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研究与临床》不是北大核心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技部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是核心期刊的。 只要是关于肿瘤的文章都能发表,发表也挺容易的,它的投稿Email:。 你可以试试的。
是正规期刊在新闻出版总署可以查到,中国知网也可以查到。投稿email:发表也是比较快的,你可以试试。
应该是,属于核心B类
是的,是 最新版的北大核心期刊。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4-2015)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1年版, 2014年版
属于北大核心期刊,可以万方和知网中查找期刊相关信息
1. 中华医学杂志2.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3. 中国药学杂志4.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5. 中国肿瘤防治杂志6. 中国老年学杂志7.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8.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9. 中国医师杂志10.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判断一本期刊是不是国家级医学学术期刊,只需要到中国记者网上(新闻出版署的网站)上面输入该期刊的名字,如果主管单位是国家级部位或者机构的就是国家级期刊,否则就不是。如果想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可以找我,我可以协助,发表时间快,周期短,易发表,价格低。详见我空间的联系方式吧
国家级就是,
主办单位是是国家级的期刊。
这类期刊大多都会加上中国,中华在名称的最前面。
一看便知。
《中华肿瘤杂志》,《国际肿瘤学杂志》(原《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肿瘤》,《癌症》
只要是被《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上列出的,都是核心期刊。当然还有其他标准,比如被sci收录的,被pubmed收录的等等吧,都算是核心期刊。还有中华医学会旗下的期刊,中华医学会旗下的期刊并不都是以“中华”开头的,一下是中华医学会旗下的期刊。 有: 白血病·淋巴瘤 G 国际病毒学杂志 国际儿科学杂志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国际呼吸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国际免疫学杂志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国际外科学杂志 国际眼科纵览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 国际遗传学杂志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国际肿瘤学杂志 Z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药 中国综合临床 中华病理学杂志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 中华儿科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中华核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精神科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医史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中华胰腺病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肿瘤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 肿瘤研究与临床
应该是,属于核心B类
不是 中国医学论坛报才算是国内的医学专业期刊
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和CSCO团体会员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JC)、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 PD)、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及国内诸多著名数据库和检索系统收录。
何裕民,生于1952年,浙江义乌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中医肿瘤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兼任中国自然辨证法研究会医学辨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全国医学辨证法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医学与哲学》、《中医研究》、《全科医学》、《上海中医药杂志》、《医古文》、《实用护理》、《健康世界》等近十份专业刊物及多份高级科普杂志的副主编或常务编委及编委。现为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国家重点支撑项目“亚健康”课题组第一负责人,国家教育部“十一·五”中医基础学科系列分化教材总主编。先后出版《中医学导论》、《差异·困惑与选择》、《心身医学概论》、《中医情志病理学》、《新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心身医学》等专业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科普文章300多篇,涉及多个领域,为多个学术领域的开创者或领航者,如心身医学、中医肿瘤学、医学文化学、比较医学、医学哲学、医学方法论、医学人才学(教育学)、营养学以及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医学、各家学说、亚健康等。
本病属于中医“ 肺积 ”“ 息贲 ”等范畴,现中医病名统称为“ 肺癌病 ”,中医认为,肺癌总体病性属于因虚致实、虚实夹杂。肺癌发病以正气亏虚为先,因阴阳失调,六淫之邪乘虚而入,邪滞于肺,致肺气失和,宣降失司,气机不利,血行受阻,津液失布,凝聚为痰,痰凝气滞,血瘀阻于脉络,日久形成肺积。 “虚”“痰”“瘀”“毒”为肺癌的四大致病要素 ,贯穿肺癌的整个发病过程。本虚则以 气虚、阴虚、气血两虚 为多见,标实则以 痰凝、气滞、血瘀、毒结 为多见,临床上表现出复杂多样的证型。肺癌病位在肺,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肺脾气虚是肺癌发病的内在根本原因。在发病早期,以肺郁痰瘀多见,治疗以宣肺理气、化痰祛瘀为主;至疾病中期,脾气受损,运化失常,痰湿内蕴,辨证以肺脾气虚或脾虚痰湿为主,治疗以益气健脾、培土生金为要;随着疾病的发展,气阴耗伤,虚损及肾,以致气阴两虚、肾阳不足,治疗上注重益气养阴、温阳补肾。在邪实方面,“痰”“瘀”“毒”搏结是肺癌的重要病理特点,因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津液失于输布、温化,以致聚湿生痰,痰瘀毒结。故中医治疗在扶正的同时,亦需兼顾祛邪,治疗当灵活运用化痰利湿、活血祛瘀、解毒散结等治法。
辨证分型论治
1. 肺郁痰瘀型
主症:咳嗽不畅,痰中带血,胸胁痛或胸闷气急,唇紫,口干,便秘,舌暗红,有瘀斑或瘀点,苔白或黄,脉弦滑。
治法:宣肺理气,化瘀除痰。
方药:千金苇茎汤(《外台秘要》)加减。苇茎15g,桃仁10g,薏苡仁30g,冬瓜仁15g,生南星15g(先煎),生半夏15g(先煎),桔梗12g,鱼腥草30g,全瓜蒌15g,田七6g,浙贝母10g。
加减:胸胁胀疼者加莪术15g、延胡索15g;咯血者重用白茅根30g、仙鹤草30g、旱莲草20g;发热并见痰中带血、舌暗者加牡丹皮15g、连翘15g、黄芩10g。
2. 脾虚痰湿型
主症:咳嗽痰多,胸闷气短,疲乏懒言,纳呆消瘦,腹胀便溏,舌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濡、缓、滑。
治法:健脾燥湿,理气化痰。
方药:陈夏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加减。党参30g,茯苓20g,白术15g,陈皮6g,生半夏15g(先煎),生南星15g(先煎),薏苡仁30g,瓜蒌皮15g,桔梗12g,浙贝母10g,甘草10g。
加减:痰涎壅盛者加白芥子15g、枳实15g;肢倦思睡者加人参10g、黄芪30g。
3 . 阴虚痰热型
主症:咳嗽痰少,干咳无痰,或痰带血丝,咳血,胸闷气急,潮热盗汗,头晕耳鸣,心烦口干,尿赤便结,舌红绛,苔花剥或舌光无苔,脉细数无力。
治法:滋肾清肺,化痰散结。
方药: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加减。生地20g,百合15g,玄参15g,当归10g,浙贝母10g,守宫6g,夏枯草15g,瓜蒌皮15g,猪苓20g,鳖甲30g(先煎),甘草10g。
加减:痰黄如脓腥臭者,加鱼腥草30g、知母15g、桑白皮10g;五心烦热者加牡丹皮15g、黄柏15g;口干欲饮者加天花粉20g、天冬15g;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15g、厚朴10g。
4 . 气阴两虚型
主症:干咳少痰,咳声低微,或痰少带血,颜面萎黄、暗淡,神疲乏力,口干短气,纳呆消瘦,舌淡红或胖,苔白干或无苔,脉细如丝。
治法:益气养阴,扶正祛积。
方药:大补元煎(《景岳全书》)加减。人参15g,山药30g,熟地黄15g,当归10g,山萸肉10g,仙鹤草30g,西洋参10g,麦冬15g,五味子10g,猪苓20g,山海螺30g。
加减:痰粘难咯者,加桑叶10g、僵蚕10g、海蛤壳30g;面肢浮肿者加葶苈子15g、茯苓25g、泽泻15g;神志昏蒙者加全蝎5g、蜈蚣3g、石菖蒲15g。
5. 肾阳亏虚型
主症:气短,动则气喘,或见面色晦暗,面目浮肿,冷汗自出,腰膝酸软,咳嗽痰少,畏寒神怯,舌淡而嫩胖,脉沉细。
治法:温阳补肾,纳气平喘。
方药:人参蛤蚧散(《医垒元戎》)加减。蛤蚧1对,人参15g,北杏仁10g,川贝母10g,桑白皮15g,茯苓15g,杜仲15g,肉桂6g,沉香10g,熟附片10g(先煎)。
加减:呼多吸少,咳喘甚者,加葶苈子15g、大枣15g;痰多壅盛,动则喘促者,加苏子15g、前胡15g、橘红10g;形寒肢冷者,加干姜10g、当归10g、鹿角霜15g。
肺癌的辨证治疗是中医治疗的核心,在具体诊治过程中也可参考我国著名的中医肿瘤学家、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专家的肺癌学术思想和用药经验,如朱良春、刘嘉湘、周岱翰、朴炳奎、潘敏求、郁仁存、李佩文、刘伟胜和刘亚娴等中医大家。中医治疗疗程的时间长短需根据患者身体状态、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和预后指标的不同而灵活调整;总体建议中医治疗疗程1年以上,服药期间定期检查血分析、尿液分析、肝肾功能。
辨证用药
临床上肺癌患者常见咳嗽、咳血、胸痛、疲乏、胸腔积液等症状及并发症,可多症并存,治疗上可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减用药,以改善症状。
1. 咳嗽
咳嗽病位在肺,与脾、肝有关,久则及肾。咳嗽的辨证,首先要辨明外感、内伤,以及其见证的属虚属实。肺癌患者多属内伤咳嗽,因肺气亏虚、脾虚生痰、肝火犯肺或肾失纳气,以致肺气失宣,肺气上逆。在治疗方面,当以宣肺化痰为基本治则,根据虚实夹杂及脏腑辨证进行辨证用药。
咳嗽咽痒,咳稀白痰,流清涕,恶寒发热,多为风寒外袭,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可选用麻黄、荆芥、紫苏梗、杏仁、桔梗等。
干咳,咽痛,痰少难咳,或痰中带血丝,舌红而干,苔薄黄,脉浮数,多为风燥伤肺,治以清肺润燥,可选用桑叶、北杏仁、川贝、沙参、枇杷叶等。
气短声低,痰多色白,自汗,恶风,倦怠无力,舌淡,苔白,脉细弱,多为肺脾气虚,治以健脾补肺,补土生金,可选用党参、白术、陈皮、法半夏等。
干咳,咳声短促,口燥咽干,声音嘶哑,午后潮热,盗汗,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多为肺阴亏耗,治以养阴清热,润肺止咳,可选用麦冬、天冬、天花粉、款冬花、紫菀等。
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者,属寒痰,治宜温化寒痰,常用细辛、干姜、蛤蚧、半夏等;咳声重浊,痰多色白黏腻,胸脘痞闷,多为痰湿蕴肺,治以燥湿化痰,理气止咳,可选用半夏、茯苓、陈皮、白芥子、苍术、化橘红等。
咳嗽时伴胸痛,痰多质稠,或黄稠,口干欲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多为痰热郁肺,治以清热化痰,肃肺止咳,可选用黄芩、知母、瓜蒌皮、蒲公英、鱼腥草等。
放疗后患者常见干咳,咽干灼痛,痰黄稠量少难咳,偶有身热,舌红,少苔,脉滑数或细数,多为气阴两伤或邪热蕴肺,治以益气养阴或养阴清热,可选用沙参、麦冬、连翘、知母、桔梗、生地等。
2. 咳血
咳血属“血证”范畴,病位在络脉。咳血的辨证,需辨别虚实,实证多由火热、瘀血引起,火热熏灼、迫血妄行,或者血溢脉外、瘀血阻络;虚证一般为气虚不摄,血不归经所致。在治疗方面,当以治火、治气、治血为主,根据虚实来辨证用药。
痰中带血或咳血,口干咽痒或咽痛,身热恶风,头痛,多为燥热犯肺,治以清热润肺,宁络止血,可选用桑叶、沙参、藕节、侧柏叶等。
痰中带血或咳血,咳嗽痛引胸胁,烦躁易怒,目赤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多为肝火犯肺,治以清肝泻肺,凉血止血,可选用仙鹤草、黄芩、石膏、知母、茜草等。
痰中带血或咳血,血色紫暗,胸胁刺痛,部位固定,舌青紫有瘀斑,脉涩,多为瘀血阻络,治以通络祛瘀,凉血止血,可选用田七、丹参、生地、鳖甲等。
咳血量大,血色较淡,倦怠乏力,不欲饮食,舌淡苔白,脉细,多为气虚不摄、脾不统血,治以益气摄血,可选用人参、黄芪、茯苓、阿胶、茜草、炮姜炭等。
3. 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属“痰饮”“悬饮”范畴,病位在三焦。痰饮为病,虚多实少,本虚标实,辨证首辨二者主次,悬饮主要为三焦气化失职,肺、脾、肾功能失调导致,留于胁下。在治疗上首重温阳化气,同时根据虚实以辨证用药。
胸胁疼痛,呼吸困难,咳逆气喘,不能平卧,或仅能偏卧于停饮一侧,病侧肋间饱满,舌淡,苔白,脉沉弦或弦滑,为饮停胸胁,治以泻肺祛饮,可选用葶苈子、桑白皮、猪苓、车前子、防己等。
呛咳时作,口干咽燥,午后潮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此为阴虚内热,治以滋阴清热,可选用沙参、麦冬、桑白皮、天花粉、太子参、石斛、玉竹等。
气喘气促,动则尤甚,胸闷,纳少,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胖大,苔白滑,脉沉细,此为脾肾阳虚,治以温脾补肾,可选用附子、桂枝、干姜、黄芪、白术、补骨脂、蛤蚧等。
4. 胸痛
胸痛属于“痛症”范畴,病位在络,不通则痛,肺癌病胸痛为本虚标实,发作时以标实为主,缓解时以本虚为主,辨证首在辨虚实,次分寒、热、痰、瘀等。治疗上“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
痛引胸胁,情绪波动时加剧,目赤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多为肝火犯肺,治以清肝泻肺,可选用蒲公英、黄芩、石膏、知母等。
胸胁刺痛,部位固定,活动时有加剧,舌青紫有瘀斑,脉涩,多为瘀血阻络,治以通络祛瘀,活血止痛,可选用田七、鳖甲、守宫、地龙、僵蚕等。
胸部闷痛,部位不定,阴雨天加重,痰多色白黏腻,多为痰湿蕴肺,治以燥湿化痰,理气止痛,可选用半夏、茯苓、陈皮、枳壳等。
胸部隐痛不适,喘促短气,吸多呼少,语声低微,汗出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沉弱,多为肺肾两虚,治以益肺补肾,可选用人参、白术、附子、蛤蚧等。
辨病用药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以加用2 3味具有辨病抗癌中草药,如 白花蛇舌草、浙贝母、壁虎、半枝莲、半边莲、山慈菇、猫爪草、露蜂房、鱼腥草、龙葵草、蛇莓 等。
REF.林丽珠,王思愚,黄学武.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中医肿瘤学杂志,2021,3(06):1-17.
预约方式到现场还是有电话预约?找半天没找到,而且电话一直占线。
您好,可以看看在杭州方回春堂坐诊的几位医生哦!专家姓名:庞德湘职 称:主任中医师科 室:肿瘤门诊简介:省级名中医、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 美国传统医学博士,从医50余年,家学渊博,80年代就读浙江中医学院,攻读中西结合肿瘤专业硕士学位,导师王泽时、吴良村教授;攻读博士:师从全国老中医学术指导老师连建伟、吴良村教授。98年美国传统医学科技大学授予博士学位。三等甲级医院任肿瘤科主任10余年。任省级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会副主委;市级抗癌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癌症姑息治疗杂志》特约编辑。擅长:治疗 1、肿瘤的中医治疗:特别对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大肠癌等各种肿瘤的治疗。2、肿瘤手术后、放疗、化疗后的中医配合、副作用调理等。3、癌前病变:对肝病、胃病、和乳腺病等癌前病变有独到见解和良好疗效。专家姓名:陈良良职 称:主任医师科 室:肿瘤门诊简介:浙江省免疫学会常务理事、临床免疫学会副主任、浙江省抗癌协会中医肿瘤专委会委员、肿癌生物免疫治疗专委会委员,从事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综合治疗40余年,于肺癌、乳腺癌、胃肠癌、肝癌、卵巢癌、恶性淋巴瘤等的中医治疗,倡导中医有序分步抗癌,提高免疫力,善用扶正祛邪、改善生质量,防治复发转移,善于配合化疗放疗、免疫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对于冬令膏方进补也有独特经验。专家姓名:谢怡庄职 称:副主任医师科 室:肿瘤门诊简介:擅长中晚期癌症和疑难杂病的中西医综合治疗,尤其在处理肿瘤的并发症后遗症及防复发防转移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善用中药干扰和改变癌细胞的生存环境和繁殖条件,抑制和削弱癌细胞的生长。临床上采取多途径给药,内服结合外治,用药精当,疗效确切。研究课题(消症散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获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