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红绿军舞蹈欣赏毕业论文

红绿军舞蹈欣赏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红绿军舞蹈欣赏毕业论文

音乐论文-浅谈舞蹈中的大音希声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浅谈舞蹈中的大音希声学生姓名: 系 别:音 乐 系专 业:音 乐 学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形成完整的舞蹈艺术,舞蹈所表现的动作、姿态与美的音乐艺术相结合,给人带来了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舞蹈从产生起便和音乐结成了最紧密的联系,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在舞蹈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舞蹈艺术的概念中,音乐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编创者思维方式的拓展,舞蹈艺术走向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舞蹈剧目打破了这种传统,出现了在作品中无音乐,无伴奏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对音乐与舞蹈的剥离?是“大音希声”的回归?“大音希声”能否与舞蹈更完美的结合呢?.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大音希声”赋予了舞蹈以另外的一种美学内涵还是如许多评论家认为的“仅仅是一种虚华、另类”,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研究的。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一、舞蹈与“大音希声” 〈一〉音乐对舞蹈的作用. 1、配合并帮助舞蹈表达情绪,展现舞蹈内在气质. 2、帮助组织舞蹈动作. 3、帮助舞蹈和舞剧表现剧情. 〈二〉“大音希声”在舞蹈中的美学内涵. 第二、“大音希声”对舞蹈表现的作用. 1、“大音希声”为舞蹈创造出新的意境美. 2、“大音希声”为作品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3、“大音希声”使作品更具灵性. 4、“大音希声”赋予舞蹈作品更深刻的内涵. 5、“大音希声”让舞蹈艺术更加人性化. 〈三〉“大音希声”在舞蹈作品中适可而止.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第一、研究步骤 1、依据论文参考题目查阅资料. 2、根据对收集到的资料阅读构思论文提纲写出开题报告. 3、根据选文的论文题目继续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 4、进行论文攫写. 5、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润色修改整理. 6、准备毕业答辩. 第二、研究方法和措施 1、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及前人写的相关资料. 2、网上查询相关资料及文献. 第三、进度安排: 1 依据论文参考选题,作好论文先期搜集工作; 2 选题,写开题报告; 3 开题报告定稿,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 4 论文写作阶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5 修改论文阶段; 6 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舞蹈艺术概论》隆荫培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 [2] 《舞蹈训练与编创》王海英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 《中国音乐美学史》 蔡仲德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5 [4] 《音乐家、艺术家、美术家论音乐与其他艺术之比较》潘必新、李起敏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版 [5] 《人体律动的诗篇——舞蹈》汪加千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6] 胡尔岩:《舞蹈创作心理学》,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年版 [7] 《艺术视听觉心理分析》安东· 埃伦茨维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8] 《希声·无形·意境·气韵》李起敏 音乐学文集 1992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签名: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一定不适合,可是没人解答你的问题,这个来凑数哦。少儿民族舞蹈教学的改进内容摘要:我在毕业实习单位进行了“民族舞蹈教学尝试”,民族民间舞蹈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富有特色的音乐旋律,为幼儿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材。但是,传统的幼儿民族舞蹈教育活动,往往只重发展幼儿的动作,单纯要求幼儿模仿,有时还用口令来训练幼儿动作,等幼儿学会了动作后,再配上音乐。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忽视了培养幼儿对舞蹈的感受力,又忽视了幼儿创造性表现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感情的熏陶。根据大学所学的艺术教育理论,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我结合幼儿教育实际,现在进一步总结理论和实践,将之归结为毕业论文,旨在探索如何通过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教育,让幼儿了解各民族灿烂的舞蹈文化,初步学习和掌握各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舞蹈风格和特点,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性的表现美的能力。关键词:幼儿 民族舞蹈 教学尝试长期以来,流行音乐影响着幼儿园。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经常哼着:“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周杰伦的“双截棍”等流行歌曲,随着音乐扭动的也是迪斯科,健身舞,街舞等,传统的民族舞蹈逐步受冷落。幼儿园的舞蹈的教学是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它能丰富幼儿的生活,发展幼儿的动作,培养幼儿的审美力,发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它既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萌发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技能”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幼儿园开展幼儿舞蹈教育活动必须以发展幼儿素质为根本目标。作为蕴含了民族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族精神等丰富的内涵而最终表现为与浓郁的民族音乐旋律相和谐的民族民间舞蹈,自然是幼儿园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材。幼儿园大班的孩子,经过在园两年的学习,对部分少数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幼儿民族舞蹈活泼的曲调,鲜明的节奏,欢快的情绪,新颖多样的体裁,符合幼儿好动、好模仿的性格以及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感知特点,为幼儿民族舞蹈的学习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尝试。1 视听结合,充分激发对民族舞蹈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驱力,要使幼儿对民族音乐舞蹈感兴趣,就必须培养幼儿民族音乐舞蹈的感受力。因为,良好的音乐舞蹈感受力是学习幼儿舞蹈的基础,也是审美素质发展的基础。而培养音乐舞蹈的感受力,必须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幼儿直接感受音乐旋律美,舞蹈动作美,以引起幼儿对音乐舞蹈的注意和兴趣。而音乐作品的欣赏必须多感官感知,“多通道”欣赏才有效果。同样,幼儿在欣赏民族舞蹈活动中,调动更多的感觉器官就能更深刻、更细致地感知民族舞蹈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民族舞蹈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应根据题材风格特点,寻找恰当的切入口,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幼儿对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从而获得一些舞蹈技能。如:我常在音乐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通过朗诵歌词、弹奏优美的曲调,用悦耳的声音常有而能理解的歌曲,跳一些简单优美的舞蹈,配上自然表情,引导幼儿欣赏,吸引他们的注意,并启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让幼儿不知不觉地感受音乐舞蹈美,喜欢音乐舞蹈美,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幼儿学习舞蹈有利于培养有感受美,表现美的素质。例如:教授大班舞蹈《骑上我的小毛驴》,这是一个维吾尔族族舞蹈,动作韵味相对难领会,还有特定的诙谐的感觉。在指导这一舞蹈时,我先讲述《阿凡提的故事》,让孩子从心里喜欢阿凡提的聪明勇敢,幽默诙谐,同时播放新疆民族音乐,让幼儿欣赏欢快活泼的新疆乐曲旋律,感受新疆民族乐曲的优美动听,使幼儿产生兴趣,然后我穿上民族服装,戴上花边小帽,贴上两撇小胡子,把自己打扮成风趣、滑稽的阿凡提形象,以自己优美的舞姿,充分展现新疆民族的刚劲、豪爽、活泼、风趣,热情的动作美,孩子们看了以后情绪高涨,兴趣极浓,个个跃跃欲试,很快进入学习角色,成功地掌握舞蹈基本动作。我们在教幼儿欣赏新疆舞蹈同时还通过欣赏VCD等多种手段来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有的幼儿在欣赏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合着音乐节拍手舞足蹈起来,幼儿在听听、看看、唱唱、跳跳的过程中,让大家分享他们对民族舞蹈的感受。然后我们再请幼儿继续欣赏幼儿非常熟悉的新疆维吾尔族歌舞《小弟弟早早起》,幼儿就会根据已掌握的几个基本动作自编自舞起来,我们真为孩子们潜能感到惊喜。2 创设环境,充分营造民族舞蹈的氛围环境对幼儿的印象是深刻的、隐性的、潜移默化的。《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与幼儿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民族音乐舞蹈环境和氛围,增加幼儿倾听,感受,表达交流的机会,让幼儿主动与环境发生作用,引导幼儿在音乐舞蹈的感染下陶冶性情,促进幼儿对民族舞蹈的了解,从而激发幼儿热爱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情感。在一日生活中营造民族舞蹈气氛由于音乐具有弥漫性的特点,我利用晨间接待、进餐、午睡前、起床后以及自由活动的时间,为幼儿播放优秀的民族乐曲,如:蒙古族民歌《吉祥三宝》、新疆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江苏民歌《小茉莉》,柯尔克孜族民歌《幸福花儿开心上》,撒尼民歌《我和祖国亲又亲》等,让民族音乐时时萦绕孩子身边。同时,随时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音乐舞蹈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随即的组织深化幼儿进行自发性的舞蹈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渗透民族舞蹈文化音乐区:投放也了解的各民族服饰道具、音乐等,鼓励幼儿穿上民族服装,大胆自由随意的表演欢乐的民族舞蹈,给幼儿自己展示的机会,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求,同时孩子们之间自发的音乐行为多了也会吸引同伴积极参与,互相促进,为幼儿提供一个自娱自乐的舞台。认知区:投放各种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的图片,vcd、画报等,如:藏族身穿长袍,斜开衣襟,腰间系长带,一只衣袖挂在身边,女孩腰间系七彩围裙,爱喝酥油茶,对人表示敬意时常献哈达等。蒙古族人们喜欢骑马,射箭弹马头琴,住在辽阔的草原上,造就了他们像神鹰一样勇敢,心胸像草原一样宽广------通过了解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民族舞蹈的特点,更好的表现各民族舞蹈的风格,如:藏族的雄健有力,蒙古的豪迈奔放。手工区: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民族歌舞,建筑物、乐器及其它照片,并提供许多废旧物品,让幼儿根据相应的民族音乐或背景,制作相应的民族服装道具,如:播放傣族舞蹈《孔雀舞》时,引导幼儿做一个孔雀的皇冠,用废旧塑料袋子作美丽的纱裙,套上亮晶晶的指环,就可以像孔雀翩翩起舞。又如可以用纸盒子作新疆的花边小帽,用棉花做成可爱的小胡子,贴在鼻子下,用旧报纸裁剪并装饰做成花边马甲,这样就可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在美丽的新疆《摘葡萄》。在家园互动中分享民族舞蹈的乐趣“家长是幼儿教师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的成长需要家园共育。家庭中蕴藏的丰富的教育资源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在幼儿园民族舞蹈教学尝试中,我能人交战经常地参与到舞蹈中来,让幼儿园教育与同庭教育优势互补。首先,我们通过每月一次的家园互动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带着自己和孩子共同创设的民族舞蹈,带上自己设计的不同的民族服饰,来到孩子们中间进行亲子互动,也可与其他幼儿互换服装,让家长与孩子共同游戏,同台舞蹈,在良好的气氛中,家长与幼儿愉快的交流,增强幼儿感受民族舞蹈的信心和乐趣。其二,通过在文化馆,文庙、县瓷都艺术团工作的家长为我们介绍有关民族的音乐舞蹈、风情、文化等知识,还进行《采茶舞》《放风筝》等民族舞蹈的表演,让幼儿加深对民族舞蹈的认识。其三,通过家长会帮助家长理解我能开展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的意义,指导家长尽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共同收集民族资料,帮助孩子顺利学习民族舞蹈。通过家园互动,我们真正做到让孩子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民族音乐舞蹈艺术。3 精心选材,充分感知民族舞蹈的风格和魅力(充分扩大民族舞蹈的视野)每一种地域文化都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内涵,都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但要作为幼儿民族舞蹈的教学内容,还要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来精心选择。必须是贴近幼儿的生活的民族音乐幼儿民族舞蹈教育应从感受入手,让幼儿先感受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在加深理解,因此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民族舞蹈,有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就容易学会。如:蒙古族舞蹈《吉祥三宝》歌词简单明了,曲调生动活泼,节奏自由流畅,很浅显的表达了爸爸、妈妈、孩子就是家里的吉祥三宝,抒发全家人幸福生活的美好情感。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民族音乐在一次秋游活动的时候,经过农家小院,看见一个老伯正在清洗奶牛,孩子们十分好奇,叽叽喳喳的询问着。原来老人真要为奶牛挤奶,看着老人挤奶的动作以及牛奶哗哗喷射到桶里的情景,孩子们欣喜的笑者,叫着。抓住回园谈话的契机,我顺势提出学习蒙古舞蹈《挤奶》,孩子们兴趣高涨,还根据感受的经验维妙维肖地创编了许多形象的动作。选择多种体裁,特点鲜明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舞蹈异彩纷呈。如:瑶族舞曲《铜鼓舞》节奏深远悠扬,汉族舞蹈《采茶舞》、傣族舞蹈《孔雀舞》活泼欢快,彝族舞蹈《阿哩哩》、高山族舞蹈《高山青》风趣开朗,朝鲜族舞蹈《桔梗谣》凝重端庄,蒙古族舞蹈《赛马》自由舒展豪迈奔放。让幼儿感受各种性质的音乐,体验不同情绪的舞蹈,以此丰富孩子的情感,幼儿就能更生动,更自然的表现各民族舞蹈的特性。4 有效组织,充分理解、创造、表现民族舞蹈美有意启发思维,感受表现作品音乐舞蹈美。有意,就是在幼儿的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有培养幼儿感受力的强烈意识,以感受活动和感受能力的培养为起点,随时强化。例如:幼儿舞蹈教学的起始阶段,我先要有意识的创设音乐情境,通过听录音,听教师范唱,让幼儿感受曲子,理解歌词,产生兴趣,然后启发幼儿自己用动作表达出来,这种自由表达是幼儿在感受基础上的表现,也是一种创造力。这就改变了以往舞蹈学习中,单纯要求幼儿模范老师,步步跟的被动现象,幼儿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挥。如在教柯尔克孜族民歌《幸福花儿开心上》中,我首先有些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环境,观察小树、小花的成长变化过程,引导幼儿联想自己和小树、小花一样天天快乐的成长,使孩子有丰富的实际感受,从中产生相应的形象思维,他们的脑海里会出现一排排身穿绿衣的小树苗和一群五彩斑斓的花仙子,在阳光下一起长大的形象,这样的形象思维越多,就越能感受舞蹈作品的内涵,就越能主动发挥创造性去表现舞蹈的动作,使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素质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有序组织引导,化难为易,理解表现作品音乐舞蹈美有序指循序渐进的进行指导,让幼儿由易到难,在玩中学、游戏中学,从中理解和表现作品的音乐舞蹈美。如在教福建民间舞蹈《采茶扑蝶》老师制作一只彩蝶,用一根长棍牵着,先让幼儿伴着音乐玩捉蝴蝶的游戏,并有意识的在游戏中渗入舞蹈基本动作,使幼儿在兴致勃勃地追逐中,自然的学习了舞蹈动作,解决了难点,熟悉后学习《采茶扑蝶》就十分容易了。又如,在学习舞蹈《北京亚克西》中,虽然动作很简单由于幼儿年龄小、动作的协调性较差,先让幼儿熟悉乐曲,感受火车轰隆隆的节奏和氛气,然后老师当火车头,让幼儿做车箱,一个个幼儿跟在老师后面学习“火车头”的动作,就像车厢一节一节的组合,很容易就完成了弹簧步等舞蹈动作,使幼儿很快的理解并形象的表现作品的音乐舞蹈美。有机引导感受,创造动作,表现作品舞蹈美。动作是幼儿感受与表现音乐美的一个好方法,幼儿动的过程是倾听、感受和表现的过程。幼儿对音乐作品感受了,理解了,就不会依样画葫芦作简单的复制,而是有了新意,在表演是有脑中有了意境,有了联想,新旧表象的重新组合才能有再造想象,才能有创造力。如在播放《小格桑》乐曲是,孩子们都神气活现地做踏步、敬礼、摆抢、远望、吹号、骑马等动作,都活象一个小小解放军,这些都是音乐旋律在幼儿情感上的反映,说明幼儿有潜能的感受音乐美和体现音乐美的能力。有机是指把握机会,随即教育,我常带幼儿走进大自然,指导幼儿观察、感知现实的生活,或者让幼儿欣赏录像节目、优美的图画等,然后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自己所见、所闻。如幼儿从录像节目中欣赏到节假日,人们扭着秧歌,摇着彩扇拆借的景象,在指导《秧歌舞》时,幼儿就能回忆欣赏过的情景,自编动作,生动表现音乐舞蹈美。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我国的民间舞源远流长,十分丰富,一般又可分为汉族民间舞和少数民族民间舞两类.民族民间舞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由于我国各民族社会结构、经济类型、生产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千百年来民间舞蹈都是在特定时空、特定群体中传承的,“特定时空”大多包括宗教仪式、祭祖祈神、年节聚会、生产劳动、婚丧嫁娶、谈情说爱等民俗事项;“特定群体”指地处边疆的少数民族人民,他们大都喜爱用本民族的民间歌舞来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情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小憩或亲朋相聚时,他们也要唱唱跳跳歌舞一番,民间歌舞是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舞蹈家对原生态的舞蹈进行整理,从纯民间风格、动态中提取了大量可以单独使用的动作素材并使其“元素化”,成为能够遣词造句的语素。很显然,这个过程必然造就一个不同以往的结果,民间舞被“肢解”了,但是民间舞的功能被扩大了,虽然看上去似乎离“民俗”远了些,但离舞台却更近了。一: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结构民间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用人类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情感来表现社会生活、体现民族历史和传情达意、抒发情怀。民间舞蹈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密相连,早在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他们激动时的感情,舞蹈活动几乎渗透到劳动、狩猎、争战、祭祀和性爱等一切领域。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原始舞蹈也随之发展分化,一部分成为为奴隶主表演的舞蹈,以后发展为宫廷舞蹈;另一部分是奴隶们的舞蹈,从祭祀性或其他功能的舞蹈逐渐发展成为民间舞蹈,由于各民族历史发展不平衡,一些少数民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因此很少在史书中留下其踪迹。然而极为宝贵的是植根于人民生活沃土中的民间舞蹈,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演变,至今仍流传于各民族群众生活中,尤其是地处边疆交通不便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直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仍较多地保留着原生态的舞蹈特征,具有史前舞蹈的性质。它们的表演形式、风格特色及其内容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涉及到民族历史、宗教信仰、生产方式、风土民情、道德伦理、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民间舞蹈是社会文化交织融合的总汇演。二: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多元、多样和复杂性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变迁,首先表现在其内涵和功能的大包容量,在当代社会多元文化的相互渗透浸染下,使其古今交错、新老混杂。青海玉树草原的赛马会是康巴藏区远近闻名的草原盛会,每年水草丰美、牛肥马壮的七八月,都要在玉树结古镇草滩上进行民族歌舞、格萨尔说唱、赛马、射箭等表演,以及贸易交流等。90年代初,玉树的藏传佛教各教派寺院,把法舞《羌姆》搬上民俗节日赛马会进行展演,数百年来《羌姆》作为藏传佛教法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方式始终恪守传内不传外的原则,即遵循在寺院内由喇嘛僧侣表演的规则。现在寺院的活佛和喇嘛自愿地把法舞和群众性民间歌舞联合演出,从而使《羌姆》冲出了寺院的禁锢,增强了表演性、娱乐性,淡化了佛法的神秘感、威慑感,把宗教和世俗的关系拉近了,这一做法在全民信教的藏区很有积极意义,可以说,这是新时期党的民族政策落实的结果。《羌姆》法舞的变化,不仅体现在表演时空的移位和表演程序的简化,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宗教世俗化的发展。三: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建设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建设的定位是,以中国各民族民俗舞蹈文化为基础、本土文化特征为依据,以加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本性建设为目标,同时在比较其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完善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学科体系。我们在研究中国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及其继承和发展的同时,还要继续研究完善中国各民族民间舞蹈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群建设、实践教学交流建设和教学管理建设。更要继续研究民族民间舞蹈动态的本质特征,在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基础上,深入探讨,走到民间,挖掘整理和提炼当前未纳入教材的民族民间舞来完善现有教材体系。培养出民族民间舞蹈尖子人才(一是培养演员尖子人才,一是培养教师尖子人才),针对不同学员给予不同的学习侧重,因为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有其完全不同的风格特性。我们知道,一个学员不可能在短短的四年中将民间舞蹈学习面面俱到。所以,学员必须在全面学习基础教育的同时对某一、两个舞有所作为、有所精通、有所成绩。实践、教学、交流、实习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验证获取的知识或教学成果及学生能力的重要步骤。如果抓好舞蹈实践、教学、交流的建设,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提早得到社会实践的机会,真正将理论联系实际。其实,民族民间舞蹈创作无论怎样的表现和发展,都必须在“民族民间”四个字上下功夫,否则必将在舞蹈的海洋中失去个性,失掉性别,消失在人为的、主观的舞蹈臆造中。研究民间舞,必须从本质出发到现象,再从现象出发回归本质,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当然,我们并不固守,我们要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变革、创新永远是继续生存的标志,发展才是硬道理。四:民族民间舞蹈技巧1.技巧风格化中国古典舞技巧追求能力素质的极限展示,而中国民间舞技巧追求的是审美风格的完美体现。古典舞中的技巧同身韵可以是各自独立的,而民间舞中的技术技巧是同舞蹈风格紧密相融、难以分开的。也就是说民间舞的技巧不是纯技巧,而是风格化的技巧。中国民间舞的技巧发展趋向,应该是风格化技巧的强化与发展。风格化技巧既包括民间舞蹈中的各种道具性舞蹈技巧,又包括各民族民间舞蹈中特有的旋转、跳跃、翻身等技巧。中国民间舞系副教授明文军在《由厦门班毕业课想到的》一文中,曾提出过将道具的运用往极限上发展而构成民间舞技巧的教学设想。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设想是科学的、可行的。我们的民间舞有许多极富特色的道具舞蹈形式,是可以去挖掘、研究和发展的。比如汉族的手绢、扇子、鼓、伞、棒;藏族的热巴鼓、辫鼓、背鼓;蒙族的筷子、盅碗;朝鲜族的长鼓、象帽等等。还有民间舞中的各类旋转,也是风格性很强的技巧。比如维族舞蹈中的各种跪转、夏克转、空转、平转,讲求快速、多姿、戛然静止,犹如鹰隼迎风回旋。而朝鲜族民间舞蹈中的旋转则讲求平稳,优雅,犹如仙鹤悠然自得。2.技巧情感化民间舞中的技巧是与渲泄生命情感和烘托场面气氛紧密结合的,是民间舞者内心激情的物化。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再高难、再精湛的技巧形式在民间舞中也会变得苍白无力,毫无光彩。我曾经从电视录像中看过一些民间舞剧目,现在虽已记不起它们的名儿了。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它们的“技巧性”都很强,表演中动则旋子3600,静则控腿1800……。但这些技巧成了游离于舞者情感和舞蹈风格之外的“无情之举”,因而毫无艺术感染力可言,反倒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对此而言,我比较欣赏的是云南省歌舞团创作的男子三人舞《小伙、四弦、马樱花》,其热情风趣、朴实无华的风格让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这个剧目也安排了诸如倒踢紫金冠、小翻、抢脸等一些技巧,但这些技巧是在演员们情感的自然流露中,是在舞蹈情绪的层层推进中恰到好处地完成的。这种情感化了的技巧,极大地丰富了舞者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舞蹈的艺术感染力。3.技巧艺术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民间舞从广场向剧场的转化,民间舞技巧的功能已不仅限于渲泄情感和渲染气氛了,它将逐步向塑造舞蹈形象、表现人物心理、营造舞台意境的艺术化方向发展。有人说,杨丽萍表演的民间舞根本没什么技巧,为什么能获得大众的普遍喜爱和专家的如潮好评呢?其实仔细分析起来,杨丽萍那独特的动作语汇的运用就是民间舞的艺术化技巧的最高体现。《雀之灵》中的舞蹈造型与动态,已不同于广场原生态的傣族孔雀舞了。它通过艺术化地夸张与变形,将孔雀那高洁、超然的灵性进一步升华,创造出了一个似真似幻、虚虚实实的艺术仙境。正如于平教授所评价的那样:“《雀之灵》的过人之处,在于它以‘技’成‘形’却又不为‘技’和‘形’所累。当你在欣赏杨丽萍的《雀之灵》时根本发现不了技巧的痕迹,因为“杨丽萍是用‘技以求道’的生命意识在创造‘生之灵光’。在那翩跃翔舞的孔雀中,杨丽萍倾注了自己全部的人生感兴、人生悟觉、人生意趣和人生睿思,使这一舞蹈独白充溢着恬静的生命和谐感与坚毅的生命自信心。”因此,我认为民间舞技巧运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将之艺术化,让技巧的全过程完全隐匿在舞蹈表演的情理、律动之中,而不“显山露水”,刻意为之。民族民间舞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如地基和房子。“继承”,是一幢房子的地基,“发展”,则是建筑于地基上面的房子。如果缺少这个地基,就无法谈得上建造什么房子;同样,如果不是为了建房子,那么光是打下一个地基,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说,对民族民间舞的继承,就是为了发展,而发展却有赖于继承,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下面就这一问题分别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五:继承我们在上面把继承比作一幢房子的地基,那么说,继承便是根本了。这个基础打得怎样?是否牢固?直接影响着房子。我们搞舞蹈、戏剧、体操的不是常有这样一句“七分键子三分提”的口诀吗?若想以后的“提”翻得好,翻得高,就得下苦功练好这“七分键子”。基础打好了,以后要如何“翻”,建什么房子,那就能驾轻就熟,水到渠成了。继承既是根本,在比分上,它也应该是“七分”了,因此,其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尤其在当今而言,我们认为更应着重这一工作。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有四。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我们的民族民间艺术之花,被摧残至雕零枯萎的境地。民间艺人,有的已死去,剩下的年纪也相当大了,只能口授不能身教,鉴于这种情况,如不及时挖掘、整理,就有失传的危险。由于“四人帮”出于反革命的需要,在文艺领域中提出“文艺必须为当前的政治服务”,作品主题思想必须“以阶级斗争为纲”,在创作方法上必须遵循“三突出”。使得文学艺术走上了一条形而上学的创作道路,一切被概念化的口号所代替。舞蹈的内容不是“献苹果”,就是“献香茶”、“献披肩”等等,家乡有什么就献什么。要不然就是毛主席来到我家乡,来到我边寨;好象毛主席看过的麦穗不用施肥也能长得好,毛主席看过的牛羊不用料理也能长得肥又壮。这种没有真情实感的概念化的舞蹈,怎会受群众的欢迎?我们的民族民间舞蹈本来是多姿多彩的,但那时在舞台上只能运用那么几个为数不多的、作为一种政治术语的舞蹈语汇。只要你稍微越出这条界线,就说你是资产阶级低级庸俗的情调,不健康的表现等等。就是这种所谓“革命文艺”,使得我们宝贵的民族遗产失去了原有的光彩。我们的演员虽也穿着各民族的服装,但跳的不再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舞蹈。在这样的局面下,我们的演员不爱演,观众不爱看,编导不知所措。要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就有必要从温祖先给我们留下的遗产。虽然我们的一些老专家,老编导曾经掌握了一些传统的东西,但他们在十年浩劫中给“四人帮”的“棍子”打得晕头转向,现在多少还有些“脑震荡后遗症”,原来熟悉的东西变得生疏或遗忘了,曾收集到的民族民间素材被烧毁或丢失,而我们年青的一代和民族民间艺术又隔绝了十年之久。这些都说明了继承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是当务之急。然而,要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艺术,必须要有深厚的民族感情——民族的自尊和自豪感;而这种自尊和自豪感,也只有在向民族民间艺术学习、不断地了解、熟悉民族民间丰富多彩的艺术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增强的。在大连的单项舞蹈比赛中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舞,如《水》、《追鱼》、《金山战鼓》等节目,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反映自然景物和花鸟虫鱼的节目,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我们的民族本来就是最擅长于通过描写大自然和大自然的生灵来表达和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素来就是我们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和传统手法,这在我们的古典文学、民间传说中尤为盛行,在我们的诗歌、词赋及国画中就更为突出。而这些成功的艺术珍品,在世界的艺术宝库中也永远闪烁着其夺目的光彩。本来,在舞蹈艺术上采用这一传统的艺术手法,是无可非议的。但为什么会有一些同志指责这次单项舞蹈比赛中出现太多的“花鸟虫鱼”?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质量不高。这正如:好花虽多还嫌其少,恶草虽少却厌其多。这种质量不高的现象,进一步说明了我们必须尽早老老实实地向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学习,从中吮吸其丰富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和提高我们的创作内容和质量。这几年和外界加强了文化交流,西方文化涌进来,在文化交流中,我们开阔了视野,吸取了不少有益的东西,对我们的创作实践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割不断的琴弦》、《刑场上的婚礼》、《希望》、《再见吧!妈妈》等节目,在借鉴和吸收外来东西方面做出很大成绩,相形之下,我们觉得民族民间舞的创新就不够。原因是我们的根子在民间中扎得不深。就拿广东省来讲,打倒“四人帮”至今已好几年了,但对广东的民族民间舞的重视仍然停留在口头上,编导还是浮在上面(这不是编导的责任,而是没钱下去)。这也是造成这次广东参加单项舞蹈比赛的节目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去年我观看了“英歌会”,发现专业编导掌握的素材远不如群众。这几年群众已把他们的“英歌”发展得更为健壮有力了。后来我们去粤北汉族地区看“舞狮”,群众也把它发展了,而我们手头上的素材还是五十年代的。据说汕尾一带的“钱鼓”,也有丰富的队形和动作,但我们都没有很好的去继承、去挖掘,就忙于创新,创不来就生吞活剥地加几个现代派舞蹈动作进去谓之创新。这不是好办法。要真有所创新,就得老老实实地,认真地,在挖掘、继承和整理我们民族民间舞的工作上下功夫。文章有点零乱,尽供楼主借鉴参考。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民族舞蹈欣赏毕业论文

去论文网下啊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我国的民间舞源远流长,十分丰富,一般又可分为汉族民间舞和少数民族民间舞两类.民族民间舞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由于我国各民族社会结构、经济类型、生产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千百年来民间舞蹈都是在特定时空、特定群体中传承的,“特定时空”大多包括宗教仪式、祭祖祈神、年节聚会、生产劳动、婚丧嫁娶、谈情说爱等民俗事项;“特定群体”指地处边疆的少数民族人民,他们大都喜爱用本民族的民间歌舞来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情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小憩或亲朋相聚时,他们也要唱唱跳跳歌舞一番,民间歌舞是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舞蹈家对原生态的舞蹈进行整理,从纯民间风格、动态中提取了大量可以单独使用的动作素材并使其“元素化”,成为能够遣词造句的语素。很显然,这个过程必然造就一个不同以往的结果,民间舞被“肢解”了,但是民间舞的功能被扩大了,虽然看上去似乎离“民俗”远了些,但离舞台却更近了。一: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结构民间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用人类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情感来表现社会生活、体现民族历史和传情达意、抒发情怀。民间舞蹈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密相连,早在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他们激动时的感情,舞蹈活动几乎渗透到劳动、狩猎、争战、祭祀和性爱等一切领域。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原始舞蹈也随之发展分化,一部分成为为奴隶主表演的舞蹈,以后发展为宫廷舞蹈;另一部分是奴隶们的舞蹈,从祭祀性或其他功能的舞蹈逐渐发展成为民间舞蹈,由于各民族历史发展不平衡,一些少数民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因此很少在史书中留下其踪迹。然而极为宝贵的是植根于人民生活沃土中的民间舞蹈,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演变,至今仍流传于各民族群众生活中,尤其是地处边疆交通不便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直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仍较多地保留着原生态的舞蹈特征,具有史前舞蹈的性质。它们的表演形式、风格特色及其内容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涉及到民族历史、宗教信仰、生产方式、风土民情、道德伦理、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民间舞蹈是社会文化交织融合的总汇演。二: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多元、多样和复杂性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变迁,首先表现在其内涵和功能的大包容量,在当代社会多元文化的相互渗透浸染下,使其古今交错、新老混杂。青海玉树草原的赛马会是康巴藏区远近闻名的草原盛会,每年水草丰美、牛肥马壮的七八月,都要在玉树结古镇草滩上进行民族歌舞、格萨尔说唱、赛马、射箭等表演,以及贸易交流等。90年代初,玉树的藏传佛教各教派寺院,把法舞《羌姆》搬上民俗节日赛马会进行展演,数百年来《羌姆》作为藏传佛教法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方式始终恪守传内不传外的原则,即遵循在寺院内由喇嘛僧侣表演的规则。现在寺院的活佛和喇嘛自愿地把法舞和群众性民间歌舞联合演出,从而使《羌姆》冲出了寺院的禁锢,增强了表演性、娱乐性,淡化了佛法的神秘感、威慑感,把宗教和世俗的关系拉近了,这一做法在全民信教的藏区很有积极意义,可以说,这是新时期党的民族政策落实的结果。《羌姆》法舞的变化,不仅体现在表演时空的移位和表演程序的简化,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宗教世俗化的发展。三: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建设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建设的定位是,以中国各民族民俗舞蹈文化为基础、本土文化特征为依据,以加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本性建设为目标,同时在比较其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完善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学科体系。我们在研究中国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及其继承和发展的同时,还要继续研究完善中国各民族民间舞蹈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群建设、实践教学交流建设和教学管理建设。更要继续研究民族民间舞蹈动态的本质特征,在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基础上,深入探讨,走到民间,挖掘整理和提炼当前未纳入教材的民族民间舞来完善现有教材体系。培养出民族民间舞蹈尖子人才(一是培养演员尖子人才,一是培养教师尖子人才),针对不同学员给予不同的学习侧重,因为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有其完全不同的风格特性。我们知道,一个学员不可能在短短的四年中将民间舞蹈学习面面俱到。所以,学员必须在全面学习基础教育的同时对某一、两个舞有所作为、有所精通、有所成绩。实践、教学、交流、实习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验证获取的知识或教学成果及学生能力的重要步骤。如果抓好舞蹈实践、教学、交流的建设,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提早得到社会实践的机会,真正将理论联系实际。其实,民族民间舞蹈创作无论怎样的表现和发展,都必须在“民族民间”四个字上下功夫,否则必将在舞蹈的海洋中失去个性,失掉性别,消失在人为的、主观的舞蹈臆造中。研究民间舞,必须从本质出发到现象,再从现象出发回归本质,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当然,我们并不固守,我们要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变革、创新永远是继续生存的标志,发展才是硬道理。四:民族民间舞蹈技巧1.技巧风格化中国古典舞技巧追求能力素质的极限展示,而中国民间舞技巧追求的是审美风格的完美体现。古典舞中的技巧同身韵可以是各自独立的,而民间舞中的技术技巧是同舞蹈风格紧密相融、难以分开的。也就是说民间舞的技巧不是纯技巧,而是风格化的技巧。中国民间舞的技巧发展趋向,应该是风格化技巧的强化与发展。风格化技巧既包括民间舞蹈中的各种道具性舞蹈技巧,又包括各民族民间舞蹈中特有的旋转、跳跃、翻身等技巧。中国民间舞系副教授明文军在《由厦门班毕业课想到的》一文中,曾提出过将道具的运用往极限上发展而构成民间舞技巧的教学设想。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设想是科学的、可行的。我们的民间舞有许多极富特色的道具舞蹈形式,是可以去挖掘、研究和发展的。比如汉族的手绢、扇子、鼓、伞、棒;藏族的热巴鼓、辫鼓、背鼓;蒙族的筷子、盅碗;朝鲜族的长鼓、象帽等等。还有民间舞中的各类旋转,也是风格性很强的技巧。比如维族舞蹈中的各种跪转、夏克转、空转、平转,讲求快速、多姿、戛然静止,犹如鹰隼迎风回旋。而朝鲜族民间舞蹈中的旋转则讲求平稳,优雅,犹如仙鹤悠然自得。2.技巧情感化民间舞中的技巧是与渲泄生命情感和烘托场面气氛紧密结合的,是民间舞者内心激情的物化。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再高难、再精湛的技巧形式在民间舞中也会变得苍白无力,毫无光彩。我曾经从电视录像中看过一些民间舞剧目,现在虽已记不起它们的名儿了。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它们的“技巧性”都很强,表演中动则旋子3600,静则控腿1800……。但这些技巧成了游离于舞者情感和舞蹈风格之外的“无情之举”,因而毫无艺术感染力可言,反倒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对此而言,我比较欣赏的是云南省歌舞团创作的男子三人舞《小伙、四弦、马樱花》,其热情风趣、朴实无华的风格让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这个剧目也安排了诸如倒踢紫金冠、小翻、抢脸等一些技巧,但这些技巧是在演员们情感的自然流露中,是在舞蹈情绪的层层推进中恰到好处地完成的。这种情感化了的技巧,极大地丰富了舞者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舞蹈的艺术感染力。3.技巧艺术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民间舞从广场向剧场的转化,民间舞技巧的功能已不仅限于渲泄情感和渲染气氛了,它将逐步向塑造舞蹈形象、表现人物心理、营造舞台意境的艺术化方向发展。有人说,杨丽萍表演的民间舞根本没什么技巧,为什么能获得大众的普遍喜爱和专家的如潮好评呢?其实仔细分析起来,杨丽萍那独特的动作语汇的运用就是民间舞的艺术化技巧的最高体现。《雀之灵》中的舞蹈造型与动态,已不同于广场原生态的傣族孔雀舞了。它通过艺术化地夸张与变形,将孔雀那高洁、超然的灵性进一步升华,创造出了一个似真似幻、虚虚实实的艺术仙境。正如于平教授所评价的那样:“《雀之灵》的过人之处,在于它以‘技’成‘形’却又不为‘技’和‘形’所累。当你在欣赏杨丽萍的《雀之灵》时根本发现不了技巧的痕迹,因为“杨丽萍是用‘技以求道’的生命意识在创造‘生之灵光’。在那翩跃翔舞的孔雀中,杨丽萍倾注了自己全部的人生感兴、人生悟觉、人生意趣和人生睿思,使这一舞蹈独白充溢着恬静的生命和谐感与坚毅的生命自信心。”因此,我认为民间舞技巧运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将之艺术化,让技巧的全过程完全隐匿在舞蹈表演的情理、律动之中,而不“显山露水”,刻意为之。民族民间舞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如地基和房子。“继承”,是一幢房子的地基,“发展”,则是建筑于地基上面的房子。如果缺少这个地基,就无法谈得上建造什么房子;同样,如果不是为了建房子,那么光是打下一个地基,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说,对民族民间舞的继承,就是为了发展,而发展却有赖于继承,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下面就这一问题分别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五:继承我们在上面把继承比作一幢房子的地基,那么说,继承便是根本了。这个基础打得怎样?是否牢固?直接影响着房子。我们搞舞蹈、戏剧、体操的不是常有这样一句“七分键子三分提”的口诀吗?若想以后的“提”翻得好,翻得高,就得下苦功练好这“七分键子”。基础打好了,以后要如何“翻”,建什么房子,那就能驾轻就熟,水到渠成了。继承既是根本,在比分上,它也应该是“七分”了,因此,其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尤其在当今而言,我们认为更应着重这一工作。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有四。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我们的民族民间艺术之花,被摧残至雕零枯萎的境地。民间艺人,有的已死去,剩下的年纪也相当大了,只能口授不能身教,鉴于这种情况,如不及时挖掘、整理,就有失传的危险。由于“四人帮”出于反革命的需要,在文艺领域中提出“文艺必须为当前的政治服务”,作品主题思想必须“以阶级斗争为纲”,在创作方法上必须遵循“三突出”。使得文学艺术走上了一条形而上学的创作道路,一切被概念化的口号所代替。舞蹈的内容不是“献苹果”,就是“献香茶”、“献披肩”等等,家乡有什么就献什么。要不然就是毛主席来到我家乡,来到我边寨;好象毛主席看过的麦穗不用施肥也能长得好,毛主席看过的牛羊不用料理也能长得肥又壮。这种没有真情实感的概念化的舞蹈,怎会受群众的欢迎?我们的民族民间舞蹈本来是多姿多彩的,但那时在舞台上只能运用那么几个为数不多的、作为一种政治术语的舞蹈语汇。只要你稍微越出这条界线,就说你是资产阶级低级庸俗的情调,不健康的表现等等。就是这种所谓“革命文艺”,使得我们宝贵的民族遗产失去了原有的光彩。我们的演员虽也穿着各民族的服装,但跳的不再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舞蹈。在这样的局面下,我们的演员不爱演,观众不爱看,编导不知所措。要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就有必要从温祖先给我们留下的遗产。虽然我们的一些老专家,老编导曾经掌握了一些传统的东西,但他们在十年浩劫中给“四人帮”的“棍子”打得晕头转向,现在多少还有些“脑震荡后遗症”,原来熟悉的东西变得生疏或遗忘了,曾收集到的民族民间素材被烧毁或丢失,而我们年青的一代和民族民间艺术又隔绝了十年之久。这些都说明了继承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是当务之急。然而,要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艺术,必须要有深厚的民族感情——民族的自尊和自豪感;而这种自尊和自豪感,也只有在向民族民间艺术学习、不断地了解、熟悉民族民间丰富多彩的艺术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增强的。在大连的单项舞蹈比赛中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舞,如《水》、《追鱼》、《金山战鼓》等节目,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反映自然景物和花鸟虫鱼的节目,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我们的民族本来就是最擅长于通过描写大自然和大自然的生灵来表达和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素来就是我们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和传统手法,这在我们的古典文学、民间传说中尤为盛行,在我们的诗歌、词赋及国画中就更为突出。而这些成功的艺术珍品,在世界的艺术宝库中也永远闪烁着其夺目的光彩。本来,在舞蹈艺术上采用这一传统的艺术手法,是无可非议的。但为什么会有一些同志指责这次单项舞蹈比赛中出现太多的“花鸟虫鱼”?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质量不高。这正如:好花虽多还嫌其少,恶草虽少却厌其多。这种质量不高的现象,进一步说明了我们必须尽早老老实实地向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学习,从中吮吸其丰富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和提高我们的创作内容和质量。这几年和外界加强了文化交流,西方文化涌进来,在文化交流中,我们开阔了视野,吸取了不少有益的东西,对我们的创作实践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割不断的琴弦》、《刑场上的婚礼》、《希望》、《再见吧!妈妈》等节目,在借鉴和吸收外来东西方面做出很大成绩,相形之下,我们觉得民族民间舞的创新就不够。原因是我们的根子在民间中扎得不深。就拿广东省来讲,打倒“四人帮”至今已好几年了,但对广东的民族民间舞的重视仍然停留在口头上,编导还是浮在上面(这不是编导的责任,而是没钱下去)。这也是造成这次广东参加单项舞蹈比赛的节目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去年我观看了“英歌会”,发现专业编导掌握的素材远不如群众。这几年群众已把他们的“英歌”发展得更为健壮有力了。后来我们去粤北汉族地区看“舞狮”,群众也把它发展了,而我们手头上的素材还是五十年代的。据说汕尾一带的“钱鼓”,也有丰富的队形和动作,但我们都没有很好的去继承、去挖掘,就忙于创新,创不来就生吞活剥地加几个现代派舞蹈动作进去谓之创新。这不是好办法。要真有所创新,就得老老实实地,认真地,在挖掘、继承和整理我们民族民间舞的工作上下功夫。文章有点零乱,尽供楼主借鉴参考。

这个简单。需要的私聊也可以

浅谈气息在民族舞蹈中的应用摘要:在古老的舞蹈艺术中,气息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者应该掌握和研究各个民族舞蹈中气息方法的共性与个性,针对不同的舞蹈个性进行发展创新,不断提高民族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关键词:气息;民族舞蹈;应用舞蹈从产生之日起,就和气息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在古老的舞蹈艺术中,舞者就用气息表现出抑、扬、顿、挫的情节,可谓舞蹈离不开气息,气息在舞蹈中具有独特的魅力。一舞蹈与气息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艺术,不单纯是一种娱乐。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我国古代乐舞理论中就有:“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充分说明舞蹈是运用人体艺术语言(肢体)来表达内心世界的一门艺术。何谓气息?一是指呼吸,呼吸顺畅才有动作的自然协调;二是指内在的气流运行感。气流内在运行分三种感觉与方式,一是气沉于小腹感;二是气从头顶徐徐顶出感;三是气流遍于全身的运行感。气的沉与顶常保持它的位置,而气的流动则看动作、情感与劲力的需要变更它运行的轨道和部位。内在气流运行感能使舞蹈肢体语言具有内在的生命活力与外显动作的优美飘逸、气韵生动。足以见气息在舞蹈肢体动作运用上的重要性。唐代的《乐府杂录》中强调“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说明好的发音和共鸣必须首先有好的气息支持,才能表达乐曲的思想感情。同理,舞蹈也不例外。舞蹈艺术前辈们非常重视舞蹈中气息的运用。吴晓邦前辈就曾把气-呼吸归结为舞蹈艺术上的三个元素之一。中国传统的民族舞蹈历史渊源很古老,它是各种舞蹈艺术的基础,是群众的文化,是最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舞种。在情感上的表现特征即为: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在动作上要有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这些又都必须通过气息的长短、速度、大小和轻重,来区别各种情感和性格特点,让气息来贯穿动作与情感的始终。正确合理的气息运用,表现出来的境界,是艺术的一种升华,让舞者自身所要表现的艺术内涵与思想感情有着完美的体现。正确运用气息是舞者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气息不仅赋予人的生命,更是肢体语言展现的灵魂,她的生命力和魅力时刻感染着观众。一点一滴,一起一落,伸展、蜷曲,都是舞蹈生命的闪光点。舞蹈如果缺少了“气息”,那么内在的身体韵律就无从体现,也不能把内与外、心与形、气与身统一起来,肢体语言就丧失了原有的感染力,内在神韵就会消失,其肢体语言就会变成生硬的四肢运动。气息给予人的是生命,它赋予舞蹈的是生命力。舞蹈除了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作品,重要的一点则是舞者需要运用气息控制身体并帮助肢体完美地做出各种舞姿,从而淋漓尽致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舞蹈中的气息既与其它艺术门类的气息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异之处,我们可以在共通的基础上加以借鉴和吸收。如书法、声乐等方面的气息是自由的、流畅的、不间断的,气息的频率是平均的,不需要任何控制,是自由交换的;而舞蹈中的气息则需要根据所做的动作来对气息进行控制,它的频率不是平均的自由的,而是需要跟随动作的幅度、大小和节奏的变化来加以变化和调节。正确的调节气息为跟随动作的变化来变化气息,可以使动作更具有生命力,增添舞蹈的魅力。舞蹈中的气息一般由吸气、提气、屏气、呼气四种形式组成。气息一般为“起法儿”做准备:提气是为了提高人体的重心,屏气是帮助人体收紧和戛然停止,吸气是为了换气与放松身体,为下一个动作做准备。我们还可以找到这样一个规律:吸气时动作多为起、上;呼气时动作多为落、下。在《易经》中气被分为阴阳两极,吸气为阳,行于后背,呼气为阴,行于前胸,在舞蹈中这正与《易经》中的阴阳相符合。阳是上、强,是刚之意,因而舞蹈中的吸气多是向上、提、起;而阴与之相反,是下、弱,是柔之意,因而舞蹈中呼气多为向下、落、沉。掌握好气息,可以运用它来贯穿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找到运动的“延伸”,可以用内在的气息去感受身体的内空间与外空间的协调关系,去体会身体对空间的占有,去展现气息与舞姿默契配合的最高艺术境界。

红色娘子军音乐欣赏论文

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普通本科音乐学(理论)、音乐学(艺术管理)方向考试科目《中外音乐基础知识》考试大纲音 乐 家中 国 孔子※、墨翟、屈原※、荀况、李延年※、京房、桓谭、蔡邕、阮籍、嵇康、李隆基、沈括、姜夔※、郭沔、关汉卿※、王实甫※、朱载堉※、汤显祖※、汤应曾、吴畹卿、梅兰芳※、裘盛戎、骆玉笙、徐丽仙、沈心工、李叔同※、肖友梅※、王光祈、赵元任※、华彦钧※、刘天华※、管平湖、贺绿汀※、黄自※、冼星海※、聂耳※、马可※、施光南※、瞿希贤※、李焕之※、丁善德※、张寒晖、金湘、黎英海、陈其钢、何占豪、张晓峰、吴祖强、杜鸣心、王慧然、秦咏诚、郑秋风、王立平、傅庚辰、瞿小松、汪立山、朱践耳、李焕之、辛沪光 外 国 维瓦尔第、亨德尔、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韦伯※、威尔第※、罗西尼※、舒伯特※、柏辽兹※、格林卡※、门德尔松※、肖邦※、舒曼※、李斯特※、瓦格纳※、斯美塔那、约翰·施特劳斯※、福斯特※、勃拉姆斯※、包罗丁、圣·桑※、比捷※、穆索尔斯基※、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格里格※、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普契尼※、德彪西※、迪卡斯、西贝柳斯※、卡鲁索、拉赫玛尼诺夫、勋伯格※、肖斯塔科维奇、莱斯勒、拉威尔※、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柯达伊※、普罗科菲耶夫※、奥涅格、奥尔夫※、罗伯逊、格什温※、杜那耶夫斯基、格罗菲、哈恰图良、卡拉扬※、布里顿、帕瓦罗蒂※、多明戈※、科普兰、格里埃尔、拉维香卡、列库奥纳 音 乐 作 品 欣 赏 与 介 绍 中 国 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陆上》 、《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赞歌》、《酒歌》(藏族民歌)、《玛依拉》、《跳月歌》、《诗经五首》,《天作》、《唐诗三首》、抒情诗《水调歌头》、《黄水谣》、《怒吼吧!黄河》)※、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满怀深情忘北京》、《我爱你,中国》、《枉凝眉》、《老忠叔敲钟报警》、《胡笳吟》、《嘎达梅林》 《平川号子》※、《赶牲灵》、《赶马调》、《茉莉花》※、《天乌乌》、《小白菜》※、《沂蒙山小调》※、《四海》、《我的金色阿勒泰》、《五月蝉虫唱得好》 《祖国颂》※、《长城谣》※、歌剧《白毛女》※、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故事片《红日》插曲、《大闹天宫》、《重整河山待后生》、《枉凝眉》、《沁园春 雪》※、《红色娘子军连歌》、《铁蹄下的歌女》、《渔阳鼙鼓动起来》、《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牧歌》、《长征组歌》、《思念》、《天堂》、《黄孩子》、《让世界充满爱》、《教我如何不想他》※、《嘉陵江上》※《同一首歌》※、《四海》※、《上去高山望平川》※ 戏曲与曲艺《老爹爹清晨气前去自首》※、《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满工对唱》、《甘洒热血写春秋》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丑末寅初》京韵大鼓※、《新木兰辞》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评弹、《联络员身负着千斤重担》、《十八相送》※、 《做人要做这样的人》、《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谁说女子不如男》、《宝玉哭灵》、《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清粼粼的水来蓝盈盈的天》、《没有眼泪,没有悲伤》※、《绣红旗》、《紫藤花》、舞剧《丝路花雨》、《反弹琵琶》)、舞剧《红色娘子军》、《快乐的女战士》、《斗笠舞及军民集体舞》)、《山在虚无飘渺间》、《白毛女》※、《黄河大合唱》※、舞剧《红色娘子军》※ 器乐《江河水》※、《流水》※、《十面埋伏》※、《百鸟朝凤》※、《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十二木卡姆》选曲※、 《喜洋洋》(民族管弦乐)、《孔雀东南飞》、《琵琶行》、《梁山伯与祝英台》、《瑶族舞曲》、《彝族舞曲》、《荫中鸟》、《百鸟朝凤》(唢呐独奏曲)、《空山鸟语》、《顶嘴》、《涛声》、《观花山壁画有感》《蜜蜂过江》、《嘎达梅林》※、《百年沧桑》、《春江花月夜》(民族管弦乐队)、《良宵》※、《二泉映月》※、《丰收锣鼓》、《梁山伯与祝英台》※、《长征组曲》※、《Mong Dong》(动画片)、《春节序曲》※ 外 国 作 曲 家 创 作 《吉普赛之歌》、《葬礼进行曲》、《马赛曲》※、《国际歌》※、《第四十交响曲》、《第五交响曲》※、《樱花》、《马车从天上下来》、《伏尔加船夫曲》、《菩提树》、《欢乐颂》※、《少先队员植树歌》、《饮酒歌》※、《斗牛士之歌》※、《月亮颂》※、《波罗维茨人之歌》、《晴朗的一天》※、歌剧《卡门》序曲※、《在山魔的宫中》、《苏尔维格之歌》※、舞剧《天鹅湖》※、舞剧《胡桃夹子》、《俄罗斯舞曲》、《祭献之舞》、《马刀舞》、《波莱罗舞曲》、《红梅花儿开》、《雪绒花》※、组曲《图画展览会》、《天鹅》、《野蜂飞舞》、《十一月·雪橇》、《林肯肖像》、《舍赫拉查得》、《1812序曲》※、《C大调前奏曲》、《c小调练习曲》、《如歌的行板》、《声乐协奏曲》、《弦乐、打击乐与钢片琴音乐》 《蓝色多瑙河》※、《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水上音乐组曲》第一曲、第二曲、《D大调第104交响曲》第一乐章、《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命运》第一乐章※、《英雄凯旋歌》、《渴望春天》、《摇篮曲》、(《婚礼进行曲》※、《沃尔塔瓦》——选自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在中亚西亚草原上》※、《1812序曲》※、《芬兰颂》※、《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培尔金特》选曲“晨景”“三神殿”※、《邀舞》※、《拉科齐进行曲》※、《降B大调玛祖卡舞曲》※、《梦幻曲》※、《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饮酒歌》、《晴朗的一天》、《水中倒影》※、《波莱罗》※、《太平洋231》、《大峡谷组曲》——“日出”、“暴风雨”、《蓝色狂想曲》片段※、《<空虚>布鲁斯和<枫叶>拉格泰姆》片段、《哆来咪》※、《童年的回忆》、《秋叶》、《西波捏》※、《新大陆交响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世界音乐《早晨的拉格》、《樱花》、《佳美兰音乐》※、《加纳民间音乐》※、《古诺人的尤勒舞》、《西波涅》、《飞驰的鹰》 音 乐 知 识 与 常 识 中国京剧、越剧、豫剧、评剧、中国新歌剧、电影电视音乐、琴歌、清唱剧、汉族民歌※、汉族民间器乐※、编钟、少数民族音乐、戏曲音乐、京剧音乐※、黄梅戏、曲艺音乐、京韵大鼓、苏州弹词、群众歌曲、艺术歌曲※、舞剧、中国近现代音乐、同声合唱与混声合唱、组曲、序曲、组歌 西 方 歌剧、舞剧、弦乐四重奏、巴罗克时期音乐※、托卡塔、赋格、古典主义音乐※、交响曲、奏明曲式、浪漫主义音乐※、玛祖卡、歌剧序曲、咏叹调、宣叙调、狂想曲、回旋曲式、交响诗※、交响音画、民族乐派、20世纪音乐※、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与十二音音乐、通俗音乐、爵士音乐、音乐剧※ 世 界 印度音乐、乐器西塔尔、日本音乐、佳美兰音乐、印度尼西亚音乐、乐器马林巴、非洲音乐、拉丁美洲音乐 社 会 音乐艺术、音乐的基础要素与表现手段、怎样欣赏音乐、怎样提高音乐欣赏能力、音乐与其它艺术、音乐的社会功能、实用音乐与背景音乐 中 国 作 品 《长城谣》、《太阳出来喜洋洋》※、《小放牛》、《三十里铺》※、《放马山歌》※、《小河淌水》※、《扬州慢》、《霓裳中序》、《雨打芭蕉》、《森吉德玛》、《牧歌》、《阿拉木汗》※、《阿玛勒火》、《远方的客人请你流下来》※、《渔歌》、《设坛台祭东风相助周郎》、《听他一番心酸话》、《按龙泉,血泪洒征袍》、《长征》、《码头工人歌》、《问》※、《在太行山上》※、《延安颂》、《思乡曲》、《北京喜讯到边塞》※、《洪湖水,浪打浪》——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绣红旗》、舞剧《小刀会》序曲※、《水草舞和婚礼舞》、《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长城随想曲》、《黄河》※、《涉江采芙蓉》、《长城长》、《爱的奉献》 外 国 作 品 西方作品 《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鳟鱼》※、《军队进行曲》※、《威廉退尔》序曲※、《梦幻曲》※、《降A大调波兰舞曲》※、《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选曲——“小步舞曲”“法郎多尔舞曲”※、《哈利路亚》、《管弦乐组曲》、《小夜曲》、《土耳其进行曲》※、《献给爱丽丝》、《天方夜谈》交响组曲第一乐章、《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图画展览会》选曲“漫步”“牛车”“小鸡的舞蹈”“基辅大门”、《斯拉夫舞曲》第一二号、《挪威舞曲》第二号、《大海》第一首、《献祭之舞》※、《一个华沙幸存者》 世界音乐 《星星索》、《阿里郎》、《摇篮曲》、《加纳民间音乐》、《美丽的小天使》、《卡利普索民谣》、《老人河》、《伏尔加船夫曲》、《夏天最后一朵玫瑰》 思 考 题 1、 学会并背唱歌剧《白毛女》中《北风吹》和《十里风雪》唱段。 2、熟读本课节录的《礼记·乐记》一书《乐本篇》的文字。结合本课听赏的内容和你听过的音乐,讨论声音形态与情感表现的一般对应关系。 3、熟悉并背唱本课摘引的《喜洋洋》两段旋律。 4、谈谈你听《江河水》引起的联想。※ 5、结合课内欣赏的曲目,简述旋律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6、根据学过的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分别探讨《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这五首歌曲与它们所产生的时代背景的联系。 7、从对《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这几首歌曲的感受,描述它们体现的时代风格。 8、分别将《赞歌》和《跳月歌》所使用的音从低至高(多次重用的音只计一次)排列起来,观察这两个音列各有什么特点。 9、背唱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主部主题和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主、副部主题。 10、以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为例,谈谈你对莫扎特“含着眼泪的欢笑”以及纯洁、明净的音乐风格的理解。 11、为什么说“通过斗争,取得胜利”是贝多芬主要音乐作品的基调。试以他的《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为例,谈谈你的感受。 12、在多次听赏的基础上,跟着录音小声哼唱《春晓》,细心揣摩词曲结合所表达的诗意。 13、有表情地朗读本课节选的《黄河大合唱》三个乐章的朗诵词。 14、按课本提供的乐谱和声部划分,练习《过雪山草地》片段(合唱1-20小节)。 15、复颂《菩提树》的歌词,并小声哼唱曲调,结合乐谱体会:(1)三次用E大调演唱的旋律,相互间有什么联系。(2)两次用e小调演唱的段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16、背唱《欢乐颂》音乐主题、 17、跟随录音学唱京剧《红灯记》铁梅唱段《做人要做这样的人》后半段(从“铁梅啊!年龄十七不算小”至结束),逐句琢磨唱腔与语言声调之间的联系。 18、下面列举的戏剧表演名家分别是哪一剧种具有代表性的演员:马连良、尚小云、常香玉、小白玉霜、荀慧生、袁雪芬、盖叫天。 19、以课外小组活动形式,学唱歌剧《江姐》选段《绣红旗》。 20、观看中国歌剧的录像。 21、组织观看有关外国歌剧的录像片。 22、在听赏《卡门》序曲时,除从整体上进行音乐感受外,有意识地在音乐展开中跟踪各个音乐主题,然后相互交换对这些主题的印象。 23、从音色感受和形象领会的角度,将《在山魔的宫中》与《苏尔维格之歌》进行比较。 24、观看舞剧《丝路花雨》或《红色娘子军》录像。 25、背唱舞剧《天鹅湖》二幕场景以及《西班牙舞曲》、《那不勒斯舞曲》的音乐主题。 26、为什么说《春之祭》是20世纪“现代音乐”的代表作?结合《祭献之舞》的听赏,从音响及节奏特点等方面谈谈你的感受。 27、有表情地背唱本课引摘的《瑶族舞曲》主要音乐主题。 28、背唱《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中第一、二、五段圆舞曲的主要旋律。 29、在听赏《波莱罗舞曲》时,分辨出小军鼓、长笛、单簧管、大管、双簧管、小号、萨克管等乐器的音色。 30、运用联想,描述你听赏《Mong Dong》的感受。 31、本课听赏的有关鸟的三首乐曲,《荫中鸟》、《百鸟朝凤》、《空山鸟语》分别是由笛子、唢呐、二胡演奏的,你能从音色及演奏技巧等方面,区分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吗? 32、在《顶嘴》中,两支竹笛的组合进行了拟人化处理,你对此有什么感受? 33、温习历史课中“鉴真东渡”的史实,将此与钢琴独奏《涛声》所表达的意境结合起来,谈谈你听赏音乐时的感受。 34、从乐曲的标题看,《观花山壁画有感》和《蜜蜂过江》的创作动机,都与“写景状物”有关。就此,试将文学、绘画、音乐三者的“写景状物”进行比较。 35、以《图画展览会》中《两个犹太人》的音乐为依据,自己编排一个独幕音乐表演剧:人物:一个穷人(瘦)、一个富人(胖) 自拟情节提示:富人炫耀自己的财产和权势。穷人诉说自己的不幸与悲哀。穷人向富人借贷,二人就利息问题发生争执。富人盛怒之下赶走穷人。 要求:一切动作都在这段音乐中完成。人物的形象、性格及自拟的剧情(可设计台词,也可用哑剧表演)应与音乐的结构段落与转换相一致。 36、小游戏-“对号入座”:将下列乐曲标题与它们的作者用线条连接起来: 蜜蜂过江 汪立三 野蜂飞舞 穆索尔斯基 天鹅 柴可夫斯基 图画展览会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十一月·雪橇 圣·桑 涛声 朱践耳 37、蔡文姬、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人物。在初中历史课本里对他们均有所记载。通过温习所学的历史知识,加深对《胡笳吟》和《长恨歌》的理解。 38、温习秦朝末年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争夺帝位的史实。将《十面埋伏》各段小标题的提示与听赏音乐的实际感受结合起来,谈谈你对十面埋伏这首乐曲的理解。 39、为什么说交响诗《嘎达梅林》是以同名民歌为基本材料创作的?试将内蒙民歌《嘎达梅林》与课文引录的交响诗的两个重要音乐主题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音调上的联系。 40、为了表现中国近现代一百多年的历史,交响诗《百年沧桑》有选择的部分引用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音调作为创作的基础,你能辨认这些音调的来源并理解它们在作品中的用意吗? 41、下面这些音乐主题你能背唱出来吗?①《嘎达梅林》交响诗的“草原主题”、“斗争主题”和为悼念英雄儿引用的内蒙民歌《嘎达梅林》的旋律。②《百年沧桑》交响诗中表达胜利、欢庆的“南海渔歌主题”。③《舍赫拉查得》中“苏丹主题”和“舍赫拉查得”的开始部分。④《1812序曲》中的“骑兵主题”、“抒情主题”和“欢快主题”。 42、背唱《春江花月夜》和《二泉映月》的主要旋律。 43、为什么说在“听赏无标题音乐或标意性音乐时,不必要、也不可能在每部作品中去寻找‘音乐形象’的具体对应物,而应该从体味音乐作品自身的美和所蕴涵的情感入手,去领略包容于其中的广阔的精神文化内涵。”结合你听赏《二泉映月》的感受,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44、通过对巴赫《C大调前奏曲》的欣赏,可在教师引导下,初步领会“音乐的自律美”的基本含意。 45、了解作曲家的思想、经历和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助于我们欣赏和理解音乐。结合听赏肖邦《c小调练习曲》的体会,加深对这方面问题的认识。 46、背唱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第一主题。为什么说这是一首内涵深刻的作品? 47、格里埃尔的声乐协奏曲在展示人声演唱技巧的同时,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以第二乐章为例说说你的感受。 48、《弦乐、打击乐与钢片琴音乐》第四乐章采用了什么样的结构形式?试用A、B、C、D为不同音乐主题或段落的代号,画出它的结构图式。 49. 结合欣赏各族民歌,体验、熟悉我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歌,增强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50、聆听新疆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选段,指出这段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它是用哪些乐器演奏的?※ 51、列举出你所知道的我国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乐器。※ 52、根据你聆听过的汉族民歌,对比着谈一谈不同地区民歌的风格特征,讨论产生不同风格特征的原因有哪些?※ 53、学会并背唱《春江花月夜》及《梅花三弄》的主题音调。谈谈聆听汉族民间器乐曲后的感受。 54、对照编钟和乐舞的照片,谈谈曾侯乙编钟的概况和意义。※ 55、倾听歌曲《祖国颂》。试分析:哪些声部的节奏宽松、舒展,旋律起伏跌宕?哪些声部节奏密集、紧凑、旋律线平直、同音连续重复?它们在音乐情绪上各有什么效果?综合在一起又有什么艺术效果?※ 56、聆听节乐曲《江河水》,比较各段音乐的旋律、奏和情绪的变化。用语言或绘画来描绘你在聆听音乐时所想像的画面。※ 57、结合歌曲《祖国颂》和乐曲《江河水》谈谈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58、倾听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打虎锣鼓”,体验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谈谈节奏在表达这段音乐情绪时的作用。※ 59、倾听、学习歌曲《长城谣》,并分析其曲调的进行方向,划分歌曲的乐段。 60、聆听《二泉映月》,根据音乐内容即兴作一首短诗或图画。※ 61、《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主题在全曲中共出现了几次?在乐曲呈示部和再现部出现爱情主题时,其音乐表现上有何异同?※ 62、你怎样理解“京剧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这一论断。试谈谈你对振兴京剧、振兴戏曲、振兴民族艺术的重大而深远意义的认识。 63、你喜欢听戏曲和曲艺音乐吗?原因是什么?谈谈你对戏曲和曲艺音乐的态度? 64、说一说京剧的唱腔、伴奏和行当的特点。※ 65、列举你知道的我国主要戏曲的剧种和曲艺的曲种。※ 聆听《黄河大合唱》,思考、讨论其社会价值及音乐与诗歌的关系。 66、聆听歌剧《白毛女》选曲,《北风吹》和《十里风雪》,体验音乐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重要作用。 67、聆听《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试将该乐曲的结构用简图表示出来。 68、结合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曲、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以及影视歌曲,思考、讨论音乐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 69、结合欣赏《同一首歌》、《春节序曲》、《长征组歌》、《长征交响曲》、《摇篮曲》、《婚礼进行曲》等音乐作品,谈谈你对音乐社会功能的理解。 70、联系社会和校园音乐生活的实际,谈谈音乐对我们青年学生成长的意义。结合音乐学习,写一篇短文:《音乐和我》。※ 71、试比较《歌唱祖国》、《摇篮曲》和《婚礼进行曲》在速度、力度和情绪方面有什么不同?这些区别和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有 什么关系?※ 72、讨论一下音乐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作用?例如:①宴会、商场等公共场合演奏或播放的音乐。②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的音乐。③升国旗、阅兵式时的音乐。④宗教音乐。※ 73、背景音乐有什么特点?试为下列场合选择一组背景音乐曲目:①中式快餐厅②老年人的休息室※ 74、唱一唱勃拉姆斯《摇篮曲》的合唱片段。并分析它的曲调和节奏以及和声的特点。 75、练习、演唱亨德尔的《英雄凯旋歌》和莫扎特的《渴望春天》,体会巴罗克时期和古典主义音乐的风格的异同。 76、在欣赏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时,熟悉并记住该曲的主导动机、主部主题、连接部主题和副部主题。想一想:这部交响曲为什么称为“命运交响曲”?它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77、学唱《鳟鱼》,讨论“如何处理歌曲”的表情问题。※ 78、结合所欣赏的乐曲,谈谈浪漫派音乐的主要特点。※ 79、结合民族乐派音乐的特点,写一篇《1812序曲》的听后感。※ 80、欣赏《培尔·金特组曲》选段“晨景”“三神殿”时,注意这两段音乐的情绪、风格的对比。讨论一下:这种对比主要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 81、倾听、分析《蓝色多瑙河》的序奏,回答:①它的节拍特点是什么?典型节奏型是什么?②它的曲调进行方向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③它的主旋律是同类乐器演奏的单纯音色?还是混合音色?※ 82、结合你对交响音乐的欣赏或你熟悉的其它音乐作品,谈谈你对“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的理解。※ 83、联系社会音乐生活实际,谈谈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培养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树立正确审美观念的意义 84、结合欣赏德彪西的《水中倒影》,谈谈印象派音乐作品的特点。※ 85、谈谈你对轻音乐的理解。列举你所熟悉的,或者喜欢的轻音乐的类型和曲名。 86、谈谈你对通俗歌曲的理解。联系当前社会和学校音乐生活,试论你对通俗歌曲的认识和态度。※ 87、列举你最喜欢的通俗歌曲,并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88、倾听西塔尔的音色,比较西塔尔和小提琴的音色有什么不同?谈谈听了这两种乐器的二重奏后有什么感想? 89、判断日本民谣《樱花》这首歌曲中最稳定的核心音是哪个音?将《樱花》所使用的音按音高顺序排列,感受其中常见的音阶。※ 90、谈谈对印度尼西亚佳美兰音乐的印象。 91、试谈自己怎样理解拉丁美洲民族音乐是三种音乐文化融合的产物;体会拉丁美洲音乐在旋律、节奏、风格方面的特点。 92、粗略概括外国民歌的特点,与中国民歌作比较,谈一谈外国民歌与中国民歌有何异同? 注:共546个知识点,其中打※号的知识点表示应重点掌握的内容,有197个知识点,占总数的34%。

音乐系 XXX XXX XXXXXXXX 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一.看红色娘子军感悟生活 看着那足尖轻轻一踮,顺着绷直的足背往上,是挺拔的身姿,优雅的脖 颈和俏皮的表情,随着轻盈一跃,牵引身姿的是柔韧优美的手臂,当然,指形 当然是兰花指。哦,还有那洁白的天鹅小短裙。这就是我想象中经典的芭蕾。 始终觉得,芭蕾是贵族舞蹈,只适合用来表现哀婉动人、表现轻快活泼、表现 优美高雅……,总之,是一种唯美的艺术。 这样一种形式,要用来表现苦大仇深、表现殊死搏斗、表现坚强整肃、表 现热烈激情,合适么?真用来表现了,会是什么样子呢?我就是怀着这样一种 既有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的兴奋又有探究这种形式和内容奇怪组合的好奇,去 欣赏《红色娘子军》 。 在足尖令我表示了人体竟可以轻盈灵动到这种地步的惊讶之后,我立即注 意到,这舞剧同我想象中的最直观的不同在于,不是洁白小短裙而是简练精干 的军装,不是鲜花枝条而是长枪大刀,不是兰花指,而是拳头! 确实有点别扭,我得检讨。要不就是我的艺术修养太落后太差劲,要么 就是政治思想素质太落后太差劲。我想,应该是前者居多吧,谁说芭蕾就只能 是童话中圣洁的公主呢,现实中她也可以是坚强刚烈的女战士。 我第一次看红色娘子军。随着剧情的展开,我的注意力很快就从前者转 移到了后者。毕竟,形式只是用来展现内容的。剧情并不复杂,不得不承认, 穿上军装的芭蕾,表现力也还是很强的,尽管表现的感情都是很分明和激烈。 有那么一阵儿,我真被胁裹进了那一段历史感情中。 印象较深的一幕,是琼花在常青指引下找到了娘子军驻地,在备受摧残第 1 页 共 4 页 音乐系 XXX XXX XXXXXXXX 折磨后,琼花似乎找到了灵魂的归依,她缓缓走近,捧着那一面鲜艳的党旗, 深情的在脸上轻抚。我有些触动。在彼时彼地,苦难中的人们对共产党,可不 就是有这么一份发自内心的依恋和感激么?然而,斗转星移时光变迁,现在人 们再见这一面旗帜,却有着很复杂的心境了。想想,当时人们为啥会有那样一 份感情呢?还不是因为共产党是真为着人们吗?在那时的境遇中,还有什么比 活着是人们更想要的呢?正因为共产党在帮助人们实现这一愿望,所以他们有 那么一份真诚的信赖。而现在,仅仅只是活着,远远不够了,关键是人们不仅 要活着,而且还有尊严的活着,明明白白的活着,更好的活着。现在共产党还 能不能维系和重新获得这份信赖,就看能否知道人们想要什么,能否像以前一 样能帮助人们为实现愿望而努力。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孩子对父亲竟可以有那 么大的力量和那么好的奉献精神完全满足自己的愿望而感到惊奇,感到敬佩, 感到信赖,并且还无限感激,然而,孩子的全部需要不过是要生存。当孩子渐 渐长大,所有的惊奇敬佩信赖感激都没了,他甚至开始叛逆了!为什么呢?根 本原因其实很简单,长大了的他要生存下来已经不是问题了,现在他有着更多 更复杂更广阔的需要,而这些,他要自己去探索去解决了。那丧失了权威的父 亲现在怎么办呢?其实也很简单, 放下因为已经成为“曾经”而变得虚假脆弱的权 威,蹲下身子,以与孩子保持同高甚至更低一些的姿态,进行沟通交流。孩子 需要自己去成长,父亲只不过是在关键时刻上把把关建建议,在发展方向上引 导引导,做好后勤服务工作,足矣! 二.回忆红色娘子军的场景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因其优美的音乐、精湛的舞艺、澎湃的革命激 情在我心目中有着比较重的份量。 序幕,在南霸天的土牢, ,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老四恶狠狠用皮鞭抽打吴清华的第 2 页 共 4 页 音乐系 XXX XXX XXXXXXXX “啪啪”声! 第一场,场景是在深夜的椰林里,吴清华的著名亮相动作“足尖弓箭步亮相” 还 有“倒踢紫金冠”,在这一场,非常帅气的洪常青出来了,英姿勃勃。 第二场,在广场上,舞台上的背景是蓝天白云下盛开的红色木棉花,显得喜气 洋洋,娘子军连成立了,女战士们射击、投弹、刺杀,飒爽英姿!洪常青也挥 舞起大刀起舞,那个有名的“燕式跳”跳得无可挑剔! 第三场,在南府里,南霸天做寿,黎族姑娘们被迫起舞,老四率团丁操练武术, 老四别看他贼眉鼠眼的,功夫却不差,其舞功和洪常青有得一比的! !一身白色 西装的洪常青一出场, 果然又令人眼睛一亮! 那个抱拳的动作也做得非常潇洒。 ! 第四场,在万泉河边,吴清华认清了自己的错误,与连长翩翩起舞,这段音乐 是非常美妙的! !还有我熟悉的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音乐,我一边听一边用 脚打拍子,真是百听不厌啊!还有大家熟悉的《万泉河水清又清》 ,军民欢腾, 亲如一家。 第五场,在硝烟滚滚的分界岭阵地上,有很多我军战士与敌人对打、格斗的动 作,洪常青摘下公文包,交给吴清华, 果断地挥手:“执行命令!”,这让我想 起了电影中的情节! !常青负了重伤,他竭尽全力支撑着受伤的身体,看到战士 已经安全转移出去,他的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后因伤口剧痛,他在敌人的包 围下昏倒在地。而此时我已流泪满面! !真是心疼! ! 第六场,南霸天的后院,在《国际歌》声中,洪常青大义凛然,从容不迫地登 上了榕树前的柴堆,英勇就义!战士们赶来,打死了南霸天,战士们齐聚在榕 树下,吴清华悲痛欲绝! 《娘子军连歌》的音乐再次响起,演出达到了高潮,我 也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 三.感悟时代赋予红色娘子军的意义 感悟时代赋予红色娘子军的意义第 3 页 共 4 页 音乐系 XXX XXX XXXXXXXX 红色娘子军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符号,是一代人心目中的经典!那个年代, 人民的生活是受到压迫和剥削的,妇女的地位尤其低下。红衣舞者在舞台上旋 转,奔跑,预示着一颗红色的心在迷茫中和命运抗争——却无路可逃。在死亡 的边缘,看到了希望,那是一个信任的过程,一双双温暖的手伸出,传送着勇 气和力量,大家的心朝着同一个方向,星星之火将要燎原。希望是一颗种子, 种子的成长需要精心的灌溉,可是光有一腔热情,而不掌握方法,那点点希望 如何能成功?当自己有了希望,有了光明就足够了吗?不!不够!要成为希望 和光明的传播者,要把希望和光明带给无数的绝望者!万泉河水清又清..歌 . 声带着我的思绪飘到那片美丽的万泉河边..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法对其 . 路必成之!黎明前再踏征程,不再空有勇气,在机与智的双重作用下——向前 进,向前进…. 但是任何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战场上不是死就是我亡的激战, 身边的战友一个一个倒下,为的就是心理的信念,“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那种无畏精神感染着所有的人。 杀富济贫,地主被打倒了,粮仓被敞开了!但是阶级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结束! 第 4 页 共 4 页

吴清华为什么要用铁链吊着打

作为新中国芭蕾舞台上的佼佼者,《红色娘子军》将古典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民族气派相融为一体,剧中处处洋溢着一种浓烈的中国风格。芭蕾这门艺术本来是舶来品,其中充斥着公主与王子的浪漫影像。很难想象,用军帽、军鞋、长衣、长裤装扮的芭蕾舞剧所刻画的革命形象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但恰恰这种对古典芭蕾的挑战与背叛,展现出了中国芭蕾独有的特色和民族风情。自从1964年公演以来,《红色娘子军》广受各界人士推崇。它在芭蕾舞台上破天荒地塑造的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为世界芭蕾舞坛增添了一朵奇葩。赏析《红色娘子军》既能够使学生了解中国芭蕾在世界芭蕾舞台的地位和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又能提升学生对芭蕾舞剧这一高雅艺术的赏析能力,丰富学生艺术知识的相关积累,陶冶审美情操,愉悦审美情趣。

舞蹈鉴赏论文

舞蹈欣赏,是人们观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它又不同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对舞蹈作品的认识活动。舞蹈欣赏,就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来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能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广阔的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 人们进行舞蹈欣赏这种的审美活动,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也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舞蹈知识、舞蹈欣赏水平和认识能力,舞蹈欣赏活动才能正常顺利的进行。所以我们了解舞蹈艺术的特征、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舞蹈形象构成的各种因素,极其产生的过程等,就非常必要了。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从舞蹈作品诉诸于欣赏者的感觉特点来看,它是一种综合了听觉(时间性)和视觉(空间性)的表演艺术。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内,主要通过舞者连续的动作和不断变化的舞蹈队型、画面、以及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表现手段来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因此,考察和了解作品中各种表现手段是如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人物的思想感情,作品的主题内容是如何表达出来的,这样,我们就有可能加深对于舞蹈作品的理解,更好地进行舞蹈欣赏。 舞蹈欣赏的过程始,终离不开形象,它的理性活动始终和感性活动相结合在一起,因此,舞蹈欣赏也就是舞蹈观众进行形象思维的过程。但是,舞蹈观众欣赏的形象思维与舞蹈作者创作的形象思维的具体过程恰恰相反:作者进行创作首先是从生活的感受开始,有了主观情感的激动,才能获得题材,形成明确的主题,再应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塑造出艺术形象,而观众欣赏舞蹈作品,却首先从对舞蹈的形象感知开始,通过人物在舞台上的动作极其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使观众受到艺术的感染,产生情感的激动,进而才能体会到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和主题思想。这也就是说,作者进行创作是由把握生活的现实面貌和本质意义以创造形象,而观众进行作品的欣赏,却是由把握形象,以认识它所反映的生活的现实面貌,并进而体会和理解它的本质意义。 总之,舞蹈欣赏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对舞蹈多接触、多看,熟悉了舞蹈,了解了舞蹈,就会逐渐地提高舞蹈的欣赏水平。这正如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所说:“凡抄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园照之象,务先博观。”其意思是说,会演奏上千只曲子而后才懂得音乐,观察了上千把剑而后才会识别宝剑,所以全面观察的方法,务必要多做观察研究。一个人“晓声”和“识剑”鉴赏能力,来自本人的艺术实践和它对事物的全面反复的观察比较。因此我们说,对于优秀的舞蹈和舞剧作品,只有不止一次地反复欣赏、透彻的体会和理解,才能够充分地感受到舞蹈审美欣赏中的艺术乐趣,同时也可以不断的提高舞蹈欣赏水平和加强舞蹈文化的素养。如何欣赏芭蕾舞 欣赏芭蕾,大致上有两条思路。一条是传统的,一条是现代的。一般主张欣赏的方法与欣赏的对象相统一:即用一丝不苟的传统思路,去欣赏“早期”、“浪漫”和“古典”这三个传统时期的芭蕾舞剧、音乐型芭蕾和纯粹型芭蕾。 传统的欣赏思路要求观众提前半小时左右到达剧场,以便能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统统留在剧场的大门外或衣帽间那个尘世的空间里,然后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剧场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与马路上的拥挤、菜市上的吵闹、单位里的纠纷、家庭里的琐事毫不相干的审美场,进入《仙女》、《吉赛尔》、《葛蓓莉娅》这样一个人造仙境,进入《睡美人》、《胡桃夹子》、《天鹅湖》这样一个梦幻世界,一连几个小时逃避一下都市的喧嚣和精神的压力。接下来,我们还可以用心地研究一下节目单,细读一下剧情梗概、有关评论、舞团简史、编导和舞者介绍等各种有关材料,寻找一下众所公认地芭蕾舞明星,想象一下另人陶醉的音乐名曲,期待一下奢侈华丽的服装和富丽堂皇的布景…… 现代的欣赏思路对观众没有任何苛刻的要求,而是为其提供随遇而安的哲学,因为现代生活的节奏压根儿不允许观众,特别是有职业的观众提前半小时到达剧场,而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强调观众无需任何先人之见,只需用随身携带、各不相同的理性知识来理解,用来自生活、五光十色的感性经验来参与即可。 这种欣赏思路认为,节目单上的东西简直就是编导们设下的圈套,或者是为弥补舞剧编导或芭蕾编舞自身的语无伦次而兜售的灵丹妙药,可看可不看,甚至最好不看!剧情到底是怎么“写”的无足轻重,成功与否只能看他台上怎么“舞”的。芭蕾舞剧说到底,还是以舞为主,以剧为辅的,否则,便无法解释芭蕾舞剧中的领衔主演们在跳完双人舞后,甚至在跳完其中的变奏后,便向观众频频施礼的现象。如果剧重于舞,这种行为岂不是出“戏”了,西方的观众和评论家们又怎能整整忍耐了一个世纪呢? 这种欣赏思路认为,明星可以欣赏,但用不着崇拜得五体投地,明星崇拜的风气实在显得太古典!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而不是跟着评论家们的意见跑;寻找自己眼中和心里的明星,而不是随波逐流,这才是最最重要的。怎样欣赏现代舞现代舞在我国已发展多年,特别是近几年以现代舞的创作手法创作的各类型的舞蹈作品层出不穷,人们从一开始的排斥到逐渐认识和接受现代舞及其重要性。由于现代舞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很多人对现代舞还是只知其名不知其内涵,那么如何欣赏现代舞呢,我想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是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欣赏现代舞作品,我们说了现代舞是以标新立异、严肃探索为最终目的,因此首先要能够以平常心态去接受,同时在欣赏的时候要有敏锐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在一般人的眼里,既然是舞蹈,那它就必须要一直的舞动,但在现代舞中,这个观念完全不存在,因为现代舞的概念非常广泛,在现代舞者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切无一不能舞,而人的每种行为和每个动作无一不在跳舞。 第二要掌握作品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其实一部作品中,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此时编者的内心世界和创作心态,而这些现象常常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因此,掌握作品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有助于更好的欣赏和理解作品。 第三看作品的“动态”和“结构”。现代舞是一门形式感极强的艺术,因此,现代舞无论是以何种的形式表现,最基本的都是要从动作开始,而动作的形成、延续、发展、变化,最重要的是看动作的借力方法,其次是看作品的结构,现代舞打破了和谐理想的古典审美原则,对现实社会中人的关注和对自然真实美的追求,因此,在结构上特别讲究对比,动作和动作之间的对比,舞段和舞段之间的对比,节奏和节奏之间的对比,情绪上的对比以及舞蹈构图的对比等等。 第四要尽力的多看现代舞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要用自己生而有之的六种感觉去全身心地感受作品。在现代舞作品中,强调的是舞者自身的重量而不是如芭蕾般的轻盈,在动作中强调空间的过程而不是动作的本身,在空间上强调韵味的顿挫而不是流畅,在构图中强调不平衡而不是平衡,强调过程的揭示而不是过程的遮掩。了解了这些以后再对作品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全面的分析。 说了这么多,我想应该对现代舞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了,其实无论怎样,舞蹈还是一个感觉的流程,就算以理性为首位的现代舞,也都是以感性的表象为第一特征的,如果用太纯理性的的思维去理解作品,那只能使自己走入一个对现代舞认识的误区。因此,在有条件下,因对一个优秀的现代舞多看几遍。实践证明,好的现代舞能使你百看不厌,而且每遍都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这个。。有点难~

谈舞蹈教师肢体语言的美育功能 舞蹈既然是有生命的、运动中的人体艺术,那么舞蹈教师就要对舞者的肢体进行严格而科学的训练,以便达到舞蹈内涵所要达到、所要表现的最佳状态。如从简单的站姿、坐姿、走姿到软开度的训练,以及身体各部分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的训练,以至于跳、转、翻等各种技能技巧的训练,这些都是更好地表现舞蹈最高境界之所需。同时还要通过老师的训导、示范等,使舞者日常的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显现出其人格及职业的魅力。 舞蹈教育是一种通过肢体语言进行的教育。身教重于言教,是专业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统一,也就是教书(学)与育人的统一。这是一个对肢体进行严格训练和科学训练的过程,也是对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动作养成的过程,舞蹈教师是整个训练的执行者、诱导者和贯彻者。舞蹈教育是用肢体语言通过示范动作传递肢体艺术进行教学,其他学科的教师则是把所要教授的内容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因此,舞蹈教师的肢体语言有着更特别的意义,有着特殊的美育功能。舞蹈教师是用肢体语言把舞蹈的内涵、教育的内涵和老师本身的内涵,通过舞蹈中的肢体美、教学中的教态美和生活中的自然美表现出来。它不仅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和美的享受,而且还具有欣赏价值和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和欲望,更是一种动力。它所传递的信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姿多彩。 舞蹈教师的美育功能来自舞蹈艺术本身的美 这种美是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这种美是经过严格训练后的精雕细琢,修饰性很强,具有艺术造诣所赋予的灵气,它符合舞蹈审美诸元素的需要。不同风格的舞蹈动作以及各种优美的舞姿和高难度的技巧等,是经过艰苦磨炼后才能达到的专业性很强的富有艺术性的肢体美,是任何口头语言都难以比拟的。 教师在教学中,把这些富有专业内涵的舞蹈动作,通过美的肢体语言,示范给学生们,如:在教授中国古典舞身韵所要表现的“形、神、劲、律”中的“律”时,其中一个简单的“亮相”,既可运用正律,也可运用反律。正律动作通过顺力顺势则顺水推舟,一气呵成,犹如行云流水。而反律,一个动作和动势的走向分明是往左却突然急转直下地往右,或者由前突然变化向后等等。这种反律通过教师的肢体表达,有着异峰突起、出其不意的效果,使动作有了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感觉。更美的是教师在动作过程中,从手指尖到脚指头、从头发梢到神经末梢、从眼神到呼吸都给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 舞蹈只有通过美的肢体和美的神韵,配以美的音乐,才能表达美的内涵,达到美的享受。这种肢体语言美,给人一种美的意境。而学生在享受美的熏陶的同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跃跃欲试,渴望效仿和追求…… 舞蹈教师的美育功能是教态语言的美 这种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直接表现或理想的形象显现,与人的精神品质息息相关。这种美的教态语言是一种知识品位、文化修养、职业道德、聪明智慧、教学方法及态度等方面综合素质的体现。 教师优雅的艺术气质,始终是学生竭力效仿和尊崇的榜样,尤其是教师的艺术涵养更能激发学生对艺术美的追求。教育的最高水平应该是无声胜有声,身教重于言教。舞蹈教师有着用肢体语言和教态语言传递美的内涵的得天独厚的机会和能力。这是一种舞蹈内涵和教师职业内涵以及教师本人素养的融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印在学生们的脑海里。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掌握舞蹈的技术、技能,更要教他们做人的标准。一个学生追求的生活目标是高深还是庸俗,是奋发还是功利,是诚实还是虚伪,舞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比任何其他教师更直接更有力更深远。大到教师的教学风格,人格魄力,小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手势,一个呼吸,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表情,教师在课堂上的举手投足和每一个细小动作都有他的用意所在。 教师的表率作用是无穷的,是对学生具有强烈震撼力和感染力的,一个自身修养高的老师,常常是学生崇拜的偶像、模仿的榜样,在教学中其讲述的观点及阐述的内容,极易为学生接纳,其言行极易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身体力行、身先士卒、为人师表,既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对学生爱的体现。特别是舞蹈教师,以愉快的教态语言和学生沟通,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舞蹈教师的美育功能是教师本身的一种自然美 如果说第一种美是来自于舞蹈本身的肢体美,是经过专业训练才能达到的话,而第二种教态美则是教师综合素质在课堂上有意识的表现及活动,那么第三种美就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结合,是前两种美在教师心灵深处的烙印,或者说是前两种美在脑海中的积淀,是一种渗透到骨子里的东西,是任何人无法拿走的东西,也就是人的内在气质的一种表现。这里既有职业特点,又有专业特点,是个人的学识水平和文化修养等的整体显现,是一种不经意的表现,是一种下意识(本文来自领舞网)的最自然美的流露。有人常讲,一位好演员不一定是位好教师,但好的专业教师一定是一位好的演员,这也充分说明对舞蹈教师的要求标准很高,在专业上既要会跳,又要会教,必须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并且还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法,更要学会育人。舞蹈教师所从事的是教育的职业,传授的是舞蹈的专业,因此,在舞蹈教师的肢体语言里,既有舞蹈演员的艺术气质,又有教师的学者风范,既有舞蹈演员的个性张扬和坚韧的毅力,又有教师那种含蓄和丰厚的内涵。 舞蹈教师的肢体语言或者说体态语言是一种外在形象,也反映着他的气质和内心,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教师把各种形式的美的形象,呈献在自己的学生面前,深深留在他们的脑海里,达到净化灵魂、提高境界、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的美育目的,因而以形象—肢体语言美感教育人会有显著的功效,会帮助学生树立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感受、理解、想象和创造能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从而造就一代人格完美、素质全面的新型人才。

一、舞蹈音乐段落结构和舞蹈段落结构关系分析 舞蹈和音乐虽然是两种不同的门类,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诸多的相似性,即两者在段落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舞蹈音乐段落结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促进乐思及形象的表达,不同的音乐段落结构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相同的主题,并使得主题的表示形式呈现多样化。而舞蹈段落结构的不同也有助于舞蹈内容的表现,使其展现出一定的情感,从而深化了舞蹈的内涵。 二、舞蹈音乐旋律结构和舞蹈旋律结构关系分析 所谓的旋律是指舞蹈或者音乐表现过程中,作者以流动的时间形态来展现出来的自身的情思或感触,这种情思或者感触最终以音乐的高低起伏、音程的跳动而产生的音乐线条形式得到体现。为此,旋律是情感的表现形式,表现出了创造者的心情状况。同别的情思表现形式相比,旋律的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不能通过具体的含义来体现,而是通过五声、七音或者十二序列音乐曲表现。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使得舞蹈创作者能够充分发挥艺术想象能力,通过不同的舞蹈形式来展示音乐的情思,使得两者能够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情思表现体。 舞蹈音乐给舞蹈创作所带来的动力效果主要可以通过三方面来表达:首先,音乐可以作为一种基本节奏和旋律伴随舞蹈始终,这种形式的关系是音乐烘托舞蹈表演全程,使得舞蹈能够有良好的表现主题,并从始至终引领着舞蹈的发展变化;其次,舞蹈创作可以把音乐作为主要对象,通过音乐来获取舞蹈的内容。这种形式的关系是舞蹈以音乐为基础,并以音乐的情思为舞蹈的表现情思,两者在表现主题上是一致的;最后,舞蹈家们可以通过音乐来获得创作灵感,展示音乐所激发的自我情感。音乐和舞蹈的这种关系是当前很多舞蹈创作的形式,编舞者根据音乐带来的情感启发,创造符合音乐心境的舞蹈内容,从而具有较强的感情基础。根据上述情况描述,在舞蹈创作旋律方面可以总结为下述几个形式:一是演绎形式,即在音乐十分流畅的情况下,让编舞者随之翩翩起舞,舞蹈内容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而呈现相应的发展;二是对抗的形式,即脱离舞语,创造出同舞语相对的具有对抗性的形象语言,最后使得配合后的音乐和舞蹈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效果,这种形式的舞蹈创作旋律具有很强的表现感,能够从对比的形式实现主题的凸显;三是对话的形式,即把音乐仅且当作一种烘托舞蹈的角色,然后有目的地配合舞蹈动作,让舞蹈可以充分的单独展现,这种形式的舞蹈创造是以音乐为起子,启发下一步舞蹈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四是忽略的形式,即音乐和舞蹈彼此单独展现,互不干扰,这种形式的舞蹈旋律创造需要具备较强的情思,能够有效地将舞蹈和音乐区别开来,从而实现彼此的独立;五是变化式,即通过另一种舞语来代替原本音乐所阐述的某种舞语,最终来获得某种特别的效果,但是最终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是想通过音乐旋律来推动舞蹈所展示的情绪,最终又展示旋律的意义,获得旋律和舞蹈之间最协调的合作方式,完美地将舞蹈作品表现出来。三、舞蹈音乐和舞蹈表演情感布局关系分析 舞蹈的结构往往很大程度上受到舞蹈音乐情感布局的影响,舞蹈音乐情感布局将直接影响舞蹈表演者期望表达的内容、hlin's Lemma which was originally (cf [18]) proved for bi-measurable aperiodic automorphisms T of a Polish space X is a basic tool in ergodic theory. It states that for an automorphism of the above type which is respect to a Borel probability measure /& any r~ c N+ and any e > O, one can find a measurable set R ( a so called (r; of A TER。 。TERremainder,e) Rohlin set) such that, for ] 0, 1, ..., r; 1, the sets T JR are pairwise disjoint and exhaust X with exception set whose mass is smaller than e. In particular, Rohlin's Lemma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canonical construction of generators. S情绪以及相关的表演时间和顺序,除此以外,也关系着段落结构跟主题思想。一般的群众自娱自乐性舞蹈,从整体而言,除了段落结构并不复杂外,整个舞蹈也只呈现一种情绪,所以它所呈现出来的情感是比较单一的,而仪式类舞蹈,情感的布局往往紧紧的配合仪式内容,舞蹈的情绪将随着仪式的变化而随之变化。比如逢年过节时候展现的节庆舞蹈、一些民间流行的驱魔舞蹈等等。从舞蹈音乐和舞蹈表演的情感布局的复杂程度来看,舞蹈表演的情感布局深受音乐结构复杂程度的影响,一般而言,如果遇到音乐结构比较复杂的作品,舞蹈内容通常情况下也会随之变得相对丰富多彩,时而欢快时而忧郁,时而温柔时而激情,情感也相对而言比较丰富,它通常在舞蹈段落和段落之间,体现出一种特别的或是对比的情感,这也使得舞蹈表现呈现出较大的情感起伏,给观赏者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一些具有剧情的舞蹈和舞剧往往情感都呈多线索发展,除了段与段之间呈现变化发展外,同一段落也会夹杂着不一样的情感线索,特别是在交响性舞剧当中所展现的对比性尤为强烈,一般在创作舞蹈音乐的时候,往往会采用一些旋律的走向、和声的色彩、节拍的切割、音色的搭配、调性的转换和空间的创意因素来形象和帮助所要展现的音乐的情感内容。而当舞蹈音乐结构比较单一的时候,舞蹈表演内容和形式也趋于简单,简单的音乐结构背景下不大可能衬托复杂的舞蹈表演,否则将会使得音乐和舞蹈表现呈现出较大的反差,让观赏者觉得表现形式不一,主题不一致等反面效果。为此,舞蹈表演的情感布局要根据音乐结构的复杂程度来进行,不能一厢情愿的分割开来,使得两者不能实现协调和统一,最终破坏舞蹈的表演观赏性。

舞蹈作品赏析毕业论文

舞蹈欣赏,是人们观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它又不同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对舞蹈作品的认识活动。舞蹈欣赏,就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来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能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广阔的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 人们进行舞蹈欣赏这种的审美活动,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也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舞蹈知识、舞蹈欣赏水平和认识能力,舞蹈欣赏活动才能正常顺利的进行。所以我们了解舞蹈艺术的特征、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舞蹈形象构成的各种因素,极其产生的过程等,就非常必要了。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从舞蹈作品诉诸于欣赏者的感觉特点来看,它是一种综合了听觉(时间性)和视觉(空间性)的表演艺术。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内,主要通过舞者连续的动作和不断变化的舞蹈队型、画面、以及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表现手段来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因此,考察和了解作品中各种表现手段是如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人物的思想感情,作品的主题内容是如何表达出来的,这样,我们就有可能加深对于舞蹈作品的理解,更好地进行舞蹈欣赏。 舞蹈欣赏的过程始,终离不开形象,它的理性活动始终和感性活动相结合在一起,因此,舞蹈欣赏也就是舞蹈观众进行形象思维的过程。但是,舞蹈观众欣赏的形象思维与舞蹈作者创作的形象思维的具体过程恰恰相反:作者进行创作首先是从生活的感受开始,有了主观情感的激动,才能获得题材,形成明确的主题,再应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塑造出艺术形象,而观众欣赏舞蹈作品,却首先从对舞蹈的形象感知开始,通过人物在舞台上的动作极其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使观众受到艺术的感染,产生情感的激动,进而才能体会到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和主题思想。这也就是说,作者进行创作是由把握生活的现实面貌和本质意义以创造形象,而观众进行作品的欣赏,却是由把握形象,以认识它所反映的生活的现实面貌,并进而体会和理解它的本质意义。 总之,舞蹈欣赏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对舞蹈多接触、多看,熟悉了舞蹈,了解了舞蹈,就会逐渐地提高舞蹈的欣赏水平。这正如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所说:“凡抄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园照之象,务先博观。”其意思是说,会演奏上千只曲子而后才懂得音乐,观察了上千把剑而后才会识别宝剑,所以全面观察的方法,务必要多做观察研究。一个人“晓声”和“识剑”鉴赏能力,来自本人的艺术实践和它对事物的全面反复的观察比较。因此我们说,对于优秀的舞蹈和舞剧作品,只有不止一次地反复欣赏、透彻的体会和理解,才能够充分地感受到舞蹈审美欣赏中的艺术乐趣,同时也可以不断的提高舞蹈欣赏水平和加强舞蹈文化的素养。如何欣赏芭蕾舞 欣赏芭蕾,大致上有两条思路。一条是传统的,一条是现代的。一般主张欣赏的方法与欣赏的对象相统一:即用一丝不苟的传统思路,去欣赏“早期”、“浪漫”和“古典”这三个传统时期的芭蕾舞剧、音乐型芭蕾和纯粹型芭蕾。 传统的欣赏思路要求观众提前半小时左右到达剧场,以便能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统统留在剧场的大门外或衣帽间那个尘世的空间里,然后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剧场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与马路上的拥挤、菜市上的吵闹、单位里的纠纷、家庭里的琐事毫不相干的审美场,进入《仙女》、《吉赛尔》、《葛蓓莉娅》这样一个人造仙境,进入《睡美人》、《胡桃夹子》、《天鹅湖》这样一个梦幻世界,一连几个小时逃避一下都市的喧嚣和精神的压力。接下来,我们还可以用心地研究一下节目单,细读一下剧情梗概、有关评论、舞团简史、编导和舞者介绍等各种有关材料,寻找一下众所公认地芭蕾舞明星,想象一下另人陶醉的音乐名曲,期待一下奢侈华丽的服装和富丽堂皇的布景…… 现代的欣赏思路对观众没有任何苛刻的要求,而是为其提供随遇而安的哲学,因为现代生活的节奏压根儿不允许观众,特别是有职业的观众提前半小时到达剧场,而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强调观众无需任何先人之见,只需用随身携带、各不相同的理性知识来理解,用来自生活、五光十色的感性经验来参与即可。 这种欣赏思路认为,节目单上的东西简直就是编导们设下的圈套,或者是为弥补舞剧编导或芭蕾编舞自身的语无伦次而兜售的灵丹妙药,可看可不看,甚至最好不看!剧情到底是怎么“写”的无足轻重,成功与否只能看他台上怎么“舞”的。芭蕾舞剧说到底,还是以舞为主,以剧为辅的,否则,便无法解释芭蕾舞剧中的领衔主演们在跳完双人舞后,甚至在跳完其中的变奏后,便向观众频频施礼的现象。如果剧重于舞,这种行为岂不是出“戏”了,西方的观众和评论家们又怎能整整忍耐了一个世纪呢? 这种欣赏思路认为,明星可以欣赏,但用不着崇拜得五体投地,明星崇拜的风气实在显得太古典!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而不是跟着评论家们的意见跑;寻找自己眼中和心里的明星,而不是随波逐流,这才是最最重要的。怎样欣赏现代舞现代舞在我国已发展多年,特别是近几年以现代舞的创作手法创作的各类型的舞蹈作品层出不穷,人们从一开始的排斥到逐渐认识和接受现代舞及其重要性。由于现代舞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很多人对现代舞还是只知其名不知其内涵,那么如何欣赏现代舞呢,我想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是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欣赏现代舞作品,我们说了现代舞是以标新立异、严肃探索为最终目的,因此首先要能够以平常心态去接受,同时在欣赏的时候要有敏锐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在一般人的眼里,既然是舞蹈,那它就必须要一直的舞动,但在现代舞中,这个观念完全不存在,因为现代舞的概念非常广泛,在现代舞者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切无一不能舞,而人的每种行为和每个动作无一不在跳舞。 第二要掌握作品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其实一部作品中,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此时编者的内心世界和创作心态,而这些现象常常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因此,掌握作品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有助于更好的欣赏和理解作品。 第三看作品的“动态”和“结构”。现代舞是一门形式感极强的艺术,因此,现代舞无论是以何种的形式表现,最基本的都是要从动作开始,而动作的形成、延续、发展、变化,最重要的是看动作的借力方法,其次是看作品的结构,现代舞打破了和谐理想的古典审美原则,对现实社会中人的关注和对自然真实美的追求,因此,在结构上特别讲究对比,动作和动作之间的对比,舞段和舞段之间的对比,节奏和节奏之间的对比,情绪上的对比以及舞蹈构图的对比等等。 第四要尽力的多看现代舞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要用自己生而有之的六种感觉去全身心地感受作品。在现代舞作品中,强调的是舞者自身的重量而不是如芭蕾般的轻盈,在动作中强调空间的过程而不是动作的本身,在空间上强调韵味的顿挫而不是流畅,在构图中强调不平衡而不是平衡,强调过程的揭示而不是过程的遮掩。了解了这些以后再对作品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全面的分析。 说了这么多,我想应该对现代舞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了,其实无论怎样,舞蹈还是一个感觉的流程,就算以理性为首位的现代舞,也都是以感性的表象为第一特征的,如果用太纯理性的的思维去理解作品,那只能使自己走入一个对现代舞认识的误区。因此,在有条件下,因对一个优秀的现代舞多看几遍。实践证明,好的现代舞能使你百看不厌,而且每遍都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东方红》赏析 摘要:《东方红》不仅是一部壮丽辉煌的中国革命音乐舞蹈史诗,更是一部凝聚了中国最具权威的,著名词曲作家智慧结晶的经典巨作。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演于1964年,是由一批革命历史歌曲和创作歌曲结合组成的,以鲜明感人的艺术形式,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势力、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军阀统治的不屈精神,艺术概括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建立红色武装到迎来祖国解放的光辉历程。一经演出,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关键词:民族精神 史诗 舞蹈 该舞蹈是为纪念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及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成立一周年而特意创作的,作为一个中国人通过对本民族历史特殊时期的回忆,来追溯一种不畏列强、坚韧不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精神。为此选用冼星海的音乐作品《黄河》第四乐章创作一个用中国民间舞的动作为素材,反映中华民族近现代反法西斯战争民族奋斗史的作品,是二位编导最初的创作动机。 作品《东方红》在创作中有另一种考虑,即能否用汉族民间舞蹈素材,反映民族精神。编导认为,随着新中国民间舞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国内创作舞台上,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民间舞蹈作品,但是这些作品都是在一个特定的民族地域文化场景下展现的,类似《牧马人》《担鲜藕》这样的作品,它们不约而同地都会带有一个民族或地域强烈的文化专属性特征。那么能否用一个民族或地域舞蹈的动作素材,反映整体中华民族的精神,成为创作者的另一个主要思考点。当他听到《黄河》这段音乐后,决定做一个中国民族民间舞版的《黄河》舞蹈作品。作为交响乐作品《黄河》,无论从音乐的形式与结构,还是从作品内在表达的文化深度与厚度都极具挑战性,用《黄河》音乐编不同舞种的作品,成为许多中国编导的试金石,所以用中国汉族民间舞蹈的动态元素,表现《黄河》这个代表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精神典范的音乐作品,成为编导创作的另一个构想。 该舞蹈在动作语汇的选材上,主要以山东鼓子秧歌与胶州秧歌素材为主,这种选材安排按赵铁春的话,是由素材自身的性质决定的。原因是鼓子秧歌无论在民间还是在学院派课堂,气势磅礴、浑厚有力、粗犷豪迈是它的主体审美风格,同时动作幅度之大、表现力度之强是别的舞蹈所无法替代的,特别是在民间舞教材中总结出的稳、沉、抻、韧这几个主体审美要点中,所包含的稳如泰山、纯朴厚重的舞蹈动态感觉,是编导所刻意需求的。同时作为胶州秧歌素材的选用也是如此,由于其动态本身三道弯、扭断腰的阴柔之美,与男性鼓子秧歌素材刚阳的动态审美产生对比的同时,也产生一种互补,这种一对比一互补,无形中为作品的主题凸现提供了一种绝好的搭配。创作中编导对胶州秧歌动作审美拧、碾、抻、韧,这几个要点并没有都完全地展现,只是用了一个碾字,在胶州秧歌小嫂扭的步伐素材中体现,这种刻意的选择通过不同时空的设计,旨在造成一种源源不断、勇往直前、前赴后继、永不停息的动态感觉,同时也在营造一种千军万马、十面埋伏的舞台意境。 在作品创作的结构设计上,编导在三分之二的篇幅上,用递进式的结构,为一个核心主题造势作铺垫(即通过不同方位的出场、不同时空的调度、不同队形的变化、不同男女交替的舞蹈、不同红绸挥舞的动势,来营造一种壮烈的氛围)。所以无论是男舞者三角形的出场,还是女舞者横排斜线圆形的空间调度,以及舞蹈中间一段男女双人舞与母子双人舞人物形象的捕捉,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这种多方位、多层次、多变化、多信息传达及推进,来再现中华民族的那种威武不屈、誓死向前的气魄,面对侵略者和敌人斗智斗勇的精神。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不同层次的递进,也在为舞蹈自身的结构高潮作了较完美的铺垫,因为编导的构思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形式与技术将之体现,所以这种递进式的结构,恰好是在“东方红、太阳升”的乐曲声的出现将全剧推向高潮点的铺垫。此时当红绸抛向空中,全体演员双膝跪地,迎接那来之不易的胜利时分,从情感线路、动作逻辑、情节表达都在此时到达了一个顶点,而这种以静制动的升华点,恰好是由作品前期递进式的铺垫为基础的。因为前期的铺垫已经聚集了足够的能量,各式各样动的可能也都用过了,这个时候用一种逆其道而行的做法,用静的处理、用地面跪地的动作来体现全作品最终的高潮成为了一种可能。作品在这种递进式推高潮的“起”、“承”过后,接下来就是“转”、“合,,的过程。该作品是这样处理的,即用一段纯净的地面舞蹈展示作品的“转,,接过后,立即又回到作品开头那种前赴后继、不断向前的运动感觉之中,其目的就是对前篇舞蹈“合”的呼应,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民族精神的强化。作品紧接着用一个凝固的造型作为整个作品的结束。当然静态的结尾对比前期动势的营造,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即通过类似英雄纪念碑的群舞造型,制造一种从静态的雕塑展示中,回顾动的历史遗迹,从中折射中华民族的不朽与伟大,应该是作者最后的构想。在综上所述的作品结构设计中看得出编导是花尽心思悉心揣摩的。 另外,在道具的使用上,创作者有他独到的尝试。编导有意识地抛弃鼓子秧歌与胶州秧歌原用的八角鼓与长撇扇,原因是这些东西有很强的地域专属性,不足以代表中华民族的主体特征,所以经过千思万想之后,编导决定用红绸,原因是红绸有很强烈的符号隐喻,它像黑头发与黄皮肤一样,是中国化的符号,代表中华民族的标识意图,这种代指和标识在赵铁春的《让黑头发和红绸子一起飘起来》一文中可以得到详尽的解释。同时红色象征喜庆也象征着鲜血,而绸子那种柔中带韧的品性,也是中国主流雅士文化所刻意追求的,加之扭秧歌用红绸“扭着秧歌进城”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编导选择了它。在对红绸的动作选用上编导解释道,我们选择它不是完全地遵守或忠实地传承它原有的动律特征,在使用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对之进行加工改造的,以前用红绸扭秧歌,“扭”是舞蹈动势的主体,而这次我们却刻意地强调用红绸“舞”秧歌,因为“舞”中不但有阴有柔,也有刚有阳,而这种刚柔并进、阴阳相兼,是我们在这个作品中所刻意追求的,而以前的“扭”却永远出不来这个效果。同时用鼓子秧歌的动律、动势舞红绸,会在刚阳有力的动势上造成一种缠绵感,在胶州秧歌上舞红绸也会在阴柔的动律中产生一种力量感,所以这种借用红绸“舞”秧歌的做法,是一种对民间舞资源再利用的新做法,在这个作品上可以说是表达得合情合理。 该作品在创作上,具有另外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汉民族民间舞的动作元素进行了符号化的解释和处理,因为无论哪一个民族、地域的舞蹈,它都会带有浓郁的本土特征,而这种本土特征在具有鲜明的风格同时,也会局限这个动作自身的使用空间,因为极强的民族、地域文化专属性,导致它只能在这个文化场景下使用,如用维吾尔族的动作说汉民族的故事比较难。而该作品中编导在不失鼓子秧歌与胶州秧歌动作原貌的同时,将这些动作原有的民族地域特性与文化寓意进行了剥离,将这些动作形式只当作一种遣词造句的词汇,而不再考虑原有的舞种来源、动作本质的意义,从而在表达编导内心的世界的同时,也展示一个民间舞蹈通用化的可能,增大了这些动作的使用空间。按照这种理论,民间舞蹈语汇不但可以表达那个民族、地域的文化本质,也可以成为表达一个主流文化、国家民族主体精神的动态语汇。 该作品荣获1998年首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作品银奖、表演三等奖,随着许多中国文化交流使团出演海外,该作具有较大的影响。并在建党80周年文艺晚会《盛世华章》上作为特选节目在中国剧院演出。同时因其独特的民间舞特性,被许多艺术院校吸纳,成为民间舞教学剧目课上的一个重要实习剧目,也被广大的艺术团体所传跳。 参考文献:1.舞蹈者之家 贾安林 《东方红》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赏析 2.郭振建 时代呼唤这样的精品力作———音乐电视《信天游再唱东方红》 3.东方红首都评论报1967年11月11日

“当时自己觉得写出了自己的感受,现在一看觉得还是太俗了。不过还真的挺喜欢舞蹈的,大四了一定要选街舞课。”舞蹈,不仅仅是美化了的人体动作的艺术,更是超越了肉体和灵魂的美的欣赏。从小就很喜欢舞蹈,喜欢它所表现的特有的美感,柔美苍劲并具,优雅洒脱共存。一挥手、一抬足之间,已将人体升华到不可等闲视之的地步。没有哪一门艺术能像舞蹈这样直接,没有语言,却超越了一切语言,一个细微的动作就能表现出人物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舞蹈,不是贵族的专利,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它是世界上不同阶层的共同体,是所有人类所能看到、所能想到的实体和情感的集合。它可以表现男版《天鹅湖》里面的皇室王子,也可以表现受人控制的悲剧木偶;他可以表现《木兰归》中代父从军的历史女英雄,也可以表现萋萋长亭惜别的寻常恋人。舞蹈,无所不包。它不拘于形式,也不受限于环境。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式和规范的古典芭蕾,在西方被誉为舞蹈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它给人优雅的欣赏和崇高的品味;而反应不断叛逆、造反和独立行为的现代舞,又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的追求,处处流漏出感性的真实和人性的力量。课堂上欣赏的舞剧让我大大开拓了眼界,也使我对舞蹈的欣赏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还记得看的那个中国舞者得了金奖的芭蕾舞,脚尖可立于人背上、肩上,甚至还可以立于人头顶而旋转,其技术难度和优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也还记得天鹅湖里面雄性天鹅拍动翅膀,强健给人以力度之感,而同时又不失优雅,相反,力度与柔美的结合能给观众以更大的视觉冲击,让人无法忘记那一幕。但是在看了那么多的舞剧里面最让我难忘的要算是大河之舞和王者之舞了,以前,我并不是很喜欢踢踏舞,但是大河之舞和王者之舞中细致而富有创意的编剧、恢宏的气势、和谐的布景、还有优美的舞姿让我深深地沉迷其中,可以说是这两部舞剧让我开始喜欢踢踏舞,也让我开始学着欣赏踢踏舞。在王者之舞中,迈克尔.弗兰德的精彩快速的舞步,不愧是舞王的风范。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不仅欣赏到了很多非常难得的经典舞剧,让我的视觉得到了充分的冲击,也了解到了舞蹈在历史中的发展,以及舞蹈的分类等,让我对舞蹈有了理性上的大致把握。通过老师的理论讲解和舞剧的实际欣赏,我渐渐明白了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而这些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舞蹈,又共同构成了舞蹈的多元化,也正是由于不同舞种之间的借鉴与冲突,才使得舞蹈在编排上、形式上、甚至是欣赏的角度上一步一步地发展前进。譬如,芭蕾在经历了这么多世纪后依然被世人称赞,而之前它曾受到来自内容、思想和各方面的冲击,但是经过形式和编排随着历史而改进,以及它三百年精炼的技术体系的确具有相当实用和科学的训练价值,所以芭蕾现在而且将来都将被人们所欣赏。而反对僵化保守、倡导自由的现代舞,则在伊莎多拉.邓肯的裸足落地时步入了历史,现代舞的出现给舞蹈的发展打开了一个新纪元。正是由于这种种舞种之间的较量与权衡才使得我们现在能够欣赏到如此丰富多彩的舞蹈。舞蹈伴随着人类而诞生,也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应该从各个角度去欣赏舞蹈,因为舞蹈本身就是多元化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把握舞蹈的旋律。人体的美感,莫过于舞蹈,而艺术的至高点也莫过于舞蹈。舞蹈,从诞生之日起,便将人本身与艺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给欣赏者以最真实最丰富的欣赏。而欣赏舞蹈也不仅仅是一个赏心悦目的过程,它也是一门艺术,欣赏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才能在欣赏时通过舞者的一个细微的动作感触到他的悲欢离合和他的情怀。欣赏和被欣赏永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喜欢一个舞蹈,我们可以点头称是,也可以拍案叫好,而那并不代表真正的欣赏,真正的欣赏是与舞蹈中人物的感情互相融合。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理论水平,也会去欣赏更多更广的舞剧,让自己在感受舞蹈美感的同时,接受思想的升华。

  • 索引序列
  • 红绿军舞蹈欣赏毕业论文
  • 民族舞蹈欣赏毕业论文
  • 红色娘子军音乐欣赏论文
  • 舞蹈鉴赏论文
  • 舞蹈作品赏析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