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茂暖通
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专业一览表 院、系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人数 学制 学费 授予学士学位门类 备注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050101 200 四年 4800 文学 文 传播学 050305 20 四年 4800 文学 文 历史学院 历史学 (含历史学、博物馆学方向) 060101 100 四年 4800 历史学 文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哲学 010101 20 四年 4800 哲学 文理兼收 思想政治教育 030404 80 四年 4800 教育学 文理兼收 社会工作 030302 15 四年 4800 法学 文 法学院 法学 030101 60 四年 4800 法学 文理兼收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经济学 020101 30 四年 4800 经济学 文理兼收 工商管理 (含电子商务专业) 110201 40 四年 4800 管理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020102 30 四年 5000 经济学 金融学 020104 30 四年 5000 经济学 会计学 110203 20 四年 4800 管理学 教育学院 教育学(含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040101 20 四年 4800 教育学 文理兼收 学前教育 040102 30 四年 4800 教育学 特殊教育 040103 30 四年 4800 教育学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英语 050201 103 四年 6000 文学 文理兼收 日语(零起点) 050207 20 四年 6000 文学 文 俄语 050202 9 四年 6000 文学 文理兼收 艺术与传媒学院 影视学(影视与传媒方向) 050423 10 四年 4800 文学 文、统招 影视学(含影视与传媒、数字媒体方向) 050423 35 四年 8000 文学 艺术类 、文理兼收 音乐学(含音乐教育、音乐表演方向) 050401 26 四年 8000 文学 艺术类 、文理兼收 舞蹈学(含舞蹈教育、舞蹈编导方向) 050409 29 四年 8000 文学 艺术类 、文理兼收 美术学(含书法学、美术学方向) 050406 22 四年 8000 文学 艺术类 、文理兼收 艺术设计 050408 11 四年 10000 文学 艺术类 、文理兼收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含统计学专业) 070101 64 四年 5400 理学 理 数学与应用数学 070101 96 四年 5400 理学 理 物理学系 物理学 070201 130 四年 5400 理学 理 化学学院 化学 070301 140 四年 5400 理学 理 天文学系 天文学 070501 20 四年 4800 理学 理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071206 80 四年 5400 理学 理 教育技术学院 教育技术学(含教育技术学、教育信息工程方向) 040104 60 四年 5000 理学 理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 070405 40 四年 5400 理学 理 生物科学 070401 60 四年 5400 理学 理 心理学院 心理学 071501 80 四年 5400 理学 理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 070701 60 四年 4800 理学 理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070702 20 四年 4800 理学 理 地理信息系统 070703 20 四年 4800 理学 理 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 081001 20 四年 5400 工学 理 环境科学 071401 20 四年 4800 理学 理 资源学院 资源科学与工程 081105 20 四年 4800 理学 理 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 110101 25 四年 4800 管理学 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10102 25 四年 4800 管理学 理 人力资源管理 110205 25 四年 4800 管理学 文理兼收 公共事业管理 110302 25 四年 4800 管理学 文理兼收 体育与运动学院 体育教育 040201 50 四年 4800 教育学 理 运动训练 040202 30 四年 5400 教育学 文理兼收 励耘实验班 新生入校一学期后,经测试择优选拔100名组成励耘实验班,实施励耘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合计 2100 文学院 文学院前身是中文系,历史悠久、基础雄厚,教学科研综合实力在全国高校同类学科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这里聚集着近百名优秀教师,既有老一辈学术大师,又有一大批站在学科前沿的享誉海内外的中青年学者。
在职教授5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40余名,学术氛围浓厚、教学质量优秀。 文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民俗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和“民俗典籍文字”两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与北师大共建“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依托9个博士点、13个硕士点组建起来的10个研究所,以及5个跨专业的研究中心,硕、博士点数量居全国高校中文系之首。
这里是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单位,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首批全国仅有的两个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之一,“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单位,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目前在文学院学习的有本科生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800余人、博士研究生300余人以及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300余人。
文学院为本科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1)按照“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贯通培养的方案设计本科培养方案,一批优秀本科生可以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直接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两年以后再择优提前攻读博士学位。(2)为了适应新世纪的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原则,文学院调整了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为培养研究型人才和高级应用型人才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3)率先实施“4 + X”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有更多的选择机会。(4)文学院硕博士研究生每年招生额度居全校第一,本科生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文学院现设有汉语言文学。
就跨专业考研而言,难度比较大;相对简单点的跨专业,历史学还好。因为历史学是全国统考,相对来说比较公平,复习的内容大体相同。如果真的喜欢,可以着手准备着,先不着急定学校,可以到十月份看你的准备情况定。这就比那些自主命题的考试好很多。把目标定的高一点,动力会足一点,加油!
就北师大而言,是有悠久历史的学校,历史学是比较古老的学科,所以北师大的历史学还是很有影响力的。考了师范类学校,多数的都得从事教育事业。如果想在大学,得博士,在好的大学,比如北师大差不多得洋博士。初高中的门槛就没有那么高了。
对于准备,初试是统考卷,要看当年出的权威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考必备历史学辅导书,有精力的话多看看北师大出版的书
答:历史学研究生
历史学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分别为:
1、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该专业研究生去向主要为 *** 、企业、教学、科研等部门中负责策划、咨询、管理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近年来,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出版社等。
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文物、考古、博物馆系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目前全国范围内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良好的就业势态。只是前些年的毕业生大都留在北京等中心城市,许多省市文博系统长期得不到相关的毕业生。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而中小城市或地区毕业生的需求始终供不应求。
毕业生就业范围主要集中在全国省、市、区各级文物考古研究和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各级、各系统的博物馆文化部门,国家及省市机关(公务员),全国各高校(任教),出版部门(编辑、记者)。同时,部分毕业生出国深造,部分毕业生毕业后在相关领域工作。
北师大的历史学可以排在前五吧,实力还是很强的!未来的就业不仅看学校,专业,还有个人的努力程度。
比如发什么有质量的文章,读研期间参加什么重要的活动等等。最好还要看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一般来说,历史学硕士毕业生会选择去大、中、小学校担任历史老师,在博物馆从事历史研究或博物馆管理,历史文化导游,图书馆管理人员,历史类文字编辑,党史研究室,革命纪念馆的人文岗位等等。 从历史学研究生就业范围来看,毕业生的择业面看似狭窄,但凭借该专业的人文底蕴和历史厚重感,完全可以在媒体的文案策划、企业的企划部门、图书出版界、旅游等岗位或领域闯出一番天地,而不一定限制在研究或教学领域。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 历史学科是北京师范大学最早形成的系科之一,由 1902 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第二类”分科演变而来。2006 年 3 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与史学研究所合并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合并后的历史学院现有 1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 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 个博士点,8 个硕士点。在科研方面,我院是国内历史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立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和最早获得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也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
1994 年设为国家首批人文社会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拥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历史文献学和考古与博物馆学等专业。中国古代史研究方向为先秦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民族史等。
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中国近现政治史等。 世界史学科研究方向为古希腊罗马史、西方史学史、中外古史比较、欧洲中世纪史、西方近现代思想史、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美国史、英国史、俄国史、日本史等。
历史文献学学科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和古籍整理等。 考古与博物馆学研究方向为中国考古史、博物馆学等。
史学研究所是 1980 年经原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国第一个史学史科研机构,一直承担着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和国家教育部重大科研项目以及多项横向科研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与中国近现代史学、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与史学批评、中国史学史、中国史学思想史、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西方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中外古史比较研究、中国古典文献(经史)研究。特别是在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和中外古史比较研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形成特色,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居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
设有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室、中国通史研究室、《史学史研究》编辑部。 《史学史研究》已有 40 多年的历史,是全国中文(历史类)核心期刊,也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学术界有重要影响。
奔兔2008
主要内容阐明史学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揭示史学与社会的关系,批判地总结史学遗产(包括史学传统),为促进历史科学的发展提供成果史学史研究和阐述史学本身发展的历史的学科。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的主要任务是: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古今历史著作,探索史学思想的源流与派别以及史学本身发展的规律,并考察历史知识积累的过程和历史编纂方法的演变等。史学史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世界史学史、国别史学史、断代史学史等
潇湘涵雪
《历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史学理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史学史研究 》北师大史学所《世界历史》北京·世界历史杂志社《文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历史档案》北京·历史档案杂志社《史学集刊 》长春·吉林大学该刊编委会 《史林》上海·该刊编辑部《中国地方志》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所《中国史研究动态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经济史研究》北京·经济研究杂志《中国历史地理论丛》陕西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史研究》科学出版社
落叶无声2015
《〈史籍考〉撰修考》,《史学论衡》 1992 年第2期 。《士与社会良心》,《博览群书》 1993 年第2期 。《简论礼的两面性》,《齐鲁学刊》 1993 年第3期 。《清代辑佚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3 年增刊 。《论清代辑佚兴盛的原因》,《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4 年第 2 期 。《对清代辑佚的总体认识》,《文献》 1994 年第 1 期 。《对刘歆“六分法”的重新检视》,《江苏图书馆学报》 1994 年第 2 期 。《论清代辑佚兴盛的原因》,《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4 年第5期 。《辑佚与辑佚学简论》,《文献》 1995 年第 1 期 。《明代的外交赐书》,《江苏图书馆学报》 1995 年第 1 期 。《明代朝鲜的求书》,《文献》 1996 年第 4 期 。《王仁俊的辑书》,《江苏图书馆学报》 1996 年第 4 期 。《辑佚起源说综述》,《历史文献研究》 1996 年新7辑 。《论陈名夏与钱谦益之交往》,《江海学刊》, 1998 年第 4 期 。《冯铨史事杂考》,《清史研究》 1998 年第 3 期 。《钱谦益被逮北行之经过》,《文史》 1999 年第3期 。《卫所志初探》,《史学史研究》 2000 年第 1 期 。《论陈名夏与方以智的交往》,《安徽史学》 2000 年第 2 期 。《明代方志数质疑》,《中国地方志》 2000 年第 3 期。《徐一夔与〈洪武杭州府志〉》,《杭州研究》 2001 年第 1 期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失收一题》,《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1 年第 3 期 。《〈永乐大典〉与大典本永乐志》,《历史文献研究》第二十辑( 2001 年) 。《陈名夏与〈石云居集〉》,《江苏图书馆学报》 2001 年第 4 期 。《〈名公书判清明集〉的版本及流传》,《图书馆杂志》 2001 年第七期。《王铎著述考》,《河南图书馆馆刊》, 2002 年第 1 期 。《文渊阁书目》考,《史学论衡》 2002 年。(《历史文献研究》,总第 21 辑, 2002 年 7 月)。 《明文渊阁考》,《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2 年第五期。《永乐大典》正本的流传,《图书馆建设》 2003 年第 1 期 。《明初宫廷藏书数质疑》,《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3 年第 2 期。《明内府抄书初探》,《图书馆杂志》 2003 年第 5 期。《全祖望辑大典本之下落》,《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03 年第 2 期。《澄清永乐大典的两个问题》,《中华读书报》 2003 年 10 月 8 日 。《四库馆签〈永乐大典〉辑佚书考》,《文献》 2004 年第一期。(收入甘肃图书馆编《四库全书研究文集》,敦煌文艺出版社 2005 年版)。《民国时期方志搜求热考述》,《近代史研究》, 2004 年第三期。《〈中国古籍善本目录〉勘误三题》,《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4 年第二期。《〈永乐大典〉遭劫难的真相》,《河北学刊》 2004 年第四期。《对新修族谱的一点思考》,《华夏文化》 2004 年第二期 。《〈永乐大典〉副本流散史》,《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4 年第 4 期。《陈名夏与龚鼎孳、阎尔梅绝交考》,《 顾诚 先生纪念暨明清史研究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5 年 1 月版)。《从〈春秋会义〉看〈四库〉大典本辑佚》,《图书与情报》 2005 年 9 月第五期。收入甘肃省图书馆、甘肃四库全书研究会编《四库全书研究文集》( 2005 年四库全书研讨会文选),敦煌文艺出版 2006 年 8 月版。《论明代营兵制的将官系统》,《新亚论丛》 2005 年 6 月第一期。《再谈嘉业堂藏〈永乐大典〉的下落》,《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05 年 9 月第三期。收入《图书馆研究与工作》编辑部编《〈图书馆研究与工作〉论文选》( 2000-2005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12 月版。《龚鼎孳杂考》,载于《安徽明清典籍研究》,黄山书社 2005 年 9 月版。《新发现的四库提要稿》,《文献》 2006 年第三期。《四库馆签佚书单考》,《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6 年第 3 期。《董康与〈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新世纪图书馆》 2006 年第5期。《朝鲜文献与四库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 2007 年第1期。《四库全书馆的机构与运作》,《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从〈江南征书文牍〉看清朝国史馆征书》,《史学史研究》,2008年第3期。《〈四库全书〉的底本与稿本》,《图书情报工作》,2008年第11期。《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的构成与写作》,《文献》2009年第1期。《关于〈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永乐大典〉余纸考》,《史林》2010年第2期。《〈四库全书考证〉的成书与主要内容》,《史学史研究》2011年第1期。《〈永乐大典〉乾隆御题诗考》,《文献》2011年第4期。《梁启超、叶恭绰与〈永乐大典〉的收藏》,《中国典籍与文化》2012年第2期。
一般的小说网站都是可以投稿的,这里主要介绍几个大型的小说网站。1、起点中文网:起点中文网创建于2002年5月,是国内最大文学阅读与写作平台之一,是目前国内领先的
毕业院校: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获历史文献学硕士学位尚永琪,1969年出生,甘肃民乐人,现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科学战线》杂志副主编,历史学博士,东北师范
你就看看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出版的相关期刊,这是由中科院直属的报刊。。中国社会科学 与你所说的历史研究都是该杂志社出版的,我比较喜欢。
我有很多电子版的 你好 我有十年对越反击战各部队录像视频,正在出售,赚点资金,继续开支寻找其他对越作战录像 如果你有兴趣 可以发站内信给我 录像目录截图
有以下可供选择:《北大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当代中国史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所,国史学会 《档案学通讯》。中国人民大学《近代史研究》。北京·近代史研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