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0

520贝基清净果
首页 > 毕业论文 > 有关肖邦毕业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苏州小熊

已采纳

最能体现肖邦的个性及民族性的圆舞曲。本曲作于1846—1847年,节奏近似马祖卡舞曲,但完全不是为舞蹈伴奏的舞曲 ,而是真正的圆舞曲抒情诗。本曲是肖邦去世前两年完成的,隐含着他对生命的认识。舒曼曾把肖邦的圆舞曲称为“心灵的圆舞曲”,该说法对于本曲而言是再确切不过了。乐曲为三段体式,无序奏。一开始便是流露着一丝忧伤的第一段主旋律,仍然具有肖邦那轻柔 、飘逸的性格特征,可见作者对美好生活仍有一线憧憬。第二段为急速的连动,似滚珠落玉般晶莹剔透。但这不是肖邦以往作品中那种华丽的风格,而是充满着一种无奈的旋律,仿佛是作者在倾诉他孤寂的晚年生活。当时,久居异乡、孑然一身的肖邦身染重病、无依无靠,其心情之忧郁可想而知。中段转为降D大调,多少明朗了些, 但是很快又出现郁闷的气氛。在回旋连动过后,反复开头的主旋律,最后全曲在焦躁不安中终了。这首升C小调圆舞曲还是很有圆舞曲的味道的。特别是高潮部分,左手伴奏一直弹的是“蹦嚓嚓”的三拍子。也许是肖邦对夜曲实在太钟爱了,以至于在圆舞曲中也有很强的夜曲色彩。这是一种淡泊到及至,反而显得深刻的曲式,让人不禁联想到一个寂寞冷清的夜晚,一位深闺中忧郁的女子,一声惆怅凝重的叹息。钢琴缓缓地奏起稍显庸懒的旋律,但似乎又带着些许神秘的气息。忽然觉得这种静谧与苏轼笔下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在我们沉醉于跌宕起伏、百转千回的音乐中时,突然听到了完全不一样的旋律线条,如淙淙流水般的音符哗哗地淌下来,这样的流畅任是最润滑的丝绸也是无法比拟的。略带跳跃性的弹奏,使得意境更加飘渺,恍如仙乐般空灵、澄澈。你是否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离天空很近的地方,看群云散去,仙女舞蹈的场景?那就是升C在我的眼中所呈现的画面。每次听肖邦,都会想起他在孤岛上的生活。或许乔治·桑的选择没有错。肖邦以燃尽生命为代价,在孤独的陪伴下,写出了一个与世隔绝之人的失落和快乐。我不知道孤岛是不是他的归宿,总之,当寂寞靠得很近很近时,就会发现,它是如此的美丽,美丽得令人忍不住伫足,为它轻轻地歌唱。

129 评论

竹径通幽处

第二号,降b小调,,作于1837年,这是4首中最著名者,献给费斯登西斯丁伯爵之女。由急板半音量柔声的第一主题第一乐句开始,封·隆兹认为这是质问。然后是轻快与优美,然后“沉迷于思念、诧异与憧憬”,终结部有力而又热情。

122 评论

cindydaniel

肖邦 钢琴音乐史上,萧邦是最出名的作曲家兼演奏家,素有「钢琴诗人」之称,其作品纤丽哀□,深为妇女名嫒所爱,华格纳曾给他一个绰号为「妇人的萧邦」。萧邦自幼即有音乐天才,八岁时就举行了第一次钢琴演奏会。 一八一八年二月二十四日是他八岁生日后的第三天,这一天,在华沙协会的名流们所筹划的慈善音乐会上,萧邦举行了生平第一次公开演奏,在座贵族都为之倾倒。此次演奏后,萧邦被誉为「莫札特再世」,声明传遍华沙。当时,他在酒鬼老师怀契夫琪凡尼门下学音乐,深得其心。让人灵魂抖颤的地方一八二九年七月,萧邦与三个朋友连袂前往维也纳。说到维也纳,那是海顿、莫札特的圣地,才不过一年前,舒伯特和贝多芬也在那里,年轻的萧邦为自己能把足迹印在这样的地方,灵魂抖颤不已。萧邦在维也纳开了两次演奏会,那优美的演奏风格、那突出的即兴演奏,每每使观众爆出鼓掌与万岁声。音乐评论对此更是频频称赞。秋初,萧邦回到华沙,他发现那儿还有一位偷偷进入他心中的女性。她是刚从华沙音乐学院毕业、聚美妙歌声与□丽外表於一身的康丝坦翠。 用音符灌溉早谢的爱苗但萧邦畏怯,不敢对她表白,只能单恋,唯一剩下来可供发抒情感的,只有钢琴与五线谱了。当「F小调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慢板完成时,他终於明白了自己的爱。今天,全世界所有的乐迷以一种陶醉的心境所弹奏或聆听的「F小调协奏曲」,原来就是未满二十岁的萧邦在淡淡然却又激怨如火的情感下产生的。一八三零年,俄国革命风潮蔓延到华沙,此时华沙人心浮动,革命谣言四散。萧邦的父亲及老师为了爱才,劝他离开华沙,到外地去。最后,萧邦决定去维也纳。 带著一把泥土据说,爱国的萧邦是带著一把波兰的泥土离去的,此次离去,终期一生,他再也没有回去过波兰了。萧邦在维也纳住得不十分顺畅,所以决定转往巴黎打天下。在半途中他听到消息,波兰虽一度争取到独立,但为时仅九个月,旋即遭俄国攻占,他义愤填膺,一面祷告一面哭泣,写下了作品十二号C小调的「革命练习曲」。他的练习曲编号作品十号与作品二十五各有十二曲,著名的「离别曲」、「黑键练习曲」就在其中。一八三二年,萧邦成了巴黎音乐界的宠儿,每天都是有喜有乐,众多的女性有如众星拱月般环绕身旁。在那里他享受了一段自由奔放的空气,一口气写下适合在沙龙演奏的夜曲三首。一八三六年十二月,二十六岁的萧邦与李斯特一起拜访好友亚古伯爵,在那里认识了著名的女作家乔治桑(George Sand)。 送葬曲造化弄人一八四九年十月十七日,萧邦病危,一位波兰僧人为他举行最后的忏悔及圣餐礼;乔治桑得知消息,立即奔赴巴黎,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十月三十日,萧邦的葬礼在马多莲教堂举行,当时采用的音乐就是萧邦自己作的「降B小调奏鸣曲」作品三十五「送葬」的第三乐章。萧邦享年三十九。他绝对没想到自己所作的送葬曲竟是用来为自己送葬!他更没想到竟开风气之先,使后事的人都以这首曲子安灵。然而,我们可说,这首作品是从萧邦的一颗永远纯粹而精美的心所发出的旋律,永远能敲动人们心灵,永远让世人怀念......祝你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223 评论

相关问答

  • 肖邦第一叙事曲毕业论文

    我觉得中间部分很宏伟,短促却很有力,这和爱国题材很像,比如说《东方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爱情歌曲的主题一般是委婉、曲折、装饰较多的,肖邦的夜曲和圆舞曲更像爱

    追梦少年0215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毕业论文肖邦怎么写

    我站在肖邦的塑像前肖邦大师,当我满怀崇敬的心情站在您的肖像前,一股对您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站在您的肖像前,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我仿佛看到了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

    日光浴的懒猫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毕业论文肖邦怎么写的好

    当然这也不能片面的理解为只能在和声变换的地方更换踏板,如吴祖强的《水草舞》的引子部分8个小节,但只换了1次和声,如果只换一次踏板的话,就会声音获得过多的泛音而变

    谦谦妈妈2015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关于肖邦的毕业论文

    为音乐贡献了他的一生Contribution for the music of his life他为音乐贡献了一生He devoted his life to

    weiyiqinww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毕业论文肖邦怎么写的啊

    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3月1日出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父亲原籍法国,母亲是波兰人。他是个异常早熟的孩子枣六岁就写诗枣他的音乐天才很快就证明他注

    啊呜咖啡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