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煤炭学报单栏排版

发布时间:2023-12-06 05:47

煤炭学报单栏排版

查找不到在中国龙源期刊网和在线期刊。怀疑是非法的。
以下是论文征集相关的期刊。上网查询。联系。

“圈子”文学理论(CN61-1302 / D,ISSN1007-3906; 52-148)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界”杂志理论研究版,一个综合性学术刊物属于;发布各行各业有学士学位或更高学历的人各种原装学术理论,实际工作中,一个评论文章的成果,充分体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出版以来,被喻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科学决策中国媒体,”国内外公开发行,属于ASPT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期刊。 2800或5600字符稿件/文章最好使用图表,必须公式邮寄打印稿的稿件。

主办单位:陕西省政协

刊物:“圈子”杂志

主编:“各行各业”的编辑部

文学理论和撰写论文上的各种独特的发杂志 - “文学圈”是一个学士学位或以上专门为已公布的高品位服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各高校,企业集团\科研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党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被列为主要作者和读者;每双月集中优势展现才华和精神追求的学术思想,反映并取得成功在即将到来的一流学术研究方法,结果和状态。面对国内外学者,品质杂志领导人,人文读本,读者定位为25-65岁之间的成熟的成功的研究\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管理者,决策者,行政裁决人教授学者和经济话语其他名人,超过70%是男性读者和作者。为了弥补缺乏资金的学术期刊出版物,出版物被录用论文版面费的稿件将收取酌情决定。请理解和支持

主要部分:。

1。领导和决策(包括科学的领导,领导力,领导力,执行力,竞争力等)

2。经营和管理(包括质量管理,现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管理,公共管理,项目管理,交通规划,公共秩序,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竞争情报等)

3。财政与金融(包括资本运营,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证券市场,期货买卖,企业融资,利率,货币政策,政府采购,金融监管,合理避税等)

4。法律和社会(包括民法,刑法,经济法,刑法,行政复议,公民权利,法律和社会和谐等社会问题)

5。能源与交通(石油,煤炭,电力,核工业系统的专业知识)

6。科技与创新(建筑技术,医疗保健,市政建筑,电子,档案馆,图书馆,信息科学,生态与环境等)

7。信息建设(包括电子商务(商业信息),电子学校(教育信息),电子医疗(医院信息系统),电子军务(军事情报),电子电子政务(行政,党,城市信息)数字农业(农业信息),信息安全

8教育与探索(包括:研究,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海上勘探新,素质教育,教师教育,教师教育,外国教育,学校管理,教师的工作)

9。文化艺术(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美学,音乐,体育,历史,哲学,文物,民俗风情等)
> 10。区域和经济(包括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中部崛起战略的战略,战略环渤海,京津唐战略)

“圈子”文学理论拥有全国超过100名专家,学者作为特邀审稿编辑加工稿件认真及时回复稿件一般再版其他处理意见7天,所有我们删除匿名审稿人的所有个人信息的贡献,以防止关系稿,如质量差人类的条款草案发表后,特别是我们将发送由几个专家审阅稿件的前沿是匿名的。

欢迎研究生论文论文专业称号。功德发布信息,社会,法律,教育,哲学,美学,档案馆,政治,经济,金融,市场营销,语言文学,历史学,心理学,公共管理,沟通,管理,行政,体制,医疗,建筑,测量,环境和跨学科和跨学科的细分和学术论文等方面。

为“先进奖励,推荐新秀,激励同仁,加强沟通”,出版发表的年度奖项和证书的论文优秀论文将根据该组织的意愿被授予,并且在最后的赢家西安“这篇论文学术交流论坛”安排旅行和其他活动,优秀学科带头人杂志的编委为优先聘请

竭诚欢迎各界学术新秀赐稿其他专家总是执行以下原则: 1,本刊中包含“研究成果的传播,弘扬结晶的理论,加强学术争鸣,促进的成功经验”为职责,坚持“双百”方针,没有任何形式的发布(包括官方出版的纸质出版物中,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等)正式出版的学术手稿。

2,文章坚持帮助青年学术谁是广泛吸引优秀稿件(稿件学者在国内和国外),坚持以质量的原则,采取草案,使出版物是电缆的数量,被挑选的金额,是铅它引量量回暖率,影响因子,以及其他重要的国内和检索工具,包括进一步提升评估。

3,演示文稿的新课题,有见地,严谨的推理,言语流畅,标点符合,2500或5600字长的总体要求是适当的。特别欢迎贴近时代脉搏,讨论涉及在当前的学术焦点,短小精练草案的纸或本质的焦点。

4,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的要求,请提供大约在同一时间如下信息:①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国籍,出身年份;②工作单位(含二级单位)及详细通讯地址(含邮政编码);③程度④文章(100总结 - 200字以内)\关键词(38)

5,文件引用务请准确顺序编码制,根据所引用的论文的引用;,职称,主要研究方向连续编码文献中已经出现的数字,再加上在括号中的文献序号被多次引用同一篇文章,谁具有相同的序列号标签,具体引文注明出处,您可以序号加引用后指定括号中的页码要完成著录项目中,为了要规范。

6,稿件应承担使编辑部层面的内容,语言和切除的编辑规范的权利。如果您不同意删除,请在提交特别解释。自留底稿,刚电子信箱编辑部沟通,听取意见,也没有拒绝。稿件,并有,做文章不同意编辑部的作者的权利,请注名指定的要求。

“发现”中国科学和技术主管,中国未来研究会协会,北京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国家级杂志,成立于1988年。

“发现”是专门为管理界,知识界,企业界,“忙碌的人们“的新思路,新知识,观点触动管理,商业,科学,生活等诸多方面,多数管理者和知识分子的良师益友。

”杂志当代教育论坛“杂志社宗旨是马克思教育理论教学和科研服务,以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发表论文。促进中国教育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受到了广大教师读者读者的喜爱和好评起到了促进研究和教育的积极作用。

“当代教育论坛”杂志为教育部,全国教育期刊教育类核心期刊[2006年3月]及教育评核水平的教育研究期刊部,读者是大学教师,各级党校,各类成人院校,学校行管理学院教师教育研究,教育理论和理论宣传工作者,以及相关学科,研究生“当代教育论坛”杂志面向全国公开征集

键列如下:.. BR />(1)“动态科学”杂志的独家教育报告,报告认为,目前有争议的,热性的教育现象,相反的主题,或与新闻信息数据的参考价值介绍。深刻透彻,图文并茂。
>(2)“论证”的教育改革,教育,新理念,教育现象,全面深入的分析,深遂的思想,丰富的文化遗产的方向显著影响。

研究教师在新课程改革(3) “教学与科研的理论。”对于改革带来观念的转变,教学,思考和对策建议。

(4)“当代”的主要学科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和技能,注重操作性,同行可以启发。展示创新教学方法带来活力的。

(5)教学的认知价值“教育”一线高等普通教育教师,教育经验,反映教师的短缺,在教育行业生动的魅力和乐趣的学习经验教师从边境增长

(6)“论坛”,探讨教材,探索和表达的教学工作思维的深度,从而导致教育方向(7)“国际” :在国外教育比较主要集中在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型号为素质教育建设

(8)“教”的情况下,教学与心理学,新课程科目的课外活动,新课程标准评价的论文精选优秀论文科任教师的本质,宝贵的教学经验相结合,通过采取

主题展示了优秀教师的秘密武器给大家寻找财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

国内存档号:CN43-1391 / G4

国际刊号:ISSN1671-83050

请在您所在地区的学校和发现任何大邮局的位置订阅:邮发代号邮发代号42-305 42-306

教育论文,电子邮件E-邮件提交,邮件主题:投稿(作者+毕业论文)

<br当代教育杂志编辑部

论坛/> 2006年11月1日

“现代教育科学”主管吉林省,吉林省教育科学院教育厅主办CN 22-1339 ISSN 1005-5843邮发代号:12-261杂志侧重于应用研究,创新,追求学术含量的性爱读者为大,中,小和部分。时间幼儿园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

“科学时报”杂志征稿

“科学时报”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学协会的负责人,与学术期刊。出版遵循“严谨,唯一真正的,开放的,高品质”的方针,力争在国际和国内双重ISSN(ISSN 1005-250X/CN 46-1039/G3)体现“现代”,“实用”,“综合”三大特点。其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的社会科学,金融,教育,事业发展形势,全面提高教科文组织工作人员的素质,从而推动。发展中国的科学和文化事业的

学术期刊“科学时报”介绍
学术期刊“科学时报”,分别是:经济和社会科学,教育教学,自然,和技术部门与教育研究,教学,实践,教学改革座谈会,教学管理,思想政治研究,经济研究,党建论坛,文化和历史的研究,自然科学,热共鸣话题等栏目。

二,要求

1的贡献,数据表示应该是可靠,数据准确,书写规范,文责自负。在3000字以内。凡在两个月内捐款一直没手稿线人的话,该部仍在检讨,不要投他。

2,名字都在标题的文字顺序排列,排列应在投搞时确定作者与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的指示在一起。如果外国作家,他们的同意和信。

3,问题文件涉足这些国家或部分,或省级专项资金的研究项目应在扉页左下角的文字注脚。

4,手稿,同步职权审稿处理费30元,出版后确认稿件,通知其审核出版费用,要求那些谁需要额外的彩色图片打印彩色图像印刷费的支付金额依据。这些费用由作者从基金单位支付的课题,研究或其他费用,确实有困难的,可以申请适当减免后的稿件发布后,目前的杂志中使用的礼物。必复,如采用将在一周的通知,看看捐款,请编辑部之前与作者联系进行检查。

2007“世纪桥”杂志征稿

“世纪桥”是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研究院现代历史问题主管主办单位:CN 23-1464 / D ISSN 1001-0475“世纪桥”是一家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内容涵盖经济,历史,政治,思想,哲学和法律......等方面,文化,艺术,教育,体育,对“世纪桥”等印在每个中国共产党核心期刊的封面;中央档案馆期刊的永久收藏;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征稿

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教育厅主管,主办由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季刊,公布3月20日季度,主要刊登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旅游,体育基础科学科研,电教等学科的应用研究和教学研究论文,出版旨在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传递信息,培训,服务的现代化,读者主要是理工大学教师,学生和海外技术工人。

2会费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2.1演示文稿,以完善的论据清楚地表明严密,数据准确,文字简练,规范,标点正确,研究类论文没有内容超过6000字,不超过4000字,一般论文,特别是主张/> 2.2演示文稿的布局顺序作文

<br应包括以下内容:?主题作者姓名,作者,中国摘要,关键词,中国图书?和材料分类(简称CLC),英文摘要(包括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和关键字),正文,参考文献

2.2.1标题:论文应该是一致的,清晰简洁,同比增长超过20个字符

2.2.2作者:单位全称,邮政编码和单位名称的位置,并提供第一作者的年龄,性别,籍贯,职称,学历等信息。?

2.2.3参考文献:选修重大损失,小于10为宜,出场顺序根据文本,书写格式如下:

[日记]作者(前身为外国姓,名可缩写,三个或更多的人只是谁是列前三位,加“等”字)标题[J]。期刊名(外文可缩写,不用缩写点) ,年,卷号(期):起止页码

作者标题[专着] [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诉讼]作者标题[A]参见(在英语中):。.. ...法律程序中的编辑器名称[C]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

今年2.2.4摘要:。摘要应写在第三人称,介绍了论文摘要的目的不应该有评价的话,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一般不图表,化学结构式,而不是著名的公共符号或术语。字到200字左右。应中国抽象英文摘要匹配他们的写作,以符合科技英语,使用的语法的/> 2.2.5关键词跨线印刷

<br:关键词应该从“中国词库”中选择,以3-8一是适当

2.3凡。?国家,省,或其他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请注明在文档页脚基金基金名称和编号。?

2.4捐款必须印,手稿在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字母表中的上下角,数字和符号,其位置高度应区分清楚;外文字母混淆,符号,一支铅笔的第一个应用程序标记事件

。?在图的问题

2.5被设计成图表的文字,图片不是太大,这个数字文字,符号印刷文字片段,并与文字相一致,应标注在图序列图,照片黑和白晴,层次分明,插图和照片必须是一式两份,放在文本(如适用),另一个外壳后应尽量形成三线表,图表,说明书应该是英文的控制。?

>感谢别人为2.6,应放在文后,参照以往的文献。?

3贡献不符合上述要求,请编辑作者将退任后复查。? BR p> 4作者,请自留底稿,除非有事先约定,没有排斥反应。?

5。有权手稿编辑部技术和文字性权,作者如果他们的试卷是不允许进行请求时,指定稿件。?

6杂志的已经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其中该杂志发表的文章都同时放入CD-ROM版本。

7作者还应当支付50元的手续费,当审稿贡献者,由聘用发表会收取一定的费用。?

8条学术期刊,受到几个审查论文,所需时间较长,为四个月后,笔者没有收到稿件的通知可自行处理。?

9执行稿件手稿,其中草案在学术会议上的内部刊物介绍出版,挑出具其他出版物,或公布的其他文件类型,请在提交表明/> 10的贡献。?
<br一旦发表,编辑部所有支付的吉祥和目前的出版物捐赠两高水平论文稿费从优。

有谁知道燃料化学学报的投稿格式

《燃料化学学报》投稿须知

《燃料化学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主办,主要刊载国内外燃料化学基础研究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内容涵盖煤炭、石油、油页岩、天然气、生物质以及与此相关的环境保护和应用催化等方面。本刊自2007年起与Elsevier(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合作,从每期出版的论文中选出4~8篇较好论文,出版到本刊英文电子版《Journal of Fuel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science/journal/18725813)上。英文电子版期刊与印刷版期刊同步出版,英文电子版的版权归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所有,由爱思唯尔负责其全球出版发行,通过爱思唯尔的ScienceDirect在线全文出版平台,向全世界相关的科研院所、大学、图书馆、公司及个人用户提供浏览和订阅。

1 投稿
1.1 本刊热忱欢迎国内外学者投稿,中、英文稿均可。内容主要涵盖以下研究领域:
能源转化和加工利用过程中的化学基础研究
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
新能源和替代燃料合成的应用催化基础研究
氢能、燃料电池、合成燃料、C1化学
能源转化、利用中的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化学基础研究
废弃物处理、大气污染、水污染
学报栏目设置:
研究论文 报道学术价值显著、实验数据完整、具有原始性和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研究快报 迅速报道学术价值显著的重要研究工作最新进展;
研究简报 主要报道研究工作中的部分或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综合评述 一般为预约稿。系统介绍作者所从事的某一研究领域的工作及取得的学术成就,进行规律性概述,并能提出新的观点。
1.2 来稿请邮寄单位推荐信原件,请注明文稿无泄密、无一稿多投和署名争议等内容,并加盖公章。参考格式可从学报网站下载()。第一作者(或投稿作者)为研究生的,请在推荐信上加注导师(通讯联系人)签名。投稿论文内容为第一作者上研究生时的主要工作,目前第一作者已到新的工作单位,且论文署名第一单位为新的工作单位的稿件,除需要第一单位的推荐信外,请附带第一作者上研究生时单位的署名认可信,并加注导师的签名。
本刊将以收到推荐信原件的日期作为正式的投稿日期,并开始进行稿件的初审。若在收到作者电子稿后两周内编辑部仍未收到该篇稿件的单位推荐信,本刊将认为是作者自动撤稿。
1.3 单位推荐信邮寄地址:山西 太原 桃园南路27号
太原市 165信箱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燃料化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030001

2 稿件及出版
2.1 从收到推荐信之日起开始审理,一般在2~3个月内会有结果。对不宜采用的稿件我们将尽快通知作者。不刊用的稿件恕不退还。对于超过3个月未收到消息的稿件,可向编辑部查询。
2.2 接收稿件的出版日期,将根据文章的质量和修改稿返回日期,由编辑部决定。任何其他希望提前出版的理由本刊恕不考虑。
2.3 即将刊出的稿件,编辑部会提前1个月左右通过E-mail给作者发校对稿和版权转让协议(由于页码所限,每期会有3~4篇版面调整机动稿,被调整下的稿件将顺延至下期发表)。请作者在收到校对稿后7日内将校对意见通过E-mail返回编辑部,逾期未收到作者校对意见将视为对默认校对稿。经全体作者同意并签署版权转让协议后,请在7日内将原件扫描后E-mail、或传真发送至编辑部,未签署版权转让协议的稿件本刊将不予发表。
2.4 作者投稿时不需要交任何费用。校对稿发出后将通知作者交论文发表费,论文发表费包括版面费(100元/页)和审稿费(150 元/篇)。论文发表费将给作者出具正式税务发票,发票单位为通讯联系人所在单位,所以务必请作者投稿时提供准确的通讯联系人及其单位。由于需要统一去我所财务处开发票,作者收到发票可能要耽搁1个月左右,请作者谅解。
2.5 经审查推荐录用为在印刷版和英文电子版同时发表的文章,编辑部将E-mail通知作者进行中文文章的翻译(英文文章亦通知作者),接到通知后,作者如在规定时间(3周)内完成文章的翻译并返回编辑部,将免收相应的印刷版文章的版面费和审稿费(稿酬亦无。英文电子版无版面费、审稿费和稿酬),并酌致与稿酬相当的翻译费。
2.6 期刊印出后,酌致稿酬,并赠当期期刊2本和分装本10份。稿酬和赠送期刊将邮寄给通讯联系人(导师、付论文发表费单位)。对于其他额外刊物、分装本、正式稿件电子文本等要求,编辑部恕不回复。

3 稿件格式及要求
3.1 文章题目应明确简洁地反映研究成果的实质和特点,长短适宜,不使用不规范的缩略语、符号和代号,不常见的外文名语和化合物应写全称。
3.2 作者的工作单位应写标准全称;外国作者的姓名请写全称,名字部分不要缩写,单位请用中文写出单位名称、城市、国家和邮政编号。
3.3 请在文章首页下角注明以下信息:
(1) 基金资助项目的基金名称和项目批准号;
(2) 通讯联系人及其电话、传真和电子信箱;
(3) 第一作者简介,包括性别、出生年、籍贯、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
3.4 中文摘要包括文章主要结论,要具体到数据,中文摘要不多于350个汉字。
3.5 英文摘要应比较具体
(1) 英文摘要的句型力求简单,通常应有10个左右意义完整、语句顺畅的句子;
(2) 英文摘要不应有引言中出现的内容,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3.6 关键词应在摘要后面给出,为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一般选取3~6个能反映文章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中英文词。
3.7 前言应简要说明下列问题
(1) 在前言中简要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引出有代表性的参考文献,特别是近2年的最新进展;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拟解决的问题及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2) 介绍背景时不应忽视国内同行的工作,请引用本领域国内核心期刊上的优秀文献;
(3) 对于作者本人的系列工作,应引出前面已发表过的文献,以便保持信息的完整性;
(4) 前言的篇幅不宜过长或过短,不应描述实验结果;
(5) 文章中提到文献的作者时,只须写出第一作者的姓氏,多于一位作者时后加“等”或“et al”,文献编号紧接其后,如“Munroe等[3]”。
3.8 正文可以包括: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的观测结果、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实验部分”和“结果与讨论”部分应分清层次,并加上适当的小标题。
“实验部分”应较详细地描述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以使他人能够进行重复实验为准。试剂和仪器用中文标明生产厂家、规格、型号及名称。催化剂应给出具体的组分及含量,如涉及保密,请先申请专利,待专利批准后再发表文章。
3.9 物理量、计量单位及其符号应按照国家标准执行,例如:
(1) 物理量(斜体):浓度用小写c,压力用小写p,摄氏温度用小写t,热力学温度用大写T,产率w,选择性s,转化率x,化学位移δ,质量比m/m,摩尔比n/n,质量分数w,体积分数 Ф;
(2) 单位(正体):秒s(不用sec),分钟min,小时h,天d,浓度mol/L,压力Pa,长度nm,转速r/min,化学位移的单位是1(可不写,用ppm者应去掉ppm)。以ppm,ppb等表示某物质的含量是不确切的,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改为质量分数w,体积分数Ф,摩尔分数x或质量浓度(g/mL)等;
(3)特别注意“ppm”不能使用。
3.10 图表要避免重复,数目尽量精简,同一来源的数据只需用图或用表表达一次,能合并的图尽量合并,能用文字叙述时(如只有3~5个数据时)尽量不使用图表。
图表应具有自明性,即不看正文,仅从图表及其标题和注释等内容就可获知有关实验对象、方法、条件及结果等信息。注意事项如下:
(1) 图表中的图题和表题需中英文对照,其它文字均采用英文;
(2)图表的标题应详细完整;
(3)在图注和表注中给出主要的实验条件;
(4)图表中若有缩写词或代号,就在第一次出现时在图注或表注中给出全称或解释;

(5)图片与图中说明文字尽量分开。曲线分别用“a、b、c等”英文小写字母表示,曲线说明和符号说明等列于中英文图题下方。
(6)文中各插图均为黑白图,尽可能采用origin绘图软件生成的文件。

具体参数如下:字体(Time New Roman)、字号(21);
Format →Page →Graph1(Width: 20 cm; Height: 13.5 cm) →Layer1(Left: 2.8 cm; Top: 0.5 cm; Width: 16.7 cm; Height: 11 cm)→Line(Width: 1; Color: Black) →Symbol(Size: 6)
(7)如有照片,请提供层次分明的黑白照片(最好提供单独的JPEG图形文件);
(8) 对于那些没有数据而且虽经作者处理但图的质量仍较差的谱图(即由谱学仪器绘制的图),请作者提供其原始谱图或质量好的复印件。

参考文献的著录请参照下列格式:
1) 总体规范
参考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可参见表1按下面格式著录: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例:

[J]—纸张期刊
[J/OL]—网上期刊
[M]—纸张图书

[M/CD]—光盘图书
[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CP/DK]—磁盘软件
[EB/OL]—网上电子公告

表 1 参考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

期刊
文章

专著

论文


学位
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报纸
文章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J

M

C

D

R

S

P

N

Z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载体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磁带

磁盘

光盘

联机网络

纸张

数据库

DB

CP

EB

MT

DK

CD

OL

不注明

DB

参考文献按国家标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著录。
各类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1) 期刊文章
[序号]作者 (列出全部作者). 章题名[J]. 刊名, 出版年, 卷(期): 起止页码.
例: 郭小汾, 杨雪莲, 陈勇, 谢克昌. 垃圾中可燃物的燃烧动力学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 1999, 27(1): 62-67.
(GUO Xiao-fen, YANG Xue-lian, CHEN Yong, XIE Ke-chang. Combustion kinetics of combustibles in municipal solid waste[J].J Fuel Chem Technol, 1999, 27(1): 62-67.)
(2) 专著(书籍)、论文集
[序号]作者. 书或文集名[M或C]. 版本(第1版不注).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例: 刘振海. 分析化学手册(第八分册)热分析[M]. 2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LIU Zheng-hai. Handbook of analytical chemistry-thermal analysis (Vol.8) [M]. 2nd ed.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01.)
(3) 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作者. 论文或报告题名[D或R]. 保存地点: 保存单位, 年份.
例: 李春义. 同位素瞬变实验方法的建立及Ni/Al2O3催化剂上CH4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机理的研究[D]. 北京: 石油大学, 1999.
(LI Chun-yi. Mechanistic study on partial oxidation of methane to syngas over Ni/Al2O3 catalyst[D]. Beijing: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1999.)
(4) 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作者. 析出文献题名[C]// 主编. 专著或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例: 赵增立, 唐兰, 马晓茜. 生物质的氮气等离子体热解研究[C]//第十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全国青年等离子体讨论会论文集. 长沙: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 156-159.
(ZHAO Zeng-li, TANG Lan, MA Xiao-qian. Biomass pyrolysis in an argon/hydrogen plasma reactor[C]//Processings of 10th China 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 conference and youth forum on 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 Changsha: National Defence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 Press, 2001: 156-159.)
(5) 专利
[序号]发明人. 专利题名: 专利国别,专利号[P]. 出版日期(年-月-日).
例: 刘冠华, 左丽华, 舒兴田. β沸石/硅胶复合催化材料的制备: 中国,1084101A[P]. 1994-01-01.
(LIU Guan-hua, ZUO Li-hua, XHU Xing-tian. The preparation of multiplex catalytic material containing zeolite beta and silicon gel: CN, 1084101A[P]. 1994-01-01.)
(6) 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
例: GB/T528, 硫化橡胶和热塑性橡胶拉伸性能的测定[S].
(GB/T528, Vulcanized rubber and thermoplastic elastomer-determination of elongation[S].)
(7) 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例: 万锦堃. 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 (1983~1993). 英文版[DB/CD].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王明亮.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980810-2. html, 1998-08-16/1998-10-04.
(8)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Z].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煤层气成藏条件、开采特征及开发适用技术分析

赵庆波 孙粉锦 李五忠 李贵中 孙 斌 王 勃 孙钦平 陈 刚 孔祥文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廊坊 065007)

摘 要: 煤层气成藏模式可划分为自生自储吸附型、自生自储游离型、内生外储型; 煤层气成藏期可划分为早期成藏、后期构造改造成藏和开采中二次成藏,特别指出了开采中二次成藏的条件。利用沉积相分析厚煤层的层内微旋回,细划分出优质煤层富含气段; 进一步利用沉积相探索成煤母质类型及其对煤层气高产富集控制作用; 阐述了构造应力场及水动力对煤层气成藏的作用机理。总结了煤层气开采特征: 指出了煤层气井开采中的阻碍、畅通、欠饱和三个开采阶段,并认为欠饱和阶段可划分为多个阶梯状递减阶段; 由构造部位和层内非均质性的差异形成自给型、外输型和输入型三类开采特征。根据地质条件分析了二维地震 AVO、定向羽状水平井、超短半径水力喷射、U 型井、V 型井钻井技术的适用性及国内应用效果。

关键词: 煤层气 成藏模式 成煤母质 高产富集 开采特征; 适用技术

作者简介: 赵庆波,1950 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兼职教授; 中国石油学会煤层气学组副组长; 主要从事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编写专著 17 部,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万庄 44 号信箱煤层气所。电话: ( 。E mail: zhqib@ petrochi-na. com. cn

Coalbed Methane Accumulation Conditions,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ble Technology Analysis

ZHAO Qingbo SUN Fenjin LI Wuzhong LI Guizhong SUN Bin WANG Bo SUN Qinping CHEN Gang KONG Xiangwen

( Rese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PetroChina,Langfang Branch, Langfang 065007 China)

Abstract: Accumulation model of coalbed methan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authigenic reservoir with adsorbed gas,authigenic reservoir with free gas and authigenic source rock with external reservoir. Three accumu- lation stages are indicated as early stage accumulation,late stage accumulation with tectonic reworking and second- ary accumulation during development. Conditions for secondary accumulation during development are specially in- dicated. Micro-cycle in thick coal are analyzed using sedimentary facies. Coalbed interval with high gas content is classified,and further more,coal-forming sources type and its controling on coalbed methane productive and en- richment is explored. Mechanism of tectonic stess field and hydrodynamic force on coalbed methane accumulation is elaborated.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bed methane wells is concluded as follows: blocked,unblocked and unsaturated production stages are indicated,and unsaturated stage is considered to be divided into several deple- tion stages; structure localization and inner layer heterogeneity result in three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self-sup- porting,exporting and importing types. According to geological setting,the applicability and its effect of 2 dimen- tional seismic AVO ( Amplitude versus Offset) ,pinnate horizontal multilateral well,ultrashort radius hyraulic jet- ting,U and V type well drilling technique is analyzed.

Keywords: Coalbed methane; accumulation model; coal-forming sources; productive and enrichment; pro- duction characteristics; applicable technology

1 煤层气成藏条件分析

1.1 煤层气成藏模式和成藏期

1.1.1 煤层气成藏模式划分为三类

自生自储吸附型:煤层气大部分以吸附态存在于煤层中,构造相对稳定的斜坡带富集。如沁水盆地南部潘庄水平井单井平均日产气3万m3;郑试60井3#煤埋深1337m,日产气2000m3。

自生自储游离型:煤层吸附气与游离气多少是相对的,多为同源共生互动,煤层气一部分以游离态存在于煤层中,有的局部构造高点占主体,早期煤层埋藏深、生气量高,后期抬升煤层变浅压实弱,次生割理发育渗透性好,两翼又是烃类供给指向,在有利封盖层条件下局部高点形成高渗透的高产富集区。准噶尔盆地彩南地区彩504井,构造发育的断块高点煤层次生割理裂隙发育物性好,游离气与吸附气同源共储,煤层深2575m,日产气6500m3。

内生外储型:煤层作为烃源岩,生成的气体向上部或围岩运移,在有利的圈闭条件下在砂岩、灰岩中形成游离气藏,使吸附气、游离气具有同源共生性、伴生性、转换性和叠置性,可在平面上叠加成大面积分布。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韩城地区WL2015井山西组煤层顶板砂岩厚14.1m,压裂后井口压力为2.32MPa,日产气2400m3。

图 1 煤层气成藏模式图

1.1.2 煤层气成藏期划分为三类

早期成藏:随着沉积作用的进行,煤层埋深逐渐增加,大量气体持续生成。充分的生气环境,良好的运聚势能,足够的吸附作用,有利的可封闭、高饱和、高渗透成藏条件,为早期成藏奠定了基础。这类气藏δ13C1相对重(表1),表现为原生气藏特征。

构造改造后期成藏:系统的动平衡一旦被构造断裂活动打破,即煤层气藏将被水打开,煤层割理被方解石脉充填,则能量将再调整、烃类再分配,古煤层气藏遭受破坏,新的高产富集区块开始形成(图2)。

受构造抬升后在局部出现断裂背斜构造,抬升使煤层压力降低,气体发生解吸,构造运动产生的裂隙又沟通了低部位的气体,使之向局部构造高点运移聚集。当盆地沉降接受沉积时,压力逐渐增大,再次生气,背斜翼部气体再吸附聚集,这类气藏多为次生型,δ13C1相对轻(表1)。

表 1 不同类型气藏 CH4含量及 δ13C1分布表

图 2 煤层气运聚成藏过程

开采中二次成藏:煤层气原始状态为吸附态,开采中压力降至临界点后打破原平衡状态转变为游离态,气水将重新分配,解吸气窜层或窜位,从而形成煤层气开采中的二次成藏,这是常规油气不具备的条件。煤矿区这类气藏由于邻近采空区CH4含量较低。

(1)煤层气二次成藏中的窜位

窜位是指煤层气开采中气向高处或高渗区运移,水向低部位运移,形成煤粉、气、水三相流,再开发几年进入残余态,微小孔隙、深部气大量产出。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在同一地区,有些井高产,有些井低产,这与他们所处的构造部位有关,解吸气向构造顶部或高渗通道差异流向或“游离成藏”,煤层气发生窜位,使得高点气大水少,甚至后期自喷,向斜水大气少。如蒲池背斜煤层气的开发实例(图3,表2)。

该地区早期整体排水降压单相流,中期气、水、煤粉三相流,后期低部位降压,高部位自喷高产气井单相流,4年后基本保持现状。区块中477口直井和57口水平井已开采4年多,目前产气不产水直井、水平井分别为29%、11%,产水不产气分别为12%、19%。

(2)煤层气二次成藏中的窜层

窜层是指煤层气开采中或煤层采空区上部塌陷中解吸气沿断层裂隙或后期开发中形成的通道等向上再聚集到其他层位。主要有五种情况:①原断层早期是封闭的,压力下降到临界点后是开启的;②水平井穿透顶底板和断层;③压裂压开顶底板;④开采应力释放产生裂缝使解吸气穿透顶底板进入砂岩、灰岩形成游离气;⑤煤层采空后顶板坍塌应力释放,底部出现裂隙带。

典型实例分析:

①阜新煤矿区开采应力释放导致二次成藏

采动、采空区:阜新钻井7口,采空区坍塌后在煤层顶部砂岩裂隙带单井日产气1.5万~2.15万m3,CH4含量大于50%。生产1年,单井累计产气折纯最高260万m3;阳泉年产气7.16亿m3,90%是邻层抽采;铁法70%煤层气是采动区采出(图4)。

图3 蒲池背斜煤层气开发特征图

表 2 蒲池背斜开发井开采情况

注: 日产气及日产水两栏中分子为四年前产量,分母为目前产量。

图 4 采动、采空区煤层气开采示意图

②直井压裂窜层

蒲南38井压裂显示超低破裂压力,为9.6MPa,低于邻井10MPa以上,初期日产水62m3,4年后目前为54.8m3,累计产气仅有3.8万m3。

③水平井窜层

FZP031井煤层进尺4084m,钻遇率81%,主、分支共钻遇断层4条,明显钻入下部水层,开发效果差(图5):最高间歇日产气1366m3,累计产气29万m3,累计产水4.3万m3,目前日产气392m3,日产水28m3;原水层的构造高点被解吸气占据。而比该井浅75m的FZP03-3井日产气3783m3,日产水5m3。

在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中应形成一次开发井网找煤层吸附气,二次开发井网找生产中由于开采中压力下降,烃类由吸附态变游离态使气水重新分配,打破原始平衡状态,解吸气窜层或窜位形成二次成藏的游离气藏的勘探开发思路。

1.2 有利的成煤环境和煤层气高产富集旋回段

以往油气勘探上用沉积相分析砂体变化特征,通过对大量煤层粘土矿物分析、植物鉴定、测井特征,特别是全煤层取心观察,以及煤质和含气性分析认为:沉积环境对煤层气的生成、储集、保存和渗透性能的影响是通过控制储层物质组成来实现的,层内的非均质性和煤质的微旋回性受控于沉积环境,并控制层内含气性和渗透性的非均质变化。

平面上:河间湾相煤层厚、煤质好、含气量高、单井产量高,河边高地和湖洼潟湖相相反(表3)。

图5 FZP03 1、FZP03 3 水平井轨迹示意图

表3 鄂东气田 C—P 不同煤岩相带煤质与产量数据表

纵向上: 受沉积环境影响,厚煤层往往纵向上形成夹矸、暗煤、亮煤几个沉积旋回,亮煤镜质组含量高、渗透率高、含气量高。不同的煤岩组分受成煤母质类型的控制,高等植物丰富,经凝胶化作用形成的亮煤,灰分低、镜质组高、割理发育、含气量高; 碎屑物质、水溶解离子携入或草本成煤环境的暗煤相反。

武试 1 井 9#煤可划分为 4 个层内微旋回 ( 图 6) 。灰分含量: 暗煤 14% ~15%,亮煤3. 7% ~ 5. 1% ; 镜质组含量: 暗煤 23% ~ 49% ,亮煤 66% ~ 79% 。

1.3 构造应力场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古应力场高值区断裂发育,水动力活跃,煤层矿化严重,含气量低; 低值区则煤层割理发育,处于承压水封闭环境,煤层气保存条件好,含气量高。局部构造高点也往往是应力场相对低值区,并且煤层渗透率高、单井产量高,煤层气保存条件好,煤层没被水洗刷,含气量高。

1.4 热演化作用对煤层气孔隙结构的控制作用

高煤阶以小于 0. 01μm 的微孔和 0. 01 ~1μm 中孔为主,一般在 80% 以上,中、微孔是煤层气主要吸附空间,靠次生割理、裂隙疏通运移;

图6 武试1井9#煤沉积旋回图

低煤阶以>1μm大孔和中孔为主,演化程度低,裂隙不发育,大孔是吸附气、游离气主要储集空间和扩散、渗流和产出通道;

中煤阶以中、大孔为主,中、大孔是煤层气扩散、渗流通道。

核磁共振:煤层气藏储层的T2弛豫时间谱,为特征的双峰结构,与常规低渗透储层T2弛豫时间谱相对照,煤层气储层的两个峰之间有明显的间隔,这说明对于煤层气储层,束缚水与可动流体并不能有效沟通。然而不同煤阶煤储层T2谱的结构不同,这源于不同的孔隙结构(图7、图8),低煤阶以大孔为主、高煤阶以微孔小孔为主,高煤阶曲线峰值煤层左峰高右峰低,峰值中间零值,低煤阶相反,左峰为不可流动孔隙,右峰为可流动的次生割理裂隙储集体;高煤阶右峰可流动峰值越高(割理发育),气井产量越高(图9)。

1.5 水动力场对煤层气藏的控制作用

图7 高、低煤阶孔隙结构特征

局部构造高点滞留水区低产水高产气,向斜承压区高产水。地下水一般在斜坡沟谷活跃,符合水往低处流、气向高处运移的机理。樊庄区块滞流—弱径流区域多为>2500m3/d高产井;东部地下水补给区含气量<10m3/t、含气饱和度55%,见气慢,单井产量200~500m3/d(图10)。

图8 不同煤阶孔隙分布特征图

图9 不同煤阶煤储层T2弛豫时间谱

2 煤层气开采特征

对于中国中低渗透性煤层,煤层气井一般为300m×300m井距,单井产量稳产期4~6年,水平井更短,开采中划分为上升期、稳产期、递减期三个阶段,递减期又可划分为多个阶梯状递减阶段。

2.1 构造部位和层内非均质性的差异形成三类开采特征

自给型:往往位于构造平缓、均质性强的地区。气产量为本井降压半径之内解吸的气从本井产出。排采井一般处于构造平缓部位,层内均质性强。日产气上升—稳产—递减三个阶段,这类井多低产(图11)。

图10 樊庄区块地下水与含气量、煤层气高产区关系图

图11 煤层气单井开采特征图

外输型:位于构造翼部、非均质性强的地区。气产量一部分通过本井降压解吸半径内从本井产出,而大部分通过高渗通道或沿上倾部位扩散到其他井内产出。排采井一般处于构造翼部、非均质性强。日产气低产或不产—上升—缓慢递减,这类井多低产,并且产量递减快。

蒲池背斜的P111、PN11、PN25、HP110、HP2113井位于背斜的翼部,属于构造的相对低部位,基本上没有气产出,而产水量较大,分析由于降压而解吸出来的气体向构造高部位运移而没有产出,具有输出型的开采特征。

输入型:多位于构造高点。初期本井降压解吸气随降压漏斗从本井产出,后期构造下倾部位解吸气又运移到本井产出。排采井处于构造高点,这类井一般高产、稳产期长。日产气上升—稳产—上升—递减。

蒲池背斜中位于构造高点的PN14、P13、PN27、P15井产气量高而产水量低,这与低部位气体的扩散输入有关,具有典型的输入型开采特征。

2.2 降压速率不同形成三类开采效果

2.2.1 畅通型解吸

抽排液面控制合理,降压速率接近解吸速率,有效应力引起的负效应小于基质收缩引起的正效应,渗透率随开采的束缚水、气产出上升—稳定,气泡带出部分束缚水,产量理想(图12Ⅰ)。以固X1井为例,该井排采制度合理,经半年的排水降压后液面基本保持稳定,日产气稳定在4320m3/d以上,目前还保持稳产高产。

图12 不同措施煤层气井产气影响特征曲线

2.2.2 超临界型解吸

解吸速率小于降压速率,降压液面下降速度太快,煤层裂缝、割理产生应力闭合,日产气急剧上升—急剧下降,渗透率下降—稳定,产气效果差(图12Ⅱ)。以固Y2井为例,该井经30余天的排水降压,液面降至煤层以下,由于抽排速度过快,前期产气效果差,2010年7月二次压裂及排采制度调整后,气体日产气量最高达4000m3/d,后期稳定在1600m3/d以上;PzP03井在产气高峰期日降液面63~87m,造成该井初期是全国单井产量最高(10.5万)而目前是该区单井产量最低的井。

2.2.3 阻碍型解吸

降液速率过慢,解吸速率大于降压速率,有效应力引起的负效应大于基质收缩的正效应,气泡变形解吸困难,降压早期受煤粉堵塞,液面阻力作用解吸不畅通,日产气不稳定,开发效果差(图12Ⅲ)。FzP03-3井开采770天关井26次以上,开发效果很差。

2.3 煤层水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煤层水可划分为层内水、层间水和外源水;高产气区为层内、层间水,有外源水区为低产气区。

(1)层内水:煤层割理、裂隙中的水。日产水小,开采中后期高部位几乎不产,低部位递减。层内水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可动水(洞缝)、吸附水(煤粒面)、湿存水(<10-5cm毛管内)、结晶水(碳酸钙)四类。

(2)层间水:薄夹层水渗入煤层。开采中产水量明显递减,可控制。

有层间水的气井连续降压可控制水产量,提高开发效果。沁水樊庄FzP111井煤层总进尺4710m。2009年4月投产,最高日产水175m3,目前日产气21436m3,日产水20.7m3,套压0.15MPa,液面4m,累计产水3.7万m3,累计采气814万m3。可以看出,对有层间水进入煤层气井的情况,短期加大排水量,后期日产气持续上升,开发效果较好。

(3)外源水:断层或裂缝沟通高渗奥灰水及其他水层。产水大,难控制。

3 煤层气勘探开发适用技术分析

3.1 地震AVO技术预测高产富集区

煤层与围岩波阻抗差大,煤层本身是强反射。其内含气、含水的差异在局部异常突出:高含气后振幅随偏移距增大而减少产生AVO异常(亮点),这与常规天然气高阻抗振幅随偏移距增大而增大出现的亮点概念不同,具有以下特征:高产井强AVO异常(高含气量低含水),煤层段为大截距、大梯度异常,即亮点中的强点;低产井弱AVO异常(低含气量高含水)为低含气、低饱和、低渗透特征。

煤层气高产区强AVO异常区的吉试1井5#煤含气量21m3/t,日产气2847m3(图13);低产区弱AVO异常的吉试4井5#煤含气量12m3,日产气64m3,产水90m3。据此理论,可用地震AVO技术预测高产富集区。

图13 吉试1井5#煤AVO特征图

3.2 定向羽状水平井钻井适用地质条件

全国已钻定向羽状水平井160余口,单井最高日产气10.5万m3。定向羽状水平井技术适合于开采较低渗透储层的煤层气,集钻井、完井与增产措施于一体,能够最大限度地沟通煤层中的天然裂缝系统,使同一个地区单井产量可提高5~10倍,适用地质条件有以下10点:

(1)构造稳定无较大断层:FzP031钻遇4条断层,日产气最高1366m3,目前687m3,日产水32~75m3;韩城04、07、09井日产水20~48m3,日产气小于60m3。

(2)远离水层封盖条件好:三交顶板泥岩厚<2m,水大气少,SJ61井9#煤厚9.4m,顶板6.8m灰岩,煤层进尺4137m,钻遇率100%,最高日产水465m3,19个月产水4.6万m3,不产气。

(3)软煤构造煤不发育:韩城、和顺12口井单井平均日产气720m3。

(4)煤层埋深小于1000m:煤层深800~1000m的武m11、Fz151井日产气<500m3。

(5)煤厚>5m:柳林CL3井煤层厚4m,最高日产气0.95万m3,稳产160天递减,日产气2807m3,累计121万m3。

(6)含气量>15m3/t:潘庄东部8m3/t(盖层厚2~5m),北部15~22m3/t(盖层厚>10m),尽管东部比北部浅100~200m,而北部6口井单井平均日产气3.0万m3,东部7口为1869m3,最高3697m3,相距6km单井产量差20倍。

(7)主分支平行煤层或上倾:单井平均日产气、阶段累计和地层下降1MPa采气效果分析,水平井轨迹:平行煤层产状最好,其次上倾,下倾差;“凸”“凹”型最差。

(8)煤层有效进尺>3000m:水平段煤层进尺<2000m的单井最高日产气<800m3,阶段累计采气<2.0万m3。

(9)分支展布合理:主支长1000m左右,分支间距200~300m,夹角10°~20°。

(10)煤层有效钻遇率>85%:10口井煤层钻遇率<85%,并投产1年以上,单井平均日产气800m3,最高<2000m3,阶段平均累计采气27万m3。

3.3 超短半径水力喷射钻井适用条件

我国利用该技术已钻煤层气井23口以上,效果均不理想。主要原因为低渗透,喷孔直径小、弯曲大,前喷后堵;水力喷射开窗直径28mm,孔径小,排采中易被煤粉和水堵塞。可进行旋转式大口径喷咀和裸眼喷射试验。

3.4 “山”型井、U型井、V型井钻井适用条件

由于中国煤层气藏具有低渗透的特点,且多属断块气藏,U型水平井沟通煤层面积小,应用效果较差。我国钻U型水平井16口以上,增产效果不明显。

SJ12-1井分段压裂日产气稳产1750m3,累计产气19.1万m3,开采3个半月后已递减。水平段下油管、玻璃钢管都取得成功,低渗透气藏效果差。较高渗透区[(1.0~3.6)×10-3μm2]效果好:彬长、寺河单井日产气0.56万~1.4万m3。

今后可进行1口水平井穿多个直井的“山”字型井组试验,目前国外利用该技术开发盐岩已成功。

4 结论

(1)根据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实践认识将煤层气成藏模式划分为自生自储吸附型、自生自储游离型、内生外储型三类;同时,认为煤层气成藏期划分早期成藏、后期构造改造成藏和开采中二次成藏三类,开采中二次成藏将是煤层气开发二次井网的主要产量接替领域。

(2)利用沉积相分析厚煤层、优质煤层和高产富集区;分析厚煤层的层内微旋回,成煤母质控制煤岩组分和单井产量,高等植物丰富,经凝胶化作用形成的亮煤,灰分低、镜质组高、割理发育、含气量高,是高产富集段;碎屑物质、水溶解离子携入或草本成煤环境的暗煤相反。

(3)古应力场低值区则煤层割理发育,处于承压水封闭环境,煤层气保存条件好,含气量高;滞留水区低产水高产气,向斜承压区高产水。

(4)由构造部位和层内非均质性的差异形成自给型、外输型和输入型三类开采特征,由降压速率不同形成畅通型、阻碍型和超临界型三类开采效果。

(5)高产井强AVO异常,即亮点中的强点;低产井弱AVO异常,为低含气、低饱和、低渗透特征。定向羽状水平井在适用的地质条件和钻井方式下才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超短半径水力喷射应首选渗透率较高、煤层构造相对稳定、含气量和饱和度较高煤层应用;U型、V型水平井钻井技术在低渗透气藏中效果差,高渗透区效果好。

参考文献

陈刚,赵庆波,李五忠等.2009.大宁—吉县地区地应力场对高渗区的控制[J].中国煤层气,6(3):15~20

陈振宏,贾承造,宋岩等.2007.构造抬升对高、低煤阶煤层气藏储集层物性的影响[J].石油勘探与开发,34(4):461~464

陈振宏,王一兵,杨焦生等.2009.影响煤层气井产量的关键因素分析———以沁水盆地南部樊庄区块为例[J].石油学报,30(3):409~412

邓泽,康永尚,刘洪林等.2009.开发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J].煤炭学报,34(7):947~951

康永尚,邓泽,刘洪林.2008.我国煤层气井排采工作制度探讨[J].天然气地球科学,19(3):423~426

李金海,苏现波,林晓英等.2009.煤层气井排采速率与产能的关系[J].煤炭学报,34(3):376~380

乔磊,申瑞臣,黄洪春等.2007.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钻井工艺研究[J].石油学报,28(3):112~115

鲜保安,高德利,李安启等.2005.煤层气定向羽状水平井开采机理与应用分析[J].天然气工业,25(1):114~117

赵庆波,陈刚,李贵中.2009.中国煤层气富集高产规律、开采特点及勘探开发适用技术[J].天然气工业,29(9):13~19

赵庆波,李贵中,孙粉锦等.2009.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理论与勘探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Diessel C F K. 1992. Coal-bearing depositional systems-coal facies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Springer-verlag. 19 ~ 22

燃煤产物中砷的物相研究

摘 要 研究了山西神头电厂炉前煤( C) 、炉前煤实验室高温灰化灰( HA) 、飞灰( FA) 和底灰( BA) 中砷的分布,用 X 射线衍射以及光学显微镜分析和观察了样品中矿物组成,并用逐级化学提取方法研究了砷在它们中的赋存状态。研究表明,FA 中砷含量最高,BA 的砷含量最低; 燃煤产物中 50%以上的砷进入玻璃质硅酸盐相或莫来石矿物晶格,20% ~30% 与碳酸盐和铁锰氧化物结合,15% ~20%的砷呈水溶态和可交换态; 因为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的砷容易进入水环境中,所以,对电厂燃煤产物中砷对水环境的潜在危害应予以重视。

任德贻煤岩学和煤地球化学论文选辑

砷是煤中常见的有害微量元素,煤燃烧释放的砷已经对人身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1]。燃煤产物中砷的赋存状态决定其向环境释放的能力,因此研究燃煤产物中砷的赋存状态对评价燃煤产物中砷的环境影响有重要意义。然而,对燃煤产物As的赋存状态研究较少。

本文应用逐级化学提取方法对山西神头电厂燃煤产物中砷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

一、样品特征

1.样品的元素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

实验所用样品为山西神头电厂炉前煤(C)、炉前煤实验室高温灰化灰(HA)、飞灰(FA)和底灰(BA),其中实验室高温灰化灰是在850℃下把炉前煤灰化24h后得到的。

用中子活化分析(INAA)和原子吸收光谱(AAS)方法测定了样品中As,Al,Ca,Mg,K,Na,Fe,Mn的质量分数(表1),对炉前煤低温灰化后测定了其灰分,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光学显微镜分析观察了FA,BA,C,HA的矿物和显微岩石学特征。

2.样品的元素丰度

常量元素Al,Ca,Na在FA和BA中质量分数相近。Fe在BA中最高,其次是FA、C;Mn在HA、FA和BA中质量分数相近;As在FA中质量分数高,其次为HA、BA;显然,这些元素在C中质量分数最低。Fe/Ca在FA、BA分别为0.58和0.82,显然,FA和BA都是碱性灰且FA的碱性高于底灰[2]。

3.样品的矿物学和显微岩石学特征

炉前煤为平朔矿区山西组4号煤,镜质组油浸最大反射率为0.66%;其有机显微组分主要是镜质组和惰质组;其主要矿物是高岭石和勃姆石(γ-AlOOH),其次为方解石和石英,还含有微量的伊利石。FA,BA的主要成分是莫来石(Al6Si2O13),未发现有其他矿物,谱线的背底较高表明含有较多玻璃质铝硅酸盐相。HA的主要成分是石英和海泡石,其XRD谱线背底较高特别是002峰位较高表明其含有许多残炭,这些残碳是由于在高温灰化时氧气供应不足未能使碳全部转为二氧化碳的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显微镜下观察,FA 和BA 都以玻璃质铝硅酸盐为主,其次为玻璃质微球,微球粒径在 10 ~ 200μm,以 100μm 居多; 球壁较厚。在 FA 中偶见大球腔中包含小球集合体形成囊状物,FA 和 BA 中残炭少见,而 HA 中残炭较多。

表 1 样品特征

二、实验方法

采用逐级化学提取方法首先分6步分别提取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砷、铁锰氧化物态砷、腐植酸态砷、富里酸态砷、进入煤分子结构的砷、进入矿物晶格的砷于溶液中,然后用流动注射-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方法测定砷的含量,最后计算各种形态砷的百分比。实验试剂准备及实验方法如下。

取10g样品磨至200目以下备用。分别制备CH3COONa溶液(CB=1mol/L)、NH2OH·HCl溶液(CB=0.04mol/L)、NaOH溶液(ρB=10g/L)、Na3PO4溶液(CB=0.1mol/L)、HCl溶液(ρB=50g/L);HNO3溶液(CB=0.2mol/L);此外,准备CH3COOH,HF,HClO4等试剂。逐级化学提取实验具体操作如下。

1.水溶态和可交换态(P1)

称取1.0000g试样于50mL三角瓶中,加入制备的CH3COONa溶液20mL,电磁搅拌1h,转入离心管中高速离心30min,移去上清液于5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10mL洗涤离心管中的沉淀并离心20min,洗涤清液合并于50mL容量瓶中。再重复洗涤一次。用去离子水冲至刻度并摇匀。供测定As用。离心管的残渣供下一次提取用。随样品操作带一个空白测定,以下各级提取均带空白。用上述方法测定As的质量分数。

2.碳酸盐及铁锰氧化物态(P2)

将2.1得到的残渣加入20mLCH3COOH(φB=15%,内含0.04molNHOH·HCl),在离心管口加一个小漏斗放入90℃水浴上提取1h,以下操作同2.1。

3.腐植酸和富里酸结合态(P3-FZ,P3-FL)

将由2.2得到的残渣加10mLNaOH溶液(含0.1mol焦磷酸钠)于水浴上提取1h。提取液转入100mL烧杯中,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提取液颜色变淡为止。烧杯中的提取液用1:1HCl调至pH=1~2,加热使腐植酸沉淀析出,放置过夜。次日,进行过滤,滤纸上的沉淀为腐植酸。将滤纸和沉淀物一起放入瓷坩埚中灰化后放入550℃马弗炉灼烧至无黑色。用HCl溶液溶解于25mL容量瓶中,定容即为腐植酸结合态(P3-FZ)。滤液为富里酸,水浴蒸干后转入马弗炉中550℃烧至无黑色,用HCl溶液溶解于25mL容量瓶中,定容为富里酸结合态(P3-FL)。

4.其他有机结合态(P4)

将2.3得到的离心管中的残渣在水浴上蒸干后进行低温灰化实验,低温灰化是在低于100℃的等离子体中连续灰化48h以释放与有机质结合的元素。低温灰化后将低温灰化灰放回原离心管中并加入5mLHNO3和10mL浓H2O2于水浴(90℃)上提取1h,重复一次,清液合并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为其他有机结合态(P4)。

5.进入矿物晶格或呈单矿物态(P5)

将2.4得到的残渣于水浴上蒸干后转入30mL聚四氟乙烯坩埚中加HF和HClO4,将坩埚放在低温电热板上,加热使残渣全溶后,用HCl溶液转至5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为进入矿物晶格态(P5)。

三、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如表2。由表2可知,逐步提取到的各个分量砷之和与样品砷的总量相等或近于相等,这表明用逐级化学提取方法研究煤和燃煤产物中微量或痕量砷的赋存状态是可行和有效的,这为研究煤及燃煤产物中微量元素赋存状态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法。

表 2 砷赋存状态的逐级化学提取实验结果

注: 表中每栏上边数据为提取到的 As 绝对质量( μg) ,下边数据为该质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实验表明,低煤级的炉前煤样品由于露天堆放而受到轻度氧化,产生了次生腐植酸和富里酸,所以提取到部分次生腐植酸或富里酸,而其他样品中没有提取到腐植酸和富里酸;实验表明,C中有36.71%的砷与富里酸结合,而没有与腐植酸结合,这与富里酸分子比腐植酸分子含有较多的官能团有关[2]。此外,在C中砷主要是进入矿物晶格(56.99%)和有机结合态(36.71%)。砷在HA,FA和BA中主要是进入玻璃质硅酸盐相或莫来石矿物晶格(以AsO3-4形式),HA中占86.25%,BA中占60.78%,FA中占47.22%;其次与碳酸盐和铁锰氧化物结合,FA中占34.72%,BA中占21.57%,HA中占8.44%;再次为水溶态和可交换态(AsO3-4的可溶盐),FA中占19.44%,BA中占15.69%,HA中占5.00%。

显然,电厂燃煤FA,BA与HA中砷的赋存状态不完全相同,这可能是由于燃烧方式不同的结果。FA、BA与HA中砷主要进入玻璃质硅酸盐相或莫来石矿物晶格,这是因为它们的物相组成是以玻璃质硅酸盐相或莫来石为主的原因。电厂FA和BA中含有15%~20%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的砷,它们易进入水环境从而对水环境造成潜在污染。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到以下认识:

(1)神头电厂FA中砷含量最高,其次为HA,最低的是BA。

(2)神头电厂FA和BA主要由莫来石晶体和玻璃质铝硅酸盐相组成,而HA还含有较多石英和海泡石;FA和BA中残炭很少,而HA中含有较多残炭。

(3)炉前煤中的砷含量较低且黏土矿物含量高时,砷主要进入黏土矿物晶格;低煤级煤由于露天堆放而产生的次生富里酸能结合部分砷。

(4)神头电厂FA和BA中的砷主要进入玻璃质硅酸盐相或莫来石矿物晶格中,但仍然有15%~20%的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砷,因此电厂FA和BA中砷对水环境的潜在危害应予以重视。

参 考 文 献

[1] Belkin H E,Zheng B S,Zhou D X,et al. Preliminary results on the geochemistry and mineralogy of arsenic in mineral- ized coals from endemic arsenosis areas in Guizhou Province,P R China. In: Proceedings of Fourteenth Annual Interna- tional Pittsburgh Coal Conference. Pittsburgh: Pittsburgh Coal conference ( CDROM ISBN 1-890977-14-4) . 1997.

[2] 赵峰华 . 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分布赋存机制及燃煤产物淋滤实验研究 .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1997

Research on the phase of arsenic in coal-burning residue

Zhao Fenghua1Ren Deyi1Xu Dewei1Ying Jinshuang2Li Ya’ nan2Wang Xiuqing2

( 1. Department of Resource Exploitation Engineering,CUMT,Beijing 100083;

2. Geology Institute of Nuclear Industry Department,Beijing 100029)

Abstract The distribution of arsenic in coal( C) ,laborotary high-temprature ash( HA) , fly ash( FA) and bottom ash( BA) w as investigated. The phase compositions of C,HA FA and BA w ere analyzed using optical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The modes of occurrence of arsenic in these samples w ere studied using sequential chemical extract method. The research show s that FA has the highest mass fraction of arsenic,w hile BA,the low est. Over 50% of arsenic in coal-burning residues occurs in the phase of glassy aluminosilicate or mullite,20% ~ 30% of arsenic in carbonate and iron-mangnese oxide phase,and 15% ~ 20% of arsenic in w a- ter-soluble and ion-exchangeable state. The w ater-soluble and ion-exchangeable arsenic is easy to be solved in w ater,so the coal-burning residues are the potential source of pollution.

Key words coal-burning residues,arsenic,occurrence,sequential chemical extract

( 本文由赵峰华、任德贻、许德伟、尹金双、李亚男、王秀琴合著,原载《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9 年第 28 卷第 4 期)

上一篇:小说阅读期刊杂志

下一篇:新闻媒体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