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70

另一种追逐
首页 > 期刊论文 > 毕业论文四个表情包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张小繁繁繁

已采纳

文/ 珥尘 衣带渐宽加脱发,为伊消得人憔悴。学术君,想说爱你不容易。 从去年2月底开学,就一直在准备毕业论文选题的事情,看新闻、读期刊,3月份开始与导师正式打磨。 在导师的安排下,每周一按时举办读书会,同门一个接一个报自己想研究的问题。第一次读书会上,我提出三个选题,第一个有关国际传播,由于可行性问题被否定;第二个和第三个,导师建议搜集更多资料,做完整的文献综述。 接下来的一周,除了上课、睡觉、吃饭,其它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阅读文献,并进行分类整理。但查的资料越多,越发现难以找到创新点,不得不放弃。 那时,同学们见面的第一句话,都是互相询问:“你的选题定了吗?” 一周很快过去,选题却被自己否定。一切回到原点,又要从发现选题开始。 每周读书会上,都有同门的选题获得通过,而我的迟迟未定。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没定下选题的同学越来越少。那时的自己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又忙又急。睡觉的时候大脑都在运转,有一次一觉醒来,脑海里蹦出两个选题,赶紧记下来,抓起背包跑去图书馆查文献。最终的论文选题就源于那一觉的灵感。 4月中旬的开题答辩上,我的选题和框架得到老师们的肯定,那一刻,彻底松了一口气。 七月初写完课程论文,之后开始搜集毕业论文样本,八月初完成,中旬开始撰写。两万五千字,对于写一部小说来说,并非难事,但对于论文写作就不那么简单了。 发现问题,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要深入挖掘几十字精炼概括的概念,全篇要逻辑清晰、论证详实、内容充分。在撰写过程中,不免遇到知识盲点,便需要再次查找文献、阅读枯燥的专业书籍,将理论运用在研究的问题中。 临近十月份的时候,朋友圈陆陆续续出现掉头发的动态——有人说,“你看他,愁眉不展、面容憔悴,一定和我一样是论文狗。”有人调侃,“写完论文,我该不会成个秃子吧!”还有人使用的微信表情包都掉着根头发。大家都被论文折磨得不轻。 就这样,同学间聊天的话题转向论文进度和呼唤秀发。为保住头发,在朋友的建议下,我开始使用秘方——黑芝麻,喝芝麻糊、吃炒熟的黑芝麻。 我的论文的创新点在于,运用SPSS软件,通过数据论证现象,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归类。然而,拷贝的软件怎么也安装不上,安装、卸载,再安装、再卸载,如此重复三五次,实在没有办法,重新拷贝了一份,按照百度的指示,终于安装成功。 之前蹭过数据分析的课程,但独立使用软件还是第一次。听和做,果然处于两个层面,我看着表格,打开课件,还是一知半解,只好抱着电脑去图书馆,一边看书一边执行。 12月初完成论文初稿,但听说写论文要始终记住一句话: 万事开头难,中间难,最后也难。 修改怕是比撰写更令人头疼的过程,二稿对论文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修改N次以后,终结版既要保证专业性,又要降低重复率。 爱论文,爱头发。亲爱的论文,请给更多头发一条活路,我还要指望着它去相亲呐! 哎,学术君,想说爱你不容易…… 2017,我没有荒废。此文献给陪伴我整年,并将继续随行的论文君。 —End—

345 评论

小猴小吃货

可以插图片的,一般要注明图片的出处,对插图的大小也有要求

208 评论

君君如冰

大学毕业写论文有些院校是可以插些图片的,适量插入避免图片过多而杂乱。建议还是问一些老师。

203 评论

文哥哥哥哥哥

自从初试成绩公布以来,相信被迫宅家里的各位20考研小伙伴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不是在思考调剂问题,就是在思考复试问题,总之,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昨天已经给大家分析过国家线的公布时间,虽然只是初步预测,但现在看来是八九不离十;而各大院校复试线什么时候公布,确实是个未知数!如果今年采取远程复试的话,小伙伴们应该做什么准备呢?一、远程复试的信号2月7日,北京物资学院发布了复试调剂工作安排的预通知。其中提到:计划采取线上测试、远程网络视频复试等方式进行。目前,官网撤回此通知后在2月9日重新发布(已无网络等字样);2月10日,海南大学官方微信发布消息,若疫情还未完全解除,则考虑取消笔试,采用网上复试系统开展复试。2月11日,北京交通大学发布了《研究生院关于新冠肺炎防控期间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称:硕士研究生复试将采取网络面试的形式。但随后,北京交通大学又更新了通知,删除了线上面试的内容。2月26日,河南工业大学将远程复试作为一种可能,给出了两种复试方案:方案一:国家将复试时间推后至疫情解除后进行,复试工作参照往年方案正常进行。方案二: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学校实行封闭管理,不适合大规模人员聚集,复试由线下改为线上,原复试中的面试采用远程面试。专业课笔试改为在线开卷考试或者提交论文报告,需根据考试形式设计考查内容。虽然现在该公告已撤销,但也足够引起20考研小伙伴们的重视,尤其是对于一些害怕网络面试的同学而言,我们都要做好“远程复试”的心理准备。二、远程复试是否公平一般来讲,如果采取网上复试的话,网络信号问题是大家首先考虑的问题,不过目前现在网络条件,相信会让你体验一把飞的赶脚,所以这一方面不会影响到公平问题;在家里蹲的这段时间,相信大家看过许多新闻,其中就有中小学线上监督考试的类似信息,采取的措施有:家长监考(在中小学阶段,小编感觉没有比这更靠谱的了,如果作弊,混合双打系列可不是吃素的)、开启摄像头一对一远程监考(小样,只看你一个人你还想干啥)、限制答题时间(在家里普遍有懒散心理,所以这一方法能快速有效的让你进入状态);看到这,大家可以放心,研究生考试采取的措施会更加科学严谨,不会出现失衡的局面的,如果非要说不公平,那应该是有人习惯面对面交流,对摄像头充满恐惧,那有这种情况的同学,建议大家可以提前练习一下,有备无患。不过在这里还是呼吁大家,杜绝作弊,诚信考试!三、远程复试的形式现在情况还不明朗,远程复试的操作在历年来算是稀有,所以不少同学不知道会通过什么形式进行复试,下面就简单给大家列举几个:(1)多人视频电话面试。有可能利用现有视频通话软件进行网络面试,面试视频过程一定会全程录像。(2)在线笔试。同样会要求打开摄像头,全程录像。(3)文字资料在线提交。本科学历证明(在校学生证明)、本科成绩单、毕业论文等论文发表及写作情况,还有可能要求提交研究生阶段学习规划等材料。四、远程复试的优点1.考生无需四处奔波,节省了大量时间和金钱,尤其是调剂复试到处跑的同学。2.远程复试可以有效降低考生复试时紧张程度。3.复试笔试有可能降低难度或取消。五、远程复试的准备工作1.提前练习不管是做什么事情之前,我们都要进行准备工作,何况是研究生复试这么大的人生大事呢~不论是面对面还是镜头前,肯定需要回答一些常规问题,比如自我介绍、论文科研情况、为什么选择研究这个专业、对这个专业的理解。可以采取提前录音的形式,听听自己的语速、发音的问题,看看视频画面是否清晰,光线是否过亮过暗,注意细节问题。也可以采取与家长视频的形式,让家长纠正一下自己的一些小毛病,因为在家长面前,也许你觉得这个无关紧要,但以他们的阅历看来,这方面还是有待于改进的;也能防止笑场,至于为啥笑场,大家都心有灵犀~2.外在表现一个注重外在表现的人,不能说一定是成功人士,但这个人一定是严谨和尊重别人的人。不要穿的太过松散,服装以简约大方为主。服饰方面,准备一套得体的面试服装,不用像正装一样正式,但是也不能尽量克制自己的小动作,比如被问到没有准备到的问题紧盯某个地方思考,或者紧张的时候摸鼻子,摸脸。面试官会喜欢沉着冷静的考生,真诚的、微笑着和他们有语言上的交流,更要有眼神上的互动,在视频中,尽量将眼神看向镜头附近,而不是看屏幕。语言上,需要清晰表达自己看法,由于网络可能有延迟,尽量不要打断对方。3、测试网速网络问题是关系到面试效果的,在面试开始前,在各个时间段进行测试,防止在面试当天网络迟钝,影响发挥。遇到网络卡顿问题,及时向老师致歉,必要时,可以知会老师,自己切换一下WiFi或开手机热点。(经常视频的你会发现,当你卡顿时,那一瞬间的你真实得让你哭笑不得,活生生刚出炉的一个表情包)4、布置环境复试环境准备好。传统复试的复试环境是招生单位提供的,不需要考生参与布置,但是如果采取线上复试的形式,考生则需要参与到复试环境的布置中来。如果考生选择背景杂乱,人声鼎沸的环境接受复试面试,考官肯定会有“考生不重视复试”的判断。因此,考生一定要尽量选择背景干净、环境噪音小的空间接受线上面试。5、建议脱稿有些小伙伴会想远程面试是否可以看稿呢?小编建议不要,脱稿和不脱稿效果是差别很大的,网络面试是会进行录制的,看稿的小动作也会被放大,如果被考官发现,这样就会留下不好的印象。总之,不论是以怎样的形式进行复试,总体的内容是不会做太多的变化的,该做的准备依旧要做。2020年注定是一个难忘且艰苦的一年,让我们考研党且行且珍惜,前方也许会有阴霾,但阳光一定不会缺席!加油!

203 评论

甜甜的daisy

迅速关掉广告,然后跟面试官说抱歉,之后继续进行面试,一定不要慌张。

144 评论

速度染发

想避免这个问题,可以在复试前,将可以弹广告的软件卸载掉。怎么去查看是哪个软件弹窗的呢?就是在有广告弹出的时候,打开任务管理器,找到对应的软件,在应该管理中卸载。如果感觉麻烦,可以用一下火绒软件,有屏蔽广告弹窗的功能。如果到时候真的有消息弹出,关闭即可,继续复试。

84 评论

潇潇若雨

我也是 还要答辩麻了。加油吧!再坚持坚持临门一脚了 我们都会上岸。

86 评论

啾啾大神

来源: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

作者:贾小凡

当翟天临因为学术不端事件被锤得体无完肤的时候,大概没料到自己半年后还会被挖出来“鞭尸”——

最近翟天临的微博下面,成了应届毕业生的大型情绪发泄垃圾场。

大家的中心思想大概是:都赖你整出这事儿,害得我毕业也变成了hard模式!

起因显然是那场学术圈大地震。不仅硕士博士感到危机,今年多所高校都发布通知要求严查本科生论文,部分学校还将对已毕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开展质量跟踪监控。

即便学校没有明文规定,许多同学也能从导师的叮嘱和要求中感受到,想成功毕业,大概得挠秃两百根头发。

对于始作俑者翟天临,抱怨和痛恨接踵而至。

不过说真的,难道没有翟天临捅的篓子,中国大学生毕业论文这关就能轻轻松松地过吗?

毕业论文=渡劫

毕业论文,名义上是大学生完成大学学业的标志和成果,实际上却是一批批年轻人彻底脱离学校、进入社会前必须要渡的劫。

这件事上的众生相,充分体现了大学中的阶级差异。

每个人身边都会有那么几个学神,早早保研成功,跟着自己心仪的导师认真学术、勤恳搬砖,本科毕业论文不过是他们学术进阶之路的起步。

还会有那么几个彻底放弃治疗的同学(或者自己就是),直接钻空子抄袭、当个论文裁缝,或者借用前辈的论文一用,就蒙混过关了。

最痛苦的,就是不上不下的大多数。

一言以蔽之,良心尚存但能力不足。

这就导致,写本科毕业论文这件事成了无数人22年的人生拖延症、焦虑症、狂躁症、自我怀疑的集大成之作。

对于许多中国本科生来说,写毕业论文的确不简单。

光是找选题这一件事就够让人头疼,要么已经被前人写滥毫无新意,要么到最后发现自己流的泪都是选题时脑子进的水。

更惨的客观现实是,许多人在四年间都没有得到过系统的学术技能培训,没有被好好教过如何写一篇规范的论文。

尽管各门课程的期末论文可能写了几十篇,到了最后这一关还是觉得像在裸奔。

再叠加上当代年轻人“越痛苦越不敢面对”的通病,越是自觉菜的人,越是不敢和导师交换眼神。

怕他迟迟不找我,又怕他突然找来。发邮件收到导师的回复必须得做好心理建设才敢打开,不时在妄自菲薄和盲目自信中来回切换,仿佛一个在热恋中辗转反侧的少女。

心路历程百转千回,可不代表整个写作过程也那么曲折漫长——

2014年《劳动报》的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本科生用不足30天完成论文,有47%的学生甚至只用了不足10天。

合着大家都是靠着在朋友圈哀嚎完成了想象中的论文进度,然后在短时间内完成“拖延→惭愧地拖延→焦虑地拖延→屁滚尿流没日没夜地赶完”的标准流程。

但是,不要以为尬写完内容,痛苦就结束了——

大数据充分暴露了年轻人面对毕业论文的茫然和无知。

百度指数显示,每年每逢12月底和5月中旬,“论文格式”的搜索量将如约攀升到高峰,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标志着一批又一批应届生在简历上写的“熟练使用office”其实都是人的。

到最后会发现,合着全文几千字里,最畅通无阻的大概就只有“致谢”了。

答辩,大型公开处刑现场

更让人窒息的还在后面——如果说写论文是死到临头前一个人的挣扎,那论文答辩就是一群人轮流表演自己的求生欲。

答辩的目的本是由该领域的老师当面检验学生的能力和课题的完成度,以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足以拿到学位。

但在答辩的人眼里,它本质上像是进产房生孩子:

进教室之前大家都给你加油打气“加油没事放轻松”,进去之后大脑空白呼吸急促两眼发黑,出来之后立刻被焦急地包围,“怎么样,顺利吗……”

又或是,这算是日后职场在同事和大佬面前丢人的预演了。

有人因为过于紧张,嗓音都不自觉地变得像被门碾了的尖叫鸡。

有人明明是英语专业,一不小心中文脱口而出还嘴瓢成了俄语口音。

还有不怕死的,敢于坚持自己的真理、把老师的意见怼回去,殊不知有的老师就是看你越死鸭子嘴硬,越要教教你什么叫天高地厚……

在旁边瑟瑟发抖的小透明由此获得人生真理:面对大佬的质疑,不要干,就是怂。

但最尴尬的情况,莫过于指导老师和答辩老师的意见相反。

导师让你加的内容,答辩老师觉得多余让你修改;导师首肯过的结论,答辩老师频频摇头……

此时已经离真理越来越遥远的菜鸡,内心活动如下↓↓↓

不过也有很多人事后才发现自己白寝食难安那么多天,答辩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全靠老师大发慈悲。

有人的答辩现场,变成了老师恨铁不成钢手把手格式指导大会。(看来百度出来的也不太靠得住)

有些老师,问的都是无关痛痒的问题,眼看你快撑不住了就自动在脑子里修正了你的回答,眼中充满了鼓(pi)励(juan)。

还有网友称自己的答辩老师就写了几个问题让同学回去自己写,还担心会不会太难,说不会的话就自己换几个简单的。

毕竟,老师要是真跟你较真,那超过一半的人毕业证可能都岌岌可危。

甚至有些学校本科生专业压根不设置答辩这个环节,这让本科生如释重负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可能真的是菜到老师不愿意浪费时间了吧。

老师比你还痛苦

学生写论文痛苦,导师们也的确不容易。

高等教育逐年扩招的大背景下,中国高校的“师生比”本来就不容乐观,大部分高校的师生比是远远低于1:14这个标准的。

反映在论文上也一样,常常是一个导师除了要带研究生的论文,可能还要超负荷指导相当数量的本科生论文。

2017年的数据

当然,导师和导师的态度也可以很不一样。

有些导师就像只是挂个名,你可能半年都没见过他人,就稀里糊涂地毕业了。

有的导师则负责任得让人都羞愧。

这两天网上流传着很多大家情到浓时自发创作的毕业季专用表情包↓可是,老师眼中的学生真的有这么可爱吗……

恐怕不仅没有,可能还得为学生操碎了心。

有的老师又是提前举办预答辩,又是现场跟哄孩子似的安慰学生别太紧张,还要在答辩的台下忍受着“台上的孩子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在说啥但依然滔滔不绝”的痛苦,最后千叮咛万嘱咐给你的意见一定要好好修改。

要是有脾气暴躁的老师碰上态度吊儿郎当混日子的学生,可能心里已经像前几天的一则新闻中那个当场发飙的老师一样怒摔论文了。

或者一直对于学生的废柴隐忍不发,直到冷不丁地发了条朋友圈才让人醍醐灌顶、脊背发凉。

许多学生的痛苦,也来源于自己确实不够努力也能力不足,交了论文其实是把压力和焦虑转嫁给导师那边了。

可要是有幸碰上认真负责的老师,对着我们炮制的学术垃圾还能谆谆教诲,惭愧的压力真是瞬间又转回到自己这边了。

毕业总归得蜕层皮

正因为综上所述的血泪史,网络上也不止一次地讨论过,本科生写毕业论文到底有没有必要?

很多唱衰的声音不止来自想只想赶紧拿文凭毕业的学生,恰恰来自老师本人。

首都经贸大学老师就曾经发微博称,看过几篇本科生毕业论文后自己很赞同取消,“现在的本科生写论文真的没有太大的意义”。

持这类观点的人认为,让所有本科生都写毕业论文貌似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却适得其反,还催生学术不端行为。

的确,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日后的发展方向和自己本科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几乎没有关系。

在大四下半学期这个时间点上,忙着实习、找工作,为了“降重”图省事儿,或者纯粹就是没好好学过、写不出来,种种原因催生了论文代写行业十分活跃。

但是,志不在学术的学生会为此怨声载道、偷工减料,就能说明写论文这件事本身是错的、应该被取消吗?

许多人在肯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意义时,其实是从超越了“专业知识有没有用”的层面来讨论。

这种观点认为,本科教育中的论文是为了培养一种思维,去考验年轻人如何提出问题、搜集资料、表达观点、解决问题等等,而这些技能并非出了大学校园就毫无用处。

更实际的视角,也很有道理……↓

那么当学生老师对于这最后一次考验都感到不大痛快,问题根本就不在于论文这种形式上了。

不管本科生要以什么形式标志自己圆满完成了学业,其实核心的问题是在这之前,大学里受教育的四年真的能足以支撑人有底气地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现出来吗?

学生自己的懈怠,就业压力下更为实际的抉择,教学资源跟不上……其实在大家被毕业论文“折磨”之前,路上坑就已经不少。

退一步讲,既然整个社会都默认一张文凭必不可少,那得到它总归是要付出点努力和“代价”。只不过毕业论文的初衷也并非故意要让人受一次折磨,目前这个让人头秃的难熬状况,只是高等教育弊端的一个缩影罢了。

单单谈“该不该取消毕业论文”其实没有意义,如何让最后这个升华的阶段性总结真的有四年扎实的积累,才是关键。

虽然现状一时半会儿难以改变,但只要有心,就算写论文像是西西弗斯推巨石也总归能有收获,哪怕只是体会了“能咬牙挺过难关”是什么感觉也好。

毕竟走出象牙塔、成为社会人之后,还有那么多比毕业论文和答辩更难对付的呢。

比如我的领导↓

END

254 评论

相关问答

  • 毕业论文四个表情包

    文/ 珥尘 衣带渐宽加脱发,为伊消得人憔悴。学术君,想说爱你不容易。 从去年2月底开学,就一直在准备毕业论文选题的事情,看新闻、读期刊,3月份开始与导师

    另一种追逐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表情包论文文献

    相信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尤其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我们该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我为大

    疯荷日狸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表情包议论文题目

    我的表情包里没有沮丧 纵使生命万般艰苦,却也没有沮丧 ——题记 又是一个春天,路旁石头上长出一株翠绿的嫩苗,姹紫嫣红的花朵在草地上竞相开放。一场春雨后,许多沉寂

    食客小冬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论文查重表情包

    你能接受他复出吗? 近期在一档真人秀里,翟天临作为飞行嘉宾现身,这是通过综艺节目试水复出的节奏? 后期介绍翟天临是演员,代表作什么的↓↓↓ 翟天临和李沁、Ang

    喵小萌103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我永远爱毕业论文表情包

    望采纳

    1322183606ww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