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24

瑾年凉薄
首页 > 毕业论文 > 大冶铁矿毕业论文题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绝代双椒

已采纳

主要三次!1:在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的倭寇骚扰南方沿海,在万历年间还有日方政府军(之前都是无组织的倭寇)侵略朝鲜。中国支援朝鲜并使日军退兵!2:1894年爆发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1895年败于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3:20世界30年代的抗日战争大家都清楚吧- -

134 评论

恶魔小郡主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又签了【辛丑条约】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正式打响

162 评论

小佳姐~:)

关于老师求职信范文合集六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许多朋友又将开始寻求新的工作机会,现在的你想必是在写求职信吧。你真的懂得怎么写好求职信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老师求职信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拔冗阅读我的求职信。扬帆远航,赖您东风助力!我是XX师范学院XX届数学系数学教育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即将面临就业的选择,我十分想到贵单位供职。希望与贵单位的同事们携手并肩,共扬希望之帆,共创事业辉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和大学生活的磨炼,进校时天真、幼稚的我现已变得沉着和冷静。为了立足社会,为了自己的事业成功,四年中我不断努力学习,不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大学期间获得XX年度院单项奖学金,英语达到国家四级水平,计算机过国家一级,并通过了全国普通话测试X级甲等考试。同时在课余,我还注意不断扩大知识面,辅修了教师职业技能(中学数学教育),熟练掌握了从师的基本技能。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能熟练运用软件Authorware、Powerpoint等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 学习固然重要,但能力培养也必不可少。大学以来,为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积累教育经验,从大X开始,我在学好各门专业课的同时,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家教实践活动,为多名数学跛腿的初中和小学学生进行数学补习,使他们的数学成绩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我的工作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肯定和好评。为进一步积累系统的数学教育经验,我到XX大冶铁矿一中进行了长达X个月的初中数学教育实习工作,在X个月的实习时间,我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注意学习他们的教学艺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授课表达技巧,力争使自己的教学风格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并举。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教学实践,我已具备一名优秀教师素质,过硬的工作作风,扎实地教学基本功,较强的自学和适应能力,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使我对未来的教育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望。 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现在的我已豪情满怀、信心十足。事业上的成功需要知识、毅力、汗水、机会的完美结合。同样,一个单位的荣誉需要承载她的载体——人的无私奉献。我恳请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有幸成为你们中的一员,我将以百倍的热情和勤奋踏实的工作来回报您的知遇之恩。 期盼能得到您的回音!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暇审批这份自荐材料。

此致

敬礼!

求职人:

XXX年XX月XX日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向你辛勤的工作致以深深的敬意,也真诚的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信,我叫范文丽,是湖北省幼儿师范学校0401班的一名学生,xx年我进入该学校学习幼儿教育专业,将于xx年7月取得毕业学历。鉴于幼儿园实践知识的重要性,我在求学中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于近期获知贵单位正在招聘人才,我自信我的xx年的学习完全能够胜任该职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深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具备十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在校期间,我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在选修课中,我选取了幼儿园管理学和幼儿钢琴伴奏,从另一层面更深刻的认识幼儿园,也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和义务。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期望,是早晨的太阳。正因为这样,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教师素养。从进入该校开始我就开始规划我的人生,努力培养各方面的综合潜力。我选取幼儿专业是因为我对该专业有着很好的兴趣和对小孩的一种特殊感情,另外钢琴和舞蹈是我的强项,求学期间多次参加各种校园比赛并获得优异的成绩。

我相信我自我十分适合幼儿教师这份职业。我敢说如果加盟贵单位定不会让你们失望,我也将尽我全力为贵单位服务。承蒙有机会面谈,我将十分感谢!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X

20xx年X月X日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20xx届毕业生,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英文系。毕业后我选择完成自己小时候的梦想,当一名教师,在众多中学中,贵校良好的管理制度,浓厚的教学氛围使我将其作为自己的首选目标,相信在贵校领导的帮助指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我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希望贵校能给我一个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机会!

大学四年,我英文成绩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都很优秀。大二时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英文专业四级的考试,大三时又顺利通过了英文专业六级考试,现在正积极备考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在学好英语专业课的同时,我也注重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的培养与提高,涉猎了文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书籍,深入学习相关知识。计算机方面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在教师技能方面,我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水平,并在教育实习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些都为我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思想方面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一名党员,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多次参加了义务劳动和社会活动。同时我也积极参加中小学实践教学,足球赛等课外活动。力求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或许,我不是你的最佳人选,但是,我会不断的找出自己的差距并自我完善。如果您能给我一次机会,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全新的面貌迎接灿烂的明天。

最后,祝贵校再创佳绩!真诚地谢谢您的阅读。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

XX年X月X日

尊敬的xx各学校领导:

您好!

真诚地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这份个人求职信。这里有一颗热情而赤诚的心渴望得到您的了解与帮助。在此,请允许我向您毛遂自荐。

我叫***,1997年7月5日,我毕业于四平师范学院历史学教育专业,获史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吉林省首批办重点高中延边二中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现为中教一级教师。

参加工作以来,我努力做好历史教师工作。从1998年起,连续六年一直被评为校优秀教师。20xx年被评为州先进工作者。下面我从教学、教育、教育科研和继续教育四个方面向您介绍一下自己。

一、教学方面:

从教以来,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对党和国家负责的精神,以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教学工作曾多次受到校、州、省的表彰,表彰情况如下:

20xx年12月,在吉林省中小学《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型课》评选活动中,所讲的课《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被评为新型课一等奖。

20xx年9月,在吉林省高中历史学科第三届教学综合素质评比活动中获二等奖。在从事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注意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教学结合起来,为此,我边钻研教材边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所作课件多次在州、省、国家获奖,获奖情况如下:

1998年12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北伐战争胜利》在全州电教教材评选中获一等奖。

1999年5月,制作的课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在吉林省首届历史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

1999年,在国家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中,制作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可爱的家乡延边》获一等奖。

2xxx年,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情系延边》在东北三省中学历史学科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上,被评为一等奖。

2xxx年,制作的英语课件《BritainandIreland》入选全国第七届多媒体课件大赛,其中参赛作品400多件,入选作品35件。

2xxx年9月,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因特网上历史学习的平台,制作了"中学历史教学"网站,在K12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历史教师个人主页中排名第五,每天都有一千人左右的访问量,这里既是我与全国历史教师互通有无的地方,也是我为学生们提供学习历史的资源和进行情感、学习经验交流的场所。

1999年以来,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对教师进行的信息技术培训,曾给学校的全体教师讲过Animator、Flash、Authoware软件的使用,另外我在本学期的高一历史组组内集体备课时,给组内另外三位老师讲怎样用Flash、Photoshop软件制作历史课件,受到历史教研组组长和各位老师的一致好评。

二、教育方面:

2xxx年以来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学习成绩优秀,20xx年、20xx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同时,在延边二中网站论坛上任"大牛论坛"的版主,开辟了"班主任论坛"、"心灵驿站"等栏目,一些主题引起学生强烈反响,如:"班主任能和学生成为朋友吗?"、"怎样对待上网玩通宵的学生?"、"学生个案分析"等主题,是学生们经常回复的主题,通过网上交流,使老师更加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活动,也与学生进行了不见面的坦诚的网上交流,对以后加强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教育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加强了班主任之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课外竞赛活动,1999年在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知识教育竞赛活动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20xx年在全国中小学生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知识教育活动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三、教研方面:

1、撰写论文。从教以来边从事教学工作,边注意总结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教训与案例,并写成论文。

1998年6月,论文《课外活动与历史课堂教学结合实例剖析》被中国城市出片社收入《优秀教改教学经验论文集》。

1998年8月,编写的《延边德育教育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一书,被州档案局、州档案学会评为档案信息开发成果一等奖。

20xx年6月,论文《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被中国教育情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评为优秀成果一等奖。

20xx年,论文《创新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被编入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教师丛书》第一辑《历史课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中。

2、参加课题研究。参加工作以来,积极参加科研课题的研究。

1999年,被聘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研究课题《教育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开发》的子课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开发》课题组成员,承担《延边德育教育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课题的研究。20xx年,参加编写了校本教材《情系延边》,现已出版,获学生好评。

20xx-2002年,参加了中央教科所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的"九五"科研课题"历史学科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科研成果论文《创新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被编入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教师丛书》第一辑《历史课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中。现在正参加另一国家级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研究。

四、继续教育:

20xx年1—2月,在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20xx年7月——20xx年2月,参加了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学习,现已结业。20xx年11月,考取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育硕士(学科教学)。

鉴于毕业六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经历,我相信自己能够从事好重点高中的历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特别是多年制作课件和网站的经历,使我一定能使贵校的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上一个新的.台阶。如果您给我一个发展的机会,我会以一颗真诚的心、饱满的工作热情、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快速高效的工作效率回报贵校。

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我期待着能为成为贵校的一名历史教员!若承蒙赏识,请拨打电话(0433)123456,或用电子邮件*******@与我联系,查看下面网址,您可以进一步了解我,恭盼回音。

最后,衷心祝愿贵校事业发达、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首先感谢您抽出时间来阅读我的求职信,本人欲申请贵校音乐舞蹈教师一职。以下是我的自我介绍:

本人xx年xx岁在内蒙古包头市少年宫学习舞蹈,xx年曾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内蒙古艺术大学中专部(学制五年),并担任班长,所学课程主要以芭蕾舞基本功,古典舞基本功为主。其中还包括毯子功,少数民族民间舞,蒙古族舞,排练课等课程。

在校期间刻苦认真,努力学习,虚心求教,不懂就学,不会就问,由于成绩突出。xx年获得内蒙古文化艺术节集体舞一等奖,xx年荣获贾作光(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奖学金一等奖,xx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同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系大专班(学制两年),所学专业包括芭蕾舞,古典舞、新疆舞、藏族舞、蒙古舞、傣族舞、汉族舞,现代舞和其它各少数民族民间舞。在校期间刻苦训练,尊重师长,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得到师生一片好评。同年被选为团支部书记,并于xx年荣获该校第七届《萌芽杯》舞蹈大赛第八名。在校期间曾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的晚会演出。

xx年进入福建省厦门市小白鹭民间舞蹈团,担任舞蹈演员一职。(该团是以汉族民间舞为主国内首个公办舞蹈团,在艺术界享有盛誉)。在该团工作期间曾参加20xx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心连心艺术团、山东省国际风筝节、云南世博会和省市级的各种演出。在团期间表现优秀,虚心学习,曾经担当过舞蹈队副队长一职。因此同年被聘为厦门市曲艺舞蹈学校排练课、民族舞教师。

xx年因为工作需要进入广东省深圳市歌舞团。参加了舞剧《拓》和《深圳故事》的排联和演出。

为了进一步提高舞蹈水平20xx年,本人来到乌克兰的基辅进行一年语言学习,次年考入基辅国立文化艺术大学。(该大学是乌克兰著名的以舞蹈为主的学校)学习现代舞与现代芭蕾舞编导,(学制四年、本科)。所学专业包括,现代芭蕾、现代舞技法、舞蹈即兴、古典芭蕾、代表性舞蹈、东欧民间舞、和HIP—HOPj街舞等。在校期间曾多次参加乌克兰电视台,乌克兰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和编创。在20xx年基辅国立文化艺术大学校庆演出中由本人创作的当代舞《军港水手》,受到了高度的好评。于20xx年圆满毕业。

同年考入乌克兰基辅国立德拉高曼诺夫师范大学(硕士),学习舞蹈理论、舞蹈教育心理学、舞蹈表演。除专业以外,本人兼学的主要课程还有:和声、视唱练耳、曲式分析、装饰音学、心理学、教育学、合唱指挥、指挥分析、现代音乐、高校管理、艺术史、俄罗斯音乐史、乌克兰音乐史、二十世纪音乐文化等,均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乌克兰是一个有着深厚浓郁音乐氛围的国家,不仅是在乌克兰基辅国立德拉高曼诺夫师范大学,还是在整个基辅,国际性的演出和比赛非常频繁。对此,我耳濡目染,加之业余时间与乌克兰学生密切相处,相互交流,为自己以后舞蹈的教学和编导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受益匪浅。

20xx年下半年,在乌克兰基辅东方语言学院任教,我的乌克兰学生们均以优异的成绩全部通过考试,深得学院领导的肯定和赞赏。

本人热爱舞蹈,热爱于舞蹈教育事业。如能录用,定当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承蒙审阅,深表感激。随信附上我的个人简历,期待与您的面谈。

尊敬的领导:

您好!首先,为我的冒昧打扰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在即将毕业之际,我怀着对贵公司的无比信任与仰慕,斗胆投石问路,希望能成为贵公司的一员,为贵公司服务。

在大学四年中,本着自强不息、学以致用的原则,我一直以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学习,力图把知识学得扎实、明白、透彻。由于我的不懈努力,在每次考试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连年获得人民奖学金,在班级名列前茅。在认真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注重综合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我相信只有问题没有学科,所以所读书籍涉猎颇广,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了文学、哲学、经济学等方面的书籍,还特别认真的学习了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极大的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也为我日后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我相信未来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质的复合型人才,成功的学习者在充分的认识到书的价值的同时,也应认识到书的无价值。因而我在学习之外,积极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如教师技能大赛、“行走在团旗下”知识竞赛活动、到中小学的实践活动等。所有这些活动都有利于我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为我20xx年成功的走上人民教师的岗位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作为师范专业的学生,我们在加强教师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也很注意在教育实习中的实践。在这方面我也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在试讲阶段还是在实习阶段,我都按着备课——试讲——讲课——总结的步骤一丝不苟的来进行,一步一个脚印,不敢有半点懈怠。听课达30多节,讲课达20多节,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课件来配合教学。并讲了一堂公开课,得到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从而得到了“优秀”的评分成绩,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在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能力上的富有者的同时,我也时时不忘提高自身的精神修养。四年中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关心集体,爱护同学,和全班同学一起,为使我们班成为全校的优秀班集体而奋斗!

我坚信命运之神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目睹过去深感母校的培养恩深,注目将来惟有以热血、真诚、眼泪和汗水回报社会的赠与,让生命之烛高举奋斗之光!

我将贵校作为首选目标,是因为贵校拥有优美的教学环境和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我相信在贵校领导的帮助指导下,我一定会学得更多,做得更好。

相信您对我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我或许不是最优秀的,但我相信依靠我的努力,我将成为最适合的。如果贵校能将这一宝贵机会授予我,将是我莫大的荣幸,而我也必将以我的行动证明:贵校的选择是明智的,我不负重望!

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屡创佳绩,祝您的事业白尺竿头,更进一步!希望各位领导能够对我予以考虑,我热切期盼你们的回音。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102 评论

哈笑折腰

关于甲午战争。日本侵华重大历史事件中有三件特别重大,与此相对应,日本侵华史研究中有三个大热点:甲午战争是第一件,甲午战争史研究是第一个。 甲午战争是远远超过侵台之役的一场大规模的日本侵华战争,有的历史学者把它与1937年开始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抗日战争)列为同一级别,称之为第一次中日战争,而将后者称为第二次中日战争。甲午战争的研究是比较有基础的,近20年来又取得明显进展,出版了一大批论文和专著。论文从揭示日本在战前的侵华活动、战争准备,剖析战争的起因,到研究《马关条约》及其重要条款等等,涉及这一战争过程中许许多多的问题,如陆方、宋德玲的《甲午战前日本侵华活动与李鸿章》(《东北师大学报》1989年第3期)、傅玉能的《论甲午战争前日本对华政策的演变》(《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1期)、戚其章的《甲午战争前日谍在华活动述论》(《晋阳学刊》1987年第4期)、郑瑞侠的《甲午战争前日本的舆论及情报准备》(《辽宁大学学报》1993年第6期)、金基凤的《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问题》(《世界历史》1981年第6期)、郭惠青的《试论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刘亚夫、赫崇旺的《甲午中日战争原因浅析》(《学习与探索》1985年第5期)、南昌龙的《日本在发动甲午战争中的阴谋活动》(《东北师大学报》1985年第3 期)、丁名楠的《略论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年第2期)、李文海、康沛竹的《甲午战争与日本间谍》(《清史研究》1994年第4期)、张浩的《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间谍》(《军事历史》1995年第3期)、韩行芳的《甲午旅顺大屠杀有关问题浅探》(《辽宁师大学报》1990年第5期)、孙克复的《旅顺大屠杀惨案新证》(《清史研究》1994年第4期)、关捷的《日军旅顺大屠杀新论》(《呼兰师专学报》1996年第2期)、崔王的《中日<马关条约>形成问题研究》(《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4期)、潘家德的《试论中日<马关条约>赔款的影响》(《四川师院学报》1992年第5期)、张英莉的《甲午战后赔款与日本的“战后经营’,》(《陕西师大学报》1987年第1 期)、戚其章的《甲午战争赔款问题考实》(《历史研究》1998年第3期)、赵福超、白陀碧的《福泽谕吉与甲午战争》(《贵州文史丛刊》1996年第6 期)、王文英的《试论中日甲午战争对日本政治和国民意识的影响》(《苏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等等。1984年在威海举行的甲午战争90周年学术讨论会和1994年在同一地点举行的甲午战争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都提出大量论文,会后分别结集为《甲午战争90周年纪念论文集》(戚其章主编,齐鲁书社1986年出版)和《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和世界》(戚其章、王如绘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里面都有若干文章较多地论述日本的侵略。有的专门研究甲午战争史的学者出版过个人论集,主要有孙克复的《甲午中日战争史论集》(辽宁大学科研处1984年出版)、戚其章的《中日甲午战争史论丛》(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出版)及其姊妹篇《甲午战争与近代社会》(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重要的甲午战争史专著有孙克复、关捷著《甲午中日海战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甲午战争陆战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二人主编的《甲午中日战争人物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孙克复著《甲午中日战争外交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这4本书可以说构成一套辽宁学者编著的甲午战争全史。继此之后,山东的戚其章出版了《甲午战争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及《甲午战争国际关系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两者构成另一部甲午战争全史,这部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甲午战争成果的结晶,也代表了当前我国研究甲午战争史的整体水平。 甲午战争是中日之间的一场战争,但谈这场战争决不能仅谈中日,还必须谈到朝鲜,朝鲜是甲午战争一个重要因素:战争是因朝鲜而起的,在朝鲜爆发的,然后又有一些激烈的战斗是在朝鲜土地上进行的,结束战争的条约第一款就是关于朝鲜,如此等等,可以说朝鲜是甲午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年来有一些论文阐述这方面的问题,如南昌龙的《甲午战争与朝鲜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第4期)、张恒礼的《评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对朝政策》(《安徽史学》1993年第2 期)、张振鹍的《中日甲午战争与东亚》(《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第1期。此文收入《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和世界》一书时题目改为《甲午战争一一一场东亚地区性战争》)等。与此有关还出版了两本专著,即戴逸、杨东梁、华立著《甲午战争与东亚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及王如绘著《近代中日关系与朝鲜问题》(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前者涉及面较宽,后者在主要利用中文资料的基础上较深入地探讨了这个朝鲜因素,是一部颇见功力之作。朝鲜之所以成为中日甲午战争的一个因素,根源于中国与朝鲜间长期存在的“宗藩关系”,这是一个应当研究的问题,但迄今对中国学者多少还是一个禁区,在各种论著中往往只能点到为止;倒是一位韩国留学生金在善的一篇硕士论文《甲午战争以前中朝宗藩关系和中朝日对朝鲜藩属问题的争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7 年第1期),简要而无所回避地研究了这个问题。 甲午战争的结局对中国、日本及整个远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引起了中日关系、欧美列强与中国的关系、与日本的关系及其在中国、在远东的相互关系的新调整。有的学者认为,在这种形势下,日本调整了对华策略,丁名楠的《甲午战争到日俄战前日本对俄决战“国策”指导下的侵华策略》(《东岳论丛》 1981年第5期)论述了此时日本对清政府及清统治者的种种“亲善”及拉拢等活动。 关于日本作为八国联军的一员参加对中国的侵略的研究,有王魁喜的《义和团运动时期日本的侵华政策》(《东北师大学报)1987年第2期)、穆景元的《日俄参加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始末》(《锦州师院学报》1988年第4期)等等。 甲午战争后十年日本在我国领土上掀起了一场对俄国的战争。这是一场帝国主义间的不义之战,是交战双方站在对立的立场同时侵略中国、相互争夺中国的土地和利权、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战争。战争以前,日本与俄国为争夺我国东北和朝鲜(所谓“满鲜问题”)发生尖锐矛盾;战争以后,日本大力巩固并发展在东三省南部的势力(所谓“满洲经营,,),并走向与俄国勾结以共同抵制美国。对这一段复杂变幻的国际关系中日本侵华的种种活动,学者们从多方面进行了考察、探索,如研究日俄战争前及战争中的情况的有关勋夏、万安中的《试论日俄战争前俄日对中国的争霸》(《史学月刊》1994年第3期)、董小川的《“满鲜互换主义”试析》(《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第4期)、刘永祥的《试论日俄战争中日本对华谋略》(《社会科学辑刊》1996年第4期)、张志强的《日俄奉天会战对沈阳之劫掠述实》(《辽宁师院学报》1983年第5期)、马赫的《日俄战争及其争夺抚顺煤矿的真相》(《社会科学通讯》1983年第4期)。赵云鹏的《关于<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的若干问题》(《东北沦陷史研究》1997年第4期)一文揭示日本在对俄战争胜利后逼迫清政府签订《东三省事宜条约》的情况及订约后日本的种种违约侵权行为。关于日本在东三省南部的侵略扩张,有王贵忠的《中日安奉铁路交涉》(《沈阳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85年第 4期)、王永涛、李莉的《安奉铁路交涉始末》(《东北地方史研究》1987年第3期)、佟静的《略述中日安奉铁路纠纷之始末》(《社会科学辑刊》1994 年第4期)、高永一的《“间岛问题”的始末》(《延边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等。关于日本为巩固、发展在东三省南部的势力而发生的对美斗争、对俄勾结,有陶文钊的《日美在中国东北的争夺(1905-1910)》;(《世界历史》1996年第1期)、石楠的《美国与日俄争夺中国东北和第二次日俄密约的签订》(《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2期)、余绳武的《关于第三次日俄密约》(《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4期)、王学良的(《1910年东北发生鼠疫时中美与日俄间的政治斗争》(《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3期)等。 1911年中国发生辛亥革命,顷刻间清王朝被推翻。这时,由日本在华浪人出面,在军部一些激进侵华分子的支持下策划“满蒙独立”,王树才《日本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首次尝试一一第一次满蒙独立运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年第4期)对这件事做了详细的探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日本得到“天赐良机”在中国推行大侵夺,由此出现了4年多日本在华势力的大膨胀。这期间的主要事件有:出兵山东,与德国交战(这是日俄战争10年后又一次在中国领土上发动的战争),夺取利权;提出“21条要求’,;以对华借款及订立军事协定以控制中国。这些都成为学者们研究的课题,围绕着这些问题发表了许多论著,有周武、陈先春的《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华政策》(《史林》1992年第3期)、黄尊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对山东的侵略》(《齐鲁学刊》1984年第3期)、》《1914年日军在山东的不法行为述论》(同上,1995年第6期)、《1914- 1922年日本在山东的非法贸易和走私活动》(同上,1994年第6期)、宋志勇的《1914-1922年日本在山东的军政殖民统治》(《抗日战争研究》 1998年第1期)、黄尊严、王涛的《日德胶澳之战与中日“行军区域”问题交涉》(《齐鲁学刊》1997年第6期)、米庆余的《日本对华提出“二十一条” 的背景》(《历史教学》1982年第6期)、郎维成的《日本的大陆政策与二十一条要求》(《东北师大学报》1984年第6期)、崔丕的《也谈日本的大陆政策和“二十一条”要求》(《世界历史》1986年第3期)、龚炳南的《“二十一条”最后通碟的时限》(《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5期)、赵映林的《绝密的<二十一条>是谁泄露的》(《民国春秋》1993年第3期)、章伯锋的《西原借款”与日皖勾结》(《历史研究》1977年第6期)、裴长洪的《西原借款与寺内内阁的对华策略》(同上1982年第5期)、《西原借款与中国军阀的派系斗争》(《河北学刊》1983年第4期)、赵占伟的《论西原借款在日本对华侵略中的特殊作用》(《史学月刊》1997年第2期)、李永昌的《关于1918-21年中日“共同防敌”问题》(《东北地方史研究》1989 年第2期)、张惠芝的《浅析<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出笼和实施》(《河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等。一战期间日本侵华的许多活动都是通过同皖系军阀的勾结而实现的,日本与皖系军阀的关系是帝国主义与中国军阀勾结的典型。关于这个问题,章伯锋写过专文《皖系军阀与日本帝国主义的关系》(《历史研究》1982年第6期),后来又发表专著《皖系军阀与日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对双方的关系做出全面的论述。 关于“田中奏折”的真伪。随着日本学术界基本上否定田中奏折的存在,中国史学界有人就此展开了讨论。发表了一些文章,大多辑入《田中奏折探隐集》(刘建业、高殿芳主编,北京出版社1993年出版。书中还辑录了蔡智堪、王家祯以及台湾、日本学者的一些文章)。另外还有云章的《田中奏折确有其事》(《东北师大学报》1982年第5期)、沈予的《关于<田中奏折>若干问题再探讨》(《历史研究》1995年第2期)等。中国学者们大多肯定田中奏折的真实性。笔者对这个问题未做过专门研究,不敢妄评孰是孰非,但总觉得蔡智堪所说打入日本皇室书库抄录田中奏折的情节有点玄乎。也许这个问题要等皇室书库对外开放才能真正解决。 关于1928年日本出兵山东及制造济南“五三”惨案,有查建瑜的《济南惨案史料辨正》(《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1期)、徐梁伯的《日本出兵山东的动因初探》(《江海学刊》1985年第6期)、李家振的《1928年日本出兵山东人数浅见》(《东岳论丛》1985年第6期)、李家振、郭墨兰的《济南惨案述论》(《近代史研究》1985年第5期)等;专著有李家振的《济南‘渗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等。 “九一八”是日本侵华史上第二个特别重大的事件,也是日本侵华史研究中的第二个大热点。近20年来国内发表的有关此事件的文章之多难以统计,文章的内容从这次日本侵华事件的前因到后果,旁及有关人物的研究,几乎包罗无遗,如胡正邦的《论1931年日本对中国的军事进攻一一九一八事件的由来及其后果》(《思想战线》1983年第4期)、高二音的《“九·一八”事变发生论》(《东北师大学报》1987年第5期)、林和生的《略论“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山西师大学报》1985年第2期)、杨小红的《论皇姑屯炸车案与“九·一八”事变的因果关系》(《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第3期)、史桂芳的《“满蒙危机”论与九一八事变》(《北京党史研究》1994年第4期)、包奕诚的《论日本经济危机与九一八事变》(《新疆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董谦、林谷良的《“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经济背景初探》(《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2期)、何华国的《浅析“九一八”事件的经济背景》(《湘潭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王玉平的《中村事件与“九·一八”事变》(《史学月刊》1983年第1期)、黄耀慧的《中村间谍案与“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史研究)1998年第3期》、任永祥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推行“大陆政策’,的一个重要步骤》(《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郎维成的《日本军部、内阁与“九一八”事变》(《世界历史》1985年第2期)、穆景元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占锦州及辽西地区始末》(《锦州师院学报》1985年第 1期)、尹正萍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罪加一等》(《军事史林》1995年第9期)、孔经纬、王连忠、孙建华的《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奉系官僚资本的侵掠》(《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第2期)、曹必宏的《“九·一八”事变后日伪强掠东北海关述略》(《东北沦陷史研究》1997年第4期)、王珊的《石原莞尔的侵华思想渊源》(《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第6期)、赵东辉的《“石原构想”探析》(《东北沦陷史研究》1997年第3期)、汪澎澜的《日本民间右翼团体在“九·一八”事变前后的活动述要》(同上1997年第4期)等等。1991年的“‘九·一八,事变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抗日战争与中国历史》(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编,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4年出版)中辑录了大量有关“九·一八”日本侵华的文章。关于“九·一八”事变的专著,80年代有易显石、张德良、陈崇桥、李鸿钧著《“九·一八” 事变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刘庭华的《“九·一八”事变研究》(解放军国防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1991年“九·一八”事变60 周年之际,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大型《“九·一八”事变丛书》(包括资料书),共六部,即林声主编的《“九·一八”事变图志》,马越山著《“九·一八”事变实录》,谭译主编的《“九·一八”抗战史》,顾明义、张德良、杨洪范、赵春阳主编的《日本侵占旅大四十年史》,辽宁省档案馆编的《“九·一八”事变档案史料精编》,辽宁省档案馆及辽宁社会科学院编的《“九·一八”事变前后的日本与中国东北一一满铁秘档选编》。同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有赵冬晖著《“九·一八”国难史》。另有郭大钧、张北根著《勿忘“九·一八”一一柳条湖事件前前后后》(中国华侨出版社1992年出版。“毋忘国耻历史丛书”之一) 等。 与“九·一八”密切相关的是“一二八”。关于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的研究,有毕永正的《上海“一二八”事变起因新探》(《安徽省委党校学报》1987年第1期)、翁三新的《“一二八”事变的导火线一一日僧事件”真相》(《上海党史》1992年第1期)、陆伟的《日本在沪资产阶级与一二八事变》(《上海党史研究)1997年第4期)等。许多研究“九·一八”的论著都连带涉及对“一二八”的研究。 “九·一八”以后,日本对华侵略有两个发展:一是占领我国东北,组建伪满洲国;一是由关外向关内推进,阴谋分离华北。伪满洲国的存在实际上是日本对东北殖民统治的一种形式,正如同甲午战争后日本对台湾的直接统治是另一种殖民统治形式。本文不拟具体介绍这两方面的研究情况,只想指出:已出版的有关伪满史专著中比较有分量的有两本,一是姜念东、伊文成、解学诗、吕元明、张辅麟合著《伪满洲国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1991年大连出版社修订本),一是解学诗著《伪满洲国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东北沦陷十四年史总编室已编辑出版两本《东北沦陷十四年史研究》(第一辑,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8年出版;第二辑,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各收录有关论文30多篇。1996年东北沦陷十四年史编委会创办了一个学术刊物《东北沦陷史研究》,其主要任务是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对东北的野蛮侵略和残酷的殖民统治,此刊物已出版多期,发表了不少有关研究成果并不断提供有关的学术信息。 日本由关外向关内的扩张,以1933年侵占热河、发动长城之战为始,逼订《塘沽协定》;进而以冀察为重点,策动华北“自治’,,订立所谓“何梅协定”、《秦土协定》,制造华北特殊化,等等。关于这一系列侵略活动的研究,有张雅丽的《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日本侵华政策的演变》(《世界历史》 1988年第5期)、张洪祥的(《塘沽协定>与冀东匪祸》(《党史资料与研究》1992年第3-4期合刊)、刘国新的(《塘沽协定>与“华北自治运动”》(《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4期)、封汉章的《略论“华北自治运动”的起点》(《河北师院学报》1987年第2期)、邵云瑞、李文荣的《关于“何梅协定”的几个问题》(《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3期)、熊宗仁的《“何梅协定”之辨析》(《抗日战争研究)1992年第3期)、郑玉纯的《从 “华北五省自治”策划到“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的始末》(《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4,5期)、封汉章的《试论日本“华北分治”策略的形成》(《抗日战争研究》1993年第3期)、姚洪卓的《七七事变前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的分离活动》(《北京档案史料》1997年第3期)、刘国新的《七· 七事变前日本的“内蒙工作”及其失败》(《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2期)、单冠初的《日本帝国主义是策划侵绥事件的主凶》(《上海师大学报》1988年第1期)。前面提到的《抗日战争与中国历史》论文集中收录了若干篇有关此一时期日本侵华政策及活动的文章。关于这一时期的专著,有马仲廉的《“九·一八” 到“七·七”》(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出版),主要叙述抗击日本的侵略;张篷舟主编的《近五十年中国与日本(1932-1982年)》第一卷 (1932-1934年)、第二卷(1935-193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以大事记散述这6年间的日本侵华情况。 以“七·七”事变发端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是日本侵华史上第三个特别重大的事件,也是日本侵华史研究的第三大热点但这方面研究情况的介绍不属本文的任务。 近代史上70多年间的日本对华侵略触及两国关系的各个领域,经济侵略与掠夺是一个重要方面。近20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相当的成果,约略概括有如杜询诚的《旧中国的中日合办企业》(《学术月刊》1982年第7期)、《日本在旧中国投资的几个特点》(同上1984年第7期)、朱婷的《论近代日本对华纺织资本输出》(《档案与史学》1997年第5期)、郑会欣的《日本帝国主义对1935年中国币制改革的破坏》(《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1期)、黄明华的《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鸦片侵略》(《江苏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李秀石的《日本对我国东北经济侵略和掠夺政策的变迁及其实施》(《史林》 1986年第2期)、郑文云的《略论东北沦陷时期殖民地经济的特点》(《黑龙江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刘万东的《1905-1945年日本侵略者对我国东北煤炭资源的掠夺》(《辽宁大学学报》1987年第6期)、傅波的《抚顺煤矿案中日交涉始末》(《抚顺社会科学》1986年第1-4期)、桑润生的《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东北农业的掠夺》(《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2期)、张传杰、孙静丽的《日本对中国东北森林资源的掠夺》(《世界历史》 1996年第6期)、饶野的《20世纪上半叶日本对鸭绿江右岸我国森林资源的掠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3期)、宋承荣、张庆山的《日本殖民渔业对旅大水产资源的独霸和掠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高乐才的《日本向中国东北地区“试点”移民及其失败》(《东北师大学报》 1997年第6期)、张丽波的《简述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入侵》(《东北地方史研究)1992年第1期)、冯敏、蓝海的《试论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求是学刊》1997年第1期)、邓鹏的《日本“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队”始末》(《学习与探索》1985年第11期)、黄耀慧的《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内蒙古东部地区移民侵略一一以科右前旗哈拉黑乡为例》(《东北沦陷史研究》1997年第4期)、邵会吉的《日本帝国主义攫取“中东铁路”始末》(《历史教学》1988年第9期)、郭洪茂的《日本收买中东铁路浅析》(《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2期)、熊达云的《七七事变前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的经济扩张》(《近代史研究》1985年第5期)、王同起的《“七七”事变前日本对华北的经济侵略》(《天津师大学报》1992年第3期)、姚洪卓的《抗日战争前夕日本帝国主义对天津纺织工业的兼并》(《历史教学)1982年第6期)、郑会欣的《抗日战争前夕日本对华北走私问题初探》(《南京大学学报》1983年第4期)、丁则勤、王美秀的《论华北事变前后的冀东走私问题》(《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6期)、张祖国的《三十年代中期日本在冀东地区的走私贸易》(《天津社会科学)1987年第4期)、苏智良的《日本在近代上海的经济侵略活动初探》(《上海师大学报》1987年第1期)、车维汉的《日本八蟠制铁所侵掠大冶铁矿述论》(《辽宁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等等。与大量的论文相比,日本经济侵华方面的专著太少了,杜询诚的《日本在旧中国的投资》(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出版)是这方面最重要的一不中。 说到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人们不能不想到满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铁本应是一个经济机构,但它自1906年成立之日起其活动很快就超出铁路及经济的范围,它在日本侵华中作用太大了,自然成为学者们着力研究的对象。近20年来这方面的论文可举出阎伯纬的《历史上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述》(《历史教学》1981年第6期)、苏崇民的《满铁史概述》(《历史研究》1982年第5期)、庞慧茹、高雪松的《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与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东北沦陷史研究》1997年第3期)、张祖国的《满铁与日本对我国东北的资本输出》(《中国经济史研究》1989年第1期)、尉常英的《略述“满铁抚顺附属地”的形成》(《抚顺社会科学》1992年第4期)、孙乃伟的《略述满铁奉天附属地的建立》(《东北沦陷史研究》1998年第1期)、张树纯的《“七七事变”前满铁对华北的侵略活动概述》(《天津档案史料》1997年第1期)、杨韶明的《满铁初期的调查机关及其活动概述》(《东北沦陷史研究》 1997年第4期)、祁建民的《满铁经济调查会:日本统治中国东北的“智囊”》(《社会科学辑刊》1998年第5期)、刘永祥的《满铁情报调查机构述论》(《辽宁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高乐才的《满铁调查课的性质及其侵华活动》(《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4期)、崔艳明的《满铁调查与日本全面侵华》(《河北学刊》1997年第6期)等。

223 评论

相关问答

  • 大冶铁矿地质毕业论文设计

    1.地应力监测方法 (1)压磁电感法:元件互成60°夹角,监测结果有方向。 (2)压容法:元件互成45°夹角,监测结果有方向。 (3)体积应变法:监测结果无方向

    减肥大胃王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大冶铁矿毕业论文模板格式

    本科应届毕业生求职信模板集锦六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找工作对于我们说已越来越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求职信了哦。千万不能认为求职信随便应付就可以喔,下面是

    小剑2016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大冶铁矿毕业论文格式图片

    1952年2月邹元爔到工学实验馆工作时,正是周仁等深入研究球墨铸铁之时,他们探索了加镁方法,研究合金元素和热处理对球墨铸铁金相结构和机械性能的影响,以及在铸件上

    清清河中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冶金炼铁毕业论文

    火法基建投资少,湿法对环境污染小。

    梁小姐12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大冶铁矿毕业论文要求

    明朝时期的倭寇骚扰沿海、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1931年爆发的侵华战争。

    大眼博奇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