质的小学教师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在小学教育专业市场领域谁先胜出, 就看谁拥有更加专业化的

    白树dodo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