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南京外国语学院发表论文

南京外国语学院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南京外国语学院发表论文

李莎 (1914-),原名叶丽萨维塔·基什金娜,女,原籍俄罗斯,教授。1941年毕业于莫斯科外语师范学院,1936年在苏联与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结婚,1946年随夫来华定居, 1964年加入中国国籍。在中国一直从事俄语教学工作,1949年转入外国语学校执教,先后担任实践课、翻译、文学选读等多种课程的教学,为我国培育了近千名本科生、研究生,教学效果突出。1979年获教授职称。李莎致力于研究俄语词汇学、修辞学等学科,著有《俄语新词新义》等著作,并长期从事编写审订俄语教材、词典、教学参考书等工作,主要成果有《俄汉同义词词典》、《当代苏联文学原著选读》、《中级俄语》等。此外,她参加了重要的翻译审订工作。如《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俄文版、《周恩来选集》俄文版等。1998年被国际俄语教师联合会授予普希金奖章,以表彰她在俄语教学上的突出成绩。曾任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等职,现为中国老教授协会名誉理事。1983年起连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9年任中俄友好协会理事,被授予俄中友协荣誉奖章和俄罗斯文化部普希金奖章。�� 李梅 (1950.11-),女,汉族,广东陆丰人,中共党员,教授。1971年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捷克语专业学习,197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讲捷语本科各年级实践课、语法、口译、视听、国情等课程,为硕士研究生开设捷克语言史、历史语法等课程。1983年赴捷克查理大学文学院进修,1993年再度赴查理大学深造。主要著作有《基础捷克语》(上、下册)、《捷克文学》、《新捷汉词典》(合编)等。此外,在《东欧》、《海外文摘》、《外国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捷克语言文学及国情的文章和论文。两次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 李德恩 (1939-),男,汉族,广东高要人,中共党员,研究员。1964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西语系,留校在附校任教。1984年调入外国文学研究所担任《外国文学》副主编,现任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理事。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在国外发表3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拉美文学流派的嬗变与趋势》,获得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外国文学三等奖(1998年),并获得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第三届全国优秀文学图书奖"三等奖(1998年)。主要译著《波波尔·乌》获得"第三届全国优秀文学图书奖"三等奖(1998年)。�� 杜学增 (1941.10.-)男,汉族,山东德州人,中共党员,教授。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4年至198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语言学系作富布赖特访问学者,主修社会语言学。1993年至1994年在澳大利亚的格里菲思大学访学,研究"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语言学、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在本科主要教授英语技能课。在研究生层次主要教授社会语言学、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曾任英语系二年级教研室主任,现任英语系系主任,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协会副会长。专著有《英语阅读的技能和方法》、《英美文化词典》第一作者、《中英文化习俗比较》、《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论文:《中美首名用法比较》、《中英非亲属关系使用亲属称谓的比较》、《澳大利亚单语与多语之争》、《澳大利亚口音》、《快速阅读》。�� 杨立民 (1936.4-),男,汉族,浙江诸暨人,教授。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留校任教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思想史、美国政治等。�� 杨迟 (1940.12-),男,汉族,辽宁盖县人,教授。自1990年起任瑞典语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瑞典语言史、瑞典国情学的教学和研究。主要译作有:《和平的反革命》(合译,上、中、下册)、中篇小说《酒鬼》、组诗《非洲》、《世界文学家大辞典》(瑞典作家部分)。主要著作:《瑞典语》、《瑞典语--汉语口译手册》等。�� 杨学义 (1951.3-),男,汉族,河北三河人,中共党员,教授。1975年2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后留校工作,任英语系团总支书记。1982年5月至1985年5月在中国驻葡萄牙大使馆工作。1985年5月回国,任英语系党支部书记、总支副书记、总支书记。1988年9月赴英国利兹大学进修教育与行政管理学。 1996年5月起任校党委副书记, 1997年2月起兼任副校长至今。现任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常任理事、北京高校德育研究会常任理事。参与编写:《初中英语》(上、下册)、《高级中学实验课本英语精读》、《高级中学实验课本英语泛读》、《高级中学实验课本英语口语》、《高级中学实验课本英语听力》、《高级中学实验课本英语语法》、《中学教师听力》第一册。论文:《肩负历史使命,把握有利时机,努力把大学建成精神文明的"示范区"》、《关于转型期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思考》、《用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指导邓小平理论学习》、《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的几点思考》、《面向新世纪国际教育浅析》等10余篇。�� 汪嘉斐 (1935.3-),男,汉族,浙江吴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毕业于北京俄语学院,留校任教至今。研究方向为俄语修辞学、演讲学。主要著作:1)《俄语常用词词典》(定稿组成员)、《当代苏联原著选读》(1-2卷合编)、《俄语语体研究》(合编)、《俄语功能修辞学》(译著)2)《修辞学讲座》、《日常口语体》、《俄语公共场合讲话体初探》、《讲演体研究》、《口语用词特点的再认识》、《口语中的同义现象》、《俄语同义现象的现状与前瞻》、《Pиторика基本思想的理解和应用》。3)文艺性译著:《初部总结》(中篇)、《寒雨潇潇》(中篇)、《卡扎科夫文学随笔》、《母亲的心》(短篇)。于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沈大力 (1938-),男,汉族,陕西延安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大学一级三阶教授,巴黎东方语言学院教授评委会评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协中外文学交流委员会副主任,中法比较文化研究会会长,法国瓦莱斯文学会荣誉会长,法国巴黎公社之友协会荣誉会员,法国芭菲影视节"社会写真"评委会主席。获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法国竞业金红十字勋章、中国文化部剧本翻译专项奖。其传略入选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和《国际作家辞典》、印度《世界名人录》、美国玛氏《世界名人录》。著有长篇小说《延安的孩子》(巴黎法文版、意大利文译本、日文节译)、《悬崖百合》、《夜空流星》、《梦湖情侣》。散文集《巴黎声影》、《欧美游记》,组诗《欧仁·鲍狄埃石墓》、《梦之华》(中文、法文及意大利译文),剧本《泰坦的芦笛》,法译中《巴黎公社诗选》、《欧仁·鲍狄埃诗选》、《蒙塞拉》、《茅庐血恋》、《刀丛血花》、《凤凰于飞》、《布吕赫的幽灵》,中译法《锻炼》(矛盾长篇小说,巴黎版)、《棠棣之花》、《幸存的人》、《中国当代女诗人诗选》、《故宫珍宝》。另有法文论文《巴黎公社的精神遗产》、《平等的回响》、《瓦莱斯在中国》、《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樱桃时节》、《阿弗洛蒂德与雅典娜》、《人狼与蝴蝶梦》、《孔子的世界大同观》。中文论文《巴黎公社墙考辩》、《国际歌及其作者》,意大利文论文《彼岸》、《中国古典城邦观》、《"悬崖百合"的境界》、《生命的气息》。俄文论文《巴黎公社--场人民主权运动》,英文论文《罗布莱斯在中国》等。于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沈萼梅 (1940.12-),女,汉族,浙江慈溪人,中共党员,教授。1958年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0年至1962派往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意大利语专业代培。1962年回本校法语系。1963年毕业,留校任教。1973年至1975年赴意大利语言学院和罗马大学进修。回国后继续任教。1984年至1986年赴意大利威尼斯大学进修。1989年8月赴意大利佩鲁贾大学短期讲学。1991年至1993年赴意大利米兰大学任教。1990年获校优秀教学成果奖。1998年6月获意大利外交部颁发的荣誉奖状和奖金。专业方向为意大利语言文学。主要成果有《意大利语入门》、《当今意大利会话》、《意大利语中级教程--意大利当代文学巡礼》、《意大利当代文学史》、《意大利文学》等。主要译著有《无辜者》、《罗马女人》、《利比亚沙漠》、《长青藤》、《一个女贼的回忆》、《罗马故事》、《索非亚·罗兰》等。�� 邱苏伦 (1947.11-),女,汉族,广东人,致公党党员,教授。1975年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1985年至1986年在泰国朱腊隆功大学进修;1990年至1991年、1995至1996年、1996至1997年先后在泰国治迈师范学院、清迈皇家学院和培文颂刊皇家学院任教。� 主要科研成果有译著《邓小平文选》(合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中国改革开放建设成就》(系列电视片25集)。著作:《初级汉语课本》(1991年泰国奥萨瓦塔纳出版社第一版,2000年第五版)、《中级汉语课本》(1998年泰国奥萨瓦塔纳出版社)、教材《泰语》第一册、第四册(合著)。在泰国莎班雅杂志上发表论文《论中国佛教的发展与演变》、《论中国佛教的三大特点》、《论佛教与中国文化》等。曾任北京市第八、九届政协委员。1993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1994年获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学优秀奖,三次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 陆培敏 (1942-),女,汉族,上海人,中共党员,教授。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4年至1985年在英国兰开斯特大学语言学系进修,获文学硕士学位。1994年至1995年作为美国富布赖特资深访问学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研究。曾任英语系基础教学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精读课教学,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美国教育、应用语言学等课程。合著:《列国国情丛书:美国》。合编:《大学英语基础教程》(1-2册)。论文:《我们对精读课改革的创议》(合写)、《大学英语专业基础教学改革探索》(合写)、《美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 陈乃芳 (1940.11-),女,汉族,江苏南通人,中共党员,教授。196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并留校做教学和党政双肩挑工作。1978年8月至1980年8月,由外交部派驻比利时使馆兼驻欧共体使团工作。1984年9月至1985年9月公派美国麻省大学访问学者。1991年获北京市优秀政治思想工作者称号,并获"丹柯杯"一座。1992年10月至1995年8月,由国家教委派驻比利时使馆兼驻欧盟使团任教育参赞。1996年5月起,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教授。1997年2月被任命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直属高校咨询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委员,"国际论坛"杂志主编。主要著作:《大学生英语听力教程(初级)》(学生、教师用书,合编)、《大学生英语听力教程(中级)》(学生、教师用书,合编)、《大学生英语听力教程(高级)》(学生、教师用书,合编)、《大学生英语听力教程录像节目》(主审)、《人类文明史英语读本》(第一集上下两卷,主编)。于1998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楼上几个都贴了这么一大堆没用的废话我是南外毕业的。让我来给你说说南京外国语学校吧。他是60年代初在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外长亲自关心下创办起来的。首先南京外国语学校校长董正璟自己就是南外毕业的。不知道他算不算名人。其他听说的好像有:现任外部队新闻发言人朱邦造、礼宾司司长张云、副词长李小苏、高级翻译孙玲华、联合国终身译员梅江中、国务委员吴仪秘书仇鸿……朱邦造有点名气,其它也不算很名的名人。不过南外校友许多在国家外交部、外贸部、中联部、新华社、海关、中国银行等涉外单位担任重要工作,仅在中国驻外使领馆的官员以及涉外单位工作的就有100多人。但这都是以前的辉煌了。南京外国语学校我在校的时候还是蛮好的,现在听说很烂,好像招生方式改变了还是什么。就晓得收钱,你去看看现在那个校园,全是学生家长的钱修起来的。以前的书香幽静气息荡然无存。哎,可惜!不知道他后面10年还能出个人才?

我知道南京师大很难考啊1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53年的俄语组,1956年的外语组,1957年的公共外语教研室,1959年的俄语专修科,1960年的外语系,1983年的外国语言文学系,1997年的外国语学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外国语学院事业发展迅速,成为全国同类院校中实力较强的外语院系之一。外国语学院于1986年建成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1990年与文学院联合建成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点,1998年建成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2000年与文学院联合建成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点,2003年建成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和俄语语言文学硕士点、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点,2006年建成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和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990年英语语言文学学科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厅首批重点学科,1994年与南京大学、苏州大学联合被评为江苏省政府重点学科。2001年与苏州大学联合被评为江苏省政府重点学科。1996年“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育”项目被列为江苏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后在此基础上于1998年申报的“英语语言与文化”项目被列为国家计委、国家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2003年英语教育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2005年通过省专家评审组的评审并获得好评,正式被命名为江苏省品牌专业。2007年8月被授予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现有教职工210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43人,博士39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27人,其余的教师多数都具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还聘用了英、日、俄、意、法等语种外国专家或外籍教师。学院下设:英语系(基础英语教研室、高级英语教研室、商务英语教研室)、欧洲语系(俄语教研室、意大利语教研室、法语教研室、德语教研室)、东方语系(日语教研室、朝鲜语教研室)、翻译系(口译教研室、笔译教研室)、研究生教学部(硕士生教研室、博士生教研室)、大学外语部(公共英语系、应用语言学系)、中法合作南京法语培训中心、外国语言文化研究所、加拿大文化研究中心、澳大利亚文化研究中心、意大利文化研究中心、法国文化研究中心、美国文明研究中心、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中心。学院主要培养中等及高等院校的师资和涉外部门的翻译、文秘、管理人员等。现有英语、俄语、日语、意大利语、朝鲜语、法语、德语7个语种,9个专业。其中俄语、日语、意大利语、朝鲜语、法语、德语为五年制双语专业。全日制学生1711人,其中博士生25人,硕士生348人,教育硕士等研究生层次的学生479人,本科生859人。大学外语部承担了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等各学历层次学生的大学外语教学任务,共有学生15000余人。外国语学院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广泛,聘请了10多位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担任了兼职教授,近年来主办了10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先后派遣了100多人次赴美、英、澳、加、俄、日、法等国进修或讲学,先后聘请了几十位外国专家和外籍教师来院任教,经常邀请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是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江苏省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世界文明国际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澳门基金会、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和《江苏外语教学研究》杂志等学术团体和机构的挂靠单位。外国语学院学科梯队整齐,研究方向比较齐全,保持了外国文学和翻译研究的传统优势,并在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英语语言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新的研究特色,在语言理论、教材教法、应用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新的进展,各相关学科相互交叉,科研与教学密切结合,学科建设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外国语学院科研成果丰硕,近10年来出版了学术专著50多部,教材、工具书、编译著等230多种,发表论文约1250多篇,已完成或正主持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教委和省政府、省教委科研项目50多项。

外国语学院发表论文

近年来在《现代外语》、《外语学刊》、《外语教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输出假说剖析》、《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及其接口之争》、《输入与输出在陈述性知识程序化过程中的作用》等,参编教辅材料多部。部分论文如下:[1]顾琦一.外语中学习中的符号意指活动[A].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研究所.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研究所:,2002:2.[2]顾琦一.输出假说剖析[J].外语学刊,2006,02:77-83+112.[3]顾琦一.输入与输出在陈述性知识程序化过程中的作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02:40-45.[4]顾琦一.第二语言句法习得制约因素研究述评[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2:92-95.[5]秦朝霞,顾琦一.写作话题熟悉度与国内习作者书面语语篇衔接手段运用——基于一种自动测量方法的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01:95-98.[6]顾琦一,虞爽.第二语言知识的四种二元对立划分论析[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1:114-119.[7]陈瑜之,顾琦一.视听输入和字幕视听对二语理解的影响[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1,01:27-28.[8]朱鑫,顾琦一.输入频率、模态对二语篇章理解的影响[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1,01:32-34.[9]顾琦一,臧传云.输入模态对第二语言理解和附带词汇习得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03:55-59+68+128.[10]顾琦一,杭玲莉.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诱导式模仿研究[J].现代外语,2011,03:262-270+329.[11]顾琦一.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及其接口之争[J].外语教学,2005,06:45-50.[12]杭玲莉,顾琦一.二语习得中的诱导式模仿和语法判断方法[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01:103-105.[13]臧传云,顾琦一.以认知负荷观点探讨输入模式与二语语篇理解[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02:150-152.[14]汪双喜,顾琦一,朱敏华,王琰玲.基于学习不适应分析下的导学实践与思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146-148.[15]顾琦一,程秀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花园路径句理解——与工作记忆容量和语言水平的相关研究[J].现代外语,2010,03:297-304+330.[16]顾琦一,宋明珠.任务预设投入量与词汇习得策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05:55-59+127-128.[17]顾琦一.输入、输出研究路在何方[J].外语学刊,2009,05:157-160.[18]顾琦一.输入加工教学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06:42-44.[19]顾琦一,毛海燕,李涛.英语专业新生学习困难分析[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3:254-257.[20]朱敏华,许敏,张洁帆,顾琦一.英语专业新生学习不适应症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4:357-361.[21]顾琦一.“Dragon”≠“龙”——从符号学角度探讨外语学习[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3,02:46-48.[22]顾琦一.语言交际的辅助手段──身势语初探[J].江南论坛,2000,06:43-44.

《海外英语》(国际刊号:ISSN1009-5039,国内刊号:CN34-1209/G4,邮发代号:26-166)杂志创办于2000年,隶属于安徽出版集团、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海外英语》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获得国家外交部、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特别支持,代表中国权威的英语杂志,创刊伊始即面向全世界公开发行,近10年来在国际、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力。 《海外英语》是一本综合性的外语类学术期刊,内容涉及语言学、外语教育、翻译学、文学文化研究、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我刊注重反映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的前沿动态、报告国内外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或信息;兼顾纯理论性和实证性研究,不仅载有文论型的文章,而且报导可直接用于外语教学实践的成果。 我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及中国人文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刊物,并加入了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阵列,可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等网站浏览和检索。我刊所载的论文题目全都被收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各有关分册的索引部分。近年来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和摘载情况在同类期刊中排名靠前。 栏目设置: 教授讲坛:国内知名高校知名教授的学术前沿类论文; 博士论坛:“985、211”类重点高校博士生的研究论文; 语言学研究:介绍语言学领域理论创新成果; 外语教育:重点介绍高教外语教学的理论成果; 翻译研究:对翻译理论和方法以及翻译史的研究; 中外文学文化研究:对外国文学作品、作家思潮、跨文化的分析与评论; 教改新论:侧重外语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介绍; 海外视野:侧重介绍国际上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和研究成果、财经类交流文章; 科技前沿:科技领域某一方面的研究与评述,要求全英文文章; 学术思潮:人文社科方面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单独研究,要求全英文文章。 征稿对象: 高校外语学院、全国翻译服务行业、外语培训机构、翻译领域资深人士与国际文化交流实践者,以及全国各大院校及科研院所的教科研人员,硕士生、博士生等。 投稿要求: 1.稿件须为署名作者独立完成、未发表过的学术论文; 2.篇幅在3000字符以上; 3.具体格式要求,请参见《海外英语》稿件模版及要求; 4.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注于文章正文下方; 5.本刊实行无纸化办公,欢迎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进行投稿。 欢迎各大院校、研究所、相关企事业或个人联系本刊,参加本刊理事单位或开展会议、论坛、广告、协办等合作。 来源:36524论文网 原文地址: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要求 一、毕业论文的目的 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语言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和解决有关专业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外语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通过毕业论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扩展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帮助学生接受科学研究、分析方法的初步训练。 3、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4、使学生在外文资料查阅、阅读和翻译,语言表达、写作能力,计算机文字处理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二、毕业论文题目的确定 (一) 方式: 1、由教研室安排教师做“怎样写毕业论文的报告”,详细介绍撰写论文的每一个环节和具体要求。 2、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定的范围内选择和初步确定论文的方向。 3、由论文指导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提供论文选题,在教研室汇总后向学生公布,供学生选题参考。 4、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按学院所提供各专业论文参考选题确定题目,也可自选题目,必须报指导教师,征得同意后方可开题。原则上学生不得跨专业选题。 (二) 范围 英美语言文学、文化、语言学(语法、词法、修辞、语义、文体等)、翻译、国际商贸、国际商务、旅游、外语教学法等。 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长度不少于3,000英文单词。 2、论文结构包括: 1) 标题 (title) 2) 作者署名 (name of the author and tutor) 3) 摘要 (abstract)(150—200词,中英文均要) 4) 关键词 (key words)(中英文均要) 5) 正文 (body) 6) 参考文献 (bibliography) 3、摘要(Abstract)通常为一个段落,长度不超过300个单词。 Abstract通常要回答如下问题: (1)What is the general knowledge of your topic in the academic field? (2)What research topic is the paper to focus on? (3)What method or material do you use to support your main point of view? (4)What conclusion will you draw? (5)What is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e paper? 4、关键词(Keywords)3至5个。除专有名词外,其他词不用大写,词与词之 间以分号隔开。 关键词应能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常出现在标题与摘要中,多为名词,如用investigation而不用investigate。 5、引言(Introduction) 6、在引言(Introduction)与结语(Conclusion)之间的正文部分应分若干章节。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2.1”、“2.2”、“2.3”等,第三级为“2.2.1”、“2.2.2”、“2.2.3”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每一级的末尾不加标点。 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第一级标题居中书写;第二级标题序数顶格书写,后空一格接写标题,末尾不加标点;第三级和第四级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书写标题。第四级以下单独占行的标题顺序采用A.B.C……和a.b.c.两层,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写标题。正文中对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⑴、⑵、⑶…单独序号,对分项中的小项采用①、②、③…的序号或数字加半括号,括号后不再加其他标点。 7、如有注释,应为尾注。注释应编号,并置于参考文献之前。 8、参考文献数目不得少于5篇。排列采用以下格式: 1)参考期刊排列顺序为:作者,题目,期刊名称,出版年,卷(期),页码 2)参考专著排列顺序为: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码 9、论文为Word形式打印稿,纸型为A4,单倍行距,英文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中文用宋体。 10、字号要求:大标题为3号字加黑,小标题为4号字加黑,正文、注释与 参考文献为5号字。 11、论文写作过程中,应自觉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虚心接受教师指导。 12、按要求打印装订并上交。装订顺序为: 1)毕业论文封面 2)扉页(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3)毕业论文指导书 4)目录 5)中文摘要(含关键词) 6)英文摘要(含关键词) 7)正文 8)致谢 9)参考文献 13、进度安排: 1、确定选题 第 1 周 ( 09年 2月 22日前) 2、论文提纲 第 2 周 ( 09年 3月 1日前) 3、完成初稿 第3-5周 ( 09年 3月 22日前) 4、完成定稿 第 6 周 ( 09年 3月 29日前) 5、上交论文 第7周 ( 09年 4月 5日前) 14、注意: 1、目录用Word文档自动生成,用1.5倍行距,4号宋体。 2、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各占一页,按一级标题标示。 四、上交要求 学生按任务书上规定的时间,以班级为单位交辅导员处,辅导员汇总后上交学院。中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参考样文如下 目 录 中文摘要 1 ABSTRACT 2 1 引言 2 2 企业文化的内涵 3 2.1 文化和企业的定义 3 2.1.1 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 3 2.1.2 企业组织的管理形态 4 2.2 企业文化 4 2.3 认识企业文化 5 2.4 企业文化的功能 6 3 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影响 7 3.1 组织创新的内容 7 3.2 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影响 7 3.2.1 影响组织结构创新 7 3.2.2 影响组织流程创新 8 3.2.3 组织制度创新 8 4 结语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内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 众多企业对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个成功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根本,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地位。本文主要讨论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创新的影响。文中首先给出了企业和文化的定义及其内涵,其次提出了企业文化的内容和主要功能,最后揭示了组织创新的内容,论述了企业文化在组织结构、组织流程、组织制度等三方面对企业组织创新的影响。企业文化与创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关键词:文化;企业文化;组织创新Abstract(用Time New Roman 字体)Along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arrival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ges, the thorough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business enterprise reform, numerous business enterprises carried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brave to the tradition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people know that the corporate culture is a gradually successfully a necessary part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is a root that affects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management accomplishment, the corporate culture comes to a decision the competition position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This text mainly discusses the corporate culture to organize the creative influence to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Give first in the text definition and its contents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culture, put forward contents and main functions of corporate culture the next in order, announced to public the creative contents of organization finally, discuss the corporate culture to organize the creative influence to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in the aspects of organizing the structure, organize process, organize system wait third. The corporate culture and innovation affects mutually, promoting mutually, common to the development creation influence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Key Words: culture,corporate culture,System innovation 1 引言 不管您意识到与否,文化每时每刻都在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着潜在的影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企业文化的影响,试图让人们认知、认识企业文化。让人们明确,只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人类先进文化,才能建立起优秀的中国企业文化,重视企业文化的影响,据此才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兴企、富民、强国的目标。 2 企业文化的内涵 2.1 文化和企业的定义 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精神生产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作为经济组织实体的企业,为了实现其以行政组织手段替代市场交易来协调生产的功能,就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形态。 一般地说,企业组织形态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其一是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其二是企业组织的'管理形态。 2.1.1 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 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企业组织逐步形成三种主要的法律形态,这就是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这种界定的依据是法律认可的企业产权制度,感情。。。。。。 (以下略) 4 结语 二十一世纪,一个最响亮的词语就是创新。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动力,而企业文化又与创新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企业若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将企业文化与创新思想相融合,发展现今社会所需要的企业文化,并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时不断地进行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使企业文化与创新协调发展,相互促进。致谢 本论文得以完成,首先应该感谢。。。老师。正是她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的悉心指导、热情鼓励,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为我修改论文,我才能顺利完成我的双学位论文。 作为中州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我更要感谢管理工程系给了我能够学习不同学科知识的机会。在两年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过程中,任课老师们的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人品高尚无时不在影响着我。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但老师们的影响却是我终生收益不尽的。在此对我的老师们深表感谢!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的一些同学、朋友也给了我巨大的帮助与鼓励。在此一并感谢! 在我的成长、学习过程中,能够在大学阶段同时学习到工科、管理两个学科的知识,是我一生的荣幸与财富。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师长。参考文献 [1] 罗仲伟.托起辉煌.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 [2] 埃德加•沙因.企业文化与领导.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年 [3] 威廉•道芬内斯,科林•L•普赖斯.21世纪CEO的经营历理念.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年 [4] 杰克琳•谢瑞顿,詹姆斯•L•斯特恩.企业文化:排除企业成功的潜在障碍.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5] 艾伦•迪尔,阿伦肯•尼迪.企业文化.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 [6] 埃尔文格•罗赫拉.企业组织.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1年 [7] 窦立夫.论组织效率变革策略 (科学学研究),1995(2) [8] 连燕华.企业组织创新的案例研究.科学学研究),1992(2) [9] 梁镇,赵国杰.企业管理创新.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 [10] 林毅夫等.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经济研究,1997(3) [11] P F•德鲁克.创新与组织.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1995(12) [12] 许庆瑞.技术创新管理.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年 [13] 颜光桐,刘正周等.企业再造.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14] 周振华. 企业改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15] 张德,刘冀生.中国企业文化-现在与未来.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年 [16] E•海能.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的展望.北京:知识出版社,1990年 [17] 华锐.新世纪中国企业文化.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年6月

1. 《转喻的认知阐释》,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2. 《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3. 《英语文体学》(主编,研究生教材),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 《20世纪英美文学要略》(编著),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2002年获江西省英语学会学术论著一等奖)。5. 《格林童话精粹》(译著),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0。6. 《叙事:意义与策略》,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7. 《济慈书信集》,(译著)东方出版社,2001。8. 《沟通与超越》,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9. 《文本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0. 《赣文化论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11. 《实用汉英分类翻译手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12.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主编(负责主要编写工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0,(此书获得江西省英语学会一等奖)。13. 《跨文化传播——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论》,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14. 《傅浩文集之一·诗学卷·距离》,140千字,作家出版社2002年9月版。15. 《叶慈诗选》(英汉对照),300千字,台湾: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16. 《乔伊斯诗全集》,15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17. 《阿米亥诗选》(增订本),22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18. 《叶芝诗集》(修订本),50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19. 《20世纪英语诗选》,35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0. 《德瑞克·沃尔科特诗选》,20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版。21. 《拿单·扎赫诗选》,约13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即出。22. 《英语名诗译解》,120千字,哈尔滨出版社,即出。23. 《叶芝精选集》(主编、译),800千字,燕山出版社,即出。 1. “语义压制的转喻理据”,《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6。2. “概念隐喻与认知语境”,《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6)。3. “语言的模糊性和语境的解释功能”,《西安外语学院学报》,2002(1)。4. “隐喻的语用阐释”,《山东外语教学》,2002(3)。5. “信息短路下的话语标记”,《外语学刊》,2003(3)。6. “间接言语行为中的借代”,《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2003(2)。7. “语用标记与话语连贯”,《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8. “论话语标记在语言的生成和理解中的作用”,《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6)。9. “转喻的认知语用阐释”,《外国语言文学》,2003(4)。10. “理想化认知模型与转喻的语用功能”,《山东外语教学》,2003(3)。11. “基于脚本的架桥式语用推理”,《外语与翻译》,2003(4)。12. “翻译的语用等效观”,US-China Foreign Language 《美中外语》,2004 (1)。13. “框架转换与意义建构”,《外语学刊》, 2004(3)。14. “架桥式语用推理的认知研究”,《天津外语学院学报》 2004(1)《语言文字学》(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4(5)。15. “构式义、转喻与句式压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16. “言语行为转喻与话语的深层连贯”,《外语教学》,2004(3)17. “阅读理解中语用推理的认知考察”,《外语教学》,2004(5)18. Fitting a top-down strategy into a traditional reading class. Teacher’s Edition, 11, 12-16,2004.19. Effect of using a "top-down" strategy on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comprehension of English readings. Asian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13, 29-44,2003.20.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yles in East Asian contexts. TESOL Journal, 11/2, 5-11,2002.21. Chines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n EFL teaching. System, 30/1, 85-105,2002.22. A close look at the Chinese cultural influence on students' learning styles and strategies. Asian Englishes, 5/1, 40-63,2002.23. The middle group of learning-centered teaching. Teacher’s Edition, 9, 24-30, 2002.24. Creating group-centered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a large EFL classes. ELI Teaching, 23/1, 16-19, 2001.25. Matching teach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tyles in East Asian contexts. Internet TESL Journal, 7/7.26. Advantages of group-centered learning in large classes. Teacher's Edition, 6, 8-13. 2001.27. Teaching reading: Fitting a “Top-down” strategy into the Chinese Context,Guidelines, 23/2, 20-23. 2001.28. The effective use of the mother tongue in EFL teaching. Guidelines, 22/1, 51-60.29. Modern vs.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Forum. 37/3, 27-29. 1999.30. Mak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work together with 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in a traditional setting. Guidelines. 21/1, 23-33. 1999.31.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conflict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FLteach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20/1, 35-43. 1999.32. Developing an English teaching program by integrat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thods. Guidelines 20/2, 77-88. 1998.33. Integrat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thods. ELI Teaching. 28, 15-19, 1998.34.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 ELI Teaching 29, 37-39. 1998.35. Reconciling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thods.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30/4, 458-471. 1996.36. “中澳大学生学习观念比较”,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4.37. “学习策略与教学方法”,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38. “论兼收并容,折衷诸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8期. P, 39 – 41.39. “The Trojan Horse of English Language”,Teaching Journal on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2003.40. “De-politicization in ELT in China”, Pacific Asian Education,2000.141. “National Sovereignty versus Moral Sovereignty”,Media Asian, 2003.1.42. “The Foreign Language Dilemma”,Re-reading America, 2003.43. “康拉德研究在中国:回顾与展望 ”, 《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44. “当代文学批评语境下的康拉德研究”,《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汪义群 ,虞建华主编)第4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即出)。45. “论美国后现代小说的两大走向”, 《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46. “论《查特来夫人的情人》的阳物意识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4 期。47. “电影的文学性、文化性与英美文学教学”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9期。48. “别有洞天的叙述——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叙事结构”,刊载于胡全生著《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49. “互文性与巴塞尔姆的小说《白雪公主》”, 刊载于胡全生著《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50. “Logos、道与后现代主义小说语言观”,《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51. “论康拉德的小说《吉姆爷》的叙事技巧”,《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1998年获江西省英语学会学术论文一等奖)。52. “文本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文艺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2 期全文转载。53. “文学与国民教育”,《文艺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54. “继承与创新——新叙事学对文本研究的贡献(上)”,《创作评谭》第2期,2004。55. “继承与创新——新叙事学对文本研究的贡献(下)”,《创作评谭》第4期,2004。56. “浅谈英译中国古诗中的隐喻”,《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6。57. “翻译的目的、对象与语篇类型——重温严复的译论”《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658. “论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外语与翻译》,2000,459. “译诗的标准与译诗的方法”,《外语与翻译》,2002/3(此文在中国译协于郑州举行的“2002全国文学翻译与出版研讨会”上,获得由“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一等奖)60. “英译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形象”,《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461. “论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江西师大学报》,2000,262.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与两种技法比较” 《江西师大学报》,2001,263. “从《无题》的几种译诗看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江西师大学报》,2001, 264. “直译为主,还是意译为主——兼评几种翻译教科书的直译意译观”,《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765. “诗无达诂与古诗英译”(参加“中国诗歌翻译第四届年会”,《外语论坛》 2003/1发表。66. “为了祖国语言的纯洁性——从‘武装到牙齿谈起’”《中国高等教育研究》, 2004/867. “诗歌翻译中的文化阐释与文化定位”,《语言文学研究》,2004,4。68. “沃尔夫与女权论文学批评”,《江西师大学报》,1996,1。69. “文学符号学——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理论”,《江西师大学报》,2001/2。70. “论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外语研究与教学》,航空工业出版社2000年12月版。71. “大学阶段基于文体学的英语教学法”,《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72. “Students’ mental lexicon in L2”,2001.7月参加“第二届南京大学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宣读论文。73. “基于Internet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 第一作者,《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第12期;74. “基于Internet学习资源的分析与评价”,第一作者,《现代远距离教育》2002年第4期;75. “Rubric—A Powerful tool for evaluating and improving writing”,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中国英语教学》),2003年第3期76. “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第二作者,《外国语》2004年第4期;77. “基于信息技术的任务型外语学习环境设计”第一作者,《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7期;78. “论科技文体的翻译原则与方法”,《中国科技翻译》2004年第3期;79. “语义框架、场及其相互关系”,《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1。80. “不同的路向:关于语义分解的思考”,《外语学刊》,2001,1。81. “颜色词的认知语义与认知结构”,《外语教学》,2001,4。82. “言语行为动词语义分析及构架”,《外语学刊》,2000,2。83. “语义结构与文化意义”,《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84. “广告英语模糊现象探析”,《山东外语教学》,2000,3。85. “格语法与当代语义分析理论”,《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3。86. “话语中名词性词的分析与情景语义学”,《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4。87. “叶芝的神秘哲学及与其文学创作的关系” ,《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2期。88. “菲利浦·拉金的诗歌语言艺术”,7千字,《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二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版。89. “当你年老时:五种读法”,5千字,《外国文学》2002年第5期。90. “诗歌翻译对诗歌创作的影响”,5千字,《中华读书报》2004年4月21日。

南京工业大学国外论文发表

国外留学毕业论文怎么发表

小论文还是大论文的,文理也不一样,没说清楚,理科小论文就多做试验,多出数据,就可以写了;文科论文,还是需要积累,发现亮点,写出来的论文比较容易发表。

要看你的专业和题目的,如果英语写作能力差就另当别论了。当时学校布置的作业也让我无从下手,还是学长给的莫文网,靠谱的说,很快就完稿了。

基于中美对比的食品安全管制研究,基于案例的中美高能效办公建筑能耗水平对比研究,世代和个人价值观:中美对比。基于煤炭供应链的煤流图方法及应用研究,中国西部地区乳腺癌诊断年龄,抽样分析及中美对比研究。

居民金融资产选择情况中美对比分析——以南京地区调研数据为例;“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以“中美文化对比”课程为例,国际文化贸易的发展及中美文化贸易的对比分析。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graduation study),按一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

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 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学生须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课题进行研究,撰写并提交论文。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论文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经教师同意确定。均应是本专业学科发展或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环节,应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研究选题,查阅、评述文献,制订研究方案,设计进行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处理数据或整理调查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并得出结论,撰写论文等项初步训练。

2020年12月24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毕业论文

您好,请问您有需要发表论文吗?我可以帮您

很厉害。谢晖,男,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生物质资源化学研究室负责人。研究领域为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开发及利用,主要包括为系列浅色及无色增粘树脂的研制和开发,系列环境友好型水基树脂及乳液的研制和开发,系列专用型表面活性剂的研制和开发,系列天然香料的研制和开发,专用电子化学品的研制与开发等。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EI收录10余篇。

南京工业大学论文,古典文学中意为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现多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网上查询、检索和下载专业数据已成为当前科技信息情报检索的重要手段,对于网上各类全文数据库或文摘数据库,论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摘要是对论文综合的介绍,使人了解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从而避免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所以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

大学外国语学院发表ssci论文

他们的MTI师资力量不错,加之浙大学校声誉和品牌效果好,报考难度会比较大;浙江大学是C9高校成员、985大学,综合排名全国前5,其英语学科实力突出,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其英语语言文学同时是浙江省省重点学科。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简称外语学院)由英语文学研究所、翻译学研究所、语言学研究所、话语与多元文化研究所、应用语言学研究所、跨文化研究所、外语教学研究所、外语教学传媒研究所、日本语言文化研究所、法语地区人文科学研究所、俄罗斯语言文化研究所、德国学研究所等12个院级研究所组成,并设有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德国文化研究所、外语教学期刊研究所等4个校级研究所以及浙江大学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外语学院沈弘工作室、外语学院现代主义研究中心、外语学院语言行为模式研究中心、外语学院美国文学研究中心、外语学院法律话语与翻译中心(2013年新增)和外语学院青年教师创新平台等7个科研平台。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学院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德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德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英语笔译、教育(学科教学•英语)等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英语、日语、德语、俄语、法语、翻译等6个本科专业。学院是全国研究生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单位;是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大学专业外语指导委员会、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委员单位;是全国高等学校大学外语研究会、全国认知语言学学会、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是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教学理论委员会、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英语语言研究会、中国美国文学学会、中国英国文学学会、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中国德语教学研究会、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全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理事单位。学院现有教职工193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58人(含高级讲师4人、副译审1人),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6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学者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师3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梯队4人;教师中有67人具有博士学位,占教师总数的39.88%。2013年科研总经费431.54万元,其中2013年新增项目的到款经费349.34万元;在研科研项目161项,其中2013年新增项目51项,新增项目中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其中重大1项、重点1项)、教育部立项2项、中央部委立项2项、浙江省规划项目4项(其中重点1项);入选SSCI论文15篇,发表权威期刊论文1篇、一级刊物论文21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教材8部;获各类科研奖项9项,其中省部级奖项5项。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作学术报告23场,主办全国学术会议2次。学院现有在校学生853人,其中本科生600人、硕士研究生180人、博士研究生73人、攻读学位留学生131人。学院建有学生会、研究生会、外语协会、模拟联合国协会、Power of Voice协会、口译者协会等学生组织,每年通过举办系列学术讲座、论文报告会、专业外语类竞赛、国际文化节等活动,为学生自我能力的锻炼创造了良好条件,进一步推动学生学术科研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学院学生在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英语辩论赛、模拟联合国活动、莎士比亚戏剧大赛、欧莱雅国际工业设计大赛等高层次大赛中接连荣获佳绩。德语专业、英语文学专业学生分别自创了大学生杂志《求是鸟》、《翠鸟》、《子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求是鸟》杂志已有20余年的办刊历史。2012年3月学院新推出学生自编多语种期刊Chinese Culture,目前已成功编辑出版2期刊物。学院秉持“求是创新”校训、“学贯中西,格物致知”院训,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交叉专业背景、具有未来领导者发展潜质和优秀人文素养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学院毕业生语言功底扎实,知识面宽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历届毕业生就业方向集中在文化教育、大众传媒、对外交流、经济贸易、科学技术、公共事业等领域及政府机关。2013年应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7.06%,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及出国率51.18%,应届毕业研究生一次就业率98.7%。学院教学硬件设施先进,实现了全数字网络多媒体外语教学。学院拥有数字网络电脑学生终端1225台,全部连通国际网;数字化语音和多媒体网络教室82间,多语言同声传译教室1间;还拥有互动式多媒体实时录播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多媒体数字化录音编辑设备以及八套浙江大学外语调频广播台、五套(英、俄、德、日、法)境外卫星电视接收及其闭路系统和上万小时外语声像资料等。已经建设并开通的网络教学平台有面向全校学生的自主听力网站、外语VOD网站、课堂实时服务网站和十余门课程的专业外语教学网站。学院资料信息中心藏书丰富,有英、俄、日、德、法、汉、韩等各类外文书籍十万余册,外文期刊一百余种。学院十分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与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丹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开展广泛的校、院、所合作办学与科研。2013年全院教师出国交流共30人次,本科生、研究生出国交流共67人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2次。学院进一步扩大留学生规模,不断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2013年学院在校攻读学位的本科、硕士、博士留学生总数达到131人。 (2014年1月更新)

外国语学院现由英语系、日语系、德语系、翻译系、法俄语系、公共英语教学中心和研究生英语教研部等机构组成,同时设有语料库与跨文化研究中心,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贝克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语言测试与评估中心,语言、智能与神经科学研究基地,言语-语言-听力研究中心,中国形象研究中心,多元文化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心和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等机构,同时是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发源地及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所在地。一直以来,学院大力推进“人才强院、国际化、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对接国家战略”五大战略的实施,积极开展学院综合改革,学院获得较快发展。2017年,外语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A类排名,位居全国前2%-5%。为建设一流外语学科,学院长期以来引育并举、广聚英才,目前拥有教授26名,博士生导师22名。随着学院科研能力的提升,学院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相应大幅提升。近年来,学院师生共发表 SSCI 和 A&HCI 论文170余篇, CSSCI 期刊以上论文500余篇,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 3 项、上海市哲社成果奖5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 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3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学院重视学术交流,近年共举办了78场学术会议,其中国内会议56场,国际会议22场,学术讲座130多场,学院教授主编Frontiers of Narrative Studies、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Studies、Language Testing in Asia 和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sol Studies 等4种国际学术刊物以及中文学术期刊《当代外语研究》,在劳特里奇和斯普林格等国际知名出版社主编并出版《应用语言学前沿》和《语料库与跨文化研究》等英文系列丛书。这些会议的举办和期刊的出版有力促进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国际化、复合型、精英型”的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学院致力于培养包含语言智能和语言病理方向在内的、以文理交叉为特色的新兴语言学学科人才,以及外宣翻译方向的复合型人才,积极改革和创新各个阶段的学生培养方案。英语本科人才培养新增翻译和语言学方向,与研究生教育深入对接;研究生教育首创“1+2+3”人才培养新体系;翻译硕士项目常年邀请外交部、中国外文局和联合国的资深翻译和官员直接参与翻译硕士课程的教学,着力培养高端翻译人才和国际组织管理人才。学院先后与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的多所世界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实施本科和研究生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以及学期交换等合作项目,近年来开展的项目包括英国华威大学硕士生联合培养项目、上海交大-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应用语言学硕士专业交换项目等。

外国语学院教师论文发表

《外语学刊》杂志是多语种外语语言研究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全国常用外语类核心期刊。《外语学刊》旨在为全国外语研究与教学工作者服务,推动外语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发展。本刊欢迎以下稿件:(1).普通语言学(音位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语言哲学、计算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2).俄语、英语和日语三个语种的具体语言研究;(3).修辞学、文体学、翻译理论的研究;(4).外语教学论、教学法的研究;(5).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的研究;(6).语言学著作评介。投稿邮箱: 联系人:黄编辑

成蕾,湖北省潜江市人,中共党员,文学硕士,2006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现为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法俄系法语教师,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法语语言文学研究。发表论文1篇。主讲法语初级视听,法语文学等课程。

省级:时代教育/读与写/科教探索、新课程、科教导刊、科教文汇、新一代、金山、金色年华、四川教育、吉林教育、学生之友、中学英语之友国家:考试、重庆科技学院学报、成都大学学报、扬州大学学报、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核心:教学与管理、中国成人教育、教育与职业、福建论坛、学校党建与思想、职教论坛更多英语教师论文发表期刊详见 。希望能帮到你朋友!

有一定的难度

当下无论是发表北核还是南核论文,都是有一定的难度,核心期刊质量比较好,因此对论文的质量要求也就很高,英语教师想要更容易发表论文,那么就应该提高论文质量,并且选择对合适的刊物。

英语的核心期刊

《新东方》《新概念》《疯狂英语》《21世纪报》《学英语》《英语广场》。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学刊中国外语外国语外语教学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改名为:外国语文)外语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现代外语外语研究山东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

核心期刊是某学科的主要期刊。一般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

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在文献情报源的实际分布中,存在着一种核心期刊效应,即某一专业的世界上的大量科学论文。

  • 索引序列
  • 南京外国语学院发表论文
  • 外国语学院发表论文
  • 南京工业大学国外论文发表
  • 大学外国语学院发表ssci论文
  • 外国语学院教师论文发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