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08

陳奕婷3144
首页 > 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北大荒人的歌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壹秒钟变rabbiT

已采纳

叶圣陶(1894.10..16)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绍钩,字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 圣陶、桂山等。江苏苏州人。 叶圣陶原名时绍钩,生于江苏苏州。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应聘到吴县用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更多…… 作品目录: ·稻草人 ·潘先生在难中 ·生活 ·昆曲 ·三种船 ·记游洞庭西山 ·驾长 ·桡夫子 ·牛 ·没有秋虫的地方 ·藕与莼菜 ·客语 ·“良辰入奇怀” ·两法师 ·牵牛花 ·看月 ·说书 ·一个少年的笔记 ·《苏州园林》序 ·倪焕之(长) ·“今天天气好呵!” ·从焚书到读书 ·我们与绅士 肖复兴资料(较详细,还有肖复兴自序) 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作者语:“人其实是很脆弱的,伤怀往事,尤其是蹉跎的青春往事,心里的感受无可言说。我知道,无论过去是对是错,是可以伤感,还是可以悔恨,都是不可追回的了。人可以回过头往后看,但路却总是要往前走。过去的路是一张弓,只能弹射得我们向前飞奔,这就是我们无法逃避又不可选择的命运。” 我开始学习写小说是在20多年前70年代初,那时,我刚刚从北大荒插队回到北京,在郊区的一所中学里教书。我学小说最好的老师是书,只是那时找一本好书太不容易,现在想想简直有些像天方夜谭,说起来孩子都有点儿不太相信。是我的中学老师好不容易帮助我找到一些书,其中有这样几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帮助最大: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雨果的《九三年》、乔·治桑的《安吉堡的磨工》,还有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当时边看边做了大量的笔记。但以当时的年龄、阅历和思想,我想其实我只是饥不择食看着激动莫名,并未真正看懂。但那种对小说新鲜的感觉、真挚的感情、质朴的感悟,以及纯洁的冲动,是只有那个时候才会拥有的,现在,很难再找回来了。人的长大,就跟狗熊掰棒子一样,总是掰下这个丢掉那个。 那天,为了给《小说选刊》写编后记,我偶然翻出当时读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记的笔记。在这个笔记中,我列下了安娜、卡列宁,杜丽、奥布朗斯基,吉提、列文,渥伦斯基之间的人物关系表格;还列了安娜与涯伦斯基、列文与吉提两条爱情线的线索表格,现在想想真是怪好笑也怪好玩的。但那确实是我最初学习小说的笨办法。重新看这样两个表格,能看出我的幼稚和笨拙,也能看也托尔斯态是如何处理两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又是如何面对俄国1861年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时代。托尔斯泰使自己的笔大开大会,将这两条爱情线平行发展又相互交织,抖擞得如同鱼一般既游于时代的江河中,又游于家庭的小溪里。 将小说写得好看,也许容易,但将小说同时具有时代深意而不那么轻飘飘,就不那么容易。将小说写得仅仅具有社论那样充沛的意义,也许也并不难,但同时具有艺术的魅力而将小说写得读者爱看、耐看,值得去思索回味,也不那么容易。托尔斯泰的伟大,就在于他能够在这两者游刃有余的有机结合当中使作品具有艺术的魅力。 托尔斯泰和罗曼·罗兰他们一起让我学到许多。我的第一篇小说《玉雕记》就是在这些学习之后才写出来的,它后来发表在1978年的《人民文学》里。那是我在小说这条羊肠小径上迈出的第一步。 我写中篇小说是在80年代初期,我还在中央戏剧学院上学以及刚刚毕业的时候。那时,书已经很好找了,书便也杂七杂八读了不少,但也许我是太爱怀旧的人,总还是怀念以前读托尔斯泰和罗曼·罗兰他们的时光,读书的效果也不如那时好,进步也就不快。 最初几个中篇小说《一路平安》、《苹果绿的颜色》,都是那时写的,是我趴在天津海河边一家仓库里的木板床上写出来的,仓库里到处弥漫着浓重的染料气味,也飘来河水污染的腥味。奇怪的是,那几篇小说却写得格外天真,颜色也苹果绿般过于明快。写小说时的心境,和小说之外的情境,有时就是这样的矛盾而无法平衡。但小说正是在这种矛盾和不平衡之中给予我们心的快乐和精神上的平衡。 收在这本集子里的这几个中篇小说,分别是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我30多岁和40多岁时写的。年龄的分野,使得小说的内容和作法都有一些变化。后来的小说如《长发》、《面的司机》、《绿月季》、《春秋》,让我看到我自己渐渐苍老的影子,不是指小说写得苍老,那样当然就好了,而是指自己的心态。一个人学习写小说,最好的年华是年轻的时候,年轻的时候错过了,便容易苍老。年轻的时候,托尔斯泰和罗曼·罗兰他们给予了我青春季节的营养,但毕竟受那时时代的制约,我只受到他们的影响而显得单薄。 小说,在我看来是文学门类中最得天独厚的了。诗歌缺少叙事的能力,戏剧宥于时空的限制,散文只能抒写自己……只有小说可以最大限度地展开想象的空间,创造出与我们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更为广阔的小说世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小说,在我看来是文学门类中最为丰富多彩的了。它最能允许十八般武艺在这里一显身手。诗歌、戏剧、散文,当然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实验,但它们毕竟受自身文体的局限,小说却可以容纳它们吸收它们而演变自己。以前,说起捷克的小说家,我只知道有米兰·昆德拉,前不久有机会见到了捷克,我才知道还有霍拉巴尔,是和米兰·昆德拉齐名甚至比米兰·昆德拉更有名的小说家。他们的小说作法和小说所关注的问题都不尽相同,但并不妨碍他们都是优秀的作家。我所要做的是不要人为的自以为是,画地为牢,而是要兼收并蓄。小说不是一块铁板自以为坚硬得能抵挡一切,而是一块海绵吸收无论来自大河还是小溪里的水才会使得自己永远湿润。 能够坐下来写小说,感觉和写别的文体是不一样的。我虽然近年来因公务关系时间紧张,大多是写了一些散文随笔,但心里的愿望是希望有一天真能静下心来,好好写自己的小说,总觉得还有好多是要写小说的东西没有写出来。 最后,要感谢海峡文艺出版社和本书的责编施群先生,是他们的关爱才使此书得以出版。他们对我的创造一直给予深挚的关心。 同时,还想对读者说的其实也是对自己说的是,在这部中篇小说集付梓之际,恰巧是我结束了两年多之久的《小说选刊》工作生涯,而奉命调往《人民文学》。而且,今年我整整是50岁,天命知那非耶?这部分也是对我自己此时此刻的一种纪念吧。 谢谢所有曾经给予我帮助、关心的师长、朋友,也谢谢所有愿意掏钱买这本并读完这本小说的读者诸君。 1997年12月14日于北京

310 评论

四叶草人生

一、林俊德---纵死终令汗竹香事迹: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二、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事迹: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三、何玥---何处春江无月明事迹:2012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肾和肝捐给了三个人。四、陈家顺---动人以行不以言事迹:云南沾益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陈家顺担任副局长后,积极组织家乡农民到浙江义乌等地务工,并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为他们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五、高淑珍---爝火燃回春浩浩事迹: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里地方有限,还债务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终说不出口。无论多么艰难,她总是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六、张丽莉---冰雪为容玉作胎事迹: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七、李文波---能受天磨为铁汉事迹: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他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李文波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八、高秉涵---悲莫悲兮生别离事迹: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20多年间,先后抱回了54个老兵的骨灰罐,帮助他们完成遗愿,回归故乡的怀抱。九、周月华、艾起---清香传得天心在事迹: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20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近5000村民带去医疗服务十、罗 阳---长使英雄泪满襟事迹:2012年11月25日上午,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于12时48分在工作岗位上殉职。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不知疲倦,劳心劳力,没有一刻休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155 评论

北极星爱吃鱼

叶圣陶(1894.10.28~.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省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的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音lù)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至1930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 于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同时继续文学创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1962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 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为我国 语文教学、科研也发表过很多精辟见解,论著收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189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912年毕业于苏州公立草桥中学。他曾先后执教于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中国公学、杭州第一师范学校、北京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等校。叶圣陶曾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编辑《文学研究会丛书》。“四·一二”事变后,主编《小说月报》。与此同时,叶圣陶还担任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编辑,参与编写或主编《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八百课》以及课外读物《文心》等。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邀请,由上海经香港辗转到达已解放的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并参加新政协筹备会。1949年7月叶圣陶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建国后,叶圣陶曾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叶圣陶曾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他还是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 叶圣陶长期从事文学创作,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解放前,他曾发表许多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小说、散文、新诗、童话等。如我国第一个童话集《稻草人》,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叶圣陶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为我国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在工作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写出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和书简。他很早就进行教育改革的尝试,提出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提倡引导与启发,主张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另外,他对促进汉语语言的规范化、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化、系统化工作,见解独到,贡献巨大。 叶圣陶从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所编辑的大量书籍、杂志和课本,都体现了处处为读者着想的特点。他特别注重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态度诚挚,工作极端认真。他热情地帮助和扶植新作者,许多成名作家的处女作,是经过他的手发表的,并写了不少对新人新作的评价,对他们给予鼓励和推荐。建国后,他先后出版过《叶圣陶文集》、《叶圣陶选集》、《叶圣陶小说集》等。 肖复兴是北京人,于1947年生,现未逝。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肖复兴是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创作较为活跃,收获颇为丰厚的作家之一。作者的作品朴实无华,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看上去颇为平常的故事。而正是在这一系列似乎谁都可能经历过的故事中,作者写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写出了人的处境,人的精神渴求,写出了社会在其演进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肖复兴的散文创作涉猎范围很广,有有关风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乐艺术的记述作品。在作品中,作者文笔细腻,意味隽永,写出了水之经典、山之精魂、音乐之永恒,引导读者漫游于自由广阔的艺术天地。肖复兴,曾经当过十年的记者。他说:“人其实是很脆弱的,伤怀往事,尤其是蹉跎的青春往事,心里的感受无可言说。我知道,无论过去是对是错,是可以伤感,还是可以悔恨,都是不可追回的了。人可以回过头往后看,但路却总是要往前走。过去的路是一张弓,只能弹射得我们向前飞奔,这就是我们无法逃避又不可选择的命运。”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中短篇小说集《四月的归来》、《北大荒奇遇》,报告文学集《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多梦时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集》、《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青春回旋曲》,报告文学《和当代中学生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近著有《音乐笔记》、《音乐的隔膜》、《聆听与吟唱》、《浪漫的丧失》、《纸的生命》、《遥远的含蓄》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报告文学《海河边的一间小屋》、《生当作人杰》分别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 他还写过一篇文章,名为<<到天堂的距离>>.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肖复兴是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创作较为活跃,收获颇为丰厚的作家之一。作者的作品朴实无华,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看上去颇为平常的故事。而正是在这一系列似乎谁都可能经历的故事中,作者写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写出了人的处境,人的精神渴求,写出了社会在其演进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肖复兴的散文创作涉猎范围很广,有有关风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乐艺术的记述作品。在作品中,作者文笔细腻,意味隽永,写出了水之经典、山之精魂、音乐之永恒,引导读者漫游于自由广阔的艺术天地。肖复兴,曾经当过十年的记者。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作者语:“人其实是很脆弱的,伤怀往事,尤其是蹉跎的青春往事,心里的感受无可言说。我知道,无论过去是对是错,是可以伤感,还是可以悔恨,都是不可追回的了。人可以回过头往后看,但路却总是要往前走。过去的路是一张弓,只能弹射得我们向前飞奔,这就是我们无法逃避又不可选择的命运。”代表作:线上作品阅读 报告文学 啊,老三届 当金山的母亲中短篇小说 面的司机 今冬无雪 远在天边 影壁

149 评论

winnie222626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有:

1、冰心。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2、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

3、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巴金。祖籍浙江嘉兴。清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门正通顺街。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4、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80 评论

catmouse1972

音乐系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授博士为主体、研究方向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在职在岗教师2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博士1人,硕士19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奉献奖获奖教师1人、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1人。 石峥嵘女,苗族,生于1962年6月,湘西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创建了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和湖南科技大学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湖南科技大学音乐与舞蹈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和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负责人,兼任湘潭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艺术类课题评委,湖南省普通高校招生音乐专业主考,湖南省三独(独唱、独奏、独舞)比赛评委。1984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1年7月,在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学习了两年,师从杨曙光教授主修声乐。2003年主持筹建并创办了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2011年主持申报湖南科技大学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经国务院学位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曾任湘潭师范学院文化素质部主任,湖南科技大学直属音乐教研室主任,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兼院工会主席、音乐系主任。主持完成了省教育厅课题“土家族音乐史研究”, 主持省社科课题“谭盾音乐的文化阐释”和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海外华人音乐研究”,已在《音乐研究》、《中国音乐》、《交响》、《音乐探索》、《艺术教育》、《中国音乐教育》、《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艺海》、《演讲与口才》、《船山学刊》等中央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音乐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参与了湖南省教委立项资助的“湖南省高等教育21世纪课程教材”之一《中国文化概论》的编写。论文代表作如:《土家族三千年音乐史考》(《音乐研究》1990年第1期)、《竹枝歌的音乐人类学研究》(《中国音乐》2001年第4期)、《宋玉音乐美学思想钩沉》(《中国音乐》2004年第4期)、《谭盾〈地图〉的音乐人类学解读》(《中国音乐》2006年第3期)、《谭盾音乐的神秘主义倾向》(《艺术教育》2006年第8期)、《谭盾音乐的巫化倾向与现代巫术思潮》(《艺海》2009年第1期)、《〈巴渝舞〉名称考辨》(《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论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导语设计艺术》(《中国音乐教育》1999年第3期)、《音乐课上,我这样说……》(《演讲与口才》1999年第6期)。其音乐研究成果受到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田联韬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安国教授、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伍国栋先生、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明言博士等的高度评价。主持湖南科技大学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声乐”专业课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多次荣获湖南科技大学“教学优良榜”奖。 彭岩男,1970年2月出生河南信阳,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研究。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调入湘潭师范学院音乐教研室工作,现任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基础钢琴》、《钢琴专业课》、《外国音乐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有多篇论文在《艺术教育》、《美与时代》、《教育新发展》等杂志上发表,其中论文《〈老残游记〉与文人音乐美学思想》获省级一等奖。多次荣获学校“教学优良榜”。主持湖南省教育厅一般课题1项,校级教研教改课题1项;参与教育部青年课题1项,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1项,湖南省教育厅一般课题1项。科研成果“成公绥《啸赋》的音乐美学思想初探 ”李湘男,汉族,声乐副教授,1996年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获文学学士学位。曾师从于湖南师大李晓贰教授 ;中乐乐团声乐指导,国家一级演员,男高音歌唱家吴其辉。曾工作于湖南工业学校,2001年5月调入湘潭工学院团委工作,有较丰富的教学和组织大型活动的经验。指导的“世纪之声”教工女子合唱团曾获省工会系统合唱比赛银奖;曾获湖南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优秀指导老师称号。2003年9月起在艺术学院音乐系从事声乐教学工作至今,仍然坚持不断的学习和完善自己,工作认真塌实,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周丰庆男,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获学士学位; 2002-2003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进修学习; 2009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获硕士学位。先后师从我国声乐教育家谭树理、莫纪刚、饶余鉴和王晓康等。论文代表作有:《红土深情 物化体现》(《中国音乐》2012年第1期)、《由“滇美”现象所带来的启示——兼论“美声唱法”云南本土化的成功经验》(《民族艺术研究》2008年第6期)、《天籁之音,一听倾心》(《民族音乐》2008年第6期)、《解释学关照下的声乐表演》(《民族音乐》2008年第4期)、《淘金者、思考者、实践者、创作者——写在〈云南民族音乐散论〉出版之后》(《民族音乐》2012年第3期)。主持湖南省教育厅项目《湘潭市汉民族传统音乐的生态护养与资源整合研究》,参与国家青年基金项目《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背景下的中国教育的现代性问题研究》。2007年9月在云南楚雄师范学院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2008年参加范竟马声乐大师班学习;2009年在昆明成功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获专家好评;2009年获第27届贝利尼声乐比赛中国选拔赛优秀奖。 文海良男,汉族,籍贯湖南攸县,1990年入湖南攸县师范学校学习,1995年入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学习,99年毕业至湖南科技大学工作至今。中国非凡传媒有限公司(FEELFINE MEDIA CO.,LTD)首席音乐制作人。主攻舞蹈、音乐制作及通俗演唱理论。02-05年先后为连云港交通频率、张家港交通电台、新疆哈密电台、山东音乐时尚调频等创作台歌《Listen to me》《舞调频》等多首;多次担任电视媒体各项赛事评委及音乐总监,并拍摄MTV两部。现出版《玩转软音源》、《网络翻唱实战手册》等书籍7部,通俗钢琴曲集《走进神秘园》等3本。 熊晓辉男,1967年出生,湖南凤凰县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人类学、中国传统音乐、钢琴演奏与教学等。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科学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项、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民族学项目1项、省教育厅科研课题1项。曾在《人民音乐》、《中国音乐》、《黄钟》、《音乐与表演》、《音乐探索》、《国外社会科学》、《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和省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著有《音乐人类学论纲》、《钢琴即兴弹奏基础》等专著5部。2010年荣获湖南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011年荣获湖南省民委科研论文一等奖。 吴广平湖南省汨罗市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湖南科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点和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点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荣获“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省首届普通高校教学奉献奖获奖教师”、“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湖南省最受欢迎十大教授”、“湘潭市第三届‘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工作者”、湘潭师范学院“首届十佳授课教师”、湖南科技大学“首届师德标兵”、首届和第二届“十佳魅力教师”、“第三届教学名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周兴杰1973年生,湖南怀化人。1992年毕业于湘潭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湖南科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点文艺学方向和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点流行音乐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本人学术兴趣广泛,主要从事比较诗学和大众文化研究。现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参与包括国家社科重点课题在内的课题5项。出版专著一部(《批判的位移——葛兰西与文化研究转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合著、参编著作多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成果获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度学术成果评选一等奖。本人还获得“湖南省青年教学能手”、“湖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湖南科技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王育霖男,汉族,湖南长沙人,现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合唱指挥与钢琴方向研究。中国合唱协会理事、湖南省音乐家协会合唱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高师合唱学会学术委员。1997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师从朱咏北教授主修钢琴。2001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2001年至2002年,在武汉音乐学院进修学习了一年,师从陈国权教授主修指挥。曾任湘潭师范学院素质部教师。2003年参与筹建创办了音乐系,主要从事钢琴与合唱指挥的教学。2004年考取了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指挥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师从周跃峰教授。2007年获得硕士学位。2005年指导学生参加全省大学生文艺展演获得了二等奖。任职以来独立主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参与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1项,在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音乐类)核心期刊《中国音乐》、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源刊《求索》、艺术类专业期刊《艺海》《音乐教育与创作》和ISTP(国际三大检索之一)发表学术论文9篇,合着教材1部,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1部。并多次率团参加国际、国内及省内合唱比赛和艺术展演,均获金奖、银奖或一等奖、二等奖。第四届湖南艺术节,王育霖副教授负责指导的《大漠之夜》、《喊一声北大荒》荣获群众文化舞台艺术类“三湘群星奖”金奖。 刘海潮 男,汉族,河南省兰考县人,副教授。发表文章《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项目名称: 李双江的艺术道路与演唱风格 。200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研究生院,获音乐学硕士学位,现任职于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从事声乐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国内省部级以上重要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教学成果:2004级学生刘慧玲于2006年全国神州风采声乐大赛中获民族唱法银奖;2004级学生罗恒于2005年全国首届中国星声乐、器乐大赛中获湖南赛区成年美声组银奖;2005级学生曹鑫江于2006年第六届全国希望之星声乐大赛中获湖南赛区民族组十佳歌手奖。彭浩宇 男,1976年6月出生。1993年从益阳师范毕业后曾在母校团山中学工作了四年, 1997年参加高考并考入湖南师大音乐学院,在校期间,表现优良,曾多次获得校级一二等奖学金与优秀干部称号,2001年本科毕业以较优异的成绩直接考取了该校作曲理论方向的公费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湖南科技大学音乐系工作,主要担任理论作曲科目的教学,教学踏实,科研认真积极,与文海良合作出版有四本专业书籍。2005年11月获得讲师职称。熊莉丹 女,生于1981年6月,湖南省衡阳人。200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主修方向为小提琴演奏及教学;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担任湖北省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第一小提琴声部演奏员;2004年7月至今,在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从事视唱练耳及小提琴演奏等音乐学专业教学工作。参加工作以来,对学生尽职尽责,对专业严谨认真,对个人的教学水平孜孜以求,获得了其他教师及其学生的一致认可。2005年获得了由湖南省教育部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杨 姝 女,汉族,湖南株洲人,1979年10月生。200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教育系,获学士学位。现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讲师。主要从事音乐系钢琴专业教学工作,并任钢琴教研室负责人。肖 潇 女,汉族,湖南湘潭人,1982年1月出生。200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获学士学位,同年应届考取湖南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攻读西方音乐史方向,2006年获硕士学位。现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教师,主要从事音乐系理论教学工作,论文曾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冯灿明 女,汉族。1973年1月出生于湖南湘乡。1995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01年至2002年期间于武汉大学进修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讲师,从事音乐史、正音等课的教学工作。谢文静 女,1983年9月2日出生于湖南长沙。湖南省音乐家协会琵琶专业委员会会员。2005年6月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学士学位。2005年7月参加工作,任职于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琵琶专业教师。自幼学习琵琶,跟从多位名师进行专业学习。工作认真,责任心强,对教学充满热情,与学生沟通能力强,善于根据每个学生的专业水平因材施教,进行学习安排。赵 琴 女,2004年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4年7月至今任职于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从事声乐基础课,声乐专业课以及《音乐教育理论基础》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2006年5月,指导的学生参加全校教学比赛,取得了理科组第四名,获得十佳选手称号。2006年6月,代表湘潭电视台在杭州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纪念建党85周年全国红色革命根据地群众歌手大赛,获得了最高奖项最佳歌手奖。汤瑾 女汉族 1981年11月出生出生于湖南株洲,2004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分配到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任艺术学院音乐系助教。任教课程:声乐。 李俊 男, 汉族 , 出生,籍贯 广东, 出生地 湖南岳阳, 无党派人士, 现任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声乐教师。曾以优异成绩被天津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及声乐系两系同时录取 ,音乐教育专业,文学学士2005年聘入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1、2003年参加全国第十届推新人大赛在湖南赛区总决赛中获“湖南十佳”奖。2、2003年参加湖南省青年歌手大赛获美声专业组一等奖。3、2005参加全国“德艺双馨”声乐大赛湖南总赛区声乐组评委会评分工作。 王雯 女,汉族。1982年10月6日出生,团员。贵州省安顺市人。自四岁起便跟随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刘丽玲副教授学习钢琴。1996年9月考取贵州大学艺术学校音乐系钢琴专业。并于1997年1998年期间到北京艺校进修学习。师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黄媚莹教授。在学习期间曾得到中央音乐学院卞蒙副教授及钢琴界权威周广仁教授的亲自指导。200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师从硕士研究生导师顾馨教授,主修钢琴专业。2004年7月大学毕业后到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工作至今。主要从事钢琴专业的教学。

142 评论

晓布丁2011

1、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2、郭沫若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3、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4、朱自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5、巴金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巴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自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鲁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郭沫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冰心

224 评论

馨阳北京

母爱是一种幸福、友爱是一种幸福、爱情是一种幸福

314 评论

随风思恋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目录[隐藏]人物简介笔名来历主要事迹活动年表记者生涯公文写作文教理念文学贡献文学作品纪念馆址含羞草苏州园林个人著作 人物简介笔名来历主要事迹活动年表记者生涯公文写作文教理念文学贡献文学作品纪念馆址含羞草苏州园林个人著作 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五四运动前参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作品收集在《叶圣陶集》里。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在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肖复兴,河北沧县人,《人民文学》副主编。1978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中短篇小说集《四月的归来》、《北大荒奇遇》,报告文学集《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多梦时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集》等。 报告文学《海河边的一间小屋》、《生当作人杰》分别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 肖复兴 1、当代著名作家 肖复兴(即萧复兴),当代著名作家,祖籍河北沧县,1947年生于河南信阳,在北京长大,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居北京。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肖复兴是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创作较为活跃,收获颇为丰厚的作家之一。作者的作品朴实无华,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看上去颇为平常的故事。而正是在这一系列似乎谁都可能经历过的故事中,作者写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写出了人的处境,人的精神渴求,写出了社会在其演进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肖复兴的散文创作涉猎范围很广,有关风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乐艺术的记述作品。在作品中,作者文笔细腻,意味隽永,写出了水之经典、山之精魂、音乐之永恒,引导读者漫游于自由广阔的艺术天地。 肖复兴,曾经当过十年的记者。 他说:“人其实是很脆弱的,伤怀往事,尤其是蹉跎的青春往事,心里的感受无可言说。我知道,无论过去是对是错,是可以伤感,还是可以悔恨,都是不可追回的了。人可以回过头往后看,但路却总是要往前走。过去的路是一张弓,只能弹射得我们向前飞奔,这就是我们无法逃避又不可选择的命运。”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又名《中学生梦幻曲---一个女生的日记》),中短篇小说集《四月的归来》、《北大荒奇遇》,报告文学集《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多梦时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集》 、《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青春回旋曲》,报告文学《和当代中学生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近著有《音乐笔记》、《音乐的隔膜》、《聆听与吟唱》、《浪漫的丧失》、《纸的生命》、《遥远的含蓄》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小溪巴赫》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报告文学《海河边的一间小屋》、《生当作人杰》分别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他还写过一篇文章,名为《到天堂的距离》。较近的作品还有长篇回忆录式的纪实文学《黑白记忆》和散文集《蓝调城南》。散文《拥你入睡》被选入北京版初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宽容是一种爱》入选2006年江苏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生命的平衡》入选2007年浙江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

281 评论

相关问答

  • 毕业论文越人歌

    你早知结局却不曾叹息,人世苍茫浮沉而去。 《越人歌》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网络流行语录66句,欢迎大家阅读。 1、写封信给我,告诉我你离开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龙宝宝lovyle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越人歌的毕业论文

    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知不知?译文: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啊

    panrongdon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河北民歌毕业论文

    西方古典音乐鉴赏 “古典”(Classic)一词源自拉丁文,原是典范、即奉古希腊(或罗马)为典范而加以模仿的意思。 人们有时把严肃音乐或艺术性音乐统统称为古典

    lindadoncry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北大人大毕业论文哪里找

    论文文献网站有: 1.PubMed ,要查医学类文献的人应该都知道,提供生物医学方面的论文搜寻以及摘要。它的数据库来源为MEDLINE。其核心主题为医学,但亦包

    么么100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爱的荒漠毕业论文

    1、1901 [法]普吕多姆(1839-1907) 获奖作品:《孤独与沉思》。获奖类别:诗、散文2、1902 [德]蒙森(1817-1903) 获奖作品:《罗马

    爱吃糖z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