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中国人民日报社总编辑

中国人民日报社总编辑

发布时间:

中国人民日报社总编辑

邵华泽,1933年6月生。浙江淳安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学历、教授、中将军衔。《人民日报》社原社长,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报业协会名誉会长、维护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顾问。著有《生活与哲学》、《新闻评论概要》、《历史转变中的思索》等。发表《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党为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而奋斗的七年》、《坚持实事求是: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笔记》、《论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几个特点》、《全面准确地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论文。文章:真理标准讨论的意义和启示全面准确地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实事求是: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笔记党为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而奋斗的七年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为多彩的美而陶醉坚持求实精神论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几个特点国情研究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33年6月生,浙江淳安人。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浙江省严州中学。1951年01月至1953年08月为上海军医大学学员、文书。1953年08月至1954年08月为解放军第二政治干部学校学员。1954年08月至1958年09月任第二军医大学政治教研室助教。1958年09月至1960年09月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1960年09月至1964年04月任第二军医大学政治教研室教员。1964年04月至1975年12月任解放军报社编辑。1975年12月至1979年07月任解放军报社时事政策宣传处副处长。1979年07月至1981年10月任解放军报社理论宣传处副处长。1981年10月至1985年02月任解放军报社副社长。1985年02月至1989年06月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89年06月至1991年01月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1991年01月至1992年11月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1992年11月至1993年09月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1993年09月至1996年10月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1996年10月至2000年06月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2000年06月起任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2001年3月、2003年3月分别增选、当选为政协第九届、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4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中共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现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浙江农林大学人文学院名誉院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2013年10月卸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是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和中共中央的新闻机构。正部级单位,总编辑是为正部级干部。

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总编辑

1、社长是日报社的法人,对单位负全责,责任大权力越大,说社长是日报社的NO1,在法理上首先得到了明确。 2、社长一般是日报社的党组书记,总编辑是党组副书记,同级别干部排序首先看党内职务,社长作为党组书记政治排序大于总编辑理所当然。 3、很多地方的日报社社长一般由当地的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总编辑几乎没有兼任的惯例,宣传部代表党委管理媒体机构,社长有机会兼任宣传部副部长,政治地位显然高于总编辑。 4、从分工来看,社长管全盘,负责主持报社工作,召集报社的党组会决策报社的三重一大事项,可以说报社的所有重要事项都需要社长来决策。而总编辑重心是管采编,涉及采编上的事情一般由总编辑说了算,总编辑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召开编委会、编务会,决策采编事务,社长一般不会过多干涉。但是无论编委会还是编务会都是在报社党组领导下的业务会,原则上都需要服从党组安排,实际上都需要听从社长指挥。 5、从前景来看,报社社长的发展路线还是比较多元的。以地市级日报社为例,资历老的社长可以一步到位提拔副厅,担任地方领导或者省直机关副职;强势的社长也可以调任县区担任书记、县区长或者调任其他市直部门正职;再不济原地踏步也是党委部门的一把手,政治地位摆在那。而总编辑作为业务干部,别说提拔副厅或调任县区任职,有机会转社长都属于进一步使用,两者在发展空间上存在事实上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社长地位普遍高于总编辑的重要原因。

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社社长的级别是正部级领导,总编辑是为正部级干部。1946年5月15日,由毛泽东题写报名的《人民日报》在邯郸市创刊,当时该报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1948年6月15日,《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实际担负党中央机关报职能。

《人民日报》为中国第一大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上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十大报纸之一。2019年5月,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荣获关注森林活动20周年突出贡献单位。2019年8月,王慧敏任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海外版总编辑。

人民日报社是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和中共中央的新闻机构,实行编委会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中央纪委在人民日报社派驻纪检组。

2009年,经中央批准,人民日报社进行机构与职能调整改革,后又根据发展需要进行局部调整,形成由23个内设机构、1个所属事业单位、72个派出机构、30种社属报刊及若干个社属企业组成的基本架构,初步建立健全了责权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民日报社

中国人民出版社总编辑

春秋后期,楚国左司马沈尹戌在与吴军打仗时战死,楚昭王封他的儿子在叶县(今河南叶县旧城),称叶公。他的后代则都以叶为姓,称叶氏。另外,历史上南方少数民族也有此姓氏。南宋高宗时叶华泰到虔州(今江西赣州)任刺史,后又迁至宁都居住。叶姓南迁经千年演绎发展,成为早期客家很有影响的一大姓氏.其他的姓氏也是一般是由官名或者国名而来!

厅级。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设立的新闻、出版、广播、电影和电视领域的国家管理部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为正部级单位,是国务院直属机构。人民出版社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单位。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是厅级。就目前来说,真正敢说国家级出版社的只有中国出版集团下辖的几家出版社,如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东方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社等等。

出自芈姓沈氏,为帝颛顼的后代。据史书所载,帝颛顼的后裔陆终有一子名季连,赐姓芈。他的后裔鬻熊很有学问,作过文王的老师。后成王便追封其曾孙熊绎于荆山(今湖北西部)一带建立荆国,定国号为楚。春秋时,楚庄王有一曾孙叫戌,任沈县尹,有称沈尹戌。其后代就有人以沈为姓。沈尹戌后来任楚国左司马,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深得楚人敬重。楚昭王十八年战死沙场,昭王封他的儿子沈诸梁在叶(今河南叶县南旧城),称为叶公。叶公曾平定白公胜的叛乱以复惠王,有功于楚,得封南阳,更获赐为公,后委其事于子,而退休于叶。其后人便以邑地为姓氏,称为叶氏。由上可见,沈、叶本为同宗。是为河南叶氏.据《姓氏考略》所载,在我国古代的所谓南蛮之中,也有以叶为姓的。如春秋时吴国的叶雄是也。

叶姓出自芈姓,颛顼后裔叶公之后,以封邑为氏。

据《风俗通义》及《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资料所载,颛顼后人沈诸梁,又称叶公,叶公即成语“叶公好龙”中的叶公,原名沈诸梁,字子高,系春秋时期楚国左司马沈尹戌之子,才能出众,楚惠王时期被任命为楚国北边要邑叶邑的行政长官,因楚县尹通称为“公”,故称“叶公”。

叶公在叶邑兴修水利,使当地的生存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邑人“莫不欣戴”。他平定白公之乱,身兼要职而不恋权位,激流勇退并归隐终老于叶邑。其后裔以邑为氏,叶邑成为叶氏祖地,叶公成为叶氏始祖。

扩展资料:

叶姓的历史名人

一,叶 挺:广东省惠阳人,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领导过“八一”南昌起义,参加过广州起义。后任新四军军长,因飞机失事而遇难身亡。

二,叶圣陶:江苏苏州市人,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出版社兼总编辑等职。

三,叶剑英:广东省梅县人,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早年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后参加北伐战争、领导广州起义。解放后,曾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姓

工人日报社总编辑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根据党的安排,先后在云南个旧、蒙自、宜良以及北平等地工作。1945年毕业于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日本投降后,在晋察冀城工部北平地下党的领导下,先后与一些党员和民主人士在北平《时代日报》、北平《道报》、北平《益世报》任编辑。1947年12月去河北省平山县解放区,参加土改和整党工作。1949年1月,调中央青委机关,任《中国青年》杂志编辑。建国后,1951年4月,《中国青年报》创刊,任副秘书长、副总编辑。1953~1963年任《中国青年》杂志总编辑。1960年任共青团中央第三届常委。1964年10月,调任工人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并任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1964年当选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四人帮”垮台后,率队到《红旗》杂志社帮助做编辑工作,担任副领队。

俞柏鸿,电视节目评论员,以言辞激烈、前卫、敏捷著称。在节目中敢于仗义执言,抨击时弊。俞柏鸿还是时事新闻类漫画家。

你说的是哪方面的,古人还是今人古有 云台山 竹林七贤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详细看看: 太多了,还是给你发一些网址吧,实际上你百度一下也能得到很多的焦作历史名人 现代的焦作名人: 其他的太多了,建议你自己百度

俞柏鸿,1965年8月生,浙江诸暨人 。电视节目评论员,以言辞激烈、前卫、敏捷著称。在节目中敢于仗义执言,抨击时弊。俞柏鸿还是时事新闻类漫画家。 现任浙江工人日报社副总编辑、浙江省报业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报纸美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漫画家协会副秘书长、浙江之江书画院特聘画师。获"杭州十佳翰墨之家"和"杭州十大书香人家"及"全国报业管理先进工作者"称号。 俞柏鸿致力于山水国画创作30余年,作品在全国书画展赛中屡获各类奖项,并广被海内外机构与个人收藏。曾出版《柏鸿山水画选》、《柏鸿新闻漫画选》、《柏鸿写新闻》、《柏鸿有画说》等著作与画集9本。

重庆日报总编辑人民日报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的名誉会长为穆青(新华社原社长)、邵华泽(人民日报社社长)、徐光春(中宣部副部长)。顾问为南振中(新华社副社长兼总编辑)、孙忠同(解放军报社社长)、王晨(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徐心华(经济日报社社长)、梁衡(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第一任会长为新华社研究员蒋齐生。1995年8月起,由人民日报社总编辑、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范敬宜担任会长。会长委托、理事会议通过社团法人代表为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新华社研究员胡颖。主要负责人还有徐祖根(新华社摄影部主任)、许必华(新华社高级记者)、舒野(经济日报社高级记者)、张芬之(新闻出版报社总编辑)、卢吉安(湖北日报社社长)、高兴烈(深圳商报社总编辑)、王建男(哈尔滨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罗昌林(重庆日报社副社长兼重庆晚报社总编辑)、苏继常(新疆经济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继栋(吉林日报社高级记者)、蒋铎(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等。

2013年4月起任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总裁、总台长。牟丰京,男,196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高级编辑,从事新闻工作25年,先后就职于新华社辽宁分社、西藏分社、重庆分社和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历任辽宁分社部门主任和重庆分社总编辑,2000年后调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工作,担任重庆日报总编辑十一年,2011年任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负责集团全面工作及新闻管理工作。被评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新闻类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从事新闻工作多年,业绩突出。 1987年9月至1989年7月,在新华社辽宁分社任农村记者期间,深入基层,写出了大量带有浓郁泥土气息的报道。1989年8月至1991年2月奉派到西藏分社。在藏期间他采写了《是谁在西藏践踏人权?》《三次进藏阅尽风云》等大量真实、生动的报道。援藏结束后,继续在新华社辽宁分社工作,他采写的《“钓鱼”钓来三角债》、《欲清三角债当除大锅饭》等大量报道,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同志的肯定,并被评为新华社好稿。牟丰京同志的调查研究能力很强,在十几年的记者生涯中写出了很多有重大影响的调研稿件,其内参稿件,被中央领导批示的就有30多件。 1992年,通过对辽宁省10个亏损大户一个多月的调查,写出了一组三篇内参,引起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其中“技改失误使企业倾家荡产”、“管理混乱是企业亏损的巨大黑洞”、“谁为国企亏损负责”等观点在新闻界第一次明确提出,振聋发聩。朱镕基同志亲派调查组,与记者一起对这十个企业详尽调查,所形成的调查报告,对全国的国企扭亏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此稿荣获当年的新华社十佳调研奖。他还执笔采写了内参《辽宁水灾后统计表明水利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产业之一》,水利部运用这一观点及时向中央作了专门汇报,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随后的国家“十五”规划中,水利第一次被列为我国四大基础产业的首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称赞说:小记者起了大作用。这一稿件再次荣获新华社十佳调研奖。1997年,新华社受中央委托,对“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战略意义”进行调研,为设立重庆直辖市做好舆论准备。其执笔采写的一组调研稿,在当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参阅文件下发,对统一人大代表思想,顺利通过重庆直辖这一重大决议起了较大参考作用。在担任新华社重庆分社总编辑的三年间,他带领分社全体记者,围绕重庆直辖、三峡库区移民、老工业基地改造等重大题材,写出了大量稿件,使这个新组建的分社一直在新华社业务考核中名列前茅。 到重庆日报主持工作后,围绕中央交办给重庆直辖市的“四大任务”,带领全体记者编辑,组织、策划了大量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些年来,《重庆日报》刊发的关于国企改革、农民增收、三峡移民、农村扶贫、发展民营经济、“五个重庆”建设、当前经济形势分析等方面的大量报道,多次受到中宣部新闻阅评小组的表扬。在行政事务繁忙的情况下,他每年都要抽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领记者写出700多篇稿子。而且坚持常年审改重要稿件,常年审看《重庆日报》头版。他带领记者采写了《面向新世纪的重大转变》、《发展体制环境的重大变革》、《正气、正义、天理》、《生死时速》等多篇稿件,在市内外产生了重大反响。他写的《报业集团如何提高新闻资源利用率》荣获2004年中国新闻奖论文类三等奖;评论《青年中国说》荣获2009年中国新闻奖评论类二等奖;编辑的通讯《为官要守大义拘小节慎用权力》获2010年中国新闻奖通讯类三等奖。另有采写和编辑的三十余篇稿子获得重庆新闻奖一等奖。他担任重庆日报总编辑期间,正值重庆日报由过去的单列市党报向省级党报转型的关键时期。他带领编委会一班人,多次到全国的先进党报学习,对报纸的定位、作用和优势进行了全新梳理,提出了“权威政经大报,出色主流新闻”、“高度服务决策,深度参与生活”的新的办报理念。他还在“三贴近”的基础上,针对党报多年的痼疾,提出了党报要“提供更加贴近读者阅读需求的内容,采用更加贴近读者阅读习惯的话语体系,运用更加贴近时代特点的版式语言”的“小三贴近”。他提出党报要善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这一办报思路。 2004年,在渝考察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给予充分肯定。在重庆市委的汇报会上,云山部长说,重庆日报的办报经验很好,他们提出的十六个字我很赞成,我给他们改了一下,可以叫“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现在“两个服务”已成为全国新闻宣传的重要指针,也成为重庆日报多年来坚持的办报方向。在他的主持下,重庆日报经过了六次重大改版,实现了由单列市党报向全国一流党报的转型。改版后的重庆日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中心工作的报道,创新了党报话语体系,报道内容更加鲜活,语言更加通俗易懂,得到广大党政干部和普通读者的好评。2010年,重庆日报被评为“中国十大省级党报”。去年就任集团党委书记后,牟丰京同志更加重视新闻队伍建设。去年3月底,集团在所有媒体中组织开展了“千名记者编辑‘三进三同’”大型采访活动,到农村、到社区、到厂矿,与广大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既很好地锻炼了记者队伍,又采写出大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体验式报道和调研性报道,受到中宣部领导充分肯定和广大读者欢迎。在随后在全国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他也亲自组织集团各媒体积极参与集团的活动,多次被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表扬。

  • 索引序列
  • 中国人民日报社总编辑
  • 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总编辑
  • 中国人民出版社总编辑
  • 工人日报社总编辑
  • 重庆日报总编辑人民日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