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44

大宝儿0619
首页 > 毕业论文 > 卡文迪许毕业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李家子弟平平

已采纳

欧姆欧姆是一个天才的研究者.欧姆第一阶段的实验是探讨电流产生的电磁力的衰减与导线长度的关系,其结果于1825年5月在他的第一篇科学论文中发表,在这个实验中,他碰到了测量电流强度的困难。在德国科学家施威格发明的检流计启发下,他把斯特关于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和库化扭秤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设计了一个电流扭力秤,用它测量电流强度。欧姆从初步的实验中发出,电流的电磁力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其关系式与今天的欧姆定律表示式之间看不出有什么直接联系。欧姆在当时也没有把电势差(或电动势)、电流强度和电阻三个量联系起来。在欧姆之前,虽然还没有电阻的概念,但是已经有人对金属的电导率(传导率)进行研究。1825年7月,欧姆也用上述初步实验中所用的装置,研究了金属的相对电导率。他把各种金属制成直径相同的导线进行测量,确定了金、银、锌、黄铜、铁等金属的相对电导率。虽然这个实验较为粗糙,而且不不少错误,但欧姆想到,在整条导线中电流不变的事实表明电流强度可以作为电路的一个重要基本量,他决定在下一次实验中把它当作一个主要观测量来研究。在以前的实验中,欧姆使用的电池组是伏打电堆,这种电堆的电动势不稳定,使他大为头痛。后来经人建议,改用铋铜温差电偶作电源,从而保证了电源电动势的稳定。1826年,欧姆用上面图中的实验装置导出了他的定律。在木质座架上装有电流扭力秤,DD'是扭力秤的玻璃罩,CC'是刻度盘,S是观察用的放在镜,m和m'为水银杯,abb'a'为铋框架,铋、铜框架的一条腿相互接触,这样就组成了温差电偶。A、B是两个用来产生温差的锡容器。实验时把待研究的导体插在m和m'两个盛水银的杯子中,m和m'成了温差电池的两个极。欧姆准备了截面相同但长度不同的导体,依次将各个导体接入电路进行实验,观测扭力拖拉磁针偏转角的大小,然后改变条件反复操作,根据实验数据归纳成下关系:x=q/(b+l)式中x表示流过导线的电流的大小,它与电流强度成正比,A和B为电路的两个参数,L表示实验导线的长度。1826年4月欧姆发表论文,把欧姆定律改写为:x=ksa/ls为导线的横截面积,K表示电导率,A为导线两端的电势差,L为导线的长度,X表示通过L的电流强度。如果用电阻l'=l/ks代入上式,就得到x=a/l'这就是欧姆定律的定量表达式,即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电势差成正而与电阻成反比。为了纪念欧姆对电磁学的贡献,物理学界将电阻的单位命名为欧姆,以符号Ω表示。1欧姆定义为电位差为1伏特时恰好通过以安培电流的电阻。欧姆定律公式:I=U/R其中:I、U、R——三个量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

301 评论

天空海阔999

一、生平简介 欧姆(Georg Simon Ohm,1787~1854年),德国物理学家。1787年3月16日出生于德国埃尔兰根。欧姆是家里七个孩子中的长子,他的父亲是一位熟练的锁匠,爱好哲学和数学。欧姆从小就在父亲的教育下学习数学,这对欧姆以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欧姆曾在埃尔兰根大学求学,由于经济困难,于1806年中途辍学,去外地当家庭教师。1811年他重新回到埃尔兰根取得博士学位。在埃尔兰根教了三个学期的数学,因收入菲薄,不得不去班堡中等学校教书。1817年出版了欧姆的第一著作(几何教科书),他被聘为科隆的耶稣会学院的数学、物理教师,那里实验室设备良好,为欧姆研究电学提供了条件。 1825年欧姆发表了有关伽伐尼电路的论文,但其中的公式是错误的。第二年他改正了这个错误,得出有名的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刚发表时,并没有被大学所接受,连柏林学会也没有注意到它的重要性。欧姆非常失望,他辞去了在科隆的职务,又去当了几年私人教师。随研究电路工作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欧姆定律的重要性,欧姆本人的声誉也大大提高。1833年他被聘为纽伦堡工艺学校物理教授。1841年伦敦皇家学会授予他勋章。1849年他当上了慕尼黑大学物理教授。他在晚年还写了光学方面的教科书。1854年7月6日,欧姆在德国曼纳希逝世。二、科学成就欧姆在物理学中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欧姆定律。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之后,欧姆开始研究导线中电流本身遵循什么规律。他受到热流规律(一根导热杆中两点间的热流大小正比于这两点的温度差)的启发,推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大小也许正比于这两点之间的某种驱动力。欧姆把这种未知的驱动力称作“验电力”,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电势差或电压。欧姆在这个设想的基础上,作了一系列实验,不过实验遇到了不少困难。起初,欧姆采用伏打电堆作电源,效果不理想。后来采用刚发明不久的温差电池作电源,才获得了稳定的电流。第二个困难是电流大小的测量。欧姆原来利用电流的热效应,通过热胀冷缩方法来测量电流的大小,但是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后来他巧妙地利用电流的磁效应,设计了一个电流扭秤,才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欧姆用一根扭丝悬挂一根水平放置的磁针,待测的通电导线放在磁针的下面,并和磁针平行,用铋-铜温差电池作电源。欧姆反复作了多次实验,得到了如下关系:式中a、b是常数,分别和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阴相对应;X是磁针偏转角,和导线中电流强度相对应;x是导线长度,和外电路的电阻相对应。这是欧姆定律的最早的形式,发表在1826年德国《化学和物理学杂志》上,论文题目是《金属导电定律的测定》。这个公式与今天的全电路x和外电路总电阻R相对应,a和电源电动势ε相对应,b和电源内电阻r相对应,这个公式相当于今天的全电路欧姆定律公式。1827年出版了他最著名的著作《伽伐尼电路的数学论述》,文中列出了公式,明确指出伽伐尼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与总电压成正比,与电路的总电阻成反比,式中S为导体中的电流强度(I),A为导体两端的电压(U),L为导体的电阻(R),可见,这就是今天的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公式。另外,欧姆还发现了电阻与导线的长度及横截面的关系。此外,欧姆对声学也有过研究,1843年发现人耳只能分辨作为纯音的正弦声波,并能自动地把任何一种周期性声波分解成各种谐音加以吸收。1852年他还对单轴晶体中的光的干涉现象进行了研究。三、趣闻轶事1.灵巧的手艺是从事科学实验之本欧姆的家境十分困难,但从小受到良好的重陶,父亲是个技术熟练的锁匠,还爱好数学和哲学。父亲对他的技术启蒙,使欧姆养成了动手的好习惯,他心灵手巧,做什么都像样。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如果只会动脑不会动手,那么就好像是用一条腿走路,走不快也走不远。欧姆要不是有这一手好手艺,木工、车工、钳工样样都能来一手,那么他是不可能获得如此成就的。在进行了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实验中,正是欧姆巧妙地利用电流的磁效应,自己动手制成了电流扭秤,用它来测量电流强度,才取得了较精确的结果。2.乌云和尘埃遮不住科学真理之光1827年,欧姆发表《伽伐尼电路的数学论述》,从理论上论证了欧姆定律,欧姆满以为研究成果一定会受到学术界的承认也会请他去教课。可是他想错了。书的出版招来不少讽刺和诋毁,大学教授们看不起他这个中学教师。德国人鲍尔攻击他说:“以虔诚的眼光看待世界的人不要去读这本书,因为它纯然是不可置信的欺骗,它的唯一目的是要亵渎自然的尊严。”这一切使欧姆十分伤心,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伽伐尼电路的诞生已经给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我真抱怨它生不逢时,因为深居朝庭的人学识浅薄,他们不能理解它的母亲的真实感情。”当然也有不少人为欧姆抱不平,发表欧姆论文的《化学和物理杂志》主编施韦格(即电流计发明者)写信给欧姆说:“请您相信,在乌云和尘埃后面的真理之光最终会透射出来,并含笑驱散它们。”欧姆辞去了在科隆的职务,又去当了几年私人教师,直到七、八年之后,随着研究电路工作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欧姆定律的重要性,欧姆本人的声誉也大大提高。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科普利奖章,1842年被聘为国外会员,1845年被接纳为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为纪念他,电阻的单位“欧姆”,以他的姓氏命名

304 评论

朵朵陌上花

欧姆(GeorgSimonOhm,1787~1854)德国物理学家,1787年3月16日生于巴伐利亚的埃朗根。他的父亲是一位对科学感兴趣的熟练锁匠,受好哲学和数学。在其父影响、教育下,他对数学很感兴趣,并掌握了一些金属加工技能,为他后来的学习和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1811年毕业于埃朗根大学并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埃朗根和班堡等地中学任教;1817年出版第一本著作《几何教科书》;1817~1826年在科隆大学预科讲授数学和物理;1826~1833年在柏林军事学院任职;1833年起被聘为纽伦堡工艺学校物理教授;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科普利奖章,1842年被接纳为英国皇家学会国外会员;1845年为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土;1849年任慕尼黑大学非常任教授,1852年为该校正式教授;1854年7月6日在慕尼黑逝世。 欧姆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电路定律。他是受到傅里叶热传导理论(导热杆中两点间热流量与两点温度差成正比)影响来研究他的定律的。当时还缺乏明确的电动势、电流强度乃至电阻概念,适用的电流计也正在探索中。他使用了温差电池和扭秤,经过多次试验和归纳计算,才获得成功。1825年发表第一篇论文《涉及金属传导接触电的定律的初步表述》,论述了电流的电磁力的衰减与导线长度的关系。进而,他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金属的电导率。在制作导线过程中,他直接受惠于父亲的精湛技艺。英国学者巴劳()发现了电流在整个电路的各部分都是一样的,这个结果启发了欧姆,这使他想到可以把电流强度(当时他称为“电磁力”)作为电路中的一个基本量。进一步的实验,导致得出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以后,他又对自己的实验工作进行了数学处理与理论加工,写成了《伽伐尼电路——数学研究》一书(1827年出版)。 欧姆定律刚发表时,并没有受到德国学术界的重视,反而遭到各种非议与攻击。欧姆给当时普鲁士教育部长苏尔兹赠送一本他的著作,请求安排到大学工作。但这位部长对科学不感兴趣,只把他安排到军事学校。这时,一位在德国物理学界颇有地位的物理学家鲍耳()首先撰文攻击欧姆的《伽伐尼电路——数学研究》一书,说这本书是“不可置信的欺骗”,“它的唯一目的是要亵读自然的尊严”。在强大的压力下,欧姆寄希望国王出面,解决事端。他给国王路德维希一世写信,并因此组成巴伐利亚科学院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结果因意见不一,不了了之。在他给朋友的信中,流露出这一时期的痛苦心情:“《伽伐尼电路》的诞生已经给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我真抱怨它生不逢时,因为深居朝廷的人学识浅薄,他们不能理解它的母亲的真实感情”。只是当欧姆的工作后来在国外获得巨大声誉后,才在国内科学界得到关注。经过埃尔曼(,1764~1851)、多佛(,1803~1879)和海尔曼(Hermann)等人多方努力,欧姆这才实现了他的多年愿望,担任慕尼黑大学物理学教授。为了纪念人他在电路理论方面的贡献,电阻单位命名为欧姆。

105 评论

520美食吃货

卡文迪许(Henry Cavendish)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1731年10月10日生于法国尼斯。卡文迪许的重大贡献之一是1798年完成了测量万有引力的扭秤实验,后世称为卡文迪许实验。我们老师说他这人很怪!

164 评论

霸气Annie姐

文迪许实验室,也就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物理系,研究领域包括天体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生物物理学、高能物理学。 由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于1871年创建,1874年建成,以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的名字命名。 当时的剑桥大学校长威廉·卡文迪许私人捐款帮助了实验室的筹建。 ...维基媒体基金会理事会2006特别选举现在已经开始,选举将於2006年9月20日(五)23:59UTC结束,请到这里投票! 2006中文维基年会已成功举办(档案)。欢迎参与讨论首页改版。 ... 威廉·亨利·卡文迪许-本廷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波特兰公爵. 任期: 1783年4月2 ...

90 评论

相关问答

  • 卡文迪许毕业论文

    欧姆欧姆是一个天才的研究者.欧姆第一阶段的实验是探讨电流产生的电磁力的衰减与导线长度的关系,其结果于1825年5月在他的第一篇科学论文中发表,在这个实验中,他碰

    大宝儿0619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卡迪夫大学毕业论文出分

    留学英国硕士毕业论文一次通过率的比例是不高的。 英国的毕业论文讲究逻辑和重点,这需要同学们在进行论文前,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观点和方向,吃透文献,不能仅仅为了充

    隔世的童话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卡迪夫毕业论文流程

    怎么这么晚才得到通知啊?不是都准备要毕业典礼了吗?你的情况就是论文没通过,也就是说最后你只能获得一个diploma证书,并不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当然也就没办法回

    sy四叶草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卡迪夫大学不毕业论文

    在英国留学如果是没有毕业,是不能够拿到学位的,没有学位那么我们就无法办理学历学位认证,而留学英国的同学需要的材料与其他同学也不一样,不同之处在于签证,分为纸质签

    蓝晶灵儿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卡迪夫毕业论文模版

    毕业率应该只有学校才清楚了,只要平时够努力,不旷课,不迟到,按时完成作业,论文写好,毕业也是很容易的。当然也不排除有没有毕业的,最后只拿到了一个diploma或

    七彩娃娃豆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