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2

笑语莹莹
首页 > 期刊论文 > 部编版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爱上家装饰

已采纳

一、“语文要素”概念的界定“语文要素”到底是什么?相信很多刚接触部编教材的一线老师肯定会问这样一个问题。那么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一概念。“语文要素”听着很陌生,但是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要素”。“要”是必要,不可或缺的意思。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那么从字面上来看,“语文要素”即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必要元素。从内容来看:字、词、句、文中包含的最基本的语文知识;书写、阅读、写作、审美和口语交际等丰富的语文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这些都属于“语文要素”的范畴。二、“语文要素”在教材中的呈现那这些要素在教材中是如何呈现的呢?在部编教材中,在课文和语文园地中标有许多 “提醒”小标识,大多用上了第一人称的语言,读起来亲切、易懂,学生也很感兴趣。如为了落实新课标要求的“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在一下这一册教材中就有这样的安排:在第6课《树和喜鹊》一文中,第二小节“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在“孤单”一词下方有小要求: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第一小节中,“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回扣第一小节,想象树和鸟的处境就不难理解“孤单”的意思了。还是在本册第14课《要下雨了》一课中第6小节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这里也出现了提示:读了这一段我知道了“闷”的意思。在这一册教材中就这两次设计,一处结合上下文理解字的意思,另一处联系上文理解词的意思。这样精妙的设计,关注了年段目标,聚焦了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真正感悟和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设计巧妙。在语文园地中的标识就更丰富了,如“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我从火车票上也认识了好多字”“厨师什么意思呢?让我们来借助拼音查字典”这些标识,都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提供了切入点,同时教师也明晰了教材解读和课堂教学的方向。同时,在每一篇课文的课后练习中,也设计分布了许多“语文要素”。不仅有知识点也有能力训练点。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的《祖先的摇篮》一文课后就有这样一道题目“ 朗读课文,注意读好2—3小节的问句”,我们就可以根据这道课后练习,明晰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猜测的语气。同时这也是这节课需要重点落实的语文要素。有了课后习题的提示,教师自然会将其作为教学的难点并提示学生:祖先可能在摇篮里做这件事,也可能做那件事。全凭作者的猜测,所以朗读的时候语气要上扬。在一下《姓氏歌》一课后有要求:介绍自己姓什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将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相结合,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不难发现,通过课后练习题,一线教师可以更加精准地发现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让教学不再盲目无序,对青年教师更至关重要。三、“语文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落实“语文要素”的明确提出,大大解决了一线教师面对教材到底要教什么和学生具体应该学什么的难题。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该如何保障“语文要素”有效实施,教学活动该如何开展?教学策略又有哪些调整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基于学情,明确目标第一学段的“语文要素”没有相应的单元导语提示,这就需要执教教师充分解读教材,根据“语文要素”的设计来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同一“语文要素”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会有更深层次的要求,如“理清文章脉络”在教材中的编排就是层层递进的。从二年级上册《千人糕》中借助插图说说千人糕需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并且文章给了学生明确的图案。到二下《蜘蛛开店》一课中课后思维导图的形式,学生需要根据课文内容自己完成一张表格式图案,再根据图案来说说蜘蛛开店的过程,由此来理清文章脉络。不难发现,同样是理清文脉,从二上到二下教学目标一步步提升,在教学中,一线教师要发现并遵循目标的延续和递进,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展开教学。(二) 依托目标,展开教学“语文要素”的学习要依托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执教二 下《祖先的摇篮》一课中,课后习题有两个要求,一是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些什么?仿照第2或第3小节说一说;还有一个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等动宾形式的短语。在教学中我围绕摇篮“有意思”展开学习,以生为本,遵循认知规律,读中发现文本特色语言——动宾短语。根据低段学生年龄特点,运用各种直观形象的方法,如:看图联系字义、字形演变、动作表演等,体会动词的妙用。学生乐中学,印象极为深刻。积累语言,拓展练习,接着仿写短语,如此循序渐进地展开学习,降低了难度,却提升实效。增强了学生对动宾短语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学生发散想象力,写出了“数星星”“抓长毛象”“画壁画”等充满想象力的短语。可见,这一环节的设计既符合学情,也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接着我让学生创编诗歌,运用刚刚所写的短语回读文本,在课文语境中迁移运用动宾短语。整堂课学习紧紧围绕“发现——学习——运用”展开活动,逐步引导学生亲历言语的认知、觉醒和创造的过程。紧扣本课目标,做到教学重点突出,一课一得。(三)关注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识字、写字、朗读、积累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但这些内容的学习并不是孤立的,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如在教学一下《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中,老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朗读后可增加生生互评的点评环节,同样也提升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多种能力共同发展。语文学习不是简单枯燥的知识传递与能力训练。还要关注教学情境的设置,让语文学习摆脱枯燥的刻板印象,成为一种充满情趣的审美过程。让“语文要素”在学生心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357 评论

beibeidesignwang

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四自然.四季出轻声、儿化等,努力做到连词读,不丢字、添字,能正确停顿等)继续重视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及时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现象;初六 想像步建立句子的概念。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的”字词语的合理搭七儿童生活配;初步尝试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具体安排1.秋天 1.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认识自然段。2.小小的船 1.积累和拓展带叠词的 “的”字短语。 2.读好儿化音。3.江南 朗读并背诵课文4.四季 读好叠词和轻声。5.影子 读准轻声词(轻而短,重音前落、轻音短快) ,学会用“前、后、左、右” 4个方位词说话。6.比尾巴 学习朗读问句;学习儿歌的问答方式,并迁移运用。7.青蛙写诗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初步建立句子概念,根据标点读好停顿;分角色读课文。8.雨点儿分角色朗读课文9.明天要远足读好感叹词“唉”和疑问句;仿说并积累运用所学句式10.大还是小读好长句子;仿照课文原句说话。11.项链读好长句子,注意标点及段落间的停顿;合理搭配“的”字词语初步培养学生寻找12.雪地里的小画借助图文阅读,把句子读正明显信息的能力;家确、读流利;能找出文中明借助图画阅读课文显的信息。八观察13.乌鸦喝水认识自然段。14.小蜗牛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1***部编二上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单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具体安排元积累并运用表示动1.小蝌蚪找妈妈借助图片、关键词句(表示作的词语。时间变化和表示动作)了解借助图片,了解课课文主要内容;积累并运用文主要内容。表示动作的词语;分角色朗读课文。一大自然的秘3.我是什么借助图片、关键句、表示动密作的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4.植物妈妈有办借助图片、关键句、表示动法作的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提取明显的信息;练习仿照课文句式说句子。读课文说出自己的4.曹冲称象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能用感受和想法。指定的词语写句子;借助课借助关键词句,理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解课文内容。的过程和办法好在哪里。三儿童生活5.玲玲的画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并讲述故事。6.一封信边读边圈画,提取信息。7.妈妈睡了 通过关键词句,说出自己的感受;积累偏正词组。联系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词语。解词语;仿写句子。 四 家乡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感受和体会课文语五 思维方法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 。六 伟人 借助词句,了解课古诗二首:登想像画面,背诵古诗;拓展鹳雀楼;望庐山瀑并积累词语。布9.黄山奇石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9.日月潭理解并积累词语。10.葡萄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够将句子说具体说完整;了解葡萄沟葡萄的品种多和葡萄干的制法。12.坐井观天读好对话;体会故事的寓意。13.寒号鸟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领会故事寓意。12.我要的是葫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表达芦特点;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15.大禹治水按照课后提示,讲故事。2***文内容。16.朱德的扁担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5.难忘的泼水图文对照,积累句子;借助关键词句,讲述课文主要内容。七想像展开想像,获得初18.古诗二首:夜图文对照,想像画面,大致步的情感体验。宿山寺;敕勒歌理解古诗意思。8.雾在哪里读好雾说话的语气;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9.雪孩子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朗读比较句子,感受语言表达的具体生动。相处借助提示,复述课21.狐假虎威分角色演故事;理解成语意文。思。自主识字,自主阅22.狐狸分奶酪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故事,读。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拓展积累词语。八23.纸船和风筝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读懂故事内容;继续学习默读。11.风娃娃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提示讲故事;懂得课文道理;拓展并积累词语。3***部编三上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单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具体安排元阅读时,关注有新1.大青树下的小一边读一边想像画面;关注鲜感的词语和句学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子。2.花的学校朗读课文,想像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抓住文中有新一学校生活鲜感的表达,品读、感悟、积累语言,并尝试迁移运用。3*.不懂就要问品读有新鲜感的词句,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想像画面,表达感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运用多种方法理解4.古诗三首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难懂的句子。山行会诗歌感情,想像诗中描写赠刘景文的秋景。夜书所见10.铺满金色巴掌学习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的水泥道语。11.秋天的雨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认二金秋时节识并找出总起句,尝试迁移运用;仿照课文句子学习表达。7*.听听,秋的声积累词语;继续自主阅读;音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

144 评论

爱吃爱喝薅羊毛

可以从几个论点着手,传统文化,尊老爱幼,社会现象等等,恐怕2500都不够写

104 评论

xulisha0221

[摘要]大学语文教学对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高校应全方位加强和改进大学语文教学,更好地发挥这门课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大学生人文素质[作者简介]张绍红(1969-),女,江西南康人,宜春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与高教管理;张俊(1969-),男,江西丰城人,宜春学院政法学院党总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和大学语文教学研究。(江西宜春336000)[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6)35-0102-02 一、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1.理想信念淡化。许多大学生没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专业选择、课程学习和择业目标上都不再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执著的信念,也不再以个人理想、趣味需求作为激励成才的动力,而是将混张文凭谋生、求得丰厚的收入或争取出国等作为人生追求的基本目标,不少人更把经济尺度作为引导个人行为的唯一坐标,见利而动。还有一些人则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没有学习、生活的目标和方向。2.民族精神流失。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悠久历史、优良传统、优秀文化、科技发展了解肤浅,对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巨大贡献知之甚少,许多学生没有读过四大古典名著,有些学生甚至连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都不知道,而对于西方文化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追捧。3.人格心理不健全。传统的美丑、善恶、雅俗的定义以及道德标准,在一些大学生身上发生了错位。在大学校园里,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行为不文明,生活品位低下;追求个性自由,纪律观念淡薄;意志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缺乏修养;对人生意义认识肤浅,对事物的美丑、善恶缺乏分辨力。近年来,有见诸报端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事件,还有大学生中的偷窃现象等。这些令人痛心的现象正是中国教育多年来过于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结果,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对“人才”标准的反思。 4.人文基础常识缺乏。长期以来,我国中学阶段实行的是应试教育,高中阶段就开始分科,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大学阶段又存在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口径过窄,导致人文教育薄弱,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正如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先生所说的: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学,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与学术基础不宽;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扎实的基础训练不够;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不少学生文、史、哲和艺术方面的知识浅薄,连最基础的文学常识、最基本的艺术欣赏能力都不具备;有的大学生写论文文理不通,错字连篇,甚至连请假条都写不明白。钱伟长在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时指出,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有助于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强调“理工科学生也必须懂得人文科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否则他们就有可能给四化建设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二、大学语文教学人文素质培养功能1.大学语文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也是贯穿《大学语文》教材的一根红线。屈原的《桔颂》寄托了他对故国乡土的挚爱情怀,司马迁的《苏武传》塑造了一个威武不屈的爱国者形象,文天祥的《正气歌》表现出前代英烈们的浩然正气,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将深厚真挚的情感与祖国的历史命运紧密相连,等等,这些作品讴歌了历代优秀人物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教材中还选编了一部分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作品,如郦道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黄河壮丽雄伟的磅礴气势,李白笔下蜀道的奇绝、庐山的壮美,杜甫笔下泰山的博大、长江的沉雄,无不给人以昂扬向上的力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贺敬之歌咏的桂林山水,无不给人以美的遐想……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使学生胸襟开阔,心灵净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并将其转化为学习上的动力,坚定理想和信念,发奋学习,报效祖国。2.大学语文教学的健全人格培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面对多元利益的驱动,对尚显稚嫩、一脸迷惑的大学生,教会他们怎样做人、做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当代教育亟待解决的既敏感又现实的紧迫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大学语文教学的优势,缘文释道,因道释文。《大学语文》教材中“孔孟语录”虽然文字不多,却集中了儒家学说的精华,尤其是有关如何做人的论述,句句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里强调诚信是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是告诫君子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离开美好的德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大丈夫”的高风亮节显示了刚正不阿的人格理想。再如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遭宫刑之辱,却以顽强的意志完成了《史记》的写作,他还用精辟的语言列举了在磨难中奋起的历史人物:“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梁启超在《论毅力》中说:“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如何面对挫折,在逆境中奋起,用这些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说服力强,震撼力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古人达观心态的写照。苏轼是中国古代文艺才能最全面的一代文豪,我们在看到他荣耀和显赫的同时,也看到他又是遭受磨难最多的人,可是面对人生的苦难,他却能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处之,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词中表现的宽广飘逸的情怀和对人生困境的正视,尤其启人心智。教育学生以这样的境界充实心胸,就能从容应对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增强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树立自尊、自强、达观、进取的精神。3.大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审美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大学语文》精选的优秀文学作品,熔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生活美于一炉,具有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情感。一些人生感悟的短章、一篇小说、一首诗歌,就能激发起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摒弃,从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诗经》、《楚辞》的古朴、俊雅;诸子百家的睿智、博大;秦汉时代的雄浑、豪壮;魏晋时期的自然风骨;唐诗的和谐典雅;宋词的飘逸灵动……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无我之境,又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空灵之美;既有“大江东去”的奔腾豪壮,又有“寻寻觅觅”的含蓄委婉;既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又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热情咏叹。再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即景抒情,就事言理,情景交融,理趣相兼,意境自呈,将深刻的哲理寓于优美的形象之中;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意象,用巧妙贴切的比喻,使情与景水乳交融,意境丰富而优美动人。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师生可以全身心地融入诗的境界,深深感受大自然中春的温暖和煦、江的悠远浩渺、花的清幽芳馨、月的皎洁妩媚、夜的寥廓恬静,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优美的艺术境界里,获得美的享受。这些作品可使学生的审美情感油然而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激励学生热爱生活,去寻找美的灵感,发现美的真谛,创造美的生活。4.大学语文教学帮助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当今世界科学正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趋向于多元化、综合化。钱临照先生说:“理工科大学开设文史课程,让学生读点中国文学,很有意义。”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学遗产。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汇聚了古典诗歌的条条巨流;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宋八大家之作,架起了古代散文的道道彩虹;从《三国演义》到《红楼梦》,形成了长篇小说的座座高峰;从《窦娥冤》到《桃花扇》,铺就传统剧目的块块基石,鸿篇巨制,美不胜收。理工科学生徜徉于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之中,可以丰富知识,调节兴趣,扩大视野,开阔胸襟,提高修养,陶冶性情。一些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早已注意到文学艺术与科学的姻亲关系,并率先垂范,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如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茅以升、苏步青等老一辈科学家,他们国文功底之深厚,人文学养之完备,是后代的科学家难以望其项背的,可以说是文学艺术修养开启了他们的创造灵感,为他们的理性思维和科学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对理工类大学生实施文理交相渗透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使之成为知识面宽广、综合能力强、素质全面的人才。三、全方位加强和改进大学语文教学1.选择名师任教。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能力密切相关。《大学语文》课程因教学内容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博学多才,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同一篇文学作品,可以因大师的讲演而精彩纷呈,也会因庸者的说教而味同嚼蜡。20世纪前期大学语文就有名师从教的优良传统,在老清华、老北大,对《大学语文》这门课的教师要求很高,非一流名师不能任教之,如朱自清、沈从文、吕叔湘、闻一多等著名学者,都教过“大一国文”,他们引领学生翩翩遨游于文海。因此,加强大学语文教学,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大学语文教师并尽可能选择名师任教是关键。2.精选教学内容。大学语文教学存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对教材的内容作出取舍。在引导学生课外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课堂教学要精选教学内容,按不同时代或不同内容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篇目精讲,使学生领略到作品丰富的思想性、高妙的艺术性和高超的技巧性,进而以点带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他们被领入文学殿堂、感受到这一广阔世界的精彩时,他们的求知和参与的欲望就会大大增强。3.改进教学方法。《大学语文》不是“高四语文”,很多大学语文教师教学方法、模式陈旧,常常把教学放在选文字、词、句、段、文的一般性讲解上,活生生把一篇充满灵气与美感的选文肢解得支离破碎,与中学教学如出一辙,毫无新意,让学生闻而生厌。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侧重于它的工具性,大学语文教学应着重于作品的分析、欣赏,让学生辨别出文学的趣味,领悟到人文的意蕴,尽情观赏中国文学之美景。 4.改革考评办法。教学改革,必须发挥考试与考核的激励引导作用才能最终收到良好的效果。目前,很多高校《大学语文》考试还是沿用中小学的闭卷考试形式,注重对语文基本知识的考核,能够让学生表达自己思想的题目少,而且“一张考卷定终身”,这显然不利于大学语文教学人文素质功能的全面培养,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可以考虑课程结束时的试卷考核与平时的考评相结合,各占约50%的比重;平时考核以听课笔记、读书心得、写作实践等作为考核内容,着重于学生理解和读写能力的培养,使考试、考核能为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决定了它在全面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应充分发挥这门课程的功能和作用,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进而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参考文献][1]国家教委高教司.大学语文[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2]徐中玉.大学语文(第四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3]王步高,丁帆.大学语文[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25 评论

相关问答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论文写作,先不说内容,首先格式要正确,一篇完整的论文,题目,摘要(中英文),目录,正文(引言,正文,结语),致谢,参考文献。规定的格式,字体,段落,页眉页脚,开

    尚同家园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部编版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论文

    一、“语文要素”概念的界定“语文要素”到底是什么?相信很多刚接触部编教材的一线老师肯定会问这样一个问题。那么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一概念。“语文要素”听着很陌生,但是

    笑语莹莹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人人健康编辑部

    首先,你需要确认你说的核心期刊是哪一种?医学的核心期刊分科技核心和中文核心,也就是俗称的北大和统计源。另外,需要纠正核心期刊并没有所谓的好投难投的区分,这实际上

    kobe紫米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部编版语文论文小学

    语文作为最基础的一门学科,下面我给你分享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论文范文篇一:小学语文教学营造课堂氛围 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氛围

    刘阳78021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人文地理期刊主编和副主编

    1 是的,主编和副主编一般都由学者担任。2 这是因为主编和副主编需要对一本学术期刊或出版物的内容和质量进行把控,而只有拥有丰富学术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学者才能胜任这

    Lisa要去旅行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