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56

我还是杰
首页 > 期刊论文 > 求索杂志原主编乌东峰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ongdong88z

已采纳

吴岳秋,字“声宇”, 号“万荷堂” ,1956年出生于广东揭阳,职业画家,岭南画派刘春草弟子;1992年毕业于天津神州书画学院;广东省青年美协,揭阳市美协理事;政协揭东县第二、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政协揭阳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2011年出版《吴岳秋画集》;2011年11月作品与恩师刘春草在北京政协礼堂联展;2012年由岭南出版社出版《刘春草、吴岳秋画集》;2013年1月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举办“刘春草、吴岳秋师生画展”深受艺术界,学者,专家的赞赏;2013年6月在广州天天健康馆由广东电视台主办,广东万里马集团协办“刘春草、吴岳秋师生画展”并出版师生画集;2013年9月国画作品《木棉》、《荷花》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中国梦民族魂”《荣誉奖》;2013年12月国画作品《木棉》、《荷花》由中国邮政出版明信片全国发行;2013年国画作品《出淤泥而不染》荣获澳门首届国际荷花展二等奖;2014年参加中澳投资重庆临空旅游文化商贸合作论坛,国画作品《松青峻岭通云气》代表中方赠与澳方;2015年国画作品《木棉花》由第68届联合国联大主席约翰•威廉•阿什收藏;2015年4月出版《吴岳秋画集》;2015年5月意大利米兰国际艺术中心隆重举办个人画展,并受到中国驻米兰总领事馆李晰女士的大力支持;国画作品《孔雀图》由圣马力诺总统姜•弗朗哥•泰伦齐收藏;国画作品《鱼鹰图》由意中基金会总理事Luini AIcide收藏;2015年12月参加海峡两岸视点“中华文化发展方略——两岸四地文化沙龙",国画作品《同舟共济》由主办方中国华艺广播公司收藏。

在艺术活动中,情感与思想认知是交融在一起的。没有情感的说教不是艺术,没有思想的情感也不能产生艺术。真正的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2015年12月8日岭南吴岳秋应邀请为“中华文化发展方略——两岸四地文化沙龙”以海峡两岸为主题,创作大写意国画作品《同舟共济》,表达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是兄弟,是一家人,同舟共济,让两岸同胞过着和平、安静、美好的生活。

广州美院画展现场《刘春草、吴岳秋师生画展》开幕式2013116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许钦松先生题

吴东霞女士,圣马力诺总统姜.弗朗哥.泰伦齐,岭南画家吴岳秋先生,吴碎满先生收藏家

意大利米兰“奉华文化”有限公司董祖火会长与岭南画家吴岳秋先生,吴碎满先生会见了意中基金会理事长 Luini Aicide ,理事长Luini Aicide收藏吴岳秋先生《鱼鹰图》并友好交流合影。

岭南画家吴岳秋先生与联合国旅游联盟主任王岩先生、亚太旅游组织卡梅隆先生、澳大利亚Rising star 集团董事长托尼先生一起分享吴岳秋先生的(松青峻岭通云气),同时作品被澳大利亚政府收藏。

圣马力诺总统泰伦齐先生题,岭南画家吴岳秋先生画

圣马力诺总统泰伦齐先生题,岭南画家吴岳秋先生画

圣马力诺总统泰伦齐先生题,岭南画家吴岳秋先生画

圣马力诺总统府,受总统姜.弗朗哥.泰伦齐先生之邀所作

领南画家吴岳秋先生画,原广东省省长卢瑞华先生题词

吴岳秋花鸟画的突出特点是:写意的酣畅淋漓与写实的笔墨相结合,造成一种激情洋溢和欢乐愉悦的审美气息,以表现现实自然景物的诗意美感和蓬勃生机。     多年来,吴岳秋把自己艺术置于现在生活中,宁静,踏实又诚挚地看书,画画与写生。他的作品毫无矫情造作之态,让人感受着生动,热烈,亲切 ,温暖的心灵愉悦。      就水墨,色彩技法而言,吴岳秋明显地继承了高奇峰,陈树人,以及刘春草恩师的笔墨用色技法,又溶入了当代小写意技法,以点缀交代画眼,让人欣赏起来情景舒畅又有明确主题寻味。 其实岭南画派传统就注重写生和色彩,而吴岳秋花鸟画更是色彩丰富。画家表现色彩是大学问,许多画家宁愿追求简单水墨而不轻易用多色重色,因为色彩稍重稍偏,易入艳俗景况。吴岳秋花鸟画敢于多色重色,似乎每个景物色泽信手拈来,却总层次丰润,欣心悦目又恰到好处。       生活和自然景物始终是艺术创作的资源和宝藏,蕴含着无限丰满的创作题材和诗意形式。岭南画派先贤们勇于向生活与自然中求索技法与表达方式,这是画随时代变的真正主旨,衷心期待吴岳秋先生从生活中来,立足美好审美情感,取得更丰硕成果。

岭南画派宗师刘春草先生题,其弟子吴岳秋先生画

右起:岭南书画宗师刘春草先生与其弟子吴岳秋先生

吴岳秋舆我相识於祖国襌城,他是潮汕揭阳人,说起来我萍居海外数十年,以推掦中华艺术为已任,所到处,有水的地方,便有华人,有华人,便有潮汕人,有了潮汕人,便有中华文化,举凡教育慈善基构,便得潮汕人支持,一壶茶,一杯酒,两句潮音歌曲,诗词书畵,多是来自韩江流域。

吴岳秋便是生长于韩江流域了。东方的艺术舆西方的文化不同,浩然之气於心间,雅隽的笔墨表现在纸素里,文以载道,吴岳秋的作品了无俗气,山谷畵师说:“俗气不可医,稍落名利则终身不能到艺术的彼岸。”我喜其诚,复循循古道,故常引所知,以启艺匙。他擅畵荷花静直香远,出污泥而不染,正是从事艺术的人格观,喫而不舍的原则,八大石溪上而宗院,日课勤习可以卓然大观了。

吴岳秋拟东南亚旅游,故撰数言以壮其行,读书行路,是畵人应循的道径,愿勉之。                                                                                               ——岭南宗师刘春草先生书

211 评论

有前有钱

吴岳秋个人简介

吴岳秋,字“声宇”, 号“万荷堂” ,1956年出生于广东揭阳,职业画家,岭南画派刘春草弟子;国家一级美术师。2011年11月作品与恩师刘春草在北京政协礼堂联展;2012年由岭南出版社出版《刘春草、吴岳秋画集》;2013年1月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举办“刘春草、吴岳秋师生画展”深受艺术界,学者,专家的赞赏;同年五月份由广东电视台主办“刘春草、吴岳秋师生画展”大石绿茵岛会所;2013年9月国画作品《木棉》、《荷花》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中国梦民族魂”《荣誉奖》;2013年国画作品《出淤泥而不染》荣获澳门首届国际荷花展二等奖;2014年参加中澳投资重庆临空旅游文化商贸合作论坛,国画作品《松青峻岭通云气》代表中方赠与澳方;2015年国画作品《木棉花》由第68届联合国联大主席约翰•威廉•阿什收藏;2015年5月意大利米兰国际艺术中心隆重举办个人画展,并受到中国驻米兰总领事馆李晰女士的大力支持;国画作品《孔雀图》由圣马力诺总统姜•弗朗哥•泰伦齐收藏;国画作品《鱼鹰图》由意中基金会总理事Luini AIcide收藏;2015年12月参加海峡两岸视点“中华文化发展方略——两岸四地文化沙龙,国画作品《同舟共济》由主办方中国华艺广播公司收藏。2016年 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论坛:"缅怀孙中山,共筑中华梦"在台北隆重举行,国画作品《玉堂清香》代表大陆赠与台前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先生。《清趣》馈赠於台湾旺报总裁黄清龙先生。2017年应江西省政府的邀请,为赣江宾馆精心创作国画《花开天下红》作品收藏,隆重举办了接画仪式并赋予永久荣誉和收藏证书。2017年应江西省政府的邀请,为赣江宾馆精心创作国画《花开天下红》作品收藏,隆重举办了接画仪式并赋予永久荣誉和收藏证书。

202 评论

石门小可爱

从时间表看,李大钊要早于陈独秀,堪称在中国播种共产主义思想的第一人。他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疾呼科学、民主,向陈腐的旧制度冲击。“南陈北李”发起创建的中共党组织,从一开始便是国内最先进思想和文化的代表,并向后人昭示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

167 评论

小小千寻小尼玛

是李大钊,他是中国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345 评论

大懒虫杰

《消除农民低素质屏障研究》获第九届湖南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不对称的中国农民问题研究》获第八届湖南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论中国小康社会》获第七届湖南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并获 “五个一工程”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研究》获第十一届湖南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主编的大型理论刊物《求索》杂志,2003年在《新华文摘》的详载和观点转载全国排名第一,且一直被列为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期刊。

302 评论

护手霜adb

李大钊毛泽东曾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就是当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的革命先驱者。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经过不断地求索和鉴别,逐渐摆脱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思潮的影响,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 李大钊热情地歌颂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以敏锐独到的眼光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新纪元》四篇光辉的文献,揭开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第一页。他在文中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主义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对于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他指出:“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显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这一胜利“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是二十世纪革命的先声。”他满怀信心地说:“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凯歌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8年2月,李大钊先后在北京大学、女高师、师范大学讲授“唯物史观”“马克思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发展史”“社会学”等课程,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讲坛,受到进步青年的热烈欢迎。他还参加了《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主编《每周评论》,成为“五四”前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为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推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发挥了重大作用。 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期“马克思主义专号”上发表了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专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有所阐明,并指出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这期间,李大钊还在《新潮》《少年中国》《国民月刊》《新生活》《晨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宣扬实用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挑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8月,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系统地批驳了胡适的观点。他首先公开表明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的告白”,光明磊落地宣布:“我是喜欢谈谈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流行实在是世界文化上的一大变动。我们应该研究他、介绍他,把他的实象昭布在人类社会。”他号召不仅要宣传主义,而且要本着主义作实际的行动。他激烈抨击改良主义的社会改造方案,运用唯物史观,论证了中国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寻求解决的革命主张。他指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没有生机的社会,“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他强调中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作指导,通过革命实现经济结构的改造。“问题”与“主义”之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影响,对于推动人们进一步探索改造中国社会起了积极作用。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发起了中国最早的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经过“五四”运动锻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很多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坚决的革命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大范围的传播。 李大钊在“黑暗的中国”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火炬,如同窃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率先在一片荒原上披荆斩棘地开出一条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哺育了一大批杰出的共产主义者,加速了中国人民的觉醒。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打破了封建专制制度一统天下的沉闷气息,让思想冲破牢笼,民族精神获得极大振奋。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而写的诸多热情洋溢的文章,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他的遗文都将永在,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

198 评论

可可Cris

岭南画派大师刘春草:《吴岳秋画集》序言吴岳秋与我相识于祖国襌城,他是潮汕揭阳人,说起来我萍居海外数十年,以推扬中华艺术为已任,所到处,有水的地方,便有华人,有华人,便有潮汕人,有了潮汕人,便有中华文化,举凡教育慈善基构,便得潮汕人支持,一壶茶,一杯酒,两句潮音歌曲,诗词书画,多是来自韩江流域。吴岳秋便是生长于韩江流域了。东方的艺术与西方的文化不同,浩然之气于心间,雅隽的笔墨表现在纸素里,文以载道,吴岳秋的作品了有俗气,山谷画师说:“俗气不可医,稍落名利,则终身不能到艺术的彼岸。”我喜其诚,复循循古道,故常引所知,以启艺匙。他擅画荷花静直香远,出污泥而不染,正是从事艺术的人格观,锲而不舍的原则,八大石溪上而宗院,日课勤习可以卓然大观了。吴岳秋拟东南亚旅游,故撰数言以壮其行,读书行路,是画人应循的道径,愿勉之。 袁玉江:读吴岳秋先生近作有感吴岳秋,是岭南画派第二代国画大师刘春草先生的高足。2009年11,我在佛山有缘结识刘春草先生,并应邀为先生写了《高士放歌亦无声》一文。时至今天我还被刘春草的艺术感染着。世上万事均姻缘而生。前几天吴岳秋来访,品茶论道之余流露出要我为他的画集作序之意,我欣然答应。原因有二:一是我对他老师的艺术意犹未尽,想再次品读刘氏画风的艺术魅力;二是岳秋深得老师真传,也想探其玄妙。岳秋自幼酷爱绘画,青年时代当过舞台美术设计,有着良好的造型能力和扎实的传统功底。他曾云游四方,拜师学艺,立博众长;采风访贤,贴近自然,感悟天地。岳秋绘画上的大飞跃,大转变是拜师刘门之后。古人云“学无先后,达者为师”。朴素谦和的岳秋不师望,十几年的艰苦磨练,潜心悟道,终于得师真传,独领一技风骚。岳秋作品中蕴藏着岭南画派血脉。秉承着刘氏艺术风采,强烈的书写意味,彰显着正宗中国画风骨。“笔意纵横,参于造化”,“默契天真,冥周物理”,以墨为主,墨彩并饰,白粉点精,妙处横生,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岳秋正步入艺术的成熟期,也是历史大师成功的必经之路——取得在“临摹乱真”的修养期。“临摹”得于手,“乱真”得于心,神玄妙,心手法。岳秋与其师不二,已入得境界!当今很多聪慧之士不重视此道,另辟新境,然而,大都无功而返,最后以“乱式”归终。“创新”是历代文人墨客和有志之士的最高追求。其实“创新”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文化基因”的改变。血脉基因无法改变,文化基因却因人之不同,教育不同,对传统文化和自然大象的取舍不同,而各自改变着。然而,这些高人“天有大美而不言”,成了隐者。岳秋用自己特殊的人生经历,艰难的用一颗寂寞之后已经不再寂寞的心,在铺满荆棘的路上,改变着自己的 文化基因。这就是成就大师的“必经之地”。探索以修养为北斗,叛逆以传统为基础,没有良好的基础,“创新”就是痴人说梦。岳秋路正根深。很多人认为:用毛笔在宣纸上画画的人,就是中国画画家,这就是非常不准确的!中国画区别于西画和其他画种的一个核心就是中国画的“笔墨意境”,这个“笔墨意境”的核心就是“线”,这个“线”的核心就是书法笔意的再生和演变。岳秋作品中线的组合、构成、穿插、点面处理,墨复彩,彩叠墨无不体现了强烈的书法笔意。中国画的大气象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一种修养,一种天赐。另类、夸张、用笔用墨的极端行为,都不是大气象。方寸之间尽展万千气象,一点笔墨气吞山河是中国画的大气象。岳秋紧追刘师,继承和发扬着中国画的大写意精神。这是艺术的生命之气,是天地之间的元气。岳秋以后的路还很长,笔下自然显露出很多新的笔墨语言。这是传承有序的新生命。血脉,文化两大基因必将铸成岳秋自己的艺术风格。伊诺:路正根深的岭南派画家水清出芙蓉,禅心凝荷魂。一字一画,一言一行,这是来自于灵魂深处的本真,忽然间伴着血液在冉冉飞升,飞向无际的苍穹。那纯粹的超尘的感觉使我内心更加宁静和谐。感谢使我返归自我,缘起这种感觉的人,这便是,“万荷堂”主人吴岳秋。吴岳秋曾云游四海,寻师学画。博众家之长,走进自然感悟天地。吴岳秋非常珍视这些足迹,因为其中饱含了他的辛酸和喜悦!得到恩师刘春草的真传,绘画上再度飞跃。谦虚诚实的吴岳秋不负恩师所望,通宵达旦,日夜苦练,潜心感悟,已在画坛独领风骚!吴岳秋与荷有着等同的血脉“结修根于重壤,泛清流而濯茎”他喜欢荷欣赏荷研究荷画荷,画得如痴如醉,铺天盖地。在世界的污水中,画家笔下的莲荷在尘埃之中冉冉升起,清涟挺拔,既有高雅的意境,又有袅娜的斑斓。吴岳秋恪守着英雄心境,诗人情怀,更有一朵朵盛开的天地良心。吴岳秋做事为人以荷为镜,洒脱澄明,像一颗清纯的莲子,在岁月的图画上,写上饱满的心智,追崇恩师的慈善奉献一方弱土。他恩师心灵的大无畏,助人为乐的精神,感染着吴岳秋浓厚的志向,让人感动和佩服。感动他的善良,佩服他能看透人世真伪,将理想中的美好付诸实践,像一朵绽放的荷花“抱性一何洁”,卓然地吐露着人生的清芬。古人曾说“其为人也多文,不晓画都寡矣”绘画要注入思想,感情,形式,体悟。吴岳秋画荷独有个性,追求在立意,达意,抒情的基础上创新求异,意在追求荷趣荷神,表达对荷花的寓意悠远的高尚情结,从而赋予荷花以超凡禅意之静美!吴岳秋置身艺海,漫漫路途中沿着自己的方向在走。这超凡脱俗的境界成为一种无尽的向往和孜孜追求,成为完美自身实现自我的努力方向。为自己的理想而尽情展现它而带给我们美的思考和奋发的精神,让我们感悟到很多东西,总是在触目的霎那迎接着一个个诗画般的美。这是一位艺术家,画品、人品、艺品、文品俱佳的表现,吴岳秋熟谙了关于禅的诸多理念,通读了美的许多哲学。在意象和物象皆出自岭南画派的同时融进了对于笔墨的再理解和再运用,植根在这一厚重的土壤里,通过自己的创意,得到了骄人的成绩,确为一大家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吴岳秋在绘画的路上,坚实行走,使自己心明如镜,能够照见美好事物,照亮美丽色彩。

330 评论

相关问答

  • 求索杂志原主编乌东峰

    吴岳秋,字“声宇”, 号“万荷堂” ,1956年出生于广东揭阳,职业画家,岭南画派刘春草弟子;1992年毕业于天津神州书画学院;广东省青年美协,揭阳市美协理事;

    我还是杰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杂志主编

    是中文核心期刊计算机科学与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探索》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主管、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计算机学报级高级学术期刊,中国计算机学会

    粉红蚕宝宝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求是杂志副主编被杀

    《求是》杂志副总编朱铁志的死因是自杀,据介绍,他是在所在单位的地下车库自缢身亡的。朱铁志去世的消息,也让众多的文学爱好者感到非常惋惜和痛心。 事情发生于二零一六

    瑶瑶然然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求索杂志黄海

    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军主力在黄海靠近中朝边境的大东沟一带海域相遇,一场震惊中外,对甲午战争进程产生深刻影响的大海战爆发了。投入这次海战的中日舰队实力如下

    龙井12345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求是杂志副主编刘玉

    70年代,曾复制故宫收藏的25宝玺之一的“皇帝之宝”宝玺整体一件。曾为陈毅元帅、叶飞将军等人治印。1985年,曾刻“故宫博物院建院六十周年纪念”印章一方,用在邮

    廊坊电器城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