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17

雨神的女儿
首页 > 毕业论文 > 非正式组织毕业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milejoyce922

已采纳

答辩前的准备,对于校方来说,主要是做好答辩前的组织工作。这些组织工作主要有:审定学员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组织答辩委员会,拟订毕业论文成绩标准,布置答辩会场等。审查学员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凡是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1.必须是已修完高等学校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应届毕业生和符合有关规定并经过校方批准同意的上一届学生。2.学员所学课程必须是全部考试、考查及格;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学员必须获得学校准许毕业的学分。3.学员所写的毕业论文必须经过导师指导并有指导老师签署同意参加答辩的意见。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的大学生,才有资格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另一方面,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的大学生,规定要进行论文答辩的除了个别有特殊情况经过批准者外,只有经过答辩并获得通过才准予毕业。

266 评论

水果西瓜太郎

谈谈毕业论文答辩格式要求有哪些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答辩格式要求有哪些,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内容请浏览()。

一般说来,一篇毕业论文要具备相对固定的格式。这些提到的毕业论文格式仅供参考。学校有具体规定的,则按规定办。这里以文件中规定的毕业论文格式为准。

①论文题目,有的含副标题。题目之下是作者署名,署名之前或下边一行写作者的校、院、系、年级。

②“摘要”与“关键词”(或称“内容提要”),一般为300字左右。位于作者署名之后,正文之前。关键词,结合标题和正文内容一般选取3至5个。

③引论。用“o”标示,常写作“引言”、“引论”、“绪论”,引言较短时可不标出“o.引言”类小标题。引论的内容一般是交代选题背景,主要有:课题来源,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状况。已有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选题的意义,讨论的问题。本文分几部分,从哪些方面进行讨论,以及指导思想、论证方法等,均可根据内容的需要写在引论中。

④正论。正论常分几部分写,分别标示“一”“二”“三”“四”等,有的加小标题,或以分论点的形式出现,以凸现论述的观点或主要内容。这部分是对研究过程及分析、归纳、概括的表达,体现出分析方法与思路,充分有力的论证。正论还要体现出明确的指导思想。

⑤结论。一般用“结语”“小结”“余论”等标示。也可不标示“结语”之类的词儿,在正论之后空一行直接写结论或总结。 在毕业论文格式中,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归纳、综合或概括,也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若是在正论之后,对相关联的问题还想简短论述一下,或是对较为重要的问题再说一些想法,可写成“余论”。

⑥毕业论文致谢。接上文另起一段。简述自己撰写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对指导老师以及有关人员表示感谢。“毕业论文致谢”并非形式,也不是走过场,是一个大学生修养的表现。

⑦注释与参考资料。注释专指“本文注”,即作者对论文有关内容所作的解释,一般用脚注(放在本页末)(属毕业论文格式的非必备项)。 参考文献专指“引文注”,即作者对引用他人作品的有关内容所作的说明,在引文结束处右上角用[1][2]等标示,序号与文末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同一著作或文章被多次引用时只著录一次。

⑧附录。收录和论文有直接关系的文字材料、图表、数据、试验结果等。中文方面的毕业论文 格式中作附录的情况似乎不多见(属毕业论文格式的非必备项)。

以上是一篇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是一般撰写毕业论文必需的表达形式,其中除“注释”和“附录”可有可无外,其他部分的毕业论文格式是必备的。

拓展知识:答辩开场白

各位老师好!我叫xxx,来自xxx,我的论文题目是“行政系统中的非正式组织评估”。在这里,请允许我向xx老师的悉心指导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劳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从论文的思想内容、结构框架、遣词造句三个方面向各位老师作一大概介绍,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在思想内容上,本文以行政管理学的一个遗漏点,即行政系统中的非正式组织为切入点进行探索。通过对图书馆近百本著作进行调查,我发现其中仅有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行政学原理、公共行政学涉及到了行政系统中的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作为官场中的“第二种友谊”,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论题本身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作为矛盾的统一体,任何行政组织内都会产生一定的非正式组织结构。行政组织或多或少受到非正式组织的影响,纵观非正式组织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它可能成为正式组织发展的助力,也可能成为正式组织发展的阻力。因此,组织管理者应对其加以正确认识并积极引导,把握其概念、和特点和作用,正确运用其正向功能,克服其负向功能,从而使非正式组织朝着更有利于组织发展和目标实现的方向迈进。

其次,在结构框架上,本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行政系统中非正式组织概述,包括行政系统中非正式组织的概念、特点及其沟通。

第二部分从正反两方面对行政系统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进行剖析。

第三部分介绍了行政系统中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对策。

最后,在遣词造句上,虽然我对全文做了细致修改,但个别语句语序凌乱、语句僵硬、口语化的问题依然不可避免。另外,全文仅是对行政系统中非正式组织的一次初探,对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领导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涉及较少,期盼今后加以完善。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知道了毕业论文怎么写。通过此次毕业论文写作,我愈发感觉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和视野的狭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小小拙作,敬请各位老师雅正。

再一次谢谢各位老师。

239 评论

你跑这么慢

毕业论文答辩自述部分,一般陈述时间就是5-6分钟。所以这部分的撰写可以分为以下几步:一,先做自我介绍。点明自己的论文课题是什么,简明扼要;二、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三、再说说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最后,这篇论文和系统存在的不足。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XX级XX班的XX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XXXXX》,指导老师是XXX老师。下面我将论文的选题背景、写作基本思路以及文章中我个人的一些新的观点与理解向各位老师做以汇报:我选取《XXXXX》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原因它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是人力资源管理学与会计学相互渗透构成的新型会计理论。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发展前景,决定因素已不仅仅仅局限在其经营规模的大小,财产物质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其是否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是否持续地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大,人才成为经济资源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财富的真正象征和源泉。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将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因素。但一个企业盈利潜力的高低和经营实力的大小依靠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带给的资料是无法衡量的,迫切需要引入人力资源会计。我的论文研究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目的为了促进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有效使用。好处在于能够透过人力资源会计带给的信息,合理、有效的进行人力资源的分配。我的论文总的来说能够分为两个大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简单的介绍人力资源会计。第二个部分是针对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个分析。主要包括我国发展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整篇文章是我在查阅有关人力资源会计著作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理解,最终在冯老师的指导和帮忙下完成的。透过本次论文写作,一方面使我掌握了论文写作方面相关的技巧,另一方面也使得我在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发展这一课题上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但由于我自身所存在的知识储备方面的缺陷,使得文章中的相关观点还不够成熟,甚至可能存在错误观点的情形。对此,我热切期望能够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谢谢!

131 评论

敏足一世

毕业论文答辩稿各位老师好!我叫XXX,来自行政管理专业XX班级,我的论文题目是“行政系统中的非正式组织评估”。在这里,请允许我向XX老师的悉心指导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劳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从论文的思想内容、结构框架、遣词造句三个方面向各位老师作一大概介绍,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首先,在思想内容上,本文以行政管理学的一个遗漏点,即行政系统中的非正式组织为切入点进行探索。通过对图书馆近百本著作进行调查,我发现其中仅有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行政学原理、公共行政学涉及到了行政系统中的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作为官场中的“第二种友谊”,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论题本身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作为矛盾的统一体,任何行政组织内都会产生一定的非正式组织结构。行政组织或多或少受到非正式组织的影响,纵观非正式组织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它可能成为正式组织发展的助力,也可能成为正式组织发展的阻力。因此,组织管理者应对其加以正确认识并积极引导,把握其概念、和特点和作用,正确运用其正向功能,克服其负向功能,从而使非正式组织朝着更有利于组织发展和目标实现的方向迈进。其次,在结构框架上,本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行政系统中非正式组织概述,包括行政系统中非正式组织的概念、特点及其沟通。第二部分从正反两方面对行政系统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进行剖析。第三部分介绍了行政系统中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对策。最后,在遣词造句上,虽然我对全文做了细致修改,但个别语句语序凌乱、语句僵硬、口语化的问题依然不可避免。另外,全文仅是对行政系统中非正式组织的一次初探,对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领导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涉及较少,期盼今后加以完善。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知道了毕业论文怎么写。通过此次毕业论文写作,我愈发感觉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和视野的狭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小小拙作,敬请各位老师雅正。

162 评论

宅男阳光刺眼

非正式组织是一种无正式的组织、无自觉的共同目标,但具有与工作相关的接触而产生的习惯、规范和情感等特点的集合体。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非正式组织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非正式组织成因研究综述

【摘 要】传统的组织被看成是一个设计严密的理性结构,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最初改变了人们对组织的看法。“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由梅奥提出,是当时被称为人际关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非正式组织的发现,围绕其形成原因的研究不断增多。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此问题进行了梳理,并从人本角度出发提出了管理建议。

【关键词】非正式组织;成因;建议

一、非正式组织及其特征

非正式组织的概念最早由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切斯特·欧文·巴纳德提出,他认为所有的正式组织中都存在非正式组织,并指出非正式组织是一种无正式的组织、无自觉的共同目标,但具有与工作相关的接触而产生的习惯、规范和情感等特点的集合体。

组织学家戴维斯将非正式组织描述为,非正式组织并不是由正式组织建立或需要的,而是由于人们互相联系自发形成的个人和社会关系的网络。

迄今为止,学界关于非正式组织的定义依旧难以统一,尽管如此,仍可以从分析非正式组织特征的角度出发,把握其与正式组织之间的差别。可以讲非正式组织的特征概括为“三无”、“四有”。即,无名称、无明确边界、无正式任命以及有情感、有目标、有兴趣或利益、有规则。

二、国外相关研究回顾

首先,由于非正式组织也属于群体组织的一种形式,因此可以利用群体形成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普适性的解释。关于群体的形成存在三种理论:①的经典理论(1950)。该理论建立在活动、交往和感情之上,三个要素之间互相直接联系。共同进行的活动越多,交往的次数就会越多,相互间的感情会越强烈;交往越多,共同活动和感情也越多;相互间的感情越强烈,共同的交往和活动也会越多。②Theodore Newcomb的平衡理论(1961)。这个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是基于他们对与双方共同相关的目标有着相似的态度。个体间因为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态度而相互交往而形成群体,这样的群体一旦形成,群体内成员将努力在吸引与共同态度之间寻求平衡。③来自一个描述群体形成理论的社会心理学交换理论(John & Harold ,1959)。这个理论基于交往的回报——成本比较。为了相互吸引性能够产生,必须存在一个最低水平的正收益(大于成本)。

此外,以梅奥为代表的西方行为管理科学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非正式组织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其中,梅奥认为,非正式组织是因满足员工的社会需要和维护员工的共同利益而产生和存在的。.赛尔斯则认为,非正式组织是源于利益和友谊而组合形成的。而费雷斯·鲁森斯指出,非正式组织是出于政治、友谊或共同兴趣的原因而形成的。出于政治原因,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可能是为了获得分享报酬或占有资源的权力。友谊群体可能是在工作中形成,并延伸到工作场所之外的领域,对于运动等方面的兴趣也可以促使员工形成非正式组织。

三、国内相关研究总结

相比西方的研究,我国在非正式组织成因方面的研究表现出起步晚,重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的现实状况。但值得一提的是,基于东西方文化的显著差异,针对非正式组织成因的本土化、差异化研究在近年来得到了我国学者的关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①组织成员的多层次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朱丽莎,2001)。该研究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析理论,认为组织成员的多层次需要是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内在原因。因为在正式组织中,人们的心理需要、情感需要往往难以被满足,因而组织成员希望通过加入非正式组织满足心理和情感需要。

②正式组织自身的局限性与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李爱国、彭长征,2002)。研究中指出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是源于正式组织的不完全性,而这种不完全性体现在权力安排、信息传递、社会交往、安全感和成就感等各方面。

③非正式组织自身的特点与非正式组织的形成(黄朋权、樊卫风,2003)。该研究认为,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工作性质、社会地位、价值观、基本一致或相当。性格相似、业余爱好相同、社会环境相似等因素使得成员间相互理解并吸引,自发形成非正式组织。

④实证研究与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徐碧琳、宋爱玲,2005)。该研究打破了以往国内关于非正式组织成因研究仅限于理论研究范畴的局面,以中国文化背景为依托提出相关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人们是出于情感的需要、共同的价值观体系以及相似的个体偏好而自发形成非正式组织。但在研究中也指出,人们加入非正式组织的需要并不十分显著。作者利用中国文化的两大特点对这一现象作出了解释。一是中国文化中思想表达的含蓄性,使得人们与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有所保留,并且对血亲和姻亲的信任排序优于好友。二是受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绝对服从和集体主义观念根深蒂固,个体偏好相对容易放弃。

⑤组织心理契约状况与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曹鑫林、刘毅,2007)。该研究从组织心理契约的研究角度出发,认为员工与正式组织心理契约的破坏导致其倾向于与非正式组织建立心理契约,并以此寻求帮助和心理认同。员工加入非正式组织的主要原因,是情感和社交、公平和安全的需要。

⑥非正式行为、社会交换与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刘楼,2008年)。该研究在分析员工之间非正式行为交换特点、探讨非正式行为的社会交换理性本质的基础上,利用博弈分析得出:非正式组织是参与者之间进行成本收益选择而形成的一个纳什均衡。

除此之外,崔佳颖、刘中文、童学敏等学者也针对此问题给出了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四、研究述评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有着较为普遍的规律,即非正式组织通常是以情感需要为依托,基于共同的价值观、相似的个体偏好、交换收益大于成本的原则等,在正式组织中自发形成的。其中,值得强调的是正式组织内部安全性与公平性的缺失等问题的存在将会加速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基于对以上文献的分析,作者提出以下三点管理建议。

①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尊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此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将非正式组织视为阻碍正式组织实现其目标的因素之一,利用控制小组成员数量等方法,企图消灭非正式组织。但随着非正式组织成因及其积极作用等相关研究的发展,正式组织对非正式组织的管理重心正在转移,经过一个从消灭到尊重,从治理到管理逐步发展的过程。

②从本组织的角度出发,正确认识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原因。虽然对于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已存在着多种解释,但由于各组织的具体情况不同,正确认识本组织内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原因,才能真正了解员工需求,以合理方法引导、管理组织内的非正式组织。

③从员工发展的角度出发,创建有利于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组织客观环境。虽然部分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建立在个体间积极因素的基础上,如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等。但组织的不完全性,导致部分员工被忽视、被边缘化,形成因消极因素叠加的非正式组织。相对而言,这种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更倾向于对抗化。因此,创造有利于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组织客观环境,是员工自身发展、组织内部和谐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朱丽莎.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及其管理对策[J].科学进步与对策,2001(04).

[2]李爱国,彭长征.社会大转型时期的非正式组织再造[J].经济管理,2002(06).

[3]黄朋权,樊卫风.浅谈非正式组织的特征及管理策略[J].企业经济,2003(08).

[4]徐碧琳,宋爱玲.非正式组织的实证研究[J].现代财经,2005(04).

[5]曹鑫林,刘毅.论心理契约与非正式组织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07(12).

[6]刘楼.非正式行为、社会交换与非正式组织博弈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8(06)

[7]崔佳颖.浅议非正式组织[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02).

作者简介:吴迪(198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劳动经济学专业研究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非正式组织论文

210 评论

相关问答

  • 毕业论文组织分工

    大家协商。 比如同一单位的课题,那就有的人负责实验,有的人负责数据分析,有的人负责写文章,课题负责人负责联络协调和统筹安排,比如联系期刊编辑,修改文章等。 如果

    奥利奥baby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毕业论文组织培训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脚步也向更深层次迈进,如何更好地组织和监管经济的发展,对工商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他们也肩负起了重要责任。下面是我

    小予乖乖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毕业论文优秀组织奖

    2022年天津工业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奖励1000~2000元。当我们的本科毕业论文被学校评为优秀论文后,是可以获得奖金奖励的,学校规定评定为校级优秀学位论文的学生

    糖醋jian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非营利组织的毕业论文选题

    建议你先自己审视下以前学习期间都做了些什么研究,根据自己的研究知识结构来定题目,不然你随便定一个从来没有搞过的方向,毕业设计弄起来就很麻烦,最好是问问你的指导老

    小呆呆32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怎样组织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的工作计划怎么写,毕业论文的工作计划1 1、外文翻译时间20xx年2月28日3月20日 在老师下发了翻译文献,我开始了文献的翻译工作。定题的时候下了非常

    starlight0503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