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26

红色芍药
首页 > 毕业论文 > 关于写张养浩的毕业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fionazhang77

已采纳

骊山在今西安市的东北,阿房宫的西面,现有当初的宫殿台基残存。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建起,再向西直达南阳,规模极其宏大,设施极其奢华。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毁。

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儿创作了这首“骊山怀古”小令。开头三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作者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 只 见 草 萧 疏, 水 萦 纡。”

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 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

紧接着六七句说:“至今遗 恨 迷 烟 树。 列 国 周 齐 秦 汉 楚。”

到如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

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张养浩对当时的状况心怀不满,但想到列国的历史,又觉得从夺得政权,到奢侈暴戾,到最终败亡,乃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共同结局。

杜牧说阿旁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正是由此引申开来写道:“赢, 都 变 做 了 土; 输, 都 变 做 了 土。”这句结尾句式相同的两句是说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死亡,“都 变 做 了 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

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

而这首小令则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它虽不及“潼关怀古”思想深刻,但也提示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改写成散文

我站在潼关要塞的山道上,眼前是华山群峰,脚下是黄河急流,河水在峡谷中奔腾着,咆哮着,就像暴怒疯狂的兽群。群峰高低参差地簇拥着,攒动着,仿佛集合到这里来接受检阅。潼关,雄伟险要的潼关,古来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啊! 你看,这一幕就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发怒。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

想起古代,我不禁向西方望去。潼关以西三百里,便是西京长安,从秦汉到隋唐,好几个朝代在那一带建过都。落日苍茫之中,一无所见啊,却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座座巍峨壮观的古都,一座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曾在那里龙争虎斗,威震一时,然而如今踪影全消,剩下来的只有黄土一片。西望长安,真叫人彷徨不止啊! 遥望过往的历史,思绪起起伏伏。真是:途经秦汉旧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我只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不,最伤心的是历代人民。无论秦汉,无论隋唐,尽管改朝换代,人民的苦难却从来没有消除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对几千年历史一针见血的评价啊!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受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朝代“兴”、“亡”受苦的都是我们百姓啊。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历任县尹、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以直言敢谏著称。弃官归隐后,因关中大旱,复出治旱救灾,到任四月即劳瘁而死。散曲集有《云庄休居小乐府》,多写寄情林泉之乐。间亦有关怀民瘼之作。

《太和正音谱》说张养浩的散曲如玉树临风。而这首怀古小令却体现了他的另一番面目。

骊山这座见证了众多历史沧桑的名山,历史遗迹甚多,作者登临此山,放眼四顾,感慨丛生,从哪里着笔呢?只有阿房宫最能引领作者、读者的思绪。可惜的是,它已经被项羽付之一炬,当年的豪华奢侈都不复存在。呈现在作者面前的只有“萧疏”的“荒草”,“弯曲萦回”的“河水”。这正好触动了作者感时伤怀的情绪,体验到历史更迭的无情和必然。朝代更替的“遗恨”,就如眼前烟锁迷离的树林,哪里还找得到“列国”中“周、齐、秦、汉、楚”的影子哟!在历史的长河中,隋、唐在这里的兴衰,也同样被无情的冲淡了。多少帝王为了天下,征战杀伐,“赢”的如何?“输”的如何?还不“都变做了土”!正如张养浩在同调《北邙山怀古》中所写的“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都做了“北邙山下尘”。

这是多么悲凉沉郁的咏叹啊!读这支小曲,作者开阔的历史视野令我折服,雄浑苍莽的博大胸怀令我感佩。全曲没有艰深的文字,也没有令人生畏的晦涩典故,更没有华词丽句。就是这些质朴重拙的文字,却吟出了千古不朽的绝唱!“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明白如话,却成了发人深思的警句。

真是名家笔下无俗字啊!今天的为诗者,当学古人这种在质朴中求大巧,在浅显中求深刻的为文工夫。如果能够这样,或许我们就可以做到“下笔必开新面目”了。

第一题:表达了他对历史兴衰更迭的感叹,咏怀,和对无论统治阶级如何改变,百姓总是受苦,表现了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不满!

第二题:《骊山怀古》《未央怀古》都是作者登临古代帝王宫殿遗迹之后抒发的感慨.所不同的是,前者抒情较直露,后者较含蓄.《骊山怀古》《未央怀古》分别借用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的典故,表达了不同的主旨.《骊山怀古》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进行残酷厮杀和夺取政权后的奢侈行为.《未央怀古》表现了对英雄的赞扬和对统治者残害人才的愤慨.《骊山怀古》以荒凉的“草”“树”烘托阿房宫的破败;《未央怀古》借雄壮的山河表达了对汉室的咏叹.

212 评论

颖颖emma

论张养浩散曲创作的艺术风格

元代张养浩的散曲被后人评为“明丽之作”,确实,清丽是其散曲的主要风格,具体而言,表现在其散曲内容与创作主体的心态,散曲语言和艺术意境以及散曲韵律所体现的听觉效果三个层面上。

明代朱有权在其《太和正音谱》评论张养浩散曲“张云庄之词,如玉树临风。”邓绍基主编的《元代文学史》也称张养浩散曲“多明丽之作”。究其散曲集,清丽确是其重要风格之一。其清丽风格的审美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首先,就散曲内容和创作主体的心态而言,其曲心境澄明,风物清丽;其次,就其散曲语言和艺术意境而言,其曲新洁简约,境象玲珑;最后,就由散曲韵律所体现的听觉效果而言,音韵流转,声律调谐。

一、心境澄明风物清丽

心境澄明,风物清丽,是指清丽山水在创作主体纯净心境中所映现出来的自然清逸,有清水芙蓉之美。这一特点的形成包含了作者心态和散曲题材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指主体澄明之心境;一是指主体所观照下的自然清丽之山水风物。清逸脱俗的情性,清新明丽的风物,是为清丽风格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澄明的心境是清丽风格形成的内在因素,张养浩以清逸脱俗的情性状写明丽俊秀的自然风物,从而表现为明晰省净的语言风格和亮丽隽永的意境情韵。张养浩思想兼容儒释道,道家的人生态度对他影响颇大,他向往一种品质纯洁高尚、不同流合污的散淡隐士的人生范式:厌恶仕官禄进,向往逍遥、安静的世界;看破尘世,独守恬静心境,无忧无虑;乐处清静之境,不受外界打扰,在清寂中超尘脱俗;怀清真之心,与世无争,但求安享自己清闲安适的生活。创作主体以清高的隐逸之士的情怀和清逸、清静的清明心境去观照世间万物,其观照的结果——散曲也多会呈现清丽的艺术境界。

在作为清高隐士的张养浩的眼睛里:

【双调】《庆宣和》

参议随朝天意可,又受奔波,绰然谁更笑呵呵。倒大来快活,倒大来快活。大小清河诸锦波,华鹊山坡,牧童齐唱采莲歌。倒大来快活,倒大来快活。

“大小清河诸锦波,华鹊山坡,牧童齐唱采莲歌。”写河水清而透彻(清澈)

【中吕】《最高歌兼喜春水》

想人间是有花开,谁似他幽闲洁白?亭亭玉立幽轩外,别是个清凉境界。

“亭亭玉立幽轩外,别是个清凉境界。”写美人之境秀丽而幽静(清幽),清新而爽快(清凉)。

【双调】《折桂令·中秋》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冷冷,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玉露冷冷,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写中秋之夜清澈而明亮(清莹)

【双调】《折桂令·凿池》

殷勤凿破苍苔,把湖泺风烟,中半分开。满意清香,尽都是千叶莲栽。看镜里红妆弄色,引沙头白鸟飞来。老子方才,陶写吟怀,忽见波光,摇动亭台。

【中吕】《朝天曲》

锦屏,翠屏,极目山无尽。白云忽向树杪生,似林影波光定。故把清风,遮映摇动,水和山俱有声。兴清,半晴,天意也还相应。

“满意清香,尽都是千叶莲栽。”写池中莲花更是香味清淡久远(清香)。甚至连风都是凉爽而让人清醒(清风)“故把清风,遮映摇动,水和山俱有声。兴清,半晴,天意也还相应。”

【越调】《寨儿令·冬》

天欲明,觉寒生,打书窗只闻风有声。步出柴荆,遥望郊坰,滚滚势如倾。四围山岩壑都平,道途间无个人行。爱园林春浩荡,喜天地气澄清。巧丹青,怎画绰然亭?

“爱园林春浩荡,喜天地气澄清。巧丹青,怎画绰然亭?”以至于整个世界都是清新纯净的纯清而无混杂的东西(澄清)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我们发现张养浩在其散曲集子里藉隐士之法眼创造出一个清丽澄明的艺术境界。

二、新洁简约意境玲珑

新洁简约,兴象玲珑既包括文辞清新炼净,又指意境纯美空灵。“清”和“丽”本身是两种不同的美学感觉,“清”的基本内涵是明晰省净。这是由“清”字的本义“水清”引申来的,《说文解字注》:“清,朖也,澄水之貌,朖者,明也,澄而后明。”就散曲而言可视为清浅, “丽”与骈丽、华靡相近。如《文心雕龙注译?明诗》:“俪采百字之偶。”《诗品》:“风华清靡”。张养浩实现了偶俪绮绘与明晰冲 澹 的统一,丰富了“清丽” 的风格。首先,其散曲状物选词清新自然。例如,“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喜沙鸥也解相留恋。一个动开锦川,一个啼残翠烟,一个飞上青天。诗句欲成时,满地云撩乱。”(【双调】《庆东原》)作者不仅选择了鹤、莺、鸥这些深具隐逸避世象征的意象,尤其以“动”、“啼”、“飞”富于动感的词构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鹤动开锦川,莺啼残翠烟,鸥飞上青天,一物一状,恰如自然。再者如“玉香逦,花中无物比风流。芳姿夺尽人间秀,冰雪堪羞,翠帏中分外幽。开时候,把风月都熏透。神仙在此,何必扬州。”(【双调】《殿前欢·玉香逦花》)以“夺”、“羞”赋予玉香逦花人的种种情状,或人或物,恍然一体,自然而不可迥别。还有,如“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 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双调】《水仙子·咏江南》)烟水晴岚,人家画檐, 芰 荷秋光,沙鸥珠帘,画船酒旗,好一个清丽江南!在词语运用上,张养浩往往简择精切,琢句多佳。例如“梅花已有飘零意,杨柳将垂袅娜枝,杏桃仿佛露胭脂。残照底,青出的草芽齐。”(【中吕】喜春来·探春)“已有”、“将”、“仿佛”这几个时间副词看似无心,却是非择炼而不能出,不仅赋物予人的情态,而且写出不同花开的次第时间,真实凝练。“青出”一“青”字直堪“卓绝千古”,以色写态,以色写时、以色写心境,用字极省而意蕴极丰富。正是由于张养浩善于运用新洁清新的词语,随物赋形,且著色清丽。因而,能曲尽物态,意象、物情皆有清丽之风致。

347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农业养殖的毕业论文

    可以写一些我国农业畜牧业类的文章,比如写国内畜牧业的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等。摘要:畜牧业作为我国农业四大基础性支柱产业之一,对我国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

    狂爱KIKI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关于养生行业的毕业论文

    中医养生论文篇3 浅论中医养生保健 【摘 要】科学运用中医来调养身体,可以减少疾病,精力充沛,保持健康。本文对中医养生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理想气体91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写张养浩的毕业论文

    骊山在今西安市的东北,阿房宫的西面,现有当初的宫殿台基残存。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建起,再向西直达南阳,规模极其宏

    红色芍药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关于浩斯公司的毕业论文

    高斯最著名的故事莫过于小学时计算1+2+3+...+100的值。当时高斯上小学,老师在班上出了这样一道题,叫大家算。那个老师以为至少要20分钟以后才会有答案,正

    我们家懒格格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畜牧养殖的毕业论文

    浅析机械化和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动物性食品的主要来源,一个工业国家的人均畜产品量是反映国家发达程度和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kami麻麻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