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86

为爱浪漫1
首页 > 期刊论文 > 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论文摘要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木鱼199210

已采纳

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338 评论

迷路的豆豆

浑河站小学 高爽论文摘要:从古至今,阅读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然而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课外的阅读。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有效地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是每个教育者应该研究和关注的话题。营造一个书香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指导正确的阅读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热爱阅读,都能在书的海洋里畅游! 读书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至理名言。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正如庄子所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现象 虽然大家都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其质量却不容乐观。一般存在为以下几个情况:1、缺乏阅读的兴趣,阅读量不够。 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并不爱看书,他们是因为老师和父母的规定而不得不读,只要不在老师和父母的视线范围,他们宁可发呆也不愿拿起书本,即使捧起书本,也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种阅读兴趣的丧失,造成了阅读量少,语言的吸收和积累不够,阅读质量不高的局面。2、方法不当,造成阅读质量不高,阅读内容不够丰富多彩。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尚不能自如地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来,有的该精读的不知如何精读,草草读过,不求甚解;只需粗读的却迟迟不肯放手,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有些学生家长,因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专门挑选写作有关的书籍,造成阅读面狭窄,让学生误认为只有看作文书才是看课外书,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无时间管教子女,让孩子自己选择,结果孩子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有的买了一些漫画书,甚至还有一些低俗图书,不利于孩子的阅读发展。 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之我见 (一)、为孩子推荐优秀课外阅读内容。 好书,以它的健康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紧张、惊险、曲折的情节吸引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只有教育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劳动美、人物美、社会美、自然美的感染和陶冶,才能认识真、善、美,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教师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是坏书,不可以读,为什么,并不断提高他们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美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帮助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防止阅读过程中的“误食”、“偏食”。1、结合年龄特点选择推荐。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识字少,阅读能力低,但富于幻想,可以多给他们推荐内容短浅的童话、寓言、儿歌等。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知识面有所扩大,阅读能力有所增强,就可以推荐一些革命故事、儿童小说、科幻故事、儿童诗歌等,如十岁的蒋方舟写的《打开天窗》,《崔峦老师教你阅读》,《小学生必读佳作》,《少儿百科想和做》,《上下五千年》等等。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活知识进一步扩充,就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历史故事,反映现实生活的散文、小说,同时,还可以推荐一些社会、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等。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推荐引读。 一般地说,小学生最喜欢读内容是紧张离奇,曲折有趣的,体裁是童话、寓言、故事(民间故事、战斗故事、历史故事),小说(科幻小说、历史小说)的通过俗易懂、图文并茂,篇幅短小的作品。从年龄上说,低年级学生较喜欢读配有插图的童话、故事,高年级学生则较喜欢读历史题材的传记、小说等,从性别上说,女生喜欢读童话、民间故事为多,男生喜欢读科幻小说、历史故事、人物传记。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从满足其喜读欲入手,向学生推荐引读。3、结合课文学习推荐选读。 由课文的内容学习去引导学生选读与课文内容学习相关的书籍,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而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老师可根据节选的课文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向学生推荐读物。如《唐诗三百首》、《安徒生童话》,还有一些革命人物故事等。也可推荐与课文体裁相同的读物。4、根据《课程标准》上推荐的内容去引导选择。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在规定各学年段阅读量的同时,也特别推荐了一些名家名篇,让学生去选择阅读,教育部也组织编辑出版了“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定书目的系列丛书”。这些作品文质兼美,是学生课外读物中的美味佳肴。5、组织订阅少儿报刊。 少儿报刊上的内容是编辑精心编选出来的,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典范性、针对性和适应性,教师可鼓励学生订阅自己喜爱读的有关报刊,例如《小哥白尼》、《爱迪生》、《儿童画报》、《米老鼠》等,及时品尝到美味可口的课外读物。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皮萨略夫也说:“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是为那些会读书的人准备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无论从提高读书效率,还是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来看,都应该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益。1、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认真读书的好习惯。①、精读与略读。要想查找资料、快速获取信息,最为直接的办法便是略读,这是课外阅读最常用的,但不作为唯一的方法。有时,遇到需要揣摩、玩味的精妙之处,也需要精读。②、读、写、批、划、注。课外阅读极具个性化,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既因人的习惯而定,也因阅读内容、因目的指向而定。有的课外阅读只限于读,有的要写读书笔记、填写周(月)读书卡,有的需要在上面批一批、划一划,遇到疑难词句,还要在查字典或请教别人后加上注释。③、读与背。在课外阅读中获得语言材料,这是语文课标对小学生提出的要求。尤其,当遇到一些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篇时,又需要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将它们吟咏、甚至背诵下来。2、学会阅读评价 阅读评价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自身阅读效果的评估与检查,并通过这种评价结果的反馈,促使阅读者及时调整阅读过程,有助于阅读过程的最优化(这适用于小学高年段的学生)。通过对所读书籍内容的回顾、检查阅读笔记、心得体会等,来确定自己对作品的主要内容能否把握,对作者的创作思路能否理解,对作者所采用的创作方法能否领会等等,它是考查学生阅读后获取知识的能力,是一项综合性活动。3、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获取的信息量日益加大,对新知识的摄取量也日益增多,因此,墨守陈规的阅读方法已不适应社会发展,要学会快速阅读。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默读。在美国有的中小学校里,一直推行着持续默读的阅读教学方式,其目的是激发学生自行阅读的动机,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其大致的做法是:每天抽十至十五分钟的时间,在教室内由学生自行挑选想看的书籍、杂志或报纸阅读,老师不提问、不要求写读书报告,也不做任何分数记录。其教学效果成绩斐然。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巩固和扩大阅读效果 研究实验表明: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他们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阅读,不觉得阅读是一种负担。 为了使课外阅读深入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创造读书环境,为他们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开展以读书读报为背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巩固和扩大阅读效果。一方面结合教学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持久。1、办班级图书角 让学生走近图书,让图书靠近学生。班级可结合本班实际办班级图书角。规模不大的图书角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课外阅读园地,创设课外阅读环境。成立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制定严格的借阅制度。让图书角建成精神文明的窗口、素质教育的基地。2、建立读书兴趣小组 组织一部分平时在课外阅读中表现较突出,取得效果较好的学生,建立读书兴趣小组,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和动用知识的能力,再让这部分学生到自己的班级中带动其他同学,使班级的整体阅读水平有所提高。3、组织学生外出活动,充实假期生活 用书籍充实同学课余生活,假期是开展读书活动的黄金季节。利用节假日、寒、暑假集体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图书馆,从而激发他们到图书馆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到这里来寻找各种最新的书刊信息资料,满足自我的求知欲,并且长期开展《假期书虫活动》。4、形成读书读报制度 班级可结合本班实际订阅一定的报刊,例如《小哥白尼》、《爱迪生》、《儿童画报》、《米老鼠》等,利用每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和班会、周会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读书读报活动。这样做培养了学生读书读报意识、兴趣、能力,而且有助于阅读习惯的养成。5、开展阅读手抄报制作比赛 把个人的读书心得反映在自办的报纸上,从版面设计到稿件组织都亲力亲为。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把学生的阅读、写作、画画、书写各种能力融于一体,在自我参与中受教育,使学生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例如以“热爱祖国”、“交通安全”为主题的手抄报竞赛活动,增强了学生小主人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素质。6、结合教育教学开展读书活动 读书达标活动中,可规定学生一学期读几本优秀书籍,并写读书笔记。例如,现在我们班在开展读《小猪唏哩呼噜》的活动。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有趣的读书活动,例如举行故事会、演讲会、经验交流会、主题班队会、读书征文、书评等活动,评选最佳读书征文、笔记向学校推荐。 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为了使学生都有一对强硬的翅膀,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通过宣传、指导和各种活动的开展,使读书成为学生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成长的需要、发展的需要,让图书、读书伴随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做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人和促进者》 袁奕聪 《阅读求知发展》 王关兴

273 评论

陈达文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指导方法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许多作家、学者成功的经验表明,语文素养的提高,大都得益于大量且广泛阅读。新课标第一次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并提出阅读速度的要求。这是对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想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怎样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披文而入情,读书重在激情。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福尔摩斯的推断》时,我发现学生对福尔摩斯特别佩服,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去收集、阅读有关福尔摩斯的文章。学习了《嫦娥奔月》后,让学生收集如《开天辟地》、《女蜗补天》等许多中国古代有名的神话故事。这样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 班级读书会也是小学生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重要形式,主要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课外时间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教师共同对该读物自由讨论,也可以交流一些同学的读后感等。可以让阅读成为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 此外,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以及利用影视作品开展影视主题活动都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办法,都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二、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小学生在阅读中,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读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读,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要注意以下几点。 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据这些特点,我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其次,可以适当推荐给小学生的一些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比如,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等系列童话故事,成为众多小学生童话梦中的主人公;近两年,《哈利•波特》、《魔法学校》这样的儿童畅销书风靡校园,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外读物也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可教师往往忽略甚至粗暴地扼杀。很多图书有充分的流行因素,其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及天真的童趣等。对这种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亲身体验,使其能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 三、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加强课内外沟通,拓宽阅读渠道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阅读方法,拓宽阅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以课本为出发点,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新型玻璃》前,布置学生翻阅与课文相关,相近的文章、资料等。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兴趣大增,课堂上竞相发言。如有的同学说:“我想做一套这样的房子,它可以飞、可以潜水、还能冲出宇宙,寻找更新的世界。”有的同学说:“我想让每户人家都装上一扇智能门锁。把家庭每个成员的相貌、声音、指纹等信息输入电脑,它就能轻而易举地识别出来,只要主人触摸门锁,它便自动打开,对其他人则不理不睬。”各种有创意的构想如汩汩泉水涌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使知识纵横沟通。 2.根据不同文体,进行分类指导 各种课外读物的阅读方法是不同的,应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怎样阅读连环画、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科普读物、优秀作文和少儿报刊进行分类指导。如指导学生读少儿报刊,运用浏览和细读两种方法。指导学生拿到报纸先统览全貌,大致了解有哪些消息和文章,然后选择重要的、新鲜的和自己感兴趣的细读。还教给学生根据专题收集资料剪贴、写摘要、做卡片的方法。 3.重视技能训练,培养阅读方法 我们重视加强阅读步骤与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粗读,要求能了解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复述。第二步细读,理解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第三步熟读,要求写读书笔记。 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小学生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1.训练读书用眼的习惯。减少眼动次数,逐步扩大阅读视野,缩短注视字词时间,减少回视,这样既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又能提高读速,形成默读习惯。 2.训练阅读时用脑的习惯。文章大体分三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而这三种文章各有不同的阅读步骤,如:记叙文的阅读步骤为:文章题目—文章体裁—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中心思想。每次,拿到记叙文的阅读材料时,边读、边思、边记这些要点,达到理解记忆。 3.训练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定时阅读指每天某一时间内阅读,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为了保证阅读时间,我们开设大阅读课。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全班同学在一起进行阅读,阅读时有老师及时的点拨、引导,提高阅读的效率。 4.训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指导阅读上要求学生圈、点、画、找、记。圈出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优美的片段进行熟读、背诵,养成“摘记”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丰富自己的词汇,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提高阅读的综合效益。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教师要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卷有益,只要学生读,就一定会有收获。

243 评论

余味无穷aa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首先要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其次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然后才是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指导方法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许多作家、学者成功的经验表明,语文素养的提高,大都得益于大量且广泛阅读。新课标第一次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并提出阅读速度的要求。这是对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想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怎样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披文而入情,读书重在激情。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福尔摩斯的推断》时,我发现学生对福尔摩斯特别佩服,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去收集、阅读有关福尔摩斯的文章。学习了《嫦娥奔月》后,让学生收集如《开天辟地》、《女蜗补天》等许多中国古代有名的神话故事。这样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班级读书会也是小学生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重要形式,主要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课外时间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教师共同对该读物自由讨论,也可以交流一些同学的读后感等。可以让阅读成为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此外,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以及利用影视作品开展影视主题活动都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办法,都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二、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小学生在阅读中,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读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读,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要注意以下几点。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据这些特点,我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其次,可以适当推荐给小学生的一些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比如,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等系列童话故事,成为众多小学生童话梦中的主人公;近两年,《哈利•波特》、《魔法学校》这样的儿童畅销书风靡校园,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外读物也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可教师往往忽略甚至粗暴地扼杀。很多图书有充分的流行因素,其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及天真的童趣等。对这种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亲身体验,使其能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三、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1.加强课内外沟通,拓宽阅读渠道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阅读方法,拓宽阅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以课本为出发点,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新型玻璃》前,布置学生翻阅与课文相关,相近的文章、资料等。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兴趣大增,课堂上竞相发言。如有的同学说:“我想做一套这样的房子,它可以飞、可以潜水、还能冲出宇宙,寻找更新的世界。”有的同学说:“我想让每户人家都装上一扇智能门锁。把家庭每个成员的相貌、声音、指纹等信息输入电脑,它就能轻而易举地识别出来,只要主人触摸门锁,它便自动打开,对其他人则不理不睬。”各种有创意的构想如汩汩泉水涌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使知识纵横沟通。2.根据不同文体,进行分类指导各种课外读物的阅读方法是不同的,应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怎样阅读连环画、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科普读物、优秀作文和少儿报刊进行分类指导。如指导学生读少儿报刊,运用浏览和细读两种方法。指导学生拿到报纸先统览全貌,大致了解有哪些消息和文章,然后选择重要的、新鲜的和自己感兴趣的细读。还教给学生根据专题收集资料剪贴、写摘要、做卡片的方法。3.重视技能训练,培养阅读方法我们重视加强阅读步骤与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粗读,要求能了解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复述。第二步细读,理解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第三步熟读,要求写读书笔记。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小学生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1.训练读书用眼的习惯。减少眼动次数,逐步扩大阅读视野,缩短注视字词时间,减少回视,这样既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又能提高读速,形成默读习惯。2.训练阅读时用脑的习惯。文章大体分三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而这三种文章各有不同的阅读步骤,如:记叙文的阅读步骤为:文章题目—文章体裁—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中心思想。每次,拿到记叙文的阅读材料时,边读、边思、边记这些要点,达到理解记忆。3.训练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定时阅读指每天某一时间内阅读,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为了保证阅读时间,我们开设大阅读课。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全班同学在一起进行阅读,阅读时有老师及时的点拨、引导,提高阅读的效率。4.训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指导阅读上要求学生圈、点、画、找、记。圈出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优美的片段进行熟读、背诵,养成“摘记”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丰富自己的词汇,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提高阅读的综合效益。课外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教师要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卷有益,只要学生读,就一定会有收获。

209 评论

相关问答

  • 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论文摘要

    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

    为爱浪漫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文献

    ①《小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4年第六期

    虾子王000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课外阅读状况研究论文答辩

    开题答辩模板范文 开题答辩,分为开题报告和答辩两部分,实际上就是有关人员对项目初期,规划阶段的成果,进行全面的审核的一种形式。下面是我整理的开题答辩模板范文,欢

    诗诗雨天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研究论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指导方法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

    红枫叶马大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学生课外阅读课题研究论文

    [摘要]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华儿女应该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而语文教学正是传承和发扬

    永远在路上in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