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丁00144
徐志摩的诗康桥是徐志摩一生的情结。正是因为康桥,徐志摩的生命经受了甜蜜的洗礼。用徐志摩自己的话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拔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①康桥吸引徐志摩的不只是她那山山水水的自然风光,也不只是康桥大学那种自由的生活氛围和艺术氛围,更为重要的是康桥沉淀着徐志摩彩虹似的梦!这个梦即是徐志摩诗化人生的康桥理想:爱,自由,美。徐志摩一生的历史正是追寻“爱,自由,美”这样一个单纯信仰的过程。 一个作家作品的主要特色和代表性风格,总是受生长环境和个人性情的制约,并与之相一致的。无论是《雪花的快乐》、《婴儿》、《月下雷峰影片》、《翡冷翠的一夜》、《再休怪我的脸沉》,还是《生活》、《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云游》,我们都可以深刻的感觉到“爱,自由,美”的康桥理想是那样强烈的伴随着诗人的创作。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对徐志摩“康桥是我永远的疼”的最全面最完美呈现。在真性情的徐志摩用他灵动的一生和空灵的笔为我们勾画的这样一幅“追寻理想”到“理想幻灭”的彩虹画中,我们也能清楚的看到以徐志摩为代表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写照。那么,康桥情结是如何贯穿徐志摩一生的诗歌创作生涯的呢?为什么又说《再别康桥》表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呢?我此篇文章的探究重点就在于此。 一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知名度甚高而又很不寻常的杰出诗人。他的一生是短暂的,只活了36岁;文学生涯也是短暂的,只有十年。但是,从二十年代初到三十年代初的文坛上,他却是个活跃的人物。徐志摩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康桥才得以成就的;徐志摩诗人的称号,也是与康桥息息相关的...... [摘要] 康桥,是徐志摩一生的情结。诗人说:“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起了久蛰在诗人心中的诗人的天命。”20年代徐志摩诗“缤纷花雨”固然有林徽音美丽投影,更是他康桥情结的勃发,表现出他诗化人生的康桥理想,即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爱,自由,美。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再别康桥》是徐志摩一生之中的不朽之作,是对徐志摩“诗化人生”的最好描述,也是中国现代知分子的悲剧命运写照。 [参考文献] [1]《猛虎集》序 徐志摩著 选自《徐志摩散文选集》王锦泉编 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9年10月第二版 [2]《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 丁帆 朱晓进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8月第一版 [3]《徐志摩作品精选》许祖华选编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3年3月第一版 [4]《徐志摩新评》胡凌芝著 学林出版社出版 1989年2月第一版 卞之琳:《徐志摩诗重读志感》,见《人与诗·忆旧说新》,三联书店1984年版
迟到的春风
徐志摩的经典散文如下:
《文学经典系列: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收录了徐志摩先生的经典散文作品,包括《浓得化不开》、《落叶》、《自剖》等。在这些如“烟花三月下扬州”般美丽的文字中,他的多情和秋思无不让人动容。
在文学的造诣上,徐志摩先生的散文丝毫不逊色于诗歌,他将哲理诗化,将情感音乐化,那种独特的韵味在中国诗坛独树一帜,《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浓得化不开》等作品更是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感受到另一个让人一读倾心的徐志摩。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年—1931年),浙江人。原名章序,字桶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
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一九一八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1931年11月19日南京北上时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1995年出生的徐志胜研究生毕业,以他的长相和发型,确实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个95年出生的人,与美丑相比,他好像更在意自己显老的问题。徐志胜曾在脱口秀中说道:“这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议论文可以以散文的方式写,也可以以其他的体裁来写。散文是指凡是不押韵、不重
硕士毕业论文感谢致辞范文(精选12篇) 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
第一次 1月3日至1月7日 讨论在撰写论文之前,我们小组进行了八次深刻地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把自己对论文写作的种种看法都进行了分享。指导老师总结我们的思路,并分
靠3J片和大尺度写真,徐若瑄经典QS代表作《魔鬼天使》!提起徐若瑄,很多人想到的除了其不老的脸庞之外,还有就是她的才女头衔。但在徐若瑄出道之初,也拍摄过多部裸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