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7

鹤顶红IF
首页 > 期刊论文 > 长与短的议论文题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跑跑跑pao

已采纳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长与短的议论文论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点

要懂得扬长避短。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要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

长处和短处在一定的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而言。

不能因为自己的优势而骄傲。

不要拿自己的优势去跟别人的劣势比。

不要嘲笑别人的短处。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小小的长处也是成功的起点。

名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才能区,除非他是白痴,要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竞争,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郑渊洁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没有拿来的,人就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就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鲁迅

正如阳光总有阴影相伴,人总有优点和缺点。——泰戈尔

一个人的缺点是优点的延续,优点是缺点的延续。——列宁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是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人实在是一无所专。——邹韬奋

每个人都有缺点,正像每个人都有好处一样。——罗兰

记人之长,忘人之短。——张九龄

以镜自观见形容,以人自照见吉凶。——张九龄

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刘向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我的生活经验使我相信,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优点也很少。——林肯

不能用人的长处,就是自己的短处。——陶行知

如果我们自己毫无缺点,我也就不会在注意别人的缺点中得到那样多的快乐。——拉罗什福科

把自己的长处想得太多的人,就是要别人想及他的短处。——赫兹利特

不需要你做每一件事情,90 %你要做的事别人会比你做得更好。——约翰·布劳菲

为什么你看到你兄弟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果木呢?——《圣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天有所长,地有所长,圣有所否,物有所通。——《列子》

典型论据

活出本色

——不要过分在意自己的短处

美国一名电车车长的女儿叫做凯丝·达莉,从小就喜欢唱歌,梦想做一名歌唱演员。但是她的牙齿长得很不好看,一次,她在新泽西州的一家夜总会演出时,她总想把上唇拉下来盖住丑陋的牙齿,结果洋相百出。演完之后,她伤心地哭了。正当她哭得伤心的时候。台下的一位老人对她说:“孩子,你很有天分,坦率地讲,我一直在注意你的表演,我知道你想掩饰什么,你想掩饰的是你的牙齿。难道长了这样的牙齿一定就丑陋不堪吗?听着,孩子,观众欣赏的是你的歌声,而不是你的牙齿,他们需要的是真实。张开你的嘴巴,孩子,观众看到连你都不在乎的话,他们就会对产生好感的。再说了,孩子,说不定那些你想遮掩起来的牙齿,还会给你带来好运呢。”凯丝·达莉接受了老人的忠告,不再去注意自己的牙齿。从那时候起,她一心只想着自己的观众,她张大嘴巴,热情而高兴地唱着。最后,她成了电影界和广播界的一流明星。后来,甚至许多喜剧演员还希望学她的样子。

龙永图选秘书

——非常时期短处成为长处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部长龙永图在中国入世谈判时曾选过一位秘书。当龙永图选这人当秘书时,全场哗然,秘书应该是勤勤恳恳、少言少语,讲话很少,做事谨慎,对领导体贴入微的,但是这个人大大咧咧,从来不会照顾人。每次龙永图和他出国,都是龙永图去叫他起床。对于日程安排,他有时甚至不如龙永图清楚,经常出错。但为什么龙永图会选他当秘书呢?因为那时是谈判最困难的时候。当时谈判的压力大,龙永图的脾气也很大,回来以后不说话,大家都不愿自讨没趣来找他。只有那位秘书,每次不敲门就大大咧咧走进来,跟龙永图说他今天听到什么了,还说龙永图某句话讲得不一定对等等,他从来不叫龙永图为龙部长,都是“老龙”,或者是“永图”。他还经常出一些馊主意,被龙永图骂得一塌糊涂,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经骂。无论怎么骂,他5分钟以后又回来了,哎呀,永图,你刚才那个说法不太对。

这位秘书是个学者型的人物,他对很多事情不敏感,人家对他的批评他也不敏感,但是他是世贸专家,他对世贸问题简直像着迷一样,所以在龙永图脾气非常暴躁的情况下,在龙永图当时难以听到不同声音的情况下,有那位经骂的秘书对对龙永图就显得分外重要了。

世贸谈判成功以后,龙永图的脾气好多了,稀里糊涂的秘书已不再适合龙永图的“胃口”,于是龙永图很快把他送走了。

203 评论

小二2004

长处与短处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地看到一些人,这些人乃至所有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而我们的大多部分人只是看到别人的短处、恶劣迹象,却看不到别人的优胜之处和优点。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不要总看到别人的短处。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的劣迹多于优点,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他们的优点,就像毛泽东所说的这样:“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不要总看到一个人的长处,也不要总看到一个人的短处。”是的,如果你总是看到一个人的长处,那你总会想:我超不过他,他有太多长处了。这样子你会高估你的对手和别人的。在许多书上,都会有这样一个意思:千千万万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较,这样子你就会骄傲自满,所以说我们千万不能这样。我们要拿着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短处相比较,这样你才会进步的。在一个攀岩比赛中,斜坡接近于90°,岩石与岩石之间比较远,攀登看似十分困难,但是,在三分之一的路途中间,有一个岩洞,那一个岩洞可以让你最快到达崖顶。有不少参赛的人只看到的这样一座险恶的险峰,没参赛就有许多人放弃了。但是简留下来了,他看到了这座险峰的好处与坏处后,信心百倍的爬上了崖顶,终于获得了冠军!在一本书上看到一段话:一次我去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5道题,然后叫一位小同学上来做,3*9=27 48*9=36 5*9=45 6*9=54 7*9=62当这名同学的答案等于“62”的时候,台下的同学喊:“老师,他错了,他最后一道题错了……”我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那位同学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话:“最后一道题是错了,可是大家为什么不说前四道题都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视正确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只看见别人的长处或者短处,只要对事物各方面全面来看,也能映造一个最好的你、我、他!

114 评论

小北京西城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地看到一些人,这些人乃至所有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而我们的大多部分人只是看到别人的短处、恶劣迹象,却看不到别人的优胜之处和优点。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不要总看到别人的短处。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的劣迹多于优点,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他们的优点,就像毛泽东所说的这样:“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不要总看到一个人的长处,也不要总看到一个人的短处。”是的,如果你总是看到一个人的长处,那你总会想:我超不过他,他有太多长处了。这样子你会高估你的对手和别人的。在许多书上,都会有这样一个意思:千千万万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较,这样子你就会骄傲自满,所以说我们千万不能这样。我们要拿着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短处相比较,这样你才会进步的。在一个攀岩比赛中,斜坡接近于90°,岩石与岩石之间比较远,攀登看似十分困难,但是,在三分之一的路途中间,有一个岩洞,那一个岩洞可以让你最快到达崖顶。有不少参赛的人只看到的这样一座险恶的险峰,没参赛就有许多人放弃了。但是简留下来了,他看到了这座险峰的好处与坏处后,信心百倍的爬上了崖顶,终于获得了冠军!在一本书上看到一段话:一次我去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5道题,然后叫一位小同学上来做,3*9=27 48*9=36 5*9=45 6*9=54 7*9=62当这名同学的答案等于“62”的时候,台下的同学喊:“老师,他错了,他最后一道题错了……”我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那位同学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话:“最后一道题是错了,可是大家为什么不说前四道题都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视正确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只看见别人的长处或者短处,只要对事物各方面全面来看,也能映造一个最好的你、我、他!

343 评论

相关问答

  • 英文论文题目长短

    论文题目格式行距的具体要求 论文题目格式中行距是比较容易忽视的简单问题,但是如果我们不注意的话我们的论文就会变得不美观,也会不符合标准!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

    小七的妈妈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成长的议论文素材简短

    议论文的写作讲究举例论证,用好举例论证的关键在于有丰富的素材积累。你知道要怎么样写好关于成长的议论文素材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长的议论文素材,供大家分享

    家有一宝C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论文题目太长了要怎么缩短

    创新医学网上对医学论文的写作辅导有很全面的讲解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篇论文的题目也是论文的眼睛,它是论文总体内容的体现。好的论文题目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

    花轮小丸子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取长补短的议论文素材

    孟子是儒家学说的典型代表,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位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学术渊博,仁义善良,因此受到很多人的尊敬。每当人们遇到困难,碰到问题的时候,总会向孟子

    熊大熊二喜羊羊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家长与孩子的论文题目

    家庭 教育 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由父母及家庭中的其他年长者 对子 女及年幼者施加的教育和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供大家

    红桃小K子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