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与游走青藏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与游走青藏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游走青藏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包括西藏、青海、四川西部和新疆南部山地等广大地区,面积约为23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有“世界屋脊”之称。青藏高原实际上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脉组成的高山“大本营”,地理学家称它为“山原”。高原上的山脉主要是东西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自北而南有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这些大山海拔都在五六千米以上。所以说“高”是青藏高原地形上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青藏高原在地形上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湖泊众多。高原上有两组不同走向的山岭相互交错,把高原分割成许多盆地、宽谷和湖泊。这些湖泊主要靠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而且大部分都是自立门户,独成“一家”。著名的青海湖位于青海省境内,为断层陷落湖,面积为4456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3175米,最大湖深达38米,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其次是西藏自治区境内的纳木湖,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4 6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这些湖泊大多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矿物,有不少湖还盛产鱼类。在湖泊周围、山间盆地和向阳缓坡地带分布着大片翠绿的草地,所以这里是仅次于内蒙古、新疆的重要牧区。青藏高原不但湖泊众多,而且还是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的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水力资源极为丰富,高原的地势高,面积广,从太阳那里获得的光热资源特别充足,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天高地寒”的不足,为生物的生长、人类的活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有利条件。在那里,只要是晴天,大多数地区日照都在12小时左右.全年日照总时数一般为2500~3200小时,比它东面的长江流域、四川盆地和江南丘陵地区多50~100%。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也强,这里地面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每年得到的太阳辐射能一般达到140~180千卡,也比上述3个地区高出50~100%。因此,太阳光能源的利用将是青藏高原的一项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青藏高原上还有一条很长的山间河谷盆地,这就是藏南谷地。另外在高原的东南部,由于河流切割形成了一系列南北走向的深切峡谷。祁连山也有一系列与山脉走向一致的纵向河谷。这些河谷盆地,地势比较低乎,气温较高,而且大部分河谷气候也比较湿润,所以成为青藏高原的主要耕作区。有的河谷两侧山坡还有森林,特别是高原东南部的峡谷地区,是中国西南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藏高原,尤其是其边缘地区广泛分布的“谷中谷”(河谷里的河谷)及河流两岸的阶地、山前的洪积扇叠置等现象,都揭示了青藏高原现仍在不断上升。这里频繁发生的地震和众多的地热泉,又反映了导致青藏高原隆起的地壳内部一系列复杂的地质过程尚未熄灭。对金沙江的精确测量表明,1956~1966年期间上升幅度最大的达到30~50毫米,最小的也有几毫米。随着高原的持续隆起,无疑自然环境还会不断发生变化。(选自方如康编《中国的地形》)

西藏各族人民作为新时代的主人共同继承、发展和分享藏民族传统文化,共同创造现代文明生活和文化事业,使西藏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发展。西藏文化保护的事实证明,所谓的“西藏文化灭绝”论是根本没有事实依据的。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西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工作还将继续加强。随着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保护西藏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和谐西藏的进程中,西藏文化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多种手段,保护和弘扬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开创和发展现代科学文化教育事业。 西藏的文物古迹得到有效保护。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区政府投入巨额资金,修复开放了1400多座寺庙。从2002年开始的西藏三大文物维修工程包括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萨迦寺的维修,总投资为3.3亿元,全部由国家财政拨付,创造了西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物维修工程纪录。从 2006年开始,中央人民政府又决定投入亿元,对西藏22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进行维修。2008年4月18日,西藏“十一五”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暨扎什伦布寺保护维修工程启动仪式在日喀则扎什伦布寺隆重举行,这标志着在西藏实施的投资最多、维修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工程全面启动。 西藏传统风俗习惯得到尊重和保护。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特别注意尊重和保护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动。目前,西藏共有1700 多座寺庙和各类宗教活动场所,僧尼万多人,各种宗教活动正常举行。每年到拉萨朝佛的西藏信教群众均达百万人次以上。从2004年开始,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恢复藏传佛教格西拉让巴考学制度。2007年国家宗教事务局公布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是西藏藏传佛教各教派的组织,并有藏文版会刊《西藏佛教》以及1所西藏佛学院和1所藏文印经院。为保障西藏各民族人民特别是广大藏族人民按照自己传统的风俗习惯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西藏自治区将“藏历新年”、“雪顿节”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确定为自治区的节假日,还明文规定,不准拍摄、围观天葬活动,不得在天葬场所喧哗等。 藏语文在西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1959年民主改革以来,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法规,西藏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各部门下达的正式文件、发布的公告都使用藏汉两种文字。在司法诉讼活动中,对藏族诉讼参与人,都使用藏语文审理案件,法律文书都使用藏文。西藏在广播电台、电视台,专门开设有藏文节目频率和频道。2007年末,藏语频道在全国少数民族语言电视频道中率先实现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节目。在西藏出版有14种藏文杂志、10 种藏文报纸,1989年以来出版的藏文图书有400多种。此外,藏语文学习也得到了法律保障。西藏自治区教育系统全面推行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双语教育体系,已经编译出版了从小学至高中所有课程的藏文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藏文专业术语规范化及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藏文编码已正式通过中国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各种藏文软件在计算机和网络上使用。截至2007 年底,西藏上网用户总人数已达16万人,占西藏人口的。 西藏传统文化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一贯重视藏民族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对民间文化开展大规模的收集和整理,使许多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得到了抢救和发掘。1979年成立了专门机构对被称为“世界史诗之王”的《格萨尔王传》进行全面抢救、整理,经过20多年的努力,现已整理出版《格萨尔》100多部,总印数达400多万册,同时还出版了20多部汉译本,并有多部被译成英、日、法文出版。2007年底,西藏全区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8个,文化馆、站203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同时还有18个县级民间艺术团体和500多个群众业余演出队;全区多次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一年一度的拉萨雪顿节、日喀则珠峰文化旅游节和那曲恰青赛马节等大型文化活动的内容不断创新,成为地区性品牌文化节庆活动。西藏自治区7大类、15项、23个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文化部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西藏有31人榜上有名。 文献档案得到妥善保护,建立了时代体系完整的历史档案库。工程浩大的宗教典籍的收集、整理和出版、研究工作不断取得进展。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等所藏经卷和佛教典籍得到了很好的保护。1990年以后,藏文《中华大藏经·丹珠尔》(对勘本)、《藏汉对照西藏大藏经总目录》等陆续整理出版,还印行藏传佛教的仪轨、传记、论著等经典的单行本供给寺庙,满足僧尼和信教群众的学修需求。2006年12月,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带标点的佛教经籍——《大藏经》的编纂工程正式启动。从2007年开始,西藏自治区启动了对贝叶经的摸底调查和建档工作,目前西藏已经登记在册的梵文贝叶经有426部,共4300多张。 藏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就重视对西藏社会历史文化的研究,1956年到1958年国家组织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就包括对西藏社会的调查与研究。改革开放后,我国还组建了一批藏学研究专门机构,在藏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当前,全国有近50个机构的近3000人从事藏学研究,研究领域涵盖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学艺术、宗教、哲学、语言文字、地理、教育以及考古、民俗、藏医藏药、天文历算和生态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牧业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大部分学科。2006年,中国首次颁发了藏学研究领域第一个国家级奖项——“珠峰奖”,这标志着中国藏学事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有力地促进了西藏同祖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大量游客乘火车进藏旅游,一些著名的文物古迹出现承载压力过重的问题,这进一步促使西藏各级政府更加重视、保护和发展当地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自治区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了严格控制参观人数、精心设计参观线路、科学合理疏导参观流量的办法以减缓这些珍贵而又脆弱的文物古迹的承载压力。青藏铁路使西藏人民通过旅游可以了解外界的信息和文化,可以在继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扬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积极投身到西藏文化保护中。

谢富仁张世民舒塞兵窦素芹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100085)

摘要地壳形变、构造应力场分析较好地解释了青藏高原周边新构造运动时期的地壳动力学演化特征:在上新世至早更新世期间,青藏高原北缘与东缘主要受来自印度板块碰撞青藏块体产生的垂直边界方向的挤压,在高原周缘主要形成逆断裂;早更新世末期以后,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推挤,高原地壳挤压变形不断增大,与此同时,在高原的东侧形成北西-南东方向拉张,构成了高原东部块体向东及向南东方向滑移的有利条件,从而导致高原周边的一系列断裂由逆冲改变为走滑。

关键词青藏高原北缘与东缘构造应力场地壳形变

1引言

青藏高原是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向北推挤欧亚板块,地壳缩短、加厚、隆升的结果。在持续强大的板块间会聚作用下,在高原的周边形成了一系列强度和规模均十分可观的走滑或逆冲走滑活动断裂,并导致破坏性地震频繁发生。中国大陆一些重要的地球物理场分界、深部构造的变异带也发生在这里。因此,研究青藏高原北缘与东缘的地壳动力学环境特征无疑是对全面认识青藏高原演化机制的重要补充和对大陆内部地壳动力过程研究的积极尝试。

青藏高原北缘与东缘的主要活动断裂包括:北部的阿尔金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带,北东部的祁连山—河西走廊逆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带、海原—六盘山左旋走滑逆冲活动断裂带,东北部的岷江、龙门山逆冲活动断裂带和东南部的鲜水河—安宁河—小江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带。这些断裂自第四纪以来,大多经历了由逆冲断裂向走滑断裂或逆冲走滑断裂的转化。

本文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1~5,7,8,15~17],通过断裂滑动资料反演的构造应力场分析结果和地壳均衡作用产生的地壳加厚、减薄过程研究相结合,揭示青藏高原北缘与东缘的断裂运动及地壳动力作用过程。

2第四纪早期构造应力场

限于研究方法和观测条件的限制,对于早期构造应力场的研究还十分困难,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由断层滑动资料确定构造应力张量的方法[11,13,14],通过分期计算,可获得研究区范围内不同时期的构造应力张量。

利用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方法是根据一组含有断层运动特征的断层观测数据来确定这些断层所在区域的构造应力状态。该方法的实质是用计算出的断面上的剪应力方向拟合断面上的滑动方向,最终给出应力张量的4个特征参量,它们是三个主应力方向和一个反映主应力相对量值比关系的应力比因子R=(σ2-σ3)/(σ1-σ3)。

应力分期的计算方法基于这样一个观点:在N个观测数据中,如果有n个数据(n<N)是同期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那么,这n个断层的观测擦痕与其拟合的相应的应力张量在其断面上的剪应力方向之间的偏差要小得多。据此通过计算机调整,反复试算,最终确定出合理的应力分期及相应的断层运动组合[12,9]。

通过构造应力分期的计算方法,我们获得了青藏高原北缘与东缘地区第四纪早期构造应力场分布概况(图1、表1)。由于受观测条件的限制,所获结果也只是早期应力场的一个大概轮廓。从表1、图1可以看出,高原北界阿尔金断裂带区域第四纪早期构造应力场主要为近南北方向挤压,应力张量结构为逆断裂型;高原北东缘地区,第四纪早期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应力张量结构以逆断裂型为主;高原东缘地区,第四纪早期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或北东东,其南段的川西和云南地区,主应力方向则为北东东或近东西,构造应力张量结构为走滑和逆冲断裂型。

表1青藏高原北缘与东缘第四纪早期构造应力张量特征

注:(1)谢富仁等,1989;(2)谢富仁等,1993。

依据青藏高原北缘与东缘地区构造变形、断裂运动性质转化分析确定该期构造应力场的时间上限为早更新世末至中更新世[8]。

图1青藏高原北缘与东缘第四纪早期构造应力场

1—逆断层;2—正断层;3—块体运动方向;4—主压应力方向

AF—阿尔金断裂,QF—祁连山—河西断裂,HF—海原—六盘山断裂,LF—龙门山断裂,XF—鲜水河—安宁河—小江断裂;A至F—构造分区(见表1)

3第四纪晚期(现代)构造应力场

对于青藏高原的现代构造应力场,已有不少学者通过震源机制解资料进行了研究。近些年我们又利用断层滑动资料进行了第四纪晚期以来现代构造应力场的研究,得出了在青藏高原北缘与东缘的大多数地区与震源机制解和部分应力测量结果基本上类似的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北缘与东缘现代构造应力场在一个相当的地质时期内是持续稳定的。

通过活动断裂滑动资料反演确定的青藏高原北缘与东缘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基本格局为:在北部阿尔金断裂带区域(A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自西而东表现为北北东至北东东方向,应力张量结构为逆断型和走滑断裂型(图3、表2);在高原北东祁连山—河西走廊断裂带至海原—六盘山断裂带地区(B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自西而东表现为北东或北东东至近东西方向,应力张量结构在祁连山—河西走廊断裂带西段以逆断型为主,其东段海原—六盘山断裂带的广大地区为走滑型(图2、表2)。在高原东缘北段的岷江断裂和龙门山断裂带地区(C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表现为北东东或近东西,应力张量结构在龙门山地区为逆断型,在其以西的岷江断裂带则为走滑断裂型;在高原东缘南段安宁河—小江断裂带地区(E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南东方向;在安宁河—小江断裂带以西的鲜水河断裂带地区(D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近东西,构造应力张量结构为走滑断裂型;在滇西北地区(F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北西—南南东方向,构造应力张量结构特征为走滑断裂型(图2、表2)。

综合由断层滑动资料确定的构造应力场结果、震源机制解以及原地应力测量结果,可得出青藏高原北缘与东缘现代构造应力场的一些基本特征:

(1)现代构造应力场作用在时间上是持续稳定的。由断层滑动方向确定的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特征与由震源机制解资料和原地应力测量所得区域现今构造应力场有着较好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反映了构造应力场作用在第四纪晚期以来是持续稳定的。

(2)现代构造应力场作用以水平挤压为主。绝大多数震源机制解的P轴和由断层滑动资料确定的构造应力张量的最大主压应力轴是近水平的,应力结构多为走滑断裂型,活动断裂的水平分量明显大于垂直分量(表3)。

表2青藏高原北缘与东缘第四纪晚期(现代)构造应力张量特征

续表

注:(1)谢富仁等,1989;(2)谢富仁等,1993。

图2青藏高原北缘与东缘现代构造应力场图

1—逆断层;2—正断层;3—走滑断层;4—块体运动方向;5—主压应力方向;6—地壳形态剖面线;A至F—构造分区(详见表2)

(3)现代构造应力场空间变化是协调的。尽管青藏高原北缘与东缘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表现出复杂多变的特性,但其总的变化趋势表现出较好协调性,其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从北西向南东,呈现出由北北东方向逐渐偏转为南南东方向的变化趋势。

表3青藏高原北缘与东缘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一览表

①阚荣举等,1977。

(4)现代构造应力场具有分区特点。分区特点不仅表现在应力作用方向上不同,而且也表现在应力张量结构上的不同,受断裂构造和动力环境控制,主要分为走滑断裂型应力区和逆断裂型应力区(表4)。

表4青藏高原北缘与东缘现代构造应力分区特征

(5)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相对第四纪早期构造应力场发生了一个顺时方向的旋转(图1、图2)。

4地壳形变特征

青藏高原的隆起可划分为早期的相对稳定期(古新世至中新世初期)和晚期的快速隆起期(中新世中晚期以来)[6]。在这期间,地壳在经历强烈构造变动的同时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均衡补偿作用。

相对稳定期

从古新世至中新世初,青藏块体从露出海面升至海拔1200~1500m左右,经历了漫长的4000多万年。这段时间构造运动相对稳定,在地貌上经历了漫长的、广泛的夷平过程[10]。横跨青藏块体、塔里木块体、阿拉善块体、鄂尔多斯块体以及华南块体,形成了和缓起伏、海拔几百至1500m左右的准平原。其相关沉积物在缓慢活动的凹陷区(譬如,青藏高原某些周边地区)得以保存,主要为粘土及粉、细砂级细粒物质。

由于地壳坐落在密度较为均一、有流体特征的地幔之上,因此,在地表经历夷平过程的同时,地壳则不可避免地经历着重力均衡过程。又由于地表最终形成了均一化夷平面,因此推断,地壳的重力均衡过程也是较为充分的。假设地壳密度是均一的,则重力均衡的最终结果必然形成均一的地壳厚度。这个均一的地壳,暂称之为基准地壳,以区别于中新世以来变形的地壳。

由于地表夷平过程实际存在的不彻底性,夷平面在青藏块体中心的海拔高度略高出块体边缘。因此,基准地壳厚度在青藏块体中心也偏大。阿拉善块体北部和鄂尔多斯块体,新生代以来无明显变形,地壳厚度为42~44km,可作为这里的基准地壳厚度;华南块体靠近海洋,其中部新生代以来变形不大,地壳厚度为40km左右,亦可作为这里的基准地壳厚度。

快速隆起期

中新世中期以来至第四纪是青藏块体快速隆起期,高原面在不足2000万年的时间内从海拔1200m升至5000m以上。这个时期以强烈的构造变形、火山活动以及变质作用为特点。形成于早第三纪的夷平面被破坏,中新统中期以来的沉积物中广泛发育了中粗砂、砾石等粗粒物质,说明地形起伏已很明显。与此同时青藏块体及周边地区的地壳也发生了强烈的缩短、加厚、褶皱和错断变形。在青藏高原北缘与东缘地壳形变特征明显不同:

北缘西段(图3,革吉—沙雅剖面Ⅰ—Ⅰ′):与基准地壳相比,南侧的青藏块体地壳加厚16~24km;北侧塔里木块体地壳加厚4~12km;再往北,天山块体地壳加厚10km。

图3革吉—沙雅地貌(a)和地壳形态剖面(b)

北缘东段(图4,玛多—阿拉善右旗剖面Ⅱ—Ⅱ′):南侧的青藏块体地壳与基准地壳相比,加厚14~18km;北侧阿拉善块体的南端地壳加厚12km,向北至中蒙边界逐渐过渡为基准地壳。

东缘北段(图5,都兰—富县剖面Ⅲ—Ⅲ′):与基准地壳相比,西侧的青藏块体地壳加厚14~16km,靠近青藏块体边缘,地壳快速减薄至基准地壳厚度;东侧的鄂尔多斯块体,西端地壳比基准地壳薄4km,向东逐渐过渡为基准地壳。

东缘南段(图6,巴塘—宣恩剖面Ⅳ—Ⅳ′):西侧青藏块体与基准地壳相比地壳加厚16~20km,靠近青藏块体边缘,地壳快速减薄;东侧华南块体的西端地壳比基准地壳减薄2km,向东逐渐过渡为基准地壳。

上述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北缘两侧地区均有地壳加厚的现象;青藏高原东缘,地壳加厚现象到这里迅速衰减,其东侧的地壳厚度甚至减薄。这说明印度板块对青藏块体的推挤作用穿过青藏块体继续向北延伸,而在青藏块体的南东边缘,这种作用迅速减弱,受青藏块体北移产生的北西向牵引作用,其东侧出现局部的引张。

图4玛多—阿拉善右旗地貌(a)和地壳形态剖面(b)

图5都兰—富县地貌(a)和地壳形态剖面(b)

图6巴塘—宣恩地貌(a)和地壳形态剖面(b)

5动力学演化机制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对青藏块体内部的影响,除了纵向压缩变形外,还有横向推挤,这种推挤在塔里木块体和印度板块之间的地区表现最为明显,好似两个刚性硬块把它们之间相对塑性的物质侧向挤出一样。这种物质的侧向挤出导致了青藏块体内部及边缘块体的解体和运移。

地壳构造变形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北缘两侧广大地区均有地壳南北向加厚的现象,说明印度板块对青藏块体的推挤作用穿过北缘继续向北深入;至于青藏高原东缘,青藏块体地壳加厚现象到这里迅速衰减,而东侧块体的地壳厚度甚至比基准地壳还薄,说明印度板块向东的侧向推挤作用结束于青藏块体东缘,而青藏块体向北的移动对东侧块体产生了北西向的牵引作用,造成了东侧块体西端地壳的局部减薄。正是这种东侧华南块体西端的局部拉张提供了后期青藏高原东部块体向南东挤出的有利条件。

图7青藏高原东缘第四纪块体运动、构造应力场演化图

构造应力场的演化较好地解释了这一地壳动力学演化的过程,在新构造运动早期,也就是第四纪初期以前,青藏高原北东边缘地区主要受到来自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会聚产生的正面和侧面挤压作用。这一时期印度板块向北正面推挤青藏块体,与此同时,在其东北一侧产生了强大的侧压。这一侧压在阿萨姆楔体以东的缅甸、云南西部地区表现为北东东—近东西的强烈挤压,由此产生这一地区近东西主压的应力场(图7a),造成了以横断山脉为代表的一系列南北向的紧密束状构造和挤压带。而在阿萨姆楔体北东的川藏地区,则为北北东或北东的挤压。

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期间,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推挤欧亚大陆,在印度板块和塔里木刚性块体之间的青藏块体,在接受了长时期巨大的纵向压缩变形之后,开始大规模的横向物质转移,高原东部边缘由于受其东侧地壳减薄拉张环境的诱导,发生了块体裂解和向东、南东方向的运移,应力场重新调整。由于高原北东边缘块体的侧移,缓解了印度板块正面作用的横向压缩,使得原来印度板块对东部地区的侧压退居次要位置,由此形成了我国西南地区新构造后期应力场格局(图7b),这种应力格局自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形成以来一直延续至今。

6结论

(1)青藏高原北缘与东缘自新构造早期以来,经历两期主要的构造应力场作用。这两期构造应力场的调整转化大约发生在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第一期大约在上新世至早更新世期间,构造应力场的主要特征为最大主压应力作用在垂直高原边界的方向上,应力场结构以逆冲断裂型为主;第二期自早更新世末期以来至今,也即现代构造应力场,其最大主压应力方向相对早期构造应力场发生了一个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应力场结构以走滑断裂型为主。

(2)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壳变形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自古新世至中新世初期,地壳表面经历了长期的夷平面作用,形成了海拔1200~1500m左右的夷平面,地壳则由于重力均衡作用,形成厚度较为均一的基准地壳(基准地壳厚度在北缘为42~44km。南东缘为40km左右);第二阶段,新近纪至第四纪,尤其是上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从海拔1500m左右升至5000m以上,高原北部及外围地区地壳分别加厚16~24km和4~12km,高原的南东地壳加厚16~20km,其外围边缘地壳减薄2~4km。

(3)青藏高原北缘与东缘地壳加厚或减薄的现象表明印度板块对青藏块体的推挤作用穿过青藏块体北缘继续向北延伸。而在青藏块体的南东边缘,由于受青藏块体的大幅度北移的影响,在其东侧形成了北西—南东的拉张。

(4)构造应力场的演化较好地解释了青藏高原北缘与东缘的地壳动力作用过程。早期在高原的东侧产生了强大的侧压,后期在青藏高原接受了长期巨大的纵向压缩的变形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横向物质转移,高原东部边缘由于地壳减薄拉张环境的诱导,发生块体裂解和向东、南东方向的运移,应力场重新调整。

参考文献

[1]丁国瑜,卢演俦.中国现代板内运动状态的初步研究.科学通报,1986,18:1412~1415.

[2]丁国瑜.有关青藏高原活动构造的一些问题.西北地震学报,1988,10(增刊):1~11.

[3]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海原活动断裂带.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

[4]国家地震局“阿尔金活动断裂带”课题组.阿尔金活动断裂带.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

[5]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兰州地震研究所.祁连山—河西走廊活动断裂系.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

[6]李炳元等.西藏第四纪地质.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7]谢富仁,刘光勋.阿尔金断裂带中段区域新构造应力场分析.中国地震,1989,5(3):26~36.

[8]谢富仁,祝景忠,梁海庆,刘光勋.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基本特征.地震学报,1993,15(4):407~417.

[9]谢富仁,祝景忠,舒赛兵.鲜水河断裂带区域第四纪构造应力场的分期研究.地震地质,(1):35~43.

[10]杨逸畴等.西藏地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11] of the mean principal direction of stresses for a given fault .

[12] analysis of fault slip data (B7):583.

[13] and theorique et numerique d'un modele mecanique elementaire applique a I'etuded'une population de

[14] and inverse problem in mierotectonic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t resstensors from fault striation (1):51~55.

[15] and tectonics of Asia:effects of a continental ~425.

[16] and plane solution of earthquakes and active tectonics of Tibetan Plateau and ~153.

[17] and the mechanics of the collision between India and

by and ~157.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包括西藏、青海、四川西部和新疆南部山地等广大地区,面积约为23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有“世界屋脊”之称。 青藏高原实际上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脉组成的高山“大本营”,地理学家称它为“山原”。高原上的山脉主要是东西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自北而南有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这些大山海拔都在五六千米以上。所以说“高”是青藏高原地形上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 青藏高原在地形上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湖泊众多。高原上有两组不同走向的山岭相互交错,把高原分割成许多盆地、宽谷和湖泊。这些湖泊主要靠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而且大部分都是自立门户,独成“一家”。著名的青海湖位于青海省境内,为断层陷落湖,面积为4456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3175米,最大湖深达38米,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其次是西藏自治区境内的纳木湖,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4 6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这些湖泊大多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矿物,有不少湖还盛产鱼类。在湖泊周围、山间盆地和向阳缓坡地带分布着大片翠绿的草地,所以这里是仅次于内蒙古、新疆的重要牧区。 青藏高原不但湖泊众多,而且还是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的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水力资源极为丰富,高原的地势高,面积广,从太阳那里获得的光热资源特别充足,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天高地寒”的不足,为生物的生长、人类的活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有利条件。在那里,只要是晴天,大多数地区日照都在12小时左右.全年日照总时数一般为2500~3200小时,比它东面的长江流域、四川盆地和江南丘陵地区多50~100%。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也强,这里地面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每年得到的太阳辐射能一般达到140~180千卡,也比上述3个地区高出50~100%。因此,太阳光能源的利用将是青藏高原的一项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 青藏高原上还有一条很长的山间河谷盆地,这就是藏南谷地。另外在高原的东南部,由于河流切割形成了一系列南北走向的深切峡谷。祁连山也有一系列与山脉走向一致的纵向河谷。这些河谷盆地,地势比较低乎,气温较高,而且大部分河谷气候也比较湿润,所以成为青藏高原的主要耕作区。有的河谷两侧山坡还有森林,特别是高原东南部的峡谷地区,是中国西南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藏高原,尤其是其边缘地区广泛分布的“谷中谷”(河谷里的河谷)及河流两岸的阶地、山前的洪积扇叠置等现象,都揭示了青藏高原现仍在不断上升。这里频繁发生的地震和众多的地热泉,又反映了导致青藏高原隆起的地壳内部一系列复杂的地质过程尚未熄灭。对金沙江的精确测量表明,1956~1966年期间上升幅度最大的达到30~50毫米,最小的也有几毫米。随着高原的持续隆起,无疑自然环境还会不断发生变化。

与在行走中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机械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机械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尤世杰.试论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定位设计[J].工业技术,.

[2]张树勋.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定位设计方法[J].工业技术,.

[3]王存荣.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的定位设计及其价值研究[J].工程机械,.

[4]梁荣坚.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定位设计方法[J].机械管理开发,.

[5]胡建中,等.工程机械机群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研究.制造业自动化,2005(12):22-25,39.

[6]梁兰娇.浅谈工程机械油耗定额的制定[J].北方交通,2008(7):160-162.

[7]李兴,张礼崇,郜祥,等.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及诊断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2(01):49-50.

[8]杨晓强,张梅军,苏卫忠.机械设备状态监测系统[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9(03):29-32.

[9]张利群,朱利民,钟秉林.几个机械状态监测特征量的特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1,20(1):20-21.

[10]徐敏,等.设备故障诊断手册-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11]靳晓雄,胡子谷.工程机械噪声控制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12]蒋真平,周守艳.工程机械噪声与控制分析[J].建筑机械,2007(4):79-82.

[13]张性伟,王世良,付光均.工程机械驾驶室内的降噪方法[J].工程机械,2008(1):61-63.

[14]廉红梅,朱武强.某型平地机噪声测试分析及降噪改进措施[J].工程机械,2019(7):40-45.

[15]邵杰,张少波,刘宏博.某型平地机作业时发出异响的原因及改进措施[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9(1):60-61.

[16]杨林.一种新型高精密机械密封的研究[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60-61+80(2017-10-30).

[17]许艾明,赵柱,陈琨,等.非确定工作状态下机械系统可靠性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1):100-102.

[18]韩萍,张彦生.高新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及发展[C].北京: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年会,2003.

[19]李志刚.矿山机械的润滑管理与保养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1):128-129.

[20]武志敏.水泥机械液压系统液压油污染的危害与控制[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88-89.

[21]白永,张啸晨.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技术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97-98.

[22]徐晓光,喻道远,饶运清,等.工程机械的智能化趋势与发展对策[J].工程机械,2002,33(6):9-12.

[23]王世明,杨为民,李天石,等.国外工程机械新技术新结构和发展趋势[J].工程机械,2004(1):4,65-70.

[24]邵杰,张勇.自动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使用中的应用效用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9):148.

[25]赵红,烟承梅,严纪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展望[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5):65-67.

[26]毛安石.探析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山西农经,2019(24):112+114.

[27]李杰.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50(18):41.

[28]席猛.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析[J].山西农经,2019(4):127.

[29]张永宽.全面应用自动化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制造水平探究[J].南方农机,2018,49(20):33.

[30]黄东升.适用于中国非公路设备发展的液力传动油技术[J].润滑油,2016,31(5):10-13.

[31]李良敏,何超,宋成利,袁帅,张志阳,陈力.微创手术机器人机械臂结构设计与工作空间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19,01:40-46.

[32]梁东岚,张钺烔,吴嘉汶,姚翠兰.突破性机械义肢[J].中国科技教育,2019,02:22-23.

[33]郭磊.现代化医疗机械通气装置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3:63.

[34]徐生龙,崔玉萍金属复合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OL].世界有色金属,2017,(16):70+72(2017-10-25).

[35]刘浩浩,李洁,徐亦陈.基于粗糙集的起重机械安全风险评价[J/OL].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7,(05):154-158+169(2017-10-25).

[36]何帆,肖锡俊.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患者抗凝治疗的进展[J/OL].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7,(11):1-6(2017-10-25).

[37]刘文波.汽车控制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OL].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0):112(2017-10-26).

[38]刘坤,吉硕,孙震源,徐洪伟,刘勇,赵静霞.多功能坐站辅助型如厕轮椅机械结构设计与优化[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03:872-880.

[39]乔宇,姚运萍,马利强,杨小龙,陈继鹏,陈惠贤.重离子放疗辅助医用机械臂避撞路径规划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9,06:61-65.

[40]龙腾.一种六自由度机械臂的控制系统设计[J].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2019,06:65-68.

[41]赵海贤.探析机械工程智能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江西建材,2017,(20):236+239.

[42]王恒宗.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5-6.

[43]徐沛锋.机械电子工程综述[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14-15.

[44]韩宁.机械制造工艺与机械设备加工工艺要点[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39-40.

[45]梁万吉.浅谈计算机辅助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的结合[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64-65.

[46]罗校清.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工业机械故障诊断优化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0):106-107+110.

[47]张司颖.航空装备机械原因事故主要特点及预防措施[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78-79.

[48]李光志,张营.《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创新[J].现代商贸工业,2017,(30):170.

[49]马占平.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47-48.

[50]程彬.关于我国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138-139.

[51]韦邦国,宋韬,郭帅.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移动机械臂激光导航标定[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9,06:47-49.

[52]徐雅微,韩畅,赵子航,姚圣.基于VIVE的虚拟现实交互式机械臂仿真运动平台搭建[J].现代计算机,2019,14:68-72.

[53]马波,赵祎,齐良才.变分自编码器在机械故障预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9,12:245-249+264.

[54]孙晓金,刘洪波.机械自动化设备设计的安全控制[J].南方农机,2020,51(04):132.

[55]葛兆花.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设计原则和发展趋势分析[J].南方农机,2020,51(04):134.

[56]柏洪武.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之我见[J].河北农机,2020(02):32.

[57]郭兰天,尚艳竣,蔡凤帅,韩祥晨,胡耀增.机械设计制造领域中自动化技术应用探索[J].中国设备工程,2020(03):35-36.

[58]王岩.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2):40.

[59]周海江.基于现代化的机械装配自动化应用及发展研究[J].农家参谋,2020(03):186.

[60]董佩.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管理[J].机械管理开发,2020,35(01):233-234.

[61]王晗.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农家参谋,2020(02):203.

[62]刘梦,李娜.浅谈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实践[J].科技风,2020(01):131.

[63]曹祥辉,宋瑞瑞.机械自动化与绿色理念相融合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20(01):145.

[64]张丽红,郝俊珂.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问题及改进方法探究[J].科技风,2020(01):155.

[65]柏洪武.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河北农机,2020(01):31.

[66].机械行业启动全面质量管理升级行动[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1(2017-10-30).

[67].2017机械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4-16(2017-10-30).

[68].我省首评"机械工业50强"东汽、二重、川开等入选[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7(2017-10-30).

[69].2017年四川省机械工业联合会联络员会议在峨眉山召开[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7(2017-10-30).

[1]郑文纬,吴克坚.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06

[3]杨家军.机械系统创新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高志.黄纯颖.机械创新设计[M].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10

[5]王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选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黄华梁、彭文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学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颜鸿森.姚燕安.王玉新等译.机构装置的创造性设计(creativedesignofmechanicaldevices)[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邹慧君.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11]王世刚.张春宜.徐起贺.机械设计实践[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12][美]厄儿德曼.桑多尔著.机构设计--分析与综合.第一卷(1992),第二卷(1993).庄细荣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3]温建民.Pro/三维设计基础与工程范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4]赵瑜.闫宏伟.履带式行走机构设计分析与研究[M].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15]秦大同.谢里阳.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化学工业出版社[M].2011

[16]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7]陈敏.缪终生一种新型滚动四杆螺母副的研究与应用[J].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2009.

[18]彭国勋.肖正扬.自动机械的凸轮机构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9]孙志礼.机械设计[M].东北大学出版.2011

[20]张也影.流体力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1]吴涛、李德杰,彭城职业大学学报,虚拟装配技术,[J]2001,16(2):99-102.

[22]叶修梓、陈超祥,ProE基础教程:零件与装配体[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3]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4]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5]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1金会庆.驾驶适性.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2蔡辉、张颖、倪宗瓒等.Delphi法中评价专家的筛选.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5,1:49~55.

3侯定丕.管理科学定量分析引论.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4王有森.德尔菲法.医学科研管理学(刘海林主编.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79~289.

5安徽省劳动保护教育中心编.劳动安全、卫生国家标准及其编制说明汇编第三辑,1987.

[1]王遐.随车起重机行业扫描[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3):68-71

[2]王金诺,于兰峰.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3]卢章平,张艳.不同有限元分析网格的转化[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9(6):10-14

[4]朱秀娟.有限元分析网格划分的关键技巧[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1):185-186

[5]姚卫星.结构疲劳寿命分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6]桥斌.国内外随车起重机的对比[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7):91-92

[7]王欣,黄琳.起重机伸缩臂截面拓扑优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3):374-379

[8]须雷.国外起重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博览,2012(32):241

[9]张质文,王金诺.起重机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10]杨育坤.国外随车起重机的生产与发展[J].工程机械,1994(11):31-34

[11]刘宇,黄琳.起重机伸缩臂最优截面形式的研究[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3(1):65-69

[12]张青,张瑞军.工程起重机结构与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3]邓胜达,张建军.汽车起重机吊臂旁弯现象的分析[J].建筑机械化,2010(11):39-41

[14]李志敏.伸缩吊臂滑块局部应力分析及变化规律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15]蒋红旗.汽车起重机吊臂有限元优化设计[J].煤矿机械,2005(2):9-11

[16]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GB/T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17]张宇,张仲鹏.类椭圆截面吊臂的约束扭转特性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3):237-239

[18]江兆文,成凯.基于ANSYS的全地面起重机吊臂有限元参数化建模与分析[J].建筑机械,2012(7):89-92

[1]邹银辉.煤岩体声发射传播机理研究[D].山东:山东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

[2]贾宝新,李国臻.矿山地震监测台站的空间分布研究与应用[J].煤炭学报,2010,35(12):2045-2048

[3]柳云龙,田有,冯晅,等.微震技术与应用研究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28(4):1801-1808

[4]徐剑平,陈清礼,刘波,等.微震监测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1,7(1):89-82

[5]汪向阳,陈世利.基于地震波的油气管道安全监测[J].电子测量技术,2008,31(7):121-123

[6]何平.地铁运营对环境的振动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7]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M].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1990

[8]崔自治.土力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9]许红杰,夏永学,蓝航,等.微震活动规律及其煤矿开采中的应用[J].煤矿开采,2012,17(2):93-95、16

[10]李铁,张建伟,吕毓国,等.采掘活动与矿震关系[J].煤炭学报,2011,36(12):2127-2132

[11]陈颙.岩石物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2]秦树人,季忠,尹爱军.工程信号处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3]董越.SF6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及振动信号的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14]张谦.基于地脉动观测的城市地区工程场地动参数及反演地下结构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15]刘振武,撒利明,巫芙蓉,等.中国石油集团非常规油气微地震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48(5):843-853

[16]聂伟荣.多传感器探测与控制网络技术-地面运动目标震动信号探测与识别[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1(6).

火爆推荐:如何设置论文的参考文献标注格式养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对您论文录用率至关重要。文章之所以要标明参考文献,是因为您文章内容中有引用他人学术成果的内容,除非您的文章完全没有引用。一篇优秀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或者是学位论文,其参考文献格式应符合如下要求:⑴按论文中参考文献被引用的先后次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作为上角标,并列在正文的末尾。⑵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一般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 al”;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中外人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法。⑶参考文献类型在文献题名后用方括号加以标引,以单字母方式标志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10. 参考文献中著录格式示例①期刊[序号] 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页-止页②专著[序号] 作者.书名.版本(首版免注).翻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页-止页③论文集[序号] 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起页-止页④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学位论文](英文用[Dissertation]).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⑤专利[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⑥技术标准[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度⑦报纸文献[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面次序)⑧电子文献[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示/载体类型标示文献网址或出处,更新/引用日期11.外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其文字所在国的著录格式。12.正文中的说明性注解采用随文脚注,用上标形式“①”等数字表示。13.论文的附录依次为附录1,附录2……编号。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另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

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利用物理定律为机械系统作分析、设计、制造及维修的工程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郑文纬,吴克坚 .机械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06

[3]杨家军.机械系统创新设计[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高志.黄纯颖. 机械创新设计[M] .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10

[5]王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选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黄华梁、彭文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学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颜鸿森.姚燕安.王玉新等译.机构装置的创造性设计(creative design of mechanical devices)[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邹慧君.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11]王世刚.张春宜.徐起贺.机械设计实践[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12][美]厄儿德曼.桑多尔著.机构设计——分析与综合.第一卷(1992),第二卷(1993).庄细荣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3]温建民. Pro/E 三维设计基础与工程范例[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4]赵瑜.闫宏伟.履带式行走机构设计分析与研究[M] .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15]秦大同.谢里阳.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化学工业出版社[M] .2011

[16]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7]陈敏.缪终生一种新型滚动四杆螺母副的研究与应用[J]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 2009.

[18]彭国勋.肖正扬.自动机械的凸轮机构设计[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9]孙志礼.机械设计[M] .东北大学出版.2011

[20]张也影.流体力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1]吴涛、李德杰,彭城职业大学学报,虚拟装配技术,[J] 2001,16(2):99-102.

[22]叶修梓、陈超祥,ProE基础教程:零件与装配体[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3]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4]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5]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1].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机械工程专业概论》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2期.王晓军.

[2].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教学改革探索.

《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7期.牛宗伟.李志永.

[3].铸造铝合金绿色化规划概论.

《铸造技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z1期.钱翰城.李俊.

[4].工业设计概论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吕艳红.吴晨.任文营.

[5].《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5期.张增敏.邓丽明.谢嘉.

[6].基于CAXA软件的《CAD/CAM概论》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4期.王英惠.

[8].包装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2期.孙昊.张新昌.王利强.

[9].数据流关键技术研究概论.

《装备制造技术》.2009年11期.羌晨晨.

[10].现代工业概论课程大班制教学方式探讨.

《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7期.许四祥.高培青.

[1]机械基础系列课素材库—机械原理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

作者:赵艳红.机械设计及理论北京理工大学2003(学位年度)

[2].高浓度难降解印染废水变频超声聚焦裂解机理的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江育波.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08(学位年度)

[3].基于AD+TRIZ理论的快速夹紧机构创新设计.被引次数:1

作者:刘凡.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13(学位年度)

[4].全自动医用带线缝合针打孔机的设计与研究.

作者:刘奎武.机械工程江苏大学2013(学位年度)

[5].一种自动贝壳装饰贴片切割机的设计与研究.

作者:范红梅.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10(学位年度)

[1]CAXA数控编程软件应用概论.

孙贻芬,2013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

[2]铸件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发展概论.

安利强.王永芳.王璋奇,2004第十三届河北省铸造学术年会

[3]对高校机械类骨干通选课“高新技术发展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几点思考和探讨.

张明哲.赵东.任升峰,2008第十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

[4]一汽铸造有限公司铸造二厂铸件挽救工程概论.

郝影秋.曹瑞鹏,20092009全国铸件挽救工程技术年会

[5]逆向工程技术概论.

周耀新.王宏涛.刘巧云,2005第十一届全国机械设计年会

[6]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概论.

王宏涛.刘巧云.周耀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学术年会

[7]非正交系坐标测量系统概论.

王宏涛.周耀新.刘巧云,2005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

[8]X射线实时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概论.

曾祥照.孙忠诚,1997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四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

[9]铝合金挤压铸件缺陷概论.

齐丕骧.齐霖,20012001中国压铸、挤压铸造、半固态加工学术年会

[10]鲜奶冷藏运输设备概论.

王福.王颖伟.王慧峰,19991999年全国包装与食品加工技术研讨会

行走的参考文献指在作者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所阅读别人的论文内容,加以引用。参考文献是所有写论文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在阅读所感兴趣领域的内容之后,知道应该怎么写文章,而参考文献也是所有文章最后一部分,所要罗列出来的。

与靠右行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行走的参考文献指在作者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所阅读别人的论文内容,加以引用。参考文献是所有写论文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在阅读所感兴趣领域的内容之后,知道应该怎么写文章,而参考文献也是所有文章最后一部分,所要罗列出来的。

因为各个国家的行驶习惯都是不同的,我们国家使用这种方法更有利于交通。

大学生仪态礼仪(一)站姿—挺直如松成为一位日常生活或社交场合中受人欢迎的人,最重要的是要具备正确的站立姿态,因为站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正式或非正式场合中第一个引人注视的姿势。优美、典雅的站姿能衬托出美好的气质和风度,它的形象要点是挺直、均衡、舒展。1.规范站姿的基本要领头正、肩平、臂垂、躯挺、腿直具体来说,就是头要放正,两眼平视,精神饱满;开肩放平,直颈收领;两臂放松下垂,手指自然弯曲。女生两手也可在体前交叉,一般是右手放在左手上,肘部应略向外开,男生在必要时可单手或双手背于背后;挺胸立腰,收腹收臀;两腿要直,膝盖放松,大腿稍收紧上提,重心落于前脚掌;男生站立时,双腿可以微微张开,但不能超过肩宽;女生站立时,宜两膝并拢,脚后跟靠紧,脚可成“V”形或“T”形。2.应当避免以下站姿(1)两腿交叉站立(它给人以不严肃的感觉);(2)双手或单手叉腰(这种站法往往含有进犯之意,异性面前叉腰,则有性侵犯或性挑逗之意);(3)双臂交叉抱于胸前(这会有消极、防御、抗议之嫌);(4)双手插入衣袋或裤袋中(不严肃,拘谨小气;实在有必要时,可单手插入前裤袋);(5)站立时身体不时抖动或晃动(给人漫不经心或没有教养的感觉);(6)弯腰驼背、腹部外凸(有损形体美)。3.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大学生参加学校的学生活动或校外的专业实践活动时,一般担任活动的接待员、促销员、导购员、导游员等,有些同学还能担任礼仪小姐、车模等对礼仪规范要求较高的工作担任不同工作时,除了要保持以上的基本仪态外,还要根据不同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1)一般工作站姿工作过程中,在遵守基本站姿的基础上,男性与女性通常根据各自不同的性别特点,可以各有一些局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其手位与脚位使用的不同。男性在站立时,要力求表现阳刚之美。站立时,可以将一只手(一般为右手)握住另一只手的外侧面,叠放于腹前,或者相握于身后。双脚可以叉开,双脚叉开后两脚间距不要超过肩宽。同时,还要注意,在郑重地向客人致意的时候,必须脚跟并拢,双手叠放于腹前。女性在站立时,要力求表现阴柔之美,在遵守基本站姿的基础上,可将双手虎口相交叠放于腹前,。注意在服务于人时,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站立时,一定要用自己的正面面对服务对象,切不可将自己的背部和臀部对着对方。(2)待客站姿待客时要注意手脚肌肉适当地放松,不必始终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可以在以一条腿为重心的同时,将另外一条腿向外侧稍稍伸出一些,使双脚呈叉开状,适当放松,重心交替转换;双手可以背于身后,稍做放松;双膝伸直,不能出现弯曲;脊背要伸直,在肩、臂自由放松时,脊椎仍然要保持直立。工作中这样做,既不失仪态美,又可以减缓疲劳。(3)服务站姿在为客人服务时,头部正面要微微侧向客人,保持微笑,手臂可以持物,如下图所示也可以自然下垂。手臂垂放时,应当从肩部至中指呈现出一条自然流畅的垂线。(4)迎宾站姿迎宾时对站姿的要求是规范、标准的,即采用基本站姿,双手相叠于腹前丹田处,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宾客经过时,迎宾人员要面带微笑,并向客人行鞠躬礼或欠身礼。(5)展示物品站姿站立展示物品时,目的是要突出物品的形象。如手持小件物品展示时,一般要将物品至于客人面前,与客人的视线平行,方便客人观赏;对于像汽车等大件物品,车模等服务人员要尽量做到与物品融为一体,要靠近物品站立,站在物品的侧面或前面,站立的姿势也可根据物品的风格和气质做相应调整,如下图所示。(二)走姿—从容稳直走姿是站姿的延续动作,是展示人的动态美的极好手段。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公共场合中,走路都是“有目共睹”的肢体语言,往往最能表现一个人的风度、风采和韵味,有良好走姿的人,会更显青春活力。优美的走姿有助于塑造体态美,排除多余的肌肉紧张,会使身体各部分都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走姿要做到从容、平稳、轻盈、直线。1.规范走姿的基本要领头正、肩平、躯挺、步位直、步幅适当、步速平稳、摆幅适中、脚步轻盈、动作协调。具体的讲就是上体保持标准站姿;脚尖略开,脚跟先着地,重心慢慢前移至前脚掌,使身体前移,步位向前,直线行进;跨步均匀,两脚间距约一只脚到一只半脚;步伐稳健自然、有节奏感;手臂垂直放松,上臂带动前臂,肘关节略l,以肩关节为轴,向前直线摆动,前臂不要向上甩动,手臂与身体的夹角一般在10°-15°,外开不超过30°;适当用力,脚步轻盈,特别在教室和图书馆,更应放轻脚步,不能发出过大的声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上下楼梯时,上体要直、脚步要轻、重心要稳,一般不要手扶栏杆。2.应避免的走姿(1)双手插入裤袋(让人觉得拘谨、小气);(2)双手反背于背后(给人以傲慢、呆板的感觉);(3)身体乱晃乱摆(给人轻佻、浮夸、缺少教养的印象);(4)步子太大或太小(太大不雅观,太小不大方);(5)避免“内八字”或“外八字”。3.实践中的具体运用(1)一般工作走姿工作中,按照基本走姿的要求,还可以根据自身着装和工作性质,让走姿传递个性信息,比如礼仪小姐在着旗袍行进时,除了身体协调、姿势优美、步伐从容等基本要求外,还要展现出妩媚和典雅,可以富有节奏的轻轻摇摆裙边,让身形在走动中更显婀娜多姿(2)陪同引领的走姿陪同是指陪伴客人一同行进。引领则是指在行进之中为客人引路。在接待服务工作中,经常会陪同或引导服务对象。陪同引领的走姿应注意以下四点:第一,方位正确。若双方并排行进时,服务人员应居于左侧。若双方单行行进时,则服务人员应居于左前方约1米的位置,采用手掌五指并拢,掌心向上的方式为其指引方向。当服务对象不熟悉行进方向时,一般不应请其先行,同时也不应让其走在外侧。第二,速度协调。在陪同引领服务对象时,服务人员行进的速度要与对方相协调,切勿我行我素,将客人抛之于后。第三,提醒及时。陪同引领时,要处处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每当经过转角、楼梯、道路坎坷、照明欠佳或有障碍之处时须提醒对方留意,并帮助其通过。绝不能沉默无语,让对方茫然不知所措。第四,体位适当。陪同引领客人时,根据情况有必要采取一些特殊的体位。比如请对方开始行进时,应伸手指明方向,面向对方,稍许欠身。在行进中与对方交谈或答复其提问时,应将头部和上身正面转向对方。(3)上下楼梯的走姿在对客人进行服务中,如遇上下楼梯,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注意专用楼梯的使用。有些服务单位为方便客人,往往规定服务人员不得与客人走同一个楼梯,也不能占用残疾人专用楼梯通道。如有此规定,且没有进行引导陪同服务时,服务人员必须遵守。在搬运货物时,更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让货物碰撞客人,堵塞道路,永远都是不对的。第二,注意礼让服务对象。上下楼梯时,千万不要同服务对象抢行。在平路行进时,出于礼貌,可请对方先行。当自己陪同引导客人上下楼梯时,则应先行在前引导。第三,坚持“靠右走”原则。上下楼梯时,均不要并排行走,而应当靠右侧上下,为有急事的人留出左侧,便于超越第四,减少楼梯上的停留时间。楼梯多是人来人往之处,所以不要停留在楼梯上休息、交谈或是慢慢悠悠地行进,这样会带来交通堵塞(4)进出电梯的走姿在高层的教学楼里学习,或者作为服务人员在高楼大厦里面工作时,免不了要使用电梯。在使用电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遵守“先出后进”的原则。乘电梯时,要让里面的人出来之后,外面的人才能进去不然,人一旦过多了,就会出现混乱场面。第二,尊重周围的乘客。进出电梯时,大都要侧身而行,免得碰撞、踩踏他人。进入电梯后,应尽量站在里边,若人多时,最好面向内侧,或与他人侧身相向。需在大楼中段出电梯,先要做好准备,提前换到电梯门口。第三,照顾好服务对象。在乘电梯时遇见客人,即便并不相识的,也要以礼相待,请对方先进先出。若是负责陪同引导对方时,则还要注意:乘坐无人值守操作电梯时,服务人员须自己先进后出,以便控制电梯。乘坐有人操作的电梯时,则服务人员应当后进后出。(5)出入房门的姿势学生在进入教师办公室,参加招聘面试,或勤工俭学成为服务人员时,常常会需要进入或离开某一特定的房间,出入房门时要注意以下细节:第一,要先通报。在出入房门时,尤其是在进入房门前,一定要采取叩门(一般以中指轻叩三下)或按铃的方式,向房内之人通报。第二,要以手开关房门。出入房门时,当身体走过房门后,务必要用手来开门或关门。在开关房门时,用肘部顶、用臀部撞、用膝盖拱、用脚跟蹬、用脚尖踢等都是不良做法。第三,要面向他人。出入房门,特别是在出入一个较小的房间,而房内有客人时,最好是反手关门反手开门,始终注意面向服务对象,而不是把背部朝向对方。“后入后出”。与他人一起先后出入房门时,为了表示自己的礼貌,一般应当自己后进门、后出门,而请对方先进门、先出门。但若是陪同引领客人第一次进入房间,服务人员可以先进入房间,必要时介绍房内的设备使用情况。主动为客人拉门。在陪同引导客人时,服务人员还有义务在出入房门时为服务对象拉门。

王国栋为自己的想法,撰写了第一篇论文《行人靠右走,危险随时——交通事故引发的思考》。我国现行的交通规则是机动车靠右侧,行人也靠右侧,同侧人车顺向并行。而王国栋设计的方案是:机动车靠右侧,行人(非机动车)靠左侧,同侧人车逆向行进。王国栋把他的方案和现行方案作了对比,并分别总结分析出“二十利”、“二十弊”。

国栋认为自己的方案是最佳方案。 他的方案让对行人安全威胁较大的同侧机动车都从迎面驶来,便于行人充分发挥善于从正面观察事物、并能及时准确地作出应变反应的长处,避开行人因背后无眼,无法观察背后事变的弱点,可使行人较为主动,此时背后虽仍有来车,但因基本上都是靠对侧行驶的,故对本侧行人安全威胁不大,而且,按他的方案,直行时行人少有挡道,司机无须频繁鸣笛,可减少噪音,在城市普遍实行禁鸣之后,因行人对来车一目了然,很少有人挡道,对禁鸣工作有利,同理,可相对减少机动车刹车及变速次数,可降低车辆磨损及油耗,也能减轻环境污染。尤其在乡间公路,行人若需右转弯过路时,由于对其威胁较大的同侧机动车都迎面而来,便于察看,可选择适当时机转弯,这样,对侧车虽来自背后,但由于转体后可使视角扩大,要看准横过时机并不难。另外,由于骑车人习惯从左侧上下,行进中机动车一旦对行人构成威胁,行人下自行车后,自行车夹在机动车和行人中间,机动车不易伤着行人……

此文后来发表在1998年第10期《道路交通管理》杂志杂志的第28页上,改标题为《略论非机动车和行人改为左行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被删改为区区五六百字。王国栋并不孤独,还有一部分人也在用自己的研究表达对“靠右走”的不满。他们认为:这个制度安排不科学。理由是:当人靠右走时,与他同一方向走的车辆也靠右走。行人看到迎面开来的车是离自己较远的左边,并不自己构成威胁。相反,与同方向行走、在后面的车辆,行人是看不到的。这些车辆对行人的威胁是非常大的。如果将制度修改为:行人靠左走,机动车靠右走,行人的交通安全系数就会提高。而且由于我国驾驶员位置居左,新手一般对左边的距离掌握尚好,但对右边车距难以掌握。往往已很靠右,他们却无感觉。很容易令车子的右边撞上路牙或其他矮小不易见到的东西,甚至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碰撞。

王国栋和他的同道们言之凿凿,并付诸行动于推动右行制度的改革当中,然而时至今日,他们的事迹与声音也仍然只能停留在故纸堆与陈旧的网页里面。那么,阻挡人们“靠左走”的理由在哪里呢?或者只是习惯的惰性使然?环顾四邻,异于我们这种习惯的国家不在少数:新马泰等英系国汽车是左侧通行,印尼虽然汽车靠右行人却靠左。可惜我们在建设我们自己的交通制度时,并没有引用上述这些邻居的习惯。

与走进老舍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既然是学习指导,那就必须得面面俱到了,你就按作家论的一般方法来就行。一、介绍下生平、代表作、最好有年表、传奇经历也讲一讲,容易吸引眼球,尤其是跟共产党的交往这片,肯定有人感兴趣,这种八卦事情,老舍传里必须有。二、代表作介绍几个,《骆驼祥子》《茶馆》《二马》《四世同堂》《猫城记》等等吧。写作背景千万别忘了,分国内国外两个阶段,还有在新加坡写成的儿童文学《小坡的故事》。三、受到谁的影响,在英国受到的影响。四、文学观念、美学理想、小说的主题。他基本就是实用主义,讽刺现实,文学救国那伙的。五、语言基本就是这些了,这可是一个字一个字打上的啊,希望对你有帮助,不清楚的可以给我留言。

老舍小说创作中的厌女情绪 可以结合文本进行阐释 大赤包 桔子 虎妞都能分析

今年,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诞生105周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老舍先生的名剧《茶馆》,感到很荣幸。一,“葬送三个时代”的写作目的3幕话剧《茶馆》是老舍1956至1957年间的作品。它是作家一生中最优秀的戏剧创作,正像曹禺先生所说,它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共和国建立之后的17年里,老舍写小说很少,却写了不少的戏。写《茶馆》之前,1955年他写了话剧《春华秋实》,1956年写了话剧《西望长安》,在《茶馆》之后,1958年写了《红大院》、1959年写了《女店员》和《全家福》……《茶馆》跟这些配合时事政治的作品,在题材、风格以及创作模式上,都大不一样,他重新写起了解放前写惯了的“陈年往事”。其实,老舍写《茶馆》,本来也是想要配合时政宣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在1954年公布,作者抚今追昔感慨不少,觉得该写个说明新宪法得来不易的戏,用来教育青少年。于是,1956年他动笔写了一个4幕6场的话剧,戏里人物众多,由光绪年间一直写到解放前夕北平学生“反饥饿、反迫害”运动,戏里的主要人物是兄弟3人。老舍把初稿,拿到北京人艺,读给院长曹禺、总导演焦菊隐等人,征求意见。曹禺他们感觉,这部作品,最精彩的,是第1幕第2场发生在一家旧茶馆里的戏,觉得应当以这场戏作基础,另起炉灶,写个描绘旧时代社会面貌的戏。老舍挺痛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当即表示:3个月后交剧本!期限一到,《茶馆》新作果然有了。经过跟导演、演员们的切磋磨合,这部新作真的大功告成了。剧本的最终完成稿,彻底放弃了正面展现革命斗争的场景,成了一部由往昔岁月市井生活画面组合起来的社会风情大戏。剧本发表后,老舍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他写道:“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描写他们的促进或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吗?”这段话证实,老舍写这个戏,拿定了“躲开政治问题”的主意,他想用这个戏专门来写中国社会“五十来年的变迁”;作家说,“躲开政治问题”,是因为自己一向“不十分懂政治”,所以,能达到的最佳效果就是可以用小人物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变迁”,“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写《茶馆》,老舍把写作题材重新转向他熟悉的旧时代,他说,这出戏只可能“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这点儿设想,如果放在文艺路线很“左”的时候,恐怕是要被扣上“政治帽子”的。不过,社会发展恰好在这时候给了老舍一个机会:1956年,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发动疾风骤雨式的大规模阶级斗争转向相对稳定的经济文化建设,为促进科学、文化、艺术事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艺界也出现了一段时间比较宽松的创作环境。《茶馆》就是在这种气候下面问世的。之前和之后,社会条件都不行,他也就只能写一些《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类的作品。《茶馆》共3幕,每幕戏都取用同一个场景——都发生在旧北京城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里。从时间上看,3幕戏的故事,彼此相隔很长的时间:第1幕发生在晚清光绪朝的戊戌年;第2幕戏,发生在第1幕十几年后的北洋军阀割据时期;第3幕戏,发生在距第2幕三十多年、抗战结束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作者调动了自己对旧中国社会生活的极厚实的观察和积累,利用“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的巧妙构思,把三个时代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招之而来挥之而去,不但高度提炼而且活灵活现地演示了旧中国的基本国情,活画出那个时代的病态现实。写作《茶馆》的时候,老舍对旧时代已经有了足够的思考,他提高了运用唯物史观来反思旧中国大千世相和社会演变的能力,对深埋在历史过程中的社会发展规律,也有了精深的体会。这就保障了他能以大气魄大手笔,纵横捭阖地扫描旧中国社会变迁的全息图像,一针见血地击中历史本质。不过,写好这个戏,不仅需要有一种穿透历史的眼光,还得找准社会生活的恰当部位,开凿一个便于形象展示历史画面的艺术窗口。这个窗口,也被老舍探囊取物般地找到了,那就是戏里的“大茶馆”。社会上不分身份、地位、行当的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出入的老式茶馆,是个最能叫人号准社会脉搏的敏感点;茶馆好比五行八作的精神纽带,自然而然地就能显示出芸芸众生的生存状况。老舍依仗着茶馆在浓缩社会生活焦点方面的关键位置,把这个不可多得的人生舞台,艺术地叠印到话剧舞台上,让它从容地承载历史再现历史,这样的创意谋划,真可谓是超凡脱俗、空山足音。要用短短3幕戏精到地表现3个历史时期,对作者是个严峻的挑战。惜墨如金的老舍,使出一般作家不具备的看家绝活儿,仅用了大约 3万字,就把这出戏写得神完气足。处在3个历史过程社会横断面上的一个个人物和一桩桩事件,经过过细的筛选,都极富典型意义,这些人和事营造出一种合力,阐释着一个统一的答案,也就是:那个不堪回首的旧制度,早已腐朽、荒唐和肮脏到了极点,那样的世道,是绝不能容忍它再回来的。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总性质下面,曾经交织着纷纭复杂的多种矛盾。而这么多的矛盾,在老舍这里,却游刃有余地被提炼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生素描。3幕戏的历史侧重面各有不同。第1幕,重点描绘 “大清帝国”寿终正寝前夜病入膏肓的社会场景,稍带着,也交代了在急剧下滑的社会面前,有志革新者和爱国者,以及一些本能地怀着生活期待的小市民,心间尚存的一丝追求;到了第2幕,清王朝已经瓦解,虎狼般作恶的封建军阀,却用洋人给的枪炮,造成了连年战争和社会动荡,但求过几天安生日子的老百姓,都备感恐惧,尽管时代更迭了,所有丑陋、反动的力量,照旧像清末一样,肆无忌惮地横行,也让大众躲之不及;到了第3幕,场面最凄凉,人们好不容易摆脱了“亡国奴”的生活,反倒一头栽进了空前黑暗的现实,一向都怀着良好期待、一刻都不敢放松苦苦挣扎的中国人,竟然都走到了命运的尽头,连优秀的传统文化也难逃被断送的危机。——整部《茶馆》就这样,忠实地描绘出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半个世纪间每况愈下的社会现状。在历史大脉络的下面,这出戏的全部情节,都以人物和事件的剪影形式出现。就以第1幕来说吧,前后包括着这样一些相对独立的情节单元:第一段,“鸽子”之争——京城大宅门为争一只鸽子,差点打起群架来,旗人常四爷发了几句感慨,招来善扑营打手二德子挑衅,反倒被“吃洋教的”马五爷一句话就给压下去了;这段戏,表现了清末豪门骄奢、流氓狂妄,而顶有势力的却得数跟洋人勾结的“二毛子”。第二段,农民卖女儿——饥荒年景,破产农民康六无奈要卖15岁的女儿,人贩子刘麻子趁机牟取暴利,一旁卖小物件的贫民老者偶然得见,一语说中要害:“这年月呀,人还不如一只鸽子呢!”是用对比手法,反衬出贫富分化的严重程度。第三段,秦常异见——茶馆房东秦二爷来了,他踌躇满志地要拢起本钱办实业、救国难,可是他对眼前讨饭的穷人态度很冷淡,古道热肠的常四爷慷慨施舍,二人于是对是不是该周济穷人一碗烂肉面,表达了不同意见;这段戏写了国难当头,还有些中国人良心未泯,要力所能及地救助黎民,可是秦二爷和常四爷的两种热诚,都历史局限性。第四段,秦庞斗嘴——朝廷上顽固派的代言人、大内总管庞太监来到茶馆买农家女儿,正撞上有维新倾向的秦二爷,二人唇枪舌剑,各不示弱,说到被镇压下去的戊戌变法,引起茶客们一通议论,这些人对改良变法要吗麻木不仁,要吗痛恨诋毁;这段戏写出了顽固派嚣张的气焰,也让人看到维新运动脱离民众,底气不足。第五段,常四爷被捕——常四爷目睹卖儿卖女的惨状,长叹一声:“我看哪,大清国要完!”被暗探盯上了,两个暗探借庞太监到场,把常四爷和一道喝茶的旗人松二爷抓走了,理由是“旗人当汉奸,罪加一等!”这个情节勾画出黑暗世道下边特务密布、善良人稍有不慎就要遭殃。第六段,太监买妻——老迈昏聩、心理变态的庞太监来相看刘麻子替他买下的农家女,他又老又丑,当场把农家女康顺子吓昏过去,这时候,耳边突然响起正在下棋的茶客一声断喝:“将!你完了!”这是这一幕的结尾,意思是,封建末世虽然还挺唬人,却早就枯朽到家了。第1幕大致就是由这么6个环环相扣的情节组成,中间穿插了王掌柜对眼前这些事儿的微妙态度,穿插了唐铁嘴、黄胖子等社会渣滓的丑恶表现。整幕戏,内容充实,故事此消彼长,生活气息非常浓重,每一步剧情都见出深刻的历史内涵,戏虽然简短却含意无限,整个清末社会的矛盾、黑暗、荒唐、无奈,都被一股脑儿地体现出来。剧中所有乌烟瘴气、令人窒息的社会现状,全都依赖暗无天日的旧制度而存在,这是《茶馆》的观众一看就明白的事理。老舍写《茶馆》,尊重观众的头脑,他丢弃政治说教,专靠活生生的艺术形象说话,把想要表达的政治见解,轻而易举地就送到了观众心里。第2幕开头,茶馆老伙计李三,在清朝灭亡了十几年之后,还是不肯剪掉他的小辫子,他有自个儿的“说道儿”:“改良!改良!越改越良,冰凉!……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就是社会最底层一无文化、二无政治觉悟的小人物嘴里道出来的“政治消息”,眼瞧着皇上是没了,可世道比前清还糟糕,当权的越是高喊“社会改良”,也就是平头百姓遭殃的时候又快到了,他以朴素的经验判断,没准儿哪一天就把个旧朝廷给改回来了呢,自己不如护着这点儿“先见之明”的好!这三两句不能再平常的平民闲聊,叫人越咂摸越有味儿,中间“侧面透露”的“政治消息”,不是既沉重、深刻,也很有说服力么?第1幕,被暗探宋恩子、吴祥子抓走的常四爷,在第2幕又跟这俩人撞上了,他发现这两个家伙居然又给军阀当了特务,有点儿意外,特务们可是大言不惭:“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现而今……”“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常四爷逼问了一句:“要是洋人给饭吃呢?”特务们也不含糊:“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打起仗来呢?”这一番对话,也“侧面透露”了相当重要的“政治消息”:封建王朝倒是没了,封建势力却照旧主宰一切,洋人的枪炮照旧派着大用场——这不就等于是告诉观众,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一点儿都没变吗!话剧《茶馆》里类似如此这般从“侧面透露”政治信息的地方,比比皆是。老舍把政治学家写到教科书里的理论,化成社会下层小人物们脱口而出的街谈巷议,化成戏里头一个个信手拈来的细节,潜移默化地注入到观众的欣赏活动中间,收到的效果假如跟政治教科书相比,起码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与一般戏剧作品两样,《茶馆》不是要讲具体故事的戏,它要表现的,是由3个历史时代代表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总体形象。用老舍的话说,写这出戏的目的,就是要“葬送三个时代”。3幕戏里,扎扎实实地写进去了老舍对历史深刻的回眸和反思,这让与作家同时代的人,以及一代又一代比他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们,看看戏,心灵就会受到震撼。一部作品能达到这样的作用,它的思想价值就是不可低估的。《茶馆》刚上演的时候,有人认为它的故事性不强,建议用康顺子的遭遇和她儿子康大力参加革命,去发展剧情。老舍谢绝了这个建议,说:“这样一来,我的葬送三个时代的目的就难达到了。抱住一件事去发展,恐怕茶馆不等被人霸占就已垮台了。”(《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50年代,中国的作者和读者和观众,几乎无一例外地觉得,凡是写旧时代,惟一任务就应当是表现尖锐的阶级斗争,歌颂革命的胜利,不这样可不成。老舍委婉地解释,旧茶馆假使都成了革命堡垒,它的日子就延续不了几天了,又何谈让它来见证3个黑暗时代呢。至于为什么可以不以反映革命斗争作为艺术作品的主题,老舍在当时不愿意深谈,也不可能深谈。话剧《茶馆》因为创意上别出心裁,还没到“文革”开始,已经引来了一些指责。有人写文章,认为《茶馆》“怀旧”,宣扬了“今不如昔”,“没有揭示出惊天动地的时代巨浪,”“没有指出人民的必然胜利和远大的理想”,“归根结底还是跟作家的世界观、阶级立场和创作方法密切联系着的。”到了“文革”期间,《茶馆》更成了老舍被诬陷成“反动作家”的“罪证”。现在,我们没有必要再去一一反驳对《茶馆》的指责。让人们不禁想起来的倒是,《茶馆》第3幕,王利发莫名其妙地问了句:“‘罢课’改了名儿,叫‘暴动’啦?”特务小宋恩子马上揪住这句话,劈头盖脸地,说王利发跟罢课的学生们“是一路货!”久经人生阵仗的茶馆老掌柜,没让他唬住,只是嘀嘀咕咕地对付他:“我?您太高抬我啦!”看来,靠指鹿为马来陷害人,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历来就不难遇到。几十年后的今天再想想,许多和《茶馆》同时问世的所谓好作品,早已经灰飞烟灭。《茶馆》却像是一枝傲霜的腊梅,历尽考验,越开越茂盛。70年代末到现在,北京人艺多次重排《茶馆》,这出戏演出已有500场之多,创造了中国话剧史上最受观众喜爱的许多记录;《茶馆》还代表中国的话剧艺术,去德、法、瑞士、日本以及香港、台湾演出,为不同人种、不同经历、不同价值观的观众所赞赏,被称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二,用写文化来写社会《茶馆》要把旧中国的社会变迁演给观众看。可是,老舍对政治不大熟悉,这限制了他直接写社会政治变迁的能力。于是,作家避生就熟,用他了如指掌的社会文化变迁,来折射社会政治变迁的幽微。我们都清楚,一个时代的文化和政治,都从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社会的政治性质总会或明或暗地作用于它的文化,而形形色色的文化世相,也常常能把暗含着的种种政治信息,传递给人们。所以,通过写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来反映这个时代的政治面貌,就成了艺术作品反映社会可行的途径。《茶馆》恰恰体现了老舍选择了这一创作途径所获取的艺术优势。《茶馆》要表现旧中国的黑暗,表现身处黑暗社会中的大众,为了求生存、求正义、求发展而无法逃避的痛苦挣扎和悲惨结局。老舍没有把这个沉重的主题,放到某一个具体故事里头,他决定用社会上“小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说明那个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谈〈茶馆〉》),来表达自己厌恶和唾弃整个旧时代的思想倾向。病态的社会,畸形的文化,怪异的人生……组成了《茶馆》里面光怪陆离的社会画面。老舍的笔,就好像外科大夫手里的一根探针,每挑破腐朽社会的一块疮痂,都教人们看到一股污浊的脓血涌出来,社会从外到内的溃疡到了这样可怕的地步,用大变革来教它脱胎换骨,当然是最合理不过的了。《茶馆》的观众,不得不随时睁大了眼睛,来直视舞台上的荒诞世道:那位据说是“侍候着太后,红的不得了,连家里打醋的瓶子都是玛瑙作的”庞太监,老态龙钟女声女气,却面对大庭广众不知羞耻地宣布自己就要完“婚”的消息;人贩子刘麻子,心狠手辣,又不怕人们看穿他倒卖一个农家女就赚190两昧心银子的劣迹,他大言不惭,宣传自个儿的逻辑:“我要是不分心,他们还许找不到买主呢”;两个逃兵,钱不够,又想满足生理需求,不得不凑钱托人贩子买个合用的老婆,组成不可想象的“三个人的交情”;战火连天,军阀割据,市民们人人自危、怨声载道,却会有人“感谢这个年月”,对专靠卖卜人为生的唐铁嘴说来,“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这一桩桩一件件带着反常滋味,也带有几分滑稽色彩的小情节,全都是荒唐年头生出来的稀奇景致,被剧作家陈列到一起,就证实了一个全没有社会公正的年代,必然要把正常社会无法理喻的咄咄怪事,层出不穷地变幻出来。这就像《红楼梦》所说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样,《茶馆》里面这些教人“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让观众每一想起,都免不了要慨叹再三。《茶馆》表现了世风败坏,江河日下。作品采取让丑类人物在职业上大多父子间“世袭罔替”的身份安排,在3幕戏里,人口贩子刘麻子和小刘麻子,卖卜装神的唐铁嘴和小唐铁嘴,干侦探的宋恩子和小宋恩子、吴祥子和小吴祥子,地痞打手二德子和小二德子,都是父一辈、子一辈地连续着,透过这伙社会渣滓不但无耻而且又略微有所变化的言行,观众可以看出一些社会变化来。第1幕,刘麻子利用社会贫富差异,倒卖人口,混得挺得意;可到了第2幕,他神气不起来了,不是贫富分化的社会有了好转,倒是更糟糕的现实叫他倒了运,他发牢骚:“这么一革命啊,可苦了我啦!现在,人家总长次长,团长师长,要娶姨太太讲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戏班里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现大洋!我干瞧着,摸不着门!”做老式昧心生意的刘麻子,眼光、魄力,都撵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乱世枭雄们成了社会新贵,恶行远远超出了前清的权贵们,他们选姨太太的标准和一掷千金的气度,让刘麻子这路纤场老手只剩下干瞧着的份了,世风日下于此可见一斑矣。到了第3幕,轮到小刘麻子这个纤场新人露脸了,他总结父亲“一辈子混得并不怎样”的教训,迎时代浊流而上,勾结横行霸道的国民党官僚,要创办把北平全城的舞女、明娼、暗娼、吉普女郎和女招待全都组织起来的“包圆儿”公司,为美国兵和官僚们服务。小刘麻子的野心和狡诈,真可以叫他那死去的父亲小巫见大巫了,人贩子行当花样翻新、登峰造极,更证实什么样的岁月,自然就有什么样的世风。再看看唐铁嘴父子:前两幕,唐铁嘴招摇过市,虽说有兵荒马乱的年头帮衬着他卖卜行,他终归没能发迹,白喝了一辈子茶馆里的残茶,连王掌柜都敢挤对他;可是,到继承衣钵的小唐铁嘴这一辈,被封成了邪教“三皇道”的“天师”,小唐铁嘴说:“我跟小刘麻子……我们是应运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真是如鱼得水!”在丑恶透顶的浊世,除去小刘麻子、小唐铁嘴这伙儿市井无赖、社会渣滓,肯定再也不会有什么正经人“如鱼得水”,一个社会是个什么社会,只要瞧瞧其中净是些何等样人“如鱼得水”便可以了然,这也是所谓“适者生存”吧。刘麻子爷儿俩和唐铁嘴爷儿俩,其实都是时代的一种“文化符号”,他们代表着最见不得人的哪种“文化”,只有在最见不得人的社会里才能吃得开。一方面,丑陋的东西四处滋生蔓延。另一方面,民族传统文化里头有价值的东西,在那样的年头当中却活不出来,甚至要走向毁灭。第3幕,评书名角儿邹福远、京剧演员卫福喜和饭庄名厨明师傅,各自述说自己如同性命般珍惜的艺术和技艺,都是朝不饱夕,岌岌可危。明师傅是一个人能“办一、二百桌满汉全席的手儿”,到头来,为生计所迫,变卖了所有的厨具家什,给监狱里犯人蒸窝窝头去了,因为“现而今就是狱里的人多呀!”邹福远道出了这些艺人和手艺人的极度苦闷:“这年头就是邪年头,正经东西全得连根儿烂!”人的精神危机是时代文化危机的一部分。《茶馆》对旧社会民众精神危机的刻画,主要是借助剧中三个关键人物——王利发、秦仲义和常四爷来完成的。“裕泰大茶馆”的掌柜王利发贯穿全剧。他父亲死得早,二十多岁就独立应付生活,他懂得,“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顶要紧”,所以按着老辈儿留下来的老办法,以为“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岔子”。他每天满脸堆笑逢迎来自官僚权贵、外国势力、恶霸、地痞、特务、警察多方面的敲诈滋扰,他心地不坏,却因为地位比赤贫阶层高出一截,对世间的苦难早已熟视无睹。他是个本分买卖人,希望社会安定,自个儿的生意也顺心点儿,可社会总跟他拧着劲儿来,他不敢跟社会较劲,只能俯首当“顺民”,常劝茶客们“莫谈国事”。世间兵荒马乱,城区别的大茶馆都破产歇业了,他还苦撑着,时不时第想出些个小招数,抵挡街头商业全走背字儿的潮流,晚年,眼瞅着茶馆撑不下去了,他不嫌丢人,打算添女招待。但是,社会的魔掌越来越紧地卡住了他的脖子,国民党党棍创办的“三皇道”要砸他的茶馆,特务们也来勒索,要他交出根本拿不出来的金条换老命,流氓们开办新式妓院,在当局怂恿下要霸占他的铺面……王利发一筹莫展,走到了人生尽头,这才明白,几十年来的小心谨慎苦撑苦熬,全算白饶,面对死的诱惑,他到底喊出了从来没敢喊出口的话:“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作过缺德的事……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王利发的这点儿心理危机很有代表性,不坑人、不害人、逆来顺受、没有过高的生活要求,是当时小市民最普遍的心态。身份地位稍稍高于一般平民的小商人王利发,力求小康而不得,最后结局这样凄凉,生活在那个世道下面的贫苦市民,就更没指望了。王利发走到人生最后一站喊出来的几句话,也正是萦绕在社会底层小人物们心头的一致的困惑和愤懑。秦仲义是个民族资本家。第1幕登场的时候,只有二十几岁,戊戌变法失败后国势衰落,他凭着一颗报国之心,变卖祖业创建工厂,想实业救国。他耗尽40年的心血办起不小的企业,觉得这样就足可以“富国裕民”。他错了,抗战刚结束,他的产业就被政府没收了,当局不但没有接着好好办厂,还把机器当成碎铜烂铁给卖掉了。眼看着工厂的废墟,秦二爷痛心疾首,怨气冲天:“全世界,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他的人生结论比王利发的还惨:“……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秦仲义有过比王利发大得多的生存能力,他立志变革中国现实,可是,他的人生也没能逃脱世道的钳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制度,帝国主义、封建寡头和官僚买办共同控制的国家经济形势,没给他留下一丁点儿施展的空间。何况,他自视高人一头,跟大众无法沟通感情。他在黑暗岁月里单挑独斗了一辈子,终于惨败下来,也是必然的。常四爷,在《茶馆》这出戏里,是最少受到挖苦、批判的一个形象,这跟他特定的身份、经历——由老北京旗人中间走出来的自食其力者——有相当的关系。满族出身的作家老舍,毕生写了许多带有满人性格特征的人物,可是,直到年近花甲,才破天荒头一回明明白白、理直气壮地写了一个正派、淳朴、刚直、勤恳的满族人!作者写常四爷的主要用意,一是要写出旗人下层的确有一批忠肝义胆的爱国者,二是要写出满族文化精神中也存在一些极有价值的东西,三是要反映出从清末过来的满族人,并不都是些坐吃等死的“窝囊废”。常四爷的身上体现了直到晚清时节八旗将士的多数人仍在坚守的爱国情操,打清朝末年他还吃着钱粮、坐得起茶馆的时候,就很瞧不上“吃洋教”的马五爷,瞧不上崇洋媚外的国人“一个人身上有多少洋玩意儿”,看到鼻烟壶也从外洋进口,他心疼“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尤其是感觉到了国不国民不民的惨状,他能冲口喊出:“我看哪,大清国要完!”当局的侦探以他说这话为理由要逮捕他,他据实相告:“我爱大清国,怕它完了!”还是没用,被抓去坐了一年多大牢。出狱就赶上了义和团运动,为护卫国权,他跟洋人刀枪相对地打了几仗。后来大清国到底亡了,他也并不意外,认准了这是历史的惩罚:“该亡!我是旗人,可是我得说句公道话!”他一生保持着满族人耿忠、倔强的脾气,不向恶人低头,不向命运让步,在民国初期到处排斥满人的时候,就像松二爷说的:“谁愿意瞪着眼挨饿呢!可是,谁又要咱们旗人呢!”哪怕是靠担筐贩菜、挎篮子卖花生米,照样活得腰板挺直。那么,像常四爷这么一条硬汉子,是不是能有好一点的命运呢,不是,他也照样逃不掉人生悲剧。七十多了,他还是一贫如洗,这才弄清楚:“我爱我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他预感到,这么下去,“不是饿死,就是叫人家杀了”,他“就是有眼泪也流不出来喽”。常四爷,一个多么希望依靠奋斗来换取国家和个人好前途的中国人,他的悲剧不是来自胆怯、懒惰,而是来自他的落伍了的观念,属于旧时代也属于满族传统的人生观,叫他总以为凭着一身正气和不服输的精神,就可以在铺天盖地的社会黑暗间闯开一条生路,这样天真的愿望根本没法实现,邪恶社会永远张着血盆大口,毫不留情地吞食着贫寒的个体的市民小人物,即使你再豪横再不肯屈服也罢。常四爷的失败,除了社会的责任之外,也因为他的人生哲学已然不合时宜。就这一点说来,他与终于跌进厄运的王利发、秦仲义,是殊途同归。《茶馆》作品刚发表,就有剧评家批评过:“这个戏……对旧时代的某些旧人却有过多的低回凭吊之情。”这部作品融入了老舍相当程度的“低回凭吊之情”,应当说是事实,问题是,这种情感是否就是多余的或者不健康的呢?剧作家“凭吊”了不为丑恶时代所容的优秀文化,“凭吊”了苦苦挣扎而终于落败的善良人物,我们只要尊重历史,是不难体会老舍对这些凭吊对象的价值认定的。优秀的民族传统被恶劣文化环境无情地剿杀,当然是需要凭吊和鸣不平

现代文学史老舍小说研究期刊网上有关老舍幽默的论文都可[参考文献][1]汪倜然.论幽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老舍.“五四”给了我什么[N].解放军报,1957-05-04.[3]老舍.我怎样写《赵子曰》[J].老牛破车,1936,(2).[4]老舍.写与读[J].新文学史料,1981,(2).[5]老舍.谈幽默[J].宇宙风,1936,(2).[6]王晓琴.笑:生命的交响[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2.[7]老舍.老舍谈创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茅盾.光辉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J].抗战文艺,(9).

与走过腊月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般是写在论文的最后面,例如: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6

〔2〕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

〔3〕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

〔4〕郑日昌.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

〔5〕傅道春.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

百度百科是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里面的内容也是收集起来的,可以在搜索该参考文献的具体出处,按格式写上即可。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参考资料: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_百度百科

参考文献有固定格式,建议使用专业的软件,可以直接引用和写参考文献表,可以用endnote或zotero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一、缺乏应有的文献综述有些学位论文没有文献综述,作者却说,他写的题目找不到相关文献或没有相关文献。其解释有两种可能: 一是作者认为前所未有才是创新,甚至个别的还误以为写上“填补空白”、“没有同类文献”等词句可以提高文章的价值,这显然是一种误区; 二是作者未下功夫去查阅和学习前人已做的工作而企图走捷径,实际上,“欲速则不达”,一篇没有好的文献综述的学位论文,一般来说很难有创新。二、文献综述没有紧扣主题有相当一部分学位论文评述的并不是对特定专题做出贡献的文献综述,没有紧扣主题,没有围绕论文的主题来筛选文献,而是四面出击,回顾了与专题相关的整个领域的发展,导致文献综述部分漫无边界,冗长而不能给论文的价值“添分”,以致综述部分反映不出论文的特色,同一篇文献综述似乎可以在多篇学位论文中相互套用。同时,容易导致写作上的随意性,甚至为了追求篇幅,就在文献综述部分增添内容,以至于文献回顾曲曲折折占用不少篇幅,而真正进入正题的文字却不多,说明作者并没有理解文献综述的定位和作用。三、简单罗列堆砌文献有些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写作上存在简单罗列的问题,综述部分仅简单地列示出A 说、B 说、C 说、D 说等,然后就无下文了。从这种文献综述当中看不出作者所依据文献演进的内在逻辑,作者也没有依据文献综述清晰地推导出研究问题,文献综述变成作者的读书心得清单和资料汇编,变成相关学术研究的简单堆砌,表面上看洋洋洒洒,而实际上作用有限,读者既看不到“问题的来龙去脉”,也看不到“证明的来龙去脉”。四、文献综述缺乏权威性有些文献综述不是系统化地回顾现有的研究文献,找出适合研究的主题,而是有选择性地探讨现有文献,特别是遗漏一些权威性和经典性的文献,缺乏权威性和学术性,给人的感觉就是作者没有认真研读过真正有价值的文献,不熟悉所研究领域的理论背景和研究进展,对文献的掌握和理解不到位。五、文献综述与背景描述相混淆有些学位论文将“文献综述”和“背景描述”等同起来,研究生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政策法规,如研究中国军人工资制度时,需要收集整理“中国军人工资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军人工资制度的政策和规定”等资料,但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由于研究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因此严格讲,资料本身不是“文献综述”,真正的“文献综述”应该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梳理和评论。六、文献综述只述不评有些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仅仅局限于对已有文献的简单重复和一般性介绍,缺乏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缺乏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难以体现自己的研究贡献。特别是对有较多学术争议的研究主题,或发现现有的研究结论互相矛盾时,有些学位论文避重就轻,轻易放弃研究“批判”的权利,而实际上,这些不协调或者冲突是很有价值的,正是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 索引序列
  • 与游走青藏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在行走中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靠右行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走进老舍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走过腊月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