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雨洋依
学生声讨的只是查重涨价。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学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无能为力。特别是对于那些作为学术资源主要生产者的大学来说,它们有责任和义务促进学术资源的获取,这应该包括低成本和多渠道获取。用一个动物福利的概念来形容,就是“富足”。只有通过学术资源共享的“丰富度”,知网才能声讨明年或者每年都见不到你。
小耳朵累了
知网查重的费用确实是过高的。在进行论文查重的时候,其实很多的学校都会要求使用知网进行查处的,但是最大的一个缺陷就在于收费太高。
论文查重的费用过高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其实很多毕业生对此都是有意见的,因为他们基本上没有任何的收入,但是却需要面对大量的支出。我认为学校应该帮助学生承担一些费用,而且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
50%以上的毕业生其实都是在网络上去想吐槽的,因为80%以上的学校都是利用的知网在查重。对于那些查重要求不高的学校来说,学生是比较幸运的,是对于那些查处要求比较高的学校来说,学生受不了这些昂贵的价格。
其实学校和知网之间是有一定的合作的,在查重的时候会给予每一个学生三次的查重机会,但是在查重的时候会面临着非常多的不确定性。超过了这三次机会的话,那么就会面临着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只能够去购买多余的次数。
其实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很多商家在这个产业链当中其实是能够获得太多的收入的。商家基本上是没有任何的成本的,他们所付出的成本其实就是在网络上进行运营的成本,产品的价格是非常高的,每一次都能够获得大量的收入,而且这种收入是每年都能够得到的。
目前这个市场已经变得非常的混乱了,很多商家为了盈利在不断的破坏这个市场,查重的学生受到的损害是最大的。论文查重其实是属于学术圈的问题,是不应该被任何的资本所裹挟的,而且是不应该掺杂任何的利益的。
天龙过江
学生声讨的并不只是查重涨价,还有与之收费不对等的服务。
一到毕业季总是知网和翟天临“登上热搜”的时间。2019年,博士学位获得者翟天临在直播中暴露自己不知道“中国知网”为何物的事情,这相当于变相承认自己学术造假,并且不止一次。这是很简单的推理题,若是翟天临认真修读本科毕业论文,就肯定知道“中国知网”。哪怕本科没有认真学习,研究生阶段有好好写毕业论文也会知道知网。可事实让人大跌眼镜,已“写过”三篇毕业论文,发表或参与数十篇论文撰写的博士研究生居然不知道中国知网为何物?
翟天临造假风波过后教育部和各大高校对毕业生论文查重的要求严格了许多,知网看准商机几年来价格一涨再涨,平均年涨幅高达18%。这是吃准了各大高校离不开它,因为论文查重必须要用到知网,如果不买知网的使用权就无法完成毕业论文,这是它有恃无恐地涨价的理由。涨价了能提供相应的服务还好,可是它的服务一点也不智能。文史类专业必须要用到的“某某会议”等历史名词它要算重复率,本来文科生的查重率就高,现在专有历史名词又不能“变通”,他们该如何度过查重危机?
以我的亲身经历,知网上很多论文是查不到的,在“百链云图书馆”和“万方数据库 ”中反而能找到。这两个数据库的论文数量貌似比知网要多,最起码在我做毕业论文时感觉是这样的。
价格和服务不对等,偏偏它还吃准各大高校离不开它,于是疯狂涨价,因此遭到毕业生疯狂吐槽。一些学校的查重机会只有两三次,一旦查重机会用完学生只能自费查重,自费查重少则几百多则一两千,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有人在毕业论文中感谢自己的宠物,还有论文写游戏的,可能是这些游戏给他带来了快乐的时光,让他可以从熬夜写论文的痛苦中解脱出来片刻。
网友对此吐槽表示自己写论文,查重的时候经常发现,加一两个专业术语就红了,这种根本就没办法改,没办法为了不延迟毕业只有见红就删,影响发挥不说,为了故意避重还影响表
我也觉得知网的查重费用太高了,而且我觉得这完全就是在割毕业生的韭菜,因为知网知道毕业生一定会使用知网来查重,所以才会进行涨价,也说明他们这种行为是非常不正当的。
现在远不如以前那么知名,人在从事自己的事业,但是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
本科生很少有人能写出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的啦,就算是到研究生阶段也有很多同学是写不出合格的论文哒。(比如我周围不少同学都是吃好喝好睡好玩好等着毕业拿文凭的。)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