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8

SmartGirl~~
首页 > 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血府逐瘀汤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雁塔陶瓷001

已采纳

看电视的时候,尤其是家庭伦理剧,经常会看见这么一幕:家里的老人,破口大骂不顺着自己心意的子女,然后捂着心脏倒下了……然后家里人慌慌张张的就送到医院挂水了。 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常有发生。当情绪激动的时候,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脏冠脉血管收缩、痉挛,血流量减少,导致心肌缺血,产生胸闷、憋气、心慌、心绞痛等症状。时间长了,甚至会引起心肌坏死,相当于形成了一次心梗。这是比较严重的情况。相对轻一些,也更常见的表现,就是生气后,觉得胸闷憋气,有时也有心绞痛发作,很像一个冠心病的表现。于是,为了保险一些,选择去医院检查,做了冠脉造影,放了支架。但是症状仍然存在。怎么办? 在中医看来,这是由于生气的时候肝气上逆,影响了人身体的气机运行,产生胸闷、憋气、心绞痛等症状。气推动血液运行,长期的气滞,则会导致血液运行不畅,也就是常说的血瘀。血瘀可以进一步阻滞气机的运行。于是,症状会越来越严重。 这时候,清代的医家王清任告诉我们一个方子,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王清任的五个逐瘀汤之一。从方名来看,是治疗“血府”的瘀血,而“血府”是王清任通过观察婴儿尸体总结得出的人体的结构,“血府即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如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从王清任的描述,大概位置就是在人体胸中。虽然在人体并不存在真的“血府”但是王清任通过观察,发现胸中很容易出现瘀血,而瘀血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胸闷、憋气、心慌等等。治疗上,就是在胸中活血化瘀。而瘀血多归肝脏所主,因此,在血府逐瘀汤中,有柴胡、赤芍、枳壳、甘草四味药,是张仲景的四逆散,可以梳理肝经气滞;有桃仁、红花、生地、当归、川芎、赤芍,是桃红四物汤,是活血化瘀的主力部队;有桔梗、牛膝,一升一降,使气滞时候堵住的人体气机恢复升降。几部分相配合,就可以做到理气活血,驱逐“血府”的瘀血。 当然,血府逐瘀汤的主治远不止胸闷憋气这一条。在书中王清任列了十九条,常见的有头痛、胸痛、天亮出汗、心里热、急躁、呃逆、饮水呛、失眠、心慌、早晨出汗、容易生气、干呕等等等等。总结起来,很多都是由于生气以后,或者长期喜欢生气导致的一些疾病,都可以用这个作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治疗,比如老年人长期有个气虚,可以加上黄芪、党参等;经常有食积,可以加上白术、莱菔子等等。 分享中医杂志《家庭中医药》内的一篇《神奇的四物汤》·上海龙华医院李祥云医生,基本吧四物汤的变形都说了……

187 评论

M15981511985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 胸痹, 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真心痛,是胸痹进一步发展的严重病证,其特点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心悸、水肿、肢冷、喘促、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西医学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心绞痛、心肌梗死与本病密切相关,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1.心血瘀阻 临床表现: 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治法: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代表方: 血府逐瘀汤。 本方由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组成。瘀血痹阻重证,胸痛剧烈,可加乳香、没药、郁金、降香、丹参等;若血瘀气滞并重,胸闷痛甚者,可加沉香、檀香、荜茇等;若寒凝血瘀或阳虚血瘀,伴畏寒肢冷,脉沉细或沉迟者,可加桂枝或肉桂、细辛、高良姜、薤白等,或人参、炮附子等;若气虚血瘀,伴气短乏力,自汗,脉细弱或结代者,当益气活血,用人参养营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重用人参、黄芪;若猝然心痛发作,可含化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 【组成】 桃仁四钱(12g)红花三钱(9g)当归三钱(9g)生地三钱(9g)川芎一钱半()赤芍二钱(6g)牛膝三钱(9g)桔梗一钱半()柴胡一钱(3g)枳壳二钱(6g)甘草二钱(6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 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证治机理】 本方主治诸证皆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血瘀胸中,气机阻滞,则胸痛,痛如针刺,且有定处;血瘀上焦,郁遏清阳,清空失养,故头痛;胸中血瘀,影响及胃,胃气上逆,故呃逆干呕,甚则水入即呛;瘀久化热,则内热瞀闷,入暮潮热;瘀热扰心,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瘀滞日久,肝失条达之性,故急躁易怒;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征象。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解】 本方取桃红四物汤与四逆散之主要配伍,加下行之牛膝和上行之桔梗而成。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入血分,性善下行,能祛瘀血,通血脉,并引瘀血下行,使血不郁于胸中,瘀热不上扰,共为臣药。生地黄甘寒,清热凉血,滋阴养血;合当归养血,使祛瘀不伤正;合赤芍清热凉血,以清瘀热。三者养血益阴,清热活血,共为佐药。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桔梗并能载药上行;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亦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证可愈。 【配伍特点】 活血与行气相伍,祛瘀与养血同施,升降兼顾,气血并调。 【运用】 本方为治疗胸中血瘀证之代表方。以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 【附方】 1.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赤芍川芎各一钱(各3g)桃仁研泥红花各三钱(各9g)老葱切碎,三根(6g)鲜姜切碎,三钱(9g)红枣去核,七个(5g)麝香绢包,五厘()黄酒半斤(250g)前七味煎一盅,去滓,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功用: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之头痛昏晕,或耳聋年久,或头发脱落,面色青紫,或酒渣鼻,或白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疳积见肌肉消瘦、腹大青筋、潮热,舌暗红,或有瘀斑、瘀点。 2.会厌逐瘀汤(《医林改错》) 桃仁炒,五钱(15g)红花五钱(15g)甘草三钱(9g)桔梗三钱(9g)生地四钱(12g)当归二钱(6g)玄参一钱(3g)柴胡一钱(3g)枳壳二钱(6g)赤芍二钱(6g)水煎服。功用:活血化瘀,散结利咽。主治:会厌瘀血证。症见呃逆,慢喉喑,喉痹等属气滞血瘀者。 3.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五灵脂炒,二钱(6g)当归三钱(9g)川芎三钱(6g)桃仁研泥,三钱(9g)丹皮赤芍乌药各二钱(各6g)元胡一钱(3g)甘草三钱(9g)香附钱半()红花三钱(9g)枳壳钱半()水煎服。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膈下瘀血证。症见膈下瘀血,形成结块,或小儿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似有物者。 4.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小茴香炒,七粒()干姜炒,二分(3g)元胡一钱(3g)没药研,二钱(6g)当归三钱(9g)川芎二钱(6g)官桂一钱(3g)赤芍二钱(6g)蒲黄生,三钱(9g)灵脂炒,二钱(6g)水煎服。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主治:少腹寒凝血瘀证。症见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作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瘀血阻滞,久不受孕,舌暗苔白,脉沉弦而涩。 5.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秦艽一钱(3g)川芎二钱(6g)桃仁红花各三钱(各9g)甘草二钱(6g)羌活一钱(3g)没药二钱(6g)当归三钱(9g)灵脂炒,二钱(6g)香附一钱(3g)牛膝三钱(9g)地龙去土,二钱(6g)水煎服。功用: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主治:瘀血痹阻经络证。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痛如针刺,经久不愈。 【鉴别】 以上各方皆为王清任创制的活血化瘀之方。六方或配以桃仁、红花,或伍以赤芍、当归为基础加减组成,同具活血祛瘀止痛之功,主治瘀血所致之证。然血府逐瘀汤中配伍行气宽胸的枳壳、桔梗、柴胡以及引血下行的牛膝,故宣通胸胁气滞、引血下行之力较好,主治胸中瘀阻之证;通窍活血汤中配伍通阳开窍的麝香、老葱、生姜,辛香温通作用较佳,重在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之证;会厌逐瘀汤中配伍玄参、桔梗,散结利咽作用较好,主治瘀阻会厌之证;膈下逐瘀汤配伍香附、乌药、枳壳,行气止痛作用较大,善治膈下瘀血证;少腹逐瘀汤配伍辛热温通之干姜、官桂、小茴香,偏于温经散寒止痛,以治疗寒凝血瘀之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为最宜;身痛逐瘀汤配伍秦艽、羌活、地龙,长于活血通络,宣痹止痛,当用于瘀阻脉络之肢体痹痛或关节疼痛等证。 【方论选录】 王清任著《医林改错》,论多粗舛,唯治瘀血最长。所立三方,乃治瘀活套方也。一书中唯此汤歌诀“血化下行不作痨”句,颇有见识。凡痨所由成,多是瘀血为害,吾于血症诸门,言之綦详,并采此语以为印证。(唐容川《血证论》卷八) 【医案举例】 江西巡抚阿霖公,年七十四,夜卧露胸可睡,盖一层布则不能睡,已经七年,召余诊之,此方五付痊愈。(《医林改错》上卷) 【方歌】 血府逐瘀归地桃,红花枳壳膝芎饶,柴胡赤芍甘桔梗,血化下行不作痨。 会厌逐瘀是病源,桃红甘桔地归玄,柴胡枳壳赤芍药,水呛血凝立可痊。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少腹逐瘀芎炮姜,元胡灵脂芍茴香,蒲黄肉桂当没药,调经止痛是良方。 身痛逐瘀膝地龙,香附羌秦草归芎,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1.头痛 头痛有外感,必有发热、恶寒之表症,发散可愈;有积热,必舌干口渴,用承气可愈;有气虚,必似痛不痛,用参芪可愈。查患头痛者,无表症,无里症,无气虚痰饮等症,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剂而愈。 2.胸痛 胸痛在前面,用木金散可愈;后通背亦痛,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可愈;在伤寒,用瓜蒌、陷胸、柴胡等皆可愈。有忽然胸痛,前方皆不应,用此方一付,痛立止。 3.胸不任物 江西巡抚阿霖公,年七十四,夜卧露胸可睡,盖一层布压则不能睡,已经七年。召余诊之,此方五付痊愈。 4.胸任重物 一女二十二岁,夜卧令仆妇坐于胸方睡,已经二年,余亦用此方,三付而愈。 设一齐问病源,何以答之? 5.天亮出汗 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醒,名曰盗汗,盗散人之气血,此是千古不易之定论。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一两付而汗止。 6.食自胸右下 食自胃管而下,宜从正中。食入咽,有从胸右边咽下者,胃管在肺管之后,仍由肺叶之下转入肺前,由肺下至肺前,出膈膜入腹。肺管正中,血府有瘀血,将胃管挤靠于右,轻则易治,无碍饮食也;重则难治,挤靠胃管弯而细,有碍饮食也。此方可效,痊愈难。 7.心里热 名曰灯笼病 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血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三两付血活热退。 8.瞀 (mào) 闷 即小事不能开展,即是血瘀。三付可好。 9.急躁 平素和平,有病急躁,是血瘀。一、二付必好。 10.夜睡梦多 夜睡梦多是血瘀。此方一两付痊愈,外无良方。 11.呃逆 俗名打咯忒(现称打嗝) 因血府血瘀,将通左气门、右气门归并心上一根气管从外挤严,吸气不能下行,随上出,故呃气。若血瘀甚,气管闭塞,出入之气不通,闷绝而死。古人不知病源,以橘皮竹茹汤、承气汤、都气汤、丁香柿蒂汤、附子理中汤、生姜泻心汤、代赭旋覆汤、大小陷胸等汤治之,无一效者。相传咯忒伤寒、咯忒瘟病必死。医家因古无良法,见此症则弃而不治。无论伤寒、瘟疫、杂症,一见呃逆,速用此方,无论轻重,一付即效。此余之心法也。 12.饮水即呛 饮水即呛乃会厌有血滞,用此方极效。古人评论全错,余详于痘症条。 13.不眠 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14.小儿夜啼 何得白日不啼?夜啼者血瘀也。此方一两付痊愈。 15.心跳心忙 心跳心忙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 16.夜不安 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重者满床乱滚,此血府血瘀。此方服十余付,可除根。 17.俗言肝气病 无故爱生气是血府血瘀。不可以气治,此方应手效。 18.干呕 无他症,惟干呕、血瘀之症。用此方化血,而呕立止。 19.晚发一阵热 每晚内热,兼皮肤热一时,此方一付可愈,重者两付。 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桃仁四钱  红花三钱  枳壳二钱  赤芍二钱  柴胡一钱  甘草二钱  桔梗一钱半    川芎一钱半  牛膝三钱      水煎服。 方歌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组成】 桃仁四钱(12g)红花三钱(9g)当归三钱(9g)生地三钱(9g)川芎一钱半()赤芍二钱(6g)牛膝三钱(9g)桔梗一钱半()柴胡一钱(3g)枳壳二钱(6g)甘草二钱(6g) 1石=120 斤=70800 克 1斤=16 两=590 克 1两=10 钱= 克 1钱=10 分= 克 仅以当归举例: 原方当归3钱是多少克?克。今方当归9克,为什么少2克呢?一种中药少2克,原方共有11种中药,会不会少太多了?会不会影响疗效?而且似乎现在的中药材不如以前,为何不用原方药量?还是剂量小疗效更好?很是不解。 汉朝的说不清,清朝的也迷糊,有没有传承几代的中医大师讲讲清朝或民国时的斤两以及用法?拜谢了!

296 评论

cangyingvvv

血府逐瘀汤 【来源】《医林改错》卷上。 【组成】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克川芎克牛膝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3妇人血瘀经闭不行,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现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头痛、顽固性低热、眼底出血等属瘀血内阻,日久不愈者。 【方论】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祛瘀;当归、生地养血化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牛膝破瘀通经,引瘀血下行;桔梗开肺气,引药上行;甘草缓急,调和诸药。共奏活血调气之功。 【实验研究】1.改善微循环,抗休克《中成药研究》1988(7):29,对微循环作用的观察表明,消化道给药后,能明显改善由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的大鼠急性微循环障碍,并可防止由于微循环紊乱而致的血压急剧下降。证明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器官血流灌注量的效应。2.凝血作用和抗凝作用《浙江中医杂志》1981(10):428,本方静脉制剂在试管内有缩短复钙时间、凝血酶原和凝血酶凝固时间,对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并能复活肝脏清除能力。

305 评论

相关问答

  • 汤家凤毕业论文

    汤家凤是南京工业大学的副教授。 他授课生动形象,风格独树一帜,思路清晰明彻。 对各门课的讲授有独创的方法和见解,化抽象为通俗易懂,使枯燥的公式变得容易记忆。 对

    熊猫盖盖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汤和霖毕业论文

    尼玛这可能么?自己写!

    轻舞飞扬庆庆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追逐梦想毕业论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 作文 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 经验 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收

    LuckyXue52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毕业论文血府逐瘀汤

    看电视的时候,尤其是家庭伦理剧,经常会看见这么一幕:家里的老人,破口大骂不顺着自己心意的子女,然后捂着心脏倒下了……然后家里人慌慌张张的就送到医院挂水了。

    SmartGirl~~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汤敏毕业论文

    难 难于上青天。对于好大学的学生可能意味着择业,可是面对那些一般大学的学生就业都难,更别说择业了,无薪水干都没有地方要,这是真的。 你加我,我从邮箱给你发过去。

    星不所在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