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girlme
论文参考文献引用的正确格式如下:
1、单一作者:英文格式为“(作者姓氏,发表年份)”,中文格式为“(姓名全名,发表年份)”。
2、两名作者:作者姓氏必须以他们的名字在其发表文章内的顺序来排序。若两个作者都在括号内引用,名字中间需加上“&”符号,也可用“and”、“和”进行连接,取决于期刊格式。若在句首引用则使用“and”以及“和”。
3、一篇文献有三名作者及以上,则只列第一位作者,英文用“et al.”指代剩余作者,中文则使用“等”。
4、若采用数字上标式引用,较为简单。多篇文献,用逗号隔开,连续的引用则使用“-”简略。主要注意文中的数字顺序对应文末的文献顺序。
注意事项:
不同期刊,不同专业,不同高校的毕业论文对格式的要求不尽相同。引用类型主要分为期刊(Journal)、书籍(Book-Chapter)、专利(Patent)、会议(Conference)和毕业论文(Thesis)等。
强烈建议使用文献管理软件,通过选择格式类型自动填充。这样能省去大量繁琐的整理文末文献格式的工作。
中国作家林建
中文论文参考文献格式通常采用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其具体格式如下:
1.书籍类文献
姚雪垠.线性代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Shields AL. Essentials of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for engineers[M].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2013.
2.学位论文
丁华珍.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北京市时空分布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8.
Xu YL. The relation between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firm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China[D]. Guangzhou: Sun Yat-sen University, 2014.
3.期刊文章
李玉玲,王殿生.新时期高等教育成果质量评估重点难点问题探讨[J].原创教育研究, 2021,(5):20-22.
Brylla C. Imagining a new (open) reality? The futurities of MOOCs in educational and social systems[J]. Learning, Media and Technology, 2019, 44(3): 250-264.
4.会议论文集
朱碧红,向虹.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4):131-135.
Wu J, Zhang B. Automatic music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multiple features[C]//200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and Expo. Beijing, China: IEEE, 2007: 1627-1630.
5.报纸文章
傅健馨.首个AI领袖课堂在中国正式开讲[J].人民日报,2021-06-01(02).
Li Y. London’s tech-friendly regulation faces Brexit uncertainty[J]. Financial Times, 2018-05-16.
以上是中文论文参考文献格式的一些例子,具体可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献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参考文献均应按作者字顺序列出,对同一作者的多篇文献排序时应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同一作者同一年度发表的多篇文献,在后面用字母a,b,c...区别。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 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
期刊论文格式要求及字体大小如下: 一、标题(不超过20个字):三号黑体居中,可以分成1戒2行;段后空一行。 二、作者姓名(**以上,以逗号分隔):4号仿宋体居中
word的目录制作一般经过2个步骤:1、先设置word内容的标题:单击进入大纲视图→设置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只需将光标点到标题行(每个标题均分别单击),然后提升
这里将参考文献格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文内注(In-text Citation),另一种是文章结尾的参考文献目录,一般称为Reference List,也有不同叫法
在正文书写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四个字(居中),“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四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不空格。“参考文献”书写完毕后空一行(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