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之懿727
贺州学院 / 院校代码:11838贺州学院(Hezhou University)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教育部与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首批合作院校之一,教育部“新工科”研究和实践项目承担高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广西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广西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广西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之一。
贺州学院的前身是1943年创建的广西省立平乐师范学校,1957年5月,更名为贺县师范学校。1983年7月,更名为梧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88年3月,更名为梧州地区教育学院。1994年,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建。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由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贺州学院。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亩,馆藏纸质图书多万册,有在职教职工1270多人,专任教师960多人;设有本科专业53个、专科专业18个,涵盖了工学、理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农学和历史学等学科;拥有4个国家级、9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5个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8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全日制在校生21742人。院系专业截至2019年9月,学校设有文化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理学院等16个院系,2个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开设41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14个专科专业。
师资力量截至2022年3月,学院现有教职工1270多人,专任教师960多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780多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50多人,硕士生、博士生导师73人;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广西特聘专家1人,广西高等学校卓越学者1人,广西教学名师1人,第一批广西高层次人才3人,自治区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4人;外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学建设质量工程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有广西高校特色专业5个,自治区精品课程2门,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3门,校级教学示范中心2个,校级精品课程12门。广西高校特色专业(5个):小学教育、旅游管理、工商管理、文化创意、信息技术与自动化。
自治区精品课程(2门):《分析化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有(3门):《小学英语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法》、《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校级教学示范中心(2个):用友新道(工商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道创新创业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教学成果截至2017年3月,学校获自治区级教改教研立项课题129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合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获自治区级以上奖项1641项,其中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在内的国家级奖项178项。舞蹈《嫁郎》参加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得二等奖;舞蹈《我从瑶山来》参加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得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舞蹈《山·阳光》参加广西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获得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参加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二等奖;“红五月科技文化艺术节”获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中国梦我的梦”贺州学院大学生艺术巡梦乡村行活动、“我们的价值观”道德讲堂建设、铭记抗战·关山重度—贺州及周边县区原抗战老战士寻访活动,获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合作交流截至2017年3月,学校先后与英国、泰国、韩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等国2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联系或合作关系,已选送26批学生出国学习,招收了25批外国留学生。
科研机构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拥有院士工作站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7个,贺州市重点研究室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广西高校重点文科基地1个,校级科研机构24个。院士工作站(1个):广西果蔬保鲜和深加工研究院士工作站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桂东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实验室广西高校重点研究中心(5个):广西马蹄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绿色包装防伪印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单不全)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广西碳酸钙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高校重点文科基地(1个):南岭走廊族群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 正处级科研单位(2个):南岭民族走廊研究院(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院科研成果截至2016年7月,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77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各类部级科学研究项目26项、省级科研项目69项、市厅级科研项目424项。出版专著37部,主编或参编教材53部,获授权专利44个,发表科研论文4100多篇,其中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731篇,被三大检索收录131篇。
学术资源馆藏资源截至2016年9月,贺州学院图书馆由西校区主馆和东校区分馆组成,藏有纸质图书万册,电子图书230万种(其中本地镜像万种、网络包库180万种),多媒体资源1000余件,年订购中外文纸质报刊1500余种,电子期刊7000余种,交换学报400种。文献收集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图书馆收藏古籍5623种、贺州地文特色文献资料200余种,其中清代刊印的《贺县志》和民国时期出版的《贺县志》各1套。收藏贺祥麟教授生前著作和藏书7000多册(件)。建立“贺州学院图书馆图书书目数据库”和“贺州学院图书馆期刊目录数据库”,订购了“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总库”、“中国知网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会议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网科技期刊数据库”、读秀中文学术搜索、Springer、万方数据服务平台、中国数字方志库等数据库,开通50多个免费和试用数据库。学术期刊《贺州学院学报》系贺州学院主管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季刊。该刊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南岭民族走廊研究、语言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文学与艺术研究、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转型发展研究、自然科学理论探索、实验与技术研究等。
荷兰小乳牛
2018年贺州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 贺州学院(英文:Hezhou University)是一所有着75年办学历史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校址位于桂、湘、粤三省(区)交界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国首个长寿市、世界长寿市—贺州市。 学校创建于1943年的广西省立平乐师范学校,后多次更名或改建,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在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成立贺州学院。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办学理念,以“自强、自立、求知、求真”为校训,推转型、促发展。学校是广西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广西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在该联盟中任数字媒体专业协作会理事长单位)、教育部“新工科”研究和实践项目承担高校,学校进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全国本科高校300强、第三方机构软科发布的2018“中国最好 大学排名 ”600强。 学校现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400多亩,另有占地200多亩的黄姚校区正在规划建设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40万册。学校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积极发展教育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法学和农学等学科。现有本科专业44个、专科(高职)专业18个,全日制在校生15000多人。在职教职工1000多人,专任教师80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0多人,正高级职称教师60多人,广西特聘专家1人、广西教学名师1人;外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3人。 学校坚持开放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校政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充分凸显。与凤凰卫视集团·凤凰教育合作共建全国首家“凤凰数字媒体学院”,与中兴通讯公司合作共建“中兴通讯信息学院”,与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新道经济管理学院”和“新道创新创业学院”,与广东宝贤集团合作共建“餐饮管理学院”,与广西海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甲骨文(广西)OAEC人才产业基地贺州学院中心”;与广西贺州生态产业园共建“贺州学院生态产业科技学院”;与贺州市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学院;与贺州市所辖5个县(区)人民政府分别合作共建“村镇学院”。 学校坚持立足地方,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学科建设水平和科研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与 大连工业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江南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广西科学院等研究机构建立科研合作关系。食品科学与工程为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课程与教学论为广西重点学科;拥有广西碳酸钙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果蔬保鲜和深加工研究院士工作站、广西果蔬保鲜和深加工研究人才小高地、广西马蹄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绿色包装防伪印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形成了桂东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南岭民族走廊族群文化、贺州方言等特色研究领域,其中《桂东北地区方言地图集》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获授权国家专利130多项,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60多项。 学校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校众创空间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学校进入全国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华南区30强。学校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合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4项。学生获得包括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1银3铜、“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奖项200多项。 学校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围绕地方民族文化资源积极建设,特色明显,成效显著。建有极具地方特色的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该博物馆已列入国家博物馆名录,成为广西高校唯一一家经国家备案的综合性国有博物馆;语言博物馆为全国首家高校语言博物馆、首家专业的实体语言博物馆;建有国家级非遗名录瑶族服饰传习馆、瑶族服饰贺州工作站、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贺州)联合研发基地。舞蹈“我从瑶山来”获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瑶蓝之旅”获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实践工作坊类一等奖,“红五月科技文化艺术节”获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贺州学院学报》获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泰国、韩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等国20多所大学建立校际联系或合作关系,已招收28批外国留学生, 选送27批在校生出国学习。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绿草如茵,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自治区级“绿色先进集体”“绿色大学”“文明单位”“文明卫生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和谐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等荣誉称号。 ******,贺州学院正抢抓机遇,大力推进转型发展战略,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政企合作,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为全面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
excellentpri
贺州学院是06年升本的 改名为贺州学院 曾用名有梧州师专 八步师范属地方院校 广西区内踩二本线录取 学校面积较小 分东西两个校区东校区是新校区专业以中文,师范教育为特色==================================================================贺州学院(英文:HeZhou University)是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本科大学。贺州学院是广西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校址位于湘、桂、粤三省(区)交界的美丽的贺州市。学院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坚持立足贺州、服务周边、面向全国、奉献社会的办学宗旨,全面推进学院的改革发展。 〔历史沿革〕 学院前身是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创建于1943年的广西省立平乐师范学校,后更名或改建为贺县师范学校、八步师范学校、梧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梧州地区教育学院、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贺州学院。65年来学院共为社会培养大中专毕业生45000多人。〔校园校舍〕 学院分东、西两个校区,校园校园占地总面积公顷,校舍建筑总面积22万平方米,其中2004年以来新扩建校园公顷,新建了图书馆、教学楼、科技信息中心、实验大楼、行政办公楼、学生公寓、食堂等10余万平方米的校舍,以及文化广场、人工湖等文化景区。校园环境优美,绿草如茵,荣获贺州市“花园式单位”、“文明单位” 、“文明卫生学校” ,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首批绿色大学” 、“文明卫生学校” 等称号。〔图书设备〕 学院图书馆藏书万册,电子图书15万册,连续征订中外文期刊1100余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600余万元,建有校园网络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远程网络教学系统,计算机实验室、语言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等均已通过了自治区级合格评估。〔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员工678人。有专任教师448人,其中:教授31人(含聘任教授),副教授109人,博士22人(含在读),硕士136人(含在读)。另有外籍教师4人。〔学科专业〕 学院设有11个系(部)分别是教科系、计算机系、中文系、外语系、人管系、数学系、物电系、化生系、艺术系、体育系、思政教学部,目前有本科专业18个(33个方向)、高职高专专业27个(30个方向),学科专业涵盖了经、教、文、理、工、管理等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教学科研〕 学院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2006年以来,获得国家级的课题1项、专利3项、受理专利8项,自治区级的课题4项、精品课程3门、优秀教材立项3个、教育厅项目45项。“桂东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实验室”被批准为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广西东部族群文化研究基地”被批准为广西高校重点建设人文研究基地。《贺州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其中《语言学》栏目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 学院被确定为“自治区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被评为“全区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学生参与各类竞赛均取得较好成绩,2006年以来,荣获广西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工类论文及竞赛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全国大学生英语知识大赛国家级特等奖1人、国家级奖励22人、自治区级奖励177人:“新华杯”广西高校计算机应用大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级2名;此外,学生在参加“CCTV”杯全国英语大赛、数学建模等比赛中也有不俗表现。〔校园文化〕 学院大力发展昂扬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学院红五月艺术节以精心的组织策划和独到的地方特色获自治区“高校优秀校园文化成果奖”。2008年学院创编的舞蹈《嫁郎》荣获第二届广西大学生艺术汇演二等奖,并被自治区教育厅选送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汇演。2009年2月,我院舞蹈节目《嫁郎》参加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荣获舞蹈类二等奖,实现了我院成立以来艺术类表演节目全国奖项“零的突破”。此外学院还曾在首届中国-东盟客家丽人大赛、广西首届中华美文朗诵大赛等重大文化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招生就业〕 目前学院面向全国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年招生数在3000人左右。学生综合素质高,毕业生就业率高,2006年为,2007年为%,荣获“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步奖”。学院正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及学科专业调整改造力度,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服务方向明确、办学特色鲜明,在区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多科性、教学型本科院校。
这个主要看你评职级别,再就是你当地要求,每个地区要求不一定是一样的。一般省级、国家级的都可以。如果有特殊要求的话,可能需要发核心期刊。发核心的话建议你今早安排,
新余高专是新余最好的高等学府。在职业教育方面走在江西省前列。我前天还去了新余高专。学校周围风气很好。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社科院评选的核心期刊;辽宁高等教育研究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核心期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科学技
主持的科研课题1.1998年12月,主持中国教育学会课题“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渗透”,该成果在1999年10天津的国际教育研讨会上被国内外专家评为二等奖;2
一、安康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安康学院是一所公办高校,该校是陕西省安康市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