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根记
【摘要】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交流越来越多,英语学习越来越被重视。在跨文化交际中,因语用失误导致双方误解的现象频频发生。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和语用失误的原因为依托,着重介绍在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语用失误,使我们正确理解语用失误的原因,减少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跨文化;语用失误;原因;策略
在交流的过程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自身民族历史背景、语境、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不同,会导致文化碰撞和冲突现象的发生。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因为对语言不恰当的运用以及误用而导致互相交流时出现误解或不理解的现象发生。语用失误是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导致跨文化交际故障的重要根源。通过分析语用失误的定义、分类和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语用失误,从而减少或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现象,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正确理解与沟通。
1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的原因
语言差异很大,由于受到母语结构与本土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干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中式英语及其普遍。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受母语语言规则、交际习惯、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的影响,易出现语用失误。
受母语语言规则
语用语言失误主要是由于语言障碍造成的,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本能地按照母语的表达形式体现,而违背了英语语用的原则造成的。桌子上有本书。按照汉语的理解就是Thedeskhasabook.而正确的英语表达式Thereisabookonthetable.在日常交际中,人们由于对英语的语言结构缺乏了解,往往套用了母语的表达方式。
交际习惯
中国人见面习惯问“吃了吗?”来打招呼,而西方由此一问便是邀请对方吃饭之意。如果你问吸放热“Haveyoueverhadyourdinner?就会让他们困惑,不知如何回答。但我们夸奖某人时。对方会很谦虚地回答“没有,没有。”您谦虚的回答在西方眼里就是否认了他对您的评价,反而是一种不尊敬。
文化背景
由于一些传统习惯和社会习俗的不同,很多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是完全不一致的。在美国高速路上,你会看到这样的标示poolline.难道说在这条路上可以任意驾驶就好像在游泳池里的感觉吗?答案截然不同。这是告诉人们这条马路拼车组驾驶的专用线。
思维方式的
中西方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了解跨文化是正确理解语言的保证。文化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认知。来自不同区域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际方式当然也就略有不同。西方人重视逻辑和分析。而我们更多的是取决于经验和感觉。在商务洽谈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货物何时到港?———货到目的港30内付款。按照汉语的习惯我们会翻译为Whenwillthegoodsarrive?—Iwillpayin30dayswhenitarrivesatthedestination.然而按照英语的翻译习惯反而是“Whatistheexpectedtimeofarrival?—Paymentwithin30daysagainstgoodsarrival.
2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的策略
为了避免或减少语用失误,我们首先要了解他们的语言结构,在这里我要说明这不是简单的语法结构,而是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
准确理解词汇的含义,不要望文生义
单词是学习英语最基本的基础,没有准确理解单词的含义,当然也就不能学好这本语言,而浩瀚的词汇中会让很多人望洋兴叹,有人就会有望文生义,导致交流出现障碍或误导。如,blacksheep不是黑羊而是败家子。One-horsetown不是只有一匹马的小镇而是乡村小镇。
准确使用词汇,词汇搭配要准确
我们经常说“这本书是属于我的”。英文的准确表达为Thebookbelongstome.中间的“是”不需要翻译的。
汉语表达的句型结构与英语的句型结构的转换要准确
Thegirlridingahorseismysister.翻译成汉语是骑马的女孩是我妹妹。在句型重组的时,要摆脱汉语的字面的含义和汉语的句式结构。特别是定语的使用规则与汉语截然不同。
加强英语语言学习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
语言是个复杂的'体系,是人类思想和思维的载体。准确把握语言的真谛和思维模式,才能准确理解句型表达的含义。Theisolationoftheruralworld,becauseofdistanceandthelackoftransportfacilities,iscompoundedbythepaucityoftheinformationmedia.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英语句子,看起来很长实际上这是一个单句,只有一个主语(Theisolation),一个谓语(iscompounded),全句却有9个名词,用了5个介词连接起来,句子的含义是农村社会处于一种与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原因是因为它远离城市,缺乏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也不足。如果按照汉语的思维模式,我们的翻译就变成复杂化,而且很松散。Becausethereisagreatdistanceandtherearenotenoughtransportfacilities,.这绝不是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
明晰西方文化,提高跨文化意识
了解西方文化的差异,是减少语用失误的重要因素。通过问候语、告别语等简单的内容,了解他们生活习惯如时间观念和学习习惯;通过餐桌礼仪、着装特色,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通过生活的了解深度了解他们的习俗与待客之道和他们的观念和态度。从而有效地了解了他们的文化,缩短文化差异的距离,提高跨文化意识,有效地减少和避免语用失误。通过对母语和英语的文化比较,揭示词汇中的文化差异和共性。例如,英国人名的排列顺序是名(firstname)在前,教名(givenname)居中,姓(familyname)最后。而中国的人名却是姓(familyname)居前,名(givenname)在后,无教名(givenname)。这种差异可能归于中英文化的价值观念不同。英国崇尚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体本位主义,所以名居前;而中国则是群体本位主义,强调家族传承,所以姓居前。
总之,随着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准确理解语言,避免语用失误至关重要。有效地交际不仅要求语言表达准确,同时也要求提高语用能力,减少语用失误。所有要求跨文化交际需要准确了解两种语言以及他们的文化,增强领悟力,重视语言文化的差异,减少母语的干扰,从而打到跨文化交际的最佳境界。
作者:刘红达 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昵称真是醉了
论文摘要:在跨 文化 交际中,由于文化的差异,常常会出现一些语用失误和误解。这些误解常常能导致交际失误乃至失败。本文对招呼言语行为、恭维言语行为、请求言语行为在英两种不同的文化中进行对比。举例并说明三种言语行为产生的语用失误给来自不同文化人交际所带来的麻烦.提醒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中注意文化差异,避免语用失败(pragmaticfailure),保证交际意图的顺利实现。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言语行为;语用失误 一、引言 我们生活在言语的世界之中.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制造“言语行为”.实施的言语行为也是多种多样的.很难想象没有言语行为我们的世界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为语言的调查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言语行为理论是以 句子 为中心的。言语行为会凶文化模式,地域,价值观,传统,以及 思维方式 有所差异.而这为交际带来困难意识到这些差异之处对于我们认识交际活动和改善交际状况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与英语国家人民进行交际时总会无意识地用我们本民族的文化准则,社会规范,社会语言规则来判断和解释别人的言语行为.因而语用失误在所难免。 二言语行为理论框架 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对语言研究的发展可以说有杰出的贡献。根据奥斯汀的解释,一个话语的言语行为是同时由三个次行为来实施的:言内行为illocutionm’yact)、言外行为(iUocutionaryact)~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ac0。言内行为泛指一切用声音说出的有意义的话语:言外行为涉及说话者的意图,为断定、疑问、命令、描写、解释、致歉、感谢、祝贺等;言后行为涉及说话者在听话者身上所达到的效果为使之高兴、振奋、发怒、恐惧、信服。促使对方做某件事或放弃原来的打算等。达到了说话的效果,这是言后行为。也就是说.言内行为是通过说话表达字面意义。言外行为是通过字面意义表达说话人的意图。如果说话人的意图能适当地被听话人所领会。便可能带来结果或变化,这便是言后行为。但是,说话人的意图未必一定被听话人领会.因而说话人希望出现的结果并未发生.这时候就会导致交际的失败。 三、文化差异与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的研究始于JennyThomas她在1983年发表的《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中首次提出语用失误这个术语,专门指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对语用意义做出不到位的理解或不恰当的反应。它不是指一般遣词 造句 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指说话不合时宜、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的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这种语用失误是语用规则迁移所造成的.即不同文化的们在相互交际时直接把自己语言的话语翻译成目的语.而不考虑这些话语应该遵循的交际规范.其结果是一种言语行为的施为之力在不同文化中失去作用。说话人的言外行为不能完满地被听话人所正确理解.形成多义、歧义。言后行为不能圆满完成。使言语行为的表达意图与效果之间出现矛盾。 四、几类具体言语行为中由文化的差异产生的语用失误 人们在实际交往时所实施的言语行为会因为文化、区域、地区、职业、性别、乃至个人不同,为交际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在那些较为程式化的言语行为中,如问候.请求、恭维等等文化差异就更加突出了。 (一)招呼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失误 招呼语在 人际交往 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往往是言语交际的开始.其使用恰当与否有时会直接影响到交际过程能否圆满完成,一句不合时宜的招呼语有时会直接导致交际的失败。不同文化背景下.招呼语的使用及其功能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人问候他人,内容并不一定就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你吃了吗?”并不表示说话人真的关心你是饿还是饱,言外行为不过是打个招呼、问候一下对方。在中国人看来.对他人表示关心和热情是礼貌的行为.甚至初次见面也会相互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情况、职业、收入等等。他们认为.相互询问一些情况可以缩短彼此之问的社会距离。我们看下面一段对话: 我:你多大了? 同乡:十九。 我:参加革命几年了? 同乡:一年。 我:你是怎样参加革命的? 同乡: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 我:家里还有什么人呢? 同乡:娘,爹,弟弟妹妹,还有一个姑姑也住在我家里。 (茹志鹃《百合花》) 这似乎不是在谈话.倒有些像是在审讯.或查户口。但在汉文化里,这却是关心、亲热的表示,不是不礼貌的言语行为。但对操英语的人来说.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向他们以这样的方式询问这样一些问题.他们就会感到对方在粗暴地干涉他们的privacy。因为西方人见面打招呼时不会涉及到实质性的内容.一般总是说一些纯属客套的 问候语 。不了解汉文化习俗的外国人并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起交际作用的问候诏.“问候”这一原有的“言外之力”就会失去比如问对方:“Haveyoueaten、,et?”对方可能认为这不是单纯的见面问候的话,而误认为你在发出对他的邀请当一个中国人见到他或她所认识的美国人时.也许会脱口而出“Whereareyougoing?”如果美国人不懂中国人的语用习惯.误以为是在探究他的行踪和去向.语用失误就发生了,以至于所以他或她对这一问话的反应极有可能是:…ItSHoneofyourbusiness”。 (二恭维言语行为中的话用失误 恭维也是一种礼貌言语行为.是说话人对听话人所具有的某种双方认可的优势或长处积极言语评价的行为.在人们日常交际中被频繁地使用。 根据赫伯特、尔姆斯和沃尔夫森等的调查,英语中恭维语的主要功能一是表示欣赏.二是协调交往中双方关系的“一致性”.即恭维者把它作为一种融洽社会关系、增进彼此感情或交情的手段在中国文化环境中.恭维语却似乎不是一个有力的协调“一致性”的行为.贾玉新的调查显示.只有占5%的人认为恭维语主要是用于完成此日的汉语中恭维话的功能主要集中在:(1)使对方感觉良好;(2)欣赏;(3)利用他人。因此要确定一句恭维语的功能.必须要依据文化语境和现实交际中双方的关系来分析其次恭维的话题也不同在西方文化中,男性称赞女性的容貌、身段、穿戴打扮等,可以说是很平常的但是.在中国 传统文化 中基本上是个禁忌。现在情况虽然有了一些变化.类似对女性外貌方面的恭维逐渐多了起来.但依然要受具体情境中各种因素的限制如果学了汉语的美国男子用“你是个挺性感的(sexy)姑娘”这种话来恭维他见到的中围女孩.特别是第一次见面.这个女孩恐怕因此对这个男孩子产生反感.起不到恭维的效果。然而对美国人来说,这似乎没有什么不合适。在这种情况下,“恭维”之力被减弱。美国比较喜欢“变化”、“差异”,因此凡是某种变化、某种新意都有可能受到恭维:而中固传统文化所强调的是“趋同”.因此某些变化和差异受到恭维的程度就远远低于美国文化。 (三)请求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失误 请求这一言语行为是各社会、各群体所共有的普遍交际行为,其特点是听话人有接受或拒绝请求的选择自由。但是由于英汉民族在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礼会规范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说请求言语行为也会随着语言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如果我们用自己的社会规范向英语国家人士实施自己的请求行为和解释他人的请求.很有可能请求语会失去请求之力.或者不能正确理解他人的请求意图从而产生语用失误。 在西方社会.即使上对下、长对幼实施请求行为.也通常使用婉转词“Please”以示礼貌;同级或下对上的请求表达更是婉转相比而言.中国人实施“请求”行为之语句在西方人看来或者过于“直接”.或者过于“间接”。对于中国人“直接式请求”的方略,英美人可能会感到过于突兀,视之为缺乏礼貌;而对于中国人“暗示”式的“问接式请求”方略.西方人可能又会感到茫然不解.认为其迂回的说法或冗长的解释会使话语失去“请求”之力。我们看下面的一段对话。思考一下为何谈话的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ChinesePoliceman(A)goestohisBirtishsupeiror(B)andasksforaleavetotakehisgirfriendtohospim1.) A:Sir? B:Yes.whatisit? A:Mygirlfirendisnotverywel1.sir. B:So? A:Shehastogointo hospita1.sir. B:Wel1.getOilwithit.Whatdoyouwant? A:OnThursday.sir. B:Bloodyhel1.,man,whatdoyouwant? A:Nothing,sir. 我们知道.上述对话中的言内行为无论是词法还是句法均毫无差错.言外行为的语用意义则为“CanvOUalowmet0leave?”言后行为应为主管允许或拒绝下属的请求.可以从上述对话中不难看出.由于言外行为未被理解.也就未能对言后行为的预期效果。造成这种失误的原因是说话者误认为字面意义相同的汉英言语.其功能也完全相同.因而就只注意了语的形式或意义,却忽略了受话者由于文化不同而无法准确地把握言外之意。 五、结语 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几类言语行为均在交流中遇到障碍,说话人的意图不能正确的被听话人领会。本文启示学习者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时,要深入了解该语言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并且将它与自己的母语相比较,认识异同点.尊重不同点。注意培养对语言的社会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避免由于语言用迁移造成的语用失误和交际失败.保证言语行为中话语的得体性和礼貌程度,这样我们的外语交际能力才会提高。
李出于蓝
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 本文对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教学策略以及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教学策略对策
一、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分析
1、跨文化教学中的文化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文化交流和融合在人类各民族之间的意义也越来越重大。现在社会需要高素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只是语言教学或者文化教学是远远达不到的。跨文化教学现在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以前的外语教学只是针对一些语句的语法和句法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找出错误的语法,一些语用的规则语句是否适合,而现在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考虑的问题是能不能培养出跨文化交际的人才,仅凭这些是根本达不到目的的。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了某一种语言文化的范围。例子为世界通用语言英语,这种语言在19世纪殖民扩张的时候,已经成为了很多国家的通用语言。在磨合和融合各国独特民族文化的过程中,英语所代表的安格鲁撒克逊的文化逐渐消失,它被各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心理所取代。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并没有将本身的语法规则进行改变,然而它伴随着使用者的不同,它在跨文化交际中传达的文化信息也会有所不同。对语言和文化研究之后的产物就是跨文化研究,在外语教学从传统的模式转变到科学的模式过程中,跨文化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把文化教学从直接传授即成的知识文化扩展到了培养学习者的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2、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分析
一个民族的文化对于一个外语学习者来说,是一种熏陶的过程,不仅语用的习惯有了特定模式,就连语言的行为和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其实也就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一方面对于固有的语言模式、语用习惯很容易在理解和运用目标语中进行使用;另一方面,将书本上学到的目标语文化看作是“标准文化知识”,并且还要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进行运用。现在的文化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就像前面所讲到的,将文化知识单方面的传授给学习者,对于文化敏感性的培养和文化视野的拓展却忽视了。
Wolfson指出,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不可以被某一特定的文化社团的交际能力模式进行统领,应该将学习者的不同文化背景作为依据,把不同的交际能力发展起来。例如,同样用英语与韩国人、英国人、美国人甚至非洲裔美国人交流需要具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不同的,因为其交际能力因其文化特征不同而有所不同———每一种文化在价值观构成中都有各自的特点。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一定固定使用母语者一方的文化作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主导,需要跟据特定的社会语境来选择正确的交际方式。
二、跨文化教学策略
站在外语教学的角度上进行分析,针对学生文化敏感性的培养和文化平等性的尊重,这两点是跨文化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人类社会的文化体系是多种多样的,民族之间的文化背景又不是相同的,因此,民族之间的文化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英语及其所承载的文化,这种差异不仅在英语民族和非英语民族之间有所存在,而且还会在非英语民族的人群之间有所渗透。Widdowson针对学习者发展交际能力有密切关系的文化习得进行了讨论,指出文化习得的目的只限于目的语本族语使用者的文化,那么它起到的作用最多也就是增进学习者和这些文化社团成员的感情;但是,目的语在很多时候也会被学习者用来与其他非本族语使用者进行交流。英语民族的正式文化在交际中需要将交际情境作为依据是学习者在教材中所能获取到的最多文化信息,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跨文化交际的言语行为适当性不能依据使用的语言来决定。例如,中国人与韩国人以英语为媒介进行交流,交际双方都是非英语民族。英语虽然是交际双方所用的语言,双方交际行为却没有必要循规蹈矩地遵循英语民族的文化习惯,应当顺应中韩两个民族的文化习俗。人类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和发展出语言和文化,每一种文化都具有特性,并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风俗习惯。
三、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
1、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跨文化教学的实施要素
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教师队伍必须有很高的素质。跨文化教学不可以被教材所束缚,完全依靠教材也是比较难的,它想达到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多重文化的理解力赋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文化观念和平等对待文化独特性的态度都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给学生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教师要利用教材,将其中的文化逐渐加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而且还可以对文化的表层现象进行理解,并通过分析讨论,给予学生领悟文化深层结构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言传身教地培养学生把文化知识转化为文化敏感性,从而使跨文化交际可以更好地进行发挥。所以,学生认识跨文化交际就必须将教师本身的文化素质和教学行为作为基础,还应该不断更新自己所具备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要跟得上时代的脚步。
2、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是跨文化教学的基础
跨文化交际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而且还要注重实践,做到真正地将语言和文化融为一体。课程的设置应该将“一言堂”的模式遗弃掉,在学生开始一个研究课题时,要进行分组合作,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对于一些典型问题的方式,需要在研讨会中进行讨论,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起来,让学生可以自己找到问题的存在,并且积极主动地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探索。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兼备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两方面的内容,对语言地道、文化特征突出的教科书进行选择,以免纯理论的教材出现。阶段性对教科书进行总结,看它的文化知识是不是可以将民族特征、价值观等体现出来。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流的地位日渐明显。越来越多的语言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学术成果直接应用于跨文化交际教学。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探索和学习新的理论,才能跟上教学改革步伐,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曹煜茹.关于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几个问题分析及策略探索[J].教育与管理2011,(08).
[2]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07).
[3]许力生;吴丽萍.关于外语教学中文化习得问题的反思[J].中国外语2006,(07).
英语 文化 论文的题目是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即 毕业 论文写作第一步,题目是论文的眼睛 ,是一篇 文章 写作的关键。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
浅谈外贸中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英语技巧 [摘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贸易和对外交往将日益频繁,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外贸、外经、外交谈判也越来越显示其在社会、政
《跨文化交际中的交往禁忌》,《独立学院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双层面视角浅析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问题与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的性别差
我才写完毕业论文,简直是折磨!我把我们系的题目给你,参考看看吧。我写的是文化类的。其实文学和文化类要比翻译和教育类好写得多,网上可以找到的参考资料也多。英美人文
英语 文化 论文的题目是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即 毕业 论文写作第一步,题目是论文的眼睛 ,是一篇 文章 写作的关键。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