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shuangr
本文内容转载自微信 公 众 号: 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所刊载内容仅供交流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刊立场。
2021年12月2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5米光学02星。12月27日晚,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以下简称“国土卫星中心”)成功接收到地面系统传输的第一轨全色和多光谱影像。收到数据后,经波段配准、正射纠正、融合等处理,成功制作了真彩色融合影像产品。初步结果表明: 影像清晰、纹理特征丰富,影像质量良好 。
自然资源部作为牵头主用户主持建造5米光学02星,对该卫星工程建设负总责;国土卫星中心作为该卫星工程项目法人具体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卫星主要载荷为1台可见近红外相机、1台高光谱相机和1台红外相机,可有效获取115公里幅宽的9谱段多光谱数据、60公里幅宽的高光谱数据以及热红外数据,其中全色谱段空间分辨率可达米、多光谱为10米、高光谱优于30米、热红外优于16米。
目前,多光谱相机已成功获取数据,高光谱相机预计在 2022年2月开始成像 ,将进一步提高自然资源定量化调查监测能力,支撑及时掌控自然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状况及变化趋势,为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监管提供数据保障。红外相机预计也将在2022年2月开始成像,可为钢铁、煤炭等去产能综合遥感监测评估提供数据保障,支撑行业监管。
下一步,国土卫星中心将进一步履行好法人单位职责,会同相关单位,按照在轨测试工作方案安排,牵头做好5米光学02星在轨测试,为卫星在轨交付顺利投入业务使用奠定基础。同时,基于自然资源领域部省市县贯通的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加快高光谱等新型载荷数据及应用技术推广。
初审:张艳玲
复审:宋启凡
往期推荐
资讯
《测绘通报》2022年广告全面招商
5米光学02星成功发射 自然资源质量生态监测再添利器
荐书 | 《CGCS2000坐标转换》
重大调整!新版学科专业目录,拟新增6个交叉学科一级学科
会议
第七届普适定位、室内导航与基于位置服务(UPINLBS 2022)国际会议(一号通知)
高俊院士、王家耀院士等6位著名科学家获“2020-2021年度中国地理学会科学技术奖——终身成就奖”
关于第24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预通知
第一届深度学习与地球科学专题研讨会
《测绘学报》
智能驾驶环境感知 | 许智宾:双目视觉与惯导融合的移动机器人定位方法
智能驾驶环境感知 | 李帅鑫:面向点云退化的隧道环境的无人车激光SLAM方法
智能驾驶环境感知 | 詹智成:用于智能驾驶的动态场景视觉显著性多特征建模方法
智能驾驶环境感知 | 邵晓航:语素关联约束的动态环境视觉定位优化
《测绘通报》
室内高精度三维测图新技术
面向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新型测绘
图像全站仪及图像测量发展与展望
《测绘通报》2021年第11期目录
《北京测绘》
《北京测绘》2021年第9期摘要推荐
《北京测绘》2021年第8期摘要推荐(下)
《北京测绘》2021年第8期摘要推荐(上)
《北京测绘》2021年第7期摘要推荐(下)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1年第1期重点论文推荐
摘要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1年第3期摘要推荐
摘要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1年第2期摘要推荐
摘要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1年第4期摘要推荐
摘要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1年第5期摘要推荐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1年第10期佳文推介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1年第9期佳文推介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1年第11期佳文推介
专刊征稿: 社会 感知与地理大数据挖掘(征稿中)
《测绘工程》
摘要 |《测绘工程》2021年第5期摘要推荐
摘要 |《测绘工程》2021年第4期摘要推荐
摘要 |《测绘工程》2021年第6期摘要推荐
测绘教学 | 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创新——以测绘类课程视角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1年第6期摘要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1年第5期摘要推荐
摘要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1年第3期摘要推荐
火卫二地形地貌探测综述
《卫星应用》
综述 | 北斗系统应用趋势分析
《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
《测绘学报(英文版)》(JGGS)LiDAR专刊发布
《测绘学报(英文版)》(JGGS)第一次编委会会议顺利召开
Special Issue on New LiDAR Technologies and Techniques
Stefano TEBALDINI et al. |《测绘学报(英文版)》(JGGS)精选论文
《测绘学报(英文版)》专刊征稿 | 地图学与地球空间信息教育:理论与实践
《Satellite Navigation》
[综述]| 高扬教授:GNSS智能手机定位:进展、挑战、机遇和未来展望| SANA佳文速递
熊超教授:地磁暴期间夜间低纬电离层和赤道等离子体不规则体| SANA佳文速递
徐元博士:面向有色测量噪声下UWB/INS组合行人导航的分布式卡尔曼滤波| SANA佳文速递
杨飞博士:GNSS天顶对流层精化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SANA佳文速递
牛小骥教授:用半解析法分析GNSS/INS在铁路轨道测量中的相对精度| SANA佳文速递
《自然资源遥感》
《自然资源遥感》入驻“智绘科服”融媒体平台!
《自然资源遥感》征稿:“海岸带空间资源及生态 健康 遥感监测”专栏
摘要 |《自然资源遥感》2021年第3期摘要推荐
《 Journal of Geovisualization and Spatial Analysis 》
《Journal of Geovisualization and Spatial Analysis》入驻“智绘科服”融媒体平台!
JGSA国际期刊2021年第5卷第2期论文摘要
薄荷kokoro
对于南北方的划分,通过以下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一、西藏纬度绝大部分与四川相似,位于秦淮线以南(秦岭淮河纬度为32°N-34°N),以下为西藏各个县市乡镇的纬度,数据来源官方。
对比发现,所有市县乡镇驻地皆位于34°N以南。
二、按照我国大区划分标准,从南到北分为:华南、西南、华中、华东、华北、西北、东北。按照划分,西藏属于西南地区,与四川、贵州、云南、重庆等同属西南五省区市。
三、人口分布:
1、空间人口聚居分布
初高中地理学知识告诉我们,西藏人口主要集中雅鲁藏布江河谷,即东南部低海拔的河谷地带,山南,拉萨,日喀则,林芝,昌都等城市县乡,高寒的藏北地区人烟稀少。
过去以山南地区的乃东为中心,后来发展到拉萨,林芝,昌都等市,藏西南的日喀则市人口也比较多,大面积的藏北海拔高、气温低、缺乏河流淡水补给几乎无人居住。
即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河谷,东部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河谷,平均海拔3500米。
以下为人口密度分布图、河流流域图:
根据以上图片确实可以证实人口主要聚居在东南部!
2、根据2019年发表于《地理学报》的名为《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西藏人口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的论文显示,该论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用数学模型与调查等方式,也证实了人口分布呈东南密集聚居的结论!
3、2021年最新七普数据表明
南部城市
拉萨市: 万
日喀则市: 万
林芝市: 万(不包括印占藏南)
山南市: 万(不包括印占藏南)
东部城市
昌都市: 万
北部城市
阿里地区:万
那曲市: 万(主要分布在那曲东部,西部位于藏北高原,双湖县、尼玛县这两个县,去过那里旅游的应该知道吧。没去过的可以自行搜索)
4、按照七普数据统计,
南部的拉萨市、山南市、林芝市、日喀则市共224余万。
东部昌都市76万,东南部共302余万。
总计余万。
北部那曲市50余万,阿里12余万。
东南部占比83%左右。
总的来说,东南部经济比较发达,又靠近成都、重庆、昆明等地,也容易受到该地区经济辐射。
聪明的你,对地区划分,应该有答案了。
如果感觉有用,请动动小手点点赞吧!
安妮莱博维茨摄影作以其独特的人像摄影风格而闻名于世。 安妮·莱博维茨(1949- ),美国著名女摄影师,《名利场》杂志摄影,世界上报酬最高的摄影师之一,也是在美
铜陵学院的院校代码是10383。是一所财经特色鲜明,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工、文、理、艺、法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高校。是安徽省财经类人才培养、培训的基地
《方言与中国文化》(周振鹤、游汝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西汉政区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体国经野之道》(百家文库),香港:中华
本文内容转载自微信 公 众 号: 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所刊载内容仅供交流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刊立场。 2021年12月26日,
本文内容转载自微信 公 众 号: 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所刊载内容仅供交流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刊立场。 2021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