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ryme2015
手里这本薄薄的不足200页的小说,腰封上却颇有分量地宣传道,马尔克斯可以倒背如流。作者胡安·鲁尔福,陌生的墨西哥作家。简介上说他只出过两本书,一本是短篇小说集《燃烧的原野》,一本就是这本中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而且写完这本小说他就继续去推销汽车轮胎了。 或许又是一本试图靠蹭马尔克斯热度来带动销量的书吧!反正不厚,随便看看。带着这样的怀疑,我翻开这本小说。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它竟是一本比《百年孤独》、《哈扎尔辞典》、《寒冬夜行人》加起来还要迷人的现代派小说。作为典型的现派代小说,在写法特点上,《佩德罗·巴拉莫》没有清晰的时间线,没有固定的叙述视角,其中还夹杂着梦境,意识流,回忆和对话多种手法。十分考验读者的智力和耐心。但与此同时,它诗意干净的语言又让你欲罢不能。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堆拼图,它们以一种奇妙的方式组合成一幅斑驳的图景,充满着魔力。 小说是这样开始的,你的母亲已故,你带着她的遗嘱去寻父。你来到墨西哥这个叫科马拉的地方,寻找你的父亲佩德罗·巴拉莫。你在这里住下,每天和村民交谈,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拼凑出了真相。原来你的父亲曾是一个庄园主,他作恶多端,他的私生子不计其数,他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很多村民都深受其害。小说的结束,你父亲已经死了。故事的主线看似是简单的寻父,但是当你再次回到开头时,许多细思恐极的细节便浮出水面了。原来给你介绍过旅馆的赶驴人也是你父亲的私生子。和你交谈过的村民中大部分是死人,死因也在字里行间有所明示。给你指过路的女人是兄妹乱伦。而你父亲最爱的女人是父女乱伦。 如果这只是一个普通的解谜或者拼图游戏,那么通关之后,我们便不会有兴趣再玩第二遍了。但是《佩德罗·巴拉莫》却会让你着魔般读第二遍第三遍。你在这个墨西哥人鬼不分时空模糊的荒凉村庄里一遍遍打转,寻找着时间和真相,区分死活。你还会被村民的爱恨情仇强烈感动,试图合理化他们的诸多行为。最终迷失。是的,它就像是一个没有谜底的谜,一个没有出口的迷宫。无论多努力去理解和阐释,最终都是徒劳。 博尔赫斯曾评价这本小说是“难以拆开的彩虹”。拆开彩虹固然是破坏了彩虹之美。但是不妨碍我们研究和模仿。据说马尔克斯受这本小说的启发,写出了《百年孤独》,马孔多或许就是翻版的科马拉。那么每个读者的心也恰似一面棱镜,会解析出《佩德罗·巴拉莫》不一样的虹彩。
Leo叶2222
阿呸姑娘写在前面的话:本期介绍的作品,是来自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勒莫》。 如果说上次所写的《檀香刑》是向马尔克斯致意的作品,那么《佩德罗·巴勒莫》则是马尔克斯作品的引导者。最早知道这本书是来自一个简短的故事:马尔克斯的朋友阿尔瓦罗·穆迪斯提将《佩德罗·巴勒莫》丢在马尔克斯面前,告诫他好好读读,于是——《百年孤独》诞生了。 撇开故事的真实性不说,马尔克斯确实对《佩德罗·巴勒莫》大加赞赏。上一期说过,莫言抱了马尔克斯大腿,而这一期的小说,又是被马尔克斯又抱了大腿。两期书评,从孙子写到爷爷,终于没有跳出马尔克斯的窠臼,泪目。 一 和莫言的《檀香刑》类似,这又是一个将死亡写得极具艺术气息的故事。 不过,与《檀香刑》的重口味截然不同,《佩德罗·巴勒莫》有了一种很奇妙甚至可以说很唯美的笔触。佩德罗的儿子奉母命来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村庄,寻找早已不在人世的父亲,然后与一个个灵魂的声音进行了对话。故事里每一个人都已然故去,灵魂们默默叙述着一段 尘封往事。 准确说,这篇小说是靠感觉完成的。听觉,情绪,对话,甚至梦呓。声音组成了一个奇幻而美丽的世界。这是一个死人的世界,也是个不完美的世界——庄园主佩德罗·巴勒莫恶贯满盈,令整个村庄民不聊生,而佩德罗自己也终多行不义必自毙,在孤独与悲惨中被早年遗弃的儿子终结了一生。直到后来,佩德罗过世的妻子借儿子的双眼和双耳,通过无数个已逝的灵魂,将这个故事呈现出来。但是胡安·鲁尔福却将一个很好的恐怖片题材写得唯美而抒情:“我记得二月里每天早晨都刮着风,到处是麻雀,蓝天,阳光灿烂。我母亲是在那个时候去世的。……而我的母亲……她的声音还活着。”忧郁的情绪描述得如此深情却明媚,嗅不到一丝死亡的气息。这个故事里,死与生几乎无异,死人与活人一样带着情感与记忆,一样享受着上帝的恩赐。 可惜的是,在一个由声音组成的世界里,展现画面的描写并不多,这让鲁尔福展现神来之笔的同时也不免留有遗憾。幸好,《佩德罗·巴勒莫》最经典之处并不在此。作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作家,胡安·鲁尔福相当擅长将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作品没有“时间线”的概念,而是非常完美的镜头拼接,再加上一些梦境来虚化背景。他的故事极其简单,但是叙述手法极为精巧;他的故事背景极其荒诞,却带给读者强烈的真实感。 不得不说,胡安·鲁尔福是个会讲故事的人。他以大胆创新的方式,将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得出神入化。据说胡安·鲁尔福在写作期间几易其稿,一点点以对话和梦境,将故事框架沉淀出来。故事本身犹如一块极素的绸缎,在作家巧夺天工的妙笔之下成为新衣,色彩依旧简素,却巧妙到无以复加。Simple is powerful,亘古不变的经典总是以最简单,没有赘述,没有败笔,只有精巧的结构,将故事最强有力的精华部分展现给读者。 二 有道是名师出高徒,然有时亦是高徒出名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有道是若无纪昌百步穿虱,世人不以名师称飞卫;若无《百年孤独》,《佩德罗·巴勒莫》也未必有如此高的知名度。作为鲁尔福的拥趸,马尔克斯完成了对偶像由崇拜到超越的华丽变身,而《佩德罗·巴勒莫》亦成为了抛砖引玉中那块弥足珍贵的砖。 然就我个人而言,我很想不厚道地得罪马尔克斯老爷子一次:至少在我看来,《佩德罗·巴勒莫》是比《百年孤独》更加优秀的作品。从构思到叙述方式,《佩》都更加精妙,更主要的是,它没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阅读《佩》一书的过程非常享受。尽管开头阴森森的气氛略显瘆人,但终究随着书页渐行渐远,不可自拔地沉迷于其中。起初,你会觉得自己是个彷徨的旁观者;渐渐地,你会走进书中奇幻的世界,变成故事讲述者的那双眼睛。你会感觉像做了一个接一个的梦,踩进了一块虚幻又真实的荒原。即便已然熟读成诵,仍不免在掩卷之后再次拾起。同样的梦,每次做一遍却有不同的奇妙感受。 就是这样一部小说,让马尔克斯做了它一生的拥趸。也就是这样一部小说,让胡安·鲁尔福心甘情愿就此封笔。好的小说,应当一生一部。 后记: 阿呸姑娘最近混账惫懒,拖延症复发,导致每周一篇的计划被打乱——要么准时要么道歉,借口无意义,所以阿呸姑娘在此道歉了…… 又及,一日阿呸姑娘与一读者闲聊,意外得知了一令我感到沉痛不已的评价:“你的文章的,文笔的很好,但是看不懂,文风太高冷……” 看。不。懂。多么丧病的一个评语。(老娘特么的哪里高冷了!!TAT) 于是这一期,我调整了自己的高冷深井冰文风,改用(我认为的)通俗易懂的阅读理解方式……不知道于我而言是不是也算一种新的尝试。 最后祝各位读者阅读愉快。
在百度中搜索一下啦
Kann beziehen sich die folgenden Informationen (vorzugsweise direkte Übersetzung
这么专业,严格,你要是着急的话别寄太大希望了。
学位论文是有授权的,在扉页处需要作者签字。学校有权提交或公布学位论文。《论文使用和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留、使用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师不必贤于弟子 ,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