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布新,医学学士(安徽中医学院,1986;现名安徽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1989)、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1993);曾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业务处副处长(1995-1996)、处长(2002-2006);现任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应用心理协会(IAAP)理事(2006-2014)、秘书长和执委(2014-2018)、全国颜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2000-2015)、副主任(2015-)、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1997-)、常务理事(2002-)、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6-2014)、民族心理学专委会委员(2015-2017)、老年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2013-),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常务理事、老年心理专委会主任(2010-),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老年心理卫生专委会副主任(2010-),《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应用心理学》、《中国老年学杂志》、《台湾心理谘商季刊》编委;为国内外10余本核心学术期刊审稿人;曾赴瑞典Stockholm大学心理系、美国Fuller心理研究院等二十余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开展学术交流;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发展(认知年老化、宗教心理学),主持或参与科技部公益性行业标准项目、863项目、973项目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研项目4项、中科院特别支持项目1项、中国科协调研项目3项;获得国家专利1项;主持或参与制订、修订国家标准10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两百余篇;出版《心理学文献计算机检索手册》(1993)、《中老年心理健康与咨询》(2002)、《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2013)等3本著作;指导32名研究生完成硕士、博士论文并获得学位;曾获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IUPsyS)杰出贡献奖(2004)、中国科协先进工作者(2006)、中国老年学奖·学术成果奖(2007、2010)、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优秀心理卫生工作者(2011)、中国老年学学会优秀工作者(2013)等荣誉称号。
2003年术什么杂志:属《中国老年学杂志》发行月刊。
擅长整人胡作非为,最擅长无理取闹。性格很扭曲
国立医学图书馆。《中国中药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创刊于1955年7月。据2019年4月《中国中药杂志》官网显示,《中国中药杂志》第十届编委会拥有常务编委会委员29人,编委165人。
张允岭,男,1963年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脑病学术委员会常委、内科临床诊断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博士学术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痴呆科学家联盟理事,中国身心疾病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药杂志编委,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天津中医药编委。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首届“中国中医药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当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称号
毕开顺,沈阳药科大学副校长《药物分析杂志》编委《药学学报》编委《中国中药杂志》编委《中草药》编委《中国天然药物》编委、《西北药学杂志》编委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新医药博士协会理事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辽宁省高级职称(药学类)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辽宁省药学会药物分析学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李发美,《分析化学》主编分析化学和药物分析教授、博士生导师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分析系主任 沈阳药科大学教材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中医药科研实验室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分析实验室主任 国际学术杂志《 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 》的中国地区责任编辑 《中国中药杂志》、《色谱》编委 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员、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色谱学会理事、中国保健协会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病学会理事 政协辽宁省委员会常委 年轻的好像邸欣不错,陈晓辉,郭兴杰不太了解
人物经历重庆医科大学77届医学系毕业,分配到重庆市公安局从事法医检案工作,历任重庆市公安局刑事犯罪实验室副主任、主任、法医师、主检法医师、副主任法医师、主任法医师、刑警大队长、刑警总队长、公安部特聘刑侦专家、中国刑警学院客座教授。2004年4月任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兼任中国法医学会常务理事、损伤专业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法医学杂志》编委会副主任、西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重庆警官学院兼职教授、重庆市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委、重庆市司法鉴定委员会司法医学专家鉴定组副组长、重庆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重庆市政协委员、科协委员。
简历1.198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2.1985年分配在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法化学室,从事毒物分析的科学研究、检案、教学工作。3.1987年任助理研究员。4.1993年任副研究员。5.1998年任研究员。6.2004年任所长。7.1996年进入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人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8.2003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9.2000年任上海医科大学硕士导师、兼职教授。10.2005年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工作1. 承担临床医学专业(五、七年制)《法医学》专业课教学(2-4学时/周),5届学生,学生人数每届300--400人左右;2. 法医学专业学生专业课《法医毒物分析》(3学时/周)教学,5届学生,学生总人数103人;3. 研究生课程《高级法医毒物分析》(2学时/周),每届学生3-7名左右。实践:带教毕业生科学研究(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体内常见毒品及代谢物的系统分析体系》 市科委基金 1999-2001年 2.《毛发中毒、药物鉴定标准及质量控制》 国家科技部 2000-2002年 3.《司法鉴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 国家科技部软科学 2004~2005年4.《司法鉴定技术标准研制》 国家科技部 2003~2005年 5.《毛发中合成类固醇兴奋剂的检测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5-2007年获奖情况1.血、尿中乙醇含量的测定及其评价 上海市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1991年)2.气-质联用法在系统毒物分析中的应用 上海市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 司法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3年)3.毒鼠磷中毒检验的实验研究 司法部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1993年)4.体内海洛因代谢产物的分 析研究 司法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5年)5.体内度冷丁及其代谢物的分析研究 司法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7年)6.尿中甲基苯丙胺及其代谢物的分析研究 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998年)7.毛发中度冷丁及其代谢物的测定及评价 司法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9年)8.体内常见毒品及代谢物的系统分析体系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9.司法鉴定技术标准和鉴定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社会兼职 中国法医学会 理事 《法医学杂志》编委会 副主任 《中国司法鉴定杂志》编委会 副主任 中国合格评定实验室认可委员会 委员
中山大学法医学是中国法医学界很有实力的学校,其所属的法医鉴定中心已经成为十所国家级法医鉴定机构之一。
治普通结石病还行,问题重点去大医院吧,收费最坑,手术费全部门诊交,都不算住院费里,回家都不能报,其实在大医院价钱一样,普通结石病医药费报销完四五千,手术费门诊交一万左右不能报,所以其实大医院还好些,毕竟京都是私营,
张肇达,男,博士,教授,肝胆胰外科学博士生导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大学“214重点人才工程计划”二层次人才。 1968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1982年获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硕土学位。1982至今在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工作。1988年获华西医科大学博士学位。1988-1989年在美国俄亥俄医学院外科作访问学者。1992年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升任博士生导师。现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教授。任职任编:国际大学网络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卫生部肝胆肠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科协副主席四川省医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主编《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副主编《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国内镜杂志》副主编《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副主编《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编委《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委《实用肿瘤杂志》编委等研究方向:坏死性胰腺炎; 胰腺移植的基础研究科学研究:从事胰腺疾病及胰腺移植研究工作20余年,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课题,在胰腺炎病理机制及治疗方面,从早期胰腺微循环改变,小肠隐凹素和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粘着蛋白的表达,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胰腺移植方面,进行了急性排斥反应分子生物学诊断,协同信号阻断,CTLA-41g基因导入及CTLA-41g与抗CD40LIg联合基因导入对免疫豁免影响的研究。研究取得巨大进展,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胰腺微循环的基础应用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已培养博士、硕士生多名。目前正进一步深入探讨胰腺移植的可行性,进行猪胰肾联合移植模型的改进工作。近期发表论文:[1] 曹鸿峰,张肇达,刘续宝.成人网膜囊内淋巴管瘤1例.四川医学, 2005,26(3)[2] 贾鹏辉,张肇达.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微循环的改变.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5,12(1)[3] 唐勇,张肇达,李建水,李敬东,魏永刚.外伤性脾破裂216例临床分析.华西医学, 2004,19(3)[4] 李全生,张肇达,刘续宝.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华西医学, 2004,19(2)[5] 李建水,张肇达,唐勇,侯明勇,魏江涛.新型同种异体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建立与评价.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4,21(5)[6] 唐勇,张肇达,魏江涛,侯明勇,李建水.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改进.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35(6)[7] 伍晓汀,张肇达,赵小菲.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4,11(3)[8] 田伯乐,张肇达,刘续宝.遗传性胰腺炎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进展.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3,10(6)[9] 刘续宝,张肇达.慢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3,10(6)[10] 李全生,张肇达,陈晓理.实验性胰腺炎小鼠小肠隐凹素-4 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34(1)[11] 韩方海,张肇达,伍晓汀.改良Welch手术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术中的应用.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3,6(3)[12] 唐诗彬,张肇达,蒋俊明.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粘着蛋白的表达及中药对其的影响.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3,20(4)[13] 韩方海,张肇达,伍晓汀.支撑捆扎法回肠Pouch-直肠肌鞘内肛管--期吻合术.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3,10(1)[14] 唐诗彬,张肇达,蒋俊明.中药WPY对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白细胞肌动蛋白的作用.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34(1)[15] 唐诗彬,张肇达,李全生.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腹腔大出血(附13例分析).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3,9(3)[16] 胡伟明,张肇达,董高宏.胰腺感染的外科治疗.华西医学, 2002,17(1)[17] 张肇达,田伯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2,8(2)[18] 韩方海,张肇达,伍晓汀.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2,11(11)[19] 田伯乐,张肇达,胡伟明.Peutz-Jeghers综合征的诊治(附11例报告).四川医学, 2002,23(1)[20] 贾鹏辉,张肇达,周总光.WPY对小鼠实验性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微循环改变的影响.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1,32(1)[21] 李全生,张肇达.小肠隐凹素的研究进展.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1,8(6)[22] 田伯乐,张肇达,彭其芳.一期阑尾切除盲肠造瘘治疗结肠癌引起的闭袢性肠梗阻2例报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1,8(1)[23] 田伯乐,张肇达,胡伟明.胰腺良性微小肿瘤的定位诊断(附12例报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1,8(6)[24] 韩方海,张肇达,董高宏.直肠癌术中盆腔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6(1)[25] 胡伟明,张肇达,田伯乐.经后上腰腹膜后引流及灌洗治疗胰腺感染性坏死20例体会.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1,8(6)
王意忠,男,46岁,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 (航天中心医院)血液、内分泌科主任。北京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锦州医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并担任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中国保健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疼痛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博士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医杂志编审。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编委。和患者王意忠,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锦州医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中国保健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疼痛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博士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医》杂志编审,《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编委。他热爱中医药事业,师承著名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家周蔼祥研究员,从事医学临床、科研和教学实践20余年,医术精湛,爱岗敬业,始终坚持以高尚医德立身,以高超医术济世。他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创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白血病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有效方法。通过这次评选,王意忠同志系统地梳理了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及资料,全面总结了自己创建的诊疗方法理论。他急患者之所急,痛患者之所痛,医德高尚,受到了患者的广泛好评.
你是指什么?投稿的话,是中国给排水专业学术水平最高的杂志了。订阅的话,看你从事的工作,该杂志更适合大专院校、研究机构人员,当然,市政水处理设计也很适合;从事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话,订阅《给水排水》杂志更好。个人觉得给水排水行业,最好的杂志就是《给水排水》和《中国给水排水》了。
看看中国给水排水杂志吧
张晓健,男,1954年出生,1978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1981年获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86年获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名环境工程博士。现为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水质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教授,清华大学环境系水质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张晓健同志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在全国同行中有较大学术影响。现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副理事长、《给水排水》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工业用水与废水》杂志编委会主任、《环境科学学报》杂志编委等社会团体职务。在国际学术团体中担任国际水协理事(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缩写IWA,中国仅2名理事)、美国水环境联合会(Water Environmental Federation,缩写WEF)会员、日本水环境学会(Japan Society on Water Environment,缩写JSWE)海外会员等,代表国内有关学会积极推进与国外学会的学术交流。张晓健同志已担任两届校教代会主席团成员和校工会委员,现任校工会业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积极组织校工会的教书育人和青年教师教学活动,并获得北京市总工会“迎五十年大庆,做跨世纪先锋爱国立功竞赛奖”。
《工业水处理》和《给水排水》是两款很权威的 可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