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小学阅读个性化研究的策略论文

小学阅读个性化研究的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

小学阅读个性化研究的策略论文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三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一是阅读量明显不足,课本基本上成为学生阅读的唯一文本;二是过分强调完整的阅读知识的传授,虽然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但也往往使学生局限于对知识贮存而导致知识的僵化;三是线性安排阅读能力,如,按“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的要求,将阅读能力分解为联系上下文解词、分段归纳段意、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等这几个方面。这样的安排不仅把阅读教学引入了繁琐分析、机械训练的死胡同,而且,这样的安排本身就违背了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规律,造成学生一味依赖教师的传授和灌输,成为知识的“贮存器”,丧失了个性的健康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力纠时弊,强调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发展个性。它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它要求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新的课改理念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观和课堂教学观的变革。于是在市教育学会的指导下,我校申报了《“个性化阅读”方法指导的研究》的课题,为的是把教学研究落到实处,真正达到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最终目的,并使之深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构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使教师从教书匠向科研型的教师转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已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新的课程改革奠定了实践基础。二.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言:“导者,乃千方百计让学生自求得之,率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自谓也。”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师的有效引导,“千方百计让学生自求得之”尤为重要。个性化阅读的第一要义是自主阅读,没有读者的自主,所谓个性化阅读当然无从谈起。自主阅读是创造性阅读的前提,只有富有创造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的个性化阅读。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其自主阅读、创造性阅读。这是我们进行此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托。 2.基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水平,教师教学需要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深浅适度的问题,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精致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恰当的联想和想象,表达丰富而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其二,当学生发表个性化的体验和感受时,教师需要聆听并通过适当的反馈,保护和促进学生表达独特感受的热情,同时也需要根据文本及作者的“本义”,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审视和调整。3.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建构课内外联系,能够增强校内外的沟通,让学生能将在语文课堂上的习得延伸至课外,从而真正成为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4.对“个性化阅读”的界定。个性化阅读是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引导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是自主的、体验的、批判的阅读实践。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在语文课堂上建构指导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模式。2.建构个性化阅读的问题策略,评价策略,反馈策略。3.进行向课外的个性化阅读延展的研究。四.课题研究目标1、能够促使教师掌握正确的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策略,处理好课程目标,文本意义等与个性阅读的关系。2、提高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实现思维的深化、个性化。3、有效改进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让二者皆能沿着良好的态势发展,寻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五. 课题研究的实施(一)充分准备,精心组织2006年4月我校在陈文主任的指导下申请该课题研究,同时我校领导对这个课题也大力支持,耿青连校长作了批示,组织了教科室和校语文骨干教师对课题如何开展进行了专题研讨。会议确定:1.成立课题组,刘月明担任课题组组长,毛海鹰担任课题负责人。2.由负责人拟定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并与确定课题组成员名单。(附件:申请书),该课题于2006年7月得到省教育学会立项批复。课题组长和主持人均参加了省教育学会的培训,做到持证上岗。(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我们把课题实验分成四个阶段:a)准备阶段:(2006年4月——2006年6月)(1)理论学习。由组长和课题负责人一起带领全体课题组成员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并有选择地组织老师外出培训等,以夯实参与研究的教师的理论素养。(2)收集有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确定研究主题,使研究方向更加明确。b)立题阶段(2006年7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进行设计,确定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提高老师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的能力为目标。c)实施阶段(2006年8月——2008年8月)对课题工作进行细化,责任到人,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深入教学过程进行研究,做好实践的总结,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及时撰写成果报告和研究心得等。d)总结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各成员完善终期总结,上好汇报课,整理研究资料,进行成果鉴定,准备进一步推广优秀经验。(三)扎实研究,勇于实践围绕制定好的计划和方案我们课题组展开了扎实的研究工作。首先是立足于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与效率的提高。我们规定课题组每学期初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的需要,制作研究活动计划,课题组每双周进行一次集体研讨交流活动,并深入课堂互听互评。课堂教学实行课前集体备课,教师试讲,集体评课反思总结,再上课再反思,形成较为完善的教案。其次是面对课外指导方式的改变和探索,我们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如“校园读书节”、“亲子共读”等,与家庭社区等形成教育合力,激发阅读兴趣,优化阅读氛围,推动个性化阅读的进展。六. 课题研究的成效 近三年来,在市教育学会领导关怀下,在朝阳小学教科室和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顺利进行了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我们对课题的研究不敢谈取得怎样成绩,但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至少有了改进,符合课改理念,这与我们研究的宗旨和出发点是一样的。现总结如下:(一) 明确了“个性化”阅读的基本内涵 1、自主性个性化阅读的第一个特征是自主性。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要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的指导权。教师的作用不是去代替学生分析课文,而是设置一些开放情境的问题,提供一些线索,及时对阅读活动进行点拨,重点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2、创造性阅读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由于读者个人的经历不同,在阅读活动中对于文本的解释也不相同。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给每个学生多留一点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对于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以丰富的想象力,开创性的思维来陈述自己的见解。3、体验性个性化阅读是一种体验性的阅读。阅读体验有两个特征:一是情感。二是整体。基于阅读体验的特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多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阅读,在朗读中分析、赏析、体验课文,引发学生的共鸣。4、批判性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首先学会批判地接受、学习课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经常性的树立一些靶子,让学生提出质疑,展开讨论,多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有可能得到培养。(二)寻求了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五大策略策略一 :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实践的机会。我们的学生是具有个性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时空,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阅读活动就应该让学生把主要经历放在阅读原文上。阅读时以原有知识结构为底座,进行不同层次地读,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台阶状前进,完成全程阅读。我们的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让学生反复地通过不同目的的“五读”(读通、读懂、读好、读熟、读深)完成课文学习。1、给足时间。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阅读时间,并让学生自我监控达成度。2、全员参与。语文课堂教学,应是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排练场,不是少数学生表演的小舞台。特别是自学性阅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草草收兵。策略二:让学生固守内心独特的阅读感受。在教学中,虽然教学步骤是一致的,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却是千差万别的。思维活动的方式不同,情感活动的样式各异,意志活动的强弱也不一样。由于各人的知识经验不尽相同,阅读后获取的结论也各有差异。所以需做到1.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2.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3.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当学生有了个性化体验后,教师不能仅满足于此,要与学生共同讨论哪些理解最合理,哪些又为什么是不合理的。但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过程。更要引导学生分析解读文本的过程,无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是怎样得出来的,对症下药,推究、评论,以完善认知结构。策略三: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方式。1、鼓励适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阅读方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在他们的个体阅读中包括读、说、画、写、划、背、唱等多项活动。作为教师不应以成人化的、大众化的模式去要求学生,只要是他们处于内心与文字的交流状态就应支持他们这种个性化阅读方式。2、倡导合作探究的阅读氛围。在阅读教学中更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学生一个学习平台,鼓励学生随时有问题提出来,给时间、创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精心组织探究。策略四、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课外读物进行拓展阅读。1、“趣”字引路,博览群“书”。 2、指导方法,保证质量。为使学生能大量进行课外阅读,教师非常有必要进行相关阅读方法指导。1)提早安排略读、速读训练,并鼓励尝试运用。2)加强实践锻炼。多开展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使读书能力在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3)指导高年级学生做好笔记。策略五:让学生大胆地进行自主评价。学生从评价他人到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不管其形式如何,都是一种积极的过程。”这较之以往的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是阅读个性化行为的重要内容。 1、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评价的兴趣。2、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评价的机会(1)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2)教师要学会“倾听”。 (3)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我们主要采取三方面做法教会学生评价的方法: 首先建立了课堂评价的常规。其次指导学生掌握评价的基本形式和方法。A、多项评价,即让学生围绕问题,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目的是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B、比较评价,即当问题的答案出现两种不同意见时,让学生进行比较,意在培养学生辨析能力。C、补充评价,即在听取别人的发言后,在赞同的同时,补充自己的意见,这主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D、建议性评价,即对解决某些问题提供参考意见,或针对不足提出解决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群体合作的精神。E、争议性评价,即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异议,据理力争,主要是培养学生大胆发表独特见解,培养创新精神。F、赞赏性评价,即赞同别人的意见,并说明自己赞同的理由,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H、创造性评价,即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主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此外还让学生掌握评价的语式。(三)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们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等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研究中产生了许多精品课例,精彩论文。参加研究的老师都有丰富的收获。其中陈洪明老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金坛市十佳青年教师”、“金坛市骨干教师”,在省教育学会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在金坛市阅读评优课中获一等奖,另有十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发表或获奖。毛海鹰老师被评为“常州市教学能手”、“金坛市骨干教师”,在常州市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三等奖,在金坛市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在江苏省教海探航中两次获三等奖,另有数十篇论文在市级以上获奖。刘月明、刘红梅、周珍兰、徐青、夏菊仙等老师均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发表与获奖。此外,刘月明、刘红梅于今年顺利通过“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评定。这项课题研究真正的受益者是学生。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喜欢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的语文兴趣日益高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语文课堂上,学生能说得头头是道,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家长们很为孩子们的阅读能力称好,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也甚是欣慰。还有多名学生在市级以上阅读竞赛和作文竞赛中获奖,有十多篇学生习作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个性化阅读”的方法指导的研究与新课程是吻合的、与学生的发展是吻合的,正是语文教学新的有益的新模式。但在实践研究中,我们也觉得首要问题还是得改变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只有这样,我们的课题才有更强的生命力,才能更快、更好地得到推广。因此,课题的结题并不等于我们的教学改革就此停步,更不意味着课堂教学模式大功告成。我们希望与各位同仁一道继续实验,共同探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加语言沉淀,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入手,主动养成七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认真细致的阅读习惯认真的阅读习惯首先表现在阅读的时候能够专心致志,把注意力全部放在阅读的对象上。简而言之,就是要用心读书,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抵制干扰的能力,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其次要在激发兴趣上下工夫,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认真阅读的习惯。二、列出清单的阅读习惯虽然读书多多益善,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加上近年来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目可谓浩如烟海。在大量书籍中,老师要根据时代的需要和课标的要求,针对不同年段列出要阅读的书目清单,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为此,针对每年段的课标要求,我都会列出思想健康,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阅读清单,这样学生就不会毫无计划和目标地去阅读。三、晨起早读的阅读习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学生在早晨精力充沛、思想集中,充分利用早晨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书大有益处。在晨读中,学生品味着文章的语言,感悟着语言文字的美,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快乐地理解文章、读懂文章,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朗读技巧,而且又提高了学生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充分利用好晨读尤为重要,老师切忌在晨读时间内处理班务。在晨读时,老师或与学生一起读,或辅导朗读能力差的学生,或组织学生进行晨读比赛,或让学生跟着录音读,学生在快乐的晨读氛围中度过,他们会自不而然地喜欢上晨读,期待每天的晨读。四、定时定量的'阅读习惯除了每天的晨读外,老师还要每天布置学生在校外的读书时间和内容,要求学生要在大致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阅读内容。低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20分钟的阅读时间,中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30分钟以上的阅读时间,高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1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老师可根据当天教学的内容布置相关内容的阅读,如,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就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书,学习了《冬阳·童年·骆驼队》就读《城南旧事》一书,也可根据列出的清单布置作业。五、有的放矢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书,主要靠老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在教学新课时,第一次读是解决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第二次读要求理解一些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第三次读则是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次读就是理解课文主旨。以上"四步曲"就是在阅读时做到了有的放矢。教师在让学生反复读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归纳方法,如如何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将理解的词语说出一句话,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并鼓励学生把读书"四步曲"及方法不断地运用于阅读实践中,日积月累就能形成有目的的读书习惯。六、写读书卡的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感悟,总会有触动心灵的地方,如果把这些点滴体会用读书卡的方式记录下来,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又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能力,真可谓"一箭双雕。"读书卡中可设置书名、作者、增识的字、好词好句、主要内容、我的感悟等。学生记录那些美好情愫的文字,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那些精彩的描写、精辟的议论、优美的抒情、名人名言、凡人妙语,可以帮助孩子们分清真善美、假恶丑。七、圈点批注的阅读习惯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就是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勾画、一边品味,用一些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重要的字、词、句,划出层次,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读透文章,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真正有自己的见解,达到既忘我又有我的境界。圈点勾画可要求低年段的学生,作批注则是要求中高年段的学生,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是极好的。"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勤于要求,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才会因为会阅读而更加地爱语文!参考文献:张培秀。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中国校外教育,2012(01)。浅谈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初中生文学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浅谈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论文

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一、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耗低效现象,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问题:(1)阅读课热热闹闹,感悟不深。许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代讲,支解了教材的丰富内容,阻碍了学生对课文整体感悟。或天马行空,夸夸其谈,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华而不实,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发展空间极为有限。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2)观摩课轰轰烈烈,存在“作秀”。部分年轻语文教师在各种评优观摩课中,为展示自己的所谓“风格”、“风采”,常常出现了一些“秀”课,一堂课看起来十分热闹,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形式多样、学生回答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是,课结束后,学生学会了什么呢?完全是教师在台上自己“做秀”,做给听课教师看。这样的教学,根本谈不上是“有效”的教学。(3)教学改革大张旗鼓,缺乏实效。在教改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接受了一些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信息,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等,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不乏流于形式,实效不大。有效教学顺应了当前“减负”。随着“减负”活动的深人开展,大家更是把目光集中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如何让学生摆脱沉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在阅读教学中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这些都是在减负之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实施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八册《最佳路径》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米老鼠、唐老鸭等动画片断,创设情境,介绍迪斯尼乐园在世界上的影响,同时结合课文中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插图来告诉学生,本文叙述的正是孩子们喜爱的迪斯尼乐园的有关故事,借助多媒体优化教学情境,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教师要从学生的立场去考虑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选择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最优的教学效益。 2.保证时间,提高质量语文是一个特别的学科,需要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那么这种自我理解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自己的阅读。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保证好学生的阅读时间和质量。一堂语文课不可能也不允许有较长时间安排学生自由阅读,学校的图书室,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但是,单单靠学生自己借阅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的,所以学校还要定时安排中午的时间向学生开放图书室,学生阅读时间才能得到一定的保障。但是学生真的去读了吗?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没有,我们应该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去图书室进行阅读。其实,我们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许多东西,学生都可以去图书室查阅相关的内容的。如《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三请诸葛亮的事情,学生对诸葛亮很熟悉,但是对于他的一生却是了解很少,而在练习2里,出现的成语里,讲的恰恰是诸葛亮一生的经历,于是在上完课文后,我让学生们去查阅诸葛亮的生平经历。学生们去查阅后,对诸葛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再给学生上成语,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并且能说出一些相关的故事来。这样的阅读,是教师引导性的阅读,在阅读的质量上能得到保障,并且能及时检验他们的所得,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值得一试的方式。 3.抓住时机,深化阅读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现在不少教师常常会安排一些课后小练笔,那么,如何把这些小练笔真正落实到实处。在小练笔时,学生的思维常常停留在课文里,写出来的小练笔常常是不如人意的,所以,对于学生写的小练笔,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同时对他们不足的地方予以补充。然后再让学生动手修改,把它当作作文来写,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练”的目的。如《天安门广场》中,由于部分学生对于文中出现的方位不太理解,所以我安排了一个介绍景物方位的小练笔。交上来后,发现个别学生介绍的地方,让人看了不明白,于是我就让他们进行交流,指导学生按照一定方位顺序介绍景物,如《我的小房间》、《我家的客厅》等,学生的兴趣来了,话也多了。说话也有条理了,经过修改,他们的习作都有了很大进步。这样不仅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也使学生在平时的交流中,得到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弥补了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不足。三、落实措施 1.精心设计教案 教师要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这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这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1)教师要亲和学生,让学生争做学习的小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2)教师要解放学生,让学生勇于实践。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能经常用考试、作业来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 (3)教师要妙用奖励。奖励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取学习预期的满足。 3.教学形式要多样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学问学问,学学问问,不学不问,哪来学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学生只有自己会思,会问,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2)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的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就是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质和量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3)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想,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如果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包办,多些自由,我们的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语文,我们的语文课程才能真正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形式多样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4.多多反思。 有人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写反思是何等重要。没有反思,就没有感悟;没有感悟,就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反思能弥补教学中的失误,也能记下自己教学中的“金点子”,有利于今后的教学,有利于自己的专业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因此每位教师只有多写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多多反思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加速器。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达到提高课堂教学之效。

英语阅读策略的研究小学论文

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中的重要一环,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学生英语水平的发展起了直接或间接的制约作用。培养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相当有必要的,因此教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有效的阅读材料,营造轻松和谐的阅读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并对其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在愉快而具有创意的学习中积累丰富的全方位阅读经验,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促使其成为自主的阅读者。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阅读1.引言按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应该达到二级的目标要求。在二级目标中,读的要求有: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小短文。阅读是学生语言学习发展的重要环节。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应从小培养起来。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对阅读教学如何开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掌握什么阅读策略,如何开展小学英语的有效阅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创新的阅读能力,为其终身阅读打下牢固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剖析新《标准》的实质内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身的水平发展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让小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学会自我教育、自主发展。2.开展小学英语阅读活动应注意的问题要培养学生流畅的阅读能力,就了解影响或者促进阅读的各种因素。小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小学生阅读效率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其本身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其认知机制参与程度。小学生词汇量少,缺乏一些适合给小学生的阅读材料,语感能力不成熟,缺乏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而且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和阅读经验,以及不同的背景知识,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小学生进行有效英语阅读教学。3.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如何有效开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引导学生进入阅读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利用的丰富生动阅读材料背景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故事、笑话、游戏等导入影响,促使他们迅速地进入高效阅读状态。除此之外,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歌曲、电视、录像等特殊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做足一定的“热身”准备,比如说借助歌曲开始课堂教学,活跃气氛,同时选用与教学内容body紧密结合的歌曲,也为新知的呈现埋下伏笔,自然导出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并采用图片、录像等辅助手段,形象生动的展现阅读内容吸引学生的眼球,轻松愉快吸引着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去阅读文章,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并能让学生准确感知阅读材料,要求应具体明确在不同的英语阅读教学阶段,有着不同的阅读教学目标和阅读教学内容。同样,阅读材料也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来安排不同的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必须是因校而异、因生而异。学生英语阅读材料的来源应是多种渠道的,可以是教材的练习、英语书籍、英语报刊、英语杂志、英语阅读短文、英语短剧、英语故事、英语儿歌或是英语诗歌等。但务必要符合学生的阅读难度,定位要准确,阅读要求要适当具体明确,应适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而定。他们通过“跳跃”之后能够取得的“果子”,因为过高或过低的要求会压抑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因此阅读材料如对一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给他们的英语阅读材料只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其中10%至15%的内容,再逐渐增加阅读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比较弱而且自学能力还未养成,教师必须手把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随着学生英语基础的提高和阅读方法策略的掌握,再逐渐放手。对以高年级学生来说,高年级的学生已有写的能力,适当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可以讲所学的内容进行拓展训练,从读——说——写,阅读之后可以设计一些口头和笔头练习结合的进行训练,如复述、表演、重编、续写或改写短文作为一种语言的输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同时也能从阅读教学活动中不段积累阅读和写作经验,为其写作能力发展搭建舞台,提高学生对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提供给合理和行之有效的多样化阅读材料,并在英语阅读活动中对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教师的要求越具体,学生阅读的目标就越明确,阅读的效率也就越高。 加强对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指导,培养其自主的阅读能力在小学于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应有针对性对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给予不同的阅读策略指导。(1) 师生互动策略 这种策略比较低、中年级的小学生使用,教师通过自身的表演、讲述故事、运用录像、实物或者是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导入阅读材料,引发学生的极大阅读兴趣。如在教学中《I like eating》,教师借助图片和实物以及录像并结合自身的动作开始教学,文章里的故事又充满着浓郁的趣味性,大大地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能不由自主地模仿着老师的动作动起来。学生感知后,教师应给予明确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进行阅读训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安排,学生读后可以进行交流阅读心得,在交流中对自身的阅读效果进行一种自我评估,从中了解到自身的阅读成果和不足之处,以及对正确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和巩固,同时阅读策略也得以培养。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上下求索,切磋进取,结伴成长。(2)自主开放策略 由于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技巧,因此这种以课外读物为主的阅读教学策略一般可以在高年级使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寻找切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课外读物,成为课堂教学的所学的延伸。同时这种读物也可以由学生提供,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自由阅读,鼓励学生课外进行广泛地阅读。凡是学生看得懂的,要让学生去看;凡是学生讲得出的,要让学生去讲;凡是学生想得出的,要让学生去想;凡是学生做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做……努力做到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的民主性,积极创设多维度、多途径、开放式教学氛围,使学生逐渐进行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并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循序渐进,切实的提高英语水平扎扎实实地从基础抓起。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促使其成为自主的阅读者学生阅读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阅读质量的检查评估。引导学生对策略使用的评估。如果是合作式阅读活动,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来合作完成。这种形式实际上是学生的一个合作、互动、创新的过程。在阅读完成任务后,学生交流各自的认识和感想,在自我评估中互相评估。在这种评估中,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阅读的成果或缺憾,并及时调整自己的阅读方法方式,达到阅读目标,发展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依据阅读材料在阅读之后把短文内容通过自己的方式表演出来,如角色表演或朗诵等,帮助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掌握和运用,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内化成为自身的语言,再将语言加工后输出,是阅读能力转化的一种升华。如在学习《Friends With English》“It’s coldin winter!”时,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问题: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Why? 并让学生分组展开交流讨论,并请每组的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动机,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为其自主阅读和终身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结束语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教学的开展单单靠理论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实践和理论结合中不断的探索,有必要对小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训练进行探讨与研究。我们应坚持不懈地进行实践。一个人的阅读速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因而教师应在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上培养学生的初步阅读能力,不断的探索和改进英语教学方法策略,为学生能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提供更好,更有效的阅读舞台,从而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论文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一直以来是个难点,我们常常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大家不妨来看看我推送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论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通过日常英语教学,我想在小学阶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以年级划分,分别进行拼读、认读、朗读和初步的阅读训练。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读懂一些简单的短文,难度不大,但作为起始阶段,方法的掌握、习惯的形成却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首先,培养拼读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掌握单词的拼读感到困难,因此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在实际教学中我就尝试采用了“直接拼音法”.

这是一种按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拼读和拼写单词的方法,它既可以内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又可以培养学生看见词能读出来和听音能写词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防止学生死记硬背等坏习惯的形成。其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五六年级的学生对语音是比较敏感的,一旦读得不准,形成习惯,改起来不容易了。因此,应在实际教学中尽量使用标准的录音,让学生模仿,以培养学生形成标准地道的.语音、语调。然后教师可以再辅以朗读技巧的讲解,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流中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重音、意群与节奏。再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已是五六年级的学生了还有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如:阅读时唇动和低声读、用手指着所读内容、不断回读、脑袋摆动等,这些习惯都直接影响阅读速度,从而影响阅读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先通过题目、图示、上下文以及构词法等,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再帮助学生掌握抓关键词的能力,如在阅读时,注意事物(what)、地点(where)、人物(who)、时间(when)、怎样(how)、原因(why)等关键词。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

目前小学阶段“读”的要求一般相当于基础教学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一、二级的要求。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一级中的语言技能对读的要求是:(1)能看图识(2)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的词语;(3)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小故事。

二级中的的要求是:(1)能认读所学词语;(2)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3)能读懂教材中的要求或指令;(4)能读懂问候卡等中的简单信息;(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和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因此根据课标和日常教学我认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分年级实施。(1)小学四年级以听、说为主线,在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帮助下能从总体上理解阅读内容,从听到说,循序渐进。(2)小学五年级先听录音看范文,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再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理解文章后,完成课后练习。(3)小学六年级也先通读短文,对短文有一个初步总的印象。在通读文章之后,能根据图片或上下文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为语言的输出作准备。在掌握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回到课文,对整篇文章做进一步理解。再让学生提笔改写或仿写短文,作为语言的输出。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听、说、写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根据不同年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针对四年级学生采取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教师先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再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同样可以设计一些Yes/No的问题或简单的选择题,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

四、阅读教学的教学渠道

英语阅读教学发生在课内与课外两个场所。通过实际教学我发现,英语阅读教学的主渠道应该是在课堂,因为课堂中的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如何从文字信息中获取事实、观点和信息;如何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如何欣赏;如何评价等等。同时,教师还能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等。这些阅读技能的训练对四年级孩子的阅读学习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不过紧紧依靠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的。于是,课外阅读就成了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因此我们要鼓励五六年级的学生阅读课外英语报刊和英语书籍,同时他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阅读技巧才会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他们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复杂的过程,切忌操之过急。兴趣是动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是关键。我们教师应训练学生从读字母、读单词、读句子入手,过渡到读故事、读短文;从拼读、认读到朗读、阅读,循序渐进,并要与听、说有机结合,才会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小学英语论文新颖题目(50篇)

1、解读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

2、如何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活用"微课"激活小学英语课堂

4、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出一片天地--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5、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分析

6、"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小学英语听说能力的实践

7、角色扮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8、让小学英语课堂因信息技术而"熠熠生辉"

9、创设生活化的小学英语情景教学

10、注重学法指导,构建高效小学英语课堂

11、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让农村小学的英语课堂"玩"起来[N]

13、小学英语教师不同课型教学行为特征分析

14、轮岗交流背景下跨区域协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与思考--基于对江苏省A县小学英语教师的开放式问卷调查

15、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情境创设浅探

16、主题意义探究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17、基于核心素养视野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育研究

18、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19、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戏剧活动的实践探究

20、关于小学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结合

21、运用英语课本剧助力小学英语教学

22、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23、信息时代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24、小学英语课堂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25、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6、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分析

27、互动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8、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29、构建"学共"课堂,焕发小学英语教学活力

30、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研究

31、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32、英文原声电影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3、小学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探究

34、浅谈盲校小学六年级英语的课堂提问设计--以Unit3ReadandWrite为例

35、情景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6、信息技术助力下的小学英语"拼读与阅读"课堂

37、浅谈语块教学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重要性

38、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39、在小学英语课程中应用趣味教学法的策略研究

40、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微课的策略分析

41、声声入耳--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一环

42、立足核心素养强化小学英语写作教学

43、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44、小学英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设计策略--以译林版教材综合板块为例

45、英语教学之"武林秘籍"--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46、主题意义下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实践

47、创造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48、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分析

49、小学英语的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50、万丈高楼平地起--浅谈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ows old merely by a number of years

英语小学生阅读策略研究论文

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在此阶段侧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小学生学习的规律。我们英语教师应将英语读写能力和听说能力有机地结合,使其相互促进。而在英语教学的启蒙阶段,对小学生认读能力的培养也有所侧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言而语是非常重要。但在教学过程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课堂上,学生能够良好地跟读,并且效果和学习氛围都好,当时的学习效果也好。课外进行复习的时候,要求学生自己单独认读中,以及从家长的反馈意见中出现过同样的问题:学生的英语认读能力要加大力度进行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认读能力的培养呢?一、教给认读技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妨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拐杖,教他们一些认读的方法。认读,通俗地说,就是朗读。首先,教师要要求学生在朗读英语时,眼看词句,口读音调,耳听读音,脑思语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语言学习活动。其次,小学生的朗读以模仿为主,在模仿过程中教师要做必要的指导,如句型朗读中重音连读,语音语调等,注重培养学生按意群朗读的习惯,指导学生以词组和句子为单位进行朗读,帮助学生纠正逢词朗读的不良习惯。如:I llike the big elephant .Do you llike the big elephant,too?这个句子可以说是一个很长的句子,在这里,老师首先要利用直观教具进行短语的熟练,接下来进行句型的操练,然后进行语调的朗读,这样在学生能认读个别单词的情况下,加上教师示范的语感,就会很快把这句话掌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让学生进行指读。指读的习惯就是培养学生对单词或句子的有意注意。读到哪,指到哪,而且老师一定要每次督促指导,既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又训练了学生认读单词、句子的能力。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1.认读的操练方式要多样化在我呈现新的知识后,接下来的操练也很关键。操练分为很多种,比如我在让学生认读动物单词,首先可以将图片和单词放在一起认读;反复几次之后,可以只给图片或只给模拟的动物声音让学生说出单词;最后可以只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在这三个环节里,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对新知有所熟悉,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有意识地回忆刚学过的新知,第三个环节就是让学生熟悉单词形式,培养认读能力了。这样环环相扣,逐渐将要求拔高,学生的能力才能渐渐提高。2.在读课文时,让学生指读对于朗读,我们常常视指读(用手指着读)为一种坏习惯,可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适当的指读很有必要,因为低年级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有时候教师或录音的朗读开始了他还在做自己的事情,或者光跟着张嘴,心思没有投入进来。要求低年级孩子指读,一方面可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认读能力,提高认读效率。等到学生的年龄到达一定层次,朗读水平到达一定高度,指读就可以放弃了。 3.对于重点单词,教给基本的发音方法去记每课都有3个是2---3个3会单词,对于这些单词的记忆我常常有意无意教给基本的发音方法。如:”nose”中的/n/ 的发音,head,nod,hand,read 中辅音字母/d/的发音。feet,foot,stamp,rabbit,cute,elephant,what,Snow White中的/t/发音。 学生刚开始只是象小和尚一样听听,跟着读读,对于什么叫音标也不清楚,我也没有要让他们明白,只是在老师不断说,让他们不断读,这样自然而然在他们的脑子里就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学生也很容易记单词.另外,如 “big”和“little”这两个单词在认读上,学生很容易混淆,是因为在前面的两课当中,学生已经形成的语感,有一定的定势思维,对于a little elephant----a bit elepant,a big panda---- a little panda,a little tiger----a big tiger.认读的时候,很难分清楚,我就试着让学生看单词,进行简单的拼读。然后发音,这样对学生是有一定帮助的。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适当教给学生发音方法和拼读规则,久而久之,学生面对单词就会自己去摸索怎样拼读,这样不仅培养了认读能力,更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

开展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论文的方法:一、有效预习——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及时给学生提供有关课文内容的背景知识材料和预习练习,指导学生预习。背景知识材料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其视野。预习练习能使学生明确预习目标,使预习有的放矢。课前预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二、有效练习——拓展阅读能力的空间在小学阶段,我们强调教师抓住小学英语教学的三个要点:兴趣+情景+活动,采用诸如Look and Say这一类的方法,借助图片、录像或假设的情景,让学生对语言感知,对课文内容感知,使他们产生阅读的欲望。在阅读课后,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练习、巩固和扩展在阅读课中新学到的语言知识,还要发展其说和写的能力。课后练习有多种多样,教师要针对不同的阅读课而设计练习形式,如缩写、改写课文、复述故事等。在关注课后练习的同时,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能,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阅读,延伸课堂阅读。阅读后可以以手抄报或英语读书笔记的形式展出,给学生搭建一座展示自己英语学习风采和获得成功感的平台。三、阅读环境——营造阅读活动的氛围阅读环境是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阅读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文字材料、书籍、英汉双解词典、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应按学生层次的不同因材施教,给予不同的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阅读应当被促进和支持而不应受到严格的控制与支配;阅读环境则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活动意味着给学生更多的主动与自由,充分发挥学生使用工具和利用资源的自觉性、选择性。四、师生角色——有效阅读的策略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率。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并不知道如何很好地去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1)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2)培养学生根据意群认读的习惯;(3)培养学生猜词的习惯。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请学生做“老师”,解释句子,分析文章结构和段落,综合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分析、综合教材,难度比较大,教师有必要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修正、补充和评议,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虽然学生未必能够对课文中的句、段作出令人满意的分析.但这一过程实践却锻炼了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使原来由教师来解决的问题在讨论中共同求解,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进一步激发,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体现。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自导与互补中掌握了学习方法,形成了学习的能力。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还需要我们不断去实践,去研究。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教育英语论文题目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小学教育英语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1.朗读教学研究综评

2.朗读与朗读教学研究

3.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之关系探讨

4.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5.阅读教学对话研究

6.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7.作文教学研究

8.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9.培养学生阅读的策略研究

10.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探新

11.家庭文化氛围与小学生个性

12.小学学科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13.小学学科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14.小学学科课程软资源开发研究

15.小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

16.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7.小学课堂的时间管理策略

18.小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的养成

19.小学学科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研究

20.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1.试论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论的合理因素及其缺陷

22.试比较儒墨两家关于人性论及教育作用问题的异同

23.孔子关于师德的.论述及现实意义

24.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探析

25.歌曲与童谣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26.游戏教学,适应天性

27.浅谈“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28.激励英语学习兴趣之我见

29.现代教育条件下的小学班主任素质结构研究

30.独身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31.家庭环境对小学生优良个性养成的影响

32.影响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因素的研究

33.小学教师现状的调查研究

34.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困境的研究

35.班主任素质与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相关研究

36.学生厌学、辍学、出走、青少年犯罪的调查及其教育对策

37.小学生理想、学习目的、兴趣、自主意识以及价值观、道德观的调查与教育研究

38.小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的现状调查研究

39."品行弱势学生"的教育策略

40.网络不良文化对小学生的负面影响的研究

41.小学阅读教学策略浅论

42.洛克教育思想与当今新课程改革之异同

43.洛克教育思想浅析

44.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浅论

45.小学写作教学策略浅论

46.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策略浅论

47.小学识字写字教学策略浅论

48.小学语文教学的训与练

理论与实践

50.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51.拼音教学与创新思维启蒙

52.识字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发展

53.词语教学与主动学习精神的培养

54.句子教学与“阅读链接”

55.文本解读与教学策略

56.教学设计与以学定教

57.阅读教学中的“悟”与“解”

58.如何使语文教学走向自主学习

59.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机制

60.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61.课程资源问题探究

62.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是与非

63.语感能力培养的策略

64.初等教育学院06级本科毕业生数学素养对实习效果的影响调查

65.初等教育学院06级本科毕业生基本教学技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66.小学“三角形三边间关系”的教学研究

67.刍议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68.小学估算教学研究

69.帮助学困生获取数学学习积极的情感体验

70.数学教学应体现自然的过程

71.高度决定视野——论小学教师的数学素养

72.角度改变观念——也谈数学教学的效率

73.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74.小学数学程序性知识教学初探

75.小学数学陈述性知识教学初探

76.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初探

77.低年级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78.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启示

79.当代小学名师专业成长对职前教师教育的启示

80.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分析

81.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82.小学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83.顶岗实习对当前我国职前教师教育培养的利弊分析

84.教师专业化对与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冲突与思考

85.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研究

86.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87.对数学生活化的理性分析

88.论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89.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课的现状及分析

90.小学数学“探索规律”的教育价值与教学研究

9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92.小学数学“自主探索”教学误区与对策

93.在“数学广角”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94.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化思想的培养

95.从多角度挖掘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思考

96.构建生本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97.小学科学教师现状及对策研究

98.小学科技教师现状及对策研究

99.小学生科技兴趣现状及对策研究

100.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论文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一直以来是个难点,我们常常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大家不妨来看看我推送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论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通过日常英语教学,我想在小学阶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以年级划分,分别进行拼读、认读、朗读和初步的阅读训练。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读懂一些简单的短文,难度不大,但作为起始阶段,方法的掌握、习惯的形成却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首先,培养拼读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掌握单词的拼读感到困难,因此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在实际教学中我就尝试采用了“直接拼音法”.

这是一种按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拼读和拼写单词的方法,它既可以内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又可以培养学生看见词能读出来和听音能写词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防止学生死记硬背等坏习惯的形成。其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五六年级的学生对语音是比较敏感的,一旦读得不准,形成习惯,改起来不容易了。因此,应在实际教学中尽量使用标准的录音,让学生模仿,以培养学生形成标准地道的.语音、语调。然后教师可以再辅以朗读技巧的讲解,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流中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重音、意群与节奏。再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已是五六年级的学生了还有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如:阅读时唇动和低声读、用手指着所读内容、不断回读、脑袋摆动等,这些习惯都直接影响阅读速度,从而影响阅读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先通过题目、图示、上下文以及构词法等,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再帮助学生掌握抓关键词的能力,如在阅读时,注意事物(what)、地点(where)、人物(who)、时间(when)、怎样(how)、原因(why)等关键词。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

目前小学阶段“读”的要求一般相当于基础教学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一、二级的要求。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一级中的语言技能对读的要求是:(1)能看图识(2)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的词语;(3)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小故事。

二级中的的要求是:(1)能认读所学词语;(2)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3)能读懂教材中的要求或指令;(4)能读懂问候卡等中的简单信息;(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和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因此根据课标和日常教学我认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分年级实施。(1)小学四年级以听、说为主线,在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帮助下能从总体上理解阅读内容,从听到说,循序渐进。(2)小学五年级先听录音看范文,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再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理解文章后,完成课后练习。(3)小学六年级也先通读短文,对短文有一个初步总的印象。在通读文章之后,能根据图片或上下文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为语言的输出作准备。在掌握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回到课文,对整篇文章做进一步理解。再让学生提笔改写或仿写短文,作为语言的输出。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听、说、写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根据不同年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针对四年级学生采取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教师先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再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同样可以设计一些Yes/No的问题或简单的选择题,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

四、阅读教学的教学渠道

英语阅读教学发生在课内与课外两个场所。通过实际教学我发现,英语阅读教学的主渠道应该是在课堂,因为课堂中的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如何从文字信息中获取事实、观点和信息;如何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如何欣赏;如何评价等等。同时,教师还能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等。这些阅读技能的训练对四年级孩子的阅读学习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不过紧紧依靠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的。于是,课外阅读就成了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因此我们要鼓励五六年级的学生阅读课外英语报刊和英语书籍,同时他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阅读技巧才会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他们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复杂的过程,切忌操之过急。兴趣是动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是关键。我们教师应训练学生从读字母、读单词、读句子入手,过渡到读故事、读短文;从拼读、认读到朗读、阅读,循序渐进,并要与听、说有机结合,才会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个性化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

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思考论文

【摘要】 近年来,不少高校尝试着改革英语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采取分层教学的试验,这既遵循了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原则,又达到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英语分层教学已经初显成效,学生的整体语言应用能力明显提高。文中综合评述了分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分班、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过程等主要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着重分析了目前在其具体操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对教师配备、教学评价等存在争议的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分层教学 个体差异 英语能力

尝试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倡导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学习需求,对英语课程采取分层教学的试验,探索语言教学的新型实践模式,这个探索过程中有诸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1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的理论背景十分深远。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支撑,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已具备的基础和水平与学生尚未达到但经过教师的引导就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当教师在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后,再利用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的水平之间的矛盾来组织教学,就可以高速度、可持续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加快发展的速度。中国大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提出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这些教学理论都反映了分层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分层教学是把“因材施教”作为基本的教学原则。但是,分层教学并不是理想化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而是依靠现有的条件和已有经验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进行改革,建立起以因材施教为根本原则的可操作性教育方式体系。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分层教学也让我们认识到教学理念的转变,要改变以前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2高校英语分层教学的实施情况

分班。合理分层是分层教学的根本。各高校一般是要求教师按照尊重、民主、爱护的原则,采用信度高、效度高的试卷,根据摸底考试反映出的英语能力水平,将非大学英语专业的入校新生按照同一学院或者相同专业分成AB两个层次,人数基本相同,学生按照分编班级上课。与此同时,采取流动分层,可以根据学习情况小范围的相互流动,进步大的学生可以进入上一层次学习,退步的或在本层次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进入下一层次学习。学生层次间的调整均在每一学期结束后进行。

课程设置。我国高校多数采用4个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安排,为公共必修课,每一学期的课程类型分为综合英语类和听说实践类。大多高校的选用教材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世纪》系列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综合英语类课程以阅读教学、翻译和写作指导为主,教师讲授语言知识方面的重难点以及阅读技能的要求、方法、翻译技巧和写作知识等,学生以接收信息为主;

视听说实践类课程在多媒体教室或语音实验室进行,以听说训练为主要活动,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学生以语言输出为主,有条件的少数高校把该课程分解成了小班教学。

教学过程。教师在对相应层次学生授课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及配套课件进行删减和扩充,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综合英语类,尤其是视听说实践类课程的授课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进行完成。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室、校园网络学习的平台等网络环境,进行预习、复习及作业等自学活动,深度学习教师制作的课件。

教师通过网络课件、电子光盘等形式,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布置自主学习每单元的任务,要求完成相关内容的.作业,对学生自主学习实施网络监控与答疑。教师跟踪记录,学生网络自学时间、练习完成情况及考核结果,均列入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实施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改革,充分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针对性的教学有利于提高了课堂效率,从而提高了学生整体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尤其是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此外,通过有效地组织对各层学生的教学,极大的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些挑战都有利于教师的素质培养。

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分层教学尚处在试验阶段,实践过程中留下的一些问题和争议,在以后的教学中仍需探讨和改进。

教师配备。就目前实施分层教学的高校而言,多数采取的是按照行政班级配备任课教师,即一名教师针对一个班级两个层次的学生群体,分别准备两套教学方案,为此混淆层次而颠倒教学方案的情况不时发生,而且备课量和课件制作量大,对学生的评估尺度不同,教师难以把握平衡。针对这一问题,可以打破按照行政班级配备任课教师的做法,采取按照学生层次横向配备教师的方案,根据教师的专长来进行分配,让任教于同一层次的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团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集体备课,分工合作,取长补短,最终达到资源整合,资源共享。这样可既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互助和沟通,掌握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又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求,更好地因材施教。

教学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都是结合平时课堂表现和期末卷面考核两个方面给出的综合评价。A层次学生除考核教材内容外,还包括多种课外素材,B层次学生的考核以教材为主,适当增加知识的灵活应用,力求牢固掌握基本知识,难度比前者明显降低。但是,基于分层教学的评价会对最终奖学金的评定和优秀学生的人选等方面造成不公平。

目前,我国高校大多对奖学金的评定都是按行政班级进行。

这样由于考核的难易程度和内容等不同,不同层次学生的期末成绩可能不会完全反映他们的英语水平。在操作中,可进行适当调整,由任课教师集体对试卷难易程度和学生卷面成绩进行评估,商讨出一定系数进行整体调整。

学生心理。在班级分层后,学生在心理上会产生一定变化,尤其是被分在B层次的学生,会出现自卑甚至排斥英语学习的个别现象。任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积极地认识分层教学的本意,平日多观察,和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同时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积极反馈。对于个别心理变化大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甚至是个别辅导,必要时可以联系班主任来共同帮助。

此外,大多数高校学生往往无意识地就把英语考级作为了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一味重视读写能力而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一旦通过等级考试,英语学习的动力立刻消失。由此造成的英语高分低能的现象显然与教学目标是极其不相符的,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班级管理。进行分层教学班级重组后的教学管理存在很多问题,这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配合管理:分层教学后,同一层次班级学生来自不同的行政班级,容易摆脱原行政班级的约束,同时也加大了难度让原班主任及时了解其行政班学生在英语课的表现及学习状况。为了缓解这一现象,分层教学需要多方配合,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班主任与教务管理部门之间,均需要密切配合,此外,还需要完善教务查询系统,使之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各阶段测评数据,便于多方查询和管理。

硬件设施的配置。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学校需要为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平台,包括多媒体教室、自主学习室、网络学习的平台,甚至是校园广播、图书馆、教务查询系统等多方面的全力配合。在此基础上的教学,可以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刺激,把枯燥的抽象的单词或语法简单化,把原有的讲授式英语教学转变成立体式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模式,从而强化学生的记忆,提升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多种教学资源的交叉配合,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这是高校英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燕丽.基于维果茨基理论的教学观[J].考试周刊,2009,(25).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杨雨寒.分层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1,(9).

[4]缪道蓉,陈渝,兼顾英语四级和英语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15).

[5]梅德明,赵美娟,徐李洁.新世纪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论文

现如今,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是当代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对学生数学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分层教学的优势,并对学生综合能力、课堂教学问题、课程训练方式,以及课后教学评价进行了分层。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一些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 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教育模式;

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师有着重要的影响,推动教师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初中数学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要不断探索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如开展分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理论,使其在课堂学习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优势

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要把握学生学习特点,掌握其性格特性,根据学生个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充足的思考空间,使他们能够积极动脑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初中数学教师还要避免给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减少其负面情绪。其次,初中数学教师要调查学生的喜好和习惯,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目标设定,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计划,从而达到分层教学的目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

(一)针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分层

初中数学教师想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计划,保证课堂的科学性。在制订分层计划时,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认知特点,将学生进行分层,保证分层教学能够有效开展,同时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把握学生的综合条件,并根据其综合条件进行教学分组,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引导。合理地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是分层教学的教育重点。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后,要及时创建学生档案,要确定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进行数学分层教学时,要有效避免对学生进行“粘贴标签”的现象,并且对班级“学困生”进行积极的引导,避免这类学生产生学习自卑。同时,教师应鼓励这部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并且在分组过程中要把握教育方法的使用,做到隐形分组,避免学生产生畏惧学习的心理。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只能让学生家长和当事人清楚自己的分组情况,要做好保密工作,不向所有学生展示分组情况,在分组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把握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态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数学基础薄弱,对于数学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接受能力不达标的数学成绩较差的学困生;第二层是学生智力水平和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水平一般,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主动性,想要学好数学课程的中层学生;第三层是数学基础掌握扎实,智力水平高,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能够快速理解,学习态度端正的学优生。对于学生的层次划分不能始终如一,需要根据学生每学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成绩进行调整,鼓励学生积极向上,朝更高的标准努力。

(二)针对课堂教学问题进行分层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精心设置课程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设置课堂问题时,教师要保证学生能够理解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为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在制订计划时,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提问的合理性和教学的针对性,保证课程设计能够让学困生理解;促进中等生进行知识迁移,掌握解题技巧;引导学优生学会归纳总结,将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到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上。初中数学的课程设计也要保证分层合理,使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能够帮助学困生理解课程重点,也能吸引学优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在课堂上得到突破,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启发,同时要照顾全班学生的感受,引导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探索。通过引导,学生能够认真思考并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了自己的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也感受到了突破难题的喜悦。教师也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机会,为其提供发展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开难题,使其改变对数学课程的畏难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其解决数学问题。设问是数学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手段之一。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合理将问题进行分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思考,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时,要提前对教学计划进行分层,保证不等式的教学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由不等式开始学习,直到彻底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学情,问题的难度也要在学生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三)针对课程训练方式进行分层

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训练分层的合理性。数学教师要对习题的设计进行综合考察,保证学生在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得到消化,并且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保证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发展。教师在布置课堂训练作业和课后训练作业时,要注意问题类型,保证训练强度适中。大体可以将训练标准分为三类:一类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训练类型;一类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基础知识进行延伸的训练类型;最后一类要结合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综合性难题的训练类型。学生练习层次的划分,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能力决定,通常基础类训练题目适合学困生,这类题目能够引导学困生思维发展,保证学生能够突破问题难点,在思考后得出正确答案。这类问题题干中迷惑内容少,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很少为学生设置难关,学困生能够较为轻松地得出问题的答案。对于理解水平低、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能够提高他们的知识掌握水平。学困生可以通过简单的公式应用和定义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针对班内中等生的提高类数学问题与这部分数学问题比较相似,但是提高类问题难度较大,需要牢固掌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尽管这部分问题与针对学困生设置的问题相似,但是这类问题是其问题的升级版,需要中等学生认真思考,不能掉以轻心。最后一类是对数学知识迁移能力的考察,不仅需要学生了解教材内容,还要求学生合理使用解题技巧,找到问题正确的解答思路,是对教材内容的延伸。这类问题学优生能轻易得出答案,中层学生也能在思考后得出正确答案,但是对于学困生而言,这类问题难度较大,他们很难得出正确结果。这时,教师要不断给予学生关注,促使其掌握基础知识,理解课程教学内涵。

(四)针对课后教学评价进行分层

评价分层能够有效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成绩水平进行评价,要保证评价的合理,避免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同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保证评价能够顺利进行,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刺激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自己有更正确的评价。例如,教师在分析学生的试卷的作答情况时,要对学生进行分析。试卷的作答情况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困生能够完成试卷中的基础部分,但对于拔高题目很难得出结论;中等生能够完成难度较大的`综合应用题,但对于一些加试题需要认真思考才可能得出答案;对于学优生而言,综合应用题和基础题都能轻易完成,并且大部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研究加试题,并得出正确答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其进行评价,要做到鼓励学生认真探索,保证学生数学成绩得到提高。教师要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分层考察,能够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水平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不断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一定鼓励。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题目考察,还要在评价中加入对学生鼓励环节,引导学生个性化发挥,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外界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谨慎有效的评价,保证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教师的评价也要更多元,从不同侧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呵护学生自尊心,使其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也要指出学生的问题,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保证学生能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不能让学生觉得一无是处,也不能让学生形成狂妄自大的心理。教师要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要客观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数学教师要跟进社会步伐,顺应新课改大潮,转变自身教学观念,进行课程改革。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指导,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性格进行研究,保证学生的天性得到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创造力,以此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训练强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使其获得优异的数学成绩。

四、参考文献

[1]陈雪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7(22).

[2]兰兴琴.基于分层教学模式谈初中数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论文

语文 教育 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其目的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初中语文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一) 1. 论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 2. 语文学习 兴趣研究及对策思考 3. 论蔡元培语文教育思想——人文教育的探索 4. 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法 5. 建构主义的语文阅读教学 6. 高中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研究 7. 写作情境教学研究 8.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9. “全程”视野中的语文教学模式 10. 信息化时代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探讨 11.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文科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探究 12. 中学生语文学业评价探究 13. 中学语文阅读策略及其教学研究 14. 初中生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的研究 15. 中学 作文 课堂教学软件设计研究 16.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17. 个性化阅读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18. 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9. 培养中学生写作兴趣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20. 中学作文教学创新研究 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二) 1. 中学生协作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2. 人文素养的渗透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3. 21世纪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结构研究 4. 高中作文 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探究 5. 论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6. 执教新教材的教学观和教法初探 7. 论语文教 行体系的全程优化 8. 中国汉 语文教材 教育思想的研究 9. 作文个性研究 10. “以人为本”,走出职高语文教学困境 11.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与中学生健全人格建构 12. 创新阅读与人格培养 13. “伙伴编辑”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4. 中专语文教学应加强文学教育 15.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现状与思考 16. 学习心理差异与语文教育 17. 语文新课程与高考改革研究 18. 中学语文课堂预习及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三) 1. 语文学科学生无问题意识的成因分析及策略研究 2. 学生写作主体性教育初探 3. 现代语文教育的评价指向 4. 高中语文教学中儒家传统思想问题 5. 口语交际内隐能力的理论与实践 6. 素质教育呼唤高考语文考试改革 7. 从汉语的美开拓语文教学 8. 中学生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的培养 9. 中学语文教学人格教育功能之研究 10. 合作—互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11. 诗歌审美人生教育研究 12. 我国中学语文单元教学研究 13. 关于评价语文课堂提问的实践研究 14.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魏书生教学改革之比较 15. 国内四套语文教科书听说系统比较研究 16. 多媒体网络教室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17. 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化研究 18. 中学语文美育研究 19. 语文情感教学的思考 20. 语文活动课研究 猜你喜欢: 1.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题目大全 2. 初中语文教学的论文参考范文 3.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4. 初中语文创新参考论文 5. 初中语文职称论文范文

浅谈教师教学行为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影响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学行为 个性化阅读 影响

论文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以师生双方都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阅读教学实践的双边共同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在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中,它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是一种行为的创造性活动,能否成功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取决于教师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意识理念以及表现出的教学行为。它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要求很高,要求能在不削弱教师的作用和影响力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己对文本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解读和体验。由此可见教师教学行为之影响巨大。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以师生双方都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阅读教学实践的双边共同活动。具体地说,就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以学生个性化的学和教师个性化的教相统一为主要教学过程的活动。实质上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得到个性化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思,有所悟,享受审美乐趣。它揭示了阅读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的创造性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替代学生的质疑、个性化的积累,学生应从个性化的阅读实践中读出个性,读出‘自我”’。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在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中,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的提高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能否成功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取决于教师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意识理念,即是否具有和个性化阅读教学相适应的发展性与个体适应性、创新性与反思性、民主性与对话性相融合的新课程理念所表现出的教学自主行为。它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很高的要求、,要在不削弱教师的作用下,最大程度地赋予学生更广的空间,满足他们自己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和体验。教师的教学行为在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中的影响巨大,是保证顺利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本文拟从五方面来来谈谈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行为的影响。

一、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调控影响

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课堂教学节奏的调控者。合理调控,分配好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时间和空间是对教师教学行为艺术的一大挑战。教师讲得多、说得多,不一定课堂效果就好。教师口若悬河,讲解详尽的课堂,易使学生思维处于惰性状态,只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学生也未必就领情。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的发言或活动时间不宜过多,师生活动时间比一般是1:3,甚至也可以是1:7。教师主控过多的时间与空间易颠倒主导与主体的师生关系。教师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是实施保证个性化阅读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不能充分地去观察、探索、体验和感悟,也就是缺少了个性思维萌生的土壤,不能形成个性的解读与体验,自然就谈不上“个性”了。

二、教学问题的设计影响

问题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是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意识到容易探究的问题是最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能触动学生内心情感体验,它是课堂教学产生高潮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从问题的设置中注意发现,引导学生的内心体验,使之与内心情感产生共鸣,这样易于让学生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内心体验的探究中。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阅读材料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讨论,积极思考,渐渐产生想问、想说的欲望,同时要摒弃“答案唯一性”,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逆向思维,个性思考的自主开放的问题。教师的提问要在发现问题的方法、切入的多向性等方面为学生做好示范作用,让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避免纠缠于应试的理性主义的思维,以致于思维僵化,如果学生的思维如同流水线生产的批量产品,那将成为教育的悲哀。

三、阅读材料的选择影响

教师在个性化的阅读实践中应该做到在提供丰富材料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足够多的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口味,阅读水平也有个体的差异,教师针对学生不同阅读水平诉求,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同是读同题《海燕》,学生可以选郑振铎的《海燕》来感受乡愁,可以选高尔基的《海燕》感悟勇敢的战斗精神,也可以选择相近的题材的文章来比较阅读。进行个性化阅读还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不满足于少量精品的文章,尽可能选择更多的有用的阅读资源。目前人类已经进人一个信息化时代,学生的阅读资源已不再局限于学校,他们完全可以从网络上、报刊上、图书馆等信息源搜集阅读素材,进行大量阅读,获取新的知识和体验。对他们进行课外的搜集素材、大量阅读的行为,教师要给予足够的支持与鼓励。他们在课外阅读的这个过程,就是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实践和由课内阅读能力向社会生活的强化和延伸的过程,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具有个性化自主阅读的行为和能力,这正是我们每个教师所期盼的。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念,使书本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紧密结合,把自然、社会生活带人课堂,把课堂带进生活,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实践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四、个性情感体验引导的影响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基本理念,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归依,将教科书“小语文”与生活“大语文”融为一体,进一步强调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这一原则,“语文课堂就是生活的缩影,生活就是放大了的语文课堂”。我们可以由《沁园春·雪》走向壮丽的祖国山河,由《风筝》走向对教育思想的大讨论,把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得更真更实。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放大,升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大语文观已是共识。学生将走向社会,他们的情感体验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姿多彩,他们的语言等各方面的积累已不局限于课本、课堂,他们往往会把生活、社会中的各个领域的各种现象以自己个性化解读带人语文课堂。作为教师尊重学生的这些独特体验是不容置疑的,但当学生的个性体验与时代和民族的主流正确的价值观发生矛盾时,教师不宜做放任自流的旁观者,或毫无价值倾向的中立者,教师必须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以灵魂的塑造者的身份在尊重珍视学生个性解读体验的同时,或启发,或思辨,或进行有说服力的耐心引导,促成思想自由的交汇、碰撞、升华,在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与碰撞中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体现在爱护学生的个性解读,尊重和培养个性解读,用自己个性化的体验来引导,而不是用教参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

五、阅读鉴赏方法引领的影响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恰当的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的鉴赏水平还处在初级的形成阶段,有时学生对阅读鉴赏,特别是对文学性的鉴赏一脸茫然,无所适从,对教师的兴趣盎然的文学赏析觉得很乏味,甚至拿言情、玄幻类读物来进行嘲讽打击教师,学生乐读的却不是他们应该所学的。其实出现这样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问题的关键是语文教师策划的承载阅读与鉴赏方法是否到位,对学生的影响是否到位。

阅读与鉴赏方法,需要教师以理性思维和感性情感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不同的文章,应给予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引领。在阅读与鉴赏方法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不能采用简单的处理方式,而应该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类型的文章有针对性地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如《紫藤萝瀑布》这类写景抒情的文章,可以指导用读一赏一感一品(读美文、赏美景、感美情、品好词好句)方法来学。文中对紫藤萝花的描写“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首先读,其次想象景物画面,接着感悟感情,再品读“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和词语“忍俊不禁”。小说《孤独之旅》可以扣“走近孤独”、“品味孤独”、“战胜孤独”这样的思路,着重从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的角度来品读杜小康的成长之旅。郭沫若的《静夜》是一首具有古典诗歌韵味的新诗,是郭沫若五四以后的一篇语言含蓄主题深刻的作品,可以先由李白的同题诗《静夜思》引人,然后结合背景来理解诗的深刻主题,品味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修辞手法和联想与想象的表现……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在于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在阅读与鉴赏方法的指导过程中,应是作为一个指导者、引领者的形象,拒绝包干代干和灌输答案。要教会学生阅读与鉴赏的方法,使学生在离开教师的视线也能独立进行,这是最终目标。

个性化阅读的核心就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意识。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为指导依据。教师在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决定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教师必须认识到自身的教学行为的影响渗透在教学的各类阅读实践活动中,这种行为对学生而言是反复地积累,反复地巩固,不断地从各个方面渗透,所以教师要牢固树立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的意识,把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的意识从教学行为上表现出来,潜移默化地有效地引领着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语文阅读活动承载着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包含着语文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包含着各种情感的体验和学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阅读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被忽视的,它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也对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诸多帮助。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能够让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问题;对策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是有些却背离了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在近几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很多汗水,促进了教学水平整体的提高,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阅读教学所具有的独特性并未被充分重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教学应该“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1]但是在现实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本文试通过结合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总结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1.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处理欠妥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内容较为丰富,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所以学习这门学科就应该正确对待不同内容所侧重的方面,充分意识到目标导向的重要性。一方面,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于文章中个别词句的解释,偏重于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探究,而不能够深入挖掘隐藏于整个文本背后的思想,不能让学生与文章思想产生心灵共鸣。学生完全致力于字词的辨析、语法手段和语法格式的辨别、语篇和句法形式的层次划分。这些项目类型本身的独有特点决定了处于初学阶段的学生在心智和趣味性上都不容易接受。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仅侧重于对文本整体性和人文性的把握,仅仅沉醉于文章抒发的感情之中,而不对好词好句进行相应的辨析。这容易导致老师自我沉醉,而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意义,进而在充分把握和体会文本上遇到更大的瓶颈。所以,对学生阅读审美性评价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而对于文章语言风格、字词运用的方式等也应该有所了解,二者综合起来才能够真正达到合理性发展的目的。

2.阅读教学的方向性指导偏移

在教学的主要方面我们不应该只注重细节性的词句理解,而应该学习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阅读文本的基本思路上出发,从整体上学会体会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态度及表达的感情,这应该是语文素养乃至文学素养所应该培养的目的所在。而我们现在的阅读训练和教学乃至整个评价体系中的主要导向也过于偏重对词句的理解,缺少从重复性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解读深层次文本能力的培养,缺乏发掘学生心智的意识。考试是整个教学的辅助性手段,主要的作用应该是甄别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题目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但很多时候我们把评价性考试作为教学的准绳,这是很大的问题。必须建立并推行目标性体系才能不让阅读教学举步维艰。考试题目并不能单纯地发挥相应的目标性和系统性指导作用。从本质上来讲,教学课文仅是为了给学生举例子,让学生从其内容表达的技巧中获得写作的启示,学习到表现自己思想内容的方法和技巧。然而,当前在阅读教学中,考试题目和考点解析成为了教师日常的教学重点,甚至很多教师对于阅读教学仅仅是考点式的梳理和单纯记忆性的知识训练,这就不能有效发挥整篇文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3.课堂形式过分倚重辅助性手段,舍本逐末

我们不否认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和奇迹,但是多媒体教学等辅助性教学设施的引进所产生的负面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过多追求多媒体产生的视觉效果,只注重形式而忽略教学内容,教师仅仅能够在浅层面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却难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深层共鸣的效果。许多教师的课件都设计得色彩斑斓、形态万千,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会让语文课堂变成课件的堆砌,让学生丧失了主观能动性。”[2]42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赏心悦目的课件上,而对老师的讲解启发却无动于衷,不能深刻理解并掌握课件上所展示的知识。大屏幕虽然可以把很多声音,画面,视频等引入课堂,增加课堂的丰富性,但是阅读教学作为人文性较强的领域,更应该通过阅读和语言上的修饰调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从这一点而言,多媒体又是局限的,难以和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产生的多种多样的想象相媲美。

二、改善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逐步确立阅读教学的引领作用,拓宽学生阅读思维发散的界域

在传统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考试一直处于指导性的地位,阅读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在考试时能够做出最完美的答案。然而,考试的评价性作用并不能更不应完全决定整个阅读学习的体系目标,不能作为对学生语文思维导向的标杆性评价,而仅能对督促学习,提高积极性有一定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对于一篇课文的拆解和分析,更应该从整个语文教学的实质性作用出发,以课文为引导,从讲解和学习课内阅读的藩篱中突破出来。例如,在学习莫怀戚《散步》这篇课文中,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浓浓的亲情;通过阅读朱自清的《背影》能够从父亲的一举一动中察觉到父爱表达的方式。这是人性和生物个体永远无法磨灭的本性。学生从本真的角度散发出来的觉悟是语文教学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抓住这样的关键点发动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关于亲情的优秀作品。这样一来,通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价值,更能够让学生体会一篇篇关于情感、想象、推理等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人文价值。这样,阅读就不仅仅是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科任务,而更能够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不是考试能够得来的。

2.发挥阅读独特魅力吸引学生自主阅读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应该源于自身,而不是外在的压迫和推动,外来的压力所造成的影响是不能持久的主动性的学习和接受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师的进解技巧和引导从本质上就是要保持兴趣的持久性。教师要能够抛砖引玉,从一点一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吸引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让其明白阅读的情感内涵,把阅读变成体验和享受。”[3]首先,应该让学生树立阅读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通过阅读能够收获到很多意外惊喜,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其次,教学形式要多样。比如,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情景再现、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以更真实的画面感来加强学生对于文章的把握和对于中心思想的领会体悟。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类似经历来告诉学生阅读是和生活密切相关,而不是千里之外的空中楼阁。

3.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持久力,也是学习 程中保鲜知识的重要方式。从兴趣中可以寻找更多的阅读快乐,而从习惯中能够发现因量变引起质变而达到的阅读上乃至自身素养上的新水平。所有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积累都是在前人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完成的,学生和老师都应该首先具备经常阅读的习惯。这不仅是知识上的积累,更能对心灵和精神进行崇高的洗礼。比如,可以让学生朗读一些古诗词,体会古人对于生活的热情豪迈,品读诗人对人生的俊逸洒脱,回味从字行间飘洒出来的对国家人民的炽热情怀。当然必要的阅读技巧还是要掌握的,但阅读技巧是为阅读实践而服务的,不能单纯地讲解技巧而忘记技巧怎么才能落到实处,怎么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心灵上的共鸣,而不单单是对于所谓技巧的填鸭式介绍。有时候技巧不单单是从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来的公式中得来,而是在自己反复品味和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去发觉和体悟的,任何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充当的应该是引路人的作用,而不是像厨师一样直接给学生提供美味。所以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对自己的定位有一个更精确的了解。

4.更加注重将传统文化道德培养和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

人文性学科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传递一代代保存下来的值得学习和尊崇的精神品质,任何一个学习语文的人都应该体会到这点,并切实地去做。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古典文学的相关篇目的教学中,这样的目标和任务显得更加明显。比如在阅读和学习《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认为鲁智深是一个好勇斗狠,不务正业的形象,而应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鲁智深的故事,让学生知道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到更多积极的人格魅力,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不顾及自身安危的牺牲精神、朋友之间诚实互助的忠义之情,这些都是当今社会缺少的,也是应该大力发扬和积极提倡的。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以这样的方式结合当下的道德缺失、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的社会背景,教育学生从传统的优秀文化中培养更完美的人格,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达到心灵的释放和思想境界的自由舒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范丽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3).

[3]赵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会。想要学生学好语文,不仅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更要有丰富的情感,比如写作文,我们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关注学生的文学修养、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想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增加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获得学习成就感。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阅读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灌输为主,课堂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与老师的交流较少,学生渐渐失去了阅读的兴趣,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2.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一般都是老师带领着学生学习,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较少,学生无法独自思考、感悟文章的内涵,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枯燥化、单一化、死板化,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引导机械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并没有真正做到自我吸收,自我感悟。

3.缺乏情景创设模式的有效应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当前的语文阅读课堂忽略了情境创设的应用,语文阅读教学形成了为学习而学习,针对阅读课文内容而学习的教学模式,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过于僵化,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善对策

1.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对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让学生想说、愿说、乐说。因此,我们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盘古开天辟地》,由于学生难以走进文字描述的童话故事情境中,我们的课堂应创设出山林大火、洪水喷涌、猛兽出没等动画情境,将文字阅读表象化,借助形象、真实的画面渲染情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和情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2.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够将学生带入到文章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头脑中浮现出阅读文章中的情景,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要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引入到阅读内容中,或对阅读文章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笔者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创设出学生扮演小蝌蚪的游戏情境,结合情境品读文章。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要创设多样的对话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热情。首先,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向学生提供具体的条件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其次,通过创设游戏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阅读问题。

3.利用阅读情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会。想要学生学好语文,不仅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更要有丰富的情感,比如写作文,我们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对于情感丰富的学生,会觉得写作文时总有说不完的话,他们也能写出很优美的语言。但是有些学生一看到作文就会无从下笔,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更应该对其情境教育,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后,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完成一项“做好事”的任务,并将感受写成作文,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多媒体技术也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优秀老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让自己的教学更生动有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素质教育培养至关重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立足学情,立足教学,立足生活实际,及时创设出合适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民族化”的一个尝试——批注式阅读孙立权东疆学刊2005-03-25

  • 索引序列
  • 小学阅读个性化研究的策略论文
  • 英语阅读策略的研究小学论文
  • 英语小学生阅读策略研究论文
  • 个性化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
  •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