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银行论文参考文献外籍

银行论文参考文献外籍

发布时间:

银行论文参考文献外籍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格式如下:[序号] [原著作者国籍]原著作者. 书名[M]. 译者.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份: 起页码-止页码.例如:[1] [美]玛格丽特,维萨(M. Visser). 饮食行为学: 文明举止的起源,发展与含义[M]. 刘晓媛.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

2] (美)Bruce Eckel著. C++编程思想.刘综田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3] (美)William Ford等著. 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第2版).陈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

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

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

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

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 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插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银行信贷管理论文参考外文文献

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论文从经济风险及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一般理论出发,阐明经济风险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而银行信贷风险是整个经济风险的集中反映。风险的本质在于收益与损失的可能性并存,因而对经济主体有激励效应与约束效应。商业银行经营的本质就是在风险的这种双重效应的制衡下,回避与防范风险,使风险降到自身可接受的程度,同时获取尽可能大的利润。由于信贷业务在银行经营及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地位,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西文经济学界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已取得共识,即信息不对称下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信息不完全的客观风险。文章还讨论了信贷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本充足率管理、内部控制的关系;并澄清了信贷风险管理认识上的一些误区。以上内容构成了本文的第一章。 文章的第二章首先比较了各种外部组织形式与风险管理效率的关系,指出外部组织形式并非影响信贷管理效率的决定性因素,而内部组织结构才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设计信贷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重点在于形成各部门之间的横向牵制和各级分支机构的纵向控制机制。西方商业银行经过长期经营发展,内部组织结构逐渐固化为三大功能块:市场块、操作块、管理块,分别行使市场开拓、业务操作、集中管理的职能,三者相互牵制、相互配合。这种组织设计思想体现在信贷业务上,就是审、贷、查三程序在组织结构上的彻底分离,即公司业务部、信贷评审部、风险管理部分别实施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职能,并且三个部门分别属于不同功能块,以此实现部门间的横向牵制。纵向控制主要是通过贷款决策权在上、下级机构之间进行分配实现的,即对集权型决策与分权型决策的选择;同时也包括在同一机构内,贷款决策权在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分配,即对个人决策权与集体决策权的选择。文章用运组织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详细讨论了这两组共四种决策体制的优劣,指出单纯使用上述任何一种决策机制都存在明显的缺陷,因此现代商业银行都倾向于将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集权型与分权型结合起来,采取以个人决策及分权为主的贷款审批授权制度。这是实行贷款审批授权制度的理论依据。 本文的第三章着重讨论了信贷风险管理的制度系统及其执行效率。组织控制理论认为,制度是保证组织功能优化及发挥、组织机构稳定的必要条件,因此信贷风险管理的一个根本前提是制定并执行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把信贷风险的控制建立在制度保证的基础上。本章首先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基准制度——信贷政策,指出我国各商业银行应尽快建立统一、完备的信贷政策,正确划分目标市场区域,确定统一的信贷标准和贷款发放原则,以充分发挥整体竞争实力,降低贷款风险。接着,文章用巴黎国际银行和加拿大皇家银行的实例说明了如何设计相互制约的信贷程序,并讨论了实施审、贷、查三分离制度的意义及原因。其次,引用招商银行的成功范例——弹性授权制阐释了贷款决策授权的原则及审批权限划分标准的确定。在第五节“贷款风险损失责任制”中,笔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责任追查顺序,即反信贷程序的责任追查顺序,以加强各部门、各环节的相互制约,降低经营风险。本章还详细介绍了贷款风险管理的稽核与评价制度的程序与内容,指出内部稽核的权威性、独立性是保证制度系统有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本章的最后,讨论了信贷风险管理的制度效率与银行经营观念的关系,指出,彻底转变经营观念,注重经营的稳健性和利润的长期性是提高我国银行信贷管理水平的当务之急。 信贷风险管理的技术与方法是信贷风险管理中的技术因素,科学有效的决策技术、信息传输系统是现代信贷风险管理的物质基础。我国信贷风险管理的薄弱点之一就是管理技术与方法的落后,因此本文第四章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介绍西方商业银行成熟的管理技术,为提高我国信贷风险管理技术提供一些借鉴。文章着重介绍了信贷风险的主要诱因----过度融资的技术分析方法,并提出了信用限额在实际业务中的测算与分析方法,围绕借款人信用可靠性、违约可能性的评估技术和经营状况变化及破产的介绍了工商贷款资信评分模型、消费信贷的资信评分模型等。在信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中,着重讨论了运用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及维护其有效性的措施。最后,本章介绍了信贷风险挽救技术与策略,指出成立专门的风险挽救机构是化解我国巨额不良信贷资产的措施之一。 在第五章中,笔者提出信贷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对人员的激励与控制的观点。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一切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行为的管理。信贷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具体管理,其本质也是对人的管理。在信贷风险管理的四个子系统中,对人员的激励与控制系统居于支配地位,其它三个子系统直接或间接地为管理信贷人员服务。在对人的管理以孰为本的问题上,制度主义与行为主义基于对人性的不同假定,两者观点截然不同。前者强调制度、控制的作用,后者强调人的能动性,认为管理的重点在于从正面诱导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The thesis sets out from the general theories of economic risks and banking credit risks management, to represent that economic risks are one of basic characters of modern market economy, and the banking credit risks are the focalization of the whole economic risks. The essence of risk is that the possibilities of proceeds and losses exist simultaneously, therefore encouraging meanwhile restricting the activities of main body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 essence of commercial banks is to avoid and prevent risks under the balance of dual effects of the risk so that risks can decline to an acceptable degree while proceeds is to be taken in as much as possible. At present, western economic industry has reached a consensus on the reasons of the exposure of banking credit risks by virtue of the information non-symmetry theory that risks stem from the adverse selection under the information non-symmetry and moral risks and objective risks arising from information insufficiency. In addition,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credit risks management and equity-debt ratio management, capital abundance ratio management and internal control respectively. It also clarifies some misunderstanding on credit risks management. The above-mentioned contents form Chapter One of this thesis. Chapter Two of this thesis first points out that the decisive factor of the efficiency of credit management is not the external organizational form but intern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by compar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various external organizational forms and the efficiency of risks management. The emphases on designing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credit risks management should be laid on the forming of the mechanism of lateral control between different divisions and the mechanism of vertical control on different levels of subsidiaries and affiliates. After long-term development, the interna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western commercial banks has been shaped into three functional sections: market section, operation se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section, which exercise the functions of marketing, business operation, and centralized administration respectively, and furthermore, control one another, cooperate one another. This kind of idea about organizational design is embodied by the complete organizational division of these three steps of credit examination, approval and investigation in the credit operation that means the departments of business operation, credit examina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which belong to three different functional sections, respectively perform the functions of research before loan-providing, examination of credit application, and supervision after loan-providing, thereby, the lateral control between different departments can be effected. The vertical control is exercised through both the allotment of credit decision-making power between higher levels and lower levels of business departments that means to choose centralization or decentralization of power, and allotment of credit decision-making power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collectivity in a department that represents individual or collective decision-making power. This thesis amply discusses the good and bad effect of these four kinds of decision-making systems under two groups by applying the fundamentals of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thereby indicating that solely using any one of four decision-making systems will bring on visible defects. Accordingly, modern commercial banks mostly intends to adopt the loan examining authorization system which joins the collective and individual decision-making as well as centraliz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together, but giving priority to individual decis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of power. Chapter Three of this thesis puts emphases on credit risks management system and its executive efficiency. The organizational control theory deems that system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under which organizational functions can be optimized and exerted, meanwhile organizational institution being stabilized,(美)卡尔-约翰·林捷瑞恩(Carl-JohanLindgren)等著; 潘康等译; 银行稳健经营与宏观经济政策[M].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7

参考来源:JSTORChina's fast-evolving consumer finance market Contents1. FootnoteChina's consumer finance industry lags far behind the economy as a whole. In 2007, consumer finance balances still came to less than 13 percent of GDP, below India and far below Singapore and South Korea. Should recent growth rates persist, consumer lending promises to exceed 8 trillion renminbi ($ trillion) by 2014, up from today's trillion renminbi.( n1) But that calculation understates the market's latent potential. If consumer lending on the mainland rose to Taiwan's level, for instance, the shift could unleash as much as 10 trillion renminbi in net new consumption over the next five years--an enormous opportunity for banks and 's people now have limited credit options. Mortgages account for 90 percent of lending to consumers, who have few choices in key product areas, such as auto loans, credit cards, and personal loans. But the market has grown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Credit card issuance is skyrocketing, from 3 million cards in 2003 to 128 million by the end of 2008. Indeed, card issuance could surpass 300 million by 2013. Similarly, unsecured personal loans and installment loans, long the domain of underground lenders, have grown at an annual rate of 33 percent since 2006, to 744 billion renminbi, as leading domestic banks and consumer finance specialists strengthened their risk-management foreign and local lenders jockeying for position in China's fast-evolving consumer finance market, we see several keys to . Recognize the market's diversity. China is a collection of local markets, each at a different stage of development, with distinct risk profiles and unique consumer preferences. These markets generally evolve through three stages of development: nascent (such as Sichuan), emerging (Jiangsu), and maturing (Shanghai). Lenders should take a portfolio view, focusing on the most promising markets, but with enough diversity to capture the next wave of growth. 2. Find a product portfolio that matches consumer preferences. In a sense, consumer-lending products are fungible. Many consumers balance their savings and borrowing in the aggregate, not by individual products. Some countries (such as South Korea) have high levels of credit card usage; others rely more on cash and personal loans. In the present early stage, the ultimate product balance in China remains to be determined. Finding the right mix may prove crucial to success in China's fast-growing market. 3. Know the rules and their evolution. New regulations issued by Chinese banking regulators in the spring of 2009 give local and foreign banks and consumer finance specialists greater access to the market, in the form of consumer finance companies. While initially restricted to offering installment loans to retail customers with previous track records in borrowing, such companies will probably enable attack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unsecured consumer-lending sector more quickly and at greater scale. In addition, the further deregulation of credit cards has allowed overseas banks to issue renminbi-based ones. These banks should target clear segments and develop the ability to serve the broader market. Would-be players in such a new market must tread carefully. To assure responsible lending and borrowing, the government must strengthen credit bureaus, improve financial education, support 'new to credit' products (for instance, low-limit or collateralized credit cards), and allow consumer finance balances to be securitized. Regulators and lenders must work together to improve risk management, especially the ability to identify and address organized fraud. The government must become better at spotting national and local credit can manage the risks and has ample room to expand consumer credit--safely.中国的快速发展消费金融市场 内容 1。脚注 中国的消费金融业远远落后于整体经济。 2007年,消费信贷余额仍然发生了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三,低于印度,远远低于新加坡和韩国。如果最近的增长率持续下去,消费贷款承诺2014年将超过8万亿人民币(万亿美元),从今天的万亿人民币。(n1)重的计算,但低估了市场的潜能。如果消费者在大陆的贷款上升到台湾的水平,例如,这种变化可能引发在未来5年高达10万亿人民币的净新的消费多 - 为银行和零售商的巨大机会。 中国人民现在是有限的信贷方案。抵押贷款占贷款的百分之90的消费者,谁在关键产品领域,如汽车贷款,信用卡几个选择,以及个人贷款。但市场发展迅速,近年来。信用卡发行是暴涨的3万2003卡,为128万,到2008年底。事实上,发卡可能超过亿,到2013年。同样,无抵押个人贷款和分期付款贷款,长期贷款的地下领域,增长百分之33在一年增长率自2006年以来,至744亿元人民币作为国内领先的银行和消费者金融专家,加强其风险管理能力。 对外国和本地贷款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的消费金融市场领导地位的竞赛中,我们看到一些成功的关键。 1。认识到市场的多样性。中国是一个本地市场的集合,每个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风险状况和独特的消费偏好。通过这些市场一般发展三个发展阶段:新生(如四川),新兴(江苏),和成熟(上海)。贷款人应采取组合的看法,在最有希望的市场为重点,但有足够的多样性,以捕捉到下一个发展浪潮。 2。查找产品组合相匹配的消费偏好。在某种意义上,消费信贷产品互换。许多消费者平衡储蓄和借贷总额由个别产品,而不是。如韩国的一些国家()有信用卡使用率很高的水平;别人更多地依靠现金和个人贷款。在目前的初期阶段,在中国最终产品的平衡还有待确定。找到合适的组合可能是极端重要的在中国的快速成长的市场取得成功。 3。知道规则及其演变。由中国银行监管机构在2009年发布给当地和外国银行和消费者金融专家更自由地进入市场,消费金融公司的形式,春天的新规定。虽然最初仅限于提供分期贷款,在贷款前纪录的零售客户,这些公司将可能使攻击者在无抵押消费贷款部门的参与更迅速,规模更大。此外,信用卡的进一步放松管制已经允许外资银行发行人民币为基础的。这些银行的目标应明确部门和发展服务的能力,广阔的市场。 想要成为这样一个新的市场参与者必须谨慎行事。为了保证负责任的贷款和借款,政府必须加强征信机构,完善金融教育,支持新的信贷的产品(例如,低限制或抵押信用卡),并允许消费者将证券化融资余额。监管机构和贷款人必须共同努力,改善风险管理,特别是能够识别和处理有组织的欺诈。政府要更好地察觉成为国家和地方的信贷泡沫。 中国可以管理风险,有足够的空间,扩大消费信贷 - 安全。

我可以发给你。。。。。不过没有翻译的 只有英文原版的翻译你可以找翻译公司哈~~~~~~;D有具体方向的也可以 反正你给我点关键词我就能帮你检索了~~~~~~

论文参考文献苗族银饰书籍

新疆工艺美术品已成为继住房和汽车消费之后的第三大消费热点,而新疆的工艺美术行业已经形成雕塑工艺品、金属工艺品、地毯挂毯、抽纱刺绣工艺品、珠宝首饰、民族工艺品系统,这些正在成为新疆经济发展重要的一部分。 不仅是具有特色的工艺品种类越来越丰富,新疆工艺品的技术含量也在提高。去年10月底,在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新疆16个作品一下包了8个奖项。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新疆从事工艺美术品生产经营的厂家和商户约2350余家,其中经营销售企业约占70%,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伊犁、吐鲁番、和田等地,他们2004年一年的销售额达25.5亿元。 现在,在新疆形成规模的工艺品市场已经有许多。新疆国际大巴扎、新疆民街、新疆二道桥民族工艺品市场、新疆华凌工艺品市场,包括乌鲁木齐的巴基斯坦铜制工艺品市场等。 新疆地毯 和田是新疆地毯的故乡,新疆地毯亦称东方地毯,式样、图案和色彩均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向以原料上乘、质地细密、绒头密集、毯面薄平、图案繁谨而著称。品种繁多,花色斑驳烂漫,大都花纹对称、整齐,线条粗犷,对比色彩强烈。有铺毯、挂毯、座垫毯、拜垫毯,褥毯等。 玉石 新疆玉石是我国玉石群中的佼佼者,其中以和田玉最负盛名,尤其是和田白玉又是和田玉中之最上品。白玉质地细腻,纯洁混白,色如羊脂。故又名羊脂玉,用羊脂玉镌刻的玉雕,是出口的珍品。 英吉莎小刀 新疆有四大名刀,即伊犁沙木萨克折刀、英吉莎工艺小刀、焉耆陈正套刀和莎车买买提折刀。其中英吉莎小刀以其精美的造型、秀丽的纹饰和锋利的刃口而最负盛名。 花帽 佩带花帽是新疆少数民族几百年来的传统习惯。新疆花帽有适用于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回等各民族的多种式样,均采用民族传统的绣花、挑花、绊金、绊银、串珠等方法,用手工缀成各种图案绣织而成。 乐器 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各民族人民能歌善舞,历史上的“龟兹音乐”是中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繁荣的音乐产生了众多的乐器,乐器最多的要数维吾尔族了,共有十几种,分弹拨、拉弦、吹管和打击四类。主要有弹拨尔、热瓦甫、独塔尔、卡龙琴、艾介克、萨特尔、胡西塔尔、苏尔纳(唢呐)、达甫(手鼓)等。 此外,还有哈萨克族的冬不拉和柯尔克孜族的库姆孜等。大都做工精致,美观实用,是中华民族乐器宝库中的明珠。 哈萨克族马夹 哈萨克族马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以黑色和紫红色为主,马夹胸前缀满了彩色的扣子、银饰、银元等装饰品,走起路来铿锵作响,饶有风味,是哈萨克族姑娘喜欢的服饰。最著名的是黎族纺织品,有黎锦、黎幕、黎裙、挂包、头巾、花带等,图案师于自然,又抽象变形。制作精巧,有的带嵌缀金丝银线、云母、贝壳、穿珠、铜线等,色彩鲜艳,风格朴厚,富于装饰性。苗族纺织品,与黎纺织品一样精美,特别是其蜡染,质朴中透出灵秀,凝重中溢出美丽,自有特色。此外,黎、苗族的饰品有银器、铜件、贝类,都可作纪念。 黎锦 中国纺织艺术的一朵奇葩。它制作精巧,色彩鲜艳,富有夸张和浪漫色彩,图案花纹精美,配色调和,鸟兽、花草、人物栩栩如生,在纺、织、染、绣方面均有本民族特色。黎锦以织绣、织染、织花为主,刺绣较少。染料主要采用山区野生或家种植物作原料。这些染料色彩鲜艳,不易褪色。各地黎族人民根据自己的喜好,创造了多种织、染、绣技术。比如,白沙县黎族人民有一种两面加工的彩绣,制作精工,多姿多彩,富有特色,有苏州"双面绣"之美。 筒裙 是黎族妇女最喜爱的服装,民族特色浓郁。筒裙是用手工纺纱织成的裙子。由于裙头裙脚同样宽窄,无褶无缝,状似布筒,故名筒裙。筒裙有长筒、短筒之分。不管长筒、短筒,底色都只有黑、蓝二种,另用各种彩色线织成花、鸟、虫、兽、人物花纹或几何图案,色彩艳丽。每当喜庆,黎族姑娘身穿筒裙,衬以彩色头巾和绣边襟上衣,载歌载舞。绚丽的筒裙,是黎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代代相传,人人会织,她们只用简单的竹、木构成的"踞织机",不用图样,就可织出精美的图案花纹。 蜡染和针绣 是苗族古老悠久的民间传统工艺,也是苗族同胞们最喜爱的装饰品。为制作蜡染,妇女们从山上采回特定植物,捣烂后配上其他颜料,经过发酵后制成色素染料,借助简陋的工具,经过反复几次的漂染和晾干,再用白蜡点缀,便可以将用土纺机织成的土布蜡染布成不同颜色的布料。海南省苗族妇女还在蜡染过的布料和蜡染布所裁制成的衣裙、头巾、腰布等服饰品上以变形夸张的手法,用鲜明的色彩线条进行针绣。针绣细致精巧,图案美观大方,题材多样,反映当地自然风光、飞禽走兽和奇花异木。 银饰 是海南省苗族同胞最喜爱的装饰品。儿童爱戴银饰帽,年轻的姑娘爱戴银质耳环、插花、手镯。海南苗族同胞精心制作的银饰品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如项圈和手镯就有实心、空心、镂花、圆柱、六方形、棱角形等。海南苗族的银饰,多数是由本民族的银匠专门制作,富有民族传统特色和民族风格,图案优美、巧夺天工。海南工艺和旅游纪念品皆以其资源优势,就地取材,巧夺天工制成了与众不同的佳品,海洋气息,乡土风格,民族特色,加上受国外国内其它地方优秀工艺品和纪念品的影响,就更显得多姿多态,五彩缤纷。目前已有十几大类,上百个品种,如椰雕系列产品,贝壳系列产品,水晶系列产品,珍珠系列产品,民族工艺品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海南四季盛产多种热带瓜果,让游人大饱口福,还有众多的海产干货也引得游人长久驻足。 在海南各地购物各有不同。 作为海南的商业中心,海口汇聚了全岛各地的商品。 海口的大型商场并不多,只有乐普生、望海、施乐、生生百货等几家。但是,您可以走访一下传统的民间集贸市场,顺便还可以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海秀大道是海口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海口宾馆附近地段,云集了许多旅游纪念品商店。其中,装潢考究的一般都是珠宝店,主要售卖海南特产的南珠、水晶、玳瑁;也有许多土特产商店,您在这可以买到兴隆咖啡、胡椒、椰糖、牛角雕、椰雕等海南特产。它们一般都是厂家直销店,因此,价格不会很高。大东门市场是海鲜干货的集散地,您可以从这带回海南人喜食的红鱼、鱿鱼。 别忘了到海口的水果批发市场走一趟,一处在海口的新港旁,另一处在丘海大道南的罗牛山水果批发市场。海南的芒果、菠萝、菠萝蜜、椰子、杨桃……,可是您在其他地方尝不到的美味。如果您有勇气的话,不妨尝一尝热带水果之王--榴莲。它的气味虽然非常刺激嗅觉,但是味道确实不错! 三亚三面环海,有许多平缓的滩涂,极有利于海洋物质的堆积,海洋生物标本如贝壳、海螺等非常丰富。当地工匠就地利之便,制成许多美丽的工艺品。三亚还有发达的珍珠养殖业,所产南珠极负盛名。三亚的北面,是羊栏水晶矿,是给恋人最好的礼物。 三亚的购物场所,主要集中在大东海、天涯海角等景区周围,以及三亚市内解放路一带。较著名的有京润珍珠、羊栏水晶工艺品厂、田独南海玳瑁店、国宾商场、天涯海角购物一条街。 而到通什,任何一个土特产商店,任何一个小摊铺,任何一个小村寨都是您购物的好场所。物品多以黎苗民族手工艺品和山区珍品为主。屯昌盛产水晶,纯净莹润,配以现代精湛工艺,屯昌水晶制品是不可多得的旅游纪念品。黎苗民族手工艺品有黎苗族纺织品、根雕、竹雕、银饰、铜件、贝类等。 最著名的是黎族纺织品,有黎锦、黎幕、黎裙、挂包、头巾、花带等,图案师于自然,又抽象变形。制作精巧,有的还嵌缀金丝银线、云母、贝壳、穿珠、铜线等,色彩鲜艳,风格朴厚,富于装饰性。苗族纺织品,与黎族纺织品一样精美,特别是其蜡染,质朴中透出灵秀,凝得中溢出美丽,自有特色。 东海岸是著名的椰子之乡,椰雕的传统产地,街头巷尾,皆有贩卖。东海岸也是我国著名的珍珠产地,所产南珠在封建时代是必不可少的贡品,尤其以白蝶贝所产为极品。陵水的新村是海南最大的珍珠产地,曾培育出我国最大的一颗珍珠,在此地有众多的珍珠商场,其中以珠香轩最为有名。此外,此地的玳瑁等海洋生物制成的工艺品也是极好的旅游纪念品。 景泰蓝,景泰蓝 我国特种工艺品之一,用紫铜做成器物的胎,把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在铜胎上,填上去珐琅彩釉,然后烧成。明代景泰年间在北京开始大量制造,珐琅彩釉多用蓝色,所以叫景泰蓝。 景泰蓝作为一种美术工艺品,其制法即于铜器表面上以各色珐琅质涂成花纹,花纹的四周嵌以铜丝或金银丝,再用高火度烧即成。这项工艺始于明代景泰,而且初创时只有蓝色,所以叫景泰蓝。现在虽然各色具备,然而仍然使用以前的名字。因为景泰蓝已变为一种工艺的名称,而不是颜色的名称,据说景泰为宣德之子,宣德重视铜器以及铸冶铜质,景泰在幼年期间耳濡目染,认识极详,且嗜之极深,只是对于铸炼方面,宣德已到达绝顶,没有能力再求突破,就在颜色方面另别辟蹊径,以图出奇制胜。终于有景泰蓝的创制。因为事先对颜色的筹谋极费苦心,所以在成功之后,也极端钟爱,所有御用陈饰无不用景泰蓝制作,种类之多不可屈数,凡瓷料所能制器无不尽有,成化时期继承遗业,未改遗风,仍努力烧制,所以景泰蓝的器物在景泰和成化两朝最为常见。其后经历弘治、正德、嘉靖、隆庆四朝,虽仍然烧制,可是都因循成规,虚应故事,在质量上都不能与景泰和成化年间媲美。万历以后,虽然偶然有烧制,并非象以前设官置厂视为例务,所以以后出品极少。终明代一世,都没能复兴。到清朝乾隆时期,又开始烧制,且品类多,成绩好,虽然不能和景泰、成化时期相比,但是比起弘正以后出品物绝不逊色。现今虽有康雍的器物出现,然而细细考究竟与乾隆所制器物没有什么不同,实际上是乾隆所制,刻康雍年款,却不是康雍制作的。 大体上说,明代的景泰蓝胎的铜质较好,多为紫铜胎,体略显厚重,故造型仿古的多,主要仿青铜所用的彩釉均为天然矿物质料,色彩深沉而逼真,红像宝石红,绿像松石绿。此时的丝掐得较粗,镀金部分金水厚。彩釉上大多有砂眼。款有“大明景泰年制”或“景泰年制”,底款,边款均有。 清代的景泰蓝工艺比明代有提高,胎薄,掐丝细,彩釉也比明代要鲜艳,并且无砂眼,花纹图案繁复多样,但不及明代的文饰生动,镀金部分金水较薄,但金色很漂亮。 民国时期景泰蓝总体水平不及前代,胎体薄,色彩鲜艳有浮感,做工较粗。这时只有“老天利”,“德兴成”,制作的景泰蓝工细,质量好。造型多仿古铜器,或仿乾隆时的精品,款,已都是刻款了。现在景泰蓝的陈设品多,不做实用品。 现在的景泰蓝工艺大有提高,造型多样,纹饰品种繁多,已成为我们与国际友人和亲朋好友互相往来的最佳礼品了。 景泰蓝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接着工艺师在上面作画,再用铜丝在铜胎上根据所画的粘出图案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在图案中,最后再经反复烧结,磨光镀金而成。景泰蓝的制作既运用了青铜和瓷器工艺、又溶入了传统手工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参考资料:

银饰在巫术中会用到。而且对于苗族人来说,银饰有不同意义,在婚恋中起重要作用。

苗族人认为银饰能驱除邪恶,防阴气,所以都热衷于戴银饰。有头饰,颈饰,胸饰首饰等。都是银匠精心打造而成,平日里他们对银饰呵护备至。银饰图案多样,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俗文化内涵。

你问对人的,我是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姑娘。在读大学,老师是民族学的博士,我有整理过一篇我的小论文给她。有些是自己的经验,当然也参考了一些文献。融水苗族的服饰文化我的家乡在美丽的融水苗族自治县,说它美丽,一点也不为过。融水苗族自治县淳朴的民风,原生态的景色,无污染的江水对比起桂林,我毫无客气的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尽管名气不及桂林,但是这也让我们苗山的生态平衡得以维持。融水,可谓是隐匿在大山深处的“世外桃源”啊! 学习《语言与文化》这门课程,激发了我对家乡文化的渴求和强烈好奇心。2012年12月1日,融水苗族自治县举办了六十周年庆典。丰富多彩,让人应接不暇的充满苗族风情的表演,更让我对家乡文化产生了兴趣。 我也是一个苗族人,对于本族文化我从小也耳濡目染。并且我初中上的是民族中学,在少数民族班级里,我对苗族文化以及历史有了一个更具体的了解。 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民族,在2010年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等省。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融水苗族支系:该支系自称“木”。融水的苗族依据语言还有服饰分为五种:偏苗、红头苗、花苗、白苗、素苗。其各式各样的服装相互辉映。其中最为艳丽的是花苗。花苗的服饰较为复杂,层层叠叠,色彩多变。而在融水最常见的实际上是白苗。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惯用银饰装扮的白苗。 苗族的服饰还分为便装,还有节日盛装,婚嫁装扮。我是属于白苗苗族,拥有自己的一套服饰,是节日盛装的服饰。当然现在融水的苗族服饰为了方便行动还有表演,还是经过了很多的改进。 总体来说白苗服饰会出现很多龙、鸟的图腾或者标记。每个部落或者分支有自己的图特。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所崇尚的是龙、还有鸟。一些网站上说的是凤凰,实际上是有误的。我们的节日盛装有一个统一的名字——百鸟衣。这足以看得出我们苗族实际上崇尚的是神鸟而不是凤凰。 首先我来介绍我们苗族的便装。 便装只是从它的样式还有方便程度上说的。但是没有任何一件苗衣的制作工艺是简单的。便装的构成主要有紫红亮布和蓝靛布。制作这样的布料需要经过染、漂、晾、捶、涂等多道工序。其大致如下:利用麻线纺织白布,白布下机后,用温水洗过一次,晒干,放入一个内盛特别的一种植物熬成的蓝靛、糯米甜酒液并且参与潜水搅匀的大染桶内侵染,取出过清水,晾晒干,在浸染,一天反复若干次,要持续五六天就能染成蓝黑色,叫蓝靛布。把蓝靛布加工成紫红亮布,还需要用干牛皮熬成胶液,薯莨捣烂后过滤出来的汁以及糯米禾秆草灰水一起下桶,再将布匹反复浸泡晒干数次,布匹就变硬了。然后将其摊开,用鸡蛋清搅匀涂抹,再用特制的小木槌反复捶打,接着晾干。这个程序还要进行三次左右。经过数天的捶打均匀之后,再用用鸭毛将温水刷蘸在布面上,防止龟裂。当然,小时候陪着奶奶做苗布的时候,这道工序常常由我来完成。女孩子从小跟随女长辈们做苗衣,因为在苗族,手工精巧是对女孩子的第一考量。不然可是嫁不出去的。很可惜这种传统也渐渐被遗忘了。将这种布匹制作成为服饰,然后加上绣着花纹还有龙纹的花边。就做成了便装。苗服是不习惯用扣子的,一般是前襟左上右下的叠着,腰间有绳布系起。当然现在的苗服为了穿戴方便,有一些缝制上了暗扣。下围穿着是百褶裙或者是中裤。为的是方便行动还有做农活。 便装的没有什么头饰,女人在盘发之后,只是简单的用黑色或者蓝色的软布将头包裹起来。脚上一定会绑着“脚绑”。也是用绳布系起来。连怎么系都要有规定。 接着,节日盛装是相当华丽的。融水也称为“百节之乡”,苗族人好客,热情,也很喜欢村落之间相互娱乐歌舞,所以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节日还有坡会。这是必不可少的就是美丽的百鸟衣,这简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百鸟衣是苗族一个支系的服饰,历史悠久,关于它的传说也很多,它来源于苗族人对鸟的崇拜。苗族祖先在迁徙过程中以及定居下来后,会到山中猎取各种鸟,感谢鸟给他们带来食物,对鸟的崇拜由此而生。不仅把鸟变成图案绣在衣服上,还会把各种羽毛装饰在衣服的下摆。百鸟衣的布料是自纺自染自织的蓝靛布,或者是紫红亮布。布匹之外还要层层叠叠裹着肩围,腰围,上面绣满了鸟的图案,大大小小可以达到上百只。严格传统的百鸟衣有土珍珠68串、每串9颗,共613颗;每串珠子末端垂吊有10根羽绒,共680根。加上各式各样丝绒绣成的花边花帕。裙子由16-18根绣花彩条组成,彩条下端缀满了羽毛绒球,大多是白色的羽毛。内裙是百褶裙,上百个直条的褶都是一个一个压熨出来的。全手工制作的百鸟衣价值几万元到几十万元。 百鸟衣男装包括上衣、背心、头巾、腰带和绑腿。女装非常是复杂,苗银头饰、脖子项圈、长命锁、上衣、披肩、腰带、飘带、百褶裙和腿套。由于服饰层层叠叠,一般都是由家里的老嬷帮年轻的姑娘穿好。因为不同部位的穿戴是有讲究的,腿套怎么绑也不能出错。假如那个女孩子穿错了一道程序,内行人一眼就能瞧出来,这是会被笑话的。 当然这样繁琐的女装百鸟衣,假如用的是紫红亮布,那么有点悲催的是,你身上披着厚重的苗银装饰,你却不能坐。 关于嫁衣,我没有真正的见过,因为奶奶去世得早,我爸妈早就在城里安了家。我也就没有嫁衣。 很遗憾的是我没有了解苗族姑娘的出嫁服饰。据说这是有女孩子的家里,从小母亲就开始为女孩子制作了。然后手把手教女孩子苗绣,蜡染。直到女孩子出嫁。这种嫁衣一生也只能穿一次,我就仅仅在乡下的姑姑家里见过一次,惊艳无比。但是那也不是传统的嫁衣了,是经过改良的,由于工艺繁杂,还要用到很多真正的银子,所以年轻一代几乎没有人做得出了。也许它已经被冻结在了历史之中了吧。 但是我却从我姑姑口中知道苗族的一种未婚女要学习刺绣,现在还有很多人会。叫做婚前绣,也叫挑花秀。 挑花刺绣是最能体现苗家姑娘美化生活的一种手工艺品。她们平时除了精心绣制节日穿戴的盛装以外,还在暗地里悄悄地绣着只有自己心中才明白的工艺品。这就是被苗家里的“婚前绣”,也称“秘绣”。 所谓的婚前绣,其实就是给未来的小孩绣制花帽、小花衣、包被、背带心等等饰物。为了避免他人说长道短,苗家姑娘在绣制这些用品的时候,既不给外人看,也不好意思让父亲和兄长看见,特别是不能给同龄的后生哥发现,即使是母亲或嫂子发现了,也不能声张出去。 “秘绣”一般是在姑娘出嫁前夕就逐告结束。一般各种各样的小花帽有四五顶、小花衣有七八件、包被二三张、背带心三四个,姑娘们把这些绣品包好交给母亲保管。但如果母亲亡故了,则交给嫂子保管。这些精致、美丽的绣制品在娘家要搁置好些年,姑娘出嫁后一直要到生了第一个小宝宝以后,两家的亲戚朋友在一起高高兴兴喝满月酒时,才由娘家的人把它拿出来逐一摆在堂屋的长桌上让众人欣赏。 苗族妇女还擅长蜡染,他们将白布铺于案上,置蜂蜡或松脂于小锅中,加温溶解为汁,用竹针或蜡刀绘于布上,一般不打样,只凭构思绘画,所画各种图案匀称相宜,花鸟虫鱼,维纱维肖。绘成后,投入染缸渍染,然后捞出用清水煮沸,漂洗去蜡,蓝底白花或黑底白花的图案就显现出来了。 苗族银饰,均为本民族工匠所作。银饰有银头圈,银冠、银项圈、银手镯、银牌、银链、银羽、银簪、银花等。制作全凭手工操作,工序多,费工大,如制银头圈,要将银拉成略粗头发的银丝,然后集数十根银丝编成多棱银圈。银冠更为精巧,冠架上缀满银花、银雀、银针、银蝴蝶、银签等饰物。 进入21世纪以后,苗族也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由于受外来文化的极大冲击,平时着装绝大部分人都是着普通服装,只有过节和参加喜庆活动时,才有部分人穿上本民族盛装。

论文外国书籍参考文献

[2] (美)Bruce Eckel著. C++编程思想.刘综田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3] (美)William Ford等著. 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第2版).陈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可以有以下三种写法,具体看你们的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Grout I. Digital systems design with FPGAs and CPLDs[M]. Newnes, 2011.

Grout, Ian. Digital systems design with FPGAs and CPLDs. Newnes, 2011.

Grout, I. (2011). Digital systems design with FPGAs and CPLDs. Newnes.

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外文书籍的中文翻译版本作参考文献,格式应该如下所示:

[1] [美]Bruce 编程思想[M].刘综田,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美]William Ford,等. 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第2版)[M].陈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的作用:

1、参考文献是反映论文研究的重要科学依据,通过指出论文的观点、方法结合一些材料等,将论文中所研究的来源出处表明,可以反映其科学性。

2、可以将论文中取得的研究成果与前人的进行区别开,这不仅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而且避免了抄袭的嫌疑。

3、可以方便读者查阅资料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标准规范的参考文献可以显示该研究领域的方向和背景,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般来说,中文文章会有英文标题和摘要,如果没有,仍然是按照参考文献的格式翻译成英文。另一些则按照大多数英文文献或期刊的标准方法引用。

银行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1] 张军.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化专题连载(之六)运用新科技创造竞争力[J]国际金融研究, 1998,(04). [2] 金雪军. 论国际商业银行的网络营销策略[J]国际金融研究, 2000,(08). [3] 李仁真 ,余素梅. 巴塞尔委员会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 2002,(03). [4] 王镇强. 香港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 2000,(02). [5] 舒志军. 全球网络金融超市的崛起[J]国际金融研究, 2000,(06). [6] 谢兴龙,付玉嘉,廖春良. 中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7] 陈卫东. 银行业的发展和变革——2000年1000家国际大银行排名评析[J]国际金融研究, 2000,(08). [8] 刘春杰,简之,凌滔,谈建军. 网络银行的风险及其控制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 2000,(08). [9] 牧野. 西方网络银行的发展及启示[J]华南金融电脑, 2001,(06). [10] 赵娟萍. 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战略探析[J]华南金融电脑, 2001,(02). [11] 张亦春,许文彬. 风险与金融风险的经济学再考察[J]金融研究, 2002,(03). [12] 李少勇. 网上银行的安全与风险控制[J]中国金融电脑, 1999,(10). [13] 周智多,吕建华,王景容. 银行网络安全立体防御系统[J]中国金融电脑, 1999,(11). [14] 陈宝琮. 调整银行经营策略 迎接网络经济的挑战[J]中国金融电脑, 2000,(06). [15] 罗哲夫. 商业银行在网络时代的运营策略[J]中国金融电脑, 2001,(11). [16] 陈支农. 网络银行面临的十大风险隐患[J]中国金融电脑, 2002,(11). [17] 李 浩. 中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困境与出路[J]中国金融电脑, 2002,(06). [18] 华夏银行赴西欧考察组. 西欧及香港网上银行考察报告——对网上银行建设和发展的建议(待续)[J]中国金融电脑, 2001,(01). [19] 舒志军. 中国网络银行的现状、问题及前景[J]中国金融电脑, 2002,(09). [20] 彭忠诚. 网络银行及其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中国金融电脑, 2001,(01).

金融业以其对国民经济巨大的影响力和对其产业独特的 放大效应 被定义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金融学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金融学论文参考文献(一) [1] 钟静萍.国有商业银行培训管理刍议[J].经济知识.2013. [2] 田俊国.上接战略,下接绩效:培训就该这样搞[M]北京联合出版社.2013. [3] 张贵益.对农业银行培训工作的调研与思考[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9. [4] 黄勋敬.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培训体系建设[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9,06:46-51. [5] 梁健洪.对农业银行培训工作的调研分析[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0. [6] 张翔.以岗位任职条件为本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建设[J].了望.. [7] 范海鸿.ERM 框架下人民银行培训中心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纵横.2012. [8] 弗农汉弗莱.全组织的培训[J].培训与发展季刊.1990. [9] 孙炳新.商业银行员工培训对基层人民银行培训工作的启示[J].金融纵横,2010. [10] 吴程彧.欧洲银行人才培训管理经验值得借鉴[J].现代商业.2012. [11] 杨群华.金融培训需求新变化与对策思考[J].金融经济.2013. [12] 罗伯特.韦兰.保罗.科尔着.走进客户的心[M].北京.经济出版社.1998. [13] 薛婧.国有商业银行员工培训问题研究[D].华东山东师范大学.2012. [14] 孔赞春.对优化基层人民银行培训效果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10. [15] 刘敏.龙江银行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0. 金融学论文参考文献(二) [1]Barclay, M.,C. Holderaess. Private benefits from control of public corporation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9,25:371-395. [2]Doidge, Craig. . cross-listings and the private benefits: Evidence from dual-class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4,72:519-553. [3]Jensen, M.,W. 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3:305-360. [4]Berle A.,Means G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 .New York: The Commerce Clearing House, 1932. [5]Grossman, S.,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 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94:691 -719. [6]Nicodano,G,,A. Sembenelli. Private Benefits, Block Transaction Premia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University of Turin working paper,2001. [7]Jonathan Morduch, “The Grameen Bank:A Financial Reckpning”, unpublished papper, 1999, 19(2): 148-209. [8]The World Bank, A World wide Inventory of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 1996,36(10): 101-120. [9]Shahidur , Microfinance and Poverty:Evidence Using Panel Bangladesh,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2005,19(2): 263-286. 金融学论文参考文献(三) [1]Adrian, Paul Thinking beyond BASEL 3: Necessray Solutions for Captial and Liquidity. OECD Journal ,2010 [2]Basel Committee. Strengthening the resilience of the Banking Sector,2009. [3]Borio Claudio. 2003. Towards a macroprudenti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 CESifo Economic Studies, 49(2),181-215. [4]Drehmann, M?,Juselius, M. 2012. “Do debt service costs affect macroeconomic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BIS Quarterly Review, 21-34. [5]Borio, C.,Drehmann, M.,Gambacorta, L.,Jimenez, G.,Trucharte, C. 2010.“Countercyclical capital buffers; exploring options.” BIS Working Paper. [6]Agenor, P. R., Pereira da Silva, L. A. 2012.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Monetary Policy Rules.” International Finance, 15:2, 205-24. [7]Agenor, ., Alper, K., da Silva, L. P. 2013. “Capital Regulation, Monetary Policy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Internationa] Journal of Central Banking, 9:3. 198-243. [8]Basel Committee. Enhancemeiib to the Basel II framework. 2009. [9]Jonathan Morduch, Smart Subsidy for Sustainable Microfinance.[M], Finance for the poor, 2005, 13(4): 125-149. [10]Eric Van Tassel, Signal Jamming in New Credit Markets[J], 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 2002,(34)。 猜你喜欢: 1. 金融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2. 国际金融论文参考文献 3. 金融学方面参考论文优秀范文 4. 关于金融危机论文参考文献 5. 金融学方面参考论文

论文文献资料【篇名】---银行危机的社会学解释【相关摘要】本文主要从社会学角度来研究系统性的银行危机。 银行危机内生于银行的构建,其承担的储蓄转投资的功能决定了银行的脆弱性。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银行危机对政治、经济、社会的冲击和影响也加大。 中国作为一个转型国家,整个金融体系是从大一统的银行体制变革开始起步,到目前为止,银行仍居金融业的主导地位。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维系着国民经济命脉和经济安全。由于四行在我国转轨过程中,把不断增加的储蓄转投给了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亏损面扩大和增加的情况下,形成和出现了大量不良资产。东南亚危机后,由于我国经济金融与发生国的诸多相似,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机构和学者主要依据四行超过20%的不良资产率和不足8%的资本充足率,纷纷预测中国很快就会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有些学者甚至设计好了危机爆发的过程,就等中国实际的验证。然而,事实与预言相距太大,四行不仅没有遭到挤兑而倒闭,而且存贷款仍保持高增长。东南亚风暴没有登陆比邻的中国,而是刮到俄罗斯、巴西。为何中国能抵御这场危机?四行为何没有出现典型的银行危机——挤兑存款,甚至还排队存款呢?这说明,在关心中国的机构和学者看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或历史上危机发生国类似情况的同时,中国还有许多与危机国不同的因素在体内发挥作用,这些不同的因素是什么?全文围绕此展开分析和研究。本文认为银行作为储蓄转投资的中介,实际形成了以银行为中心的信任链。这个信任链由两段构成,一段是存款人与银行,一段是银行与借款人。银行把从存款人那里得到的信任集中后,转给了借款人。短存长贷、债权约束是这个信任链的特征。任一段信任链的断裂都可能使整个信任链无法维持。这样,就可以清楚银行危机为何既可能是存款人集中挤兑造成,也可能是贷款人违约造成。四行为中心的信任链已经出现了相当大比例的断裂,但危机没有发生。从信任链数量对比上看,是由于存 款大于贷款的增长拉得住部分断裂的信任链。其根本原因在于决定这 些变化的社会系统。 全文由绪论和七章组成。 绪论部分主要说明了为什么进行此研究;综述了已有的研究和介 绍了本文的研究。从社会学角度研究银行危机,从学科领域看,本文 具有一定的前沿性。 第1章,主要回顾了20世纪以来国际上发生的不同国家的银行 危机,主要是:发生在美国的两次危机,阿根廷两次时间相隔不长的 危机,俄罗斯的危机,东南亚国家的危机,以及中国在1998年关闭 海南发展银行。这些史实,是本文实证分析时的主要资料。 第2章,研究了银行为中心的信任关系,从科尔曼对信任的研究 出发,构建出以银行为中心的信任链。导致银行危机的原因很多,但 结局只能是银行无法维持信任链的运转。聚集到信任链上后,就可以 发现信任链的存在与维持不是仅从信任链上摘取几个指标就能做出 危机是否发生的判断,政治、经济、社会中一些难以量化的因素左右 着这个信任链。借助 AG模式解释银行危机将有效克服原有银行金 融危机理论在解释危机时以偏概全的缺陷,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3章,分析了四行的特殊信任结构,这种结构正是我国与危机 发生国的不同。不良资产率高,资本充足率低确是严重的问题,但国 有独资性质使得社会公众相信国家信用支撑国有银行,从而使存款人 与银行信任链的稳定和扩大拉住了因扭曲银企关系而造成损失的银 行与借款人的信任链。 第一章,主要研究货币稳定问题,这实际是中国防范东南亚危机 的第一道防火墙。人民币互动的制度选择,对内对外都成功地保持了 币值的稳定。 第5章,具体分析了东亚危机后居民储蓄增加的原因,因为信任 的存在并不代表信任的增加。教育、住房、社会保障制度等在党的十 五大和新一届政府成立后集中出台,改变了居民心理预期,导致储蓄 因预防性动机增强而增长。储蓄的增长和存差的扩大保证了四行不会 回流动性不足而导致危机。 第6章,分析了东南亚危机后政府的救助措施和效果,以及中国 政府强有力的控制,这是吸取东南亚危机教训,在危机末公开化时的 抢先行动,表明了政治系统在包括银行系统在内的社会系统整合中时 机把握、手段运用都比较成功。 第7章,研究对未来银行危机的防范措施,加入们 将引致中国 银行业和其它社会系统的深刻变化,原先存在的有利因素可能失去, 不利因素逐渐增加。借鉴罗斯福新政和韩国的成功经验,中国完全可 以把事后的行为转为事前的防范,从而减轻危机发生可能造成的巨大 代价。银行安全网和社会保障安全网是两个最为重要的,可以减轻或 控制危机成本的制度构建。

中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及存在的问题[摘 要] 次级债作为商业银行的一种主动负债工具,近年来得到了国际银行界的广泛认同和青睐,将其视为商业银行筹资的重要举措。兴业银行完成30亿元次级债务的发行后,成为国内首家实现次级债务补充资本的商业银行。随后,各家银行纷纷加入到发债银行的行列,掀起了一股发行次级债的高潮。但是,和国外商业银行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目前的次级债发行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次级债在各方面来看,仍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次级债发行 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 所谓次级债(Subordinated Debt or Mezzanine Debt),是指偿还次序优于公司股本权益但低于公司一般债务的一种特殊的债务形式。次级债兼有债务和股权的特征。次级债的次级只是针对债务的清偿顺序而言,即若公司一旦进入破产清偿程序,该公司在偿还其所有的一般债务之后,才能将剩余资金用来偿还次级债。 参照国际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发行次级金融债券是解决资本金不足的有效途径。由于以前对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的规定一直处于政策“盲区”,没有相关法规予以明确,因此2003年底以前尚无一家商业银行发行此类债券。为满足银行业补充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需要,中国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从此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有了政策上的支持和认可,为商业银行利用次级债补充资本金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随后,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华夏银行等也纷纷发行了次级债,国内商业银行掀起了一股次级债的发行热潮。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的发行基本是定向发行方式,具有私募性质,利率水平一般由商业银行通过向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询价来确定,后期采用固定利率发行的逐渐增多,但比例偏低;债券期限较短,一般为6年以下;除交通银行外,发债规模都在60亿元以下;发债次数偏少并缺乏明确的连续性,次级债券的目的和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银行的资本金。 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券主要是10年期、固定利率、一年付息一次的、可赎回债券,与欧美国家主要银行的次级债券结构设计大体一致,而且债券品种设计也开始多样化,能够适应不同投资者的市场需求。次级债券的定价是在同期限国债收益率的基础上加上金融债券的信用补偿溢价,国内大约是20基点。下图是国内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特征。 注:各商业银行公开资料整理所得 二、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存在的问题 1.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目的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行目的单一,只是考虑将次级债作为补充资本金的工具,满足监管资本的要求,而忽视次级债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效用,以及次级债作为一种长期资金对改善银行负债结构的效用。如果银行只是纯粹为了提高资本充足率发行次级债,以满足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而没有根据自己的资产情况来发行债券,加强债务资金的运营管理,充分利用次级债发行带来的缓冲期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那么次级债的发行就会变成表面文章,对银行而言反而成为一个美丽的陷阱。 从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已发行和准备发行次级债的银行过多地强调了次级债对于补充银行附属资本的作用。发行的次级债来看,大部分期限都为5年零1个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计入附属资本的要求。而中行和建行更为“聪明”,设计了一个实际期限为5年而名义期限为10的可赎回次级债,巧妙地避开了银监会关于剩余期限5年内计入附属资本折算比例逐步降低的规定,以10年期债券的成本实现了5年100%地将次级债计入附属资本,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次级债来提高资本充足率。从发行期限的设计可以看出,发债银行可算是机关算尽,其目的就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为出发点的。各商业银行的这种出发点,掩盖了次级债在改善银行负债结构以及风险管理的职能。 2.次级债的发行无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是指资产结构的配置和负债结构的配置能够相互适应,当负债结构发生变化时,资产结构能迅速做出调整,以及当资产结构根据需求必须出现变动时,银行能够在满足流动性需求的情况下,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由此,可以看到次级债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方面对于商业银行的意义。 但是从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的设计来看,期限短,大多是5年。中行和建行发行的10年期的次级债在后5年是可赎回的。并且大都采用了浮动利率制,当然,浮动利率制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但对投资者而言却不是有利的。这样的结构设计就使商业银行难以筹集到长期,稳定的负债,从而解决资产负债结构的不匹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问题。 3.银行间相互持有次级债 商业银行相互持有次级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监管当局允许商业银行相互持有次级债。2007年1月1日是监管部门为各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设定的最后期限,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硬约束下,资本金压力如影随形,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资本饥渴问题。从资金来源上看,债券资金作为附属资的一部分,与股本金一样起到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作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核心资本比重普遍偏大(大都在90%以上),附属资本实际上只有呆坏账准备一项。并且,央行规定提取呆坏账准备的比例仅为风险资产的1%,其中的大部分被用于冲消历史坏账。在增加核心资本很困难的情况下,增加次级金融债等附属资本来提升资本充足率,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只要不超过监管当局规定的比例上限,银行可以循环发债适时补充资本。因此,从《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到《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对次级债持有对象的修订,都体现了一个政策信号,那就是给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开辟道路。从中国目前的金融市场结构来看保险公司等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资产总量中的比例相对较低,单靠它们是无法消化商业银行巨大的融资需求的。允许商业银行投资其他商业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可以拓宽次级债的发行渠道降低商业银行发行成本,使商业银行能快速提升资本充足率。允许银行互持是监管当局为帮助国有银行尽快充实资本金,达到标准的无奈之举。因为,在剥离不良资产和注资之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仍未能达到监管要求,而国家却早已不堪重负。而以保险公司为主力军的投资者受政策和自身实力所限,远不能消化掉国有银行为补充资本所需发行的巨额次级债券。允许商业银行互持次级债将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其次,商业银行的积极参与也是银行互持的重要原因。从发债银行的角度来看,次级债的互持为发债银行提供了次级债的需求主体。而从购买债券的银行看,投资次级债为以后发行次级债的需求主体问题铺平道路,亦即“密谋”互持次级债,或者是一种不必言传的“默契”。如此,对发债行或是投资行都是一种“双赢”,但是这种双赢是建立在道德风险、系统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基础之上的,是不足取的。 小结:由于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对一国的金融安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哪个行业像银行业一样受到如此严格的监管。政府监管可能存在监管失灵,而银行安全网设计中又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因此,新巴塞尔协议强调市场监管的重要性。而次级债的市场约束机制为市场监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监管工具。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次级债的市场约束作用。在美国,美联储成立了专门的次级债研究小组,考察次级债的市场约束。一些国家甚至强制要求商业银行发行同质的次级债券,以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而我国次级债发行历时尚短,从第一支次级债发行至今不到5年时间。从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发行特点上看,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缺乏连续性;银行互持问题严重,缺乏机构投资者;发行定价扭曲。这些都导致次级债的市场约束机制很难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胡 斌:次级债与市场约束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与银行经营[J].金融会计,2002~01 [2]许文辉:中国银行业次级债的发行定价和市场前景[J].经济导刊,2004~11 [3]黎小枫:论商业银行次级债“互持”的合理性[J].福建金融,2005~8 [4]J Cem Karacadag and Animesh Shrivastava, The Role of Subordinated Debt in Market Discipline -the Case of Emerging Markets. IMF Working Paper, 2000 [5]葛兆强: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绩效、挑战与发展策略[J],证券市场导报,2004~10 [6]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www. pbc. gov. cn [7]BIS Working Paper , Markets for Bank Subordinated Debt and Equity in Basel Committee Member Countries, 2003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 索引序列
  • 银行论文参考文献外籍
  • 银行信贷管理论文参考外文文献
  • 论文参考文献苗族银饰书籍
  • 论文外国书籍参考文献
  • 银行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