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亮,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11月出生,山东寿光人,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83年7月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勘探系石油地质专业,现担任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1983年7月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地质专业,获学士学位;1986年6月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专业,获硕士学位。
为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储层沉积学与油藏描述、开发地质学与剩余油挖潜等。针对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现状,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以追踪石油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前沿和解决油气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主要目标,重点开展油气藏形成理论与评价技术、油气藏评价和油气藏描述、油气藏地质建模与数模技术、剩余油分布与挖潜技术等研究工作。先后完成国家“863”课题3项、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及国家重大专项课题一级专题3项、二级专题4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目前承担有“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出版相关学术著作10部,主编教材4部;已经获得授权专利17项,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15项;在国内外刊物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40余篇,被EI收录80余篇;目前担任国内外多个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自2008年起担任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特聘教授。 近10年来,以第1和第2排名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0项,其中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2010年被评为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
1962年11月出生。1983年7月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现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地质专业,获学士学位;1986年6月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现(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专业,获硕士学位;1990年6月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现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石油系,获博士学位。1990年7月晋升讲师,1993年7月晋升副教授,1996年7月晋升教授。张金亮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油气田勘探开发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过《石油地质学》、《储层沉积学》、《油田开发地质学》、《油藏工程》、《油藏描述》等多门课程,近5年来平均年授课学时达390学时,并出版过多种教材和著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被Sci和Ei收录40余篇。自“九五”以来,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一级专题1项、二级专题4项、国家攀登计划专题1项、国家“863”课题3项和百万元以上的油田公司重点课题10余项,并获1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和多项发明专利。目前负责“十一五”国家“863”课题“单个油气包裹体芳烃组份准确定量的无损光度技术”(编号:2006AA09Z336)和多项油田公司重点课题。张金亮教授为石油工业培养了数十名研究生。现有在读博士生12名,在读硕士生20名,在研博士后2名。经过近20年的艰苦努力,在硕士生和博士生培养上逐渐形成了“油气藏形成理论与评价技术” 、“储层地质学与油藏描述技术”和“开发地质学与剩余油挖潜技术”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引进和发展了盆地模拟技术、图像分析技术、地质建模技术、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油气包裹体分析技术等多种研究技术。这些研究理论和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为油田增储上产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在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张亮(党委委员、大大副主席):男,汉族,生于1981年11月,本科文化程度,旬邑县丈八寺镇苏村人,2002年7月参加工作,200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男,1963年出生,198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及表面分析,L-B单分子膜,阻燃材料及其机理,纳米材料及性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从事“材料的光电性质和化学反应的紫外光电子谱学的研究”,“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 EL)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有机发光器件(OLED)和聚合物发光器件(PLED)的研究”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1.《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电视》,《文艺研究》200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8年第8期转载2.《E·P·汤普森阶级意识学说的当代审视》,《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8年第9期转载3.《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范式生成与转换》,《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期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8年第10期转载4.《汤普森视域中的民族性与马克思主义》,《福建论坛》2008年第7期5.《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的历史语境与理论旨趣》,《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4期6.《E·P·汤普森的阶级斗争分析方法阶级决定论》,《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7.《E·P·汤普森“文化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文化概念》,《浙江学刊》200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9年第1期转载8.《汤普森“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论与范式》,《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8年第12期转载9.《汤普森与英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10.《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现代哲学》2008年第5期11. 《爱德华·P·汤普森的工人阶级形成学说:批判的再考察》,《山东社会科学》 2008年第10期12. 《格罗斯曼的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批判的再考察》,《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9年第3期转载 1.《以青年马克思为参照系透视〈精神现象学〉——卢卡奇〈青年黑格尔〉解读》,《现代哲学》2007年第3期2.《同时代学者眼中的爱德华·P·汤普森:一种历史检视》,《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第12期 1.《简评国内近年来的“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动态》2007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7年第5期转载2.《第三届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社会科学报》2007年6月14日3.《英国新左派运动及对它的当代审理——迈克尔·肯尼教授访谈录》,《求是学刊》2007年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1期转摘,《马克思主义文摘》2008年第7期转摘4.《译者的境界》,《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10期5.《E·P·汤普森的伦理激进主义及其遗产》,《求是学刊》2007年第5期6.《自然历史观念》,《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2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7.《哲学的现实性》,《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2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8.《胡塞尔与唯心主义问题》,《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2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1.《什么是现代艺术的本质?——阿多诺的艺术真理论及其与海德格尔的潜在对话》,《文艺研究》2006年第1期2. 《“理想主义”哲学世界观的立与破:马克思大学时代文学试作的哲学解读》,《求是学刊》2006年第1期3. 《西方“马克思学”的兴起、演进与终结》,《福建论坛》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7期转载4.《政治的逻辑与哲学史:重读日丹诺夫1947年6月24日的讲话》,《学术界》2006年第3期5.《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的“学科意识”之痛》,《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6年第8期转载6.《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的兴起》,《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1期转载7.《在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前夜——〈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再考察》,《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8.《英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模式及方法》,《求是学刊》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6年第12期转载9.《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解史上的“模式”?——兼析作为模式的西方“马克思学”》,《浙江学刊》200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7年第4期转载10.《网络 历史 思想——思想生产的历史与非历史》,《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6期11.《文献学视野中的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9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1.《特瑞尔·卡弗教授访谈录》,《江海学刊》2006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2期转载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的四种关系简论——兼评孙伯鍨、侯惠勤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现状〉》,《哲学动态》2006年第1期,大复印资料《哲学文摘卡》2006年第2期转摘3.《“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讨会综述》,《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第3期,4.《给艺术美学一个准确定位》,《中华读书报》2006年9月13日5.《回归实践:探索辩证法的新样态——简评刘森林著〈辩证法的社会空间〉》,《哲学研究》2006年第9期6.《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西方“马克思学”——诺曼·莱文教授访谈录》,《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2期转载7.《“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是“恩格斯对马克思”?》,《江海学刊》200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2006年4期 1.《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第一推动力》,《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5期转载2.《阿多诺对胡塞尔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解读》,《哲学研究》2005年第2期3.《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传统分期模式的形成及其评价》,《理论探讨》2005年第2期4.《让卢卡奇从晚年自传的阴影中走出来》,《学术研究》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8期转载5.《马克思的自我意识哲学:起源、发展与特征》,《江海学刊》2005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4期摘编6.《伦理的激情:马克思中学时代的哲学世界观解读》,《学海》2005年第3期7.《西方“马克思学”的恩格斯研究:一个批判的评价》,《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11期转载8.《传统马克思哲学研究模式的历史形成:一种知识社会学审理》,《学术月刊》2005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6年第5期转载 1.《卢卡奇寻找回来的青年时代》,《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4月2.《第二届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记》,《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5年第11期转载3.《〈走向后马克思: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评介》,《江海学刊》2005年第5期
找论文应该去CNKI,都是专业论文,可以自己去下载。下载不了话可以去淘宝的<翰林书店>店铺,他那里能帮人下载到,推荐一下
学生毕业论文总结1
--年3月,我开始了我的毕业论文工作,时至今日,论文基本完成。从最初的茫然,到慢慢的进入状态,再到对思路逐渐的清晰,整个写作过程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历经了几个月的奋战,紧张而又充实的毕业设计终于落下了帷幕。回想这段日子的经历和感受,我感慨万千,在这次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拥有了无数难忘的回忆和收获。
3月初,在与导师的交流讨论中我的题目定了下来,是:8031单片机控制LED显示屏设计。当选题 报告 ,开题报告定下来的时候,我当时便立刻着手资料的收集工作中,当时面对浩瀚的书海真是有些茫然,不知如何下手。我将这一困难告诉了导师,在导师细心的指导下,终于使我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方向和 方法 有了掌握。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认真准备了一个 笔记本 。我在学校图书馆,大工图书馆搜集资料,还在网上查找各类相关资料,将这些宝贵的资料全部记在笔记本上,尽量使我的资料完整、精确、数量多,这有利于论文的撰写。然后我将收集到的资料仔细整理分类,及时拿给导师进行沟通。
4月初,资料已经查找完毕了,我开始着手论文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我就及时和导师联系,并和同学互相交流,请教专业课老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困难一个一个解决掉,论文也慢慢成型。
4月底,论文的文字叙述已经完成。5月开始进行相关图形的绘制工作和电路的设计工作。为了画出自己满意的电路图,图表等,我仔细学习了E-cel的绘图技术。在设计电路初期,由于没有设计 经验 ,觉得无从下手,空有很多设计思想,却不知道应该选哪个,经过导师的指导,我的设计渐渐有了头绪,通过查阅资料,逐渐确立系统方案。方案中LED显示屏行、列驱动电路的设计是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在反复推敲,对比的过程中,最终定下了行驱动电路采用74LS154译码器,列驱动电路采用74HC595集成电路。
当我终于完成了所有打字、绘图、排版、校对的任务后整个人都很累,但同时看着电脑荧屏上的毕业设计稿件我的心里是甜的,我觉得这一切都值了。这次毕业论文的制作过程是我的一次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在论文中我充分地运用了大学期间所学到的知识。
我不会忘记这难忘的几个月的时间。毕业论文的制作给了我难忘的回忆。在我徜徉书海查找资料的日子里,面对无数书本的罗列,最难忘的是每次找到资料时的激动和兴奋;亲手设计电路图的时间里,记忆最深的是每一步小小思路实现时那幸福的心情;为了论文我曾赶稿到深夜,但看着亲手打出的一字一句,心里满满的只有喜悦毫无疲惫。这段旅程看似荆棘密布,实则蕴藏着无尽的宝藏。我从资料的收集中,掌握了很多单片机、LED显示屏的知识,让我对我所学过的知识有所巩固和提高,并且让我对当今单片机、LED显示屏的最新发展技术有所了解。在整个过程中,我学到了新知识,增长了见识。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仍然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争取在所学领域有所作为。
脚踏实地,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 学习态度 ,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我在这次设计中最大的收益。我想这是一次意志的磨练,是对我实际能力的一次提升,也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
在此更要感谢我的导师和专业老师,是你们的细心指导和关怀,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我的学业和论文的研究工作中无不倾注着老师们辛勤的汗水和心血。老师的严谨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无私的奉献精神使我深受启迪。从尊敬的导师身上,我不仅学到了扎实、宽广的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在此我要向我的导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学生毕业论文总结2
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已基本完成了毕业设计。在编程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不仅是编程开发方面的专业技能,更锻炼了自己的毅力和耐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设计和开发,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基本开发完毕,系统功能基本符合借阅管理的需求,由于时间比较紧迫,该系统还有些不足之处,比如有些界面做的不够漂亮,不够人性化,有的操作有点繁琐,这些都是后续工作可以更好完善的。因为对图书馆的调研不够精确,所以有些问题没有考虑到,导致有些实现的功能不够周全,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对于一些复杂的代码还需要进一步的修改,使之更加简捷易懂。
在开发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当调试时,出现,页面加载不进去,以前我们只知道单一的调试方法,即点击调试按钮,不知道代码出错信息在哪里,很难调试成功,后来经过到网上搜索信息,以及请教老师和同学,渐渐的懂得了如何调试程序,这需要在相应的函数添加断点,按F10,分段调试,一点一点调试,就能可找出错误出现在哪个地方,然后再不断的调试。
在创建数据库时,会出现,主键和外键的先后创建问题,以及当创建了表和字段的主外键和关系后,需要修改数据库时,会出现主外键的问题,这时就要考虑修改数据表的先后问题了。
在创建登录界面的功能时,刚开始理解的有点错误,导致后来登录界面没有更实际的功能,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改,终于修改成功了,编程并不是最难的,修改程序,调试程序往往是最繁琐,最耗时间的,但是通常,只有耐心的,一点一点的调试,才能发现系统的不足,才能让系统的功能更好更全面的实现。
大学的生活很美好,也很值得留恋。在这里,找到了良师益友,也学到了在别处学不到的知识。随着毕业设计的完成,随之而来的便是毕业,意味着和同学、老师分开,真的有很多不舍。
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问题,有些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很是苦恼,就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他们总会很耐心的给以帮助。老师在检查程序时,总是耐心地指出程序中明显的不足,使我明白怎样去改正,完善系统的功能。老师在给我检查毕业论文时,批注写的很仔细,写明了需要修改的地方,和仔细的指导,使我更加方便地对论文进行改正。老师那温和的态度和深厚的学术修养使我终身难忘,真的很感谢老师耐心的指导和同学热心的帮助。
感谢计算机系的每位老师,每一次课他们都很认真地对待,很耐心地讲解。感谢我的母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美丽的校园、庄严的教学楼、干净的教室,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是我心中最珍贵、最美丽的记忆。不管将来走到哪里,依然记得我的母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我曾经学习和生活的母校。
最后祝我的母校,蒸蒸日上,更创新高!
学生毕业论文总结3
随着毕业日子的即将到来,我们的毕业设计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毕业设计是我们学业生涯的最后一个环节,不仅是对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更是对我们所学知识的一种检测与丰富,是一种综合的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对我们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及工作能力也是一个培养。
在没有做毕业设计以前觉得毕业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做毕业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我们设计毕业论文就是运用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分析和解决一个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际训练。毕业设计是对我们的知识和相关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是对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认为,毕业设计也是对在校大学生最后一次知识的全面检验,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与提高程度的一次总测试。毕业论文不是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某一学科已学知识的考核,而是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能力。毕业设计还能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使我们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我们大学生毕业后,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写作能力,要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其结果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开拓精神,既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能发挥无限的创造力,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毕业论文的过程是训练我们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撰写毕业论文是学习怎么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极好的机会,有指导教师的指导与传授,可以减少摸索中的一些失误,少走弯路,而且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各环节,是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实践机会。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是更生动、更切实、更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毕业设计论文是结合科研课题,把学过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在理论和实际结合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加深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并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搜集材料、调查研究、接触实际的过程中,既可以印证学过的书本知识,又可以学到许多课堂和书本里学不到的活生生的新知识。此外,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所学专业的某一侧面和专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会培养学习的志趣,这对于我们今后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增强攀登某一领域科学高峰的信心大有裨益。所以毕业设计的研究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
在此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周杰老师对我悉心的指导,感谢老师给我的帮助。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毕业设计的研究期间,我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在此,我向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学生毕业论文总结4
一、选题要准确。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论文写作也是一样,选一个恰当的题目是写好论文的关键之一。万事开头难,就是在选题的时候,要考虑好多的因素,既要符合理论的发展趋势,紧跟时代的步伐,有一定的新意,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要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自己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沉淀,或自己感兴趣。在选题时一定要进行深入的论证,选题要适中,既不要太难,自己没法写下去,又不能过于肤浅,研究价值不大。这就是要结合自身情况,量体裁衣,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一个符合自己实际的题目。题目一旦论证确定,就要树立目标和信心,坚定的写下去,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我们只有进一步调查研究,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切忌朝三暮四,犹豫不定,切忌中途换题,临阵换将,就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中途换题,这样会分散自己的精力,一定要相信自己,选定的题目是有科学依据的,自己有能力有信心写下去,这一点,信心最重要,这是我们论文写作的动力和支撑。
二、研究思路要清晰。题目选定了,我们就围绕论文进行深入的论述,思路最重要,思路决定出路。论文写作,总有一个思路,是按时间顺序,历史发展顺序,战斗行动顺序,还是逻辑顺序,这根据自己论文的实际情况而定,只有做到研究思路清晰,才能围绕主体开展论述,这也是从总体上对论文的一个把握,不会让论文写作偏离主题,做到形散神聚。根据研究的思路,我们可以列出论文的各级标题。
三、观点要鲜明。论文写作过程中,要善于用简明扼要的话总结自己的观点,要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就是在论文的三级标题之间对自己的观点要有所体现,切忌把观点隐藏在正文中间,要做到读者看了你的纲目,就知道你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切忌人云亦云,泛泛而谈,说了半天,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意思,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为我们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服务的。
四、论据要充分。论文论文,重在论证。这与我们编写教科书有很大区别,教课书的重点在于解决“是什么”,而论文的重点在于解决“为什么”。论文不需要像教课书一样面面俱到,可以不完整,但一定要亮出自己的观点,把道理讲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观点,论据一定要充分,我们可以采取讲道理,摆事实,举例子进行论证,古今中外,历史的,现在的,未来的,都可以用来论证,论据充分了,我们的论文才显得丰满,论点才能站得住脚。
五、找准自己论文的创新点。论文的创新点或进步点,就是你论文的闪光点,也是你论文中最核心的地方,硕士论文的创新点一般为3—5个即可,这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深入的思考,要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举措,创新点的优劣,从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你的学术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也是你论文答辩时必须重点汇报的东西,这也是吸引专家教授眼球的东西。
六、合理借鉴和引用他人的成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就是在占有资料和文献的同时,要借鉴他人的强处,进一步进行研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看的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在论证的时候,一般可以采用归纳、总结和演绎的方法,当看到几个相似的观点时,我们可以进行归纳和总结,找出它们的共性,得出它们的规律,那就是自己的观点。从他人研究的一个内容,我们可以进行联想和演绎,是不是对我研究的东西也可以引申,可以借鉴。在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时,一般要遵循一个原则,引用了人家的论点,就不能引证人家的论据,引用了论据,就不能引用论点,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七、详略要恰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文章 篇幅不在长短,有新意就行。在论文写作中,千万莫以字数论英雄,字数只是个门面,关键是内容,在论文创新的地方,应该重点论述,论文中 其它 部分要恰如其分,详略恰当,有张有弛,重点内容,浓墨重彩,相关内容,蜻蜓点水,切忌一碗水端平,我们要学会弹钢琴。真正一篇好的论文,就像你见到的一个美女一样,添之一分太肥,减之一分太瘦,恰到好处。而不是在凑字数,可要可不要的东西,坚决删除,别留着占版面,浪费读者的时间。
八、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大多数军事学学论文,基本上具有理工科论文的特征。有了定性的研究往往是不够的,就是讲的天花乱缀,它的说服力是不够的,我们要借用数学的、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定量的分析,计算和模拟出结果,这也是自然科学研究的精神,用事实说话,切忌伪造数据,篡改数据,这是学术道德不允许的。
九、巧妙运用图表。图标的功能就是简明扼要,能形象的反应出研究的问题,让人看了一目了然,赏心悦目。把我们的论文比作一部电影的话,那么图标就是电影的插曲,是相当重要的,没有图标的论文,通篇纯文字的论文,让人看了就是有点不过瘾,就像只有一种纯颜色,没有色彩,就像看黑白电视一样,显得有点沧桑,论文中的图表的作用相当重要。
十、文中脚注和参考文献要全面。在论文写作中,不可能不引用别人的观点,不过论文写作中标注出来了,这是研究的需要,不能算抄。但一定要有下注,要标明文献的出处,具体到页码,不然很容易有抄袭的嫌疑。一般在引用中,不能出现大段的引用,最好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出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论文撰写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的去完成,在论文的字里行间凝结着导师和作者的心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预祝在一起并肩战斗的兄弟姐妹顺利通过!
学生毕业论文总结5
--年11月,我开始了我的毕业论文工作,经过长时间的写作到现在论文基本完成。论文的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进行精心的修改,不断地去研究各方面的文献,认真总结。历经了这么久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毕业论文。在这次毕业论文的写作的过程中,我拥有了无数难忘的感动和收获。12月初,在与导师的交流讨论中我的题目定了下来,是:传播学视野下的青春文学现象——从80后作家谈起。当开题报告定下来之后,我便立刻在学校的图书馆着手资料的收集工作中,当时面对众多网络资料库的文章真是有些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下手。我将这一困难告诉了指导老师,在老师的细心的指导下,终于使我了解了应该怎么样利用学校的浩瀚的资源找到自己需要的青春文学方面的资源,找了大概100篇左右相关的论文,认真的阅读,总结笔记,为自己的论文打好基础。主要是为了发现过去那些论文之中的观点,然后避免有重复的观点出现,争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研究青春文学。
在搜集资料后,我在电脑中都进行分类的整理,然后针对自己不同部分的写作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尽量使我的资料和论文的内容符合,这有利于论文的撰写。然后及时拿给老师进行沟通,听取老师的意见后再进行相关的修改。老师的意见总是很宝贵的,可以很好的指出我的资料收集的不足以及需要什么样的资料来完善文章。
1月初,资料已经查找完毕了,我开始着手论文初稿的写作。初稿的写作显得逻辑结构有点不清晰,总是想到什么相关的问题就去写,而没有很好的分出清晰的层次,让文章显得有点凌乱,这样的文章必然是不符合要求的,但毕竟是初稿,在老师的指导下还要进行反复的修改。
写作毕业论文是我们每个大学生必须经历的一段过程,也是我们毕业前的一段宝贵的回忆。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努力有收获的时候,总是会有那么一点点自豪和激动。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子,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去做,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认真严谨,有了好的态度才能做好一件事情,一开始都觉得毕业论文是一个很困难的任务,大家都难免会有一点畏惧之情,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经过不断地查找资料后总结,我们都很好的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这种收获的喜悦相信每个人都能够体会到。这是一次意志的磨练,是对我实际能力的一次提升,相信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次毕业论文中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商量相关专业问题,这种交流对于即将面临毕业的我们来说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经历,大学四年都一起走过了,在最后我们可以聚在一起讨论学习,研究专业问题,进而更好的了解我们每个人的兴趣之所在,明确我们的人生理想,进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学好自己的专业,成为一个对于社会有用的人。
在此更要感谢我的专业老师,是你们的细心指导和关怀,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老师对于学生总是默默的付出,尽管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并没有特别重视论文的写作,没有按时完成老师的任务,但是老师还是能够主动的和我们联系,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样修改论文,怎么样按要求完成论文相关的工作。老师的检查总是很仔细的,可以认真的看论文的每一个细小的格式要求,认真的读每一个同学的论文,然后提出最中肯的意见,这是很难得的。
学生毕业论文总结(通用5篇)相关文章:
★ 毕业论文心得5篇
★ 大学生毕业论文总结六篇
★ 大学毕业论文心得5篇精选案例
★ 毕业论文写作心得5篇
★ 毕业论文心得体会作文5篇
★ 毕业实习论文范文5篇
★ 毕业设计总结最新范文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5篇
★ 毕业论文工作评价五篇
★ 精选五篇关于毕业论文中期报告心得范文
毕业论文网论文范文哲学毕业论文魏晋文学自然审美的生命意识魏晋文学自然审美的生命意识时间:2020-08-01 10:53:40魏晋文学自然审美的生命意识【内容提要】魏晋时期自然成为被独立审视的审美对象,具有了自身的审美意义,魏晋士人摆脱了汉儒将自然外化为伦理象征物的束缚,更多地关注自然的感性形式之美、内蕴于其中的生命气息以及人与自然的浑然合一。魏晋文学中的山水之文也由负载伦理道德的政治文本转变为彰明魏晋士人生命意识的审美载体。【关键词】 魏晋文学 自然审美 生命意识魏晋是真正发现自然美的时代。魏晋时期自然美进入士人的生活中,他们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将一往深情投入大自然,对山水草木进行自由的审美观照,山水草木开始真正作为独立的对象进入人的审美活动领域,成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形态,具有了自身的审美价值。更为重要的是魏晋文学将对自然的审美观照与魏晋士人追求个性自由的生命意识融为一体,使山水之文由负载伦理道德的政治文本转变为承载士人生命意识的审美载体。一、美在形式——本真的生命意识魏晋时期,自然山水作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对象进入文学作品,突破了儒家把自然山水作为道德精神的象征之物加以审视的局限,更注重对自然生命存在本身风姿的审美体认,更多地观照自然景物的感性形式之美,更尽情地感受自然的野逸与生机。魏晋士人以新奇敏锐的眼光发现了大自然的声色之魅和形式之美,他们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审美经验描绘自然,突出其色彩、形态和声音等外在特征的美。东晋山水诗的开宗巨匠谢灵运恣意游赏,凡泉林幽壑,朝岚夕霏,尽在其笔底。他极其细致地体察和敏锐地体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的生命形式,借山水诗来表现自然清新生动的生命本色。“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远山林壑,落霞夕霭,黄昏暮色,清晖无限,使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在幽暗的色彩和混沌的景象中,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理解和体悟获得了彰显。“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自然时令的变化触动着生命的新陈代谢,包孕着生机的明媚春光,鲜活的生命迹象在诗人心里引起无限的喜悦感。“野旷沙岸静,天高秋月明。憩石挹飞泉,攀林搴落英”。(《初去郡》)“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明净的山水,生动的色泽,自然灵动的生命形式,显现出自然的感性形式所蕴蓄的无穷魅力。谢脁的山水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游东田》),则更突出了自然浑融圆润,清新萧散之美。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谢灵运、谢脁等魏晋士人已经摆脱了汉儒将自然外化为伦理象征物的束缚,在他们那里,自然既没有为主体的情志所吞没,同时也不是主体有意克制自身的产物。因此魏晋士人“不再要从当下感性之物超越出去,不再要由物见道,当下之物就是值得肯定、值得欣赏的。美不来自于道,不来自于任何外在的他者,美就在于感性事物自身”①。魏晋士人以纯净书写的形式和清丽的语言本色地描绘山水草木,其目的不是为了避世,也不是为了寻仙,而是为了更直观更真切地感受和欣赏自然的感性形式之美及其所蕴涵的生命情趣。自然的生命形式之美的确让人目不暇接流连沉醉,而充溢于其中的汪洋恣肆不可阻遏的内在生命力,则更令人震撼。解脱了经学束缚的士人们以敏锐而又极富情韵的感受力,尽情地体验蕴含于山川草木中的生命气息。“青萝翳岫,修竹冠岑;谷流清响,条鼓鸣音。”(谢万《兰亭诗》)“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朦胧其上,若云兴霞蔚。”(《世说新语•言语》)奔流的万壑、竞秀的千峰、繁茂的草木、可人的鸟鸣、哀婉的猿啸、朦胧的晓岚、明朗清新的日月、灿烂的霞光等鲜亮的生命形态,无不蕴藏着无限的生命气象与自得生机,无不回旋着生命的律动,透露着宇宙的生气和灵气,激发出生命独异的回响。这种对自然感性形式和其内在生命力的审美体悟,甚至还体现在对人物的品藻上。两汉时期人们以儒家所认可的伦理道德标准品评人物,只要具备儒家所要求的道德品行,即便是面如死灰的人也是美的。但是在魏晋士人看来,人不是美在抽象的德行,而是美在呈现人之气质、个性的外在形貌,更美在这种外在形貌所昭示的内在生命力。魏晋士人摒弃了自然之物的教化色彩,往往用自然界的事物直接比拟人的外貌之美。如《世说新语•赏誉》载:“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世说新语•容止》载:“有人叹王恭形茂者,云:‘ 濯濯如春月柳。’”“会稽王司马昱‘轩轩如朝霞举’。”“瑶林琼树”、“春月柳”、“朝霞”这些光明鲜洁,晶莹发亮,带有清新气息和明朗绚丽的格调,散发着青春气息的自然意象,是鲜活的生命,诗意的凝结,是生命活力的象征。在魏晋士人看来,只有内蕴着鲜活生命力和神韵气质者,才能像自然山水一样使人为之怦然心动,才是最美的。在魏晋文学中人像自然一样美在形式,更美在生命,其中人的生命已“不是哲学意义上深刻然而抽象的人的生命,而是同样深刻然而具体的人的生命‘呈现’,是种种富有美的意味的`生命活动和生命情调”②。从自然草木的生命之中,魏晋士人深深地体味到人自身的生命韵律和生命情调,他们用感性的心灵去拥抱自然,鸢飞鱼跃、树荣草茂、水清山峻的自然界成为他们内心激情萌动和个人生命力鲜活跃动的真切反映。“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亲。”(王羲之《兰亭诗》)魏晋士人以新鲜活泼自由自在的心灵领悟自然,使触着的一切呈露出新的灵魂、新的生命,从中体会到生命性灵的悠远无际,领悟着生命的价值、意义和人性之美。魏晋士人对自然物象感性生命形式和内蕴于其中的生命力的审美观照,深刻体现了他们对自由生命的深情向往。二、美在深情——感伤的生命意识魏晋是一个重情的时代,所谓“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世说新语•伤逝》),正是对魏晋士人钟情于生命的深情写照。魏晋文学表现生命意识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借自然达情是其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魏晋自然山水成为生命情感的载体、生命意识的投影,士人们往往借助自然山水最精致的生命形式和最细微的生命颤动映现自己的生命意蕴。魏晋文学所表现的生命意识内涵是多重的,其中最具智慧与深情的是感伤之情。魏晋是一个觉醒的时代,但魏晋士人的觉醒始终挟裹在血腥的现实中,战乱频繁、疫疾肆虐、杀戮成风、死亡枕藉构成了魏晋整个时代与人生悲剧的大背景。对死亡的焦虑、对生命的热切渴望和人生命运的理性确认,在魏晋士人心中交织成一种刻骨铭心的生存悲剧感。正是这种时代的苦难,人生的沉重,铸就了魏晋文学悲剧性的审美底蕴。空前的黑暗,无比的智慧与刻骨的生死体验酿成了魏晋士人沉郁难解的深情和感伤,而当这种感伤的深情借助自然的万千情状表现出来时,其感人的程度也就非同一般了。魏晋文学自然审美的生命意识搜索文档Copyright©2006-2022应届毕业生网版权所有付费复制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限时特价:元/篇 原价:20元微信支付免费复制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加载中...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请在这里输入验证码确认联系客服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首页下载润稿写作咨询魏晋文学自然审美的生命意识【内容提要】魏晋时期自然成为被独立审视的审美对象,具有了自身的审美意义,魏晋士人摆脱了汉儒将自然外化为伦理象征物的束缚,更多地关注自然的感性形式之美、内蕴于其中的生命气息以及人与自然的浑然合一。魏晋文学中的山水之文也由负载伦理道德的政治文本转变为彰明魏晋士人生命意识的审美载体。【关键词】 魏晋文学 自然审美 生命意识魏晋是真正发现自然美的时代。魏晋时期自然美进入士人的生活中,他们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将一往深情投入大自然,对山水草木进行自由的审美观照,山水草木开始真正作为独立的对象进入人的审美活动领域,成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形态,具有了自身的审美价值。更为重要的是魏晋文学将对自然的审美观照与魏晋士人追求个性自由的生命意识融为一体,使山水之文由负载伦理道德的政治文本转变为承载士人生命意识的审美载体。一、美在形式——本真的生命意识魏晋时期,自然山水作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对象进入文学作品,突破了儒家把自然山水作为道德精神的象征之物加以审视的局限,更注重对自然生命存在本身风姿的审美体认,更多地观照自然景物的感性形式之美,更尽情地感受自然的野逸与生机。魏晋士人以新奇敏锐的眼光发现了大自然的声色之魅和形式之美,他们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审美经验描绘自然,突出其色彩、形态和声音等外在特征的美。东晋山水诗的开宗巨匠谢灵运恣意游赏,凡泉林幽壑,朝岚夕霏,尽在其笔底。他极其细致地体察和敏锐地体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的生命形式,借山水诗来表现自然清新生动的生命本色。“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远山林壑,落霞夕霭,黄昏暮色,清晖无限,使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在幽暗的色彩和混沌的景象中,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理解和体悟获得了彰显。“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自然时令的变化触动着生命的新陈代谢,包孕着生机的明媚春光,鲜活的生命迹象在诗人心里引起无限的喜悦感。“野旷沙岸静,天高秋月明。憩石挹飞泉,攀林搴落英”。(《初去郡》)“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明净的山水,生动的色泽,自然灵动的生命形式,显现出自然的感性形式所蕴蓄的无穷魅力。谢脁的山水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游东田》),则更突出了自然浑融圆润,清新萧散之美。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谢灵运、谢脁等魏晋士人已经摆脱了汉儒将自然外化为伦理象征物的束缚,在他们那里,自然既没有为主体的情志所吞没,同时也不是主体有意克制自身的产物。因此魏晋士人“不再要从当下感性之物超越出去,不再要由物见道,当下之物就是值得肯定、值得欣赏的。美不来自于道,不来自于任何外在的他者,美就在于感性事物自身”①。魏晋士人以纯净书写的形式和清丽的语言本色地描绘山水草木,其目的不是为了避世,也不是为了寻仙,而是为了更直观更真切地感受和欣赏自然的感性形式之美及其所蕴涵的生命情趣。自然的生命形式之美的确让人目不暇接流连沉醉,而充溢于其中的汪洋恣肆不可阻遏的内在生命力,则更令人震撼。解脱了经学束缚的士人们以敏锐而又极富情韵的感受力,尽情地体验蕴含于山川草木中的生命气息。“青萝翳岫,修竹冠岑;谷流清响,条鼓鸣音。”(谢万《兰亭诗》)“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朦胧其上,若云兴霞蔚。”(《世说新语•言语》)奔流的万壑、竞秀的千峰、繁茂的草木、可人的鸟鸣、哀婉的猿啸、朦胧的晓岚、明朗清新的日月、灿烂的霞光等鲜亮的生命形态,无不蕴藏着无限的生命气象与自得生机,无不回旋着生命的律动,透露着宇宙的生气和灵气,激发出生命独异的回响。这种对自然感性形式和其内在生命力的审美体悟,甚至还体现在对人物的品藻上。两汉时期人们以儒家所认可的伦理道德标准品评人物,只要具备儒家所要求的道德品行,即便是面如死灰的人也是美的。但是在魏晋士人看来,人不是美在抽象的德行,而是美在呈现人之气质、个性的外在形貌,更美在这种外在形貌所昭示的内在生命力。魏晋士人摒弃了自然之物的教化色彩,往往用自然界的事物直接比拟人的外貌之美。如《世说新语•赏誉》载:“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世说新语•容止》载:“有人叹王恭形茂者,云:‘ 濯濯如春月柳。’”“会稽王司马昱‘轩轩如朝霞举’。”“瑶林琼树”、“春月柳”、“朝霞”这些光明鲜洁,晶莹发亮,带有清新气息和明朗绚丽的格调,散发着青春气息的自然意象,是鲜活的生命,诗意的凝结,是生命活力的象征。在魏晋士人看来,只有内蕴着鲜活生命力和神韵气质者,才能像自然山水一样使人为之怦然心动,才是最美的。在魏晋文学中人像自然一样美在形式,更美在生命,其中人的生命已“不是哲学意义上深刻然而抽象的人的生命,而是同样深刻然而具体的人的生命‘呈现’,是种种富有美的意味的`生命活动和生命情调”②。从自然草木的生命之中,魏晋士人深深地体味到人自身的生命韵律和生命情调,他们用感性的心灵去拥抱自然,鸢飞鱼跃、树荣草茂、水清山峻的自然界成为他们内心激情萌动和个人生命力鲜活跃动的真切反映。“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亲。”(王羲之《兰亭诗》)魏晋士人以新鲜活泼自由自在的心灵领悟自然,使触着的一切呈露出新的灵魂、新的生命,从中体会到生命性灵的悠远无际,领悟着生命的价值、意义和人性之美。魏晋士人对自然物象感性生命形式和内蕴于其中的生命力的审美观照,深刻体现了他们对自由生命的深情向往。二、美在深情——感伤的生命意识魏晋是一个重情的时代,所谓“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世说新语•伤逝》),正是对魏晋士人钟情于生命的深情写照。魏晋文学表现生命意识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借自然达情是其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魏晋自然山水成为生命情感的载体、生命意识的投影,士人们往往借助自然山水最精致的生命形式和最细微的生命颤动映现自己的生命意蕴。魏晋文学所表现的生命意识内涵是多重的,其中最具智慧与深情的是感伤之情。魏晋是一个觉醒的时代,但魏晋士人的觉醒始终挟裹在血腥的现实中,战乱频繁、疫疾肆虐、杀戮成风、死亡枕藉构成了魏晋整个时代与人生悲剧的大背景。对死亡的焦虑、对生命的热切渴望和人生命运的理性确认,在魏晋士人心中交织成一种刻骨铭心的生存悲剧感。正是这种时代的苦难,人生的沉重,铸就了魏晋文学悲剧性的审美底蕴。空前的黑暗,无比的智慧与刻骨的生死体验酿成了魏晋士人沉郁难解的深情和感伤,而当这种感伤的深情借助自然的万千情状表现出来时,其感人的程度也就非同一般了。
关 键 词: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 色彩情感倾向 理性应用现代社会中,色彩设计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里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从城市建筑到日常生活,色彩的参与无处不在,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人们观察物体时,视觉神经对色彩反应最快,同时还伴随着其他感觉器官及大脑的活动,从而产生综合性的知觉和意识。色彩悄无声息地左右着人们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因此,正确地进行色彩设计在很多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将对色彩的感性倾向在室内设计中的理性应用进行探讨。当人们使用色彩时,不仅要依据客观的科学知识,而且要结合印象、记忆、联想、象征、经验和传统习惯等以达到最佳的色彩效应。而这些客观知识以外的主观感受就是色彩的感性倾向,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色彩影响生理功能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人的不同生理反应。匈牙利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他们把蒙住双眼的受试者分别引进红色、黄色和蓝色的房间,结果受试者在房间内睁开双眼后,脉博跳动的速率分别呈现“偏快、正常、偏慢”的状态。大家知道,色彩体系大致可分为冷暖两个色系,波长长的红光和橙色光、黄色光给人以温暖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给人以寒冷的感觉。冷色与暖色除了给人在温度上的不同感觉外,还会带给人们一些其他感受,例如,重量感、湿度感、进退感等。色彩使人产生的生理反应并非来自物理上的真实情况,而是与人们的视觉与心理联想有关。二、色彩影响心理功能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阐述:“一般说来,色彩直接地影响着精神。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它有目的地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人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着许多色彩方面的视觉经验,当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产生呼应时,就会引发人心理上的某种情绪,这就是色彩的感性倾向。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联想,比如,红色给人以热情、危险、活力、喜庆、愤怒等感觉;蓝色则让人感觉平静、悠久、理智、清新。三、色彩的情感表现功能既然色彩能够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那么不同的色彩必然有着不同的情感表现,应用时一定要根据情况来认真考虑、谨慎选择。比如,红色是中国的传统色彩,它具有吉祥幸福、热烈欢乐的寓意,因此,婚庆典礼、节日盛宴等喜庆场所的室内设计色彩以红色为主色调,忌用黑色、青色等肃穆的色彩。新娘的结婚礼服的颜色中西方都喜用白色,因为白色象征纯洁,而大红色的传统礼服在中国的婚礼上也是常见的服饰;而丧葬场所的室内设计色彩正好相反,红色等暖色系的明亮色调绝对不会出现,否则就是大不敬。色彩的情感表现功能具体表现如下。1.不同人群对色彩的不同情感需求在进行室内空间的色彩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目标人群的年龄、职业、教育背景、喜好等具体情况,将使用者的内容摘要:关 键 词:念故去的人而佩戴黑色的袖标,灵堂一般也是以白花黑纱布置的。另外,不同的宗教,其颜色的象征意义也不同,以黄色为例,在佛教中,黄色有谦卑、超脱俗世之意;而在基督教中,黄色曾是犹大衣服的颜色,因此有着卑劣及背叛的象征寓意。在室内设计时,应尊重空间使用者的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在色彩运用方面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4.不同的地域与环境对色彩的不同情感需求不同的地区,因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客观因素影响,人们所普遍认可接受的色彩也有所不同。比如,热带地区的人们比较喜欢强烈多变的色彩,寒带地区的人们偏爱柔和沉着的色彩。在农村,人们对纯粹的、能够产生鲜明对比的色彩情有独钟,而在城市,人们则更欣赏协调雅致的色彩。就居室而言,因其坐落的方向不同,室内色调的选择也应该有所差异。一般地说,如果居室门窗南向,充足的阳光使室内色调易呈暖色,这样的居室色彩就应该以偏冷的色调来平衡温度的感觉;反之,门窗北向者的房间,居室色彩应以偏暖色的色彩来增加室内的温度。综上所述,室内空间的色彩选择,只有充分考虑使用者所处的地域情况、民族风俗、宗教取向及使用者的性格特征、年龄职业、人生阅历等因素,才能设计出真正符合客户需求的空间。色彩可以改变人们对已知空间的视觉认识,也可以在空间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时,我们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一、遵循和谐统一的原则室内色彩设计切忌“姹紫嫣红”“群芳争艳”,色彩未经统一规划而各行其是,势必会导致室内色彩的紊乱。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首先,应确定室内色彩的主色调,然后确定使用同一色系、对比色系还是互补色系的色调。只有在主色调确定后,才能根据色系的不同来确定相应的辅助色调。主色调一般不宜采用大面积的鲜艳的颜色,辅助色调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大胆选用小面积的较高明度或纯度的色彩,便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其次,室内色彩的均衡感也很重要,色彩的明暗和面积最能影响整体色彩的均衡感,一般来说,明度高的色彩在上、明度低的色彩在下容易获得色彩均衡。比如,天花板要比地板颜色浅,否则容易产生压迫感。另外,在设计时可以考虑背景色比主体色轻浅;彩度高、暖色的面积应小于彩度低、冷色的面积等。总之,整体空间的色彩应该是上轻下重、淡妆浓饰,统一中有对比,和谐中有律动,稳重中又不乏变化。二、用色彩界定空间1.色彩可以规划空间以色彩来划分室内不同的功能区域既省时省力、经济快捷又效果明显。但是有一点应该注意,那就是各区域的色调一定要和室内整体的空间色彩,也就是主色调相协调。另外,应发挥不同色彩的情感倾向,辅助室内功能更好地实施。比如,在餐饮区域的用色中,黑色或纯度太低的颜色都是不恰当的选择,因为大面积的黑色会使人感到沉重和压抑,而过于混浊的色彩会给人以不洁净的感觉。故餐室的色彩应以暖色为主,黄色系中的橘黄、乳黄最能增加食欲,其次是柠檬黄;而学习和办公的区域要求人们头脑冷静、注意力集中,因此,不应采用明度和纯度较高的过于跳跃的色彩,而应以明度和纯度较低的柔和舒缓的色彩为主,比如选用灰色系、蓝色系、绿色系等纯度较低的或者偏冷调的色彩;卧室是家庭住宅中私密性要求最高的场所,其色调选择以私密和安静为前提,艳丽明亮的色彩使人觉得兴奋,不利于休息,因此,纯度和明度相对较低的淡雅平稳的色彩是卧室色彩的最佳选择;卫生间最重要的要求是清洁卫生,故装饰它的色调以白色、浅绿色、浅蓝色等冷色为宜,使之有清洁干净的感觉。2.色彩可以调整空间通过色彩的冷暖特点使观者在视觉上产生一种错觉,从而改变空间大小和高度给人的感觉,也可以改变空间的整体氛围。比如,若想使狭窄的空间变得宽敞,应该使用明亮的冷色调,以加强视觉上的空间感。明度、纯度较高的色彩可以使空间变得更加明亮、活跃,而明度、纯度较低的色彩则会使空间显得幽静、隐谧。三、合理运用色彩的生理和心理调节功能在规划室内空间的色彩时,应充分考虑空间使用人群的自身属性(包括年龄、性格、修养、喜好等),空间活动和工作内容的不同及人群在空间内活动和使用时间长短的不同等因素。比如,教室、书房等用于长时间学习的房间,其色彩对视觉的作用影响较大。因此应主要考虑如何减少视觉疲劳,在房间内增加绿色调的面积,具有一定的醒目醒脑的功效;某些医院的医生手术时要穿绿色大褂,也是因为绿色给人希望、平和、悦目的视觉感受,可以起到镇静作用,绿色不但能够舒缓病人的心理压力,而且可以减轻病痛;医院的室内装饰或者医护人员的服饰采用浅粉色、淡紫色,可以减轻医院带给人的冰冷、痛苦的感觉,使患者感到温暖和有人情味。四、综合运用室内各种色彩在室内色彩设计中,色彩所涵盖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墙面色彩(包括地板、天花等)、家具色彩(包括装饰材料及家具)和灯光照明的色彩效果,这三者缺一不可。其中,灯光照明所产生的色彩效果经常被人们所忽略,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灯光的冷暖、聚散完全可以营造出你所需要的气氛。同一场地,会因为灯光的不同而使人在视觉和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觉。色彩与灯光有鲜明的隐喻作用,并且灯光的色彩效果会给人带来不同程度的视错觉,举个简单的例子,不同彩色光源的照射会对食品色彩产生很大影响,从而引起人们不同的食欲反映,农贸市场出售肉食的摊位用红色灯光照射食物,使肉食看上去更加新鲜,从而引起人的食欲,这就是灯光所产生的效果。此外,室内各种装饰材料的材质选择也很重要。无论是家具,还是窗帘、壁饰、灯具等,不仅要讲求它们的色调美,还要注重它们的质感美,在设计时必须进行整体的统一规划。只有如此,才能使诸要素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才能使色彩真正起到衬托空间、美化空间、营造空间气氛的作用。综上所述,色彩宛如变幻莫测的精灵,使室内空间设计变得有趣而又变化无穷。色彩可以影响人的感觉、情绪及身体健康,也可以赋予相同的空间以绝对不同的风貌。在室内设计中充分发挥色彩的功能特点,理性地运用色彩的感性倾向,往往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创造出和谐舒适的完美情境。参考文献:[1](英)杰克·特里锡德.象征之旅.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月.[2](俄)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3]胡海晓.浓妆淡抹总相宜——关于室内设计中色彩的环境与功能的探讨.设计在线网站专稿.2005年9月10日.[4]朱介英.色彩学——色彩设计与配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5月.
院长 洪小文博士洪小文博士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负责研究院在互联网搜索、数据挖掘、语音技术,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系统、无线与网络、平台器件以及媒体通信等领域的研究管理工作。洪博士同时还负责搜索技术中心(STC)及MSN/Live在中国搜索产品的开发。来到中国之前,洪博士曾担任微软公司自然互动服务部门的架构师,在架构和技术层面上对微软语音服务器、自然用户界面平台和微软支持平台等诸多获奖产品的开发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洪博士1995年加入微软总部任高级研究员。此前,洪博士曾任苹果公司的Apple-ISS研究中心的技术总监,带领其团队研发出苹果中文听写机产品并获得多项工业界大奖。洪小文博士是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Fellow)和《Communication of the ACM》期刊的编委,在多种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及大会上发表过100多篇的学术论文。洪博士毕业于台湾大学,获得电机工程学士学位,之后继续深造于卡内基梅隆大学,并先后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及博士学位。常务副院长 马维英博士作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马维英博士负责带领研究团队从事互联网搜索和数据挖掘、自然语言计算以及人机交互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过去几年里,马维英博士的研究团队已经有大量的核心技术转化进微软搜索和在线服务产品中。他的团队还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许多高水平论文,包括国际信息检索大会(SIGIR)、国际互联网大会(WWW)和国际多媒体大会(ACM Multimedia)等。在马博士的带领下,他的团队在互联网搜索和数据挖掘以及多媒体信息检索等研究领域的突出成就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在2001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之前,马维英博士从1997年开始一直在美国加州的惠普实验室工作,从事多媒体自适应传输和移动因特网的分布式多媒体服务系统的研究。从1994年到1997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马维英博士参与了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Alexandria数字图书馆(Alexandria Digital Library)项目,在此过程中,他开发的互联网图像检索系统Netra被其他研究人员广泛引用,并且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图像检索系统之一。马维英博士是ACM信息系统学刊(TOIS)和ACM/Springer多媒体系统学报的编委。同时,他是第17届国际互联网大会(WWW)的程序委员会联合主席,2007环太平洋多媒体大会(PCM)的程序委员会主席,2008亚洲信息检索研讨会(AIRS)联合主席。马维英博士曾经担任过2005国际多媒体建模大会 (MMM) 、2005国际图像和视频检索大会 (CIVR) 的联合主席。另外,他还参与组织其他许多国际重要会议并担任程序委员会成员,比如ACM Multimedia, SIGIR, CIKM, KDD, 和WWW等学术大会。迄今为止,马维英博士已经在互联网搜索、信息检索、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数据挖掘、自适应内容传输和移动访问等领域发表了250余篇论文。马维英博士于1990年本科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电气工程系,之后于1994年和1997年分别获得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SB)电气和计算机工程系硕士和博士学位。常务副院长 郭百宁博士郭百宁博士现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网络图形学技术、基于网络应用的虚拟环境技术、几何模型、基于图像的模型和绘制、纹理合成、真实感图形图像技术等领域的研究。郭百宁博士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视觉及计算机图形学会刊的副主编。他曾经担任过国际程序委员会的委员,参加过多届国际图形学大会,包括美国计算机学会举办的国际计算机图形学大会(ACM SIGGRAPH),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举办的国际计算机可视化大会(IEEE Visualization),欧洲计算机绘制技术大会(Eurographics Symposium on Rendering),亚太计算机图形学大会(Pacific Graphics),美国计算机学会举办的虚拟现实软件与技术大会(ACM Symposium on Virtual Reality Software and Technology),美国计算机学会举办的固体与物理建模大会(ACM Symposium on Solid and Physical Modeling)。郭博士在国际著名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了七十多篇学术论文并拥有四十多项技术专利。郭百宁博士于1999年加盟微软中国研究院(亚洲研究院前身)。此前他是美国英特尔公司硅谷总部研究院的资深研究员,负责下一代图形系统的研究。郭百宁博士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常务副院长 赵峰博士赵峰博士,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主要负责机算机系统、无线与网络、硬件计算、软件分析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之前,赵博士是微软总部雷德蒙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员,负责网络嵌入式计算组。他领导开发了微软研究院传感器尘粒、微型网络服务、SenseWeb和SensorMap、数据中心基因组、焦耳计量器以及GAMPS数据压缩。 借助多项赵博士研发的技术,如今的微软数据中心被誉为全球仪表化与监控最为密集的云计算基础架构。赵博士是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 Fellow),《美国计算机学会传感网络汇刊》(ACM Transactions on Sensor Networks)的创刊总编辑,并且撰写或合作撰写了超过100篇技术论文和书籍,其中包括摩根考夫曼出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处理方法》(与Leo Guibas合著)。赵博士获得过许多奖项,其中包括美国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青年研究奖(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与美国海军研究局青年研究奖(Office of Naval Research (ONR)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他的研究曾被BBC国际频道,商业周刊及科技评论等著名新闻媒体报道。赵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获得电机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在加入微软之前赵博士曾在位于硅谷的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Xerox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担任首席科学家工作,领导该中心的传感器网络研究,并任教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技术战略总监 张益肇博士张益肇博士于1999年7月加盟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语音方面的研究工作。 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资深技术战略总监,负责研究项目沟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新的研究课题管理。履任微软亚洲研究院新职位之前,张博士任微软亚洲工程院副院长,是2003年工程院的创建者之一。在工程院,他带领团队开发Windows Mobile和Windows的产品,并建立起一支多学科技术产品孵化的团队。在加入工程院之前,张博士曾担任研究院语音组主任研究员和高校关系总监,他的团队成功的把汉语普通话语音识别引擎转化到了中文版Office和Windows中。他曾是Nuance Communications公司研究部的创始人之一,该公司是电信领域自然语言界面研究的先驱。在Nuance工作期间,他曾从事自信度分析,声学建模,语音检测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他领导研究人员开发了 Nuance产品的日文版本,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开放式日语语音识别系统。他还曾在麻省理工的林肯实验室开发出了新的语音识别算法,在东芝 ULSI 研究中心发明了一种新的电路优化技术,在通用电气公司的研发中心开展了模式识别方面的研究。张博士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获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他在国际著名的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多篇关于语音技术和机器学习方面的论文,是多项专利的拥有者。副院长 李世鹏博士李世鹏博士于1999年5月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现任副院长、首席研究员及多媒体计算组主任研究员。李博士同时负责协调微软亚洲研究院多媒体领域的研究工作。他的研究兴趣为信号与图像处理、媒体内容分析、图像与视频编码、高清电视技术、多媒体在无线与网络上的通信与在线播放技术、可伸缩媒体编码技术、应用层网络技术、数字版权管理、无线通信与网络、P2P网络技术、新媒体格式及系统、多媒体广告技术、数字医疗及用户意向挖掘等等。从1996年10月至1999年5月,李博士在美国Sarnoff公司(前身为David Sarnoff研究中心及RCA实验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任研究员。李博士致力于广泛的多媒体领域的研究工作。他对MPEG-4和国际标准里图像和视频编码技术作出重大贡献。1998年他发明和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高质量低成本的高清电视解码器。早在2000年他就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发起了P2P传输流媒体的研究工作。他带领他的团队在2001年率先成功地研发了横跨太平洋的基于可伸缩视频编码的流媒体系统原型。他是可伸缩编码的倡导者并对国际标准里的可伸缩扩展标准的制定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他于2006年首先提出5“D”的多媒体概念,对新一代互联网多媒体的研究和发展指出了方向。他在图象/视频处理、压缩和通信、数字电视、多媒体及无线通信领域写作和合著超过200多篇国际学术论文,还拥有60多项被批准的和90多项正在被批准的相关美国专利。他合著了Marcel Dekker出版的专著《多媒体系统、标准和网络》(2000)、Wiley & Sons出版的《Wiley通信大百科全书》(2003)、Academic Press出版的《IP与无线网络中的多媒体》(2005)中的有关多媒体编码的章节。他合编了SPIE出版的《视觉通信及图像处理专刊》(2005)以及Springer出版的《计算机科学讲座:多媒体信息处理进展》(2008)。李博士是IEEE电路和系统协会视频信号处理和通信委员会秘书长、多媒体系统与应用委员会会员,IEEE通信协会多媒体通信委员会委员,IEEE信号处理协会多媒体信号处理委员会历任委员。他现任《IEEE视频技术的电路与系统》期刊及《视频通信和图像表达》期刊的副主编。他担任过IEEE PCM2000特殊程序主席、IEEE PCM2001会务主席、VCIP2005程序主席、Packet Video 2006大会主席、ICME 2006领域主席、IEEE ISM 2006宣传主席、IEEE PSIVT 2006主题主席、IEEE SiPS 2007评奖主席、IEEE ICME 2007特殊程序主席、PCM 2008的程序主席、及ISCAS 2009领域主席。他还担任着VCIP 2010和CIVR 2010的大会主席。李博士同时还在几十个国际多媒体大会上担任过技术委员会委员。李博士是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的客座教授,同时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兼职博导。李博士于1988和1991分别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系学士和硕士学位。他于1996年获得美国宾州Lehigh大学的电机系博士学位。他曾于1991至1992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系任助教。李博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历史上至今唯一的一个两次(1987、1991)郭沫若奖学金的获得者。他也是第一个同年获得两次Sarnoff成就奖的研究员 (1997)。李博士曾获得VCIP 2007最佳论文奖、MMSP 2008最佳论文奖(海报)、以及《IEEE视频技术的电路与系统》期刊(2009)最佳论文奖。他指导的学生获得了VCIP 2005最佳学生论文奖。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十年中,李博士培养了三位MIT TR35奖(世界上35岁以下的最有潜力的35位创新者)的获得者。副院长 张峥博士张峥博士于2002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多媒体组,任项目负责人。张峥博士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兼首席研究员,负责系统和网络研究领域(含系统研究组和无线和网络研究组)。张峥博士曾任多个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包括IPTPS, ICDCS, WWW, USENIX MobiSys,USENIX ATC等。张峥博士1984年就读于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1987年作为复旦大学首批本科跳级的13名学生之一进入研究生课程;1990年赴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留学;1992年获硕士学位后,于1993年春转至伊利诺思香槟分校求学(UIUC),并于1996年秋获得博士学位。 此后,张峥博士一直在惠普中央实验室工作,其研究领域涉及高性能超级计算机系统结构和大规模分布式系统, 有多项成果在国际相关会议发表,取得专利,并成功转移到产品中。张峥博士也是网络杂志《新语丝》和 《 国风》的创办人之一,以“竹人”为笔名主持编辑《海外留学生年度诗选》首二卷,并曾在 《国风》主持 《艺廊》及 《半瓶诗铺》专栏。副院长 宋罗兰宋罗兰于1994年加入美国微软任系统工程师,之后前往东京负责微软在中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及地区的商业应用系统开发,包括销售、市场、客户支持、人事以及行政。她成功管理过多个关键项目并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管理经验。她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亚洲区IT团队:从招聘人才,制定战略计划,到管理几百万美金的运作资金。因为出色的工作,宋罗兰被提升为高级地区IT经理,负责亚洲12个子公司的业务。1999年宋罗兰回到美国总部担任高级项目经理,负责系统设计、开发、测试以及公司网站的后台主要系统运作支持。其后,她作为高级商务经理,开发全球技术社区,并与亚洲、欧洲、非洲、以及拉美的团队一起将“MVP”(最有价值的专家)推广到全球,使之成为全球技术社区最成功的项目之一。经过19年的海外生活,宋罗兰于2004年8月回到北京出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高校关系部总监,负责整个亚洲地区的高校关系。她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并希望她的热情与经验能够帮助年轻一代挖掘并能完全发挥他们的潜质。
博士论文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学术作品之一,其写作需要遵循一定的经验和规则,下面就为您详细介绍博士论文写作的几大经验。
张博士私塾写论文很好。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是评价高校教学水平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对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综合水平的一个总体检验.通过大学毕业论文写作,可以使大学生熟悉科学技术研究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基本的论文格式与规范。张博士私塾写论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亮字基本信息 简体:亮 简体笔画:9 繁体:亮 繁体笔画:9 五行属性:火 姓名学笔画:9 字义内涵:亮-明亮,灯火,光线,也指明白、清楚、正大光明、显露、显示、辅佐、相信、信任之义。用作人名意指闪亮出众、明事情、不同凡响之义; 姓刘以亮字开头的男孩名字推荐 刘亮佑 佑:指保护、保佑,辅助、帮助的意思。用作人名意指眷顾、保佑、幸运、吉祥之义。 刘亮伟 伟:1、大也、高大、壮美。如伟岸 2、宏大、盛大、卓越、远大。如伟大、伟略、伟志。用作人名意指有着远大的志向,才识卓越,伟大杰出之义; 刘亮森 森:本义为树木丛生繁密。泛指树木众多,引申为众多、繁盛。用作人名意指富有生命力、财源茂盛、成就辉煌之义; 刘亮谦 谦:指谦虚、不自满的意思。用作人名意指有修养、谦虚、品德高尚之义。 刘亮辉 辉:闪射的光彩,照耀,如光辉,辉煌。用作人名意指光辉、辉煌、成功之义; 刘亮杰 杰:杰出、俊杰、卓异、出色,寓指雄才大略、高才大德、出类拔萃;用作人名意指才能,智慧,品性等方面的出类拔萃之义; 姓刘以亮字开头的男孩名字大全 刘亮中 刘亮康 刘亮富 刘亮欣 刘亮功 刘亮琪 刘亮腾 刘亮朋 刘亮祥 刘亮琳 刘亮鸣 刘亮元 刘亮兴 刘亮若 刘亮先 刘亮小 刘亮悦 刘亮钦 刘亮顺 刘亮福 刘亮昱 刘亮永 刘亮丁 刘亮修 刘亮虎 刘亮月 刘亮济 刘亮楠 刘亮航 刘亮敬 刘亮长 刘亮武 刘亮奇 刘亮斌 刘亮昌 刘亮庆 刘亮恒 刘亮士 刘亮佑 刘亮涛 刘亮乐 刘亮积 刘亮森 刘亮亮 刘亮天 刘亮裕 刘亮力 刘亮茂 刘亮弘 刘亮冠 刘亮勋 刘亮子 刘亮东 刘亮浩 刘亮晓 刘亮固 刘亮有 刘亮宗 刘亮蔚 刘亮桐 刘亮辰 刘亮才 刘亮宏 刘亮钧 刘亮晨 刘亮炜 刘亮泽 刘亮泊 刘亮建 刘亮彤 刘亮雄 刘亮峥 刘亮胤 刘亮劲 刘亮伟 刘亮毅 刘亮盛 刘亮津 刘亮镇 刘亮栩 刘亮传 刘亮邦 刘亮沐 刘亮翰 刘亮高 刘亮思 刘亮松 刘亮心 刘亮策 刘亮望 刘亮炎 刘亮声 刘亮友 刘亮城 刘亮孝 刘亮哲 刘亮琛 刘亮震 刘亮如 刘亮雅 刘亮飞 刘亮崇 刘亮亨 刘亮鹏 刘亮厚 刘亮壮 刘亮绍 刘亮明 刘亮浚 刘亮风 刘亮健 刘亮全 刘亮江 刘亮道 刘亮来 刘亮言 刘亮平 刘亮林 刘亮昭 刘亮海 刘亮恺 刘亮汉 刘亮秋 刘亮朗 刘亮诚 刘亮凡 刘亮会 刘亮星 刘亮雪 刘亮焕 刘亮龙 刘亮利 刘亮成 刘亮清 刘亮楚 刘亮灵 刘亮骐 刘亮强 刘亮军 刘亮山 刘亮烁 刘亮光 刘亮河 刘亮远 刘亮宜 刘亮孟 刘亮和 刘亮仁 刘亮良 刘亮礼 刘亮秀 刘亮家 刘亮谦 刘亮峰 刘亮水 刘亮时 刘亮亚 刘亮玉 刘亮志 刘亮凌 刘亮义 刘亮彦 刘亮泰 刘亮博 刘亮延 刘亮达 刘亮伯 刘亮予 刘亮为 刘亮生 刘亮磊 刘亮人 刘亮豪 刘亮超 刘亮承 刘亮民 刘亮禹 刘亮发 刘亮善 刘亮行 刘亮德 刘亮文 刘亮轮 刘亮俊 刘亮刚 刘亮胜 刘亮广 刘亮屹 刘亮贵 刘亮铭 刘亮亦 刘亮杰 刘亮榕 刘亮学 刘亮易 刘亮宁 刘亮致 刘亮运 刘亮忻 刘亮安 刘亮之 刘亮以 刘亮潇 刘亮鑫 刘亮鹤 刘亮辉 刘亮知 刘亮彬 刘亮仕 刘亮世 刘亮波 刘亮政 刘亮相 刘亮国 刘亮懿 刘亮添 刘亮久 刘亮坚 刘亮彪 刘亮洛 刘亮勇 刘亮岚 刘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