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几位的英语不是很好啊,copy的复数形式都写错!1、乙肝DNA定量的参考值不是一层不变的。通常试剂盒上是有标识的。有的医院的参考值是1.0E03copies/ml;有的是0.5E03copies/ml。2、不管怎么说,那DNA定量肯定是是阳性的。而且乙肝病毒复制还是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3、单单看DNA定量参考意义不是很大,还要结合乙肝2对半,肝功,以及B超等结果综合考虑。不管怎么样,乙肝还是要积极治疗的。具体治疗方案有多种,可以考虑使用核苷类似物抑制病毒复制。也可以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使用干扰素之前,最好就是先做一个肝穿,判断一下具体的病理分型。通常是在G2期使用干扰素的效果比较好!4、积极治疗乙肝,避免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你是14阳。就是急行感染在象恢复期间啊。HBV--DNA <1.00E+3 copies/ml 1.00E+3 那就是说你得病毒还有100的,继续治疗。你的治疗效果不错..其实我觉得你的病毒现在已经才100W了,没必要打针了,那样身体受不了,我的就是..我是大三阳。以前我的检查结果是HBV--DNA <5.33x⒑5 copies/ml <1.0X⒑3现在治疗了2个疗程结果是HBV--DNA <2.13x⒑5 copies/ml <1.0X⒑3我第一个疗程也是打针,现在改吃中西结合药了..经常打针,医生说人会受不鸟。
乙肝病毒DNA检测的临床意义一、对医生的诊断和用药非常重要。通过乙肝病毒DNA检测能够判定判断乙肝患者适合用哪类抗病毒药物;乙肝病毒DNA检测对用药的剂量、用药时间、是否需要联合用药以及用药的效果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也是临床上评价抗病毒或免疫增强药物疗效的最客观的指标。
乙肝病毒DNA检测的临床意义二、能够直接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状态及传染性的最佳指标,通过乙肝病毒DNA的含量能直接反映病毒在体内存在的数量、是否传染,传染性有多强。但是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乙肝病毒载量的多少并不代表肝脏的损伤程度,也无法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乙肝病毒DNA检测的临床意义三、反映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间接地反映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
7.56E06 COPIES/ML,这表明你每毫升血里有7.56×10的6次方病毒。这个检测数据处于正常数值范围偏高位置,但还不太确认是不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具有较高传染性。病情是否严重及严重程度还要结合肝功、B超检测来进行分析。定量结果解释:1.结果表示方法 aE+6=a×10^6 例:2E+05=2×10^5 2.定量结果报告范围:1.00E+03至5.00E+07 3.<1.00e+03:病毒浓度为0,未受病毒感染;或病毒浓度很低,传染性小。 4.>5.00E+07:病毒浓度很高,超出检测限。
楼主您好1 乙肝前S2抗原是判断HBV感染病毒是否活动和较大传染性新的标志,是乙肝两对半与HBV-DNA检测有效补充,是乙肝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评估的一个可靠标志2 目前对于判断病情情况主要依据肝功能、B超等检查结果,并不是以两对半检查结果为参考3 建议平时戒酒限烟,避免过于劳累,避免长期熬夜,饮食清淡、营养全面、三餐规律,避免长期高脂高糖饮食。
医学研究广博深繁,医学论文自然也就深奥广达。所以,拟定医学论文题目要精心琢磨,表意精确。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本科生医学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本科生医学论文题目
1、临床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
2、以基层就业为导向的医学本科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
3、青年教师在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中的作用
4、医学本科生对《医学科研设计》课程的认识及需求分析
5、军校医学本科生自我导向学习倾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本科生《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的初步探讨
7、医学本科生在学期间发表科研论文的调查分析
8、江苏省医学本科生面向基层就业意愿研究
9、云南医学本科生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10、医学本科生对临床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理解和要求
11、医学本科生与专科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12、医学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
13、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初探
14、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 市场调查 与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15、科研实验室开放对培养医学本科生创新与科研能力的作用初探
16、四川大学医学本科生择业意向的调查分析
17、浅谈中医类本科生医学统计学教学体会
18、PBL教学法在医学本科生医学统计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9、医学本科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
20、少数民族医学本科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医学检验免疫毕业论文题目
1、基于纳米颗粒的分子展示应用于超灵敏检测
2、SLE患者中几种新型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3、多肽酶检测和细胞表面荧光标记的新 方法 研究
4、区域检验服务协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胶体金喷膜仪的设计与开发
6、重庆市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的调查研究
7、基于氧化石墨烯和硫化铅纳米颗粒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研究
8、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9、纳米粒子免疫层析法在检测异位妊娠和膀胱癌中的应用
10、现代医院检验科模块化设计研究
11、酶免工作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血清快速测定的性能评估
13、基于微型压电与光谱生化分析系统的POCT新技术研究
14、长江三角洲地区犬猫皮肤真菌病调查及体外药敏试验
15、我国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基于电化学分子信标基因传感技术的HIV-1核酸检测新方法研究
17、Free β-hCG和PAPPA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的研制
18、乙肝快速分析仪的研究与开发
19、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PPAR γ的作用研究及相关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建模分析
20、综合性医院医学检验资源优化管理研究
21、全自动多功能免疫检验过程关键问题的优化研究
22、HMGB1通过NF-κB激活TGF-β1诱导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
23、若干病毒感染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24、现代综合医院检验中心空间设计研究
25、大型公立医院创建医学独立实验室可行性研究
26、高血压病证型与血清褪黑色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7、医用臭氧与α-干扰素对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8、网织血小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应用
29、G公司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30、临床毛细管电泳的研究
31、基于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纳米金免疫层析试条定量测试的研究
32、贫铀长期作用后的吸收分布特点及其主要蓄积器官的损伤效应研究
33、基于磁性微球的PMMA微流控免疫分析芯片系统的研究
34、hr HPV、L1壳蛋白、p16蛋白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研究
35、76例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及预后
36、国产化学发光法诊断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评价
37、蛋白A-藻蓝蛋白β亚基双功能蛋白的性质及其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38、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开展现状及检验项目合理化设置研究
39、__医学检验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口腔医学毕业论文题目
1、伴有或不伴有下颌偏斜的骨性Ⅲ类成人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和位置的CBCT研究
2、口腔锥形束CT对下颌牙 种植 位点线性测量精度的实验研究
3、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4、无牙颌种植修复临床回顾性研究及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咬合初步分析
5、产前暴露于纳米氧化锌对大鼠子代脑发育及成年期行为学特性的影响
6、我国入选PubMed数据库的生物医学期刊文献计量学分析
7、电针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大鼠TNF-α、IL-1β影响的研究
8、8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外科治疗的回顾和分析
9、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的临床诊治新观点
10、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中对髁突应力分布作用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11、T-Scan应用于牙根纵裂患者咬合特征分析的初步研究
12、正畸治疗对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
13、成人正颌手术前后的心理特征及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
14、不同牙面处理方法对窝沟封闭剂微渗漏的影响
15、自锁托槽矫治器与直丝弓托槽矫治器排齐牙列的对比研究
16、构建3D打印牙齿模型及其形态仿真性研究
17、锥形束CT对下颌乳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研究
18、F大学口腔医学博士学位论文内容和质量研究
19、口腔医学专业人文素质 教育 现状调查及课程教学发展策略
20、口腔医学本科毕业考核中多站式考试的设计及效果评价研究
21、血链球菌细菌素对光滑念珠菌力学性质的影响
22、乳牙根中1/3折保守治疗的应用研究
23、牙髓切断术与牙髓摘除术在深龋露髓乳磨牙临床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24、整合牙颌模型三维重构及其应用研究
25、江西省口腔医疗服务能力调查分析
26、玻璃纤维桩不同粘接方法粘接强度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27、牙与固定修复体的动力学研究--振动分析和疲劳测试
28、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综合改革研究
29、气电纺蚕丝蛋白纳米纤维的制备与组织工程研究
30、张应力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31、可摘局部义齿支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的初步研究
32、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和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基础研究
33、等离子浸没注入和多弧离子镀对纯钛及钛合金表面改性的基础研究
34、口腔卫生服务现况评价与口腔卫生人力预测研究
35、自制铸钛包埋材料铸造工艺与铸钛修复体铸造精度的研究
36、口腔修复学教学及临床三维多媒体平台的建立
37、应用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制作全口义齿钛基托的实验研究
38、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改性材料的制备及其抗龋性能研究
39、髁突在咬合载荷作用下的应力效应
40、磨牙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的有限元分析
2021本科生医学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2021医学类论文的题目有哪些
★ 2021医学类论文题目推荐
★ 医学专业论文选题与题目
★ 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 2021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 2021通信专业毕业生论文题目
您好,乙肝病毒DNA ,在乙肝的病程中还是起到了一个主要的作用,没它也就没有乙肝了。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抗病毒治疗是治疗乙肝的关键,所以说,检测乙肝病毒DNA对之后的抗病毒治疗以及判定预后效果都很关键。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的肝病信息可以登录中华爱肝网,也可以在线咨询,如果您是肝病患者可以参加爱肝一生公益资助计划,
您好,乙肝病毒DNA ,在乙肝的病程中还是起到了一个主要的作用,没它也就没有乙肝了。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抗病毒治疗是治疗乙肝的关键,所以说,检测乙肝病毒DNA对之后的抗病毒治疗以及判定预后效果都很关键。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的肝病信息可以登录中华爱肝网,也可以在线咨询,如果您是肝病患者可以参加爱肝一生公益资助计划,
写论文时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选题,论文题目有了明确的选题后才能确定整个论文内容组成部分,而且医学类专业论文撰写的选题如果没有一定的新颖性,是很难投刊发表的。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医学类论文的题目有哪些_医学专业论文题目150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西医结合论文题目
1、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肿瘤化疗患者消化道毒副反应的疗效观察
2、 基于玄府理论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思维模式的构建
3、 中西医结合防治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的影响
4、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5、 消化心身疾病中西医结合整体诊治专家指导意见
6、 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7、 中西医结合新思维辨治脓毒症核心病机
8、 社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9、 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
10、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11、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13、 胆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14、 癌症防控需“消灭+改造”的持久战——中西医结合值得期待
15、 中西医结合消化内镜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述评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19、 早泄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试行版)
20、 中西医结合改良肌内效贴对膝骨性关节炎影响的临床研究
21、 中西医结合疗法 对子 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激素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22、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疗效Meta分析
24、 中西医结合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0例疗效观察
25、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26、 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27、 放射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28、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肺损伤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29、 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合理用药咨询门诊的实践与分析
30、 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31、 慢性荨麻疹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32、 中西医结合治疗腺性膀胱炎研究进展
3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34、 痔疮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3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36、 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37、 短期规律中西医结合运动康复对冠心病病人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38、 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重点、策略及 方法
39、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的效果分析
40、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肝胆胰疾病的现状与展望
41、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病的现状与展望
42、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43、 中西医结合是系统化管理和个性化治疗的统一——从中医院管理和突出中医特色看中西医结合
44、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45、 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
46、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疗效评价
47、 《中西医结合老年衰弱评估量表》的构建研究
48、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
49、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血糖水平的影响分析
50、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护理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
1、人文护理模式应用于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2、家庭协同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影响
3、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4、探讨高职院校护理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OSCE考核方案在PBL护理实验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及研究
6、案例讨论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7、高职高专护理"三校生"病理学 教学方法 改革实践性探讨
8、精细化护理模式对眼科手术患者康复及护理质量提升的作用
9、全面护理对产妇中转剖宫产发生率的改善作用
10、本科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教学研究分析
11、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影响
12、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13、团体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血糖水平的影响
14、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知识认知及足部护理行为的影响
15、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开展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
16、行为转变理论的整体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
17、糖尿病产妇生产引起新生儿皮肤损伤的护理
18、优质护理对老年糖尿病疾病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19、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采取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的护理体会
20、手术室护理干预在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1、全过程针对性营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22、标准化护理干预对胃溃疡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及内镜检查依从性的影响
23、微信平台的健康 教育 对高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价值体会
24、小儿肺炎合并糖尿病的整体护理临床效果观察
25、患有糖尿病骨科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26、营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27、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
28、中医情志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应激及血糖波动的影响
29、多样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30、血糖信息化在提升血糖监测率PDCA循环护理模式中的作用
31、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32、 儿童 抗癫痫药物超敏综合征临床特征及其护理干预策略分析
33、小儿推拿配合抚触护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34、重力喂养配合体位舒适护理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影响
35、近二十年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36、护理管理在骨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37、团队培训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观察
38、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国内外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研究比较分析
39、围术期全流程综合护理在 种植 牙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40、三年制护理专科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41、成人线粒体肌病护理1例
42、人体解剖学课程"运动系统"部分微课教学效果评价--以甘肃中医药大学2018级高职护理专业为例
43、趾骨骨折术后恢复期中医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44、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45、护理干预在降低手术室患者手术应激中的应用
46、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观察
47、分级护理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临床救治中的护理效果
48、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49、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78例的优质急诊护理体会
50、肾内科病房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医学检验免疫毕业论文题目
1、基于纳米颗粒的分子展示应用于超灵敏检测
2、SLE患者中几种新型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3、多肽酶检测和细胞表面荧光标记的新方法研究
4、区域检验服务协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胶体金喷膜仪的设计与开发
6、重庆市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的调查研究
7、基于氧化石墨烯和硫化铅纳米颗粒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研究
8、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9、纳米粒子免疫层析法在检测异位妊娠和膀胱癌中的应用
10、现代医院检验科模块化设计研究
11、酶免工作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血清快速测定的性能评估
13、基于微型压电与光谱生化分析系统的POCT新技术研究
14、长江三角洲地区犬猫皮肤真菌病调查及体外药敏试验
15、我国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基于电化学分子信标基因传感技术的HIV-1核酸检测新方法研究
17、Free β-hCG和PAPPA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的研制
18、乙肝快速分析仪的研究与开发
19、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PPAR γ的作用研究及相关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建模分析
20、综合性医院医学检验资源优化管理研究
21、全自动多功能免疫检验过程关键问题的优化研究
22、HMGB1通过NF-κB激活TGF-β1诱导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
23、若干病毒感染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24、现代综合医院检验中心空间设计研究
25、大型公立医院创建医学独立实验室可行性研究
26、高血压病证型与血清褪黑色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7、医用臭氧与α-干扰素对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8、网织血小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应用
29、G公司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30、临床毛细管电泳的研究
31、基于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纳米金免疫层析试条定量测试的研究
32、贫铀长期作用后的吸收分布特点及其主要蓄积器官的损伤效应研究
33、基于磁性微球的PMMA微流控免疫分析芯片系统的研究
34、hr HPV、L1壳蛋白、p16蛋白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研究
35、76例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及预后
36、国产化学发光法诊断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评价
37、蛋白A-藻蓝蛋白β亚基双功能蛋白的性质及其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38、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开展现状及检验项目合理化设置研究
39、__医学检验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40、胃肠肿瘤标志物诊断大肠癌之检验医学实践
41、广州KM公司分析前流程优化方案制定
42、医学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43、脑脊液中ADA、LA、CRP、LDH的检测在小儿颅内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44、MiR210和Stat3全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表达通过HIF-1α通路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45、医学检验器材智能化物流系统的设计与运营
46、上海市嘉定区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检验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47、六西格玛管理在临床检验流程中的应用研究
48、基于纳米材料修饰的新型生物传感器检测D-二聚体
49、新城疫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50、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蛋白的原核表达和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分子诊断研究
2021医学类论文的题目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儿科医学论文题目
★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2021策论文范文6篇
★ 关于医学的学术论文(2)
★ 医学论文选题的四大基本方法
★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大全选题
一般的是可以治好的。乙型肝炎的治疗:土茯苓30克,生地榆15克,老紫草15克,胡黄连10克,红山栀10克,丹参15克,郁金10克,草河车10克,熟大黄4克。水牛角粉10克冲服。 上药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3个月。 发热的,加金银花15克,生石膏30克;食欲不振的,加白蒄仁10克,炒莱菔10克;疲乏无力的,加太子参15克,生黄芪15克;腰背酸痛的,加女贞子10克,宣木瓜15克,五味子15克;肝区灼痛的,加龙胆草4克,川楝子15克;脘腹胀满的,加厚朴10克,积壳10克,大腹皮15克;黄疸不退的,加茵陈30克,金钱草15克 。
浅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验教学思考的分析论文
【摘要】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诊断的免疫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采用该技术检测“乙肝两对半”。为适应中职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使学生符合具有“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的要求,我们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从适用性角度选题,通过实验操作考核,采取以考促学的手段,加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训练力度,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学检验;实验;考核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是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诊断的免疫学检验技术。该技术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一体,能使学生能对前期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技能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是一个能为学生进人临床实习打好基础的系统实训。目前该技术的临床检测多采用商品化的ELISA试剂盒,实验步骤较少,操作简单。然而,参与反应的成分很多,如抗原抗体浓度、酶结合物浓度以及试剂的质量控制等等,影响因素众多。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材料的准备、仪器的准备及调试、标本及试剂的处理等工作基本上是由教师包办。实验的许多环节学生没有亲自做,因而在实验完成后,部分学生对实验还是一知半解,更谈不上能力的锻炼和培养[1]。为适应中职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使学生符合具有“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的要求,对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我们通过实验技能操作考核,采取以考促学的手段,加强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内容的训练力度,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以下谈谈我们的做法及效果。
1精选考核内容,以适应临床实践的需要
考核内容的选择上以围绕临床实际进行选择,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不但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先进的免疫学检验技术和操作方法,还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2]。ELISA由于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定性定量,在临床检验诊断中应用最为广泛。常用于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疱疹等传染性疾病的检测诊断,还常用于补体、免疫球蛋白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要想在有限的课时里完成诸多的内容训练,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仅选择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乙肝两对半”检测作为该技术的训练及考核内容。“乙肝两对半”共有五项检测项目,即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实验中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均能由检验实验室提供,易于准备,给学生提供了选择和发挥的空间。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待测血清标本为阳性或阴性标准物,不具传染性,保证了学生实验的安全性。学生只要掌握了“乙肝两对半”的检验程序和检验方法,其他在临床上需要用ELISA技术检测的常见项目则触类旁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少见的、较为复杂的检测项目可以在日后的实习及工作中继续学习。
2调整考核内容,可行性及针对性强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教学内容在学时安排上有6课时,理论与实验课课时之比为1.1。以往的教学形式为先理论授课,教师讲解实验的原理及检验程序,实验教学中教师讲解后进行示范教学,学生照葫芦画瓢的再做实验;实验操作考核只设HBsAg项目的考核,考核项目单一、形式单一。学生只需完成实验操作,报告结果即可。而现行的考核内容是“乙肝两对半”的共五项检测项目,各个项目的检验过程如标本的稀释、试剂选择、加样顺序有所不一。从限制考核时间的角度考虑,学生在考核时随机抽考其中的一个项目,由考生自主选择所需物品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增加了考试的随机性和灵活性。虽然抽考使得考核难度增加,但能强化学生对ELISA检测乙肝两对半操作步骤的理解。当学生抽到题目后,在熟悉操作步骤的基础上,只要懂得该项目检测时需注意的细节,如检测HBcAb需将血清稀释50倍,HBeAb的检测需加入中和试剂,学生在对离心机、水浴箱及微量移液器的使用相当熟悉的基础上,不难将标本中的结果如实地检测出来。
3考核的形式
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学生每操作一步就看一下笔记,或者是询问其他同学,有的学生甚至希望教师能一步步的教,因而学生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缺乏系统的认知。我们将考核的形式设计有理论测试(占30分)和操作考核(占70分)。通过调整考核内容,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将单纯理论教学融合于实验教学中,能把理论知识激活,也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理论测试采用本教研室的计算机交互平台进行,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理论测试我们进行这样的设计,首先收集乙肝两对半检测相关试题,建立题库,内容涉及实验原理、操作、材料、结果观察及临床意义。如(1)乙肝两对半检测涉及ELISA的哪些原理?分别检测什么项目?(2)通过各反应孔显色,判断疫苗接种者、病毒携带者、“大三阳”、“小三阳”;(3)手工洗涤有何要求;(4)加终止液的目的是什么;(5)ELISA常用的酶是哪种?其底物是什么。共组10套试题,学生抽签后通过计算机交互平台指向性地发布试题、进行考试。考虑到学生对理论考试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题型的设计上,设有填充题,标示题、连线题及填空题等,内容直观、清晰,学生“寓考于乐”,在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下地完成理论测试。
4考试评分严谨,设计合理
理论考核从试题集中抽取出6道题组卷,每题5分,共30分。操作考核的评分项目包括:专业素质(衣着仪表、考试态度、纪律)5分;实验准备(实验用品、试剂的预处理、标本处理、标记记录)5分;实验步骤(加样、微量移液器的使用、孵育、洗涤、显色)35分,结果观察10分;操作后清场(试剂、器材归位、实验台面清理)5分,综合评价(规定时间完成、实验后清场、消毒等)10分,共70分。评分标准于考试前告知学生,给学生能充分地复习和准备,注意操作细节,提高考试质量。考试时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试验,教师全程监考,及时对出错环节扣分,评出总分。
5效果分析
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实验教学中,采用考核方式,取得了以下成效。
5.1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起学习的热情
实验操作考核综合反映出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过程和实验态度等各方面的表现。考核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将学生实验考核计入课程总成绩后,学生上实验课的目的性增强,课上都抢着做实验,从以往实验缺乏主动性,不预习,不复习,变为积极思考,认真准备。实验报告抄袭现象也明显减少,改变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3]。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溶血标本可以检测“乙肝两对半”吗?如果用溶血标本检测,会有什么影响,会影响什么试剂?从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看出,学生懂得对实验进行思考,也懂得遇到问题主动和老师商量,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5.2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独立工作能力是一个医学检验工作者最基本素质,中职生毕业后就业单位多是基层医院,基层医院的检验科可能只有1至2名检验员,每天的检验工作任务都要独立完成。因而学生在就学期间即应注重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在实验考核过程中,实验物品的选择、摆放,实验结束后操作台的清理等,是学生自己准备和独立完成。学生在考核时需考虑到考核时间的限制,因此只有熟悉基本的理论知识、熟练基本操作,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得出正确的结果,考试前不做好准备实验将无法顺利完成。
5.3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
由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涉及环节多,通过考试能综合考核学生的基本实验技术,如移液管的准确吸样,血清等倍稀释的方法;能考察学生对常用仪器设备如离心机、恒温孵育箱、酶标仪、洗板机的操作;在对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时,使用过的物品如棉签、试管、注射器的正确处置,能增强学生的无菌操作技术和观念。
5.4学生的评价及反馈
此考核方案在两届学生进行了实施,通过操作考核,学生们得到较为系统的训练,对ELISA检测乙肝两对半的整个流程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有必要开展,通过考核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能自如地、成功地检测出标准物血清标本的正确结果,同时也很有成就感,增强了对实习及将来的工作的信心。在对2013级的学生进行实习情况跟踪、访谈中得知,学生普遍认为,ELISA技术在临床免疫检验诊断中应用广泛,用此技术检测的项目多,工作量较大。由于在操作考核强化了技能,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能很快地进入角色,增强了工作自信心。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核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准备的理论测试问题在内容上需与临床免疫检验接轨,使考核更科学合理化。规范实验教学,严谨、规范示作好示教。学生操作过程中,巡视督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以考促学法强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实验教学,补充和完善了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希望能以此提高学生对其他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及激发起学习的热情。
我觉得这种人的话也是可以做癌症基因检测的,但是这种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即使检查出来也不能说明一定会有肿瘤。
在人的基因里面,TP53是非常重要的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低表达,在恶性肿瘤中高表达。TP53基因翻译的P53蛋白是细胞生长、增殖和损伤修复的重要调节因子。细胞的DNA受损时,P53蛋白阻止细胞停止于G1/S期,把损伤修复,如不能修复则促进细胞凋亡。关于TP53基因突变常见于各种基因检测公司的报告,但是指导方面并不全面,癌度汇总最新的文献报道和基因检测公司的检测报告,希望对患者和家属有助益。
1、为什么抑癌基因的靶向药物开发较难
影响肿瘤发生的基因分为两类:
一种是原癌基因,如EGFR、ALK、KRAS等,这些基因发生了激活突变,驱动了肿瘤的增殖,它们可以比作是汽车的油门,正常时候轻微踏上,结果突变的癌细胞是一直踏着,而且松不开了,因此使用相应的靶向药物去阻断,达到抗肿瘤的目的。一般原癌基因的突变是只在特点的点发生突变才能使得蛋白具有更强的活性,不是随便哪个位点或者那种形式突变都可以的,如EGFR的19del、L858R这些位点,只有这些位点的特点突变形式才能造成EGFR蛋白特定的构象改变,蛋白持续激活,所以针对这些特定的突变位点开发靶向药物稍微容易些。
第二种基因是抑癌基因,如TP53、BRAC1或BRAC2、PTEN、RB1和APC等,它们负责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就像是汽车的刹车一样。需要注意的是抑癌基因的突变是比较随机的,基因的任何位置、不管发生任何形式的突变,只要这个突变导致该基因失去功能,或者功能降低,都可能影响到肿瘤的发生。这就导致针对某个抑癌基因开发直接的靶向药物非常困难。比如一个提前终止导致的抑癌基因突变,已经没有了这个基因翻译的功能蛋白了,还能使用什么药物去阻断,现在更多的是在信号通路的上下游想办法,找相应的药物靶点。
图1:肿瘤抑癌基因TP53、PTEN、RB1和APC的突变形式、频率
2、TP53基因的突变情况
TP53是一个抑癌基因,很多患者的基因检测报告发现有该基因的突变。该基因的错义突变、插入或缺失造成的失活突变非常常见。但是如上面所述,TP53的基因突变形式、突变的位点非常复杂,也非常多样性,不大可能完全一致,错义突变更多的降低TP53基因的功能,而无义突变则可能把TP53基因完整地废掉了。原则上TP53的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因为只要是突变导致P53蛋白失去了功能即可,如下图2所示。临床研究证实肿瘤中95.1%的TP53点突变主要发生在高度保守的175、245、248、249、273和282位点,图2的外显子测序检测到的突变分别非常零散,但可能很多突变对肿瘤的发生没有太大影响。
图2:外显子测序检测到的TP53突变分别情况
TP53基因可以在多个肿瘤类型里发生,不同肿瘤类型中TP53基因的突变频率不同,最高的是子宫癌肉瘤,肺腺癌居中也达到了60%多(见图3)。TP53基因在约90%的小细胞肺癌(SCLC)和约50%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发生改变。大部分(70%-80%)突变是错义点突变,绝大多数影响了DNA结合结构域(5-8号外显子),偶见纯合型缺失。肺癌中TP53突变与吸烟有关,与非吸烟的肺癌患者相比,常在吸烟的肺癌患者中发现由烟草致癌物质导致的G-T的颠换。当在突变或缺失的P53的肺癌细胞中重新表达野生型的P53时,肿瘤细胞走向凋亡,临床试验证实了P53基因治疗的抗肿瘤活性、可行性和安全性。
一项涵盖12个肿瘤类型,共计3281例肿瘤的检测发现,TP53的平均突变频率约为42%,所以很多基因检测报告测出来TP53突变是正常的,因为这个基因突变频率确实很高。而且研究者已经证实,该基因如果发生突变,肿瘤往往更具侵袭性,预后较差。虽然血液肿瘤里TP53突变突变频率较低(5%-15%),但是该基因突变与临床结果相关度最高,TP53基因突变导致异常核型,较差的预后。也有研究报道,如果晚期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发生TP53突变,则对化疗产生抗性。如果存在TP53基因的失活突变,则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预后较差。与此相反,如果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存在TP53基因的非失活突变,则生存期较短。癌度需要提醒大家着重注意的是,这些TP53基因突变和预后的研究都是关联性分析研究,其实没有探索清楚里面的机制,权作参考。
图3:TP53基因在不同癌种类型的突变频率,n为检测的样本数目
3、针对TP53基因突变的药物
目前,美国FDA没有批准任何针对TP53的靶向药物,针对TP53突变的基因疗法、靶向肿瘤疫苗和抗癌药物正处于临床试验早期,这些药物包含APR-246(PRIMA-1 MET)、MK-1775、ALT-801、Kevetrin。也有研究携带TP53突变的癌细胞对Aurora A激酶抑制剂Alisertib敏感,该药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正处于临床II期研究当中。另外,研究表明TP53基因突变可能会影响放射治疗的效果。在肿瘤细胞里导入野生型的TP53基因,重建P53蛋白功能,有助于增加肿瘤对传统放射治疗、化疗的敏感性,这也比较好理解,传统治疗破坏DNA,但是DNA损伤的癌细胞会被P53蛋白阻断,进入凋亡程序,如果P53蛋白失活了,癌细胞就失去了一个检查点,或者这也可能是为何这么多肿瘤都存在TP53的突变,部分也是一种肿瘤在进化上的选择。针对TP53的药物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突变P53蛋白功能再激活,如APR-246(PRIMA-1 MET)可以使突变型P53蛋白重新折叠为和野生型P53蛋白相同的构象,有效激活下游信号分子。另外PRIMA-1还可诱导HSP90的表达,HSP90和突变型的P53蛋白形成复合物,具有与野生型P53类似的转录激活功能。也有研究表明,PRIMA-1还可以增加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需要注意的是PRIMA-1主要是针对TP53基因的点突变,如果是截断突变就不适合这类药物。
第二:特异性阻断MDM2/MDM4与P53的相互作用,人体内的P53蛋白活性是被负调控的,MDM2/MDM4就是这样的负调控蛋白,也有药物研发的思路是开发针对MDM2/MDM4的抑制剂,将P53蛋白的功能给释放出来。临床研究表明Nutlins-3单独使用,或与化疗联用可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类似的药物还有MI-63、Kevetrin等。
其他的治疗措施包含野生型TP53基因导入的基因治疗(下面有详述),以及利用TP53基因的突变,进行协同致死疗法。所谓的协同致死是既然TP53这么重要的基因在肿瘤细胞里失活了,那么就干脆再敲掉一个关键的基因,导致肿瘤细胞凋亡。这个与卵巢癌的靶向药物奥拉帕尼思路是一样的。
图4:TP53基因相关的靶向药物
以上的靶向药物仅限于参考,但是需要明确的是,目前TP53基因突变确实是没有靶向药物,即便是临床药物,也是针对不同的位点。如APR-246是针对TP53基因的三个热点突变R273、R175和R248,如果是一个失活突变,或者不是这三个位点,那么选择参加这种药物的临床试验收益可能会打折扣。当然MK-1775这个药物是这对TP53基因失活突变的。对于这些药物,我们一起期待它们的临床试验结果,及早上市。
4、正常TP53基因进行基因治疗
大部分肿瘤里TP53基因失去了功能,不管是这个基因是点突变,还是失活突变。因此一个美好的、很容易想到的理想就是把正常的TP53基因导入肿瘤细胞,让肿瘤细胞重新表达一个正常的P53蛋白,这样可以促进细胞周期停滞,把那些携带大量变异的肿瘤细胞给阻滞在某个细胞周期,肿瘤细胞凋亡。不过需要着重注意的是导入TP53基因的载体不能是逆转录病毒,该类病毒只能感染分裂复制的细胞,且会整合入宿主基因组引起恶性转化。目前较为成熟的基因治疗载体是腺病毒载体,其不整合如宿主基因组,可感染分裂期和静止期细胞。大量的研究表明腺病毒介导的TP53基因感染肿瘤细胞后,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但是治疗效率低,一项I期临床试验中,2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治疗,50%的患者有TP53基因表达升高和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但是仅有两例发生肿瘤消退现象。
世界首个基因治疗药物“重组腺病毒—p53抗癌注射液(今又生)”是2003年获批的。但目前知晓今又生的医生也并不多。一个药品要想获得临床医学的认可,必须基于很多的、连续的临床试验数据,我们看到很多跨国药企的靶向药物,不断地进行相关的临床试验,产生一系列的数据,而这恰恰是该药所欠缺的,该药所属公司的内部缠斗可能会是一个原因,钱和注意力都被用来打官司去了。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珊文教授对该药评论是:首先,药厂说明书将“今又生”定义为广谱抗癌药物,但从临床上看,今又生不能单独用药起作用,而是和传统放化疗结合来用,这个上面我们也阐释过了。其次,很多内科大夫习惯与静脉注射,由于今又生是一种腺病毒制剂,引起的抗原和抗体反应使得药物没到肿瘤病灶就被人体免疫消灭了。应该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肿瘤内,如瘤内注射、或经肝动脉泵注射或腹腔灌注。张珊文教授的研究表明,42名鼻咽癌患者联合使用P53基因药物和传统放疗。相比40名单独使用放疗的对照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了7.5%(见下图,详情可见第六篇参考文献)。另外还有研究报道P53结合放疗治疗局部进展期宫颈癌,5年生存率比单独放疗提高了17.5%。在胰腺癌、癌性腹膜炎等也都有研究报道。
图5:鼻咽癌患者接受今又生联合放疗(GRT)与单独放疗(RT)的OS对比
除了今又生这个药物之外,还有一种靶向于突变P53基因的复制选择性腺病毒Onyx-015,该病毒也称为融瘤病毒。国内有类似于Onyx-015融瘤病毒H101进入了III期临床。
关于基因治疗,导入TP53基因我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我一直怀疑导入一个正常TP53是否能恰当表达,而且肿瘤已经发生且基因突变非常复杂,单独恢复一个抑癌基因的功能似乎于事无补。但是写任何东西必须客观,而客观的依据是文献研究数据。以及基于科学发现所能想到的生物学逻辑。所以现在的理解是如果将病毒载体直接导入肿瘤病灶,在恰当的时间配合传统放疗、化疗是应该可以起到一定效果的,确实也有文献和数据支持。但是单独靠静脉注射这种携带正常TP53基因的人工改造病毒去治疗,是不靠谱的。原因请如上面所阐述。如您有疑问及其他见解欢迎在本文下面回复,我们再进行探讨。
5、诱发TP53基因突变的因素
假如TP53基因可比作人体的卫士,那么就一定多加注意不能让其突变,或者说减少刺激其突变的因素。这其实也就是一种防癌和预防。有研究表明,一些环境和饮食等会直接导致TP53基因的突变:
1、食物中的黄曲霉素B1,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要使用发霉的食物,这些食物里可能都有黄曲霉素。
2、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这会导致肝细胞癌,其中也涉及到TP53的变化。
3、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TP53基因突变与太阳的紫外线接触有关。
4、吸烟可引起TP53突变,与肺癌的发生相关。
癌度有话说:关于TP53基因的梳理是非常困难的,一个是这个基因非常有名,相关的研究论文也很多。但是这个基因虽然频繁地出现在基因检测报告里,但是指导的药物很少。我们集中阅读了一定的文献(远远不止下面引用的),综合写了一篇关于该基因的科普文,总之TP53基因需要结合突变位点、突变形式来选择后续治疗措施,如是否可以参加临床试验,参加哪一种药物的临床试验。本文不敢说全面准确无误。如您有建议或问题、关于本文的疏漏请回复本文交流。
编者:翱宇
参考文献:
1、张仁峰,公蕾,《现代免疫学》2016年第36卷第2期,150-153。
2、Robles AI, et al., 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Med. 2016 Jul 22. pii: a026294.
3、Alexandrova EM, et al., Nature. 2015 Jul 16;523(7560):352-6.
4、Levine AJ, et al., Cell 1997; 88: 323-331.
5、Schellens J, et al., J Clin Oncol 2009, 27: 3510.
6、El-Deiry WS, et al., Oncogene 2003, 22: 7486-7495.
7、Jian-ji,et al., Pan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Vol 27, No 5 (February 10), 2009: pp. 799-804.
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公众号“癌度”,了解更多关于肿瘤和基因的资讯。
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公众号及作者
腹股沟几个回合时代光华
1.“肺癌基因”浮出水面 吸烟增加肺癌危险,然而吸烟者也不是个个都会患肺癌。冰岛、法国、美国等国研究者发表在《自然》杂志[Nature 2008, 452(7187): 633;638]和《自然遗传学》杂志(Nat Genet 4月2日在线发表)上的三项独立研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阐释:除吸烟及相关环境因素外,遗传因素也影响肺癌发病危险。三组研究者都发现,位于15号染色体长臂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基因簇的变异,影响肺癌发病危险。 另一项发表在11月2日《自然遗传学》杂志(Nat Genet)上的研究显示,位于5号染色体TERT和CRR9基因的变异也可使患肺癌的几率增加高达60%。 2.KRAS成为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第一个重要分子标志物 今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公布的CRYSTAL、OPUS、EVEREST等研究及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 2008, 359(16): 1757]上的研究显示,对转移性结直肠癌,KRAS有无突变与西妥昔单抗的疗效明确相关,KRAS野生型患者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中获益更大,而突变型患者并不能从联合化疗中获益,KRAS野生型与突变型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2008年10月,KRAS基因检测被写入最新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3.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预示靶向治疗效果不佳 西班牙研究者在ASCO-NCI-EORTC第二届癌症分子标志物年会上报告,接受EGFR靶向药物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若血液和肿瘤组织中同时存在EGFR基因突变,则其与只有肿瘤EGFR突变者相比生存转归较差。EGFR突变检测可作为基因分型无创辅助工具,用于EGFR拮抗剂个体化治疗患者选择。 4.“解码”癌症基因 美国科学家首次从1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提供的细胞中, 通过全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发现10个与AML发生、进展相关的突变基因。这些基因以前未被其他基因研究发现,而且以抑癌基因的突变为主。研究者推荐对其他癌症患者也采用类似的研究方法,可能在癌症致病机制等方面取得成果。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Nature 2008,456:66)上。
在肿瘤医院实习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