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3

YXRS游戏人生
首页 > 期刊论文 > 有关雪国的论文的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是毛毛虫妈

已采纳

这就是《雪国》的开篇,我们跟随主人公岛村穿过长长的隧道,来到雪国的世界。 岛村以旁观者的视角俯视着雪国的一切,而在他眼里, 生命本是徒劳,一切本无意义。 赶鸟节不过是孩子们嬉戏的徒劳,驹子写读书笔记和日记也是徒劳,每天晚上奔走于各式各样的酒席,陪酒、表演,为病重的未婚夫行男筹钱治病更是徒劳。就连她对自己的思念爱恋也不过就是徒劳二字。 面对竭尽自己所能认真生活的驹子:“连要洗的衣服也叠得整整齐齐的……”“不把日常生活安排得妥妥贴贴,是安不下心来的……”“虽然明知收拾好,还会给弄乱的,但总得去管它,否则放心不下……”她尽全力追求生命之美,每次见岛村,都要换一件不同的赴宴服。家里的“衣柜虽旧,却是上等直纹桐木造的……”“朱漆的针线盒闪闪发亮,显得十分奢华……”“她从十六岁起就把读过的小说一一做了笔记,因此杂记本已经有十册之多……”她写日记,“不论什么都不加隐瞒地如实记载下来,连自己读起来都觉得难为情哩。” 岛村内心也确实一次次被驹子的爱打动,特别是当驹子弹起琴时,驹子身上所散发出的人性的光辉,连无为徒食、把一切都看作虚无的岛村也在驹子的琴声中深受触动。一向文风冲淡平和的川端却把这一段写得慷慨激昂: 这不仅仅是弹拨的力量,更是她旺盛的生命本能在向这世界呐喊咆哮。而这种热烈的对生命的爱虽然确实在某一个时刻打动了岛村,但终究,对于没有能力承受这样生命热情的岛村来说,爱如捕风,求而不得,一切不过是场徒劳: 在《雪国》中,徒劳一词前后一共出现了十二次之多,几乎是从头至尾在岛村空荡的躯壳里回响着、撞击着。这个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作者川端康成的内心精神世界的外在映射。 徒劳是一种经历生离死别后在生命深处留下的创伤。生命总是向死而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切的挣扎不过是徒劳。 2岁丧父,3岁丧母,7岁祖母亡,15岁时祖父亡。 [1] 川端康成在15岁时就彻彻底底成为了一个孤儿,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留给他的是不知所措的孤独以及亡者远去的背影。 过早接触死亡,使得后来,死亡与徒劳的主题成为他创作中挥之不去的一抹阴霾。尽管身为作家的川端康成十分厌恶在作品中表现出这一点,然而毫无疑问,这种情结在川端的笔下不自觉地流淌,形成一股隐蔽的暗流,波涛暗涌。 川端在祖父生命的最后时刻并没有守在祖父身边,而是跑去隔壁房间,取出一只蜡迹斑斑的白木烛台,点燃蜡烛,开始阅读日本著名诗人岛崎藤村和土井晚翠的诗集。过于深刻的悲伤使川端康成无法目睹亲人在自己眼前死亡。但是这一举动直到一年后还遭到一位表姐的责难,表姐说:祖父只剩下你一个亲人,那种时候你不守候在他身旁边,这也太薄情了! 笔者认为这一经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川端《雪国》的创作过程。正是由于那个夜晚那个孤独无依的少年始终住在川端心里不曾离去,所以川端在写作《雪国》时,设计了这样一段情节:驹子固执地拒绝去看望临终的行男,面对岛村的指责,驹子说:“不,你误解了。”“不,我不愿意看一个人的死,我怕。”这话在岛村听来“好似冷酷无情,又好似过分多情,岛村有点迷惑不解了。”外人看来难以理解,但驹子的所思所想,驹子的恐惧想来应该是源于川端康成自己内心深处的不安颤栗。 幼年的体验使川端的内心深处对死者以及他们所存在的国度,在满怀恐惧的同时,又充满了温柔的眷恋。在《雪国》中,叶子在大火中坠落死亡是整个小说的最高潮,叶子坠落的瞬间被拉伸成为一个长长的慢镜头,连她肌肉痉挛的细节也没有错过: 作者安排的这场意外的火灾,使得叶子在大火中丧生。但是失去生命的叶子,却获得了灵魂上的超脱。 此在世界肉体生命的消失意味着彼岸世界新生命的诞生,叶子的死恰恰维护了其自身的纯粹与洁净。 我们可以认为,川端出于“生是无常的,而死亡才是永恒的。因此,生是徒劳,死是必然的”这一无常思想,安排了这一场火灾,让最美好最纯粹仿佛世间不应有的生命——叶子走向消亡,在悲凄而凛冽的死之间摆脱人生的徒劳与命运的无常,在死后的世界获得永恒的安宁。 川端说过,《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因怜惜美丽的浮舟而让她奔赴清净的境界,因而,我们可以认为《雪国》的结局或许是川端对于叶子最温存的安排了。【注释】 [1] 参见叶谓渠:《川端康成传》第一章《独影自怜》,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 【参考文献】 [1]川端康成著,叶渭渠,唐月梅译《雪国》,南海出版公司2011年6月 [2]叶谓渠《川端康成传》,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 [3]叶渭渠,唐月梅《20世纪日本文学》,青岛出版社1998年 [4]何乃英《川端康成小说艺术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5]乔迁《川端康成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3月 [6]千叶宣一、唐纳德•金、叶谓渠《不灭之美——川端康成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6月 [7]长谷川泉《川端康成作品研究》,八木书店1969        来来来,随手打赏一块钱,给睡不醒公子攒钱买星巴克的樱花杯。最最心水左二。

160 评论

多啦X梦521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是东方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1968年 “由于他的高超的叙事文学以非凡的锐敏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继印度作家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东方作家。他获得诺贝尔奖的三部作品《雪国》(1935—1947)、《古都》(1962)和《千只鹤》(1951)从而成为东方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下面就这三部作品对川端康成的艺术风格进行探讨。 1.《雪国》 :虚无的哀歌 小说以平静和缓的语调记叙了主人公岛村——一个已有妻室的纨绔子弟与一个山村艺妓驹子复杂微妙的情感故事。岛村第一次来到山村“雪国”,与尚未成为艺妓的驹子——一个“洁净的出奇的山村姑娘”——相爱;第二次来到雪国,在火车上岛村认识了年轻美丽的叶子,她正护送生命垂危的情人行男回雪国,岛村被她悲戚的美所吸引,而此时驹子为了救治未婚夫行男已沦为艺妓;翌年秋天,岛村三到雪国,行男已病故,岛村更加恋慕陷入无限悲哀的叶子,同时和驹子都看到了两人关系的摇摇欲坠。然而此时叶子突然在一场大火中坠楼身亡,岛村陷入无限的空虚中。 《雪国》的艺术世界,是通过虚实交织的手法加以展现的。在此过程中,川端康成在技巧上成功的吸收了“西方现代文学的主要特点,运用意识流、象征和暗示、自由联想等手法” 剖析人物深层次的心理活动,同时又与日本传统文学的严谨格调相结合,增加了人物情绪的感觉色彩和抒情特点。在小说开头对岛村在火车上所见所感的描述,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窗玻璃的衬底,是流动着的暮色。就是说,镜面的映像和境底的背景,恰似电影中的迭影,不断变换。出场人物与背景之间毫无关联。人物是透明的阴影,背景则是飞驰而过的日幕野景,两者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不似人间的象征世界。尤其是姑娘的脸上,叠现出寒山灯火的那一瞬间,真是美的无法形容,岛村的心都为之震颤。 然而贯穿《雪国》全文的仍然是川端康成对于日本传统的“悲哀与冷艳结合的余情美” 的阐释。女主人公驹子的情绪、精神和心灵世界始终贯穿着哀与艳,驹子的爱情没有肉欲化,而是精神化和人情化的。表面上看,作者将驹子装饰的十分妖艳放荡,但是没有过多的展现她的肉感世界,而是反映了她内在的悲伤,带有深沉的哀叹。而全文所表达的那种深沉忧郁的情感基调,更是日本文学的传统特点的体现。 这种对传统文化依恋和追求,在《古都》中得到了更加彻底的诠释。

202 评论

格桑之门

[摘 要]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以其精致细巧的表现力、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打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来分析作品传达的纯真感情是本文的目的。[关键词]质朴 孤寂 平等 纯真 信任《伊豆的舞女》是日本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全文不到一万八千字,却以其精致细巧的表现力,展现给读者一副清新、质朴的画卷。本文结合川端康成的创作背景和文章所要表达的平等亲切的纯真感情,来探讨这部拥有超时空艺术魅力的作品。一、 川端康成的创作背景和执笔动机《伊豆的舞女》是以作者19岁(1918年)之时的伊豆之旅为素材而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作品中的“我”既是高中时代的川端康成。所以说到作品背景首先要从作者的身世开始入手。作者2岁丧父 ,3岁丧母 ,幼失怙恃,由祖父母扶养,在姐姐和祖母相继去世后,16岁时他最后一个亲人---双目失明的祖父去世。从小体弱多病的川端常年幽闭家中,心理十分的敏感和寂寞,而父母双亡, 不幸的身世使他形成一种孤僻的“ 孤儿气质” 、“ 受恩惠者气质” 。这种性格以及它所带来的令人窒息的忧郁情绪,在东京的喧嚣对比下显得愈发明显,为了从这种压抑的情绪中逃脱,作者踏上了伊豆的旅程。作者在途中被一名十四岁的舞女的纯真和美丽相貌所牵动, 不由自主地随同舞女等一行巡回演出的艺人, 从修善寺经汤岛、汤野一直辗转到了伊豆本岛南端的下田港, 才怀着依依之情, 告别了舞女。这其中的经历就是《伊豆的舞女》的故事来源。而小说的发表是在距伊豆之行的8年后(1926年),其间作者经历了感情的挫折,并曾在1922年怀着“不堪忍受的自怜”心情重返伊豆,并在此创作了《汤岛的回忆》一篇未完成、也没发表的长篇写生文,并且以它为原型创作了《伊豆的舞女》和《少年》这两篇小说。这样一个有着“孤儿气质”的人,第一次来到一个没有负担和恩惠的地方,第一次得到舞女一行的平等相待, 尤其是得到舞女的赞誉, 便油然对她们产生了纯洁的感情。 同样, 社会地位低下、受人岐视和凌辱的艺人们遇到这样一位友善的年轻人, 以平等待已, 自然也感到了长久以来没有的亲切。两者产生了深厚的友谊。而对于感情纤细、忧郁的川端来说在经历了亲人的离去、感情的挫折后,寻找生活中的温暖和友谊就是创作的最主要的动机,从某种意义上看《伊豆的舞女》是作者在经历过情感挫折后去重新审视的美好回忆,这不仅是当时旅途的如实描写,也寄托了作者欲借舞女纯洁的感情来治愈他受伤心灵的愿望。二、平等亲切的纯真感情长久以来,很多人都把文中的“我”和舞女间的感情理解为一种朦胧的爱恋,我却认为这种感情更多的是一种建立在“平等”关系上的纯真友情。“我”虽然在现实中是一个有着“孤儿气质”的忧郁学生,但也是社会上受人尊敬的读书人。而艺人们则处处受到歧视。茶馆的老婆婆对我殷勤的说,“唉呀,少爷浑身都湿透啦。到这边来烤烤火吧,来呀,把衣服烤烤干。”而谈到艺人们的时候则是换作轻蔑的口气 “这种人嘛,少爷,谁知道他们住在哪儿呀。哪儿有客人留他们,他们就在哪儿住下了。有什么今天夜里一定的住处啊?”村庄前甚至竖起牌子乞丐与艺人不得入内。虽然在世人的眼中“我”和舞女们是两个世界的人,可是在“我”看来,“我”和舞女们虽然身份不同, 职业各异, 但彼此都有着类似的命运,都是受人怜悯和恩惠而生活的人,我们是“一类人”。所以“我”对他们的“不好奇、不轻视,完全忘掉他们是巡回演出的艺人”使他们感受到不寻常的好意,这种感情深深渗进了他们的心田,于是对“我”格外地尊敬。正处在情窦初开年龄的舞女,对“我”产生了朦胧的好感,一路上十分照顾“我”。如后来与“我”同行停下休息时,不顾自己身上的尘土“, 却冷不防地蹲在我跟前,替我抖了抖裤裙下摆”,“我”自是过意不去,下意识的后退“, 舞女不由自主地跪在地上,索性弯着身子给我掸去身上的尘土”,然后又“将挽起的衣服下摆放下”,让我坐在上面。看到路边有捆好的竹子,她又挑了最粗的一根于“我”做手杖……但其实对“我”照顾的何止舞女。当得知“我”愿与艺人同行时,荣吉的反映是“喜出望外”,在旅馆中也是长时间和“我”呆在一起,对于“我”的馈赠开始是坚决不收,后见“我”一片诚心,也不再推辞,待“我”走时特意买了柿子,四包敷岛牌香烟和熏牌清凉剂送给我。还特意说“因为我妹妹的名字叫薰子”, “在船上桔子不大好, 柿子对于晕船有好处,可以吃的”。千代子邀“我”共浴,以期可以为我搓背他们这种彼此同情与关怀, 是建筑在互相尊重人格的基础上, 也是建立在彼此平等、信任的关系上的。这种情谊是纯洁而高尚的。当然“我”对舞女还是有着与其他艺人不同的情谊,她是“我”要和艺人结伴而行的主要原因,她的行动也一直吸引着“我”的视线,可是这种感情更多的来源于舞女对“我”格外照顾和赞誉后我的一种感情回报和对舞女境遇的担心和同情,而同样, 受人岐视和凌辱的舞女遇到这样一位友善的年轻人, 以平等待已, 自然激起了感情的波澜。可以说, 《伊豆的舞女》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作者的化身“ 我” 和舞女之间的情谊与同情。当然不可否认在最初的时候“我”对舞女有一些超越了“友谊”界限的想法,可是当我看到浴场里因为看到我而开心的赤身跑出来的裸女时“我眺望着她雪白的身子,它象一棵小桐树似的,伸长了双腿,我感到有一股清泉洗净了身心,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嗤嗤笑出声来.她还是个孩子呢。是那么幼稚的孩子,当她发觉了我们,一阵高兴,就赤身裸体地跑到日光下来了,踮起脚尖,伸长了身子。我满心舒畅地笑个不停,头脑澄清得象刷洗过似的。微笑长时间挂在嘴边。”所有的答案都在这时揭晓了,我对舞女的感情不在“爱情”范畴内。以至于作者在故事发生了二十二年之后所写的长篇小说《少年》里, 进一步详尽回忆了他当时的心境,“我二十岁时, 同巡回演出艺人一起旅行的五六天, 充满了纯洁的感情, 分别的时候, 我落泪了。这未必仅仅是我对舞女的感伤。就是现在, 我也以一种无聊的心情回忆起舞女, 莫不是她情窦初开, 作为一个女人对我产生了淡淡的爱恋不过, 那时候, 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自幼就不象一般人, 我是在不幸和不自然的环境下成长的。因此, 我变成了一个顽固而扭曲了的人, 把胆怯的心锁在一个渺小的躯壳里, 感到优郁与苦恼。所以别人对我这样一个人表示好意时, 我就感激不尽了。”《伊豆的舞女》当之无愧地奠定了川端康成在日本文学史上地位,作者带给我们的平实、恬淡 、纯净、清新的意境,在一代又一代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 显示了其久远的艺术生命力。参考文献[1]川端康成著 叶渭渠译 《雪国·伊豆的舞女》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2]川端康成著 叶渭渠译《文学自传》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3]李翠霞川端康成和《伊豆的舞女》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增刊001[4]张石《伊豆舞女》论外国问题研究1992,1[5]川端康成《少年》宝文馆丛书昭和54年版[6]福田清人 《川端康成》清水书院1982

182 评论

相关问答

  • 蜜雪冰城论文的参考文献

    没有影响。奶茶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茶俗,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年轻消费群体的必备饮品之一,奶茶利润丰厚,行业内外竞争激烈。本文以“蜜雪冰城”为例,以重庆市高校大学

    35号小祁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冰雪旅游论文的参考文献

    1、旅游论文选题来源的填写要根据自己的课题的支撑经费来填写。2、如是国家的科研项目,或者是省市的科研项目,或者是企业合作的横向科研项目等等。3、论文选题选好后,

    lavenderheyijun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与雪丰谷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雪的诗句古诗1、《白雪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

    纯洁的毛灾灾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与深雪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描写雪的诗句有: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小年糕lc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有关雪国的论文的参考文献

    这就是《雪国》的开篇,我们跟随主人公岛村穿过长长的隧道,来到雪国的世界。 岛村以旁观者的视角俯视着雪国的一切,而在他眼里, 生命本是徒劳,一切本无意义。

    YXRS游戏人生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