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儿丸丸
自新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以来,亚太地区接连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危机事件,当下热度颇高的就是美国拉拢我周边22个国家举行环太平洋军演,以及我国与周边国家关于南海岛屿的主权争端等。纵观这些危机,其发生发展的背后往往都有美国的推手或直接与间接地涉及美国。这是在美国加快“重返亚太”的大背景下,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大国利益激烈博弈与角逐的表现,而中美两国则是这些危机的关键博弈方和角力者。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国力和军力的持续增长,未来一段时间将是针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危机高发时期,而中国周边则将是危机高发的区域。伴随着奥巴马政府 “重返亚洲”战略的实施,美国政府提升了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存在,强化了与地区内盟友的关系,拓展了同东南亚各国的协作。但令人遗憾的是,美国并不是以一个合作者、建设者姿态“重返亚洲”,而多数是扮演了一个麻烦制造者和挑拨者的角色。在美国看来,遏制中国崛起、阻挠中国发展已迫在眉睫,而亚太地区的诸多热点无疑成为美国调控对华关系的着力点。相对于美国等西方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来说,中国仍是一个国际政治的新手。特别是中国正处于和平崛起的关键时期,韬光养晦、埋头发展仍是我们的主要考虑,在未来一段时间确保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稳定、确保国内社会安全、避免大的外部冲突与战争,仍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然而,身处危机高发期和危机高发区的中国,在一个“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国际态势下,应该何去何从? 积极正面看待危机 第一,从思想上不要怕危机,不要怕事,怕事事更多。这是因为,首先怕是没有用的,其次不怕效果会更好。“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重要方面。毛泽东曾用《聊斋志异》中“狂生夜读”的故事来告诫世人,不要怕鬼,你越是怕鬼就越不能活,鬼就要吃掉你。1964年6月24日,毛泽东在会见越南友好代表团时,曾提到北越在同南越的斗争中“还有一个怕不怕美国的问题”。他说:“如果你怕了,美国就客气,那么怕也好。如果怕了,美国就撤退,那怎么不好?问题是,你越怕它越欺负你,该怎样办?只好不怕,只好干。不是我们也不是你们请美国来,是美国自己硬要来。我看,你越不怕,它就越不敢任意欺负。”刘少奇当时也在场,在毛泽东讲完这话后,补充说:“你不怕,他们反而更加看重你。”因此,该合作时合作,该对抗时对抗。事实证明,雨过之后往往是天晴。大国紧张关系在危机之后往往会得到有效纾解,从而迎来新的缓和。比如,1958年炮击金门后,中美大使级会谈恢复一直持续到中美关系正常化,中间再没有中断过。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之间再没有发生如此高强度的军事对峙,国际总体形势趋于缓和,美苏两霸更倾向于通过第三方来交手。1995年~1996年的台海危机之后,1998年克林顿访华时在台湾问题上则明确做出了“三不”承诺。中美在危机之后往往迈向更高的合作水平,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双方都认清了彼此的利益底线与各自力量的极限。 第二,不仅不要怕危机,而且还要习惯从正面看待危机,善于利用危机,将其转化为我们实现重大利益目标的契机。比如,朝核问题出现后,中国积极在美朝之间进行斡旋,适时倡议并形成了六方会谈机制,提高了中国在东北亚地区安全架构中的地位。自2010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发表关于南海问题讲话以来,南海主权争端持续升温,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间关系明显吃紧,国际媒体纷纷议论中国正成为“众矢之的”,在舆论上努力制造中国被遏制和被孤立的态势,炒作“中国孤立论”或“孤立中国论”。对此,我们首先要认清事态,不要丧失基本的理智,要认识到地区次强国家引入区域外大国力量制衡区域内首强是自然的事情,这是我们要提防、警惕和遏制的,但同时也不要过高估计这些国家对中国的敌意,它们必然知道惹怒中国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其次,在南海问题客观上“被提到议事日程”的情况下,中国到了应该寻找解决问题的更好出路的时候,当前我国对南海问题的指导方针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主权在我”的前提正在被其他相关方日益淡化,主权遭搁置、利益被侵蚀的情况日益严重。因此,抓住已出现的南海危机,敢于正视和有效破解固有难题,构想新的南海问题行动路线图,无疑将是中国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重塑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良好契机,也为实现中国在东亚的和平崛起奠定了基础。 第三,应对中美关系危机从长远看仍在于实力对比的转换,在当前则更须强调有效的战略策略。美国是一个信奉实力的国家,美国的朋友是它打不败的对手。我们要真正做到有效制约美国、实现美国对华友好,根本还在于自身实力的不断增长。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我们在积极积蓄力量、完成实力对比转换的同时,关键是要提升应对美国的战略策略水平和斗争艺术。当前我们在对美斗争中总感觉很被动,时时被美国牵着鼻子走,总感觉手中的牌或战略筹码少,可以有效牵制美国的手段不多。但反思一下,过去中国国力弱小、国际空间狭窄,尚能积极主动创造机遇与筹码,扭动大国关系为我所用,而现在中国国力和军力都有了大幅跃升,国际战略空间有了大幅拓展,难道我们的战略筹码却更少、战略回旋空间更小了吗?问题不在于实力,而在于运用实力的意志和方略,特别是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国际社会,我们的顾忌比原来增多了。俗话说,“志不强者智不达”。缺乏斗争的意志与决心,必然导致斗争手段与策略的心理匮乏。只要我们开动脑筋、认真观察和思考,就必然会有合适的应对之策。 强调有效的战略策略 如何的战略策略才最有效?首先,对于一些问题,要善于逆向思维、反常思维,善于“反弹琵琶”。有时候,对手怕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就发展什么。其次,善于实施“挂钩”战略,学会横向升级危机。随着中国国力和军力的增长以及对外交往的密切,我们在受到对手更多约束的同时也有了更多战略筹码。例如,针对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中方采取了“横向升级”的挂钩策略,采取了连环反制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最后,善于驾驭国际有利因素,纵横捭阖、强化联盟战略,加强同其他大国的战略协调。还是以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为例,在该事件不断升温和胶着之际,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华,两国元首就全面加深“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签署联合声明,同意加强两国在“核心利益”上的合作,此后,梅德韦杰夫又登上俄日存在争端的南千岛群岛的国后岛,这些事件的发生,顿时令日本国内一片哗然。日本在南北两个方向上同两个大国同时发生争端,外交上的被动立刻凸显。 总之,我们要开始积极正面地看待危机,把危机管理作为战略管理来认识。在危机处理上,我们不要怕危机、要善于利用危机,在危机斗争中既要讲实力,更要讲手段与策略,逐步树立危机是常态的心态。历史证明,所有大国都是在危机重重下崛起的,顺利的崛起在于成功地应对重大的国家安全危机的挑战: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是成功应对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巧妙地利用危机、借助危机和转化危机,将是新兴大国顺利实现崛起的历史选择和战略“机遇之窗”。
奔跑小猪mm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或者按美国某些人的思路——美国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大国。而中国在“苏东剧变”、苏联解体后成为了继续实行社会主义体制的少数国家中最大且最有实力的国家。不仅如此,通过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近三十年时间里把国家机器的首要任务一直定位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很快从“十年浩劫”的低谷中跃起并一路快速发展。其经济的迅速恢复和经济实力的持续扩充,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同时,中国的政治和外交、文化等诸元的定位也逐步向国际规则靠拢,渐渐融入国际社会。这样的一个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长,国际地位不糨提升,在世界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多的作用,其影响力日益重要、不可忽视。从冷战后短期内国际社会及政治体系变化中可以看出:中国崛起,中国的水落石出而越发凸显,伴随着俄罗斯在这一时期所扮演的“末日帝国”的角色和美欧之间结构性分歧冲突的长期隐性化,中美之间的关系好似回到两国接触的初始阶段。即一个新兴国家与一个传统大国的对话,不过两者所处地位发生了180度的回转。新兴的美国变成了崛起中的中国,而清帝国这一“全球性大国”或者称之为“全球性帝国”。历史永远不会重演,但历史经常会在不同的时空或相同的空间“重现”,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重现的历史”往往在其中有更多的演绎使其复杂化,增加了其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造就众多的平等未来。不能否认,中美关系所处环境及两国现状确实比较类似于十八世纪末叶至十九世纪初叶,但这应视为表面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国际体系系统的更加紧密,以及全球政治外交的连带性趋势更加明显,表相掩盖下的内部冲突较之历史已十分凸显。内部矛盾的显现、明显给,使人们可以以更清醒的头脑去影响和左右历史规律,给各国政治家们创造了更加广阔的施展空间。所以,展望中美关系,很可能以新兴国家对传统霸主这一历史规律为主线和准绳,在各政府政要、国家元首结合信息诸元而作出的决策影响下,呈现波浪式前进。当然,由于美国在“帝国论”中所表现的这一唯一的“全球性帝国”中各种非传统现象,也不排除这一“美国帝国时期”的长期存在。如若这一假设成立的话,中美两国关系和两国发展空间的豪华甚至两国未来都将破天荒的走出历史规律的范围,摆脱其束缚,另辟溪径走上美国长期主导世界的第二条道路,中国作为崛起的 “新兴强国”的形势与地位可能在这一体系下被扼杀,这当然是中国不愿意看到和走上的道路。我们也许可以将其理解为倡导多极化世界就中国而言的内在动因吧。综上所述,中美关系大致有两个发展方向。这两个发展方向都是建立在历史规律和两国互动的基础之上的。但当今国际社会全球化形势日益加强,即使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也要在矛盾中维持并利用现行的国际体系与秩序。全球任何角落所发生的事件或任何一个国家所作出的决策都会不同程度的对其他国家和民族(引入民族概念是由于欧洲各国的建国理念之一,即“民族国家”,虽然当今世界以主权国家为主体,但不能排除民族的概念化对国家政治、外交乃至世界的影响与作用)产生影响并直接关系致到它们在本地区的利益。所以,再以传统关系准则或观念,仅建立在两国关系基础之上去分析展望两国关系的发展未免有些狭隘。分析中美关系的走向必须从以下这几个方面:美国全球霸权的维系;美国对现有国际秩序的维护与破坏;俄罗斯;欧洲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中国自身的经济影响力与务实外交;伊拉克战事对全球和中美关系的影响;台湾问题的长期化。1. 全球霸权的维系分析所谓美国全球霸权的维系,实际上就是看美国这一唯一的全球性国家在现行国际秩序下的主导力的维持时间的长短。同时,我们还不能排除另一种情况,即美国对全球其他地区的隐性渗透和间接影响力。这两者如若巧妙结合,美国的霸权极有可能长期维系,判断其维持时间在一至二世纪亦不为过。回顾历史,真正对全球而言具备影响力的帝国有四个:即罗马帝国、中华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和大英帝国。(注:对全球的影响力并不表示这四个帝国是“全球性国家”)其中,罗马帝国与中华帝国体系中的汉帝国几乎是同时存在的,两者通过夹在其中的统治波斯的帕提亚帝国和统治今阿富汗及印度西北部的贵霜帝国模糊的知晓对方的存在。这两大帝国都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点:帝国力量建立在由仆从国附庸国、保护地和殖民地加上一般被看作是野蛮人的帝国以外的人组成的等级制度的基础之上;经济是单一的自给自足经济;通过一个政治和经济组织的复杂体系来发挥力量;文化优越感强;体系独立自足、孤立、不受任何外部有组织的对手的挑战。中华帝国自身还有一些特点:集中的政治权威和保证统一的官僚体系。大英帝国破天荒第一次通过海上力量取得了对全球的主宰地位。伦敦成了世界主要的金融和贸易中心。英国人以贸易开路,随后国旗跟上。但作为世界霸主人口相对太少,而且并未控制欧洲,只是使欧洲的力量达到均势。(注:欧洲在世界历史中很长时间是作为欧亚大陆地缘政治中心的地位)所以与前两面个区域性帝国相比,也不是一个全球性帝国。在其之前较早一些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几乎确立了在欧洲的真正霸权。假如拿破仑成功了,很可能会取得第一个主导全球的大国地位。可是拿破仑惜败于七次反法同盟。与以上形成对照的是,今天美国全球力量的范围和无所不在的状况是独一无二的。假如不拘于概念化的定义,可以发现除自给自足的经济架构和孤立的体系以外,美国拥有以上四大帝国的所有特征,并“控制”了欧洲。除此之外,美国还具有前者不具备的诸多优势。美国经济活力在所有其他国家的经济中鹤立鸡群,为美国在全球起到首要作用提供了必要的先决条件。战后,美国一家经济就超过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50%!冷战结束时,美国在全球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特别是制造业生产中的份额,已经固定在大约30%的水平上,除战后例外的年份外,这个比例是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的平均数。以经济为后盾,美国保持甚至扩大了在利用最新科学突破为军事目的的服务方面的领先地位,从而建立了一支唯一在理论上能够有效地在全球都发挥影响的部队。在经济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住处技术领域,美国也一直保持着强大的竞争优势。美国对未来经济中的尖端部门的掌握,意味着美国在技术上的统治地位不可能很快更新更新丧失,在生产率方面保持对主要对手的优势。
独孤道兵
论文的题目不仅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的核心内容,也是读者最先映入眼帘的内容。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国文学论文选题目录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美国文学论文选题目录(一) 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 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 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 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 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 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 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 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 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 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 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 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 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 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 16、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心理冲突 17、浅析中西方喜剧文化---以《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为例 18、从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9、《瓦尔登湖》中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 20、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美国文学论文选题目录(二) 1、《红字》中海丝特白兰不理智的一面 2、《董贝父子》中的矛盾冲突 3、论文化不同对联想意义及翻译的影响 4、美国教育的衰弱 5、世纪欧洲移民对美国工业化的积极影响 6、朱丽叶之人物分析 7、主述理论在文学中的运用 8、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理论 9、英语语音简析及对提高初学者口语的指导 10、比较两种对于哈姆雷特复仇的评论 11、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12、英语的学与教 13、由美国年总统选举所想到的 14、论腐朽世界中的纯洁品质——关于《雾都孤儿》的赏析 15、论理智与情感之关系——对《理智与情感》的人物分析 16、入世对中国银行业的挑战 17、西进运动对美国的影响 18、史蒂芬?克拉申的听读假设和二语习得 19、艾巴辛格——犹太文化的守护者 20、二十世纪年代美国妇女运动的派别 美国文学论文选题目录(三) 1. 中印关系新纪元 2. 希兹克利夫的复仇 3. 弗洛伊德理论对美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4. 论萨姆一家人之“变形” 5. 亚伯拉罕林肯的民主思想初探 6. 评析《傲慢与偏见》的男主人公达西 7. 《简爱》的圣经情书 8. 库区三角浮出水面——万州、开县、云阳经济宏图 9. 会话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10. 浅析海明威笔下圣地亚哥与其它主人公之异同 11. 对嘉尔曼的偏见 12. 简爱——关于简爱的性格评论 13. 《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和希斯克力夫之间的苦痛恋情 14. 简评妥协——研究《傲慢与偏见》 15.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面面观 16. 试论简奥斯汀生活对其小说的影响 17. “真实的诺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简析“真人秀”的实质和本地化过程 18. 从台湾问题看中美关系 19. 《傲慢与偏见》的生命力 20. 平凡中的不平凡——《傲慢与偏见》 21. 萨皮尔沃夫理论 猜你喜欢: 1. 关于英美文学的论文 2. 英美文学方向毕业论文 3. 英美文学论文范文 4. 浅谈英美文学论文 5.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自新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以来,亚太地区接连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危机事件,当下热度颇高的就是美国拉拢我周边22个国家举行环太平洋军演,以及我国与周边国家关于南海岛屿的主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下面是我整理的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加强诚信法律制度建设; 2、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建设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题目内容是自己熟悉和擅长的。确定自己的题目方向,如:文艺学,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或者结合美学。 论文研究的点,也就是你的题目,一定要有研究价值。第一点和第
首先,根据自己的兴趣,比如你对行政领导感兴趣,可以选择一个小的角度去选题;其次,如果觉得没有感兴趣的,建议你翻一下《行政学原理》《政治学》等专业课本,哪一块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