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北欧等国 .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是这个流派的杰出 [ 摘 ] 表现主义兴起于 20 世纪初 , 盛行于 20 , 年代的德 , , 要代表 , 其小说的表现主义技巧达到了运用自如 , 登峰造极的境界 .卡夫卡的小说寓荒诞于真实 , 融幻想与怪诞于一体 .他所 创造的艺术世界 , 人称 "卡夫卡式"如同 , "莎士比亚化" 一样 , 也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体 , 并已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美 学概念 .现代主义属于二十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卡夫卡作为时代的代表,他的成功和不平凡,不在于他在某一艺术方法和审美特征的追求上达到了极致,而在于他对急速变革和逐步形成中的属于整个大时代的美学风貌作了全景式的呈现,创造了卡夫卡式的"神话"。这是一些关于卡夫卡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采纳
卡夫卡是现代表现主义的集大成者。作为一个身处现代主义初期的作家,他无疑有着极其敏锐的艺术、哲学嗅觉和细腻而宏大的悲悯之心。他的长篇作品有《城堡》、《美国》(亦译作《失踪的人》)、《审判》。而短篇作品则为数较多,为世熟知的有《变形记》、《在流放地》、《乡村医生》、《判决》(和长篇小说《审判》是两回事)、《骑桶者》、《乡村婚事筹备》等。 卡夫卡的作品往往被评价为“孤独”、“焦虑”、“陌生”。这样的评价也许中肯,但就我个人而言,卡夫卡给我留下最深的情感体验只是“焦虑”,就是那种处在风口浪尖的窘境上又不得不承受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的窘境。 废话说多了,楼主,关于你所说的“神话主义”我不知道是什么概念,我不是汉语言文学的学生,只能从自己多年来看过的有关书籍上为你找些线索。据我所知,在克劳斯.瓦根巴赫所著《卡夫卡传》上,曾经提到过卡夫卡的藏书,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各个地方的民间神话传说和童话。同时,卡夫卡本人也曾提到过,受霍桑和托马斯曼的影响较深,而后者的《魔山》,正如我们所知,是以神话为背景的一部讽喻小说(尽管我不确定卡夫卡在世时这部小说是否已经出版)。而在卡夫卡的作品中,那种诡异的荒诞手法势必也受到他本人阅读的影响,拿我们认为最出名的《变形记》为例,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利一觉睡醒,发现自己变成一只巨大的甲虫。这样的开头,无疑作为一个童话故事的序章最为合适,但它偏偏出自卡夫卡的笔下,于是格里高利备受精神折磨,被家人孤立,囚禁,最终孤单地饿死。 这是我所了解的卡夫卡,由于一字一字的码太累,我就先不说太多,楼主你若觉得满意就回答下,有疑惑的我会再补充。如果你的时间不是太紧的话,可以去看一看以下这几部作品,都是和卡夫卡本人及其创作风格有关,想来也很贴近你论文的论点。埃里希弗洛姆:《被遗忘的语言》米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瓦根巴赫:《卡夫卡传》残雪:《灵魂的城堡》余华的一篇评论卡夫卡和川端康成的文章,貌似收录在《温暖与百感交集的旅程》布鲁诺舒尔茨《鳄鱼街》(可看可不看,这家伙的风格与卡夫卡一脉相承)安徽教育出版社的《表现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要为了了解表现主义的内涵) 最后推荐你看看卡夫卡的《犹太教堂的宠物》,这是典型的神话题材短篇小说。 字字手码,望采纳,祝楼主成功
建议你读这两本资料,中文资料有限,还是直接读英文的好:1)Franz Kafka's The MetamorphosisBook by Harold Bloom; Chelsea House, 1988.2)REHEARSALS OF DISCOMPOSUREAlienation and Reconciliation in Modern Literature: Franz Kafka Ignazio Silone, D. H. Lawrence T. S. Eliot,by Nathan A. Scott Jr. ,KING'S CROWN PRESS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1952
今夜,卡夫卡的甲虫在我的思维中蛰伏着。喧器的城市与疲惫的身影在我的灯光中四处摇曳,日渐消散。我试图以仰姿与这位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声名大振,轰动全球,被誉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悄悄对话。 卡夫卡的笔记片断中说:在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写着:我在粉碎一切障碍。在我的手杖柄上写着: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共同的是一切。一切那是什么?城堡,审判,流放地,科学院,乡村医生,噪音尖利的庞大的机器,一卷一卷堆上去又掉下来的公文,甚至饥饿,甚至城墙,甚至飘摇的圣灯。 而之后者说: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事实上,现代人的困境就是秩序化、数字化、信息化与现时的既成现实相背离的产物。因而生活的苦难正需要以某种方式加以救渡,在众多的障碍向卡夫卡的原点袭来的时候,这种挤压状误解的境遇不得不使人产生变形以适应当前的生活。格里高尔萨姆沙在职业的习惯势力和生活的重担的压迫下从人变成一只大甲虫,这位奥地利作家透过隐喻的手法,揭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人们所创造的物作为异己的、统治人的力量同人相对立,并时刻想操纵着人,专心致志于把人变成物的奴隶,最终对人的至尊地位加以驳离,使人变成了物或非人。 眼下的我们在变形,也正一天一天地走向自己的背面,与自己擦肩而过,但绝不是说丧失自我,只是在超越的过程中失去了原我。失意时顾影垂泪,自轻自贱,是变形;得意时自我膨胀,忘形失态,是变形。社会主角的不断变换,比如居家要做好妻子,出外交往要做礼貌人,在单位要做好同事,在领导面前做好下属等等,如此种种,实属异化与变形,是压扁了的生活,它与真正好处的生活大相径庭。这也许是一种生存的策略吧。社会现代化每向前迈进一步,对人的意识形态领域就是一次强有力的冲击和挤压,这样的结果,难免会使得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与其本性错位或发生偏离。 卡夫卡的现实生活表面看来是异乎寻常的,但就其生活和文学的好处来说,没有谁比他生活得更有好处、更理解真实。就其接近生活真实这一点上,现代新写实小说或多或少从中汲取了丰厚的营养。他们的作品在展示琐碎、苦难的时候,有意回顾了自己对苦难人生的情感和价值决定。我们被他们如此大胆地苦难描述弄得目瞪口呆,回过头,却只能看到作者那令人费解的冷漠表现。 也许这就是卡夫卡和他的甲虫情绪的背后。
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Franz·Kafka,1833~1924)是20世纪德语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后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美国剧作家W·H·奥登以前说:“就作家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卡夫卡对于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创作于1912年发表于1915年的短篇小说《变形记》是卡夫卡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小说讲述了一个小职员一觉醒来变成甲虫的故事,卡夫卡用冷冷的笔调将一个骇人听闻的事件描述得如同再平常但是的发生,“现实”与“荒诞”的界限在《变形记》中奇异地隐去了痕迹。 追随着荒诞大师令人心悸的笔触,我真切地感受着主人公格里高尔变形后的焦灼与恐惧,体味着被人情荒漠重重包围的窒息与孤独。与此同时,反刍《变形记》又叫我在字里行间嗅出作者对于真善美的热切期盼和对于自由自尊的不舍呼唤。这一切迫使我在震撼之余,不得不正视荒诞,求索荒诞背后的人性真相。是什么让生性本善追求完美的自然人变成甲虫是什么让和谐有序的世界变得扭曲和不可理喻是什么让这一切阴郁怪诞的情节变得如此真实先从人性观的定义说起—— 1.浅谈“人性观” 不言而喻,人与动物的区别问题是探讨人性观的关键问题,是定位和阐释“人性”一词务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有神论思想认为:人性是神特殊造化的人类本性。人性最突出的特征是对神的信仰和坚持稳定的社会规则。简言之,人性就是人类所特殊具有的不同于其它一切生物的道德和职责。 近代无神论者的研究理论则说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人类最近的亲缘是灵长类动物。马克思主义人性观更是明确地指出,“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是人类的根本属性。全面的需求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根本动力。人性的表现形态是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人性观”就是人们对于人性的认识,对于社会和整个外部世界的理解与立场,以及由此而发生的动机和行为决策。 在卡夫卡的作品《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异化为非人的甲虫,变形后被世界遗弃使他的心境极度悲凉,三次试图与亲人及外界交流失败后,最终悄然死亡。 《变形记》折射了当时西方人真实的生存状态,小说用近乎荒诞的表现手法描述了人类社会的竞争激化、感情淡化、压力恶化和个性消亡化。一个本应享有人性尊严和秉持人性特征的个体人,在社会上求生存举步维艰,在家庭中求温暖心寒绝望。在小说的背景环境里,个体灵魂的无力遭逢群体信仰的破碎,社会主角跟家庭主角的双重异化使得人性被逼到了扭曲的死角。能够说在卡夫卡为数不多的文学作品里,《变形记》是作者对于其本人人性观的最集中映照和最深刻表达。 2.社会主角——人性的全面异化 《变形记》之所在德语文学史上拥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第一次深刻地描述了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值得着重一提的是,作者卡夫卡之所以将人在一夜之间异化成甲虫——这本应是荒诞至极的事情处理得好像是一种必然的,极普遍的,不足为奇的事情,除了文学语言上的技巧外,最关键的还是因为他深刻地剖析了人性的死穴,紧紧地抓住了社会现象的本质。 20世纪以来,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资本主义世界里人们之间的生存竞争日趋白热化。然而正是在这种狭窄的生存空间里,过细的社会分工、高强度高重复的工作又使许多劳动者的精神畸形乃至崩溃。由金钱、机器、生产方式等构成的“物”逐渐操纵了“人”,把“人”变成了“物”的奴隶,使“人”最终也变成了“物”,或者说使人性最终异化成物性。一个不能支配自己的“非人”和其他动物有什么两样变成甲虫不也很自然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这种异化的现象归结成是“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 2.没有永恒的人性,只有永恒的利益 从社会学角度看,《变形记》揭示的是异化的社会现实。人变为甲虫自然是异化,但更可怕更深层的异化是由此而发生的家庭关系以及其它各种社会关系的畸变。 格里高尔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一家人全要靠他的收入维持生计,他也视此为自己的职责。他努力工作,拼命挣钱,使得一家人能够生活得安宁、满足。总之,在他变形之前他的家庭像一般的家庭一样不失亲情。然而当他变成甲虫,不能再去上班挣钱,不能再为家庭带给经济来源,无法再与家庭持续以往的那种经济联系以后,温情脉脉的家庭伦理之爱不复存在了,所谓的亲情显露出了虚假性:一看到他的“虫”模样,他的母亲惊得昏厥倒地;他的父亲则对他暴跳如雷,甚至用苹果砸他。而妹妹,虽然在开始时还对哥哥抱有同情和怜悯之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渐渐地嫌恶了他。到最后,全家人都把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当作包袱。当“它”在孤独寂寞中凄然死去以后,全家人如释重负,作了一次简单的郊游,并谈起了新的梦想和完美的前途。 卡夫卡曾说:“人们互相间都有绳索连之后。如果哪个人身上的绳子松了,他就会悬吊在空中,比别人低一段,那就够糟;如果哪个人身上的绳索全断了,他跌落下去,那就可怕极了。所以务必和其他人捆在一齐。” 卡夫卡在那里表达了一个十分残酷的真理:维系着人与人之间温情的传统宗法在现代社会已被异化为主要靠经济的联系,这正是格里高尔变形后可怕经历的注脚。金钱是维系格里高尔与家庭的绳索和纽带,这条绳索断了,家庭伦常、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就发生了裂变。作者在那里揭示了西方社会中近乎残酷的伦理关系状况和社会关系实质,而这些恰恰是制约人性的瓶颈因素。
心平气和跟他讨教一下并说明一下自己理由啊梦想啊,哪不行就该 如果还不行那就是纯属找茬上money
不卡。一般的普通二本毕业论文的很好通过,只要能够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按照导师的规定来做,一般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要把自己的论文给导师审核就可以。
论文写完了要装订。放在档案袋里。
去年,《夜读》曾做过一期“毕业论文致谢词大赏”( 你的意中人是个大神, 有一天他会带着毕业论文来娶你 )。随着毕业季的再次临近,“毕业论文花式致谢”再次登上热搜,作为毕业论文中自由度最高、最具 情感 浓度和个人风格的部分,致谢是温柔的,也是特别的。
在经历过一个个“孤灯挑尽未成眠”的深夜后,在苦行过“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学路后,你想把谁写进致谢里?
最有才
“中文也许是先辈留下来的最浪漫的存在。字里行间,情绪流转,只要愿意动情动心,情愫是可以被传递的。 真好啊,从象牙塔出走之时,人人皆是白衣少年。 ”
我将以何谢你? 以最动人心弦的词,以最才情四溢的句。
@仲村孝一:
离校已经两年多了,犹记得因为致谢,毕业答辩的时候得到了很高的分数……
“未知难解,已知难别。新知易结,旧知难见。”
“相逢有期,伯乐难遇。知性有余,知音难觅。”
@冷萃慕斯:
我好喜欢硕士时候的学校、实验室,还有那时候的好朋友们,写毕业论文时,在最后致谢里疯狂“矫情”了一把。
“谢谢陪伴我的所有人,谢谢你们赠予我的,黄金时刻。”
@唐卡:
“一程山水一年华,独愿此去经年,一生坦荡,一生纯善。”
@青檀:
“在夜雨中抱紧灯火,怀着对桃李、春风和美酒的期待,挣扎着向前走去。”
@佚名:
“时光里有年少的不羁和浪荡,有青春的颓废和迷茫,也有成熟之后的坦然和温暖。”
@传闻中的蕾拉拉:
我同学的致谢也很绝!
“天道如弓,三许春秋,白云流水,青瓷杭州。师承姜门,鱼渔双授,幸得众师,群贤左右。立身治学,云溪以共,今我将别,尤期与同。”
@薯鱼泥酱子:
当时看到的第一眼,就被吸引了。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江洋大盗:
想说的话太多,又不知道怎么说。那就少说几句。
@一瓢道人:
“我们凭借着感觉的灵光不断摸索,不断碰壁,寻找关于前世的蛛丝马迹,拼凑出前世爱人的模糊轮廓,穿越层层迷雾,终于找到命定的学科。”
@先森名叫张先生:
看论文看到的。
“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付梓之际,情何以堪:父母之恩,孝之;师长之谆,敬之;友人之见,纳之。既而,别之,朝花夕拾,言笑晏晏,万物皆流,唯情旦旦。”
@破晓zhw:
我师兄这篇后记是我读过最好的致谢,那些深情、恍惚、离愫都按不住又溢出来地展现出来了。
——感谢那些高明的匠师们。
——感谢世间的每一次邂逅与贝阿特丽采 (但丁在《新生》《神曲》中所写的人物,据传是但丁的女神,但丁对她有一种纯粹的精神上的爱) 。
最浪漫
许多人都会将另一半写进自己的论文致谢里,感谢陪伴、感谢支持、感谢对方给予的不竭动力……人生漫漫,无论往后是否物转星移人事两非,至少那孤灯苦雨的一程,是你陪我走过来的。
我将以何谢你?以最诚挚温柔的爱意,以最勇敢无惧的昭告。
@余行之:
“吾爱xx,伴我寒窗,容余任性,许吾安稳,乃吾铠甲亦吾软肋,路遥遥,愿与君偕行。”
@每三十天:
我导师论文的最后一段。
“她就是我的‘沧海’和‘巫山云’,我不吝以最美的词汇留给她。”
@zzzBUNNY:
大二一个老师的博士论文致谢写了五千字的文言文,印象最深的是感谢他太太的那句: 内人汪珊珊,慧娴且静安。
@慕风小妞:
告白与论文,一起在人类知识宝库里永垂不朽。
“你是冰镇后的可乐,入暮时的微风,漫天的星河。幸天光乍破遇,愿暮雪到白头。”
@银鱼一寸白:
“谢你的时候,所有语言都消失了。”
@佚名 :
我能跑个题吗,不是毕业论文,是期刊论文。这是我见过的最美好的。
“谨以此篇文章作为苏斌先生和王雯衷女士的新婚纪念礼物。”
@Kiki's cat:
从本科到博士论文的致谢,称呼从“同学”变成“男友”再变成“husband(丈夫)”。
@佚名:
直接求婚的,有!
最幽默
有的人,没有华丽的词藻,却有有趣的灵魂,他们在致谢里发挥“戏精”特质,或调侃,或吐槽,或放飞,可谓阅读毕业论文时的“快乐源泉”。
我将以何谢你?以最轻松随意的玩笑,以最灵动巧妙的心思。
@周周情绪稳定吗:
不是……
@脑壳昏:
“我要感谢自己终于把这篇论文写完了,想给自己磕两个……”
@阴爻:
致谢第一句: “时间就像一头野驴,跑起来没完,转眼间,我的研究生生涯就告一段落。” 被导师看了狂喷。
@Ares:
一下子就想到朋友当年的致谢,一鸣惊人。
@吨吨喝水达人:
“感谢我的猪猪猫儿子…… 你让我深信,哪怕我再无能,至少能给你铲屎。 ”
@《留学》杂志:
这是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一名助理教授的论文致谢。
这哥们一本论文写了10年,致谢的时候心情似乎有些激动……
有的致谢写得惊心动魄,连飞贼都出现了……
在某些科研领域,论文的作者顺序反映了每个人做的贡献的多少,但有时候为避免纷争,作者们会采取一些清新脱俗的方式决定作者署名的顺序:
感谢人还不算,还要感谢下老天爷:
最戳人
毕业论文,绝不只是一道为获得证书而跨的门槛,它是数年学业之结晶,孜孜研究之成果,更是一个人对自己某个阶段的告慰:回望来路,我既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我将以何谢你?以最坚定不移的初心,以最深沉热烈的 情感 。
@小走兽 :
一位师兄在致谢里写: 希望这篇论文不会是学术思考的终点,希望前面这句话不只是希望。
这是我至今读到最戳的一笔。
@安珂:
实验室老师分享过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致谢,不过不是在论文后,而是一本书的扉页。
美国著名进化论科学家、古生物学家斯蒂芬·杰·古尔德在他的著作《自达尔文以来》的扉页上写下: “献给我的父亲,我五岁时他带我去看霸王龙。”
我觉得这表现了一个科研从业者的初心。
@薄荷:
读了不少论文的致谢和后记,这篇最叫我拍案叫绝: 正话反说,独具新意,别具一格。 (学校一个教得很好的老师,当年博士论文后记)
@奶糖人勇闯:
我听说过最感人的毕业论文致谢,是剑桥博士论文库里50年前的国人所写的, 只有短短一句话: To My Dear Motherland(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图文/央视新闻整编
具体出处见标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读书其实是很苦的事,
因为真正有益的阅读,
是要在日日夜夜的枯守中,
不断打开自己,突破观念的边际,
去接触从未接触过的内容,
这种开阔,是一定会叫人难受的。
但还好——
长路漫漫,幸得诸君相伴;
但还好——
“我们一日日度过的所谓日常,
实际上可能是连接不断的奇迹。”
又快到一年毕业时,
我们以这样一篇饱蘸豪情的《夜读》,
敬热爱,敬过往,敬明天,
敬所有即将踏上新途的学子:
愿长路浩浩荡荡,万物尽可期待。
分享你最喜欢的致谢词
监制丨马文佳 主编丨王若璐
编辑丨杨瑜婷 校对丨高少卓
一般的大学毕业论文(比如本科论文、研究生论文)都是需要装订的。这里说的装订不是指简单用订书机订起来,而是把几十页的论文内容比较美观地固定好。不同学校有不同的装订要求。最基本的就是按要求进行装订,比如最上面的一页是封面,接下来是任务书,没有任务书的话就是论文目录,等等。按顺序装订。装订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左上角用订书钉装订,这种情况很少。最多的是在纸张左侧用订书钉或者用书夹进行装订。书夹就是平时用来夹文件的那种透明的书套。很便宜的。学校里的超市应该有卖。这样装订比较容易翻阅,而且不容易弄脏弄坏论文纸。当然,具体学校会有要求的。你可以联系导师或者问问同班同学。
要装订。装订样式一般看学校规定。
一般论文装订要求:
1、论文必须使用规范的汉字A4纸打印,不得小于或大于此规格,字迹清晰。不得双面打印。
2、论文一律在左侧装订。
3、页面设置:
(1)页边距:上下左右均应大于2cm;
(2)行间距:20磅(操作:格式 段落 行距 固定值 设置值20磅);
(3)字间距:加宽1磅(操作:格式 字体 间距 加宽 磅值1磅);
(4)页码居页面底端靠右排列。
一、正文格式要求
1、论文题目:用小二号黑体字居中打印;
2、正文以及标题采用小四号宋体字,注释采取小五号字;
3、标题序号:一级标题为“一”、“二”、“三”;二级标题为“(一)”、“(二)”、“(三)”;三级标题为“1”、“2”、“3”;四级标题为“(1)”、“(2)”、“(3)”。一级标题和三级标题后必须加顿号,二级标题和四级标题之后不许加顿号,即带括号的标题不许加顿号。
4、论文脚注:论文脚注一律采用word自动添加引注的格式,引注采用脚注方式,脚注位于每页底端,采取连续编号方式。
(操作:插入引用 脚注尾注)
二、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为小四号宋体字。一般应将参考文献区分为期刊类、著作类、法律文书类。
三、其它事项
1、认真进行文字校对,论文错别字将直接影响论文得分。
2、正文所有小标题、各段段首必须空两格(即空出两个中文字符的位置),格式错误将直接影响论文得分。
3、论文所有标点必须采用中文标点(除外文文献外,一律不许使用英文标点);所有数字必须采用半角,禁止全角数字。误用标点符号和数字将直接影响论文得分。
写论文或者完成毕业设计是必须的,这和高考一样,是一个培养你收集资料,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一环,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还能够学到协同工作,学会交流沟通,学会听取他人意见,并转为己用,为走上社会做最后的铺垫。
因为你拿的是学位证书,证书上会有这样的的称号XX专业学士学位,你不能像高中一样只是考试成绩分数,不能想下班打卡一样随意,你做的只是一件小事,但是这么多的毕业论文大军,量变引起质变,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就有你的一员。
或许你没意识到。也不在乎,要明白的是,毕业论文中不同种类,不同格式,不同学校,不同学术水平,不同要求。一次的毕业论文完成,少说两星期,你要查文献,你要与导师进行沟通,正常情况下的本科生还应该有一次专业相关单位的实习经历。毕业论文是最终成果的检验,你要踏入社会,一份认真完成的毕业论文,对你以后的工作帮助是潜移默化的;一些古板的格式校正,对你将来的办公的便利是实实在在的。
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由于现在学术造假的问题日趋严重,所以不论是高校还是杂志期刊,都需要论文查重系统来进行抄袭的检测,以避免学术造假的情况发生。
论文是对你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的总结。毕业论文相比于平时各专业课成绩单更能体现你对这门学科的理解,也是日后用人单位及人力资源调查你相关经历的最直接有效的证据。对于用人单位而已,毕业论文在形式上更为简便、直接。
因为这是对你四年学习成果的检验和总结。祝学业顺利!
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体现你的学术的成果,当你经常写着,就会有更多的可能去表达,不至于辛辛苦苦读了这么多年,连一点成果都没有。
还有,论文写了,完全可以尝试投期刊发表,一旦成功发表,对你评优评奖保研考研都会有一定的帮助,并且也能丰富你的简历。
所以写论文虽然会很累,但是这些付出都是有汇报的。
写论文是一个将语言与思维融合的过程。任何一个想法,问题,现象以及知识点,没有合适的并且精准的语言作为载体,都无法得到广泛的传达。写作训练更不单单只是培养一个语言与思想的融合能力,更多的是一种用直白,简练,正确的语言以逻辑的方式表述你的思想的能力。这种能力对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天生的。
如果你从来没有执行过如何把思维转化成语言,那么在你真正需要表达,转述,以及描绘一个事情,观点或者想法的时候,你做不到快速的直击要旨;你知道那是什么,但是你的大脑里没有一个清晰的结构,所以你展示出来会是这样:就是那个 那个,哎呦很牛逼的,我就感觉那个特别让人有一种感觉XXXX。因为你找不到贴切的词,整个大脑一团浆糊。如果对方跟你有相似经历或许会意会到,懂你想说什么,但是你跟一个有过写作训练的人交流,对方会认为你口齿不清,思维混乱,说话不到点。
大学毕业论文是指在大学毕业之前需要完成的具有研究性的文章。从整个大学生涯上来看,学生大都是进行知识的学习,而毕业论文则能检验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很多学生顺利毕业的最后一个关卡。
一是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