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87

麦麦舞雨
首页 > 毕业论文 > 电磁屏蔽设计毕业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雨兰共舞

已采纳

你的问题太广泛 是什么论文 小论文?毕业论文? 如果是小论文可以到有数据库的院校下载,如果是毕业论文,建议还是自己好好写写,多看小论文,尤其是SCI/EI 收录的文章,多看看,多模仿,相信你会写出优秀的论文的

233 评论

站在时光深处

对地球磁场起源的探索,早在公元1600年前后就已经开始了,其主要假说有永磁体说、电流说、压电效应说、温差电效应说、发电机理论等,其中永磁体说被实验否定,电流说由于电阻问题而被人们放弃,压电效应说由于现实中的压电效应本身没有涉及温度的影响,其实验值都是在常温下获得的,据此推出的磁场强度微不足道而被人们抛弃,发电机理论由于不能说明南北磁极翻转而受到质疑。那么,地球的磁场是如何产生的呢? 只有存在运动电荷或电流才能产生磁场,因此,地球磁场应该与地球内部的带电结构有关。但是,地球磁场的南北磁极还存在着一种小范围的低速运动,这种运动表明地球磁场不仅仅是地球内部的带电部分作旋转运动产生的,在地球内部还应该存在着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电流。那么,地球内部为什么会长期稳定地带电、并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电流呢? 据分析,地球内部地幔的半径约为2900公里,温度大约在1500~3000℃之间,压力为50万~150万个大气压,地核的半径约为3500公里,温度在5540℃左右,压力大约为350万个大气压。在通常情况下,构成宏观物体的每个原子所带的正电量和负电量是等值的,这样,经中和后的宏观物体就不带电了。但由于地核及地幔下部物质受到的压力作用较大,温度也较高,笔者认为,一个在常温低压状态下被公认的常识,宏观物体不能自发地稳定带电的观点将不再成立,即在天体内部的高压状态下,物质都是带电量不等的离子体,高温等离子体、低温等离子体的“相等”是不可能的。 磁流体发电的实验表明,在上千度以上的温度状态下,物质中少量原子中的电子可以克服原子核引力的束缚而变成自由电子,同时原子则因失去电子变成带正电的离子,这种状态称之为低温等离子状态。地核的温度在5540℃左右,如此高的温度势必会使地核中少量原子的电子克服原子核引力的束缚,变成自由电子,同时令构成地核的少量原子失去电子变成带正电的离子,在压力不是很高的状态下,失去电子的原子及克服原子核引力束缚的自由电子通常以等离子状态存在,原子核的引力作用及热运动使自由电子不能长期与失去电子的原子脱离开来。但是,当物质是在超高压作用下以密度极大的状态存在时,克服原子核引力束缚的电子,将在地核压力产生的巨大挤压力作用下,趋于飘浮到地核与地幔的交界处,造成克服原子核引力束缚的自由电子与失去电子的原子长期脱离开来,笔者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热压电效应。由于地核内部的原子总量非常巨大,可以产生大量的被分离电荷。 原子最外层电子云的分布几率,会受到邻近原子中电子的静电排斥作用,由于地核中物质所受压力作用较高,物质密度较大,受到邻近原子中电子的静电排斥作用也相应较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云会部分地失去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空间,使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分布向原子外扩张。与常压状态下金属中可自由运动的自由电子不同,在超高压压力作用下失去围绕原子核运动空间的电子,也不能在地核中其它邻近原子之间自由运动。由于整个地核的压力都较高,因此,地核中少量原子最外层电子云的分布几率将一直延伸到压力较低的地核与地幔交界处甚至地幔中上部。地核中部分以自由电子状态存在的电子在压力作用下,趋于朝压力较低的地核与地幔交界面附近甚至地幔中上部分布,使宏观的地核处于带正电状态,地核与地幔的交界面附近以及地幔中上部处于带负电状态,即发生热压电效应。 原子的基态通常处于较深的负能级状态,较弱的压力作用不能将其激发或电离,但较强的压力作用会以一种令原子最外层电子云运动空间减少的形式,改变原子最外层电子云的分布几率。由于更低的能态已经被其它电子占据,原子最外层电子云只能朝外扩张,使原子最外层电子云的分布几率可以延伸到地核与地幔的交界处甚至地幔中上部,并在地核与地幔的交界处外部形成一个电子壳层。 天体内部的热压电效应主要是将与原子分离的电子挤压出天体内部的高压区,如果电子没有与原子分离,则很难被大量地挤压出天体内部的高压区。 将地核视为一个巨大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将地核与地幔的交界处外部覆盖整个地核的带负电荷的电子壳层视为一个巨大的带负电荷的电子气海洋,地核所带的正电量和地核周围电子壳层所带的负电量是等值的,这样,经中和后的宏观地球外表就不带电了。电子气的比重极小,在超高压与高温共同作用产生的强大浮力作用下,地核中以离子状态存在的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库仑作用,趋于飘浮到地核外部,并在浮力作用与地核中所有失去电子的原子的库仑作用相平衡的位置,也即在地核与地幔的交界面附近,形成一个覆盖地核的电子壳层。将地核与电子壳层视为一个巨大的“原子”,地球磁场的产生就与这个巨大 “原子”的存在有关。 必须强调,由于电子具有波动性,每个飘浮到地核外部的电子的分布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一定的范围,其飘浮的范围甚至有可能一直延伸到地球表面上来,也就是说地球的表面有可能带有负电荷,在我们的周围也应该存在一个可以测量到的电势梯度,但不知为何没有被测量到。 由于电子气海洋的存在,产生了地核与地幔的交界面层。美国的科学家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地核的自转与地壳和地幔并不同步。地核与地幔之间接触面积非常巨大,按照“常识”,充满液态岩浆的地核与地幔之间接触面上产生的摩擦力应非常巨大,足以使质量巨大的地核与地幔之间的相对运动在几小时或几分钟的“瞬间”趋于同步,并将其相对运动所具有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和冲击波,同时在地球内部产生巨大的震动,由于地壳的厚度只有微不足道的几十公里,地核与地幔所具有的动能足以冲破地壳,产生直冲大气层的岩浆巨浪,可地核的旋转运动竟然能在上亿年的时间里与地幔不同步,这是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当原子相互作用形成离子或分子时,有获得特殊稳定构型的倾向,其中最重要的是惰性气体结构。在通常情况下,非惰性气体结构的元素只能以原子结合成分子来形成惰性气体结构,但在大量电子以自由状态存在的电子壳层中,原子会趋于直接与电子结合成具有惰性气体结构的带电粒子,以使系统处于相对较低能量状态。原子直接与以自由状态存在的电子结合成具有惰性气体结构的带电粒子,造成电子壳层中大量原子处于特殊稳定构型的负离子状态。电子壳层中大量电子的静电屏蔽作用,还能令电子壳层中原子之间失去相互作用,不能相互结合生成分子。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存在于具有惰性气体结构原子轨道上的电子的排列不是任意的,电子将趋于由自旋平行且反向的自由电子双双组成电子对。具有惰性气体结构的金属阴离子物质在常温常压下是不存在的,但由于地核与地幔交界面上电子壳层的存在,令地核与地幔接触面上充满了具有惰性气体结构的铁、镍等负离子物质。带有电子的铁、镍等元素的性质非常特殊,由于元素之间没有相互作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作用极小,具有惰性气体结构的铁、镍等负离子物质就如同是具有超流动性的液氦。在地核与地幔的接触面上充满了具有超流动性润滑剂的状态下,地核的旋转运动即使与地幔不同步,地核与地幔在“接触面”上产生的摩擦力也是微不足道的。由于具有惰性气体结构的负离子物质具有超流动性,使电子壳层底部的物质不随地幔或地核作同步旋转运动。 有证据表明,地壳及地幔的旋转速度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会发生变化,但影响地壳及地幔旋转速度的各种因素,有些对地核的旋转运动并不产生同样影响。此外,由于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以及地核内部的铁核、钴核中的稳定同质异能素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同质异能素转化核反应时释放核能的不均匀性,造成覆盖地核表面的电子壳层不同区域存在较大温差,使电子壳层底部的负离子物质发生大规模定向运动,尽管巨大的负离子物质风暴的摩擦力对地核与地幔都微不足道,但由于电子气海洋中的铁、镍等金属负离子物质风暴,造成地核与地幔都不断地有大量物质与电子壳层底部中物质进行交换,并给地核与地幔的旋转运动带来不同影响,经过几十亿年的漫长岁月,就会造成地幔与地核之间的旋转运动不同步。因此,地幔与地核的旋转运动不同步,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不难想象,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以及地核内部的铁核、钴核中的稳定同质异能素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同质异能素转化核反应时释放核能的不均匀性,会造成电子壳层中具有超流动性物质的密度及分布发生巨大波动,由此产生的在地核与地幔之间的电子壳层底部中负离子物质大风暴会非常强烈,强烈的负离子物质大风暴又会产生强大的交变电磁场。 将电子壳层中的多余电子视为超自由电子,由于有大量超自由电子和自由电子的存在,按金属导电的经典电子说,电子壳层的电阻由于电子壳层中的原子与超自由电子之间不存在固有的库仑作用联结。当超自由电子和自由电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作定向运动时,超自由电子不会通过电磁相互作用将定向运动所具有的能量传递给电子壳层中的原子物质,构成电子壳层的原子物质的无规则热运动也不会影响到超自由电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的定向运动,因此,地球内部地核与地幔之间的电子壳层是一个没有电阻的高温超导地层。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电子具有波动性,具有波动性的超自由电子在电子壳层中传播时,由于波长与电子壳层中物质自由电子相差极大,其波长要比电子壳层中物质自由电子大很多,传播时不会受到电子壳层中原子物质散射(或偏析),使超自由电子在电子壳层中的传播不会受到阻碍,因此,电子壳层中的“固有”电阻对波长与其自身的自由电子相差极大的超自由电子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存在于具有惰性气体结构原子轨道上的电子的排列不是任意的,超自由电子将趋于由自旋平行且反向的电子双双组成电子对。将地核与电子壳层视为一个巨大的“原子”,电子壳层中大量的超自由电子会双双组成大量的电子对,这种电子对组态可使系统的能量降低,形成稳定的结合。于是,在电子壳层中大量的超自由电子将趋于形成电子对组态。由于电子对的惯性质量极小,其热运动不会与电子壳层中的原子产生热能交换,换句话说,超自由电子形成的电子对的热运动不受电子壳层中原子热运动的影响,故利用电子壳层中大量的超自由电子和/或超自由电子组成的超自由电子对来传输电磁场能量,则电子壳层的电阻率将与电子壳层中超自由电子组成的电子对的密度成反比。由于地核的体积极大,温度和压力又相对较高,热压电效应造成电子气海洋中超自由电子组成的超自由电子对的密度极大,电子壳层的导电率极高,堪称是高温超导地层,使得存在于其中的电流就如同存在于超导线圈中的电流那用,可以永不消失地在其中流动,也使得在地球上形成了一个磁场强度较稳定的南北磁极。如上所述,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以及地核内部释放核能的不均匀性,会造成电子壳层中具有超流动性物质的密度及分布发生巨大波动,由此产生的在地核与地幔之间的负离子物质大风暴会非常强烈,强烈的负离子物质大风暴又会产生强大的交变电磁场,使得存在于电子壳层的电流分布发生变化,造成地球磁场的南北磁极发生一种低速运动,这种低速运动在历史上曾经多次造成地球的南北磁极翻转。 天文观测表明,太阳和木星具有很强的磁场,其中木星的磁场强度大约是地球磁场的20---40倍。太阳和木星上的元素主要是氢和少量的氦、氧等这类较轻的元素,其内部并没有大量的铁磁质元素,而地球上则含有大量的铁、钴、镍等铁磁质元素,那么,太阳和木星的磁场为何比地球还强呢? 众所周知,地核的半径约为3500公里,温度在5540℃左右,压力大约为350万个大气压。而木星内部的温度约为30000℃左右,压力也比地球内部高的多,太阳内部的压力、温度还要更高。热压电效应可在太阳和木星内部产生更加广阔的电子壳层,太阳和木星内部电子壳层的带电量也比地球内部电子壳层的带电量大的多,再加上木星的自转速度较快,其自转一周的时间为9小时56分30秒,木星内部电子壳层的运动的线速度也远高于地球内部的电子壳层,其磁场强度自然也要比地球高的多。 事实上,如果天体的内部温度超过铁、钴、镍的居里点,则天体的磁场强度与其内部是否含有铁、钴、镍等铁磁质元素无关,因为在居里点温度以上,它们的铁磁质性质会发生突变,这时它们已经转化为顺磁质元素了。 正是由于太阳、木星内部的压力、温度远高于地球,因此,太阳、木星上的磁场要比地球磁场强的多。而火星、水星的磁场比地球磁场弱,则说明火星、水星内部的压力、温度远低于地球。 此外,由于中微子具有磁矩,天体的磁场还可能与其引力作用俘获的冷中微子数量的多少有关。众所周知,在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中微子,其中部分中微子的运动速度相对较低,有可能被天体的万有引力作用俘获,堆积在天体的内部。对于引力较强的天体,其内部被俘获的冷中微子数量会较多,如果冷中微子在弱相互作用下,在天体的内部组合成结构较稳定的暗物质,因其不受“明”物质热运动的影响,其可在天体的内部按照一定顺序方向排列,则也会产生一定强度的磁场。

208 评论

大馄饨小馄饨

PLC在化学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PLC在化学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1)摘要:本文介绍了PLC在电厂化学水处理中的控制方法。化学水处理的方法主要是离子交换法。即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水中溶盐的离子吸收,根据运行要求,PLC需要控制两个系统的阳床、阴床、混床的投运、停运和再生,两个系列的运行和再生可通过选择键点动或自动进行。点动时按编制的程序进行操作,用点动按钮进行转步,全部程序执行完毕后,装置自动复零。 锅炉补给水程控系统的程序设计,可将常规的继电器控制系统按照三菱FX—2系列PLC的编程指令要求,转化成PLC的梯形图程序。关键字:PLC 控制 程序前 言 电厂化学水处理包括锅炉补给水处理、凝结水处理和废水处理,其目的在于预防热力设备结垢、腐蚀和结盐,确保可靠生产,并尽量做到节水和控制环境污染。化学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十分复杂,以往都采用继电器进行程序控制,因安装接线复杂,程序修改困难,维护量大,以及设备老化等原因,使得其可靠性差,投运率较低。 为了改善上述利用继电器控制存在的缺陷,应用PLC进行程序控制,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PLC具有高可靠性,编程方便,易于使用,环境要求低,与其他装置的配置连接方便,鉴于PLC有上述优点,所以PLC用于化学水处理系统中,可以很好的解决继电器控制存在的问题。 化学水处理的方法主要是离子交换法,即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水中溶盐的离子吸收。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之后,离子交换树脂会失效,这就需要停止运行以对树脂进行再生还原以便使树脂可以重新使用。为此,就需要两套设备轮流运行、切换。应用PLC装置再辅以一些外部设备,可以很方便的控制两套设备的运行和切换。两个系列的阳床、阴床、混床的投运、停运和再生,其运行方式为#1系列运行,2#系列再生和2#系列运行、1#系列再生。两个系列的运行和再生可通过选择键点动或自动运行。点动时按编制的程序进行操作,用点动按钮进行转步;自动时,按操作人员发出的启动指令由事先设定的时间自动转步,全部程序执行完毕后,装置自动复零。1、PLC简介 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贮器,用于其内部存贮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外部设备,都按易于工业控制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它有如下特点:(1)高可靠性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种工业控制设备可以达到可编程控制器的可靠性,随着器件水平的提高,可编程控制器可靠性还在继续提高。例如三菱F1,F2系列平均无故障时间可达30万小时,而A系列的可靠性又比之高几个数量级,尤其是近来开发出的多机冗余系统和表决系统则更进一步增加了可靠性,事实上,如果某种控制装置可以连续运行20年以上不出问题,在当前技术更新瞬息万变的世界上,则可认为是永远不会坏的装置了。三菱公司已宣布,在今后它生产的可编程控制器不再标可靠性这一指标了,因为对于可编程控制器,这一指标已经无意义了,可以说在可编程控制器使用中发生的故障,大部分是由可编程控制器外部的开关、传感器、执行器引起的,而不是可编程控制器本身发生的。可编程控制器是如何做到如此高可靠性的呢?可以先看看产生故障的原因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任何电子设备产生故障的原因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类,外部起因主要由于电磁干扰、辐射干扰以及由输入输出线、电源线等引入的干扰;环境温度、粉尘、有害气体的影响;振动、冲击引起的器件损坏、断联等,内部的原因主要是器件的失效、老化,存贮信息的丢失、错误,程序分支的错误,条件判别的错误,及运行进入死循环等。 针对以上故障原因,可以从软件及硬件两方面来解决可靠性问题。在硬件方面,首先是选用优质器件,再就是设计合理的系统结构、加固、简化安装,使其易于抗冲击,对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加工及焊接工艺都做到严格要求。在此基础上,可编程器还采用如下独特的方式:所有输入输出电路都采用光电隔离,做到电浮空,无论对于抗电干扰还是对于方便接地都大有好处。PLC在化学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2)① 个I/O端子除了采用常规模拟量滤波以外,还加上数字滤波。② 内部采用电磁屏蔽,防止辐射干扰。③ 采用较先进的电源电路,以防止由电源回路串入的干扰,有人做过实验,在三菱F1系列可编程控制器上从电源回路接入峰-峰为4000V的脉冲群干扰或电源瞬停30ms,对可编程控制器不会产生任何影响。④ 采用合理的电路程序,一旦某模块有故障,在线插拔、调试时不会影响整机的正常运行。在软件方面采取了如下措施:① 设置了警戒时钟WDT,可编程控制器运行时对WDT定时刷新,如果程序出现了死循环,就能立即跳出重新启动,并报警。② 为避免由于程序出错而错误运行,每次扫描都对程序进行检查和校验,一旦程序出错立即报警并停止运行。③ 对程序及动态数据进行电池后备,停电后,运行停止,但有关状态及信息不会因此而丢失。④ 随时对CPU等内部电路进行检测,一旦出错,立即报警,程序中还设置了对用户程序电路查错报错的程序,错误的程序或参数是不能运行的。采用以上措施后,可编程控制器的可靠性大为加强,事实上从用户角度来看,选用可编程控制器的首要根据便是可靠性。以下是美国1982年对可编程控制器用户调查的结果。(2)编程方便,易于使用可编程控制器采用与实际电路接线图非常接近的梯形图,这种图形编程方式易懂易编,就是普通的工人,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使用,有人曾说过,将来自动化工厂的电气工人将在左腿上别着螺丝刀,右腰上别着编程器。为了进一步简化编程,编程工作集中到了设计思想的本身而不是如何实现设计思想。当今的可编程控制器还针对具体问题设计了诸如进顺控指令,流程图指令等指令系统,这点对于加快系统开发速度非常重要。从硬件方面来说,使用可编程控制器,无论是接线、配置都极其方便,只用螺丝刀即可进行全部接线工作,而不是自制很多接口电路,通常经实验室编程,模拟调试后,在现场很快就能安装调试成功。(3)环境要求低可编程控制器适用于恶劣的工业环境。(4)与其它装置配置联接方便。可编程控制器的接口原则是使外部接线、电平转换尽量少。对于开关量,输入可以是无源触电开关或集电极开路晶体管输出;输出有继电器、可控硅、晶体管等各种不同的形式,可直接接各种不同类型的接触器、电磁阀等。对于模拟量,只要模拟信号电平在一定的范围内(通常为+-10V或+-20mA),就可以按要求自由设置转换特性,而不需要另加电平转换,另外还有运用热电偶直接输入的A/D转换器等,此时就连放大器、冷端补偿也是多余的。对于各种显示,音响输出更是以最方便的形式提供借口,大量的问题都在可编程控制器内部解决了。对于数据通讯,只须同轴电缆和普通RS232和TS422接口即可,不必由用户来考虑波特率及通讯规程等具体的设置问题。2、工艺流程 化学水处理的方法主要是离子交换法,即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水中溶盐的离子吸收。经过一定的运行以后,离子交换树脂会失效,这时就需要停止运行以对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再生(还原),以便使树脂可以重新使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实效时,使用酸进行再生,阴离子交换树脂失效时,使用碱进行再生)。为了保证不间断地供水,电厂的化学水处理车间设有多组离子交换器,轮流进行再生。锅炉补给水系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系统由两个系列的阳床(阳离子交换器)、除碳器、中间水箱、阴床(阴离子交换器)、混床(混合离子交换器)、除盐水箱等大小20多台设备组成,程控系统控制工艺流程中的各个阀门、水泵和风机,根据运行时间选择#1系列或#2系列运行,在工艺模拟图板上显示出工艺流程的实际流向,并反映阀门、水泵和风机的运行状态。3、程控装置的控制范围和运行方式 根据运行要求,程控装置需控制两个系列的阳床、阴床、混床的投运、停运和再生,其运行方式分为1#系列运行、2#系列再生和2#系列运行、1#系列再生。两个系列的运行和再生可通过选择键点动或自动运行。点动时按编制的程序进行操作,用点动按钮进行转步;自动时,按操作人员发出的启动指令,由事先设定的时间自动转步,全部程序执行完毕后,装置自动复零。4、程序设计锅炉补给水程控系统的程序设计,可将常规的继电器系统按照FX—2PLC的编程指令要求,转化成PLC的梯形图程序。该控制系统中包括#1系列阳床、阴床投运、停运程控,#2系列阳床、阴床投运、停运程控,#1系列阳床、阴床再生程控,#2系列阳床、阴床再生程控,以及混床投运、停运程控和混床再生程控。本文以#1系列阳床投运程控为例来说明其程序设计。#1系列阳床投运程序流程图如图所示,其相应的梯形图程序如图所示。梯形图说明: M105:#1系列投运标志 Y1:开#1阳床进水门 M8100—M8103:移位寄存器的步 Y2:开#1阳床顶部排气门 Y3:启动#1清水泵 Y4:启动#2清水泵 Y5:开#1阳床正排门 Y6:开#1阳床出水门 Y7:投#1CO2风机 Y10:移位寄存器输入端 Y11:时钟控制端 X10:复位端 X11:投运按钮 X12:#1清水泵投运按钮 X13:#2清水泵投运按钮 M101:#1清水泵投运标志 M102:#2清水泵投运标志 #1系列阳床投运步序控制由移位寄存器SFTR控制。移位寄存器的计数输入端为Y10,时钟控制端为Y11,复位端为X10。#1系列阳床投运有三步,分别由移位寄存器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控制,每步的时间则由时钟控制端控制,由#1系列定时电路产生定时脉冲(当M8100接通时,计时器T3产生每隔1min的时钟脉冲;当M8101接通时,计时器T4产生每隔3min的时钟脉冲)。该移位寄存器的其余步用作#1系列阴床投运步序控制。 当#1系列投运,#1系列运行标志M100=1时,同时开启#1阳床进水门、顶部排气门及运行1台清水泵,1 min后,M8100=0,M8101=1,开#1阳床正排门,关顶部排气门,再过3min后,M8101=0,M8102=1,则关#1阳床出水门,并投运#1CO2风机,这就是#1系列阳床投运程控过程。5、梯形图的程序指令 LD M100 OUT Y1 OUT T0 K2400 LD M100 AND M8100 SET Y2 OUT T1 K600 LD M100MC N0SP M0LD M101OUT Y3LD M102OUT Y4MCR N0LD M8101 AND M100SET Y5OUT T2 K1800LD T1AND M100RST Y2LDI M8100ANI M8101ANI M8102AND T2AND M100RST Y5LD T0AND M100OUT Y6OUT Y7LD M105AND Y10OR Y11OR X10SFTR M8100—M8105LD X11OUT M105LD M105MC N1SP M1LD M8100ANI T3OUT T3 K600LD M8101ANI T4OUT T4 K1800MCR N1LD X11OUT M106LD X12 OUT M102LD X13OUT M103END指令如下: LD X1 SET Y15SET Y16 SET Y17OUT T1K18000LD T1OUT T2 K18000LD T2RST Y15RST Y16RST Y17END

284 评论

小花匠M

在污水处理方面的PLC程序全是人家工程师的宝贝,一般不会给吧,我也刚工作,没接触过,自己再找找吧

85 评论

相关问答

  • 电磁兼容性设计毕业论文

    文章什么要求啊字数了?

    深深哒瑷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毕业论文屏蔽门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我心中的工

    兔宝宝装饰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毕业论文

    商业显示、商业购买、工业操作等!

    linximeng520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有关屏蔽门的毕业论文

    防止乘客跌落或跳下轨道而发生危险。地铁屏蔽门控制系统中,采用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通过控制其屏蔽门上的电机来控制屏蔽门的打开和关闭,并且通过障碍物检测来

    瓜的小妞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屏蔽门安全毕业论文

    楼上的不是明摆着会被他老师一搜就搜到了吗?穿帮了。需要就Q我。

    白色七巧板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