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21第3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21第3期

发布时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21第3期

2000年以后(核心)《慈禧缘何成为康有为的继承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对清末民初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冷思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论中国近代兵工业发展诸问题》《南开学报》2000年第5期。《黄兴弃武昌辨》《历史档案》2000年第4期。《论陈炽的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思想》《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南通现代化模式启示录》《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1期。《袁世凯与清末民初的山东经济》《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论晚清海洋经济思想的嬗变》《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有关中俄关系史的两则考订》《世界历史》2001年第6期。《关于阳夏战役三个问题的辨析》《清史研究》2002年第1期。《袁世凯与清末民初的工业发展》《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论袁世凯的官为商助思想》《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晚清经贸重心缘何由广州北移上海》《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从容张企业集团的盛衰看近代中国家族企业》《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从自是到崇洋:近代国人社会文化心态转型》《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论阳夏战役的败因》《台湾师大历史学报》(台)2003年第31期。《简介佐藤铁治郎的<袁世凯>与相关思考》《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台)2003年第36期。《近代中国离异与回归现象反思》《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转型问题研究》《河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轮袁世凯的仇日政策和实践》《历史教学》2004年第5期。《曹锟与二七大罢工》《史学月刊》2004年第9期。《袁世凯与直隶工业》《历史档案》2005年第1期。《论邮传部与地方督抚关系》《历史档案》2006年第1期。《论陈壁的经济思想与实践》《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辛亥革命促使民族观念深入人心了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邮传部与清末航运事业的近代化》《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从档案看清末邮传部》《山西档案》2006年第5期。《上下延伸 横向会通:<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读后》《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5期。《清末当政者有关资本问题的认知与实践:以陈壁为考察中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论清末的商电官办事件》《学术研究》2007年第3期。《杨毓麟的交通思想述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史学评价体系需要重新建构》《晋阳学刊》2007年第4期。《张宗昌与京剧》《中国京剧》2007年第5期。《对清末道德教育失败的反思:以存古学堂为考察中心》《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民初北洋政府德育教育失败的反思:以尊孔运动为考察中心》《史学月刊》2007年期10期。《对邮传部主持之利权回收的检讨》《历史档案》2008年第1期。《论章开沅的史学思想与实践》《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袁世凯在阳夏战役中的作用及对辛亥革命的影响》《河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清末铁路总局探析》《中州学刊》2008年第2期。《对清末利权回收的反思:以邮传部收回京汉路为个案》《历史教学》2008年第3期。《清末邮传部档案述略》《历史档案》2008年第4期。《史官参政:恽毓鼎的经济思想探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论清末我国的省界观念》《青海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对清末中央政府军队控制失败的反思:以清末新军为考察中心》《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7期。《民初交通部的官营与民营政策评析》《晋阳学刊》2008年第5期。《评<近代中国农会研究>》《中国农史》2009年第1期。《论清末的省界观念》《安徽史学》2009年第1期。《1906年袁世凯奏辞八项兼差问题考订》《江汉论坛》2009年第2期。《会党元素与孙中山领导的武装起义》《厦门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论杨度铁路思想的理性特征》《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东丁未黄冈起义看清政府的危机应对》《中州学刊》2009年第3期。《清末新军失控现象的另类解读:以袁世凯式军队控制为视点》《郑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论邮传部与清末的留学生管理:兼与袁世凯对留学生政策比较》《历史教学》2009年第6期。《梁士诒与清末铁路利权回收》《河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论清末新军的思想失控》《史学月刊》2009年第6期。《袁世凯罢官之初并未图谋东山再起》《求索》2009年第6期。《论清末新军的国家失控》《学术研究》2009年第7期。《论辛亥革命中的省界观念》《福建论坛》2009年第9期。《关于中国古代书装史研究的反思》《装饰》2009年第10期。《宋教仁的均势外债观述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省际圈与1910年长沙抢米风潮》《求索》2010年第1期。《论吴佩孚之死》《历史档案》2010年第2期。《对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学术探索》2010年第3期。《有关清末财政问题的两点思考》《安徽史学》2010年第4期。《清末爱国风潮缘何转而反清》《人文杂志》2010年第4期。《厚重翔实 瑕不掩瑜:《河南大学图书馆史》读后》《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年第4期。《清末“官助绅成”的公共藏书楼开办模式》《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年第4期。《梁士诒与清末铁路》《历史教学》2010年第4期。《北洋时期图书馆体系建设述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5期。《清末官员背离政府的成因探析:以孙宝瑄为例》《福建论坛》2010年第5期。《论清末参政阶层的政治参与:以赵启霖、江春霖、恽毓鼎等为视点》《郑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从武昌起义看清政府的危机应对》《湖北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笔耕不辍述沿革 存史教化启后人:评<旧时河南县级图书馆寻踪>》《图书情报工作》2010年第9期。《清末的舆论失控与政府应对》《东岳论丛》2010年第9期。《清末舆论缘何失控》《求索》2010年第12期。《从1910年长沙抢米风潮看清政府的危机应对》《历史教学》2010年12期。《从江报活动看清末下层民众的“口语”启蒙》《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1期。《辛亥志士万福华的经济思想与实践出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论20世纪初的中美联盟风潮》《史学月刊》2011年第2期。《对清末商办铁路弊端的检讨:兼论“商办情结”》《晋阳学刊》2011年第2期。《横向与纵向:从新政看清末财政危机中的政府应对》《江汉论坛》2011年第3期。《有关苏报案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福建论坛》2011年第6期。《阳夏战役缘何成为持久战》《天府新论》2011年第4期。《国民党、农民与农会:近代中国农会组织研究(1924-1949)读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3 期。《论清末舆论放大现象的成因》《安徽史学》2012年第1期。《对中国近代档案史的回顾与反思》《历史档案》2012年第1期。《论邮传部的借债筑路政策》《历史教学》2012年第2期。《清末官报缘何败于民报》《晋阳学刊》2012年第2期。《邮传部与清末铁路事业的近代化》《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4期。《黄遵宪经济思想新探》《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万木草堂藏书考》《图书馆论坛》2012年第3期。《清朝灭亡系自杀而非他杀》《历史教学》2012年第8期。《论20世纪上半叶的非省界思潮》《史学月刊》2012年第7期。《对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研究的反思》《福建论坛》2012年第9期。《论清末民初的复科举主张》《福建论坛》2013年第1期。《论民初交通部航运政策的双重性》《晋阳学刊》2013年第1期。《从清末新政看财政危机中的政府应对》《历史教学》2013年第3期。《论清末民初我国的工战和农战思想》《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论清末强迫教育的特征及成因》《求索》2013年第6期。《论近代中国的洗浴文化》《福建论坛》2013年第8期。《实官捐的兴废与清末朝野之间的崩裂》《中国经济史研究》2013年第3期。《清末农学会述论》《历史档案》2013年第4期。

1. 重压下的优雅风度——评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形象. 外国文学研究. 1994(1).2. 论《荒原》的美学思想. 外国文学研究. 1996(2).3. 社会存在与心理动机——论《土生子》别格的人格裂变. 外国文学研究. 1997(4).4. 汉英定语对比及其翻译.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4(4).5. 创作谈·我拍海迪.大众摄影.1993(10).6. 论德莱塞小说的悲剧性——透视美国政治制度下的人际关系. 东北师大学报. 2003(5).7. 人的本质与其所处的社会—欧.亨利与莫泊桑的两篇短篇小说对比评析. 学术交流. 2004(2).8. 是虚无,还是硬汉?——再论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形象. 山东大学学报. 2004(1).9. 论美国现代社会悲剧的特质. 戏剧文学. 2004(9).10. 二十世纪美国文学背景评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4(2).11. 奥尼尔的社会悲剧观——兼评社会悲剧《长日入夜行》.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5).12. 对全球化的悖论及中国发展的再思考. 东岳论丛. 2004(6).13. 论阿瑟.密勒的悲剧观. 学术研究. 2004(12).14. 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德莱塞《嘉莉妹妹》与左拉《娜娜》的人物比较. 名作欣赏. 2005(1).15. 论文学发展与全球化因素的互动关系—中美文学发展史中全球化因素的对比研究. 学习与探索. 2005 (2).16. 论美国文学的发展与全球化的互动关系.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5(1).17. 美国革命时期政治哲学背景论略. 北方论丛. 2005(1).18. 论美国印第安文学演变历程中的内外因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2).19. 生命文学的美学价值观——郁达夫和劳伦斯生命文艺美学比较.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5(12).20. 人格结构的裂变与升华——《红字》中丁梅斯代尔与齐灵渥斯的人格对比评析. 学术论坛. 2005(11).21. 美国戏剧的欧洲传统与本土化因素. 戏剧文学. 2006(1).22. 人的自我探索与和谐境界的追求——评拉尔夫·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 宁夏社会科学. 2006(1).23. 英语学位建设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英语学位建设的意义及吉林省英语学位建设现状调查.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11).24. 新形势下吉林省英语学科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建设现状评估及其发展可行性分析.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1).25. 结构与解构:基于文本的悖论与统一. 东北师大学报. 2006(6).26. 多元民族的整合及其欧洲政治哲学的影响——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及其文学发生学的全球化因素分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6).27. 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教师的素质建设.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 (12).28. 欠发达地区英语高层次教育改革探索——吉林省英语高层次教育评析及其对西北开发的启示.甘肃社会科学.2007(2).29. 论文学话语权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新转向.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 (5).30. 中美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论美国华裔作家在中美文化交流中的历史作用.江海学刊.2008(4).

铜陵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

科技英语翻译题,由于科技的用词可能太过晦涩大家会觉得难,但是久了也就发现其实很简单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科技英语翻译技巧,供大家参阅!

科技英语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产物,它具有客观,准确,严密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科技信息的大量引进,科技英语的翻译已成为翻译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要真正做好简明,正确,恰当的科技英语翻译工作,则非易事,并非像有些人所认为的,科技翻译比较单纯,它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笔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一下科技英语的翻译技1-5.1.领会科技英语的翻译准则科技英语主要是述说实理,描写现象,推导公式,论证规律,其特点是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行文规范,用词准确,技术术语正确.针对科技英语的这些特点,在翻译科技英语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忠实原文,着名翻译家严复一直倡导"信,达,雅","信"即"忠实",要完整地,准确地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这是科技英语翻译的首要要求:其次要讲究的就是"达",即通顺.着名学者傅雷先生曾指出: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海外学者钱歌川先生也指出,科技英语的翻译虽不像小说那样要求雅致优美,姿态横生,也不像翻译诗歌那样要求抑扬顿挫,押韵合辙,但要求至少文从宇顺,明白流畅.所以,在翻译科技英语时首先要坚持忠实,通顺,客观,严谨的准则,力求精炼,决不可卖弄文字,炫耀才华,随意堆砌华丽的词藻.例如:.(热空气上升.)只能这样翻译,一个宇也不能多.从文学修辞角度来说,译成"炽热空气上升"似乎音调上比较好听,而且符合中文四六骈体的传统,但却破坏了科技英语翻译的风格与规则.2.正确理解原文在坚持了准则之后,接下来就是要正确理解原文.实践证明,翻译之成败,理解是关键.作为翻译的第一步,就要进入原文,吃透原文."全文精神,融会于心"(严复语).翻译时要超越与原作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力求与原作者达到心灵相通.要弄清每个词语,每个词组,每个单句以及整篇文章的确切含义和所属范畴,也要弄清每一句话的结构,逻辑,重点,与上下文的关系,即弄清原作者所表达的全部精神实质,只有正确理解原意,才能准确通顺地进行表达.例如,有份资料的题目是:"———1"短短的几十个字符呈,就有两个必须弄清楚的问题.第一,""是什么?许多词典都未收录此词,不过,我们用构词法就会发现,它是由一个双元音和一个单元音组成的双音节词,即和两部分.从副标题可以看出:是一种轴承材料,由往往就会想到(尼龙),从而可以译为"油尼龙";另一个问题是""中的""是何成份与意义?当然,我们可以判断出,它们应该用以修饰"轴承材料"这个名词,可是""是动词原型,怎么会起形容词作用收稿日期:2004—03—28作者简介:沈声松(1964一),男,安徽无为人,中国石化安庆石化总厂外事办公室翻译.?102?&;铜陵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呢?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去正确理解原文,才能得到准确含义.原文在列举了油尼龙的优点之后,以黑体字印出:"",亦即"装上就可以忘掉它":这样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整个标题应译为:"尼拉卡斯特油尼龙——一种装上去就不用管的轴承材料."由此可见,正确理解原文是何等重要.正确理解原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领略全文大意,辨认具体词义.任何一篇科技文献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有它的所属范畴,译前应通读全文,领略原文大意,进行宏观分析.如果一开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一词一句的推敲分析上,那就像一个人钻进了森林一样,只看见一棵棵树,而看不见森林全貌,在这种情况下,就着--翻译,必然会事倍功半,甚至满纸荒.唐.

(2)正确理解原文的科技内容.科技英语翻译,必须认识到科技英语的特殊性,它与文学作品不同,前者着重于逻辑性,准确性和严密性,后者则着重于思想性和艺术性.因此,在翻译科技英语时,必须充分注意从原文所包含的技术内容--理解.不懂原文的科技内容就很难正确地理解原文,也不可能把原文的科技内容准确翻译过来.例如:,,,,?如果不熟悉环氧树脂的性能,则很可能译为:"环氧树脂熟化时有良好的粘合性能,发生粘合反应不逸散挥发物,甚至经常不需加热或加压."较确切的译文应是:"环氧树脂在熟化过程中有良好的粘合性能,在反应过程中不释出挥发物,经常甚至不发热或产生压力."(3)理解原文的逻辑关系.从语言和专业角度理解原文的同时,还要理解句子内部以及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对原文的理解过程中,单纯性限于语言现象的理解往往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必须透过原文的文字准确弄清作者所阐明的事理和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苏联语言学家巴尔胡达罗夫在所着&;语言与翻译》中指出,在翻译实践中存在着"非语言成份",就是指翻译中遇到的有些问题,超出了语言学范围,实际上,在科技英语的翻译中不少问题都要靠逻辑判断和事理分析才能搞清.例如:",,,."句子的第二个""的先行词是哪个,是""的三个并列宾语,还是只说明其中一个?语法分析已无能为力.根据常识进行逻辑推理,这个""只能说明"".所以,正确译文应是:"北美洲生长着二十种野玫瑰,它们都有多刺的茎,羽状的叶片和芳香四溢的大花朵."理解原作的事理和逻辑关系时,必须仔细推敲,反复斟酌,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客观道理来验证自己的理解是否合乎道理,有无漏洞.再如:''.,'".如果译成:"功率最大的旅行电话是在船上使用的.这里没有重量问题,像在飞机上那样",则大错特错.从原文字面上看,似乎并无大错,但从逻辑客观道理上就违背了事理,船舶对重量的要求不像飞机那样严格,只是常识.正确译文应是:"船舶上使用功率最大的旅行电话.因为这里不像飞机上那样存在着重量问题."3.词义的选择与确定词义理解和选择,要结合上下文和语言环境,凭借事理和逻辑关系甚至还要考虑原

1 顺译法:(Synchronizing)

有些英语长句所叙述的事物基本上是按照时间或逻辑的顺序安排的。这与汉语表达的方法基本一致,因此翻译一般可以按照原文顺序译出。例如:

1(1) For these forms of pollution as for all the others, (2) the destructive chain of cause and effect goes back to a prime cause: (3) too many cars, too many factories, more and more trials left by supersonic jutes, inadequate methods for disinfecting sewers, too little water, too much carbon monoxide.

这个句子是由一个主句、一个状语和一个同位语组成的。主句是(2) 破坏的因果关系链可归根于一个主要原因,也是全句的中心内容。主句前的(1)是方式状语,(3)是主句的同位语。

原文各句的逻辑关系、表达顺序与汉语完全一致,因此可以按照原文的顺序翻译。 译文:这些形式的污染象所有其他形式的污染一样,起破坏性的因果关系链可可归根于一个主要的原因:太多的汽车、工厂、洗涤剂、杀虫剂,越来越多的喷气式飞机留下的尾气,不足的污水消毒处理方法,太少的水源,太多的一氧化碳。

2 (1)Fossil fuel emit another 5.2 billion metric tons of CO2 into the air each year, (2) while the burning of tropical forests emits roughly 1.8 billion metric tons of CO2-(3) both contributing to a build up of carbon dioxide (4) that will soon trigger the greenhouse effect. 在这个句子中,主句是(1),(2)是主句的并列句,(3)是同位语,(4)是定语从句。

其结构,表达习惯与汉语一致,因此可以按原文的顺序翻译。

译文:另外,矿物燃料每年释放52亿公吨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同时热带森林的燃烧大约释放出18亿公吨二氧化碳——这两方面都对二氧化碳的集结产生作用,因而会很快引发温室效应。

3 Although there is reason to hope that superconductivity may one day be found to exist in some materials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the moment is a phenomenon of the utterly cold.

译文:虽然有理由指望有一天可以发现某些材料在室温下会具有超导性,但目前超导性还只是一种极不热门的现象。

2 逆译法:(Reversing)

有时候英语长句的叙述层次与汉语相反,这时就须从英语原文的后面译起,自上而下,逆着英语原文的顺序翻译。

1 (1) There is an equilibrium between the liquid and its vapor, (2) as many molecules being lost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liquid and (3) then existing as vapor, (4) as reenter the liquid in a given time.

这个句子是由一个主句(1),定语从句(4)以及两个分次独立结构组成,这个句子分为四层意思(1)液体和固体之间处于平衡状态,是主句,是全句的中心所在;(2)许多分子从液体表面逸出,成为蒸汽;(3)又有同样多的分子重新进入液体;(4)在一定时间内。

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因”在前面,“果”在后,可逆原文翻译。

译文:在一定时间内,许多分子从液体表面逸出,成为蒸汽。又有同样多的分子从新进入液体,因次,在液体和蒸汽之间处于平衡。

2 (1) Rocket research has confirmed a strange fact (2) which had already been suspected, (3) there is a “high-temperature belt” in the atmosphere, with its center roughly miles above the ground

分析:(1)是主句,(2)是定语从句,(3)是同位语从句做fact 的同位语。按照汉语表达习惯,用逆译发翻译,更显得自然,流畅。

译文:大气中有一个“高温带”,其中心在距地面约30英里高的地方。对此人们早就怀疑,利用火箭加以研究,这一奇异的事实已得到证明。

3 On account of the fact that there is always a resistance due to friction whenever one

art of a machine moves over another , some work must be done in moving the parts of the machine itself.

根据汉语表达习惯,这句话同样用逆译法翻译比较贴切。

译文:机器的某个部件在另一个部件上面移动,总会有摩擦而产生阻力,由于这种情况,机器本身的部件运动时就要做一些功。

3 分译法:(Divisoion)

有时英语长句中主句与从句或主句与修饰语间的关系不十分密切,翻译时可按照汉语多用短句的习惯,把长句中的从句或短语化为句子,分开来叙述,将原句化整为零。为使译文通顺连贯,也可以适当加几个连接词。例如:

1 The Josephson junction is a thin insulator separating two superconducing

materials,i.e., metals that lose all electrical resistance at temperature near zero.

译文:约瑟生接点就是分开两种超导体材料的薄绝缘体,超导材料是在接近绝对零度时会失去电阻的金属。

2 It is very important that a machine element be made of a material that has properties suitable for the condition of service as it is for the loads and stresses to accurately determined.

译文:载荷和应力必须准确的计算出来,机器零件要用性能符合工作条件的材料来制造。这两件事都是非常重要的。

4 综合法(Recasting)

对那些用某种翻译技巧无法译出时,着眼于篇章,以逻辑分析为基础,有顺有序,有主有次对全句进行综合处理。

1.Many man-made substances are replacing certain natural materials because either the quantity of the natural product can not meet our ever-increasing requirement, or, more often, because the physical property of the synthetic substance, which is the common name for man-made materials, has been chosen, and ever emphssized , so that it would be of the greatest use in the fields in which it is to be applied.

这个句子是由一个主句(1)either or 连接的两个并列的 because 状语从句,一个由 so that 引导的状语从句和which 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及 in which 引导的定语从句所组成。

译文:人造材料统称为合成材料,许多人造材料正在替代某些天然材料,这或者是由于

天然产品的数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或者往往是人们选择了合成材料的一些物理性质并加以突出而造成的。因此合成材料在应用的领域中将具有极大的用途。

2 The issue of the New York Times which hailed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as the authority it which it would adhere and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as a scandal and a betrayal which it would reject used one hundred and fifty-three separate words, phrases, and construction which are listed in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but not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International but not in the Second and nineteen others which are condemned in the Second.

分析:这个句子实际上是由四个并列复句所组成,它的中心词就是“New York Times”,中心意思是对the New York Times 形式评论,全句包括六个定语从句,比较复杂。按汉语表达习惯,为使全文通顺、确切,对每个定语从句要分别作为独立句子加以翻译,即采取综合法翻译。

译文:有一期《纽约时报》。一面高呼《韦氏(第二版)》是权威性工作,它坚决照办,一面大叫《韦氏(第三版)》是耻辱和背叛,要弃之如敝履。可是,就在该期报纸上有153个单独的词,词组和句法结构,是第二版中没有的,但是,在《韦氏(第三版)》中均有记载,还有19种用法是在《韦氏(第二版)》里受谴责的。

在翻译实践中,除了上述翻译原则外,具体到科技英语语篇的翻译中,语篇重构也是常用的一种翻译方法。语篇重构就是对原文的结构和语言进行较大幅度的改动,脱离原句的层次和结构安排,按汉语叙事伦理的习惯重新组合句子,摆脱了原文的语序和句子形式的约束,使译文自然、流畅,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以期在更深的层次上达到与原文的对等。

1. Computer languages may range from detailed low level close to that immediately understood by the particular computer, to the sophisticated high level which can be rendered automatically acceptable to a wide range of computers.

译文:计算机语言有低级的也有高级的。前者比较烦琐,很接近特定计算机直接能动的语言;后者比较复杂,适用范围广,能自动为多种计算机所接受。

2.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energy is the chief basis of physical, astronomical and chemical reasoning as well as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译文:能量守恒和能量转换定律不仅是工程实践的主要基础,而且也是物理、天文以及化学等方面的主要基础。

3. Applied science, on the other hand, is directly concer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working laws of pure science to the practical affairs of life, and to increasing man’s control over his environment, thus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iques, processes and machines.

译文:应用科学则直接涉及应用问题。它研究的是如何将纯科学的工作定律应用于实际生活、应用于加强人类对其周围环境的控制,从而导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机器的产生。

5、另外,在科技英语长句中,很多都是专业方面的问题,除了上述的几种翻译技巧外,很多词在特定领域有特殊含义和约定俗成的翻译方法。例如:

(1)MIDCOM is now using computer aided design to speed up project development. (2) Many standard heating and pumping configurations are available but for every standard unit there are give special designs deeded. (3) For example, the company reports on a recent glass furnace project for China there was a need to fa a special design proposal to Singapore within 24 hours for receiving the technical data of plant and oil. (4)Computer aided design made this possible and another export order was confirmed.

译文:(1)现在MIDCOM公司正在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新技术以加快项目的开发。

(2)如果不是没一标准设置都需要进行五种专门的设计,那么许多标准加热和吸抽构造型式都可通用。(3)根据该公司透露,最近中国的一个玻璃熔窑项目中,需要在24小时内向新加坡传真发送一接受整套油处理系统设备和燃油的技术数据的特殊建议。(4)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使这一建议成为可能,因此,又一出口的设备定货合同被确认。

如果按照字面的意思解释,很可能那个领域的专家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所以一名科技翻译,必须加强语言翻译,要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素养。

关键词:科技英语;被动语态;名词化结构

我们科技工作者在工作中经常需要了解国际国内交通发展的状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或进行学术交流,这样不可避免地要翻阅大量的外文书刊和杂志。虽然我们在学习普通英语的基础上掌握了几千个单词的词汇量,但对科技英文书刊的查阅仍有较大的困难。

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通常略为EST ),它之所以能同普通英语分道扬镳,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有不同于普通英语的特点,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翻译经验,认为我们要掌握其中的几种技巧。

一、首先要拥有一本好的科技词典

学习普通英语几年以后,你大约掌握几千个单词的词汇量,这时你就会发现英语拥有极其丰富多彩的词汇,但在科技文章中,又会对大量的专业词汇和术语而头疼。有些词晦涩难懂,大而长,看起来吓人,如posttention(后张拉力),prefabricate(预制),意义比较简单,只要查一下词典就行。有些词在文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光凭上下文含义猜测其中的含义是行不通的。另外有许多词比如negotiate这比较常见的是“谈判”的意思,但是当它出现在“negotiate a bad turn”这个词组中,译成“谈判”就不合适,查查词典就知道是“顺利通过”的意思,所以翻译时选择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最恰当。一本好的科技词典可以成为你的良师益友,为此笔者推荐《英汉道路词典》《汉英科技大词典》两本较好的词典。

二、科技英语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在普通英语中是最基本的语法,简单易学。科技英语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不是为了追求文章语言的艺术美,而是为了讲求叙述文章的客观,语言简洁,结构严谨,和普通英语文章有着显著不同,加深读者对所叙述事物的深刻印象,屏弃不必要的东西。例如:

1. Most primary highways are built and cared for by state governments.

大部分主要的公路都是由联邦政府建造和管理。

这里…are built and cared for 就是被动语态

2. The proportion of the various ingredients which go into concrete , the way it is mixed , and even the water which is used are very important to the finished material.

制作混凝土所用的各种配料的比例,搅拌的方法,乃至所用的水,对成品材料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此句有两处是被动语态。

三、名词化结构在各类科技文章中的大量使用

科技英语,在科技文体中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形成一种实用正式的文体,它的名词化倾向越来越突出。翻译时可以看出它是由及物动词加-ment , -tion , -sion , -ence等后缀派生的名词。这样的表达可以语言简洁、行文自然、造句灵活、叙述准确、表达客观,符合科技文体的要求。例如:

The construction of such bridges has now been realized ;its realization being supported with all the achieuements of modern science .

这种桥梁的结构现在已经实现,它的实现是现代科学的伟大成就。

这里construction和realization都是名词化结构

四、 翻译遵循简洁准确,避免误译的原则

英语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汉语不仅有其发展的悠久历史,也是蕴含信息量非常丰富的语言,同样非常有利于思维。而且英汉对照翻译的学问很深,当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汉语具有概括性强,内涵丰富的特点,在科技文章中尤其体现的明显。我在翻译预应力混凝土这篇文章中“What does reinforced concrete mean for highway?”最初将其译成“钢筋混凝土对公路意味着什么?”后来仔细考虑还是译成“钢筋混凝土的意义”为好。翻译的时候要使译文精练,我们可以把原文中一些功能词或重复词译成较短的单词,更符合我们汉语的习惯。如: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Bituminous 中的The Role and Function只需译成“作用”即可。这点说明为什么大多数英汉对照本书籍必须把英文字体印得很小才能做到和汉语同步。

五、在翻译时应注意词义引申

翻译时,有时会碰到某些词在词典上找不到适当的词义,如任意硬套或逐词死译,译文则会生硬晦涩,难以确切表达愿意,甚至造成误解。所以,应根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从其基本含义出发,进一步加以引申,选择适当的词来表达。

例:The choice of material in construction of bridges is basically between steel or concrete, and main trouble with concrete is that its tensile strength is very small .

桥梁建筑材料基本上仍在钢材和混凝土之间选择,而混凝土的主要缺点是抗拉强度低。

六、在翻译时采用增词法和重复法

增词法就是在翻译时根据句法上,意义上或修辞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词,以便能更加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当然,增词不是随意的,而是基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增加原文中虽无其词但内含其意的一些词,以使译文忠信流畅,这种情况在科技英语文献翻译时比较常见。

1.根据句法上的需要: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存在差别,在英语中需要省略的成分而在汉语中需要补出才能符合汉语的习惯。

2根据意义上的需要

1)英语复数名词的增译:复数名词前后增译“许多”、“一些”等,使其复数意义更明确;

(2)英语中表示动作名词的增译:翻译时可根据上下文语境,补充一些表示动作意义的名词:“作用”、“现象”、“方案”等;(3)在英语名词或动名词前后增译汉语动词:(4)增译解说性词:英语中常因惯用法或上下文关系。省去了不影响理解全句意义的词句。为了使译文清晰起见,翻译时必须增译一些词。

3.根据修辞上的需要:英译汉时,有时需要在译文中增加一些起连贯作用的词,主要是

连词、副词和代词,以达到使句子连贯、行文流畅的修辞目的。

重复法实际上也是一种增词法,只不过所增添的词是上文出现过的词。重复法是指译文中重复原文中重要的或关键的词,以期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清楚,二是强调。从而使译文生动有力,清晰流畅。

七、借助于电脑中的各种翻译软件

借助于电脑中的各种翻译软件,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翻译科技英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一般都用中英文词典来查询生词,这样不但需要经常把词典带在身边,而且在查询翻译生词的时候也会花费很多的时间。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很多英文翻译软件可以在网络上轻松找到。而我们利用便利的网络资源很快就可以获取我们要查询翻译的英文单词,当然我们查询词汇的时候会得到很多不同的翻译结果,这时就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联系的翻译我们的文章,最终得到准确的翻译结果。

我现在使用的查询软件是金山词霸2007,我在遇到很多生僻的专业词汇时就使用这些相关的翻译软件来帮我排忧解难。通过使用英文翻译软件可以使我们轻松的找到自己想查询的英文单词,使我们方便快捷的翻译出那些让我们以前花很大力气才能翻译出来的专业英语词汇,使我们的英文翻译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类: 社会民生 >> 求职就业 问题描述: 安徽工业大学副校长 解析: 林钟高教授简介 (来源于校园网) 林钟高,男, 1960年9月出生,福建省泉州市人。安徽工业大学副校长、会计学教授、会计学硕士生导师。安徽工业大学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安徽工业大学“公司治理与运营研究中心”(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国务院“ *** 特殊津贴”终身享受者。 兼任 :安徽省政协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和硕士生导师、福州大学教授、安徽大学教授、宿州学院教授、黄山学院教授、中国管理科学院院士、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研究会副秘书长与常务理事、全国高校教材编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研究员、安徽省会计学会副会长、安徽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审计学会常务理事、马鞍山市 *** 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马鞍山市社联副主席、马鞍山市审计学会副会长等。 林钟高教授 1982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系,于同年分配到江西财经大学任教,其间曾到上海社会科学院会计研究室从事学习和研究,师从我国著名会计审计学家王文彬教授。1985年4月调华东冶金学院(现为“安徽工业大学”)会计系任教至今。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20多年来,一直在高等学校从事财务会计与审计学科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发表和出版了大量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学术界有广泛影响的论著,内容涉及会计、审计、财务成本、以及经济管理理论等广泛的领域,据1998年对全国财务会计学者所发表论著的摘引量统计分析资料显示,林钟高教授名列全国第10位。 出版的专著和教材27部,1000多万字 ,主要是:《现代审计基础》、《审计基本理论》、《高等会计学》、《国际会计标准导论》、《独立审计学》、《离任审计》、《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基于会计政策绩效的分析》、《会计准则经济论纲》、《税务会计学》、《审计证据综论》、《会计信息价值论 — 作为市场决策基础的研究》、《会计行为论》、《独立审计理论经济分析》、《会计再造—美国 2002年会计改革法案启示录》、《财务治理理论研究》、《竞争成本论》、《公司治理与会计》、《审计失败—基于契约的研究》等等。其中: 《现代审计基础》 获得原冶金部优秀教材唯一中青年奖(1995); 《国际会计标准导论》 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 奖,1996); 《会计行为论》 获得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 奖,1998); 《审计学》 获得安徽工业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1999); 《新编高等会计学》 获得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三等奖( *** 奖,2001); 《会计准则经济论纲》 获得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三等奖( *** 奖,2003); 《独立审计理论研究》 获得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 《公司治理与会计》 获得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5)等等。在《会计研究》、《财经研究》、《审计研究》、《经济管理》、《财务与会计》、《税务与经济》、《财经理论与实践》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 发表230多篇学术论文,总字数130多万字 。100多篇学术论文或被有关刊物、文集转载;或获得省部级和专业学会等奖励,其学术观点被众多学者所引用或评论。 承担财政部、原冶金部、安徽省教育厅等省部级科研课题和宝钢、马钢等大型企业合作研究课题多项 ,课题成果深受专家肯定。鉴于他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1993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同年获国务院“ *** 特殊津贴”的终身待遇;1994年获首届“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章;1995年入选安徽省高校中青年教师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1年被选入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02年被评为安徽省先进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安徽省师德标兵和五一劳动奖章,并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5年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评为“2004年度中国管理科学杰出研究者”。作为会计审计学科评审专家,长期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的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等基金项目做评审工作;作为安徽省高校职称评审委员会和学位评审委员会的学科组成员和评委会委员,多年来为全省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和学位评定做评审工作。 林钟高教授 曾入选《中青年会计名人名作全书》、《中国当代创业英才》、《世界名人录》、《世界人物辞海》、《中华人物辞海》、《世界华人英才录》、《 2000中国风•杰出人物特集》、《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中国改革之星》、《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外名人辞典》、《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集》、《中华娇子•专业人才卷》、《世界优秀华人教育专家名典》、《中国专家著述目录大典》、《中华兴国人物大典》、《中国杰出财务会计专家名典》、《当代中国知名学者辞典》等20多部严肃的典籍中。 林钟高教授 在主要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不忘为本科生上课。承担的 研究生课程 主要有:《会计理论》、《审计理论》、《高级财务会计学》以及前沿跨学科研究性课程《会计审计经济学分析》等。他 1999——2005年所带的10名硕士毕业生发表了学术论文70多篇,出版了6本学术专著,并参与了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成为毕业研究生中的佼佼者。林钟高教授的 主要学术研究思路 是:改变“囿于会计研究会计”的传统研究方法,将会计学放入整个经济学、管理学的领域中,引入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主流经济学)来研究会计审计问题,提升会计审计研究的经济意义、经济价值和经济生命。其 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会计理论和审计理论 两个主题上,具体包括公司治理与会计理论、会计经济学分析、财务治理理论与实践、独立审计理论、会计市场学等等。 林钟高教授近 5年出版的主要专著、教材目录(标有*为专著): 1.《会计准则经济论纲》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年3月 2.《会计信息价值论 — 作为市场决策基础的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 3.《独立审计理论研究 — 一个基于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分析框架》立信会计 02年9月* 4.《公司治理与会计理论》 经济管理出版社 03年4月* 5.《会计再造—美国2002年会计改革法案启示录》 经济管理出版社 04年4月* 6.《竞争成本论》 经济管理出版社 04年10月* 7.《财务治理:结构、机制与行为研究》 经济管理出版社 05年1月* 8.《论审计失败—基于契约的研究》 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06年1月* 9.《内部控制研究:理论框架与实现路径》 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 06年6月* 10.《会计准则的制定\变迁与执行:基于绩效的分析》 在审稿中 11.《行为财务: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在修改中 12.《财务与审计理论:基于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分析》 在修改中 13.《论会计公正》 2002年以后林钟高教授承担的科研课题 1、宝钢成本管理实践与创新 宝钢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9.5万元 2、基于价值创造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 财政部 2003年5.0万元 3、安徽省企业竞争力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 安徽省社科基金 2004年3.0万 4、基于价值创造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 安徽省人事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资助课题 2004年2.5万元 5、宝钢财务战略:思想与路径 宝钢集团公司 2005年50万元 2002年以后林钟高教授承担的教学研究课题 1、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证分析与模式重构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学研究课题 2003年 2万元 林钟高教授近 5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标有*为国家级以上刊物): 1.寻租理论与会计准则 财经研究 2001年第2期* 2.论审计失败 广西会计 2001年第4期 3.审计代理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1年第4期* 4.资本经营环境下的若干财务问题 财政研究 2001年第4期* 5.从代理人理论看代理人业绩评价问题 经济管理 2001年第9期* 6.论会计信息与报酬契约 广西会计 2001年第6期 7.论会计信息与债务契约 广西会计 2001年第9期 8.会计信息目标的一种理论解读 财经科学 2001年第5期* 9.信息不对称:会计准则规范的经济理由 运筹与管理 2001年第3期* 10 .会计信息、期权理论与债务契约 预测 2001 年第 6 期 * 11.审计独立性的博弈分析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经管)2001/4 12.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选择 上海会计 2002年第5期 13.试论审计营销 广西会计 2002年第1期 14.实证分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2002/2 15.公司治理环境下企业盈余管理研究 财经科学 2002年第4期* 16.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 17.财务治理结构:框架与实现途径 经济管理 2003年第2期* 18.会计准则制定:规则导向抑或原则导向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5期* 19.审计合谋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预测 2004年第2期* 20.公司治理框架下的财务控制研究 经济管理 2004年第12期* 21.会计准则制定:价值冲突及其调解 财贸研究 2004年第4期 22.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会计研究 2004年第8期* 23.会计准则制定中的价值冲突及其调适研究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 24.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产权博弈分析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5期* 25.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分析与改进 改革 2004年第4期 26 . 独立审计:第三方实施及其失败 当代财经 2005年第2期 27.论会计准则的伦理基础 财经研究 2005年第9期* 28.论会计准则的制定:基于复杂性的博弈分析 财会通讯 2005年第6期 29.企业组织形式与财务报告改革 财会通讯 2005年第10期 30 .从博弈的角度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31 .行为财务:一项理论研究 华东经济管理 2005 年第 5 期 32 .国外行为财务理论研究:回顾与反思 铜陵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4 期 33 .伦理经济学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应用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6 年第 1 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审稿

现在发表论文不收费的期刊是越来越少了,一般都会收取相应的版面费,所以我这也是辛苦为您搜集整理的,可能不全,但对你是有帮助的,希望你可以采纳,也可以实质性的帮助到你。24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不需要版面费,稿费400多,很好的杂志25改革26管理科学27管理世界28管理学家 本刊用稿以文章质量作唯一取舍标准,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发表费用。29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省级刊物如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不收费,还有380稿费;30广东商学院学报31广东社会科学《广东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开放时代》、《南方人口》都是CSSCI,均不收费,还有较高的稿费。32广东行政学院学报33贵州财经学院学报收的少罢了 收100本内容由top期刊论文网提供34国际金融研究35国际经贸探索36国际贸易问题现在国际贸易问题也不收费啦,呵呵37国家行政学院学报38国土资源国土资源(辽宁国土厅办的) 不收版面费还给稿费可以电子邮件投稿3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对水平比较高的或职称较高的人的文章不收费,对水平较差和职称较低的人的文章收费王中王40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4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42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不收版面费,可惜我最终没有投他们,挺对不起他们的43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有稿费的,我收了380,而且回复挺快,一个多星期就回复了。44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不要版面费,还给稿费,而且一个月内给信息,时间比较快45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6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也不要版面费.很好的一本经济学和管理学杂志47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面向海内外开门办刊。不仅刊登本校作者的优秀稿件,而且热忱欢迎海内外学者赐稿。本刊用稿以质量为标准,不分内稿和外稿。文稿一经发表,即付稿酬,不收版面费。48会计师会计师》杂志,一般刊物,不收费,也无稿费,回复较快49济南金融研究《济南金融研究》无稿费也不要版面费50嘉应学院学报嘉应学院学报1542151价格与市场52价格月刊《价格月刊》是不收费的,还有稿费!53江苏企业管理《江苏企业管理》,刊物差了些。稿费:千字40元54江苏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不要钱,给稿费。55江西财经大学学报江西财经大学学报(核心)不收版面费56教育财会研究57教育科学研究58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经济不收费59解放军总后勤杂志60今日浙江今日浙江也不收61金融教学与研究62金融理论与实践<金融理论与实践>不收费, 还给稿费,我在2005年9期发表一篇,230元稿费.编辑态度好,发表快.63金融研究《金融研究》,国内最顶级的金融核心期刊,也是我接触过的态度最好的期刊。由中国金融学会主办,归人行主管。Email:地址:北京西城区成方街33号2号楼(100032)投稿时若发email,要同时邮寄打印件。版面费是不收的,稿费就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64经济导刊65经济管理66经济界《经济界》全免费的67经济科学68经济评论69经济评论《经济评论》不收费,有稿费,就是审稿期限比较长!70经济学动态(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开发研编辑部,730070,)71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家>不收费,还给稿费!欢迎大家投稿.详细情况请登陆西南财经大学查询 可是《经济学家》让你订它的杂志,一寄就是一大箱子,嘿嘿,

需要,我13年初投稿通过,要求交版面费4000,不知道现在涨价没有

发表论文一般都要收版面费的啊!还有一些期刊还收审稿费呢,推荐一下汉斯出版社,审稿到录取之前是不收费的,而且对于学生还有折扣

1、来稿内容应依次包括:题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题名、作者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详细通信地址、邮编、电话号码或电子邮件地址。2、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3、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宜署作者真名;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多位作者名之间用逗号分隔,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及相应的工作单位前加注不同的数字序号。例:曹辛华1,李世红2,刘励1(1、郑州大学中文系,河南郑州450052;2、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河南新乡453002)4、作者简介:文章的主要作者在中文关键词下面位置标注作者简介,内容依次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简历及研究方向。例: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内蒙古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博士,199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修,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5、摘要:篇幅为100―300字,内容应为文章观点的高度浓缩,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用类似“本文论述了……”等报道语式,不用序号,不分段。6、关键词:选取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3―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7、正文:篇幅以8000字以内为宜,用word格式排版,A4纸打印。文中层次符号用一、(一)、1、(1),引用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一条文献多次引用时均用一个序号表示。解释或补充性的注释用圆括号放在文中,并在当页下方列出注释内容。8、凡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在首页地脚注明基金项目的正式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例: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依次包括: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文献起止页码,文献标准编号。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其他未说明的文献[Z]。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一致。例: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孙启林、战后韩国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321―322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2]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3]辛希俊、信息技术的应用展望[A]、赵玮、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468―470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4]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E、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5]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法正词法基本规则[S]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刘科

1994年6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7年6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获哲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03年3月毕业于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8年,公派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访学。目前主要研究技术哲学、科技伦理学和STS教育。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万维

1、来稿内容应依次包括:题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题名、作者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详细通信地址、邮编、电话号码或电子邮件地址。2、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3、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宜署作者真名;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多位作者名之间用逗号分隔,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及相应的工作单位前加注不同的数字序号。例:曹辛华1,李世红2,刘励1(1、郑州大学中文系,河南郑州450052;2、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河南新乡453002)4、作者简介:文章的主要作者在中文关键词下面位置标注作者简介,内容依次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简历及研究方向。例: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内蒙古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博士,199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修,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5、摘要:篇幅为100―300字,内容应为文章观点的高度浓缩,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用类似“本文论述了……”等报道语式,不用序号,不分段。6、关键词:选取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3―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7、正文:篇幅以8000字以内为宜,用word格式排版,A4纸打印。文中层次符号用一、(一)、1、(1),引用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一条文献多次引用时均用一个序号表示。解释或补充性的注释用圆括号放在文中,并在当页下方列出注释内容。8、凡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在首页地脚注明基金项目的正式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例: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依次包括: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文献起止页码,文献标准编号。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其他未说明的文献[Z]。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一致。例: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孙启林、战后韩国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321―322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2]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3]辛希俊、信息技术的应用展望[A]、赵玮、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468―470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4]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E、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5]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法正词法基本规则[S]

核心期刊没有省级之分

提问的意图何在?

河南正式期刊入选国内各类核心期刊情况一、 社科期刊部分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主管单位 统一刊号 地 址 邮编 电 话 社科核心 中文核心 CSSCI社会期刊(中文核心2011年版9种)1 中州学刊 省社科院 省社科院 CN41-1006/C 郑州市文化路50号中州学刊杂志社 450002 00、04、08 04、08、11 08C2 史学月刊 河南大学、省历史学会 河南大学 CN41-1016/K 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东一斋 475001 00、04、08 04、08、11 08C3 华夏考古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CN41-1014/K 郑州市陇海路北三街9号 450000 00、04、08 04、08、11 08C4 河南社会科学 省社科联 省社科联 CN41-1213/C 郑州市丰产路23号 450002 00、08 04、08、11 08E5 档案管理 省档案局 省档案局 CN41-1216/G2 郑州市金水路17号(省委北院) 450003 0371-6590230104、08、116 领导科学 省社科联 省社科联 CN41-1024/C 郑州市丰产路23号 450002 0371-6393420904、08、117 金融理论与实践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省金融学会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 CN41-1078/F 郑州市丰产路55号 450002 0371-6579919804、08、118 中原文物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CN41-1012/K 郑州市农业路8号河南博物院 450002 00、08 04、08、119 学习论坛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CN41-1023 郑州市文化路44号 450002 0371-635655101110 新闻爱好者 河南日报社 河南日报社 CN41-1025/G2 郑州市农业路28号 450003 0371-6579613404、0811 企业活力 省社科院 省社科院 CN41-1020/F 郑州市文化路44号附1号 450002 0371-6356551004大学学报(中文核心2011年版7种)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河南师大 河南师大 CN41-1011/C 新乡市建设东路46号 453007 00、08 04、08、11 08C2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 CN41-1027/C 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学大道100号 450001 00、04 04、08、11 08C3 经济经纬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省教育厅 CN41-1421/F 郑州市文化路80号 450002 00 04、08、11 08C4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解放军总参某部政治部 CN 41-1164/H 河南洛阳036信箱60号 471003 00 04、08、11 08C5 河南大学学报(哲社版)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 CN41-1028/C 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校内6号楼 475001 00、04、08 04、08、11 08E6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 CN41-1289/F 郑州市郑花路29号 450011 04 08、11 08E7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改名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省教育厅 41-1291/D 郑州市文化路80号 450002 0371-6385144811 10E8 信阳师院学报(哲社版) 信阳师院 信阳师院 CN41-1030/C 信阳市长安路237号信阳师范学院 464000 009 商丘师院学报 商丘师范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 CN41-1303/Z 商丘市平原路55号商丘师院 476000 00二、 自然科学期刊部分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统一刊号 地 址 邮编 电 话 科技核心 中文核心 CSCD社会期刊(中文核心2011年版19种)1 电波科学学报 中国电子学会 CN41-1185/TN 新乡市荣校路34号信息产业部第22所138信箱 453003 08 04、08、11 08C2 机械强度 郑州机械研究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CN41-1134/TH 郑州市嵩山南路81号 450052 08 04、08、11 08C3 棉花学报 中国农学会 CN41-1163/S 安阳市开发区黄河大道西段 455000 08 04、08、11 08C4 眼科研究 省眼科研究所 CN41-1095/R 郑州市纬五路7号 450003 08 04、08、11 08E5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CN41-1308/S 郑州市航海东路南郑州果树研究所 450009 08 04、08、11 08E6 机械传动 郑州机械研究所、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齿轮专业协会 CN41-1129/TH 郑州市嵩山南路81号 450052 08 04、08、11 08E7 灌溉排水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中国水利学会 CN41-1337/S 新乡市建设路173号 453003 08 04、08、11 08E8 烟草科技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CN41-1137/TS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2号 450001 08 04、08、119 矿山机械 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 CN41-1138/TD 洛阳市涧西区重庆路 471039 08 04、08、1110 轴承 洛阳轴承研究所 CN41-1148/TH 洛阳市吉林路 471039 08 04、08、1111 电光与控制 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CN41-1227/TN 洛阳市凯旋西路25号 471009 08 04、08、1112 河南农业科学 省农业科学院 CN41-1092/S 郑州市农业路1号 450002 08 04、08、1113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许昌继电器研究所 CN41-1401/TM 许昌市许继大道1706号 461000 08 04、08、1114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 CN 41-1385/P 郑州市陇海中路66号 450052 0371-6353506804、08、1115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CN41-1128/TV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450003 0371-6602240904、08、1116 地域研究与开发 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CN41-1085/P 郑州市陇海中路64号 450052 人文核心 04、08、11 CSSCI17 眼科新进展 新乡医学院 CN41-1105/R 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新乡医学院 453003 08 08、1118 耐火材料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所 CN41-1136/TF 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43号 471039 08 08、1119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省水利厅 CN41-1387/TV 郑州市纬五路11号省水利厅 450003 08 11 08E20 金刚石与模料模具工程 郑州模料模具磨削研究所 CN41-1243/TG 郑州市华山路121号 450013 08 04、0821 中国棉花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 CN41-1140/S 安阳市开发区黄河大道西段 455000 08 04、0822 中国水土保持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CN41-1144/TV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450003 08 04、0823 断块油气田 中原石油勘探局 CN41-1219/TE 濮阳市中原路157号 457001 0393-48248570824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郑州大学 CN41-1181/R 郑州大学一附院内 450052 08 0425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洛阳拖拉机研究所有限公司 CN41-1222/TH 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39号 471039 0379-626901080426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新乡医学院 CN41-1106/R 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新乡医学院 453003 0373-38314560427 数学季刊(英文) 河南大学 CN41-1102/OI 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 475001 0371-388169604 08E28 炼油技术与工程 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 CN41-1139/TE 洛阳市七里河063信箱洛阳石化工程公司 471003 08 0429 矿产保护与利用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CN41-1122/TD 郑州市陇海西路328号 450006 0830 中国瓜菜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CN41-1374/S 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 450009 0831 化学研究 河南大学 CN41-1083/O6 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大校内 475001 0832 材料开发与应用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 CN41-1149/TB 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21号 471039 0833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会 CN41-1192/R 郑州市经一路12号 450003 08大学学报(中文核心2011年版10种)1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版) 河南大学 CN41-1100/N 开封市明伦街 475001 08 04、08、11 08E2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 河南师范大学 CN41-1109/N 新乡市建设路 453007 08 04、08、11 08E3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大 CN41-1112/S 郑州市文化路 450002 08 04、08、11 08E4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郑州大学 CN41-1340/R 郑州市科学大道 450001 08 04、08、115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版) 河南工业大学 CN41-1378/N 郑州市嵩山路 450052 08 04、08、116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郑州大学 CN41-1339/T 郑州市科学大道 450001 08 08、11 08E7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郑州大学 CN41-1338/N 郑州市科学大道 450001 08 08、118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版) 河南科技大学 CN41-1362/N 洛阳市涧西区西 471003 08 08、119 信阳师院学报(自然版) 信阳师范师院 CN41-1107/N 信阳市长安路 464000 08 04、1110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版) 河南理工大学 CN 41-1384/N 焦作市世纪大道2001号 454003 09 1111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版) 郑州轻工业学院 CN41-1172/TS 郑州市东风路 450002 0812 新乡医学院学报 新乡医学院 CN41-1186/R 新乡市金穗大道 453003 08河南省期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数量统计类别 2004年版 2008年版 2011年版 备注社科期刊 10 9 9 2011年版新增1种,出局1种高校社科学报 5 6 7 2011年版新增1种科技期刊 24 22 19 2011年版新增1种,出局4种高校自科学报 6 8 10 2011年版新增2种总计 45 45 45 总数在全国排名第13位说明: 中文核心期刊分七编: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军事;第二编 经济;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第四编 自然科学;第五编 医药、卫生;第六编 农业科学;第七编 工业技术。从2011年起由4年1版改为3年1版,河南期刊入选2008年版44种、2011年版44种,表中刊名黑体的为2011年(第六版)中文核心期刊,有5种期刊退出(蓝色)、5种期刊新进入(红色),与2008年数量相同。其他核心期刊中的人文核心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2008年版;CSSCI为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核心库来源刊;科技核心为科技部主编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也称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每两年遴选一次;CSCD为中国科学院开发研制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核心库来源刊,每两年遴选一次。

  • 索引序列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21第3期
  • 铜陵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审稿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刘科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万维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