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2

小璇璇APPLE
首页 > 毕业论文 > 基于资产管理能力的分析毕业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刘聪1988

已采纳

电能计量资产管理问题分析论文

1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基本内容及作用

随着电网公司改革的不断深入,与之相关的软硬件设施、管理模式等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电能计量资产管理也是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在“大营销”的管理理念下,电能计量资产管理体系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要将整个管理过程去复杂化、去程式化,确保管理体系成系统、成组织,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在基础数据和关键业务等的管控上要转变思路,不能仅仅以防控风险和做好电力营销为目标,而是要将如何提升用电客户认可度、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努力的方向。加强电能计量资产管理是提高企业营销集约化、精益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提升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整体而言,各类电能表、计量用电压、二次回路等计量设备都属于电能计量资产的范畴。从电力生产到最终输送到电能用户处,需要经过多重环节,包括电厂与电网公司、供电公司与居民等,每个环节都需要电能计量装置进行电能信息的统计与结算。可见,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在电力行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电能计量与电力营销两者的关系

电能计量是企业或居民用电结算的依据,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和电能用户双方的经济利益。电力市场营销是供电企业为满足各类企业、居民等的电力消费需求,通过一系列经营活动,为电力消费者提供相应的电力产品和服务,实现其拓展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电能作为一种商品,也遵循市场营销的基本规律,由产品、价格、促销和分销这四个因素构成。电能量是电力企业的产品,是市场营销组合中的重要因素,也是产品策略和其他营销组合策略制定的基础,电能计量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电能产品策略。电能价格的合理性直接影响产品销路,关系到营销目标的实现。采用分时计价的办法需考虑分时计量的问题,而分时计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电价策略的制定。电能促销的主要作用在于展示产品特点、激发客户需求、扩大电能销售量,其中各环节都需要电力技术及设备的支持,需通过准确、可靠的电能计量来反映。电能分销是通过电网将电能产品从生产领域送达消费领域的过程,这一过程也离不开电能计量设备的应用。可见,电力营销必须以科学的电能计量为前提。

3当前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电能计量资产的购置缺乏合理性

电力企业在购买电能计量资产时,未能对购买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一方面,业务部门及相关人员往往在没有进行有效沟通,且没有开展实地市场调研的情况下,盲目购置电能计量相关资产,尤其是一些计量基础数据的专用设备,所购资产的科技含量不高,很容易被新技术替代,而无法满足业务经营需求。另一方面,采购部门业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无法判断专用设备的具体用途及使用的年限,采购电能计量资产时随意性较大,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设备的价格上。

3.2电能计量资产的维修、检修及预防问题

电能计量装置只有在出现明显异常情况下,才会得到维修,如表计故障、系统原因导致的漏计电量等问题,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根据规定,供电部门对不同类别的电能表采取不同周期的定期检验,但这种方式也存在弊端,一是只有到期才检,容易出现新装设备前期的过检和到期后的漏检;二是定期检查会一下增加工作量,出现应付检查等问题。尽管供电部门都有预防检修的方案,但由于购置时间、使用状态不确定,而无法对所有计量装置实施定期轮换,使得一些表龄过长的计量装置得不到替换。

3.3电能计量资产库房管理不利

仍有一些电力企业采用人工管理模式进行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管理方式相对粗放,电能计量设备出入库、资产盘点、拆回退库等细节琐碎且管理难度较大,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计量设备账实不符、相关资产未能严格按照领用程序管理、备表工作也没有按先进先出原则进行、计量资产盘点记录不完整等,这些都导致计量资产管理混乱。此外,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缺乏标准化和智能化。计量资产管理缺乏统一标准,什么程序、管理到什么程度、管理责任谁承担都没有明确规定,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3.4电能计量资产闲置和报废处理不当

目前,一些供电企业电能计量设备使用量大、种类繁多,即使同一批次计量设备也会因使用情况不同而寿命不一,这就造成部分计量设备出现闲置的问题,导致资源的浪费,不但占用大量储存空间,而且增加其管理成本。此外,电能计量资产在报废时也存在处理不当的问题。表现为:一是不该报废的计量资产提前报废,这主要是未能严格执行设备报废标准,使一些使用功能良好的计量设备提前报废。二是计量设备报废流程不规范,存在报废申报不合规、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

4加强电能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4.1普及专业知识,提高电能计量资产购置效率

普及电能计量资产专业知识是提高资产购置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基本前提。首先,要在采购部门、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中普及电能计量资产相关知识,使其对所需资产的性能、价位等有一定了解,便于其在日后的计量资产购买中抓住企业需求,提高资产购置效率。其次,从制度入手,规范电能计量资产购置的招标行为。要提高企业管理层对电能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完善采购招标制度,确保计量资产采购招标合规合法,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后,应明确部门及人员职责,实现权责利相统一。要明确采购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于采购资产与需求相差较大的,应追究部门及相关人员责任。

4.2多途径做好电能计量装置的状态监控

在状态监测管理上,要做好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理。对于电能计量装置使用情况的监测,事前要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事中则要充分利用监测反馈的信息,通过现场观测数据与正常运行数据的对比,及时纠正偏差;对于已发现的问题,则要及时做好事后处理,若不能立刻处理,则需制定整改方案,并跟踪问题解决的进展。此外,通过信息化建设和新技术的`运用,实现电能计量装置的实时监测。利用新的监测技术对目标对象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对多种计量设备的同步监测,在缩短工作时间的同时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和数据,有利于保障电能计量资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4.3提高电能计量资产智能化程度

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应积极借助智能管理系统,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计量设备的自动化存取、自动盘点,以及计量资产定量和定位的全方位动态追踪,使计量设备处于可控和在控的状态之下。“智能库房”由智能设备柜和智能表库管理系统构成,实际工作中将智能表库管理系统与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系统和其他业务系统相关联,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确保计量设备的库存信息实时在控。同时,可以利用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多媒体等智能设备,对库房管理行为实施语音播报和异常情况的实时报警,如出现设备领用超量、退库未录入信息系统等情况时,智能库房会及时发出警报,从而实现计量设备存取的无人化操作。

4.4对电能计量资产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通过电能计量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控,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时,既要确保传递量值的严格.准确、可靠等,以此保证计量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又要确保计量资产管理各环节的效率,满足企业运营需求。要实现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闭环管理,就要从购置、使用到维护、报废等各环节实施跟踪监控和管理,通过制定闲置资产管理办法、规范报废标准及申报流程等,约束管理人员行为,避免资产闲置和企业资产的流失。此外,可以采用业务外包模式,将计量资产管理工作外包给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通过签订正式合同,实现资产管理公司与供电企业双赢,提高电能计量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毅征.电力企业计量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月刊,2013(Z3).

[2]李英.浅谈计量资产精益化管理的措施[J].科研,2015(41).

239 评论

戏说小默

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问题的对策分析 固定资产是一项重要的生产资料,它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有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企业的性质有所不同,但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 理和核算工作却是大同小异。下面,将着重从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 两个方面来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提出 相应的对策。 一、固定资产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归结起来,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4点: 1.固定资产购建审批手续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缺乏计划性,存在 一定的随意性,造成不能做到物尽其用和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在生产 经营中的作用。 2.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不严格,固定资产调拨不按规定办 理资产调拨手续,一些主管部门领导或经办负责人员,不了解或不知 道固定资产调拨应当按规定的程序来办理必要的调拨手续,因此财务 部门不能根据有关的资产调拨手续进行固定资产增减账务处理,因而 极易造成账实不符。 3.账、物管理工作脱节,账面反映的资产规格型号多数填写不全 或为空白,存放地点或使用部门很多与实际不符,甚至不能准确填报, 其结果直接导致账面反映的资产,不能和实物一一加以对应,这就给 资产管理部门,对其管理的某项资产做盘亏、报废处理或进行改建、扩 建,并由财务部门对该项资产进行增、减账务处理时,造成难以准确确 认原值和净值的困难。另外,前面谈到的由于未办理调拨手续,其结果 必然会造成资产入账单位不掌握实物的真实存在情况,而资产使用单 位也不可能知道实物价值及折旧情况,当实物到了报废不能再继续使 用时,上述二单位均不能及时按规定进行有关报废资产的账务处理。 4.固定资产账、物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之间分工不够明确,职责 不够清楚,关系不够理顺,由于存在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不能真正 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固定资产管账和管物的部门主要应该有财 务、资产管理、办公室和资产使用部门。然而,许多企业的财务部门并 没有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认真做好每年至少一次的固定资产盘点 工作,致使许多固定资产账外管理等账实不符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资产管理部门对无调拨手续增加和减少固定资产的做法,也没有及时 提出纠正意见和采取补救措施;办公室作为综合管理部门,更没有协 助和配合好资产管理部门加强对办公设备、家具、生活用具等非生产 经营固定资产的管理,从而造成各职能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脱节,导 致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固定资产从购建到使用,再到报废、变价处理,都需要有一套严格 的管理制度加以约束,从而达到避免固定资产流失的目的。然而,为数 不少的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却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因此,加强固 定资产管理便成为了企业经营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管理上应当注 意的事项和需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具体地说,就是以制度形式规 范固定资产管理,使之形成一个有效的资产管理制约机制,它应当包 括固定资产的范畴、确认标准、资产分类;固定资产的购建申请、资产 交付、调拨转移、盘盈、盘亏及报废资产处理的审批办法和办理程序; 固定资产的技术档案资料交接保管;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等项内 容,对已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尚需完善的部分要进一步加以完 善、充实。 2.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做到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财务、资产管理、办公室和资产使用部门,均负有管理好固 定资产,使其完好无损的责任,这些部门从各自工作职责出发,管理固 定资产应当相互配合、各有侧重,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1)财务部门: ———负责根据发票、交付使用资产清单、资产调拨单、投资协议、 资产盘点表等入账依据对购建、调拨、投资、捐赠、融资租入、转让、变 卖、盘盈、盘亏、报废等形式,增加和减少的固定资产数量和价值(包括 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进行核算; ———负责组织、参与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和盘点结果资产价值的确 认以及盘点表填报、盘点报告编报、盘点结果账务处理等项工作; ———协助资产管理部门办理资产调拨、变卖、报废手续,填报相关 资产价值工作; ———负责组织、参与企业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项固定资产 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文件的编制工作; ———负责从财务管理角度监督、检查和指导各相关部门共同管理 好固定资产。 (2)资产管理部门: ———负责固定资产购建计划的审定、编制、汇总、报批工作; ———负责购建、调拨、投资、捐赠、融资租入、转让、变卖、盘盈、盘 亏、报废等形式,增加和减少固定资产有关审批手续和财务入账手续 的办理工作; ———参与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负责对盘盈、盘亏资产数量的 确认,协助财务部门确定盘盈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并负责盘盈资产 完好率、报废资产有无使用价值的技术鉴定和报废资产审批等项工 作, ———负责对固定资产规格型号、技术指标、存放地点、使用状况、 完好率等情况随时掌握和记录在案的工作;并侧重对企业生产经营用 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负责固定资产的技术档案资料交接保管等项管理工作; ———负责参与企业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项固定资产的预 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文件的编制工作; ———负责从资产管理角度监督、检查和指导各相关部门共同管理 好固定资产。 (3)办公室: ———负责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生活用具和文体设施等固定资产 购置计划的审定、编报工作; ———参与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 ———负责对固定资产规格型号、技术指标、存放地点、使用状况、 完好率等情况随时掌握和记录在案的工作;并侧重对企业非生产经营 用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4)各资产使用部门: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固定资产,进行精心维护和保养,确 保固定资产完好无损; ———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借用、调拨、转移、变卖固定资产; ———积极协助、配合财务、资产管理和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参与固 定资产盘点工作,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接受财务、资产管理部门和办公室关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方 面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3.各级领导提高认识,支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关键企业各级 领导应当了解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注重对固定资产的规范管理 工作,克服和改变“重生产经营、轻管理核算”的思想,充分认识固定资 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 它的增值保值指标,也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检查考核内容,应积极支持 和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工作,这是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的关键所在。 二、固定资产在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1.固定资产确认标准不统一,资产分类不统一。企业会计制度已 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然而有些企业却将符合固定资产确 认标准的一些检验仪器、通信工具和文体设施等未做固定资产入账处 理;还有的企业在固定资产分类核算方面存在不规范问题,如有的单 位将检测仪器仪表、通信工具和生活用具都放在机器设备类别中,还 有的企业不使用统一分类名称,自行进行设置分类名称,从而造成固 定资产分类混乱; 2.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确定不统一。主要表现在对机器设备、办公 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通信工具(如移动电话)、生活用具(如电视 机、空调、炊具)等资产计提折旧年限的确定,没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 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3.固定资产盘点流于形式,账实不符问题和待报废资产长期得不 到处理。一些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对企业必须进行的固定资产清查盘 点工作意义不明确、重视程度不够、盘点工作走过场等情况,因此就不 能做到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真实完整情况,致使前面所述,由于固定资 产管理与核算不规范,造成的账实不符问题和待报废资产长期得不到 处理。 针对上述问题,从核算方面应当注意的事项和需要做的工作,主 要包括以下三点: 1.明确固定资产包括的范畴、确认标准,统一资产分类和折旧年 限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 器、机械、运输工具等生产经营用设备、器具、工具和单位价值在2000 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非生产经营用设备物品,都应作为 企业的固定资产入账管理。 关于固定资产分类和确定折旧年限的问题,企业可以根据企业会 计制度的规定,由财务和资产管理等有关部门参加,制定统一的固定 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 旧方法等,将其编制成册,并按管理权限,经过董事会或经理会议批 准,报送有关部门备案,同时备置于企业所在地备查。上述经批准实施 的有关内容,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仍然应当按照上述程 序,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根据 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建议固定资产按以下类别进行分类(仅供参 考): (1)房屋建筑物 (2)交通运输设备 (3)机器机械设备 (4)自空设备及仪器仪表 (5)通信设备 (6)办公设备 (7)生活、文体设施 (8)其他 2.合理设置帐卡,正确核算资产价值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 应当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按固定资产类别、使 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据此,各单位财务应当设置总 账、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固定 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登记簿)应当按固定资产类别分设,它可以反映 每项资产的名称、规格型号、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情况,每类账簿前 面几页应当设置分类资产汇总账页;固定资产卡片除明细账反映的情 况外,还可以比较详细的反映该项资产存放地点、使用部门、附属那些 设备、资产调拨及增减变动情况,应当至少一式三份,财务、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办公室)、资产使用部门各一份。 3.切实做好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及时处理盘盈、盘亏和待报 废资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对固定资产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 实地盘点一次。对盘盈、盘亏、毁损的固定资产,应当查明原因,写出书 面报告,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董事会或经理会议批准后,在期末 结账前处理完毕(行业会计制度规定经主管财政机关批准后予以处 理)。这项工作是调整固定资产帐实不符、处理盘、盈盘亏和待报废固 定资产,解决许多固定资产遗留问题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正确 掌握和熟练应用这一方法十分有必要。这项工作应当在主管领导的支 持和参与下,由财务、资产管理、办公室和资产使用部门和有关人员相 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具体做法和步骤如下: 一是由财务部门根据财务账簿记录,逐项填写“固定资产盘点表” 中的有关资产名称、规格型号、账面数量、原值、净值、存放地点(使用 部门)等项内容。 二是各部门参加盘点人员依据上表反映的有关内容,对资产实际 存在情况进行实地盘点。盘点过程中,凡是实物的规格型号、存放地点 与账面反映情况不符的,都应当由资产管理部门(办公室)负责查实后 予以纠正;凡是查无实物的,都作为盘亏处理,反之有实物存在,而且 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账面未做反映的资产,都要做盘盈处理,同时 对盘盈资产的新旧程度予以鉴定和确认。盈亏原因应由资产管理部门 负责查明,并要求在“备注”栏做简要标注,如有必要应做单独说明。 三是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盘点过程中发现的毁损和无使用价 值的待报废资产进行技术鉴定,确认后,在盘点表中予以标注,其报废 原因要在“备注”栏做简要标注,如有必要应做单独说明;负责根据同 类固定资产重置完全价值确认盘盈资产的原值。 四是财务部门负责协助资产管理部门确认固定资产重置完全价 值,并根据固定资产新旧程度确认净值;负责对该盘点表盘盈、盘亏和 待报废资产的原值和净值进行汇总。据此,编写“固定资产盘点报告”, 包括4项内容:1.说明盘点依据、范围、时间、参加部门和人员;2.说明 盘点结果,盘盈、盘亏和待报废资产金额;3.着重分别说明账实不符和 报废资产形成的原因;4.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并说明有无过失人和保 险公司赔偿责任,同时应对固定资产管理提出改进建议。 五是上报主管部门“固定资产盘点报告”和“固定资产盘点表”,同 时对盘盈、盘亏和待报废资产分别做相应的“待处理财产损溢”“、固定 资产清理”和“固定资产”会计科目的增加、减少账务处理。 综上所述,企业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中注意做好上述分析事 项,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中所遇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 马凤莲. 不同制度下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比较[J]. 河南科技 , 2005,(09) [2] 滕艳莉. 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统计工作的探讨[J]. 统计与咨询 , 2001,(06) [3] 邵成开. 对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有关问题的思考[J]. 齐鲁珠坛 , 2005,(04) [4] 霍龙. 固定资产设备更新为什么迟缓?![J]. 科学管理研究 , 1992,(01) [5] 吴寿仁. 企业如何用好“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国务院“60条”系列解读之四[J]. 华东科技 , 2006,(11) [6] 刘彪. 沉淀资金与企业融资[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 1993,(05) [7] 臧二伟. 谈如何做好电台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J]. 科技信息(学术版) , 2006,(08) [8] 孙梅华. 事业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水文 , 1992,(S1) [9] 姜阿丽. 怎样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J]. 科技信息(学术版) , 2006,(09) [10] 陈云贤. 科技进步·无形损耗·折旧政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 1986,(10)

239 评论

张小凡09

随着医疗服(点,击)务的不断升级与发展,医院资产管理成为医疗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医院所拥有的大量资产的管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新时期医院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一、新时期医院资产管理问题1. 资产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很多医院的资产信息化程度不高,对资产的管理和追溯能力较差,难以掌握全院资产情况。这也给医院的资产保管、安全保障、检查鉴定、折旧更新等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2. 资产种类繁多、管理难度大医院资产种类繁多,涉及医疗设备、办公设备、物资存储、土地房屋等多个方面。这些资产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更新速度快,管理难度较大。3. 资产保管不当、易出现损失随着医院的日常运营,很容易出现资产保管问题,如设备被摆放不当、未根据规定进行保养、未能及时维修等。这些问题都会对医院资产带来损失。4. 资产盘点不及时、问题不易发现医院资产盘点不及时,容易导致资产遗失、耗损等问题,而且问题也不易及时发现,给医院带来较大的损失。二、新时期医院资产管理对策1. 实现资产信息化、数字化管理通过实现资产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提高医院的资产管理水平,有效掌握全院资产情况,为资产管理提供支撑。2. 建立科学、规范的资产管理制度制定科学、规范的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医院资产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医院资产管理系统的科学、规范化,减少管理的盲目性。3. 完善资产保管制度与管理流程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资产保管制度和管理流程,明确资产保管的责任和制度,做好资产的保管、维护、更新等管理工作,有效降低资产损失率。4. 加强资产盘点、检查、鉴定工作加强资产盘点、检查、鉴定工作,做好资产台账管理,保证资产信息真实、准确,对问题资产及时处理和更新,保证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综上所述,医院资产管理工作对于医院开展经营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医院应不断地加强资产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技能,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落实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实现医院资产管理的良性循环。

218 评论

相关问答

  • 筹资管理分析毕业论文

    这要怎么写就看你想写的方向是哪里,然后就看你们学校的要求,我给一些选题,给你参考下,有了题目就好写了。这些选题你参考下。1.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实证研究2. 融资

    刘小刘1234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浅析固定资产管理毕业论文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运行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资源,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虽然很多企业都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

    玲珑金月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理论分析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本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地区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己不再只是靠增加投资和扩大生产规模等传统方法,人力资源已成为组织赢得竞

    可可奈美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资产结构分析毕业论文

    资本结构是企业 财务管理 和资本运营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研究的最重要问题之一。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资本结构方面论文的内容,欢迎大

    飞天小懒猫er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融资管理能力毕业论文题目

    杨帅(2016)按照共享经济主体方面之间的差异来进行分类的,与此同时,杨帅还提出了包含消费及生产领域的可以实现对参与主体进行划分的框架。该框架是一个比较具体化的

    深海R蔚蓝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