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报审稿专家有学校自己的老师,也有很多外单位专家
30。根据查询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学报一共有30位审稿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哈尔滨工程大学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以三海一核为特色,同时刊登动力与能源,控制,通信,机电,计算机,材料与化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反映学科前沿的最新科技研究成果。
不会。学术期刊的审稿流程一般是:初审、专家审稿、最终定稿下录用通知。其中初审是期刊杂志社内部编辑进行的,期刊杂志社初审是基本过滤,一般无大问题的论文都能通过。要求是通读原稿,提出几本评价和处理意见,通过之后才能进入专家审核,审稿主要还是在于专家审稿这个流程,审稿专家审稿主要就看文章的学术含量了,但他们也会考虑到该刊物的接受水平,审稿意见会返回编辑。然后再由主编进行审核,最终才能发布,确定通过了就由编辑向作者发出通知,所以审稿的严谨非同一般杂志。
2-3周左右物理学报一般一个审稿人。不断出现“专家初审”,你这种情况可以确定的说:是有人拒审!慢慢等吧,一般接受审稿的话编辑部要求半个月内回复审稿意见的。在物理学报的作者投稿登陆,有一个审稿流程的,你仔细看看就懂了。回复审稿意见后一般是五个工作日会有结果,一般2-3周才会有是否接受的消息(直接收或者先要求修改)。要是超过4周,恭喜你,文章被送到新的审稿人那里去仲裁了。
可以不推荐让你推荐是可以找一个相关方向的专家,对你的工作比较了解。杂志社会参考你的建议,也可能不用你推荐的审稿人。如果你不推荐,他们就自己选了。
王世元,博士,西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IEEE Member。研究领域包括:非线性信号处理,自适应滤波器设计,数字通信系统及生物信息学研究等。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7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Part II: Express Briefs、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Circuits,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电子学报》、《物理学报》和《电子与信息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5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IEEE TCASII、IEEE SPL、Neurocomputing、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aptive Control and Signal Processing、《物理学报》和《西南大学学报》等多个期刊和国际会议审稿人。
主要学术任职与学术活动 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基础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磁学分会委员。德国洪堡基金会会员。这以上是学术任职(就是什么常驻的学术委员会或学术论坛的委员或主席一类的,也就是国内外学术组织任职情况)“海 右”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自旋电子学专题 ,济南,大会组织者,2009年4月。CPS2008秋季学术会议,济南,大会组织者之一,磁学分会召集人之一, 2008年9月。2006年北京国际材料周,磁性材料分会主持人,北京,2006年6月。Phys. Rev. Lett., Phys. Rev. B, Appl. Phys. Lett., J. Appl. Phys., IEEE Trans. Magn., Chin. Phys. Lett., <<物理学报>> 等专业杂志审稿人。这以上是 学术活动这样解释不知楼主明白不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我给你推荐几个湖南的吧!《吉首大学学报》、《怀化学院学报》、《邵阳学院学报》、《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湘南学院学报》,请楼主及时采纳!!版面费一般都在500左右!
推荐几个湖南的:
《吉首大学学报》、《怀化学院学报》、《邵阳学院学报》、《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湘南学院学报》。
学报简介:
学报有两种,一种是学术刊物,一种是学校官方介绍学校方方面报道的报纸,简称学报。
学报一种是指专门进行学术研究成果报道的学术类期刊,如《化学学报》、《数学学报》等,一般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多以“某某学报”冠名,如《北京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信息蕴含高、情报价值大,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
三类比如心理医生这类不入流的杂志,甚至不用检测重复比,500左右,不建议发。
普通学报了,如果你想快的。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复审好过。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属于双月刊,审稿周期在1至3个月左右。《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1981年12月,《安徽中医学院学报》创刊;2013年11月,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据2018年4月《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第一届编辑委员会拥有顾问5人,编委96人(其中荣誉编委18人,特聘编委17人)。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6711篇、总被下载683422次、总被引35073次。据2018年4月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载文量为3267篇,被引量为17210次,下载量为88067次。
杨文明,男,1964年生,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兼脑病中心主任。曾先后到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医学院作专业研修。2001-2005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从事临床及博士后工作,现为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一层次),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神经内科及重点专病肝豆状和变性学科带头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学会脑保健专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安徽省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中华医学会安徽省神经病学会委员,安徽省中医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抗癫痫协会常委,安徽省睡眠研究会常委,安徽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神经科学沙龙会员,北京神经科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编委,《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编委,《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中医药临床杂志》编委,《安徽医药》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