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31

pinguo0911
首页 > 毕业论文 > 黄旭华博士毕业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ason86122

已采纳

黄旭华,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于广东海丰,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中国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为中国海基核力量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206 评论

8668神淡淡

黄旭华,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陈俊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接受4年冻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听无果,1985年冬天,陈俊贵作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20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终于,他从一名扫墓的老战友口中得到班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2005年10月,陈俊贵赶赴罗田县,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86 评论

妖精1208

【获奖名片】 誓言无声 【颁奖词】 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推选理由】阎肃: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 胡占凡: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黄旭华,以及许许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一群。 孙伟:中华民族从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份走向海洋的刚强。 ................................黄旭华1926年3月出生于海丰田调镇。初中肄业于聿怀中学(抗日战争时聿怀中学搬迁揭阳五经富),为了跳级进入有名的省立高中,年少的他步行数百公里跋山涉水去广东梅县辗转广西桂林求学,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先后从事过民用船舶和战斗舰艇的研究设计工作。1954年,被选送参加苏联援助中国的几型舰船的转让制造和仿制工作。参研核潜艇1958年,聂荣臻向中共中央请求搞核潜艇,获批准,潜艇研制进入准备黄旭华状态。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3]1958年黄旭华被调到北京海军,不久后任核潜艇研究室副总工程师。根据保密规定,接到命令后黄旭华曾写信简单告诉老家的母亲,自己要到北京工作,但具体干什么,他只字未提。即便在工作的荒凉小岛,他也与在单位的妻女聚少离多。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中国提出希望苏联帮助,但赫鲁晓夫认为,中国人造不了核潜艇,只要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赫鲁晓夫的傲慢更加坚定了中国搞核潜艇的决心,从此黄旭华的人生就牢牢地和核潜艇拴在了一起。参研人员只参加过苏制常规潜艇的仿制工作,至于核潜艇是什么样的,谁都没见过。没有90厘米厚钢材的加工设备,潜艇专用的特殊钢板的研制工作也没有开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才使核动力的解决成为可以。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这“三件宝”,“09工程”取得了进展。常规潜艇大部分时间的水面航行,大多采用线型设计,而核潜艇大部分时间在水下航行,为了尽量减少水对潜艇的阻力,必须采用水滴型设计,但这会使核潜艇的操纵性差一些。黄旭华带领设计人员一头扎进综合性实验室,获得了几万个数据,终于解决了核潜艇的操纵性问题,搞出了水滴型。国外的技术封锁加大的研发的困难程度。某国为加强导弹发射时艇身的稳定性,专门设计了一节舱来安放一个重达65吨的大陀螺,水下空间异常珍贵,占用了潜艇的黄金空间,65吨重的大陀螺也是一个攻关课题。黄旭华又带领设计人员经过反复计算、分析、研究,通过调整核潜艇内设备布局不需要装陀螺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摇摆角,纵倾角、偏航角、升沉都接近于零。[4]研发成功从1970年到1981年,中国陆续实现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74年8月1日(建军节)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1988年中国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又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报复力量的国家

214 评论

bluesky588

黄旭华,男,中国核潜艇之父,广东汕尾人,1924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区田墘镇,祖籍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是交通大学1949届校友,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多次海上试验任务中,作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副指挥,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62 评论

相关问答

  • 博旭团队毕业论文

    本人浙大15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说到浙大读什么专业好,我觉得这个完全看个人兴趣,爱哪一行干哪一行。浙大所有的专业都不错,都值得一读,那这里我想介绍一下我认为在

    小L快跑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黄桂田博士毕业论文

    如果你去百度搜索,你会搜出一大堆来自我校的名人,以下面几个人为例 黄桂田 这位是现任山西大学校长【校长啊!震惊.jpg】,在华中师范大学度过了大学以及研究生阶段

    莫小木木木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李旭博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感谢致辞范文(精选12篇) 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

    思念你的情意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博士毕业论文黄

    原因是这篇文章内容写的特别的好,既感谢所有人,同时也写出了自己想要展望的未来。

    华兰欣子 10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谭旭光博士毕业论文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潍坊柴油机厂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境内外投资者共同 谭旭光(图3)发起设立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是国家内燃机研发、制造、销售重点骨干企业。

    nana鬼鬼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