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26

我爱吃土豆儿
首页 > 期刊论文 > 新民晚报数字报池莉的文章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张大羊羊

已采纳

原文: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话语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是纯洁无瑕的,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但是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也逐渐多了起来,就发现了这个世界有许多的问题了。而知道的这个的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愤懑的、充满疑问的,不平的、警惕的,复杂的。

人不愿意再轻易地去相信什么。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指桑骂槐、借古讽今。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分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

出处:出自现代作家池莉的《人生三境界》。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池莉,当代著名作家,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武汉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连续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

现居武汉。她的作品大部分体现了武汉的特色,她写的人物大部分也和武汉这座特大城市的性格有关,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社会反响强烈。

著有小说《来来往往》、《烦恼人生》、作品合集《汉口情景》等,曾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小说选刊奖等50余项奖项,多部小说被改编为影视作品散文有《人生三境界》。

童年的池莉常年住在外婆家。有一年夏天,还未进校门的池莉躲在阁楼里吃力地读一本没有封皮的竖排繁体《红楼梦》,大人们发现后大吃一惊,一把将书抢了过去。

以后,每当池莉看书时,大人们都警惕地严格“检查”,但这丝毫无法阻断池莉跟书籍的亲密接触。“我在童年直至少年时代,阅读是唯一的寄托。我千方百计看能弄到手的文学书籍,我在深夜的被子里用手电筒照明,写诗、写散文、写小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池莉

166 评论

可爱小伶伶

1974年高中毕业,为下放知青;1976年就读于冶金医专,1979年毕业,任职于武钢卫生处流行病医生。 池莉1983年参加成人高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成人班,就读于汉语言文学专业,1987年毕业,任武汉市文联《芳草》编辑部文学编辑。1990年调入武汉文学院,为专业作家。 1995年,任文学院院长。2000年,任武汉市文联主席。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著有《池莉文集》(七卷)、小说《烦恼人生》、《不谈爱情》等,长篇小说《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以及散文随笔集多部。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人民文学》、《十月》、《当代》、《小说月报》等各种文学奖50余项。有多部小说被改编为电影、电视 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池莉文集》(七卷)、小说《烦恼人生》、《不谈爱情》、《水与火 池莉的缠绵》、《有了快感你就喊》、《看麦娘》、《写到飞的境界》等,长篇小说《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以及散文随笔集多部。散文作品《怎么爱你也不够》、《真实的日子》、《给你一轮新太阳》、《老武汉》等,作品集《池莉小说精选》、《一夜盛开如玫瑰》、《生活秀》、《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等。 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首届鲁迅文学奖、红河文学奖、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大家”文学奖、湖北屈原文学奖、金凤文艺奖,以及《人民文学》、《十月》、《当代》、《小说月报》、《上海文学》、《中篇小说选刊》等刊物等各种文学奖50余项。有多部小说被改编为电影、电视,有各种文字译本。

358 评论

就愛翻毛腔

对中国当代文学稍有关注的人,都不会对池莉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作为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很多作品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还有很多被改编成影视剧,像《生活秀》《来来往往》等等,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事实上,池莉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作家,她更是一个成功的妈妈。 在池莉的精心呵护和养育下,她的女儿吕亦池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从来没有上过培优班的她,在激烈的小升初入学考试中脱颖而出,考上了武汉最好的中学:武汉外国语学校; 初中阶段,仍然没有上过培优班的她,又在激烈的中考中过关斩将,考上了武汉外国语的高中部; 高一时,吕亦池没有通过中介,自己独立成功申请到英国重点中学——和谐中学去读书; 高中毕业时,她同时被英国的伦敦大学、华威大学、巴斯大学录取,而所有的面试,都是刚满18岁的她独自去面对的。 为什么池莉的女儿那么优秀呢? 读完池莉的《立》,我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在我看来,池莉对女儿的养育,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尊重! 池莉是如何尊重自己的孩子的呢? 首先,她尊重孩子的性格弱点。 在池莉看来,小时候的亦池并没有表现的特别聪明或者特别有天赋,相反,她胆小、怯懦、隐忍,特别惧怕他人的强势和蛮横。 对此,池莉并没有恨铁不成钢地指责和埋怨,她选择了溺爱孩子,这种溺爱,并不是给钱,给零食之类的随意的滥爱,而是任何时候都选择维护孩子,信任孩子,尽可能为孩子营造更多的快乐轻松的气氛。 池莉在文中写到:“只要谁给我孩子脸色看,谁压抑她,我就要设法排除,哪怕得罪人或者威胁人,我都会做的。”池莉还说:“我必须溺爱我孩子虚弱的地方,我必须以溺爱增强我孩子的软肋。好让她逐渐适应这个专横跋扈的社会,适应竞争社会的弱肉强食的环境,也许她性格中有天生难以改变的部分,但我可以尝试促进她的心理素质更加强健和强大,慢慢变得不那么胆怯害怕和窝心难受,慢慢往人群当中去——不管他们怎么讽刺打击和掠夺你。往后,长大了,这世界给你找不愉快的人,还多着呢。” 在池莉的精心呵护和溺爱中,亦池的性格弱点,顺利朝着有利的方向变化和进步着,她不再害怕小朋友,甚至包括那些攻击性、有掠夺性的小朋友。 其次,尊重孩子的社会交往 。 亦池四五岁的时候,自作主张请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来家里妈妈做的饭,虽然池莉写作很忙,虽然当时他们家地方不大,连碗筷和桌椅板凳都不够,但是,她答应了。 她和孩子一起商量菜谱,再一起到邻居家去借桌椅板凳和餐具,然后奔赴菜市场,大肆采买,之后清洗餐桌餐椅,对碗筷和厨具进行高温消毒。最后,终于成功举办了女儿人生中第一次宴请。 之后,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再到高中甚至是大学,亦池的同学不仅常来家里吃池莉做的饭,还会在家里睡觉、集体看世界杯,甚至是在家集体看恐怖片。 对于这一点,池莉的想法是这样的: 我必须溺爱我的孩子。我必须支持我孩子的社会交往与社会活动能力。我孩子必须多多地交朋友,融入人群,了解人群,以尽量减少胆怯,直至消灭害怕。 这种尊重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自认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往的池莉,养育出一个阳光开朗,人缘极佳的女儿,在人群中,女儿如鱼得水,获得了广泛的识人与阅世的机会。 再次,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亦池小时候,池莉就经常带着孩子在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在池莉看来,一个小孩子对大自然的印象和情感是智慧种子发芽的沃土。 这种玩耍一直贯穿于亦池的童年。 上了小学以后,当身边的同学都忙于上各种文化和艺术培优课的时候,池莉有些动摇了,于是她问亦池:“你是否喜欢学习某些个人专长?你是否喜欢在放学以后去课外培优班继续学习?” 亦池的回答是:“不喜欢。我就喜欢玩。” 这回答坚定了池莉的信心,她坚决地捍卫亦池的快乐生活,让亦池度过了一段几乎是“疯狂玩耍”的小学生活。 当然,这并不代表池莉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无所作为,她坚持给亦池讲故事,亲自陪伴她,并且,在亦池主动提出学习钢琴以后,又为她联系钢琴老师,支持她学钢琴。 妈妈支持,孩子也争气,每一次从外面疯玩回家,休息完之后,亦池会主动上琴练习,这样一直坚持,后来考到了钢琴九级! 除了尊重孩子的性格弱点、人际交往以及爱玩的天性,池莉对孩子的尊重,还表现在支持孩子每一个重大的、看似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生选择。 小升初时,亦池决定报考武汉最好的中学:武汉外国语学校。面对从来没有上过培优班、奥数班的女儿,想到竞争之激烈和录取难度之大,想到一旦失败会有失去就读其它学校的可能,池莉没有选择泼冷水,当拒绝和呵斥的话就要出口的时候,她收住了。 她说:“我无法拒绝我的孩子的良好愿望。看着亦池那稳笃笃不温不火的神态,我又觉得她非常有谱。……如果她宁愿冒险去追求自己最向往的目标,我这个做母亲的唯有全力支持她,千方百计帮助她在关键时刻激发自己最大的潜能。” 于是,顶着巨大的压力,母女俩开始为小升初全力奋战。 她一边帮孩子请数学老师补习数学,一夜夜送孩子去补习; 一边激励孩子:“人生就是会有许多的不得已。一个人在某些时刻,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体面,就必须战胜一些他们很厌恶的东西,比如眼下的数学。”当孩子偶尔没有信心的时候,她又宽慰孩子:“即使失败了,也是虽败犹荣!有个成语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万一落榜,说不定后面又别的福气来了呢。后面的你就不要多想了,后面由妈妈负责编电视连续剧吧,好歹妈妈是个作家。” 有这样睿智、温暖又强大的妈妈做坚强的后盾,孩子想不成功都难。 果不其然,亦池顺利通过了小升初的考试,考上了武汉最老牌的重点中学:武汉外国语学校。 后来,亦池又一次顺利通过中考,考上了武汉外国语学校的高中部。 然而,读高一的时候,亦池又萌发了去国外读书的念头。一个十五岁的孩子,独自出国念书,而且还是自己独立申请,这想法简直是石破天惊! 池莉的心里有着种种的顾虑,她觉得,即便是孩子在国内的高考中不能够得到理想的结果,但是以她的能力,也一样能给孩子谋划出一个精彩的未来,比如当童星,又或者是当作家,她都可以给女儿铺路。 然而,对于这些,女儿都没有兴趣,她坚持想出国上高中,然后考取世界顶尖的大学。 于是,池莉又一次选择了支持女儿的选择。 她说:“我就是不能够不听孩子的。我就是不愿意强令孩子。不愿意看她露出弱小动物的眼神。……我怎么可以拒绝孩子出国念书的要求呢?”她又一次鼓励孩子:“世界上的好东西就是属于全人类的,你自己去争取吧。” 于是,她又一次为女儿申请出国出谋划策,打听各种信息。 她们绕过了留学中介,选择了自己直接向学校递交申请,在和校长取得联系之后,亦池又顺利地通过了英国校方的招生考试。 然后,她居然真的就被英国一所重点中学:和谐中学录取了! 后续的事情不难想象,十六岁的亦池独自去英国读书,很好地适应了那里的学习和生活,在高中毕业的时候,她成功收到了伦敦大学学院UCL、华威大学以及巴斯大学的入学通知。而她选择了自己最理想的伦敦大学学院UCL,这所学校是圣雄甘地的母校,它前后拥有18位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并且,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曾在一线教学。对于一个想学习真正的知识和本领的人来说,是非常理想的选择。 心理学家李雪在她的《当我遇见一个人》这本书中写道:“请给孩子空间,让她自由感受、体验各种事物,别用我们狭隘的头脑来限制孩子无限的可能。如果把自己对世界的认知都教给孩子,孩子如何比你更优秀?只要不是危险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孩子直接与事物建立联结,不被家长横插一刀,才会拥有生命的广度和深度,感受到活着的意义。” 这段话, 本质上说的,就是一种尊重,当大人面对孩子的时候,收起自己的傲慢心,以谦虚的心态去面对孩子。 说到这一点,我是非常感激我的妈妈的。 在我上高二的时候,我那作为公务员的妈妈得到一个信息,就是高中生可以去报考当地的党校,一旦考上党校,之后毕业就可以稳妥妥地进入政府部门,当一名有编制的公务员。我妈妈当时来到学校找到住校的我,跟我说起这个事情,想让我去考党校。 然而,当时的我胸中有豪情万丈,哪里愿意去读一个大专院校,然后留在老家的小镇上去重复父母那一辈的生活呢? 我坚定地拒绝了妈妈,说:“妈妈,我还想再拼一把,我想考大学本科,我想去大城市工作!” 我妈妈听了我的话,没有苦口婆心地规劝我,她表示同意我的选择,又坐长途汽车回家了。 大学快要毕业的时候,我想来北京找一份解决北京户口并且有编制的工作,我妈妈也没有给我泼冷水,她立刻打电话联系北京的远房亲戚,为我联系到了来北京的住处。 假如当初我妈妈按照她自己对人生的意愿和想象,给我施加种种限制和阻拦,大概今天的我不会生活在北京的二环,在我自己最喜欢的环境里生活了。 而我的邻居小月,初中时本来学习非常好,中考时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父母却以自己年迈为由,让她读了农校的中专。在当时,读了中专基本上都能分配工作,她那做公务员的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她设计的人生线路是:读中专,毕业后回父母的工作单位继续当公务员,然后早早结婚生子,这样父母年老了也能放心。 之后,小月果真回到了父母的工作单位,果真做了公务员,果真很早就结了婚,但是在生完孩子后又很快离婚,然后又插足别人的婚姻,做了一名不能转正的小三。那种痛苦,不用近距离接触,也能感受出来。 然而事实上,小月上学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子,她的文章写的特别好,上中专时,还经常在我们当地的报纸上发表文章,倘若上了大学,读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她的今天,完全可以是另外一种样子。 所以你看,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我们作为父母的,要尽量不让自己的局限去限制孩子的去追求那无限种可能。 为人父母,最好的态度,其实就是两个字,这两个字,就是池莉在《立》这本书所体现出来的:尊重!

259 评论

超级能吃的兔兔

池莉(1957~ ) ,当代著名女作家湖北仙桃人,1957 年生于湖北仙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74 年高中毕业,为下放知青;1976 年就读于冶金医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1979年毕业后在武钢职业卫生防预站工作三年,担任流行病医生。 1974年高中毕业,为下放知青;1976年就读于冶金医专,1979年毕业,任职于武钢卫生处流行病医生。1983年参加成人高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成人班,就读于汉语言文学专业,1987年毕业,任武汉市文联《芳草》编辑部文学编辑。1990年调入武汉文学院,为专业作家。1995年,任文学院院长。2000年,任武汉市文联主席 。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池莉文集》(七卷)、小说《烦恼人生》、《不谈爱情》、《水与火的缠绵》、《有了快感你就喊》、《看麦娘》、《写到飞的境界》等,长篇小说《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以及散文随笔集多部。散文作品《怎么爱你也不够》、《真实的日子》、《给你一轮新太阳》、《老武汉》等,作品集《池莉小说精选》、《一夜盛开如玫瑰》、《生活秀》、《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等。 评价池莉在80年代中后期以《烦恼人生》等表现平民生活的作品成名,被称之为新写实小说的重镇。90年代的主要作品广泛涉及了当代都市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深受读者喜爱和评论家重视的作家之一。本书是国内第一部池莉研究专著。在广泛收集和研读了池莉作品和国内报刊100余篇研究文章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相结合的方法和平行比较的方法,在中国新文学的广阔背景上,在新时期以来文学发展的具体进程中,综合地立体地分析评价了池莉的创作特点和美学价值,并辟专章解析了其新近创作。认为,池莉市民题材作品的贡献在于对市井生活作了精细的描绘,但她过多的认同了市民生活价值观念,无助于当代精神生活的提升;她注意到了知识分子生活的某些消极病态因素,具有一定的警醒意义。但在整体观照和具体描写中有诸多失误之处,尤其是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贬抑知识贬抑知识分子的不良倾向;其爱情题材作品涉及到当代中国人情感生活的诸多形态,尤其注重对女性生活与命运的展现。但明显带有用干瘪浅白的理念来图解纷繁复杂两性世界的缺点,未能深入到人物的隐秘心理和非理性层面,因而难以表现当代情爱生活的精微之处。池莉的作品,题材趋新时髦,情节曲折离奇,细节细琐平实,议论浅平空泛。是一种适合市民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的“唠叨文体”。 她是一个市民型的作家,而不是一个启蒙型、先锋型的作家;她是一个名作家,但不是一个大作家。本书最后还专门探讨了十年“池莉热”的外部原因。商品经济大潮带来市民文化的勃兴,文坛分化和文学价值多元化过程中精英价值淡化,文学市场化、消闲化过程中缺乏超越性指引,因而平庸变为时髦。池莉的作品充分满足了当下读者在飞速变幻时代的急于握住现实甚至是猎奇猎艳的心理,因而大红大紫。本书在充分肯定池莉创作成就的同时,较多的注意到了其创作的负面因素和某些硬伤,而这正是此前的池莉研究较为忽视的问题。虽然属于个例研究,但也是对当代文坛病症的一次尝试性的诊断。立意在于提高当代文坛的精神境界,为推动新千年中国文学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232 评论

小丸子新

小说通过轧钢厂操作工印家厚一天的生活经历,十分详尽地展现了当代普通工人所面临的生活困境和不尽的烦恼:狭小的住房,微薄的工资,上有老下有小的艰难处境,每天上班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拥挤的公共汽车和轮渡,被人诬陷、被领导批评的烦心事,等等;描写了他在这重重困境中的挣扎、奋斗和心理感受,深刻地揭示出中国当代产业工人生存的困境和无尽的人生烦恼。 人物形象: 主人公印家厚是一位善良忠厚、掌握着现代化操作技术的钢铁工人。年轻时曾经对人生充满理想,随着社会变动和年龄的增长,他离开了插队时的农村回城,进厂,结婚,有了孩子,成为现实中的丈夫、父亲、工人、师傅,吃力地扮演着生活中的各种角色,承担着繁多而沉重的责任。年轻时的理想被成年累月的单调繁琐的家庭生活、工作以及无法处理的情感矛盾彻底瓦解了。小说十分详尽地展现了印家厚一天之中所面临的困境:狭窄、拥挤的住房,还面临着即将拆迁的命运;清晨,为上厕所和洗漱而匆忙的排队;上班途中,拥挤的公共汽车和因带着儿子产生的纠纷;本应到手的一等奖金,被莫名其妙的取消;老父亲的生日临近,想买礼物却又囊中羞涩;中午吃饭,买来的菜里居然有条肥肥的虫子;想报考电大,又受到领导的阻挠;难忘的初恋,和必须回避的女徒弟雅丽的感情……。晚上,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躺到床上时,已经是深夜十一点三十六分了,回想一天的林林总总,印家厚对自己说:“你现在所经历的这一切都是梦,你在做一个很长的梦,醒来之后其实一切都不是这样的。” 印家厚的一天是那样的漫长和难耐,这种漫长和难耐不仅来自于生活过程本身——中国当代普通人的生活困境,也来自于由于困窘的生存现实所引起的主人公的感情历程。印家厚收到好友江南下的来信,信中谈到了当年的知青生活和印家厚的初恋……。初恋的难忘与少年时代的理想破灭和失落,使印家厚心潮起伏、难以平静,但是严峻的现实又要求他必须面对这一切。小说十分准确地把握住了印家厚这种由生存窘况转化而来的心理氛围:一种对生活难以言说的无奈和对未来生活的希冀与渴望交织成一种复杂的情绪——烦恼。

291 评论

相关问答

  • 新安晚报投稿方式

    新安晚报投稿邮箱官方网页合肥晚报在这个网址

    晴空,朗照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大江晚报新闻投稿

    根据你要投稿的稿件性质:如果是新闻就投新闻版,言论就投言论版,散文就投副刊,以此类推,每个版面报眉上就有该版面编辑的电子邮箱地址,不建议采取手写寄信的...

    企业工作号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北京晚报评论文章

    吴瑞君入选大红袍是1988年吴瑞君,大风堂传人、当代大红袍艺术家。师承著名画家慕凌飞,为张大千再传弟子。1966年出生于书画之乡孔孟故里,毕业于山东美术学院,后

    香浓寻觅觅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人民日报时评文章800字

    《少年小树之歌》里没有优美抒情的语句,但是每一句都是那么质朴。只是五岁的小树儿,不幸地经历了父母双亡,很幸运的是他有一个爱他的爷爷和一个爱他的奶奶。他们生活不富

    周周-Sophia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孟晚舟

    孟晚舟事件的起因就是美国为了打压华为公司,在孟晚舟坐飞机途径加拿大的时候,美国要求加拿大对孟晚舟进行扣留,并要求对孟晚舟进行引渡到美国进行审判,其目的就是为了打

    李鸿章大杂烩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