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少爷Billy
实 习 报 告题目:公路GPS勘测测量公路野外勘测班级:姓名:学号:日期:2010年4月17日水利与土木工程技术系一、前言在2009至2010学年第二学期末,自2009年11月23日起,我系毕业班学生顶岗实习或就业。回想这一段时间的实习,在磨砺自己的同时,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深的了解,使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我深切意识到,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只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而是要步入社会,进行深入地探索。在学校学会更多得书面知识,在实践中好好利用知识进行运作。接触、了解社会,从实践中检验自我。二、实习目的1.通过实习巩固和熟练专业知识,将大学阶段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2.初测目的:根据测量资料进行纸上定线和相关的内业工作,初步确定采用的路线方案,为编制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3.定测目的:通过现场测量进行优化,再实地放线定桩确定人工构造物的位置,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详细可靠的资料。三、实习内容:公路GPS勘测测量公路野外勘测的总体目的是把研究的路线走向方案通过适当的勘测放在实地,并取得相关的设计资料,根据《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规定,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初测和定测)。四、工作安排工作计划安排我队计划于2010年3月9日进入工地,2010年4月9日完成任务,外业勘测历时30天左右,计划完成以下工作量:①、选点埋石约170个。②、施测GPS点约51个③、施测一级导线约 100 公里。④、联测四等三角高程路线约90公里。五、坐标系统及精度要求(一)、投影及坐标系统:①、平面坐标系为公路独立坐标系,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度带,中央子午线为108° 30¢,平均纬度32° 28¢。测区长度归化到参考椭球体面上363米(未考虑高程异常值)的抵偿高程面上,然后再按统一的3度带投影到高斯面上。②、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③、GPS点采用WGS-84地心直角坐标系,再转换成公路独立坐标系。(二)、GPS点的成果精度要求:GPS点的平面坐标由WGS—84系转换成54系后,其最弱点的相对点位误差不得大于±5厘米,最弱边的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得低于1/万。(三)、一级导线测量测区呈带状分布,首级控制为三级GPS网,导线布设在两对GPS点之间。每个导线点均埋设混凝土标石。标石尺寸为顶部10 ´10厘米,底部为20 ´20厘米,高45厘米.导线最大边长为米,最小边长为米,平均边长为米。测角和测距采用TCR702全站式电子速测仪。测角方法为测回法,每站三测回,测站进行温度、气压、加乘常数及投影改正。内业计算采用清华山维公司研制网平差软件NASEW 97进行计算,导线精度指标应遵循下表。 一级导线测量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 1-2 等 级 导 线 长 度 (km) 平均边长 (米) 闭 合 差 限 差 (²) 观测值 中误差(mm) 相对闭合差 备 注 一级 10 500 ≤17 £1/15000 规范要求 (四)、高程控制测量测区首级高程控制网为四等水准,水准网沿导线敷设,水准点高程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施测方法为中丝测高法,对向观测,竖角观测三测回,测距一测回。六、GPS控制测量(一)、作业方法1 选点:(1)、沿路线中心线由北向南约每5公里左右布设一对GPS点,且对点间通视,分布在中心线两侧,对点距离在500米~800米之间,其连线与中心线交成锐角。(2)、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应小于15°;(3)、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400米,远离高压输电线200米以上;(4)、为避免多路径效应,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5)、交通方便,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基础稳固,便于点的保存。2 埋石与点之记:(1)、标石规格:上表面20cm×20cm,底面25cm×25cm,高60cm,埋石时标石上表面高出地面5cm,并在标石底部现浇混凝土约15 cm,长宽约40cm×40cm做底盘。(2)、参照《GPS测量规范》中有关规定,在实地绘制点之记,在点之记中做2~3个护桩,其与GPS点位的距离精确到米。3 使用仪器;外业观测使用仪器为美国ASHTECH公司生产的,标称精度优于5mm+1ppm的ASHTECH Z-Xtreme双频接收机六台,所有接收机均具有十二个独立通道,自动跟踪并锁定可接收到的全部卫星。所有机型都于2010年3月在通过仪器检测中心鉴定,仪器性能可靠,精度满足设计要求。4 GPS网的布设:本次实际采用牛山、长枪岭和箩筐岩这三个已知点,进行GPS联测.共布设GPS点51个,构成50个同步图形。(二)、外业观测1、天线的架设(1)、天线距地面1米以上,严格整平,基座测前经过检验;(2)、严格对中,其对中误差小于等于1毫米。2、天线高量取(1)、量取天线高应从标石中心量至天线外边沿标志处;(2)、互成120°各量取一次,较差小于3毫米。3 观测的基本技术要求表5-2 观测模式 静态 数据采集间隔 20秒 卫星截止高度角 ≥15° 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 1mm 有效观测卫星数 ≥ 4 两次丈量天线高之差 3mm 观测时段长度 ≥60分 卫星的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 ≤8 观测时段数 ≥ 1 任一卫星的有效观测时间 ≥15分 4外业记簿观测过程中记录员记录以下内容:测站名、测站编号、观测年月、观测员、记录员、时段号、接收机和天线号、天线高、开关机时间、卫星信噪比及天气情况等信息。(三)、数据处理1、基线解算软件:ASHTECH公司的SOLUTION软件。2、网平差软件:天测公司的GPS-NET网平差软件。七、一级导线测量测区呈带状分布,首级控制为三级GPS网,导线布设在两对GPS点之间。每个导线点均埋设混凝土标石。标石尺寸为顶部12 ´12厘米,底部为20 ´20厘米,高45厘米。平均边长为400~500米。测角和测距采用TC1610全站式电子速测仪。测角方法为测回法,每站二测回,测站进行温度、气压、加乘常数及投影改正。内业计算采用清华山维公司研制网平差软件NASEW 97进行计算。八、提交成果1、勘测报告2份。2、红外观测记录本26本。九、 实习总结GPS测量的优点相对于常规测量来说,随着GPS技术的飞速发展,其特点也越来越明显:1.测站之间无需通视,这样就使得选点更加灵活方便,但测站上空要求开阔,以使卫星信号不受干扰。2.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全天候作业成为可能。3.定位精度高,一般来说,双频GPS接受机静态基线解算精度为±(5mm+10—6 D),而红外测距仪标称精度为±(5mm+5×10 —6 D),GPS测量精度与红外测距仪相当,但随着距离的增长,GPS测量的优越性愈加突出。大量实验证明,在小于50km的基线上,使用动态测量,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2×10ˉ 100~500km的基线上可达4.观测时间短。在小于20km的短基线上,快速相对定位一般只需5min观测时间即可。5. 提供3维坐标,GPS测量在精确测定观测平面位置的同时,可以精确测定观测站的大地高程。6.由于GPS自动化程度很高,所以其操作简便。在观测中测量员的主要任务是安装并开关仪器,量取仪器高和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而其它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GPS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利用GPS测量能克服常规控制测量中所存在的缺陷,并提高作业的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保证高等级公路测设质量。十、学习心得通过这次实习,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也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更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首先,是熟悉了水准仪、经纬仪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我们在这次的实习中,也了解到了要想很好地进行测量,首先必须要掌握过硬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有实干精神,每个组员都必须亲自实践,而且要分工明确,工作也可以交换来做,还需要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在实习测量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的没有错误,我们应该不气馁,继续一次又一次的重测,重计算,一次次地练习,一次次得提高测量水平,我们不断在经验中获得教训而且也多亏了老师的指导,我们实习之初,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多亏的老师的耐心讲解,才使我们解决了不少测量中的难题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困难,在我们实现之初,我还有点担心自己不会测,测不好,担心只有两个星期的测量时间,自己不能按时的完成任务,但是,经过我们小组的反复测量,我们的团结、默契,克服了测量中的种种问题,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在测量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1)立标尺时,标尺除立直外,还要选在重要的地方(2)在用水准仪和经纬仪测量的过程当中,有的过程出现了大的误差,经过我们的重新测量计算,误差范围也减小到了可以允许的范围里(3)还有就是计算问题,计算必须由两个人完成,一个初步的计算,一个检验,不过,在此过程当中,也还是出现了计算错误的问题,我们在不断的重复检验之中算出了正确的数值,尽量让误差减少到了最少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同时,我相信这次实习会给我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
习习谷风
GPS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前景及现状摘要:GPS技术应用于公路测量是公路外业勘测的一项重大技术革命,其应用及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尤其是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在公路测量中蕴含着巨大的技术潜力,本文主要介绍了GPS中的RTK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及其对公路勘测的巨大推进作用。 关键词:GPS;RTK;静态定位;动态定位 1、GPS技术发展现状 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是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球性、全天侯、连续性、实时性导航定位和定时功能,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单点导航定位与相对测地定位是GPS应用的两个方面;对常规测量而言相对测地定位是主要的应用方式。 相对测地定位是利用L1和L2载波相位观测值实现高精度测量,其原理是采用载波相位测量局域差分法:在接收机之间求一次差,在接收机和卫星观测历元之间求二次差,通过两次差分计算解算出待定基线的长度;求解整周模糊度是其关键技术,根据算法模型,设计了静态、快速静态以及RTK等作业模式。静态作业模式主要用于地壳变形观测、国家大地测量、大坝变形观测等高精度测量;快速静态测量以其高效的作业效率与厘米级精度广泛应用于一般的工程测量;而RTK测量以其快速实时,厘米级精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数据采集(如碎部测量)与工程放样中。RTK技术代表着GPS相对测地定位应用的主流。 GPS测地型接收设备是实现测地定位的基本条件,接收机有单频与双频之分,双频机能以L2观测值修正电离层折射影响,最适宜于中、长基线(大于20km)测量,具有快速静态测量的功能,可升级为RTK功能;单频机适宜于小于20km的短基线测量,对于一般工程测量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RTK系统由GPS接收设备、无线电通讯设备、电子手薄及配套设备组成,整套设备在轻量化、操作简便性、实时可靠性、厘米级精度等方面的特点,完全可以满足数据采集和工程放样的要求。鉴于GPS系统在轨卫星数有限,在对空通视受遮挡的条件下,不能保证正常解算,影响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实践表明,单频GPS系统由于多环境的制约,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随着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CLONASS)的不断完善,利用GLONASS来改善GPS性能的双星座系统(GLONASS+GPS)已由美国Ashtech公司研制成功,这种全天候、全地域、高精度的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接收设备,双星座系统的接收设备GPS接收设备的新水平。 2、GPS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的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我省的高等级公路建设迎来前所末有的发展机遇,这就对勘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公路设计行业软件技术和硬件设备的发展,公路设计已实现CAD化,有些软件本身还要求提供地面数字化测绘产品的支持;建立勘测、设计、施工、后期管理一体化的数据链,减少数据转抄、输入等中间环节,是公路勘测设计“内外业一体化”的要求,也是影响高等级公路设计技术发展的“瓶颈”所在。目前公路勘测中虽已采用电子全站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但常规测量方法受横向通视和作业条件的限制,作业强度大,且效率低,大大延长了设计周期。勘测技术的进步在于设备引进和技术改造,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引入GPS技术应当是首选。当前,用GPS静态或快速静态方法建立沿线总体控制测理,为勘测阶段测绘带状地形图,路线平面、纵面测量提供依据;在施工阶段为桥梁,隧道建立施工控制网,这仅仅是GPS在公路测量中应用的初级阶段,其实,公路测量的技术潜力蕴于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的应用之中,RTK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下面就RTK技术在公路勘测中的应用作简单的介绍。 3、RTK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 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简介 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RTDGPS)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突破,在公路工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众所周知,无论静态定位,还是准动态定位等定位模式,由于数据处理滞后,所以无法实时解算出定位结果,而且也无法对观测数据进行检核,这就难以保证观测数据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返工来重测由于粗差造成的不合格观测成果。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延长观测时间来保证测量数据的可靠性,这样一来就降低了GPS测量的工作效率。 实时动态定位(RTK)系统由基准站和流动站组成,建立无线数据通讯是实时动态测量的保证,其原理是取点位精度较高的首级控制点作为基准点,安置一台接收机作为参考站,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流动站上的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接收基准站上的观测数据,随机计算机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计算显示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和测量精度。这样用户就可以实时监测待测点的数据观测质量和基线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根据待测点的精度指标,确定观测时间,从而减少冗余观测,提高工作效率。 应用 实时动态(RTK)定位有快速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两种测量模式,两种定位模式相结合,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可以覆盖公路勘测、施工放样、监理和GIS(地理信息系统)前端数据采集。 快速静态定位模式。要求GPS接收机在每一流动站上,静止的进行观测。在观测过程中,同时接收基准站和卫星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解算整周未知数和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如果解算结果的变化趋于稳定,且其精度已满足设计要求,便可以结束实时观测。一般应用在控制测量中,如控制网加密;若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测量),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实施比较困难,而采用RTK快速静态测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单点定位只需要5-10min(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定位时间还会缩短),不及静态测量所需时间的五分之一,在公路测量中可以代替全站仪完成导线测量等控制点加密工作。 动态定位测量前需要在一控制点上静止观测数分钟(有的仪器只需2~10s)进行初始化工作,之后流动站就可以按预定的采样间隔自动进行观测,并连同基准站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确定采样点的空间位置。目前,其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 动态定位模式在公路勘测阶段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完成地形图测绘、中桩测量、横断面测量、纵断面地面线测量等工作。测量2~4S,精度就可以达到1~3cm,且整个测量过程不需通视,有着常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不可比拟的优点。 RTK技术的优点 实时动态显示经可靠性检验的厘米级精度的测量成果(包括高程)。 彻底摆脱了由于粗差造成的返工,提高了GPS作业效率。 作业效率高,每个放样点只需要停留1~2s,流动站小组作业,每小组(3~4人)可完成中线测量5~10km.若用其进行地形测量,每小组每天可以完成~的地形图测绘,其精度和效率是常规测量所无法比拟的。 在中线放样的同时完成中桩抄平工作。 应用范围广—可以涵盖公路测量(包括平、纵、横),施工放样,监理,竣工测量,养护测量,GIS前端数据采集诸多方面。 如辅助相应的软件,RTK可与全站仪联合作业,充分发挥RTK与全站仪各自的优势。 推广建议 GPS静态定位技术和动态定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高效、高精度地完成公路平面控制测量。 生产过程中采用常规方法和GPS技术相结合生产流程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GPS技术特点是RTK技术的发展,各个厂家相继推出了具有自主专利技术的仪器,其初始化时间越来越短,跟踪能力也越来越强,精度越来越高,可靠性越来越强,有着良好的性价比,在勘察设计单位具有代替全站仪的趋势,单位设备更新时应考虑这一因素。 GPS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是公路测量的一项革命性的技术革新,它将对传统的作业理念予以更新。 4、结语 GPS在公路勘测中的应用,对高等级公路的勘测手段和作业方法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勘测精度和勘测效率,特别是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将在公路勘测、施工和后期养护、管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anne贝多芬
摘 要:目前,GPS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地质灾害的监测中,尤其是在公路滑坡灾害监测方面。由于点位的选择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因而选点灵活,但是由于GPS接收机造价较为昂贵,极大地限制了GPS技术的应用。因此,降低GPS监测系统成本,实现对变形体的连续监测,对促进GPS技术在公路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广泛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公路滑坡 变形监测 基线解算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035-01 1 公路滑坡常规监测方法 地面水平位移监测方法 利用常规精密大地测量方法进行水平位移监测时,首先在待监测区域外建立一平面控制网,然后再使用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或电子全站仪进行观测,以获取滑坡平面位移监测的参考基准。 沉降监测方法 进行沉降监测时一般是须设置基岩标时,通常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对滑坡进行垂直位移监测,又称沉降观测,该方法属于一维变形测量。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路堤处于边修边沉的状态,一般解决的方法有,将路堤填筑到超过设计标高一定高度,以消除沉降的影响。作为地面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再在沉降地域布设沉降观测点,以一定周期重复进行水准测量,经过多期水准测量和地面沉降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计算出各沉降观测点的各期沉降量、累计沉降量、沉降速率等数据,从而为沉降区域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地面三维变形监测方法 全站仪三维变形监测 全站仪因其特有的优势可以替代水准测量,在对滑坡监测时可以采用全站仪进行三维变形监测。自动全站仪是全站仪的一种,是目前最常使用的一种,因其自动化、智能化程序能对合作目标进行自动识别、锁定跟踪、自动观测和记录,因此也有着“测量机器人”的美誉。自动全站仪测量精度很高,测角精度可以达到士″,测距精度可达到士(1mm+1ppm),因此因其变形测量的效率和精度极高,广泛应用于滑坡监测、大坝变形监测等多个领域。 三维激光扫描仪变形监测 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地面三维变形监测中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因其采用激光扫描,所以测量速度快、采集信息量大、效率高。通过旋转式镜头的中心发射激光,当激光接触到物体立刻被反射回扫描仪,这样扫描仪记录了仪器与物体之间距离,同时通过计算旋转镜头在竖直方向的旋转角度与激光扫描仪的水平旋转角度得到测量点的三维坐标,通过三维坐标可以形成滑坡体的点云图,点云图精确成CAD模型就可以对变形监测进行清楚分析。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最大优点是监测效率高、操作简便、成像直观形象,在户外监测中应用广泛。 摄影测量监测方法 摄影测量方法包括近景摄影测量和地面立体摄影测量方法。比如,利用普通相机或数码相机照相,然后输入计算机中先进行像点量测,再通过程序计算获取三维坐标,根据坐标判断形变;或者用专用量测相机对滑坡监测范围进行拍摄,并构成立体像对,结合坐标量测仪量测出观测点的像坐标,然后通过坐标法测定地面变形。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隶属于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范畴,它是利用非接触成像和其他传感器对地球表面及环境、其他目标或过程获取可靠的信息,并进行记录、量测、分析和表达的科学与技术。 2 GPS公路滑坡三维变形监测研究 GPS测量原理与方法 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是由美国建立的一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因其具有全天候、连续、实时的特点,同时具有全球覆盖、同步测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对地质灾害的监测、提高对灾害的预报和预防,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伪距定位法 伪距法定位是GPS定位系统进行导航的最基本的方法,其基本工作原理是由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测出得到四颗以上GPS卫星的伪距以及已知的卫星位置,通过计算距离交会的距离得到接收机天线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进而进行测量。因为卫星钟和接收机钟之间机器存在误差,所以实际测出的距离ρ′与卫星到接收机的几何距离ρ有一定的差值。虽然伪距定位法存在误差,定位精度不高,但是误差很小,而且是一次定位存在误差,所以当其高速的定位速度和其没有多值性的特点,在GPS定位导航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GPS相对定位 GPS相对定位是在基线的两端分别安置一台接收机,两台通过同步观测相同的GPS卫星计算出基线端点的相对位置或基线向量。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方便,如果知道一个端点坐标,通过用基线向量计算出另一待定点的坐标,也是GPS测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3 GPS在公路滑坡监测中的实施 基准点的选择与坐标测定 因为变形测量需要进行多次重复测量,这样如果采用不同的基准,这样每次测量得到的相应的变形位移量就会不同,因此要使测量准确,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基准,一般选择固定基准测量。由于大型滑坡体监测不方便实施,这样可以布设一定数量的首级控制网—— 基准网,然后利用GPS定位技术进行测定,优先选择离滑坡较远且地质条件良好地域有利于测量的实施。 GPS滑坡监测网的技术设计 建立GPS控制网进行滑坡变形监测,是对GPS控制网以一定的周期进行重复观测,然后各期单独平差,求出各期间的坐标差(高程差)及精度信息。根据坐标差(高程差)信息估计变形参数,建立变形监测点的运动变化数学模型,用于对滑坡体的变形状况进行评估和预报。 GPS滑坡监测数据的采集 变形监测是其中重要内容,也是判断滑坡的重要依据,为了得到可靠的GPS滑坡监测信息,在GPS观测前应做好GPS接收机的检定、GPS卫星的可见性预报、GPS观测调度计划等准备工作,以保证获取高质量的GPS外业观测数据。GPS观测前应编制观测计划表,观测时统一调度、按计划进行。可靠的监测基准是进行滑坡形变情况分析、趋势预测的重要基础之一。 4 结语 公路滑坡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繁,降低公路滑坡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必须建立安全、可靠、有效地公路滑坡三维变形监测方法。GPS作为一种新兴的大地测量手段,它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为公路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报提供了更先进、更有效的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 刘万林,王利,赵超英.GPS水准的有限元法与多面函数法的加权综合模型[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4(3). [2] 杨建图,姜衍祥,周俊,等.GPS测量地面沉降的可靠性及精度分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6(1). [3] 王利,张勤,赵超英.GPS一机多天线技术在公路边坡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22(6):163~166. [4] 王利,张勤,赵超英,等.GPS一机多天线技术在公路边坡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S1).
我有好文章。但是你的分太少。。 邮箱给我
确的工程测量对于工程建设来讲是不可忽视的部分,而受到内外因素的作用,工程测量会出现精度不足,这会制约工程测量的发展,并直接对工程建设造成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
国家铁路建设近些年发展的十分迅猛,动车、高铁的快速建设、运营,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影响巨大。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呢?下面我给大家带
在建筑工程中,精确的工程测量对于工程建设来讲是不可忽视的部分,而受到内外因素的作用,工程测量会出现精度不足,这会制约工程测量的发展,并直接对工程建设造成影响。下
测绘工程作为建筑工程获取基础数据的重要 方法 ,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测绘工程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