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gting2171
关于导尿术护理管理论文篇二 导尿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摘 要】目的:研究患者长期留置导尿管后的并发症,采取措施减少患者痛苦。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结论:患者长期留置导尿管后易发生多种常见并发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长期留置尿管;预防及护理;并发症 留置气囊导尿术现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它的优点是性能柔软、固定性好、方便护理、操作简单,但是由于使用方法不当或其他原因,往往会出现尿道粘膜损伤、尿路感染、尿管滑脱、拔管困难等一系列并发症。现把长期留置尿管病人常出现的并发症和采取的相应预防及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并发症1:尿道黏膜损伤 预防及处理: 1.操作者要根据男、女尿道的生理解剖特点选择尿管型号及确定插入深度,一般使用14~16号硅胶超滑尿管。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动作轻柔,勿强行插入,插管失败,切忌盲目反复试插。 2.对于前列腺增生者遇插管有阻力时,将预先吸入注射器的灭菌石蜡油5~10ml由导尿管末端快速注入,借助其润滑作用将尿管迅速插入。 3.插管时延长插入长度,见尿液流出后继续前进2cm以上,在气囊内注液后再轻轻拉回至有阻力感处,可避免导尿管未进入膀胱,球囊充液膨胀而压迫损伤后尿道。 4.对不合作或意识障碍的患者应适当约束双手,以防患者牵拉气囊导尿管引起尿道损伤。 并发症2:尿路感染 预防与处理: 1: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避免反复多次插入,减少污染几率及尿道机械性损伤。 3.妥善固定尿管,使尿管呈“Ω”形固定在大腿根部,保证尿管始终处于耻骨联合之下,使尿液逆流机会减少,减少感染的发生 4.每天用碘伏消毒外阴及尿道口周围2次,每次大便后及时清洗会阴及擦洗尿道口,保持尿道清洁。 5.采用密闭式导尿系统,集尿袋每周更换一次。为了更好地保证导尿系统的密闭性,每次打开排尿阀放尿时,袋内应留5~10 ml尿液,以免空气进入袋中,可减少菌尿的发生。 8.留置尿管后尽量维持密闭式引流,保持引流通畅,尽量减少膀胱冲洗,可以鼓励患者多饮水,起到生理性冲洗膀胱的作用(1)。如血尿及脓尿应行膀胱冲洗,但必须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9. 根据病情及患者的排尿功能,尽量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 并发症3:导尿管拔出困难 预防与处理: 1.导尿前检查尿管质量,有效期,气囊内最好注入无菌用水。气囊内每次注液量不宜过多,一般以8 ml~15 ml为宜。 2.尿沉渣多者多饮水或定期膀胱冲洗,否则易引起气囊回缩不良影响拔管。 3.发生气囊固定液无法抽吸排出时,可在膀胱有200 ml以上尿液时,用无菌钢丝沿气囊尿管插至气囊部将气囊刺破,拔出导尿管。女性患者必要时可以用注射器针头经尿道或阴道刺破气囊,拔出导尿管。 4.发现在气囊刺不破时,可在B超引导下耻骨上膀胱穿刺穿刺气囊; 5.尿结石或血凝块附着致拔管困难时,可根据医嘱用5%碳酸氢钠或溶栓药注入膀胱待尿结石或血凝块松脱时旋转一下再拔管。 6.若为尿管末端结石引起,可行体外震波碎石,碎石后可行尿管拔除。 并发症4: 尿管滑脱 预防与处理: 1:放置导尿管前先检查气囊是否完整,气囊内主张注水,而不注气(2)。 2:对烦躁不安者应妥善固定尿管,不要牵拉过紧,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3.发生气囊破裂时,导尿管会自行滑出。检查气囊如有破损但面积较小的,碎片一般会随尿液自行排出;破损面积较大难以排出者,需在膀胱镜下取出。 4. 气囊膨胀应充分,为避免尿管来回移动,一般可将尿管固定于一侧大腿外侧,避免脱管。 并发症5:尿道外口溃疡 预防与处理: 1.适时移动尿管体外部分的摆放位置,能避免尿管对一个位置的长期压迫 2:固定引流袋,尿管和尿袋之间保持一定的松紧度,防止在搬运和翻转患者时用力牵拉尿管。 3:局部以无菌用水和络合碘以1∶1的比例行会阴护理,每日2次,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溃疡时遵医嘱局部用药。 4.会阴部可给予温水擦洗 并发症6:血尿: 预防与处理 1.第一次放尿量应适中,一般不可超过1000ml,平时可每2 h放尿1次,以防止膀胱撤退性出血: 2.选用粗细适中的超滑导尿管,操做轻柔。尿道口注入利多卡因等药物有利于松弛尿道括约肌,利于插管成功,减少血尿的发生 3.嘱病人及家属禁止自行拔管,防止造成尿道损伤出现尿道出血或血尿。 4..急性感染者遵医嘱予以抗生素控制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或膀胱冲洗,尿道出血者根据医嘱运用止血药。 5.. 尿管易固定于大腿外侧,而且不可以拉扯,以防止出血。 并发症7:引流不畅 预防及护理 1:尿管不可扭曲或受压,以防止引流不畅。 2:膀胱痉挛引起尿流不畅者,可遵医嘱使用药物,并加强心理护理。3.如因血块、碎石、组织碎片残留等引起尿管堵塞导致引流不畅,可用大乳头注射器进行冲洗,及时抽吸出膀胱内小血块或残留组织,保持引流通畅。 3:同时加强观察尿液的量及性质,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及时更换导尿管。 并发症8:病人不适感 预防及护理 1.留置尿管前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其必要性。关心体贴病人,做好遮挡,保护病人的个人隐私。 2.多数病人由于气囊尿管的气囊注水后压迫尿道内口或直肠,常有想排尿或排便的感觉。此时可让病人适当更换体位,减轻压迫感,必要时可适当抽出气囊内的水。 3.亦可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如听音乐、看书、交谈等,以减轻不适感。 4.病人精神紧张导致尿道痉挛应先让病人平静5 min~10 min,安慰病人放松心情,分散其注意力,或遵医嘱使用解痉剂。 并发症9:尿道口渗尿 预防及护理 1.操作导尿时,选择导尿管粗细要合适个体,过粗会损伤黏膜,产生疼痛出血等;过细则造成尿液外渗 2.插入导尿管成功后注入气囊10 ml-15ml无菌用水,并稍牵拉导尿管,使气囊与膀胱颈紧密贴合。注入液体过多由于浮力作用反而易引起渗尿,建议发生漏尿后从气囊中抽出3~4 ml液体。 4.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患者,特别是女性,应选择型号较大,管腔较粗的尿管 并发症10: 膀胱痉挛: 预防及护理 1.向气囊内注入液体要适量, 一般注入量为10~15ml,膀胱冲洗液的温度应注意把握,以20℃~30℃为宜,不能过低或过高。 2.心理治疗也很重要,通过谈话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对缓解膀胱痉挛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3.应定时开放尿管防止膀胱痉挛。 并发症11:拔管后尿潴留 预防及护理 1. 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每3~4小时夹管,训练膀胱收缩功能,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如此反复训练膀胱功能1~2天后,方可拔除尿管。 3.拔管后发生排尿困难时,应积极借助辅助措施,如腹部热敷,温热水冲洗外阴,耻骨联合上膀胱底部按摩等方法诱导排尿,防止发生尿潴留。 4.以1∶5 000呋喃西林或生理盐水500 ml膀胱冲洗,并保留20~30 min,或冲洗中有尿意,冲洗液自尿道溢出时再拔管,以此来帮助患者及时建立有效的首次排尿反射。 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我们护理人员熟悉各种并发症的情况,规范的使用护理方法可有效地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出现并发症时立即给于有效护理,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又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继安,薛珍珍,马金香.留置导尿引起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3,30(1):57. [2] 黎艳,杜芸.气囊导尿管导尿的护理并发症研究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 看了“关于导尿术护理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浅谈护理教育论文范文 2. 关于护理教育学论文精选 3. 外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4. 传染病护理论文 5. 护理教育学论文参考
花葬夏季
从建立传染病社会医疗保险起步摘要:本文根据发展经济学中的社会保障理论,借鉴印度非正规经济部门医疗保险制度创新的经验,论证在中国大陆建立普及性传染病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传染病专项保险的作用,不仅在于从财务安排方面促使患者及....基层部队医院加强传染病管理的对策【关键词】 部队医院 【摘要】 目的 抓好基层部队医院传染病规范化管理,预防和控制疫情漏报。方法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的规定,以法律形式强化对传染病的监管,提高各科防治传....论传染病的国际控制与国家的国际法义务摘要:19世纪中叶,传染病的国际性扩散迫使各国在传染病的控制上开始进行国际合作,并创建了传统的国际传染病控制体制。二战后,伴随着世界卫生组织的成立以及《国际卫生规则》的制定,现代传染病国际控制体制正式....传染病区危害因素对医护人员的影响及预防作者:莫艳芬 张四....传染病流行病学和防制提要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及两个影响因素(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疫源地、流行过程、流行强度;传染病的防制措施(综合措施、主导措施);预防接种、计划免疫;消毒。疾病监测....全球几种主要传染病流行及研究动态目前,传染病仍是世界上儿童和年轻人生命健康的主要威胁。近几年,全球每年因传染病致死的人数约为1300万。在发展中国家,有半数死因是由传染病导致的。全球每小时约有1500人死于传染病且大多数发生在贫....“传染病临床教学”困境与对策【摘要】 分析传染病临床教学遭遇的困境以及成因,探索教学医院如何管理及更好的开展传染病临床教学,寻求走出“临床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发布)的规定,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是各级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因此临床医师在搞好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的同时,也应努力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传染病预防措施可....
lulu酱求好运
在现今社会下,培养护理专业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质应成为我国高等护理 教育 的重要目标。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护理 毕业 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新生儿肺出血早期察看与护理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患儿男,双胎足月儿,出生体重,出生第3天发病,体温°C,全身皮肤青紫,四肢冰凉,患儿口周微绀,反应一般伴吸吮力差,给予保温、吸氧8小时,7小时后发现患儿面色苍白,拒哺,即入NICU,1小时后确诊为肺出血。
治疗 方法 与结果:该患儿即给予气管插管,止血、纠酸、强心、利尿、保温、改善微循环、防治感染等综合治疗,并同时应用呼吸机治疗。该患儿治愈出院。
2观察
肺出血的高危因素:缺氧、感染、早产、低体重、低体温等是新生儿肺出血的危险因素。该患儿体重,低体温,符合肺出血发病的高危因素,肺出血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早发型在生后24h内发病,甚至出生后即发病;晚发型多在出生后2—4d发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要熟悉肺出血的发病特点,细心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病情变化。
发病时间及原发病:生后1周内起病约占95%,其中生后12小时内发病约占半数;超过1周者为数极少。原发病有多种,如早产、低体重出生儿、感染性肺炎、重度窒息、先心病、硬肿症、颅内出血、败血症等,都可能引起新生儿肺出血。
临床表现特征:主要表现有拒哺、不吸吮或吸吮无力;气急,呼吸快速而不规则,半数有呼吸暂停,可见鼻翼扇动;青紫,多见于鼻唇沟青紫;呻吟,声音微弱;低体温,可在35°C以下,四肢发凉;出血,开始为血性泡沫痰液,重时可口鼻出血、窒息。
早发现,早插管,早上机:新生儿肺出血从开始少量渗血到最后大量出血不需很长时间,如能及早察觉病情有变,早插管,早上机,则预后大不一样。为此,当班护士对患儿仔细观察能够在较早发现问题,马上采取 措施 ,吸痰吸出血性液体,即行气管插管证实有肺出血,马上上机以赢得治疗时机。
3护理
预防护理:
①保温:置暖床保温,床温30-35℃,根据体温调节床温,保持体温在—℃,防止低温损伤。病情稳定后,体重<者置温箱保温。
②供氧:缺氧代谢可引起酸中毒诱发肺出血,供氧可改善缺氧状态,促进有氧代谢。常规面罩吸氧,氧流量,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情况,缺氧状况有无改善,如无改善,及时调整供氧方式及氧流量。
③控制输液速度:使用输液泵,控制滴速3~4mr/(),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引起心衰、肺水肿,诱发肺出血。
④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接触患儿先洗手,吸痰时戴消毒橡胶手套,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用空气净化器消毒空气,6次/d,11/次;每日用速消净拖地,3次/d.
气管插管护理:
①用物准备:负压吸引器调节负压≤,吸痰机、生理盐水、手套、复苏囊、胶布、昕诊器、喉镜、气管插管。
②气管插管: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待插入气管插管,退出喉镜后协助接上复苏囊及氧气,正压通气,听诊双肺呼吸音,协助固定气管插管。③气管内吸痰:迅速吸出气管内血性分泌物,清理呼吸道,复苏囊气管内加压给氧5~10次,再清吸,氧压力—,压力稍大有助止血,频率40次/min,尽快予呼吸机治疗。
④气管内滴入1:10000肾上腺素,有收缩血管,利于止血;减轻支气管痉挛和黏膜充血、水肿,改善通气,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快心率等作用。
使用呼吸机的护理:
①预先消毒呼吸机管道,湿化瓶加无菌蒸馏水,连接呼吸机管道,调定呼吸机参数,无误后连接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治疗。②调节加温湿化器,夏天3032qC,冬天34—35℃。更换消毒呼吸机管道,1次/d,更换湿化瓶蒸馏水,1次/d.③桡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指导呼吸机参数的调节。④经常检查,严防插管扭曲、折叠或脱出。翻身时,要防脱管、脱机。⑤肺出血早期减少搬动,以免加重肺出血。肺出血停止及恢复期患儿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每2h翻身、拍背、吸痰1次,保持呼吸道通畅。⑥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心率、胸廓起伏及双侧呼吸音是否对称等情况。⑦患儿肺出血停止,恢复自主呼吸,循环系统稳定,血气分析在正常范围可撤机。
参考文献:
【1】韩玉昆,傅文芳,许植之。实用新生儿急救指南【s】。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306—307.
【2】陈克正。新生儿肺出血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6):331.
浅谈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察看和护理
【摘要】
目的: 总结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 经验 及康复措施。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2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开展饮食、心理、专科护理和健康教育,加强口腔护理,保持血压稳定,保护肢体和皮肤,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在恢复期适当锻炼,促进患肢运动功能康复。结果12例基本痊愈,部分恢复11例,死亡3例。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经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和适时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观察;护理作者:马桂清
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与血压升高的程度有关,大多发生于50~60岁的患者,但年轻人患高血压病者也可并发脑出血。其中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以头疼、眩晕、呕吐、肢体偏瘫、失语甚至意识障碍为其主要表现,由于此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科学护理对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我院神经内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46~75岁,平均56岁;均经cT检查,出血量35—100ml;出血部位位于基底节13例,脑室6例,脑干4例,小脑2例,额叶1例;入院时嗜睡、浅昏迷15例,中度昏迷8例,深昏迷3例。
治疗结果:26例患者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基本痊愈12例,部分恢复11例,死亡3例。
2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测量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神志、瞳孔并及时准确详细记录。
意识和瞳孔的观察:经常呼唤患者或做压眶反应,观察瞳孔的大小、形态、对光反应。瞳孔散大、缩小、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无反应,均提示病情有变化,如一侧瞳孔散大,意识障碍加重,说明仍有脑出血或脑疝的可能,应立即 报告 医生。患者意识由昏迷到朦胧、嗜睡状态,说明病情好转;单纯躁动有时为尿潴溜所致,导尿后即可安静。
控制血压: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血压,维持血压在140—160/90~100mmHg(1mmHg:),对血压升高者除应用好脱水剂外,早期可采用静脉点滴硝酸甘油或微泵推注硝普钠,可进食者或有胃管者改用口服降压药,不宜过度降血压。
记录24h出入量:多数脑出血患者年龄大、肾功能差,需认真准确记录24h尿量,特别注意每小时尿量变化,若发现出入量不平衡或尿量<25ml/h,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防止脱水、电解质紊乱或补液过多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加重病情。
3护理措施
休息与安全:急性期绝对卧床2~4周,抬高床头15-30°以减轻脑水肿,躁动患者严防坠床,保持环境安静安全,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各种刺激,各项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
生活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做好口腔和饮食的护理,昏迷患者按常规进行口腔护理,每天2~3次,清醒患者可用吸管吸生理盐水或朵贝氏液漱口,每天3次,防止呛咳。认真做好饮食护理,患者多半有咀嚼或吞咽困难,进食、进水应缓慢,防止呛咳,呕吐时迅速清除呕吐物;昏迷或有吞咽障碍者,发病第2~3天应遵医嘱胃管鼻饲,进食前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少量多餐,每次不超过200ml,间隔为2h,温度在38℃,同时严格限制钠盐摄人,以低盐、低胆固醇饮食为主,每日摄入食盐以4~5g为宜,摄入胆固醇应<300g.
保持呼吸道通畅:
①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平卧头侧位或侧卧位,开放气道,取下活动性义齿,防止舌根后坠,根据患者咳嗽有痰,呼吸不畅,肺部有痰鸣音,选择合适的吸痰时机,把握吸痰方法。吸痰后应听诊肺部,评价吸痰效果,注重观察痰液的性状、颜色和量。
②确保有效供氧,一般供氧浓度在30%~50%,保持氧饱和度97%.
保持大小便通畅,做好肢体和皮肤的护理:
患者常有便秘、尿潴留或尿失禁现象,尤其是在应用脱水剂及未留置导尿管的情况下,更易引起患者烦躁不安,甚至诱发再度出血,应给予相应的护理,大便不畅时可给予番泻叶煎剂以促进肠蠕动和消除肠腔积气,必要时行清洁灌肠。尿失禁时严格在无菌操作下导尿并留置尿管,同时观察尿液色、质、量,预防导尿管脱落以免反复插管致尿路感染。
保持肢体功能位置,指导和协助肢体被动运动,预防关节僵硬和肢体挛缩畸形。患者的手腕和足踝应置于关节功能位置,各关节受压部位应托以棉垫,定时给予低幅度、慢动作变换体位和皮肤按摩;当翻向健侧时,应垫以枕头支持患肢,以防关节强直。
每天床上擦浴1~2次,每2~3小时应协助更换体位1次,注意保持床单整洁、干燥,有条件者使用气垫床或自动减压床以预防压疮。但发病24~48h内变换体位时只能小范围的动肩、臀部,以免因翻身而牵动头部,加重出血。
用药护理: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遵医嘱准确用药,保证脱水剂的快速使用。一般认为高血压性脑出血非凝血机制改变,故难以药物止血,但如并发消化道出血时,止血药和凝血药的应用可发挥一定作用,故临床上对脑出血患者仍可选用。按医嘱给予保护胃黏膜和止血的药物,如静脉点滴6EACA,PAMBA、止血敏等止血药,静脉推注生理盐水20ml加奥美拉唑40mg,2次/d.胃管注入冰去甲肾上腺素、云南白药和其他止血药物,及时评估用药后的反应,抽取胃液看颜色是否正常,观察大便是否正常及其色泽变化。
引流管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头部引流管一般放置2—3d,防止引流管打结、扭转、拔脱,检查是否通畅。注意每日引流量、颜色,并做好记录。颜色鲜红,提示脑内有继续出血的可能,注意头部敷料是否干燥,如有渗湿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加强无菌操作,定时消毒套管。
心理护理:瘫痪患者神志转清后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极度消沉、自暴自弃或脾气暴躁、出言不逊。护士要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年龄、职业、 文化 程度,做出相应的心理护理,耐心地解释、开导和劝慰,对患者的每一点进步,做充分及时的肯定,不断给予鼓励,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并发症的防治: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消化道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呃逆、上腹饱胀不适、胃痛、呕血、便血、尿量减少等症状和体征;严密观察患者呕吐物,大便颜色及全身情况。
坠积性肺炎的防治: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要定时吸痰,定时翻身拍背,用蒸馏水100ml、庆大霉素16万U、糜蛋白酶4000U、沐舒坦15mg雾化吸入,2次/预防压疮的发生:定时翻身,用温水擦浴2次/d,保持皮肤清洁,按压骨隆突处,必要时垫海绵块,同时,做肢体的被动功能锻炼,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泌尿系感染:神志清楚的患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鼓励患者多饮水,尿道口护理2次/d,定时开放尿管,每日更换集尿袋,每周在无菌技术操作下更换导尿管1次,集尿袋及引流管的位置不能高于耻骨联合,以防尿液返流引起泌尿系统感染,2周后仍不能自行排出尿液者应行膀胱冲洗2次/d,遵医嘱定时监测尿液。
健康教育:恢复期护理:恢复期护理主要是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开始可作按摩及被动运动,每日3次,每次15min,以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外出时要有人陪伴,病情允许可鼓励患者散步、打 太极拳 等适当锻炼。失语患者应积极进行言语训练。
出院指导:出院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其出院后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不良刺激,对有烟酒嗜好者应忌烟酒,科学的搭配饮食,适当减少饮食的盐含量,养成清淡饮食的好习惯,坚持锻炼身体,劳逸结合,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综上所述,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工作是细致而繁重的,关系到患者的生存质量。护理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精湛的专科护理技术,积极有效的护理可以使患者安全渡过并发症的危险期,同时对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和减少病残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高血压病患者科学的饮食结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轻松愉悦的情绪,长期合理地口服降压药,定期监测血压等,能大大降低脑出血发生的几率。
护理管理 运用科学的 方法 组织、实施临床护理工作;为病人创造优美的休养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研究论文
我的QQ空间里面有 164714116 自己看吧
医学毕业生毕业论文2篇 在西学东渐背景之下,我国医学开始了近代化进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本科医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评价问题式教学法(PBL)
论文题目同时应鲜明醒目,能吸引读者,向读者提供最直接的信息和对论文主题作准确的说明。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医学相关专业硕士 毕业 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关于导尿术护理管理论文篇二 导尿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摘 要】目的:研究患者长期留置导尿管后的并发症,采取措施减少患者痛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