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5

熙熙ToKi
首页 > 期刊论文 > 美国音乐文化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怀念旧莳光

已采纳

丰富多彩的拉丁美洲音乐 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国以南直到南美洲最南端的广大地区。面积相当于两个欧洲,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南美洲四个部分,古代印第安人曾在这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玛雅、阿兹台克、印加三大文化。音乐在当时也得到了较高的发展。玛雅人的器乐与歌唱、舞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们用敲击乐器较多,如用半个葫芦制成放在水盆中敲击的水鼓和用坚硬的长豆荚相互敲击的乐器,还有能吹出鸟鸣声的管乐器等。阿兹台克人则经常使用木鼓、竹笛、海螺和葫芦制成的摇铃。在印加人的音乐中,以排箫和竖笛著称,据说当时曾有多达百人的竖笛乐队为舞蹈伴奏。在印加贵族子弟的教育中,音乐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无半音的五声音阶是印第安人普遍采用的音阶。 经过300多年的殖民统治后,拉丁美洲的音乐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大量欧洲(尤其是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葡萄牙)的音乐文化传播到了整个拉丁美洲。同时,来自非洲的黑人奴隶也带来了非洲的音乐艺术。长时期种族间的混血,也形成了各种新的混合民族。拉丁美洲的文化正是欧洲文化、印第安文化和非洲文化经过长期的碰撞、冲突、渗透、吸收后融合而成的一种统一而又多元的文化。它源于这三种文化而又不同于原有的文化,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上。从宏观的角度看,拉丁美洲音乐也是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的混合体。但由于混合的类型、层次、成份、程度各不相同,就形成了十分丰富、多种多样的音乐风格。如今,拉丁美洲音乐正以其色彩的丰富。节奏的独特,旋律的美妙,和声的浓郁,吸引着广大的音乐爱好者。它那无比的热情,充沛的活力,神奇的风貌,使世人为之瞩目。正如拉丁美洲伟大的革命家古巴诗人何塞·马蒂所说的:“这是一片用音乐和大自然秀丽景色装点的和谐和富有艺术的国土”。 拉丁美洲的音乐文化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印第安人音乐;以黑人音乐为中心的非洲--美洲音乐;以土生白人、混血人音乐为代表的拉美民间乐。 印第安人音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处于孤立偏僻地区印第安人的音乐,如亚马逊热带丛林区的印第安人。由于处于较原始的状态,其音乐比较简单;又如厄瓜多尔希法罗人的音乐只采用了三个音。巴西卡马尤拉人的音乐也比较简单,但却拥有世界上最长的管乐器--由两根植物茎(一长米、一长米)捆绑在一起的乐器,他们的音乐与舞蹈是紧密相连的,而且往往是在各种仪式、庆典上才表演。这些,对于研究音乐的起源和发展是很有用的。另一类是发展得较高的印第安人的音乐,如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国的安第斯高原音乐,它是印加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他们演奏的排箫、竖笛音乐很有特点,在表现高原印第安人的风情方面十分出色。庄严的太阳神颂歌,忧郁抒情的亚拉维情歌,欢快活泼的瓦衣诺舞曲,都是他们的创造。美妙动人的民间花腔女高音唱法一安第斯高原唱法是世界民间音乐中的瑰宝。印加古都库斯科被称为“美洲考古之乡”,每年6月24日是著名的太阳祭节日,在隆重的庆典上可以见到传统的印地安人音乐歌舞表演。玻利维亚高原的普诺也被誉为"美洲大陆民间歌舞之乡"。 黑人音乐亦称美洲--非洲音乐。这种音乐主要分布于加勒比海和巴西以及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的沿海地区。苏里南的原始森林中,逃亡的黑人奴隶和加勒比海的海地保存了较纯的非洲音乐。在巴西的巴伊亚地区和古巴、特立尼达多巴哥等国的黑人音乐,则受葡萄牙、西班牙文化的影响较多。美洲--非洲音乐的特点是节奏在音乐中起主导作用,切分很强烈,常采用多线条节奏,呼应式的歌曲,乐段结构不方整,使用欧洲乐器多,且偏爱敲击乐器。加勒比海流行的钢鼓乐就是黑人的创造。这是一种用汽油桶制作的旋律性敲击乐器。这种来自汽油桶的美妙音乐震惊了世界。巴西的桑巴、伦都和古巴的伦巴,加勒比海的卡立普索、曼波、恰恰恰以及秘鲁的马里涅拉、冬德达等舞曲,都是较典型的美洲--非洲音乐歌舞体裁。 拉美民间音乐指的是:主要受到欧洲音乐强烈影响的土生白人、印欧混血人的音乐。这类音乐直接来源于伊比利亚半岛,但在几百年的漫长岁月中己适应了拉丁美洲的风土人情,产生了变异。它基本保留欧洲音乐体系的基础(包括调式、和声、节拍、乐段结构等),但它那热情洋溢的风格,激荡人心的气氛,已根本不同于伊比利亚半岛的民族音乐了。这种音乐的特点是带有淡淡的怀乡、忧愁的色彩,重唱形式多,唱法放松,音色柔和抒情,采用3/4及6/8节拍多,乐段结构较方整,采用吉他很多。来自西班牙的竖琴在拉美也流行很广,但乐器音色变得嘹亮明快、"竖琴之国"巴拉圭还发展了用竖琴伴奏的独唱、重唱等形式。具有小吉他形状和曼陀林音域的恰朗戈(五弦琴)、蒂波里(三弦琴)、瓜德罗(四弦琴)等弹拔乐器都是欧洲音乐文化与印第安音乐文化巧妙结合的硕果,现已成为拉美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乐器。在墨西哥还发展了一种溶吉他、小号、小提琴、低音吉他为一体的马里阿奇乐队音乐,特色鲜明,很受欢迎。 墨西哥的松,智利的库艾卡,阿根廷的探戈,秘鲁的秘鲁园舞曲等都是典型的拉美民间音乐歌舞体裁。

323 评论

lunaseayoyo

戈特沙尔克钢琴作品艺术特色探析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戈特沙尔克钢琴作品艺术特色探析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戈特沙尔克是美国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钢琴家,也是第一位采用了美国黑人、克里奥尔人民间音乐和拉丁美洲音乐节奏和旋律的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本文从戈特沙尔克的主要钢琴作品入手,探究他音乐创作的道路,探讨他的音乐特征和他独特的音乐风格,让更多的人了解戈特沙尔克,走进戈特沙尔克。

关键词:

戈特沙尔克;钢琴作品;民间音乐;舞蹈性

一、戈特沙尔克的生平

1829年5月8日路易斯莫劳戈特沙尔克(LouisMoreauGottschalk)出生于美国新奥尔良,他的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克里奥尔人,他有六个兄弟姊妹,住在新奥尔良法国区里的一间小屋里,后来和亲戚搬到新奥尔良孔蒂街,他的外祖母和保姆都出生在圣多明格岛(后称海地)。因此,他在那里接触到了各种传统音乐,如克里奥尔的旋律和加勒比海的节奏,以及悠扬的民歌。他很小就开始演奏钢琴。音乐天赋很快就显露出来,1840年小戈特沙尔克在新圣查尔斯酒店首次非正式的公开露面,人们把他称作为神童。1842年,年仅13岁的戈特沙尔克离开美国前往欧洲进行学习,并意识到要想达到他的音乐目标就必须经过专业的训练。在他13岁就能做出这样职业化的规划通常情况都是和父母的雄心壮志分不开的。从他的信中能清楚地看出,他对自己有着极高的要求。他在写给他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很期待我自己在两年或更短的时间能够自食其力”。

然而在欧洲,戈特沙尔克有一个颇为坎坷的开始,巴黎音乐学院拒绝了他的申请,他只能私下跟随查尔斯哈莱(KarlHalle)、卡米尔斯塔梅第(Camile-MarieStamaty)和皮埃尔梅里顿(PierreMalenden)进行学习,之后又师从柏辽兹。1844年举行的钢琴首演确立了他职业生涯的开始,并得到了肖邦的高度赞扬,肖邦预测他很快将成为本世纪最重要的钢琴家之一。当他享誉欧洲后,于1853年回到美国,举行了一系列的音乐会,他可能试图逃避一个他认为被自私和虚荣支配的环境,重新适应美国文化这个问题似乎一直伴随着他。在今后的岁月里,他不得不为谋生而开始他走南闯北的日子。

1854年,戈特沙尔克在古巴停留了很长的时间,他的音乐兴趣正逐渐转向中美洲和南美洲。19世纪60年代,戈特沙尔克确立了他在美国音乐界的地位,很大部分原因都和他的勤奋息息相关,仅用了四个半月的时间就在纽约一个地方演出了85场音乐会。1865年5月旧金山报纸上这样提到他:“通过铁路走遍了95000英里,举行了1000场音乐会”。波士顿出版社的音乐杂志这样评论道:“说实在的,我们还没有听到过比这更辉煌的演奏……他的演奏极其潇洒、峻峭,表现得雅致而万无一失;触键干净利落,优美清脆;运指洗练、流畅;音型总是那么匀称、确切;快速的八度经过句,操运得其妙惊人。从此,我们也许就品尝到名家演奏技巧的特有醇味了”。戈特沙尔克在1865年9月遭遇了他人生中的一个急转弯,他与他的学生在奥克兰女修女院的丑闻被曝光后,他不得不离开美国前往南美洲,开始着手他的巡回演出。在那里他开始了他频繁的音乐会,他前往智利圣地亚哥、布宜若斯艾利斯、里约热内卢等地方举行音乐会,向南美洲的观众展示了他的技艺,赢得了热烈的赞赏。1869年戈特沙尔克不幸在里约热内卢得了黄热病,苦熬了三个星期后年仅40岁的艺术家在巴西迪如卡地区病逝,由于他的英年早逝使他鲜为人知。

二、戈特沙尔克的主要钢琴作品简析

《冥想曲“垂死的诗人”》(TheDyingPoet,)。作品创作于1863年,出版于1865年,是戈特沙尔克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在音乐会中演奏次数最多的曲子。这是一首悲伤的作品,6/8拍,降E大调,行板。此曲采用三部曲式写成,8小节的引子后,如歌的主旋律从低声部奏出,随后忧伤的旋律移到高声部,高声部采用重复音的出现,把该曲推上了高潮,最后以极弱的力度来终结诗人的情绪。此作品是戈特沙尔克的转型性的作品,在此之前他的作品大都是以舞曲为主,此曲是他在他的父亲去世后创作的,悲伤的情绪在曲子中也有深刻体现。《波多黎各的回忆》(SouvenirdePortoRico,)。作品是一首拉美风格的作品,副标题为《吉巴罗斯进行曲》或《农民进行曲》(MarchedesGibaros),Gibaros就是当地的农民。

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时,竟有种在听李斯特一首未曾面世的作品的错觉:明快的感觉与铿锵节奏的交织,充分发挥着钢琴的演奏技巧。1853年到1854年间以及1857年到1862年间,戈特沙尔克抵达古巴,在这段时间里他游览了波多黎各、海地等国,这首作品就创作于1857年,取材于波多黎各的一首圣诞歌曲,2/4拍,降e小调,变奏曲式。在这首作品的创作中,作曲家将四种典型的加勒比海地区的节奏和类似波洛涅兹的节奏融入其中,写成了一首变奏曲变奏而成。此曲一开始从pp开始,经过四次变奏将全曲以ff推向高潮,最后又渐渐地消失在人群中,仿佛让我们感受到行进乐队从远处正朝着我们走来,从身边经过,又逐渐远去。《冥想曲“最后的愿望”》(TheLastHope,)。这是一首为迎合当时观众喜好的作品。1853年10月,戈特沙尔克的父亲去世,他深深地陷入了沉痛之中。为担负起家庭的重担,他不得不到处去演出来增加自己的收入。此曲也是戈特沙尔克广为流传的作品之一,于1854年出版,伤感中又带有甜美的感觉。

作品先以b小调开始,再转向B大调,是一首单二部曲式的作品,3/4拍。戈特沙尔克用简单具有浪漫主义悲歌性的旋律描述出悲伤的情绪,运用了很多快速音群、颤音等华彩手法来表达虔诚的情怀。《西班牙随想曲“阿拉贡风格霍塔”》(LaJotaAragonesa,CapriceEspagnol,)。这是戈特沙尔克的代表作之一,系作曲家为10架钢琴而作的《华丽的钢琴交响曲“在萨拉戈萨”》(ElsitiodeZaragoza)的片段。10架钢琴交响曲堪称钢琴史上的首创,曾先后演出过两次,一次在马德里,一次在哈瓦那。作品取材于西班牙的'霍达舞曲(Jota),霍达舞曲(Jota)是流行于西班牙阿拉贡(Aragon)地区的一种民谣和民俗舞蹈,快速地三拍子节奏,一对或多对男女在一起以跳跃和旋转的方式跳起激烈的舞蹈,常采用吉他、铃鼓、响板、班杜里亚琴(Bandurria)等乐器来伴奏。戈特沙尔克的这首曲子就是建立在阿拉贡舞曲的基础上,降E大调,6/8拍,采用三种固定的伴奏音型,欢快、热情,具有典型的西班牙音乐的风格。《安达卢希亚的回忆》(Souvenird’Andalousie,)。这是戈特沙尔克1851年在马德里的一场音乐会上即兴创作表演的一首音乐会随想曲。作品为d小调,3/4拍。该曲是根据西班牙民间歌舞的旋律进行变奏而创作的,高音区的音色十分鲜明,速度较快,几乎都由二度和三度音程写成,三连音的节奏让我们感受到了西班牙音乐的自由奔放、开朗和热情。

三、戈特沙尔克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

(一)作品的民间音乐特性

戈特沙尔克生于美国奥尔良市,他的父亲是英国商人,母亲是具有法国贵族血统的克里奥尔人,少年时代曾住在新奥尔良法国区里,他的外祖母和保姆都出生在圣多明格岛,他的祖父在圣罗斯地区做总督时拥有农场和黑奴。因此,在他童年时代就接触到了各种传统的民间音乐,少年时代他又到欧洲学习了11年,在接下来用11年的时间旅行、演出,横跨两大洲,深入到了民间,接触到了劳动人民的音乐,扑捉到加勒比海的节奏和种植园的旋律。这些音乐里包含了很多的舞蹈音乐,使得他的作品也极具舞蹈性。

(二)跨国界的音乐风格

戈特沙尔克所处的时期正是民族主义音乐刚刚盛行的时期,他的音乐作品风格既继承浪漫主义音乐的创作风格,同时也具有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他从小在克里奥尔音乐的熏陶下成长,又受到欧洲音乐的影响,并在南美各国有一系列的巡演。他的创作也取材于美国当地印第安人及黑人音乐,从中捕捉到了民间舞蹈的节奏,特别是黑人舞蹈的独特节奏。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吸收、利用、扬弃、尝试和创新。这些经历使得他最终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作品不仅具有美国本土的克里奥音乐的特点,同时还具有西班牙音乐和南美洲音乐的特点。

(三)作品的技术特色

1.模仿性手法的应用19世纪初钢琴的发音装置和击弦系统都得到了改良,踏板也得到了充分的使用,作曲家力图用更多的方法将钢琴的表想力发挥到最大化。戈特沙尔克就常采用一些创作手法去模仿民间弹拨乐器、打击乐以及动物的叫声。如《安达卢希亚的回忆》中就有对吉他的三连音轮指的模仿;《班卓琴》(TheBanjo,)是利用钢琴模仿流行于非洲的一种民间乐器班卓琴的作品;《拉加丽娜》(LaGallina,)从附点节奏的主题中能听到模仿母鸡的叫声出现,等等。

2.舞曲特性节奏在戈特沙尔克的钢琴音乐装作中,常采用舞曲特性节奏为主导,具有极强的舞蹈性。《西班牙随想曲“阿拉贡风格霍塔”》取材于西班牙的霍达舞曲,节奏欢快而活泼。《波多黎各的回忆》取自于波多黎各的一首圣诞歌曲,采用了南美洲的探戈节奏,节奏丰富而富有热情。《舞蹈》(Danza,)一开始就以法国波尔卡音乐出现,随后转入到一种西班牙舞蹈的哈巴涅拉的节奏上,再加入独特的切分节奏,更加显现出舞曲的特征。

3.炫技手法的运用戈特沙尔克的钢琴技巧有许多是借鉴李斯特的技巧,但他的作品中很少使用辉煌的技巧,他偏爱使用高音区的明亮音色并在高音区做出华丽的炫技,更多的是使用重复音、颤音、装饰音和经过句,以及使用大量的切分节奏,从而表现出轻快和活泼的舞蹈性。如在《巴西国歌变奏曲》()和《波多黎各的回忆》中,他都采用了和弦震音以及切分节奏的创作手法,这些炫技手法使作品更加绚丽,具有迷人的魅力。

结语

19世纪的美国音乐正如海绵般不断地吸收着欧洲音乐带来的精华,在20世纪之前美国的音乐都是用欧洲音乐的标准来建立的,是戈特沙尔克把美国音乐推向了世界。戈特沙尔克从小的生活环境和各地的巡演经历给他的创作提供了多民族的音乐创作要素,他到民间捕捉到了劳动人民的音乐,吸引着他创造出新奇而独具特色的音乐,使这些民间的舞蹈和歌曲能够以钢琴音乐的形式得到充分的展示,他对美国音乐寻找自身民族特色的探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171 评论

18302209800L

我是英语翻译方向的硕士,给你一些个人意见吧。美国文化很广,可以集中到某一点,比方说美国的青少年美化。因为很多批评家都在讨论的是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堕落,所以可以考虑这个方面。当然也可以把青少年文化再细分:亚文化(subculture),音乐摇滚文化,青少年语言表达方式(涉及到语言学了)等等。反正题目不能大,要能扩展开来。弄大了就不好收场了。还可以写亚裔移民怎样融入美国文化,美国文化的大熔炉(melting pot)形象解析,美国的政治文化,好莱坞电影文化。太多太多的东西都和文化相关,所以只要你感兴趣的东西几乎都可以往文化上靠。再说语言方面,那就太多了。我本身是学语言的,颇有感触。你可以写中英思维差异的对比,中文英文互译的问题,这些资料应该都是比较好找的。但是请注意的是:写语言或者语言学方面的东西往往需要定量研究,积累很多一手资料才能让你的论文可信,所以也是比较有挑战的。而做文化研究则不需要定量,可能需要定性研究,可就某一个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就行。希望你能早日定下论文方向。其实论文题目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能否去把握住你想写的东西,祝好运!

343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西方音乐美学的研究论文

    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分析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中西方艺术歌曲审

    小鸡炖蘑菇mimi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美国音乐文化研究论文

    丰富多彩的拉丁美洲音乐 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国以南直到南美洲最南端的广大地区。面积相当于两个欧洲,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南美洲四个部分,古代印第安人曾在这里创

    熙熙ToKi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国古典音乐美学认知与研究论文

    对于古典音乐。 我们可以有以下几个认知。 一,中国传统古典音乐。 二,阿拉伯古典音乐。 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古典音乐。 中国古典音乐有着千年的历史,从上古时期的

    candy雨朦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美国音乐博士毕业论文

    有关吉他的起源及发展简史,我个人认为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八个阶段:1、有根据的吉他的远祖应该是公元前1400年前生活在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北部的古赫梯人城门遗址上的“赫

    JIE杰高升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欧美音乐杂志

    嗯嗯 多介绍几本

    春天里吃大米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