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32

小眼睛晶
首页 > 毕业论文 > 房地产基础知识毕业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萌萌Alice

已采纳

房地产住宅项目营销战略研究论文一房地产住宅项目营销战略研究论文第三节 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实例本节以南京市月牙湖花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房地产项目的内外部环境分析。1、栖霞建设集团概况南京栖霞建设(集团)公司是国有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具有国家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国家建设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也是江苏省最早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专业公司之一。多年被省、市建行、工行、农行评定为特级“AAA”资信企业。南京栖霞建设集团是以栖霞建设(集团)公司为核心企业,拥有18家成员单位、产权多元化的现代化企业集团。集团的主业为住宅及房地产开发,同时兼顾与房地产开发相关的建筑设计、物业管理、营销咨询、物资供应、项目监理、住宅构配件生产等领域,形成了以住宅及房地产开发为核心,前、后向相关联发展的产业格局。栖霞建设自1984年成立以来,累计总开工面500万平米,总竣工面460万平米,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优良品率保持在80%以上,60多个项目被评为国家、省、市优质样板工程,月牙湖花园、东方花园被评为“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示范小区”。集团还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50强”第一名、“江苏省第三产业200强”企业、江苏省“先进单应”、“文明单位”、“住宅(商品房)质量信得过单位”,以及南京市“有功单位”、“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等。集团党委1999年被评为南京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十个“标兵单位”之一。1996年9月17日,集团在中国房地产界率先全面导入CIS,并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住宅的“星叶”商标,实施企业整体形象战略、品牌战略。随后又在月牙湖、紫金城、东方城等项目中率先导入房地产项目CIS,将“星叶”商标上墙,并向社会郑重承诺:“星叶”商标给您优秀的品质、优质的服务。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较强反响。2、企业内部环境分析1)企业发展阶段认识栖霞建设集团的前身是南京栖霞城镇建设综合开发公司,属国有独资企业,最早是1984年在南京市栖霞区统建办的基础上成立的。与南京以及各个区的所谓“大开发”公司一样,栖霞建设也是南京最早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专业型开发公司之一。从1999年企业成立15周年的总结来看,栖霞建设集团的发展分为了三个历史阶段:平速发展阶段(1984-1989):该阶段企业完全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开发模式,企业的经营运作以及管理中计划的色彩还十分浓厚,企业没有成型以及受到认可的品牌,开发的地域范围也很有限,是一家典型的区属开发企业。这个阶段企业尚谈不上战略规划以及发展思路,发展的速度也非常有限,因此称之为平速发展阶段。加速发展阶段(1989-1995):这是栖霞建设历史上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这一阶段企业完成了“三次腾越”,实现了加速发展,从南京众多的国有开发企业中开始脱颖而出,逐步奠定了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和综合实力水平。1989年,公司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新上任的公司领导积极开拓思路,敢于进取,并从企业管理机制上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实行了区委区政府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企业开始转型。企业在这一时期首先强化了主业的精深化,通过引进人才以及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等举措,公司的开发水平和经营运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后公司不失时机地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迎来了公司发展历史上的第一次腾越。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公司领导班子及时学习和把握了讲话的精神实质,并意识到房地产业将迎来一个逐步开始注重市场因素的发展高潮。于是企业领导积极展开接洽,在1992年8月一个月内,通过合资等方式,与港商一举成立了三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与此同时三家企业的房地产项目也顺利开工。此举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市场资源,盘活了土地储备,实现了企业的超常规发展。而栖霞建设的改革魄力和速度也为业界广为称道,被传誉为“栖霞速度”、“栖霞模式”。1993年,房地产市场全面升温,企业面临的竞争日益加剧,同时也面临着多家企业各自为政,分散运作的不利局面。针对当时的市场情况,企业果断作出了建立企业集团的决策,组建栖霞建设集团,将原来松散的国有开发企业以及三家合资企业、众多专业型子公司联合起来。组建集团的同时,企业也积极调整了公司的组织构架,实现了重复职能部门的精简和合并。经过集团化改造之后,企业的整体实力有了极大的增强,内部机制更加顺畅,也最大程度地整合了内部资源,企业的整体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有了质的提高。组建集团后的1994年,集团即跃升“江苏省开发企业综合实力50强”的第五名,并于次年登上榜首。组建集团被称为企业发展历史上的第二次腾越。随着企业的壮大,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体现出来。1995年开始,集团逐步将企业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加强内部管理上,通过苦炼内功,外求发展。就在当年,企业成为建设部八家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开始全面地强化管理,理顺机制。内部管理的加强为企业储备了更多的发展张力,也为企业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一时期被称为企业发展历史上的第三次腾越。因此,栖霞建设的加速发展阶段是伴随和围绕着三次腾越而铺开的。快速发展阶段(1996-2000):完成三次腾越之后,企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局面,无论是内在的企业管理,还是外在的房地产项目开发和市场推广,企业都处在了南京开发企业界的前列。但是企业的领先脚步并没有停滞,这一阶段的三项举措更进一步奠定了企业的领先优势。首先是集团于1996年在国内房地产率先全面导入了CIS,逐步开始从品牌战略和形象战略的高度规划企业的管理运作;其次是企业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逐步酝酿ISO9001贯标,将质量战略提升到与国际接轨的水平上,而这在当时的国内房地产界也少有人为;再次就是从1996年开始,集团积极参与了国家的“2000年城乡小康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开始了自身对于产业发展的认识和探索。这三步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企业的项目开发和进一步快速发展。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集团启动了月牙湖花园项目的开发。企业的综合实力和较高的开发水平赋予了月牙湖花园项目成功的前提,而同时,月牙湖花园等项目的开发建设,也成为了这一时期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月牙湖花园的项目运作是处在企业完成了初步的积累和调整,谋求快速发展的初始阶段;是处在企业开始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形象战略、质量战略,开始逐步直接面向市场的重要转型阶段;是处在集团积极参与国家科技产业工程,探索房地产业发展新思维的历史阶段上的。2)组织管理水平分析组织管理水平的薄弱是房地产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栖霞建设集团经过加速发展阶段的企业改造,其组织管理水平在当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界处于领先地位。主要表现在:决策层意识超前,决断有力。通过一系列的企业改革、改造,企业的决策层逐步体现出其超前的意识和较高的发展眼光,在分析内外环境、寻找和把握机会、认识和解决问题等方面都体现出了很高的领导力和组织力。同时一系列超前举措的迅速出台,也体现了企业决策层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果敢的决断力。正是这样的一些能力,使得企业能够迅速地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脱颖而出。企业机制到位,管理有力。很多国有开发企业都存在相当的管理问题,主要是机制僵化,管理不灵。而栖霞建设从很早就确立了总经理负责制的国有企业管理格局,总经理在用人以及处理企业内部日常管理事务、决策企业发展、改革企业管理等方面拥有相当的自主空间。这为企业的高效运转和强化管理奠定了基础。组织机构合理,协调有序。这一阶段企业的组织管理优势还体现在企业的组织机构上。经过几年的改造和调整,企业已经初步按照现代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规律,组织建立起来了成熟的组织机构及其运作流程。企业内部由办公室、工程部、财务部、营销部、企划部构成,职能明确,各司其职,其协调运转也比较顺畅。能够把握时局,适时调整。任何组织管理模式都不是一步到位,完美无缺的。也正因为此,企业对于组织管理的及时调整改革也是其组织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从1990年开始,企业就在不断根据发展的现状进行着组织管理方面的调整。在月牙湖花园启动之后,企业还根据现代企业的竞争发展需要,在原有四部一室的基础上,增设了信息资源部、人力资源部和质量保障部。这些都体现了企业组织管理的适时调整能力。3)人力资源和企业品牌状况栖霞建设从90年代开始,逐步加强了企业引进人才的力度,引进了大批具有中高级职称,富有开发经验的房地产专业人才。与此同时,企业还注重引进专业对口、素质较好的高等院校毕业生,进行培养,加强人才储备。此外,对于集团现有人员的培训工作,企业也非常重视,鼓励并支持员工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提高,整个企业内部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栖霞建设以90年代初开始的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在房地产业界声名鹊起,90年代中期因为成功开发管理了南京市第一个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示范小区——东方花园,进一步奠定了其在房地产领域的领先形象。但是直到1996年集团导入CIS之前,企业品牌尚处在一个比较模糊和混沌的阶段,没有明确的企业标志,企业的品牌意识也相对薄弱。通过CIS的导入,企业不但率先在南京开发企业中建立了统一而清晰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还在员工中开展了一场深入、扎实的企业品牌和形象教育。与此同时,集团还对外宣布,此后集团所有开发的物业,都将统一打上“星叶”商标。这也意味着集团的商品房开发已经真正迈入了品牌化、市场化的新阶段,集团品牌的基本形象初步确立。

243 评论

小库2011

一、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建立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地产经纪中介大量涌现,房地产经纪活动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房地产经纪领域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归纳起来,国内有关房地产经纪法律规制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完善房地产经纪机构市场准入制度方面,王健(2007)认为对房地产经纪机构的管理应从源头抓起,加强机构和从业人员在领取营业执照前的审核,将每年资质年检的时间放在工商部门企业年检之前,这样,违法和违纪行为将大大减少。吴剑平(2009)建议在立法上建立房地产经纪机构资质审查前置制度。柴强(2011)指出《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的出台和贯彻执行是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重要举措,对于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房地产经纪行为,保护房地产交易及经纪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将起到积极作用。 在房地产经纪人员素质和职业资格制度方面,周艳(2009)指出《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已明确保留全国房地产经纪人执业资格制度。万孝红(2010)认为经纪人员,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并提出了保证经纪人员的素质的政策建议。廖俊平(2011)指出:房地产经纪人员的职业资格,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也都是实行准入制的。 在房地产经纪市场监管模式和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方面,代永能(2007)指出我国房地产经纪业应该从行政主管模式向行政管理和行业自律并行模式转变,明确划分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管理职能。刘元涛(2009)提出,在当前建设有限政府的大背景下,更应将政府的部分职权转移给行业协会,发挥自律监管的作用。尚毅(2010)认为当前我国房地产经纪市场监管过度强调行政管理,缺乏行业组织的引导和自律。 2、国外研究综述 起源于欧美的近代经纪人制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因而国外学者对房地产经纪的研究也比较早,并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管理体系。从西方学者关于房地产经纪法律规制方面的研究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在经纪人法律定义方面。以英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国家与德国、法国、日本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由于其法律体系和法律习惯的不同,对于经纪人的法律定义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围绕着两大法系对经纪人的法律定义进行了研究。 在房地产经纪业立法方面,世界上许多房地产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英国、兰、日本、新加坡等国,都对房地产经纪业管理展了行业立法,其中以美国的管理模式代性。美国房地产经纪业管理立法的特点是由各州定自己的法律,尽管没有全国统一的法律制度,各州的房地产经纪业管理立法仍然具有一定的性。立法关注的问题主要是房地产经纪人的资格证管理、行业协会自律管理、房地产经纪人员的纪行为等内容。 为规范房地产交易行为,日本政府也于19年制定了房地产经纪业管理的专门法规,对房地经纪人的资格认定、注册管理、房地产经纪业交易类型、行业自律管理等内容进行了规定,对地产经纪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新加坡政府于1996年颁布法律,开始对房产经纪人的执业资格进行统一考试,法律详细规定了房地产经纪人管理机构、考试科目以及对部分业从业人员的考试豁免等内容。 在房地产经纪业管理方面,许多学者对美国各州房地产执照法的共同点、房地产经纪人代理的法律意义、职业道德规范目的和作用、行业自律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述。Bruce Lindeman教授的《房地产经纪业管》(1998年)对美国房地产经纪业管理进行了较为细的论述,内容涉及了房地产执照法、代理法、律环境、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经纪为管理、经纪机构及内部管理、佣金、房地产金与估价等与房地产经纪相关的问题,尽管该书是教科书形式编排的,但也可以说是研究美国房地经纪业管理的代表作之一。 总之,与发达国家甚至与我国港、台地区相比,我国大陆对房地产经纪业管理开展的研究刚开始起步,无论是在研究内容上,还是在理论深度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在房地产经纪业管理实践中,房地产经纪企业、经纪人的行为规范程度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也有相当的距离。 二、选题背景及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爆发式发展,随着我国房地产交易的不断升温,房地产交易形式愈来愈多样,流程也愈来愈复杂,房地产经纪行业随之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客观上看,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促进了房地产市场交易效率的提高,加速了房地产的流通,满足了房地产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房地产经纪业在房地产市场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促进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但由于房地产经纪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中以房地产经纪的违法行为最为突出。 房地产经纪业的违法行为不但损害房地交易双方的的合法权益,还损害了其自身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严重影响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通过法律规制房地产经纪行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外,主要分析本研究学术背景及理论和实际意义,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确定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第二部主要分析和探讨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本部分首先概要介绍房地产经纪的相关理论,随后分析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发展现状,并指出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部分剖析了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法律规制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从分析房地产经纪市场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出发,进一步研究我国房地产经纪规制法的性质和法律规制的原则,从对房地产经纪市场主体的规制和对房地产经纪市场行为的规制两个方面探讨我国房地产经纪市场法律规制的内容。 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法律规制存在的缺陷。主要从我国房地产经纪机构监管制度、房地产经纪人员监管制度、房地产经纪业务行为监管和房地产经纪风险防范监管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当前我国房地产经经纪行业法律规制存在的不足。 第五部分探讨了完善我国房地产经纪法律制度的对策。提出了通过完善房地产经纪立法,规范房地产经纪合同,规范房地产经纪服务收费,建立房地产经纪营业保证金制度,完善房地产经纪市场准入制度,完善政府对房地产经纪市场的管理机制和加强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等几个方面的工作,完善和健全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为法律规制体系。 四、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拟采取的解决方案 本研究的重点: 1、分析了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法律规制存在的缺陷 2、探讨完善我国房地产经纪法律制度的对策 本研究的难点: 1、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分析了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法律规制存在的缺陷 解决方案: 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内容及房地产经纪刚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借鉴国外完善房地产经纪行业法律规制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解决对策;通过访谈法和实地调查等方法与房地产经纪行业的从业人员、房地产经纪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进行沟通,了解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的实际状况。通过观察法了解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五、论文工作量及进度 1 20xx年1月—2月 制订计划,启动选题 2 20xx年2月下旬初 确定选题和指导老师、填写任务书 3 20xx年3月中旬 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资料译文 4 20xx年3月中旬到2012年4月中旬 完成论文初稿 5 20xx年4月下旬 论文检查 6 20xx年5月上旬 修改论文,完成论文二稿、三稿 7 20xx年5月20日前 毕业论文定稿,上交指导老师评分 8 20xx年5月下旬 论文评审、论文答辩 六、论文预期成果及创新点 论文预期成果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房地产经纪行业法律规制的研究成果的梳理,在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发展现状和不足、房地产经纪行业法律规制的发展现状和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的法律规制对策,为完善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的法律规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论文创新点 1、从对房地产经纪市场主体的规制和对房地产经纪市场行为的规制两个方面探讨我国房地产经纪市场法律规制的内容。 2、从我国房地产经纪机构监管制度、房地产经纪人员监管制度、房地产经纪业务行为监管和房地产经纪风险防范监管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当前我国房地产经经纪行业法律规制存在的不足。 3、提出了通过完善房地产经纪立法、房地产经纪市场准入制度、政府对房地产经纪市场的管理机制和加强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等几个方面的工作,完善和健全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为法律规制体系。 七、完成论文拟阅读的主要文献 [1].沈正超、黄建铧编:《住宅与房地产词典》,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2].刘树成主编:《现代经济辞典》,江苏出版社,2005年版。 [3].邓永成著:《房地产经营实务》,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年版。 [4].尚国琲著:《房地产经纪业规范化管理研究》,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年版。 [5].冯骏主编:《房地产经纪基础》,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版。 [6].[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中国政法出版社,2004年版。 [7].符启林著:《房地产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8].高荣、周云编著:《房地产经纪概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顾功耘主编:《经济法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日]金泽良雄著,满达人译:《经济法概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12].[德]卡尔?拉伦茨著,陈爱娥译:《法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3].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刘薇主编:《房地产经纪》,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15].刘小川、张建坤主编:《现代经纪人教程》,中国工商出版社,2002年版。 [16].尚国琲. 房地产经纪的内涵与特征分析[J]. 河北法学. 2005(04) [17]. 朱凯力,曹蔓,张超. 中国内陆与香港房地产经纪业的比较[J]. 城市开发. 2004(07) [18]. 黄英,刘洪玉. 中国房地产经纪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J]. 中国房地产. 2004(09) [19]. 刘长滨,都昌满. 中美房地产经纪业发展及管理制度比较[J]. 城市开发. 2002(01) [20].宋春红,苏敬勤. 美国房地产经纪市场运行效率综述[J]. 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7(01) [21].卢志强. 房地产经纪机构监管研究[D]. 西南政法大学 2010 [22].黄珍珠. 中美房地产经纪业比较分析:行业结构与行业管理[D].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3].朱玉娜. 房地产市场失灵与房地产经纪信息化[D].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4].师付中. JS房地产经纪公司服务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D]. 郑州大学 2010 [25].李侃. 中美房地产经纪运作模式的比较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26].陈瑶. 我国房地产经纪市场信息不对称与政府监管[D]. 苏州大学 2004 [27].赵庆祥. 房地产经纪行业发展研究[D]. 北京工商大学 2006 [28].代永能. 我国房地产经纪业的规范化管理研究[D]. 重庆大学 2007 [29].黎卓敏. 广州市的房地产经纪管理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08 [30].朱凯力,曹蔓,张超. 中国内陆与香港房地产经纪业的比较[J]. 城市开发. 2004(07) [31].刘长滨,都昌满. 中美房地产经纪业发展及管理制度比较[J]. 城市开发. 2002(01) [32].赵斌,宇卫昕. 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现存问题及对策[J]. 中国房地产. 2007(05) [33].李贵良. 美国房地产经纪人行会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 生产力研究. 2007(10) [34].尚国琲,路红卫. 台湾房地产经纪业管理制度及其启示[J]. 商业时代. 2007(20) [35].桂建明. 试论房地产经纪行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7(06) [36].郑瑞琨等著:《房地产交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7].Bruce Lindeman, Real Estate Brokerage Management,4th Edition ,Prentice Hall,1998 [38].Viscusi, and of Regulation and Antitrust, The MIT Press [39].Lawrence Yun , Lawrence Yun,,Real Estate Brokerage Industry :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Oetober25,2005 [40].Roger , Ann : Real Property,4th Edition ,West Nutshell

195 评论

相关问答

  • 房地产毕业论文题纲

    在这六个题目里面,4和5是最好写的.2和6是有点难.其他的就更难了.

    萨克有声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毕业论文涉及的基础知识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学习期间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初步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的综合检验,是学校授予学位的重

    香蕉2015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基础知识

    (1)本人已经做的相关工作和研究。(2)团队已经做的相关研究。(3)已经具备的研究条件,包括所需的设备器材。(4)别人已经做的研究。

    ysatispaco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房地产基础知识毕业论文

    房地产住宅项目营销战略研究论文一房地产住宅项目营销战略研究论文第三节 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实例本节以南京市月牙湖花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房地产项目的内外部环境分析。1

    小眼睛晶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毕业论文应用基础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提高高职学生计算机文化水平的公共必须课。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湘西职院地处武陵山区与湖北、重庆、贵州三省

    祎伊妈妈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