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企业管理沟通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企业管理沟通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企业管理沟通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企业管理沟通的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

管理沟通被称为是企业管理的生命线,在企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准备了关于企业管理沟通的文章,提供给大家参考!

一、管理沟通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管理沟通是指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为达成一定的管理目标, 沟通者将特定的信息或态度传递给对方,以期获得所期望的效果的过程。沟通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

1、企业的各项管理都离不开管理沟通。企业的管理工作包括很多方面,如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就拿业务管理来说,需要企业通过市场调研来分析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这里的市场调研是需要做好管理沟通的。再比如,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财务数据等的获得和整理等也是非常典型的沟通行为,这项活动需要相关管理人员的配合、协调、沟通。企业中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更是离不开企业人员的管理沟通。在企业管理中,只有各级各部门人员之间进行了良好的管理沟通,才能有效地激励各类人员,从而激励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通力合作,使他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

2、企业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离不开管理沟通。一个企业的员工和管理者之间,只有建立了通过有效的沟通,大家才能对企业的任务和企业的管理目标达成共识。只有达成了共识,员工才会自觉地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统一,大家才会有凝聚力,才会积极主动地努力工作,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今天的企业非常强调团队的合作精神,主张建立学习型组织。而团队的合作精神的激发,需要有效的沟通交流,处理好与各方面的关系。

二、企业管理沟通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的沟通意识不强。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老总非常强势,认为,只有管理者才是老大,在工作中,一切由老大说了算,就是一切由管理者说了算,管理者只要树立了权威就可以指挥员工按指示执行就行了。这种管理思想和管理行为严重限制了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在工作中,大家只是按部就班地做事情,不愿意思考、不愿意分析、不愿意出谋划策,这就容易造成上下级之间沟通不畅,信息失真,同时还会使得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发生猜疑,从而导致企业整体人员的凝聚力下降。有些管理者的等级观念十分强烈,虽然他们明知管理沟通很重要,但就是不主动与员工交流,或不愿意放下领导的面子和架子与下属进行沟通。

2、企业缺乏沟通制度。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内部没有制订明确的沟通制度。一方面,没有制定明确的管理沟通目标,致使沟通时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工作重点和中心。另一方面,企业的管理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导致长期对员工缺乏管理沟通培训,员工不懂沟通意识和沟通技巧。同时,企业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管理沟通不是单向的传递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双向的交流信息的过程。不过,很多企业都不大重视对员工的沟通反馈,常常是任务下达了就下达了,话说了就说了,不管接受者的意见。由于不注重反馈,管理者不了解员工方的信息,不了解员工饭店错误,容易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沟通渠道不规范。由于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沟通系统,因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沟通渠道都不够规范。多数企业的管理者都是通过正式渠道与员工进行交流,很少进行有人情味的非正式沟通。我国企业沟通渠道普遍是上传下行,即上面传达精神,下面领会精神,上面说指标和任务,下面完成任务和指标,其实就是上面说下面干。这就使得部门之间缺乏联系,部门间关系不和谐,团队精神不好,企业的凝聚力不高。我国企业主要靠间接的方式获取需要的信息,缺乏直接的沟通渠道,这就使得沟通时间长,而且信息也不大准确。

4、沟通方式陈旧。目前我国的许多企业仍然采用上级向下级下指示、下级向上级汇报、各部门组织开会等传统的沟通方式进行内部沟通,且大多数的会议都是以领导为主,自上而下地传达内容,倾向于单向沟通,缺乏双向交流。

5、缺乏沟通艺术。沟通是一门艺术,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业内人士常说,不懂沟通的管理者不可能拥有一个高绩效的企业。但是,在与员工的交流中,一些领导不懂艺术,比如,在听下属汇报工作时常常面无表情,或出现看手表、翻报纸、玩钢笔等不耐烦的动作。有的领导在与下属交往时常常盛气凌人,随便打断下属说话,这让对方心理很不舒服。

三、改进企业有效沟通的策略

1、提高管理层的沟通意识。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企业管理沟通的意义,加强自身沟通技术、沟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开展企业管理工作时,要做到设身处地,尽量站在员工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沟通条件,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艺术并准确地表述相关信息,以确保你的员工能够看懂听懂,正确理解你的意图并正常开展工作。同时,管理者要认真倾听下属的意见和建议,千万不可盛气凌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企业的运营情况从而及时调整企业战略。

2、建立明确的沟通制度。一个好的企业应当制定明确而成文的沟通政策,从而使企业内部可以定期地进行管理沟通交流,形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员员与员工之间的一种常规和良好的互动。企业管理者还要逐步完善各项沟通制度,使企业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要经历内容不同的管理沟通培训,以加强他们的沟通意识和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企业管理层要学会有效地与下属进行沟通的技巧, 通过鼓舞团队的士气来获得员工的理解与支持,而员工要了解单位的沟通制度和沟通途径,如与上级汇报的程序等。

3、建设合理的沟通渠道。企业不仅要注重下行沟通,还要积极地建立高效畅通的上行沟通渠道,并鼓励沟通者之间的双向交流,使企业的上下级之间、平级之间都能够和谐相处、有效沟通,从而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交流合作,共同为单位出谋划策,贡献力量。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注意非正式沟通的影响,积极引导员工进行健康有效的非正式沟通,如采用开联欢会、假期聚会、郊游等方式,让领导和员工有机会聚在一起,相互之间可以发现彼此工作之外的另一面,使大家对各自的能力、性格、气质等特点有更充分的认识。这些方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非正式沟通的优势,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失真和扭曲的可能性。

4、企业要注重管理沟通的效率。人们常说,沟通没有效率就等于没有沟通,企业必须要注重管理沟通的效率。而提高沟通效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领导者一定要明确沟通的方向和具体任务, 不能稀里糊涂的。如果企业各部门的职能是清晰明确的,那么管理沟通就会有相应的针对目标和具体任务, 而不会部门之间、人员之间互相推诿,不解决问题。

关于企业管理有效沟通的探讨【摘 要】沟通体制是企业管理体系的神经系统,正确了解沟通过程以及影响沟通的因素,对于如何在工作中利用适当的沟通方式达到有效沟通,以提高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对企业管理有效沟通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如何实现组织有效沟通提出了见解。【关键词】沟通;有效沟通;沟通过程和要素;沟通障碍;有效沟通方式一、沟通概述沟通的简单定义是指信息和思想在两个和两个以上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传递和交流的过程。有效沟通是指通过沟通的过程,使信息真实迅速地得到交流,并使组织中需要此信息的个体达成共识,完成沟通所要求达到的目的。沟通的有效性包括速度、范围、以及沟通目的等。沟通体制是企业管理体系的神经系统。企业的运作如同人体的行动,需要各个部位很好地协作才能完成预定的动作,达到思想所要求的目标。比如我们要拿起一个杯子,大脑发出指令,通过眼睛(视觉)、手臂(传达)、手(触觉)的信息收集确定杯子位置、大小等信息,大脑得到反馈信息后制定行动方案,身体各部位在相互配合的情况下执行任务,完成拿起一个杯子的动作。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有效的沟通过程,人体各部位的信息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互相传递,使思想力和行动力得到了统一。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身体的其中一个部位没有进行协调作业,比如眼睛突然失明或者手臂抽筋,导致没有完成拿起一个杯子的任务,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无效沟通。企业的各个部门也如同身体的各个部位,需要很好地进行协作与协调,所以只有信息良好、充分地传递和有效的沟通,互相一致协作才能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正确地了解了沟通过程以及影响沟通的因素,对于我们如何在工作中利用适当的沟通方式达到有效沟通,以提高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沟通的过程沟通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沟通过程包含信息传送者编码、接收者译码、信息反馈、沟通背景、沟通噪音,信息通(渠)道等六个要素。信息传送者必须把他所需要传送的信息1进行适当编码,通过沟通通道进行信息传递。接收者收到信息代码后进行译码,即正确还原成信息2,然后进行必要的反馈。在反馈中,接收者和传送者的角色进行了对换,因此,管理沟通过程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闭环过程,而不是一个单向简单的信息传送过程。同时,在管理沟通过程当中,还存在着沟通背景及沟通噪音这两大要素的影响。(一) 信息编码与译码。信息编码也就是信息发送者选择表达方式和内容,将信息与意义符号化。译码则恰恰与之相反,将符号还原,并理解其信息内容与含义的过程。其中,代码体系和信息背景的一致性值得注意,沟通主体在编码、译码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对方的经验背景、注重内容、符号的可读性等等。(二) 沟通通(渠)道。沟通通(渠)道的选择会影响信息传送的速度、有效性和完整性。除了传统的沟通通(渠)道,现已被企业利用的管理沟通电子渠道有:即时通讯工具、共享数据库、电子邮件、内联网等一些新渠道。(三) 沟通反馈。反馈是指接收者把收到并理解了的信息返送给发送者,以便发送者对接收者是否正确理解信息进行核实。没有反馈,发送者就无法确认发送的信息是否已经得到有效的译码、理解和执行。(四) 沟通背景。沟通总是在一定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发生的,任何形式的管理沟通,都会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管理沟通的背景有心理背景、物理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政治背景等几个方面。(五) 沟通噪音。沟通噪音是指一切影响有效沟通的消极、负面、阻碍因素,它存在于管理沟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发送噪音、传输噪音、接收噪音、系统噪音、环境噪音、背景噪音及数量噪音等。沟通的过程是信息正确传达、接收、反馈的过程,而有效沟通的过程则是:沟通过程 达成共识 产生对策并达成沟通的目标。有效沟通是在保证沟通闭环过程完成的条件下,还要用沟通的结果来评估,看是否达成了共识,同时产生对策并达到沟通的目标。企业有效沟通的障碍基本就是由管理要素的各个阶段发生选择或者实施的不合理,以及沟通噪音的干扰等造成。如果要保证沟通的有效性,前提是沟通要素在沟通过程中的合理控制运用。三、影响企业管理沟通有效性的因素沟通看起来不难,但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沟通,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实际沟通中会发生很多沟通障碍和影响沟通有效性的因素,从沟通范围来分有个人因素、人际因素、结构因素。(一)个人因素。个人因素包括个体的个性差异、个体的心理素质、对信息的态度、知觉选择偏差、个体基本沟通能力等。1.个性差异所引起的障碍。信息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制约,个体的性质、气质、态度、情绪、见解、语音语调等因素,都会成为信息沟通的障碍。2.个体的心理素质所引起的障碍。比如下级的畏惧感、上级的权威影响以及个人心理品质也会造成沟通障碍。3.对信息的态度不同所造成的障碍。一方面是认识的差异,沟通主体忽视信息作用的现象还很普遍,这就为沟通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另一方面是利益观念,不同的组织成员对信息有不同的看法,所选择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很多组织成员只关心与物质利益有关的信息,而忽视组织目标、管理决策等方面的信息。4.知觉选择偏差所造成的障碍。客观因素如发送的信息各个部分的强度不同,对接收人的价值也不同,致使部分信息容易为人接收,另一部分则被忽视。由于主观因素与个人心理品质有关,在接收或转述一个信息时,符合自己需要的、与自己有切身利害关系的自然容易被接收;而对自己不利的、或者与己无关的,则往往容易被忽略。5.个体基本的沟通能力如记忆不佳、口齿不清、沟通技巧等所造成的沟通障碍。(二)人际因素。1.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程度。沟通双方的诚意和相互信任至关重要,在组织沟通中,同一事件当信息来源不同时,信息接收者通常会对来源的信息所产生的信赖程度不一。2.沟通双方的相似程度。沟通双方的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智力、种族、社会地位、兴趣、价值观、能力、知识、经验水平等差距太大,都会导致沟通的障碍。(三)组织结构因素。1.组织地位高低、信息传递链设置、团体规模等结构因素都会对有效沟通产生影响。2.组织机构庞杂、层次太多、业务流程混乱、分工不明、形成多头领导、因人设事、人浮于事,不仅容易使信息传递出现失真现象,也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和效率。3.组织中、部门间沟通的障碍。在一个企业里,设有若干职能部门,诸如生产部、销售部、研究开发部、财务部等。市场导向要求企业所有部门承担起信息传递的不同任务,形成整体作战,但在以经营业绩为评价指标的体系中,各部门很容易从自身利益出发,造成各部门的决策差异,甚至不认同其他部门的决策。同样,在长期固化的组织结构中,各部门自然会产生占地为王的潜意识,形成部门间沟通壁垒。四、实现组织有效沟通的方法途径阐述了沟通过程和沟通障碍的因素后,我们再来探讨如何在企业管理中实现有效的沟通。企业管理要达到有效沟通必须对沟通过程中的六个要素进行控制和对沟通中可能出现的障碍进行排除。实现组织有效沟通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一)培训。培训是实现组织有效沟通的重要方法,基本可以使个体和组织对沟通过程的六大要素产生有意识的控制,也能对沟通障碍中的个人因素和人际因素进行预防。1.沟通技巧的培训。如语言、行为信息的输入输出技巧,可以使信息有效地表达和倾听。通过调整个体的气质、态度、情绪、见解、语音语调、心理素质、沟通心态等因素培养个体的沟通能力,使个体在沟通过程中及时准确的发送、接收、反馈信息,控制噪音干扰。2.企业文化培训。对沟通而言,它能整合沟通要素中的信息背景,减少背景噪音,形成沟通主体较为稳定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心理结构,保证良好的沟通背景,也使人际因素中的信任度、相似性、认同感增强。(二)组织沟通环境的营造。组织沟通环境的营造越来越影响企业管理中的有效沟通。1.扁平型组织结构。具有较少层次的扁平型组织结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它可以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避免信息传递链过长而失真,有利于信息的有效沟通。2.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沟通对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性,领导企业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沟通环境,统一人员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心理结构,例如实行“走动管理”、“Open Door”等,给予成员鼓励、信任、勇气,营造健康、平等、轻松的沟通环境。3.清楚的沟通体制保证企业的运作,其方式以下表《企业内部信息沟通程序》(已简化)为例:非正式沟通,满足组织成员感情的需要,企业需要建立员工对话机制、员工建议制度、员工满意度调查、内部共享数据库、高层沟通机制、会议管理制度等。同时,要注重各种沟通方式在企业管理中需要有具体的规定,比如建立会议管理制度,就必须制定会议准备、主持,保证会议沟通的有效。(三)沟通渠道的选择。渠道的选择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体选择。现如今,有非常多的信息沟通渠道都可以选择,企业管理要注重分析沟通目的和内容,以选择合适的渠道来达成有效沟通。1.书面或口头采用书面沟通渠道的情况是:需要保存记录,处理大量细节问题,采用精确用词的时候,如文稿、邮件等。采用口头沟通渠道的情况是:需要丰富的表达效果,在严谨度不高,并不须记录时,如面谈、电话等。2.正式或非正式正式沟通适用于条款、制度的商议,事实的表达,如备忘录、建议书、通告、正式文件、合同等。非正式沟通适用于获取新的观念和知识的场合,如电子邮件、互动研讨会、即时通讯工具等。3.个体或群体个体沟通适用于个人关系的构造,获知他人的反应,交流属于隐私和机密的信息。个别谈话,沟通双方可以发掘出对方许多不知道的信息,也是双方协商工作方式、共同订立工作目标的机会。沟通方式可选择面谈、即时通讯、电子邮件等。群体沟通则适用于团体关系或形象构建,取得团体的反应,确保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同时接收、理解、共享相关的信息。可选择会议、通告、即时通讯的聊天组群、电子邮件群发等来完成。五.结语沟通在各种组织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的传递,问题的解决,都要依赖畅通有效的沟通过程。如同神经系统将各种知觉在各个部件间快速的传递,组织的各个单位通过各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渠道,使各种信息与思想在组织中迅速地传送,形成整体的灵活、敏锐、协调及统一。管理和沟通都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混合体。沟通是管理的实现方式,通过有效的沟通使各种资源能够综合利用,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为组织、组织成员、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参考文献】[1]李培煊.管理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2]张玉静.如何加强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N].市场报,2000.

企业的管理离不开沟通交流,企业对内对外的管理沟通不畅,会导致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企业沟通管理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企业沟通管理论文篇一 浅谈企业沟通管理理论 摘要:沟通是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取得效益迈向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沟通不良几乎是企业存在的通病,尤其是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层多面广,人力资源观念落后,目标激励机制不全,重人治轻法治行为等因素长期存在,导致内部沟通越来越困难。既无法使管理层之间达成共同目标提高工作绩效,也无法使全体员工凝聚力量参与市场竞争。 文章 概述了国内、国外各个阶段各个流派的企业沟通管理理论,分析了现代 企业管理 强调以人为本理念的总趋势。 1 国外研究 古典组织管理沟通理论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由以家庭式生产为基础的亲属关系沟通,逐步向工厂规模生产的业务关系沟通转变。工厂雇主对雇佣的控制监督,雇佣之间的劳动分工和层次差异,使得组织中内部沟通管理愈加复杂。 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极大地影响到现代企业的管理。这种理论,是上级对下级单向的层层控制与命令,工人只管接受指令而不考虑指令的对错,更不会向老板反馈。这种人际沟通方式是被动的,仅局限于传达指令和传递信息。 马克斯·韦伯发展了泰罗理论,提出了官僚制。他强调,组织中的每个人各有分工,责任明确,按章办事,消除个体情绪和个人感情。也就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合法化,命令是一种职责,接受命令也是一种职责,成员之间的沟通,是下级对上级基于组织制度的绝对服从。 人际关系管理沟通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军队和私有工厂为劳动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工厂涌入,使得劳资之间管理成本大大增加,沟通问题进一步突出。同时,军方、厂方和工会的接触日益频繁,客观上要求和促进了相互之间的沟通理解。 在此之前的1924年,梅奥主持了著名的“霍桑实验”,得到了改善组织内部人际关系,尊重员工情感社会需要,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研究结论。1938年巴纳德提出,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沟通,鼓励和协调员工按照共同的目标一致行动。 人力资源管理 沟通理论 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主要国家的产业调整,大量劳动人口向第三产业转移。7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各国经济参与到国际化竞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力因素特别是新型管理型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逐渐落后以至被淘汰,人力资源理论应运而生。 最具代表性的是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强调组织中的个体成长、发展和潜力开发,逐步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的五个层次的发展需要,沟通实际上是个体在组织中获得较高层次的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阿吉里斯的成熟-不成熟理论认为,个体发展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他主张改革组织,以满足不同阶段下组织与个体之间的目标行动的统一。麦格雷的X-Y理论认为,管理的根本任务是使员工通过组织目标的整体实现而达成个人目标的实现,即我们后来所谓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上述理论,都要通过管理沟通手段来实现。 2 国内研究 多年以来,国内在管理沟通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了三种理论:第一种理论认为人是经济人,即企业的效率来源于严格的管理 ,严格就是最大的爱护,必须加强对员工业绩的严密考核,所以管理沟通工作似乎不必要。第二种理论则认识到人更是社会人,是需要尊重的,而激励则是对员工的最好奖赏,所以管理沟通工作局限于物质和精神激励。第三种理论则超过了前两种理论,认为人是 文化 人,管理之道即在于以情度理,特别强调企业内部的沟通。在第三种理论指导下获得成功的企业典范,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流行和倡导的企业管理的风向标,更是国有企业在实施改革中确保稳定和推进发展的良药。 很多公司深刻认识到,管好人才能做好事,以人为本才能服务社会。通过理清并解决内部存在的思想观念落后、管理体系陈旧、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借鉴和发展现代企业管理理论,重视沟通,加强协作,提出“以制度和文化为驱动力”的战略型发展理念。 3 发展趋势 纵观近现代管理人性观的演进,物和人作为两种基本的管理对象始终贯穿其中。然而,人的因素在演进中逐步占据了核心地位,人本管理早已深入到企业的内部。现代企业管理中,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和追求经济效益摆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现代企业管理在强调社会责任的前提下,仍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的追求目标。因此,抓好现代企业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需要有一种能够实现企业互动协调发展的途径——沟通。正确良好的沟通是成功企业的经营之道,也是增进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办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工作制度理念是静止的,而有效的管理沟通方式是灵活的,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更良好的管理沟通方式,以谋求企业生存和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沟通管理论文篇二 论企业沟通管理 摘要:企业的管理离不开沟通交流,企业对内对外的管理沟通不畅,会导致一系列的严重问题。本文着重阐述了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和内部交流不畅导致的后果,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沟通管理重要性;沟通途径 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却又常常被人们忽视。没有沟通,就没有企业的成功,严重的将导致创业失败。企业内部良好的沟通文化可以使所有员工真实地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管理,既可以使管理层工作更加轻松,也可以使普通员工大幅度提高工作绩效,同时还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战略意义上重视沟通。 一、沟通管理的重要意义 所谓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逐渐广泛传播的过程。著名组织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沟通是把一个组织中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沟通不良几乎是每个企业都存在的老毛病,企业的机构越是复杂,其沟通越是困难。往往基层的许多建设性意见未及反馈至高层决策者,便已被层层扼杀,而高层决策的传达,常常也无法以原貌展现在所有人员之前。 沟通管理是企业组织的生命线。管理的过程,也就是沟通的过程。通过了解客户的需求,整合各种资源,创造出好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客户,从而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企业是个有生命的有机体,而沟通则是机体内的血管,通过流动来给组织系统提供养分,实现机体的良性循环。沟通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实质。 二、沟通管理的作用 沟通有助于改进个人以及群众作出的决策。当遇到急需解决的问题,管理者就需要从广泛的企业内部的沟通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情报,然后进行决策,以迅速解决问题。下属人员也可以主动与上级管理人员沟通,提出自己的建议,供领导者作出决策时参考,或经过沟通,取得上级领导的认可,自行决策。企业内部的沟通为各个部门和人员进行决策提供了信息,增强了判断能力。 沟通促使企业员工协调有效地工作。企业中各个部门和各个职务是相互依存的,依存性越大,对协调的需要越高,而协调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实现。没有适当的沟通,管理者对下属的了解也不会充分,下属就可能对分配给他们的任务有错误的理解,致使不能正确圆满地完成,导致企业在效益方面的损失。 提高员工的士气。沟通有利于领导者激励下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氛围。沟通可以使领导者了解员工的需要,关心员工的疾苦,在决策中就会考虑员工的要求,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如果领导的表扬、认可或者满意能够通过各种 渠道 及时传递给员工,就会形成某种工作激励。同时,企业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更离不开沟通。思想上和感情上的沟通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消除误解、隔阂和猜忌,即使不能达到完全理解,至少也可取得谅解,使企业有和谐的组织氛围。 三、企业沟通交流存在的问题 在不断的管理实践中,我们感到许多企业在内外部的沟通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企业的管理沟通不畅,会导致包括企业形象受损、员工凝聚力下降、人才流失、消费者转向竞争者等一系列问题,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将产生严重的影响。以下仅从内部交流谈谈看法。 从企业创造价值的角度看,在产品或服务的增值过程中,员工是企业价值的传递着,尤其是在一些服务型的行业,员工代表了消费者心目中的企业形象,所以应该以员工为本,使企业与消费者有机结合。企业的行为只有首先让员工感动,才能感动消费者,才能感动市场。但是很多企业与员工沟通的时候,就犯了许多错误,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在一些组织中,领导人习惯于把自己管理的对象视为没有个性、没有创造性、没有独立意志的纯粹执行者,或者视为随时有可能偷懒、损害组织利益的可疑分子。在这样的心态下,造成了权力的过分集中和领导人的绝对权威,一方面限制了员工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另一方面造成了交流途径狭窄或不通畅,使得很多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变得不完整,甚至掺杂了较浓的主观色彩,从而使理解与再次传达落实出现问题,导致信息失真。这样既不利于组织的工作效率,也会使信息发生扭曲,导致员工的凝聚力下降,或上下级、平级间的猜疑,造成内耗过大。 企业的决策机制缺乏民主。很多企业重大举措出台之前,忽视了基层员工的参与,致使他们的意见建议不能及时反馈的高层决策层,因此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缺失,消极怠工的现象比较普遍。此外针对员工管理的 措施 制定后忽视了向员工解释说明的环节,导致员工对政策抵制情绪大,影响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绩效评估缺乏反馈。许多单位存在对绩效评估反馈不重视的现象,员工除了被简单的告知考核结果进而得到相应的奖励和处罚外,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均一无所知,更不用谈以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了。 四、沟通管理的途径 如何使沟通更顺畅呢? 首先,让管理者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是管理的高境界,许多企业管理问题多是由于沟通不畅引起的。良好的沟通可以使人际关系和谐,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达成绩效目标。沟通不良则会导致生产力、品质与服务不佳,使得成本增加。应对员工和顾客给予应有的重视,采用换位思考方式,站在员工和顾客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使相互间有更多的理解,沟通更顺畅。 其次,公司内建立良性的沟通机制。沟通的实现有赖与良好的机制,包括正式渠道、非正式渠道。员工不会做你期望他去做的事,只会去做奖罚去做的事和考核他去做事,因此引入沟通机制很重要。应纳入制度化、轨道化,使信息更快、更顺畅,达到高效高能的目的。 第三,从“头”开始抓沟通。企业的老总、老板是个相当重要的人物。老总必须以开放的心态来做沟通,来制定沟通机制。公司文化即老板文化,他直接决定是否能建立良性机制,构建一个开放的沟通机制。老总以身作则在公司内部构建起“开放的、分享的” 企业文化 。 第四,以良好的心态与员工沟通。与员工沟通必须把自己放在与员工同等的位置上,“开诚布公”、“推心置腹”、“设身处地”,否则当大家位置不同就会产生心理障碍,致使沟通不成功。沟通应抱有“五心”,即尊重的心、合作的心、服务的心、赏识的心、分享的心。只有具有这“五心”,才能使沟通效果更佳,尊重员工,学会赏识员工,与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地分享知识、分享 经验 、分享目标、分享一切值得分享的东西。 某种意义上讲,现代企业管理就是沟通,沟通的确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实质和灵魂,所以沟通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课程,提高自己的沟通技能应该上升到战略高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高度重视沟通,重视沟通的主动性和双向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进步得更快,企业才能够发展更顺畅更高效。 企业沟通管理论文篇三 浅议企业管理中的有效沟通 在企业组织内部,信息交流对于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完成企业的使命,达到企业预期的目标和员工的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谓信息沟通就是企业组织内部的成员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实现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1.沟通的功能 有效的人际沟通是释放和缓解压力、增强自信心、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团队凝聚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员工和管理者之间可以顺畅沟通的时候, 员工的工作情况就可以及时反映到管理者那里,这必将在企业内部形成亲密、融洽、协调的关系,避免了紧张、怨愤等情绪,从而使工作效率倍增。沟通是任何企业所不可或缺的功能,也是经营管理的一个过程。无论工作管理上,或是在员工的培育和管理上,一概都要通过交流。保持经常的意见交流和相互交往的企业将是一个十分有凝聚力的企业, 也将是一个战无不胜的企业。 2.沟通可缓解员工压力 科学研究发现,压力过大将直接导致冠心病、高血压等各种亚健康症状,人体免疫力随之下降。由于压力的困扰,造成如缺勤率、 离职 率、事故率高以及体力衰竭、精神恍惚、效率缺失、抑郁症和自杀等一系列心理和病理的后果,并最终影响企业的绩效。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和谐的人际关系可带来愉快的情绪,产生安全感、舒适感和满足感,可以减少孤独感、恐惧感和心理上的痛苦,并能宣泄不快情绪,从而减少心理压力。相反,人际关系紧张常造成抑郁、烦躁、焦虑、孤独、憎恨及愤怒等不愉快的情绪, 强烈而持久的不良情绪反应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功能降低,不利于身心健康。 工作狂 工作狂指沉迷于工作、长时间工作不休息的人。工作狂的心理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沉溺行为”与“强迫行为”。他们工作成瘾,不工作就觉得不自在、痛苦、无所事事。长期超负荷工作,会对人产生压力。而来自工作、事业的压力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危害。长期处在激烈竞争的气氛中,会使人的心理总是处于紧张、苦闷、恐惧和不安等状态中,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自己又不具备足够的解决能力,就会产生悲观、失望、抑郁、消极的心态。 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者是指那些事事过度追求完美、甚至“为了万一,不惜一万”的人。强迫型的完美主义会导致自我挫败,工作效率、人际关系、自尊心受损。由于完美主义者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做事 方法 的“绝对正确”上, 往往忽视他人的情感,对做事不到位者容忍度非常低,把对待事情的态度和方法完全照搬到对待人上,把人当作可以随便指责、发泄的机器,这样常常伤害别人,影响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导致自己陷入孤独的境地。。 职业枯竭 职业枯竭一般表现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怎样做;无端担心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而影响到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困惑自己究竟会走向何方,对前途缺乏信心开始抱怨所在单位的人事、组织结构,将责任归咎于同事家庭不再是缓解压力之源,反而加重了心理的负担等。 以上各种情况产生的压力都会导致员工情绪的降低, 从而在企业中弥散,形成一种压抑、消极、悲观的组织氛围,使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大大降低,士气低下,缺勤率、离职率及事故率上升,工作中的人际冲突增加,招聘、培训等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高,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下降。 3.沟通的障碍 要解决员工的各种压力问题,就必须与之沟通。但企业在与员工沟通时必须要让对方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达到意见的沟通,如果沟通不够完善就会出现沟通的障碍。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沟通的障碍呢?主要原因如下: 意见交流本身的含糊其辞 主管说的话听不懂,或是从主任那儿发出的文告意思不明,于是不知怎么办。如果每一件事,都要向主管问个清楚,但又怕主管会因此而产生反感,于是员工可能会按照自己的思维做一个适当的猜想。等到工作做完了,员工向主管 报告 时,就会碰钉子。 解释不同 在传达意见时,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口头说明,这种文字和口头说明,常常因员工的学历、社会资历的不同,而产生的见解也会不同,从而在意见沟通上会发生出入。 断章取义 大家在意见交流的时候都有一种观念“对于许多事情,只要适当地处理好重点即可,其余的就可以不管了”。如果组织机构过于庞大,中间层次太多,在进行这种信息沟通时,各级主管部门都会花时间把接受到的信息自己甄别,一层一层的过滤,然后有可能将断章取义的信息上报。 4.有效沟通的对策与建议 要增强沟通意识。企业的领导者必须真正地认识到与员工进行沟通对实现组织目标十分重要, 要领导企业建设良好的沟通文化,营造健康的沟通环境。我们企业的一些管理者由于缺乏沟通意识,习惯于坐在办公室等人上门请示、汇报,凡事喜欢做批示、下命令;政策出台时不征求员工意见,使之不能有效贯彻;如果领导者通过自己的言行认可了沟通,使这种观念逐渐渗透到组织的各个环节中去,将会有效地提升企业效益。 要把握沟通原则。①把握主动原则。无论领导与员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本部门与其他部门,都不能等出了问题、有了矛盾、影响了工作和感情之后才被动地去沟通。每个人都要主动地率先把心交出去,用真心换回真情。②把握双向原则。沟通不是单向的说教,而是心灵的碰撞,是相互了解、理解与谅解。③把握换位原则。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抱怨别人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但只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他的感受和想法,心态就会平和很多。④把握尊重原则。双方沟通时要充分体现尊重,无论职、学识、经历如何,尊重是共同的需求。尤其是领导要尊重部属、长辈要尊重晚辈、知识型年轻人与经验型年长人要相互尊重。 要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语言文字运用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使用语言文字时要简洁、明确,叙事说理要言之有据,条理清楚,富于逻辑性;措辞得当,通俗易懂,不要滥用词藻,不要讲空话、套话。非专业性沟通时,少用专业性术语。。 要学会有效倾听。在沟通过程中主管、项目管理者和员工应学会有效的倾听。有效的倾听能增加信息交流双方的信任感,是克服沟通障碍的重要条件。可以借助手势语言和表情动作,以增强沟通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对方容易接受。 企业内部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是一个复杂而又必须予以解决的问题。但是,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当很好的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实现对员工的控制和激励,为员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猜你喜欢: 1. 企业人性化管理论文 2. 在企业管理中如何加强沟通管理 3. 沟通管理论文三千字 4. 企业内部沟通论文

旅游企业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范例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旅游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范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殷杰,郑向敏.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生态系统安全评估与安全格局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4):60-65.

[2]范高智.基于Web技术的旅游智慧管理平台构建[J].现代电子技术,2018,(11):69-72.

[3]付景保,王子铭,乔冬梅,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以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生态经济,2017,33(3):137-141.

[4]刘华明,全红,刘诗涵,等.旅途无忧旅游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33):89-91.

[5]高璐.大数据在现代旅游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112.

[6]郭士琪.基于神经网络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4):185-186.

[7]李杨,李海东,施卫省,等.基于神经网络的土壤重金属预测及生态风险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26(4):591-597.

[8]迟睿,苏翔,滕瑜.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科研绩效评价建模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1(4):525-530.

[9]陈鸿俊,杨海涛.RBF神经网络在高职院校教师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2):72-73.

[10]邵伯乐.基于禁忌算法和RBF神经网络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8,25(3):54-57.

[11]余东升,陆青,冷亚军,等.基于B/S模式的自助旅游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19):61-62.

[12]张敏娜,刘新颜.基于旅游资源整合目标的现代旅游物流管理[J].物流技术,2014,(11):175-177.

[13]王磊,杨晓霞,向旭,等.乡村旅游开发风险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城口县河鱼乡为例[J].生态经济,2019,35(4):140-145.

[14]罗景峰.乡村旅游客体安全风险评价及实证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7,34(3):96-103.

[15]罗景峰.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2017,38(1):38-41.

[16]周俊延.浅谈从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07):70-71.

[17]金龙.我国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与应对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2):330-331.

[18]黄利剑.基于双因素理论探讨乡村旅游管理措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06):34-36.

[19]吴晓,吕红波.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创新探究[J].中国商论,2019,(17):72-73.

[20]吴杰.论我国旅游行业管理中的政府行为与旅游管理体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

[21]符大鹏.关于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分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1):24.

[22]梁军利.浅谈现代旅游经济的研究和管理[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55-56.

[23]于宏.探析信息化建设下的现代旅游管理方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4):733-734.

[24]余小英,李文德,杨凌瀚,明杰.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徒步旅游管理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乡村科技,2019(17):56-57.

[25]张晶.酒店与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走向研究[J].度假旅游,2018(12):59-60.

[27]欧蕾.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旅游管理职能探究[J].当代旅游,2018.

[28]傅岩.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旅游管理职能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

[29]李泓颖.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3):16.

[30]席坤.在旅游管理中的新媒体应用研究[J].度假旅游,2019(01):123.

[31]赵艺霜.试论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J].度假旅游,2018(12):25.

[32]邓江晟,汤海磊.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演变与启示[J].经贸实践,2018(7):205.

[33]官长春.新时代县级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12(4):72-77.

[34]周蕊.现代旅游管理中新媒体的应用研究[J].智库时代,2018(40):283+285.

[35]李养兵.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2018(11):63-64+66.

[36]黄细嘉,梅文斌,谢珈."元治理"视角下全域旅游治理体制的构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9(5):67-73.

[37]姜文琼.知识经济与现代旅游企业管理创新[J].丝路视野,2017,(6):34.

[38]侯志强,樊玲玲.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旅游目的地发展路径——以福建省为例[J].开发研究,2018(1):76-80.

[39]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老挝旅游[Z].万象:老挝国家出版社,2011.

[40]何继燕,赵红波,明珠.大数据时代下旅游管理平台的构建[J].信息记录材料,2018.

[41]杨帆,朱定秀,程晓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基于高校A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池州学院学报,2014(6):139-142.

[42]赵桂莲.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与就业岗位关系问题之探讨[J].中国市场,2014(24).

[43]李伯伟,赵本谦.浅谈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思路[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4,2(4):9-10.

[44]曹春丽.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45]秦永红.宗教文化与旅游经济[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3).

[46]李楠.散客旅游心理及管理营销初探[J].职大学报,2018(06):118-121.

[47]王晓巍.散客旅游心理及管理营销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4):68.

[48]易玉婷,唐欣然,刘桓妗.基于心理行为分析的散客旅游服务技巧[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1):50-51.

[49]时春霞.散客旅游心理和管理营销解析[J].职业,2016(28):78-79.

[50]冯大成.散客旅游者旅游动机及体验质量研究文献综述[J].商品与质量,2016(S7):48-49.

[1]孙小黎,王讯.中小企业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艺术[J].当代经济,2003,(7).

[2]陈文杰.危机的管理与规避[N].中国旅游报,2003,(5).

[3]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中信出版社,2001.

[4]戴斌,杜江,郭鲁芳.旅行社管理[M].北京:教育论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纪俊超.试论旅行社的危机管理[J].旅游管理,2003,(4).

[6]黄非,胡亚萍,贺鹏.浅谈“危机管理”在旅游业中的运用[DB/OL].

[7]李团辉.我国旅行社实行垂直分工体系的障碍因素[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6,(4).

[8]王春雷.中小旅行社的'经营困境与创新对策研究[J].学术探索,2004,(5).

[9]黄吕波.关于旅行社低价格竞争之原因的综述[J].桂林旅游专科学校学报,2006,17(8).

[10]甘露.刘海燕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6,(1).

[11]刘怡,李月.高洁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2006,(2).

[1]保罗·杜盖伊,斯图尔特·霍尔等.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Ml.商务印书馆,23:251

[2]崔凤军.城市旅游的发展与实践〔M].中国旅游出版社,26:P65

[3]程金龙,吴国清.我国旅游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刀.旅游学刊,24(2):93一94

[4]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M].江苏人民出版社,26:117

[5]邓湘南,张筝,蔡小于.乡村旅游的文化体验营销研究闭.乡镇经济,28(6):97

[6]顾朝林,宋国臣.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闭.城市设计,21,25(3):7

[7]胡燕雯,张朋.试论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业发展〔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3(3):49一5

[8]胡允银,陈睿,王超.学会吸引眼球-浅谈注意力经济[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4(4):89一9

[9]姜辉.城市精神与现代城市形象的塑造[J].商业时代,27,1:4

[1]蒋志杰,吴国清,白光润.旅游地意象空间分析-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2):32

[11]李瑞.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34):494并95

[12]刘小林.对我区旅游营销形势的认识与分析闭.西藏大学学报,1994,12(4):56

[13]李彦亮.文化在营销中的作用闭.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6(5):117

[14]毛金凤,杨莉,石玉.决定旅游产业市场结构的因素:旅游文化营销的媒体传播闭.商场现代化,27(l):282

[15]麦晓霜.浅论中国旅游营销发展历程[z].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6(5):116

[16]马志强.论软实力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闭.商业经济与管理,21(4):32

[17].跨文化市场营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2:23一24

[18]齐善鸿,焦彦.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规律的文化营销阴.消费经济,27,8(4):25

[19]秦学硕.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闭.经济地理,22(2):116一117

[2]沈福熙.城市意象-城市形象其情态语义闭.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1]魏心宇.浅析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7,(90):9-10.

[2]王青.信息技术在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考试周刊,2017,(91):143.

[3]谷静.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化旅游人才供给研究[J].林区教学,2017,(11):26-27.

[4]陈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开发农村体育旅游资源的研究--以珠海市金湾区为例[J].考试周刊,2017,(A1):139-140.

[5]记者李丹特约记者刘进勇.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实处打造精品项目阳光工程[N].中国石油报,2017-10-23(001).

[6]王铭俊彭艺.湖南推进美丽乡村建设[N].中国环境报,2017-10-20(007).

[7]特派记者况昌勋.为海南牢记使命呵护绿水青山点赞[N].海南日报,2017-10-20(A05).

[8]施华赟.精准“治未病”守土当如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10-20(003).

[9]本报记者苏玉君孙楠杨笑雯.大湖湾生态新区西北内陆的城镇化样本[N].中国气象报,2017-10-20(005).

[10]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万宏.兰州激发内生动力全力推动文旅产业[N].兰州日报,2017-10-20(006).

[11]张海英.“故宫服务”可否在全国景区推广[N].中国商报,2017-10-20(P02).

[12].惠民工程助推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N].商洛日报,2017-10-20(007).

[13]记者郭猛王思达.“走遍秦皇岛”,用脚步丈量出了什么[N].河北日报,2017-10-23(009).

[14]平裕强.陵川交警大队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N].太行日报,2017-10-23(003).

[15]记者汪瑛.精准扶贫咱们一起奔小康[N].商洛日报,2017-10-20(006).

[16]杜珊记者强犟.奋力脱贫攻坚打造美丽西寺[N].西部法制报,2017-10-21(004).

[17]通讯员葛卉黄旭峰.农行广东分行农家乐贷农民创业好帮手[N].农村金融时报,2017-10-23(A05).

[18]窦群.践行“两山”理论推进国家公园建设[N].中国旅游报,2017-10-23(003).

[19]本报记者冯颖.景区创新升级筑牢石家庄旅游根基[N].中国旅游报,2017-10-23(A01).

[20]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乐天茵子.既有住宅安装电梯或将有章可循[N].合肥晚报,2017-10-24(A08).

[21]本报记者吕晶.精准招商助力追赶超越[N].榆林日报,2017-10-23(003).

[22]记者王艺.我市旅游行业智慧化管理再上新台阶[N].大连日报,2017-10-22(006).

[23]本报记者崔振海通讯员陈艳迪.让“天生丽质”变身“美丽经济”[N].山西经济日报,2017-10-26(007).

[24]本报记者杨淑珍通讯员孙海韬张大鹏.“这里的警察能力与颜值俱佳”[N].人民公安报,2017-10-30(006).

[25]本报记者梁文艳.马遥的“教学梦”做当代有为的青年教师[N].中国产经新闻,2017-10-26(003).

[26]特约记者谭玉玲.让大丹霞旅游发展充满“智慧”[N].韶关日报,2017-10-23(A07).

[27]记者杨艺华通讯员曲易伸张涛.全国统一版本离境退税系统海南上线[N].海南日报,2017-10-25(B02).

[28]本报记者刘斯会.凯撒旅游前三季净利增长超四成[N].证券日报,2017-10-30(C03).

[29]记者朱家芬.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N].楚雄日报(汉),2017-10-24(001).

[30]记者吕丽霞.商南落实责任规范程序加快提案办理[N].商洛日报,2017-10-27(003).

[31]记者董娟通讯员梁泽仁卢琳.省统计局经济形势调研和统计工作督查座谈会在朔召开[N].朔州日报,2017-10-24(001).

[32]肖相波.青岛:不断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N].中国旅游报,2017-10-31(002).

[33]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旅游学院张青.通过收益管理提升民宿经营水平的要点[N].中国旅游报,2017-10-31(003).

[34].以全球视角,创新实现餐旅行业可持续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7-10-31(A06).

[35]刘剑飞.故宫“全网售票”体现管理智慧[N].中国审计报,2017-10-23(007).

随着国际经济的全球化,旅游业更加繁荣,因此对旅游的管理要求也随之提高,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本科旅游管理论文题目,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1、论旅行社对散客的服务方式

2、浅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

3、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4、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5、旅游网络预定系统的战略研究

6、文化旅游与文化市场建设

7、谈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8、主题公园高效益的成因探究

9、浅谈旅游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及其开发利用

10、论城市在旅游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11、关于旅游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

12、浅析影响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13、整体产品观念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4、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15、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

16、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7、论旅游服务的国际标准及我国的接轨方式

18、论旅游景观的视觉形象及其对景点开发与经营管理的意义

19、关于商用旅游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想

20、论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视觉影响问题

21、旅游与社会互动关系初论

22、旅游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23、论导游的品质对服务的影响

24、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25、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26、旅游发展对风情民俗资源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27、需要层次论在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中的应用

28、旅行社经营机制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9、旅游广告媒体对旅游的影响研究

30、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影响因素分析

31、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

32、浅谈形体语言在旅游服务中的运用

33、论旅游饭店集团的成长方向

34、旅游饭店顾客导向定价模式浅析

35、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分析

36、浅论我国商务旅游开发

37、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

38、知识经济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39、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问题初探

40、旅游企业品牌战略探讨

41、中国旅游教育与培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42、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

43、旅游购物的投诉心理及服务对策

44、饭店服务人员个人能力培养途径

45、饭店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探讨

46、旅游保险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47、浅析我国国有饭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48、旅游业的网络营销发展态势及对策

49、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策略初探

50、旅游开发中人文景观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51、如何树立优秀旅游区域形象探讨

52、生态旅游在我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53、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54、浅论星级服务

55、试析旅游品牌效应

56、导游的语言魅力

57、湖南旅游商品的开发思路

58、如何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

59、旅游服务质量之我见

60、试论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

61、试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62、浅论旅游促销

63、浅论发展旅游业与扶贫

64、浅论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65、浅论旅游的名牌效应

对做好旅游管理的探讨

摘要: 如何做好旅游管理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旅游人文资源开发以及应对旅游危机管理两方面阐述了旅游管理的思想。

1旅游管理要加强在人文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建议

促进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统一自然资源不管多么美丽,没有人的参与就失去意义,没有人文的氛围就失去了颜色。以杭州西湖为例,是我国独有兼具美丽的湖光山色和悠久历史文化韵味的景区,这里孕育的文化非常丰富。既有家喻户晓的白蛇娘子传奇,又有文人墨客留下的象“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佳句。这些资源都可以在西湖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西湖旅游区的各个景点,可以充分利用名人故居这一旅游资源。游客在游山玩水之间,也可以充分了解到西湖文化的历史和典故,同样也可以利用杭州的民俗艺术团体在西湖景区表演西湖文化的传统民俗节目,巧妙的将文化资源和自然景物结合起来,使得游客更容易理解杭州,实现西湖景区的人文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保护西湖资源,对西湖的生态、水质、卫生状况加强保护和监督。

努力发掘人文历史旅游资源我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众多的文化资源,像龙舟赛、元宵灯会、清明踏青、五月花会、八月观潮、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十月庙会等民俗活动,开发利用条件极其优越。要充分利用这些民俗文化,重点打民俗旅游,这样不仅可以为当地的旅游产业带来巨大的收入,也会对当地的城市发展和定位等具有很好的作用。

提高人文素质,完善旅游设施文化旅游具有文化传播和交融的作用,具有很强宣传作用,旅游就像一张名片,在带给游客旅游资源享受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形象进行了宣传。从事旅游资源服务的人员素质对旅游形象具有重要影响,在旅游景点的一些人性化的配套设施对旅游地形象也有重要影响。好的人文素质、礼貌切近的服务态度会对旅游者带来很大正面的影响,会提高游客对旅游满意度,进而对整个城市的形象具有更好的印象。旅游设施的完善程度也会对游客带来不同的感觉,游客在旅游时一般比较放松,一些人性化的设施会让他们感觉很亲切,一些带有游客可认知的语言无疑会增加亲近感。

优化资源配置,改进旅游经营策略和其他产业一样,人文旅游产业的开发、经营等需要进行细化研究,所不同的是一般其他企业开发的是有形产品,而人文旅游产业开发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产品,产品的质量通过旅游群体的满意程度体现。开发怎样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市场前景如何、如何合理规划使得资源配置优化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旅游产品经营策略都需要因地制宜、通过对人文旅游产业的科学研究实现。目前,我国很多旅游景点在人文旅游开发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①通过加强在人文旅游产业方面的研究,使得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更加成功,则可以大大减小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风险;②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值得关注,不同的旅游资源如何配置更加合理,如何配置才能更加吸引旅游者,使得运行成本降低,产业收益增加,这些方面也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③人文旅游产业的经营策略非常值得研究,并非景点门票价格定得越高,旅游产业的收入就越多,不同的旅游景点采用联合消费还是单项消费更好也需要根据消费者的旅游消费心理和旅游景点的具体情况确定。

2加强旅游危机管理的措施

旅游业是一个相对脆弱的行业,由其自身所具有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决定了她的触角极大地延伸到其他各个行业领域,使得外界瞬息的变故都牵动着整个旅游行业敏感的神经。旅游危机已成为世界许多地区的旅游业上空的阴云,良好的危机管理成为旅游业——这个应优先考虑快乐和关照产业的急迫需要。

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一种竞争意识、超前意识、鞭策意识,也是一种凝聚剂。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在感觉危机、认识危机的前提下,经常地、系统地讲形势、讲问题,使员工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和与企业共同承担危机与风险的主人翁责任感。居民与旅游者要强化安全意识,强调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确保平安健康也是一种增收途径。

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应是政府危机管理的核心和重点,作为旅游地区政府应首先树立危机意识,加强旅游危机战略性研究,从根本上防止危机的形成和爆发或将其及早制止于萌芽状态。

建立预警机制,实施预防管理在建立旅游灾害预警机制方面已经达成普遍共识。所谓"旅游预警制度",主要是有关部门在国内外发生疫情、战争、社会问题、自然灾害等影响旅游的事件,予以发布并警示,从而有利于旅行社和游人预见问题,并主动采取积极的安全措施。

建立应付旅游危机的应急机制旅游危机爆发后,最紧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快速反应机制,尽量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灾害、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实施有效抢救,减少人员伤亡;在疫情发生时,防止疫情扩散;在治安事件发生后,尽快侦破案件,惩治违法分子,保护受害人,处理善后事宜。因为自然灾害导致旅游地暂时不能接待旅游者,及时告知旅游者,减少旅游者的期待成本和预期心理,有利当地旅游市场的恢复。

旅游危机过后尽快采取措施复苏旅游业首先,旅游危机过后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促销活动。其次,要利用媒体重树区域旅游形象。旅游危机之后,要尽快挖掘正面报道的价值,予以针对性的促销。第三,做好事件旅游营销,加大市场对旅游地的关注。

总之,当组织或个人面对危机时,应当把社会公共利益放在核心地位,及时反应、控制、补救、总结,并有意识地将危机转化为契机,因势利导,借题发挥,将损失减小到最少。旅游行业是很脆弱,但不经磨练、不经危机,这个行业永远都是脆弱的。作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努力构建比较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动本部门以及整个行业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如东.政府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及制度创新[D].同济大学,2006,(08).

[2]牛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7,(03).

[3]王咏.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的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05).

[4]张志娟.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D].厦门大学,2001.

[5]乌杰.浅谈旅游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策略[J].科技资讯,2008,(01).

旅游管理本科论文题目精选

旅游管理本科论文题目我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吧!

1.浅析现代酒店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

2.酒店人力资源外包管理存在的问题

3.浅谈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4.论旅行社对散客的服务方式

5.浅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

6.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7.旅游网络预定系统的战略研究

8.文化旅游与文化市场建设

9.谈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10.浅谈旅游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及其开发利用

11.关于旅游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

12.浅析影响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13.整体产品观念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4.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15.论旅游服务的国际标准及我国的接轨方式

16.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

17.论旅游景观的视觉形象及其对景点开发与经营管理的意义

18.论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视觉影响问题

19.关于商用旅游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想

20.旅游与社会互动关系初论

21.旅游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22.论导游的品质对服务的影响

23.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24.旅游发展对风情民俗资源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25.需要层次论在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中的应用

26.旅行社经营机制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7.旅游广告媒体对旅游的影响研究

28.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影响因素分析

29.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

30.旅游饭店顾客导向定价模式浅析

31.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分析

32.浅论我国商务旅游开发

33.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

34.知识经济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35.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问题初探

36.旅游企业品牌战略探讨

37.中国旅游教育与培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38.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

39.旅游购物的投诉心理及服务对策

40.饭店服务人员个人能力培养途径

41.饭店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探讨

42.旅游保险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43.我国新兴旅游形式的发展研究

44.提高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途径分析

45.旅游景区发展与保护问题思考

46.有关我国旅游消费问题的研究

47.自助旅游发展与管理

48.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

49.旅行社管理中导游工资机制改革研究

50.旅行社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51.饭店企业员工流失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

52.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创新

53.饭店如何进行商务旅客客源开发

54.导游职业道德缺失的防范与控制

55.旅游服务人员的挫折与心理保健

56.新的放假制度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57.旅行社旅游线路设计研究

58.饭店经营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59.试论饭店企业的客源市场定位

60.谈人力资源管理在饭店中的作用

61.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和新趋势

62.论旅游策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63.试论当今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得”与“失”

64.如何正确处理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65.入世后旅游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66.旅游企业经营效益评估方法的创新

67.旅游业风险的控制与回避

68.计算机技术在旅游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69.浅析我国国有饭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70.旅游业的网络营销发展态势及对策

71.旅游开发中人文景观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72.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策略初探

73.如何树立优秀旅游区域形象探讨

74.生态旅游在我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75.试析旅游品牌效应

76.如何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

77.试论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

78.试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79.浅论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80.我国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思考

81.旅游交通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及完善措施分析

82.古镇旅游开发及发展策略

83.试述导游风格的塑造及培养对策

84.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85.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86.旅游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构建

87.云南经济型酒店经营模式探析

88.浅论云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89.云南经济型酒店二线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90.旅行社计调人才素质提高及培养途径

91.略论中国旅游企业的品牌意识

92.旅游管理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研究

93.论供应链优化与饭店库存的动态管理

94.酒店集团财务管理分析

95.论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96.我国导游薪酬制度改革策略探讨

97.经济发达区城郊休闲度假村SWOT分析及其开发策略

98.杭州茶馆文化与城市休闲文化的初探

99.浅析影视旅游中以影视作品为媒介的旅游目的地营销

100.论体验经济视野中的旅游产品设计

101.旅行社不正当竞争现象、症结与对策研究

102.探讨如何加强我国旅行社的市场竞争力

103.旅游企业产品差异化经营不足之原因分析

104.环境保护与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05.论旅游企业员工素质与服务质量的关系

106.旅游对于民俗风情资源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

107.旅游利益相关者权益的保护与利益分配

108.试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

109.论企业文化建设在饭店管理中的作用

110.中国与其他国家旅游业的比较和启示

111.旅游服务语言艺术探讨

112.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社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113.乡村旅游开发与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114.试论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15.导游员管理模式探析

116.关于我国旅行社品牌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

117.试析旅游心理与散客旅游管理策略

118.试析旅游宣传中的心理策略

119.论网络经济多地点经济

120.文物古迹保护与开发的博弈研究

121.饭店大学生流失原因与对策研究

122.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对策研究

123.论旅游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重要性

124.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调查与保护研究

125.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126.京津冀都市圈构建对河北省旅游业的影响

127.试论工业旅游的特征及发展前景

128.河北生态旅游的发展探讨

129.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30.探析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行业政策的变化

131.网络化对旅行社经营的影响及对策

132.城郊旅游开发思路与对策研究

133.旅游饭店质量成本控制

134.饭店人力资源激励问题

135.试论旅行社的诚信经营

136.试论发展农业旅游的意义及对策

137.旅行社与旅游景区关系营销研究

138.旅游目的地安全事故探析

139.论导游在旅游地形象建设中的作用

140.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影响及制约因素

141.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策略研究

142.中国演艺旅游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143.自驾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144.信阳市茶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145.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战略探析

146.论社区参与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147.旅游市场细分中的旅游主体消费特征研究

148.探讨如何加强我国旅行社的市场竞争力

149.对我国旅行社品牌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

150.乡村旅游休闲化提升的目标与战略研究

151.浙江经济型酒店深化发展对策探讨

152.杭州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工程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初探

存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关于存货风险的论文

存货风险是指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企业存货管理不善等原因发生各种损失的可能性。以下是我精心准备的浅谈存货管理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摘要] 存货是企业重要的资产之一,存货管理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企业市场竞争的越加激烈,存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有通过实施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来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才能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存货管理问题措施

一、前言

一个企业若要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应当十分重视存货的管理。通过实施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来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才能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存货概述

我国存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2号存货》(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基本相同。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它是反映企业流动资金运作情况的晴雨表,往往成为少数人用来调节利润、偷逃国家税费、基金的调节器。存货区别于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不论是可供直接出售,如企业的产成品、商品等;还是需经过进一步加工后才能出售,如原材料等。

三、企业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存货是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它的存在势必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一般情况下,存货占企业总资产的3O%左右,其管理、利润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在不同的存货管理水平下,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差别是很大的。实施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通过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存货作为企业物流的重要成份,据营销学家估算,其成本降低的潜力比任何其它市场营销环节要大得多,如企业物流成本占营销成本的5O%,这其中的存货费用大约能占35%,而物流成本又能占产品全部成本的30~85%;在美国,直接劳动成本不足工厂成本的10%。并且在不断下降,全部生产过程只有5%的时间用于加工制造,余下的95%时间都是储存和运输时间。由此看来,降低存货成本已经成为“第三利润源泉”。在企业管理的其他环节成本降低潜力不大的情况下,在降低存货成本上下功夫已经是成本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最终所向。

四、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持有一定的存货,对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存货管理工作中经常容易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企业的存货管理应该从企业的孕育期开始,包括企业设立前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市场调查、企业住所的选择阶段。否则,诞生的企业可能因先天不足而夭折。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存货的收入、发出、结存缺乏真实记录。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3。流动资金占用额高。4。非正常存货储备量挤占了正常的存货储备量。5。管理不到位。

五、强化企业存货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正确选择存货计价方法。各种存货计价方法是因物价变动而产生的。若存货进价固定不变,不同存货计价方法将失去存在的必要。对于企业来说,选择哪种存货计价方法最好,主要看企业所在的角度,考虑的主要因素;另外还要看企业所经营存货的特点和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以及物价变动情况等。适合企业的存货计价方法才是最好的计价方法,企业才会从中受益。所以企业必须全面考虑、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企业的存货计价方法。

(二)避免低值易耗品核算缺陷。为改进低值易耗品的核算,建议将低值易耗品分为低值品和易耗品两类分别进行核算:将低值易耗品中的价值较低的,使用时间较长的低值品的金额分离出来,在五年内平均分摊,并在账面上留下5%的余额。对有余额存在的易耗品也在账面上预留5%的余额,待报废时再冲销;参考国际会计准则,对一些有长期使用价值的低值易耗品,将其金额归并为一个总额以固定资产核算;低值易耗品的明细核算,在做低值品的总分类核算的同时建立低值易耗品的明细核算制。1。领用卡制度。使用领用卡登记低值易耗品的领用、转移等情况。领用卡一般是卡随物,由领用人保存一份,仓库保存一份。2。明细分类账核算。低值易耗品的明细账一般按使用单位设置,由财会部门或者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仓库人员登记。按使用单位反映,监督低值易耗品的收发结存情况。

(三)做好存货管理中存货的纳税筹划。存货的纳税筹划,重点是在符合税法规定范围内,使其成本最大化,从而达到节税之目的.。纳税人的各种存货应以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纳税人外购存货的实际成本包括购货价格、购货费用和税金。计入存货成本的税金是反映购买、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货发生的营类税、关税、资源税和不能从销项税中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企业避免被调低进货成本的纳税筹划途径主要有:1。应取得合法凭证并妥为保存,否则会被税务机关按当年度、当地同一货品的最低价格核定进货成本,并处以罚款。2。进货价格不能明显高于时价,除能提出正当理由或证明文件予以认定外,税务稽查机关可能按时价(即较低价格)核定进货成本,企业应特别注意。

(四)提高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途径分析。企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企业存货管理水平:1。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使账、物、卡三相符。存货管理要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对货到发票未到的存货,月末应及时办理暂估入库手续,使账、物、卡三相符。2。采用ABC控制法,降低存货库存量,加速资金周转。通过ABC分类后,抓住重点存货,控制一般存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从而有效地控制存货库存,减少储备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3。加强存货采购管理,合理运作采购资金,控制采购成本。这样,既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又有效地控制了采购成本,加速了资金周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4。充分利用ERP等先进的管理模式,实现存货资金信息化管理。要想使存货管理达到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就要使企业尽快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如ERP系统。利用ERP使人、财、物、产、供、销全方位科学高效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降低库存,使存货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六、结束语

存货管理是企业思想上提高认识,明确保管工作的重要性和职责所在。作为企业流动资产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是每一位经营者和决策者都不可忽视的重点。不把好这一关,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有可能会化为乌有。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充分重视存货管理工作,使存货管理在各行业中能起到它真正的作用,从中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更好地优化企业的存货管理。

参考文献:

[1]凯瑟文琳、斯腾詹,《成本管理精要》,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10。

[2美国管理行政学院,《成本控制最佳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1。

[3]史蒂文。M。布拉格,《存货管理最佳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1。

[4]杨和茂,《决胜千里――卓越成本关咯之道》,广州经济出版社,2006。2。

存货是满足企业正常生产和销售需要而持有的流动性资产,是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重要经济资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存货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企业存货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管理人员对库存商品进行全面的管理

《纵横中小企业ERP管理软件》始终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监管,实时提供各种业务数据,全面反映货品的生产、进、销、调、存和成本、毛利,以及应收、应付等资金往来情况。参与经营预测和决策,是制造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理想选择。她以业务为基础,财务为核心,整个系统一体化设计,功能流畅,操作方便,界面美观友好。包括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仓库管理、帐务系统等子系统。可以帮助企业仓库管理人员对库存商品进行详尽、全面的控制和管理;

(二)帮助库存会计进行库存商品的核算

1950年,在建立国营贸易企业统一会计制度的同时,确定批发商品核算采取永续盘存制和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的办法,但其具体核算 方法 ,却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大商业财会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商品核算,建立健全商品账的控制体系,一般实行“三级控制”(在“库存商品”总账与库存商品明细账之间,按商品类别设置类目账),有的工业品批发企业经营品种繁多,则实行“四级控制”。

(三)库存分析可以为企业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1、计划管理材料总体计划(备料计划)项目部开工前编制材料总体需用计划,作为公司备料和项目部编制月物资采购计划的依据。根据材料总体计划量以及合同签订价或最近采购价自动生成材料的目标成本,用以控制材料的实际成本。

2、材料收发存管理

(1)材料入库时系统会提示此材料的合同签订价格,以防入库采购价格大于合同签订价。 在验收入库时能看到这个材料的计划量、已供应量以及供应余量,采购人员可实时了解自己的计划完成情况。能分别体现甲供材料、采购材料和调入的材料。直出功能可以实现入库即出库,节约了工作量,提高了效率。您可以按自定义的签批流程对材料入库单进行签批。

(2)材料出库能提示当前库存量。出库单价的计算方法可以按剩余平均价、先入先出价格灵活设置。能分别体现工程用材料、临设用材料、办公用料、设备用料、周转摊销的材料和调出的材料。可以按领料单位来查看领料情况,对于项目来说根据此可以考核外施队的用料情 况。可以按工程部位耗料,以便按部位把实耗材料与预算材料、计划材料进行对比,过程中对材料的消耗进行控制。您可以按自定义的签批流程对材料出库单进行签批。

(3)材料收发存情况查询根据入库、出库情况,系统按材料编码自动汇总材料的收发存情况。能按材料类别对材料的收发存情况进行查询。能自定义时间查询材料收发存情况。能查看材料的明细帐,便于历史及原始数据的跟踪。同一种材料可以按平均价格,也可按不同的采购价格查看材料的收发存情况。

3、材料结算、付款及欠款管理材料入库时与供应商或合同挂钩,系统自动生成应付帐款,填入实际付款数后,欠款自动生成。

4.发票管理每一张采购发票都可以和相应的入库和出库单关联,您可以很方便地看到发票额、发生额以及这张发票所对应的入库单和入库材料。可以按自定义的签批流程对发票进行签批。

5、材料成本管理系统自动按部位和时间把实耗材料、计划材料以及预算材料的量和价进行对比,以便过程中分析盈亏,采取控制策略。

(四)保证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实现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避免物品积压或短缺,保证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二、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存货管理内部控制不完善

内部控制是任何 企业管理 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任何一个企业忽视了内部控制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我国企业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存货的内部控制的问题首先体现在从存货入库到出库。

1.记录的时间差

首先,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记录的时间差异,企业购买的存货已经入库,但财务部门没有对其进行记录,尽管在预付货款账户中表明着采购的行为发生,但二者在时间上存在着很大的时间差异也存在着企业存货被挪用的风险。

2. 财务部门对实物没有控制权

尽管企业购买的存货在财务做了入库的处理,但财务部门对实物没有控制权,由于缺少对存货的定期盘点来核实是否实物和账 面相 符合,所以财务的记录只是对企业购买的存货进行账面的记录,存货很可能存在账实不符。账实不符还有可出现另一种情况,企业账务处理不规范,实现销售不做销售收入,不按实际结转库存产成品,对收回货款不列账,形成资金体外循环,造成存货账面数大于实际库存数,账实不符;部分相关联企业之间的货物转移,双方不签订代销合同,代销或赊销商品没有如实计入库存,形成实物数大于账面数;部分企业不按规定设置保管员岗位,不按规定设置明细账。

目前很多企业都没有制定和完善存货采购计划。如果一个企业存货流动的速度较快,特别是原材料部分,企业不仅需要考虑库存量和保证每天的正常生产的需要,如果是食品类生产企业还需要考虑原材料的保质期。如果企业的存货量过多,不仅占用企业的仓库和资金占用的增加,而且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如果过少不能保证每天企业的生产需要,而如果频繁采购存货发生的费用又会增加。

3. 企业缺乏对存货采购过程控制

企业缺乏对存货采购过程控制,特别是对采购的内部控制不完善,很多采购的存货都由一个人完成,那么对于采购存货的入库价格就会由采购人员自己决定,增加了采购人员营私舞弊的可能性,这样企业的采购成本就会大大增加了。其次,存货验收入库的手续的不规范。存货的验收时存货入库前的重要环节,很多企业忽视存货的验收,对与一些特殊材质的存货应该严格验收,以免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时候企业采购和验收时是同一个人,大大的增加了营私舞弊的可能性。企业容易忽视存货在领用的控制不完善,在领用过程中被员工私自盗用或者丢失都未能及时发现,给企业造成损失。例如:武汉金牛管业总公司组织对所属10多家企业进行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尤其在存货管理上暴露出许多问题,实际资产盘亏近40%,存货丢失损耗严重,账实不符,采购无控制、销售无监督,反映出存货占流动资产比率过高,存货周转速度缓慢,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由此可见缺乏对存货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缺乏先进的存货管理方法

而且对于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存货管理方法对企业存货的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企业缺少有效的存货管理方法。企业由于多种原因持有不同种类的存货,并且不同行业的存货种类和应用比重也不同,管理的方法也应该不同,应该有很多种。现在企业常用的存货管理方法有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存货储存期控制、存货ABC分类法、存货经济批量模型等方法。很多企业都只运用一种存货管理方法来管理多种存货,例如单独存货经济批量模式,经济批量模式是根据企业日常存货用量和相关的资金成本,运用数字模式求得企业最佳的持有量的方法,但是经济批量模型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的,假设一次订货量无最大最小的限制,采购、运输均无价格折扣,订货费与订货批量无关和不允许缺货等,经济批量模式只是考虑存货变动性定购成个和存货成本以及允许缺货时的缺货成本,没有考虑外界 其它 的变化的因数,假如供应商位了鼓励客户大量的购买,通常给与不用程度价格的优惠,如果用经济批量模型就会使存货订购的数量受到影响。缺乏利用先进的存货管理方法可能使企业因为存货量的不足而无法满足销售和生产的需要,也可能因为存货过多而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

(三)存货管理中缺乏运用第三方物流

物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是制造业企业还是流通业企业,为完成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必须有与之相关的物流活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社会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的完善,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存货的管理模式只是对存货预算的管理和确定最佳订货时间和订货量,存货管理“小而全,大而全”注重了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整合,忽视了企业外部第三方物流资源的利用,企业在内部自己进行物流活动使企业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企业需要购买货车、建立仓库、雇佣物流人员等,接下来企业需要负责存货计划、采购、存储、领用、出库全过程的管理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使企业的成本大大增加。传统的存货管理模式多数企业注重了存货实物形态的管理,忽视了存货价值形态的管理。目前我国企业的存货管理方法只是针对企业的自身物资资源,大大缺乏运用第三方物流。

(四)各部门信息脱节

商品实物已经入库,财务部门没有记录。由于企业采购业务与财务信息处理脱节,财务数据不能形成对物流的监控,二者在时间的反映上存在着很大差异。由于仓储功能并非由本企业完全控制,虽然在预付贷款账户中反映出采购行为,却存在着企业资源被挪用的风险。

三、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 利用企业物流的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对企业存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使存货管理活动中的订单流、物流和资金流处于最佳状态,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是现代企业存货管理的趋势和重点。我们的大多数企业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销售和扩充规模上,相比之下,对存货管理则有所忽视, 为了降低企业的存货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将加强存货管 理提到日程上来。

(一)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计算机存货管理系统 企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适用的存货管理系统,以便可以实时、动态了解企业的存货信息,提高存货运营效率。按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对存货的核算应及时、准确和完整。

存货的规划是控制存货水平,降低资金占用,使存货效益和成本达到最优化的存货事前控制方法。做好存货规划。首先,应制定经济订货规划,确定好经济订货批量,再订货点,及时补货,避免缺货。其次,要确定存货资金的占用额。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根据各种存货平均每天的周转额和其资金的周转日数来确定存货资金数额的周转期法;二是以上年存货资金占用额为基础,分析计划年度各项变动因素加以调整后确定资金数额的因素分析法;三是根据存货资金与有关因素的比例关系来确定资金数额的比例法。

(二)建立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存货的日常控制方法应采用存货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制定指标部门应参照历史数据,结合本期实际情况,分解存货资金计划指标给企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

(三)合理整合内部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 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是指有利于加强存货管理的所有资源,如仓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运输资源等。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直接影响着存货的经济采购量、仓储量和存货的成本。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整合已为大多数企业所重视,如仅利用内部物流资源,难以满足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的要求,而利用第三方物流对加强存货管理有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降低仓储费用,运输费用;二是减少存货储存资金的占用,提高资金利用率;三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四是企业物流的外包,可减少物流设施的投资费用,物流人员的管理费用,减少流通环节。利用第三方物流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在内外资源的利用上,应先整合内部资源,如企业有闲置厂房,运输设备,应先盘活利用现有资产,同时还应考虑安排就业和分流富余人员等非经济因素;二是应注意物流管理人才的引进和中介机构的作用,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企业存货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通现代物流管理的人才;三是加强存货管理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考虑存货的仓储成本和配送成本,还应改善企业业务流程的设计和企业分支机构及经营网点的设置。

(四)完善内部控制,确保其行之有效

1.做好岗位分工控制。首先,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其次,授权批准控制,明确审批人对存货业务授权批准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 措施 的权限责任;明确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对于超越权限的业务有权拒绝办理,并向上级 报告 ;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人员办理存货业务。再次,制定存货业务流程,明确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用发出与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凭证保管。 2.取得、验收与入库的控制。外购存货应符合内部《采购与付款》的有关规定;抵顶债务及其他原因入库的存货应有有关部门、人员的审批,其价值与质量状况应符合双方协议;严格验收制度,重点是对取得存货的品种、数量、规格、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设置存货明细帐,加强对代管、代销、暂存与委托加工存货的管理。

3.仓储与保管控制。首先,根据销售计划、生产采购资金筹措等制定仓储计划,合理确定库存存量的结构和数量。其次,加强日常管理,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存货。再次,建立库存存货分类管理制度,对企业全部存货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耗用量大小和订购难度等为标准,划分出ABC类,分别管理;对贵重物品、生产用关键备件、精密仪器、危险品等重要存货采取特别控制措施。第四,建立健全存货的防火、防潮、防盗和防霉变措施。最后,建立清查盘点制度,如有盘亏和盘盈,应分清责任,报告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4.监督与检查。定期检查存货业务的相关岗位和人员的设置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收发、保管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处置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

总之,通过加强企业存货管理,达到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的目标,有效地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正常进行,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零售业在我国也成为了一种竞争最激烈、变数最大的其中一种业态。百货零售业的发展已然成为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为了寻求发展,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如何高效组织百货超市的的经营运作,壮大企业的规模,也成为我国零售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存货;存货管理;风险管理;存货管理制度

一、百货零售业的存货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存货量大于实际需求量。因为市场变化的不稳定性,企业不能准确预估未来的需求量,为了避免缺货损失,企业的存货量往往会高于实际需求量。另外,企业销售部门迫于销售压力,很容易高估未来的销售量,成存货积压。

(二)存货量跟资金成本呈正比关系。存货是企业用资金购买的,只有将存货卖出,才能收回资金。因此存货数量越多,占用的资金金额也越大,导致资金成本上升,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存货的自我贬值性。存货的价值具有保质期,一旦超过期限,价值就会降低。

二、百货零售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货管理缺乏经济性

1、存货采购。存货的采购缺乏周密、科学的采购计划,存货采购与否、采购多少、何时采购往往是领导者根据自己的 经验 或者感觉来决定,影响了存货采购的科学性。

2、存货储存。企业存货一般单位价值较小,但数量和规格较多。企业没有对存货按照其重要性进行分类,对所有存货都实行统一的管理方式,不利于企业做到重点控制。

(二)存货管理制度不规范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存货的成本为达到目前状态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存货的所有支出,包括采购成本、运输费用、入库前的整理费用等。在存货储存过程中没有制定库存管理责任制度, 致使权责不清,造成存货的破损、变质甚至丢失等现象。

(三)存货管理忽视风险性

百货企业在存货管理中容易忽视存货在采购、存储过程中的风险,销售过程也可能出现劣质品流通进入市场影响企业声誉等。

三、案例分析――以家乐福为例

(一)家乐福简介

家乐福于1959年在法国成立,目前即使在全世界也仅次于沃尔玛,是世界排名第二的成功零售商,而它在中国的发展,更是优于沃尔玛。自从1995年进驻中国的零售市场后到现在在中国的26个城市开设了多达60家的商店,年收入已超300亿,员工人数甚至高达数十万。这些年来,家乐福凭借着独特的大卖场经营手段,不断的开拓新市场,除了在经营商这个圈内有显著的成绩,也得到了消费者的拥护,成为世界备受瞩目的企业。

(二)家乐福存货管理方法

存货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决定了零售企业的订货水平高低,事实上存货就是流动资金的占用。合理地管理存货对百货零售业相当重要,从家乐福的存货管理模式中我们可以发现:

1、畅销和滞销商品的管理。

2、对商品的监控。

3、ABC分类法的运用。

4、信息系统的运用。

5、存货设备的使用。

(三)家乐福存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薄弱环节

1、存货水平偏高。

2、存货管理责任不明确。

3、存货的品类管理不完善。

4、存货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

四、存货管理优化对策

(一)制定有效的存货采购程序。为了合理性地组织商品的采购,百货零售企业必须视自身情况,建立起相应的采购机构;根据不同商品的经营范围与品种,形成商品自有的经营目录;并选择合理的采购 渠道 ,进行进货洽谈;妥善安排需求商品的验收活动。

(二)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

百货企业应当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被盗、毁损和流失。并对有关重要资产的控制或记录的存放地安装和使用防盗、防火的报警设施等以防被盗和遭受损失,以确保其安全与完整。

(三)加强内外部沟通,完善成本控制体系。供应链中有着不同成员就必然存在着相互不同的目标冲突,然而当系统没采取协调手段时,供应链的各成员选择自身优化而采取行动,结果最优的只是局部而已,而无法达到预期的供应链整体最优。为达到全局最优的实现,供应链成的员应该要清楚认识到对整个系统什么才是最优,为调节供应链各个成员的自身行为,因而必须要做到所持信息的共享。使供应链里每个阶段都能按照顾客想要的要求进行更加精准的预测,从而减少需求预测的变动性,最终减少其产生的牛鞭效应。

(四)实施盘点控制,保证账实相符。盘点控制是指通过对企业的资产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盘点清查,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是否相符,进而发挥控制作用的一种控制方法。

(五)加强存货风险控制与防范。存货风险是指企业存货由于因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动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库存物资要占用资金,场地,派人维护,形成库存成本。

五、结语

综上,良好的存货管理是保证企业资金有效运转,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存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健全存货管理制度和存货内控制度,做好存货规划和采购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利用先进科技确保存货核算的准确性,并通合理制定库存水平,减少积压,达到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的目的。此外,企业在努力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还应根据自身特点来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存货管理机制,有效地推动企业存货结构的优化,提高资金的运转率,从而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兴发.浅谈存货管理的风险成因及其财务应对[J].现代商业,2012,26:268-269.

[2]李春燕.浅谈企业存货管理的风险成因及其财务应对[J]. 财经 界(学术版),2011,09:68+70.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或销售而储备的物资。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存货管理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淡中小企业存货管理

[摘 要] 在中小企业中,管理者认为按时交货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延期有可能要支付违约金等责任,因此要如何才能保证能按时交货又能够提高存货周转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存货管理对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企业加强存货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存货管理 问题 途径分析

一、 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或销售而储备的物资。为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持续稳定,企业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购入、使用和销售存货。不管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存货的种类和数量都十分繁多,并且在流动资产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存货管理就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最后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存货管理的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科学、高效、完善的存货管理,可以提高存货的周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有效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率,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 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存货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

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企业存货控制和管理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而缺乏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尤其在中小企业, 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环节往往由同一个人来完成采购销售、付款收款、入库出库等全过程,使采购销售工作无章可依,增加了营私舞弊的可能性。由此造成的存货的实物管理混乱、信息不准也导致无法为资金管理提供合理依据。

2. 存货的收入、发出、结存缺乏准确记录

在我国企业的存货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存货价值核算、计量不准确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相关人员素质较低,无法采用合理、科学的 方法 进行核算、计量,影响存货核算的质量,造成账面数据与实际库存不符,财务报表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第二,大许多企业还没有实现存货的电算化管理。现代企业经营规模日益扩大,仅靠人工操作已远远无法满足存货管理的需要,无法保证存货核算、计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第三,部分企业经营者有意粉饰自身业绩,因此不真实准确体现存货的跌价损失。

所以,存货的主要构成项目,材料领用记录、生产成本及费用的归集、结转的记录、库存商品的出入库记录等,由于人为因素较多,在核算上更显现其弊端。

3. 缺乏科学的采购计划,流动资金占用额高

在企业存货采购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往往没有按照实际生产运营的需求来提出采购申请,更谈不上制度合理、科学的采购计划。导致企业的存货采购靠的是主观 经验 和感觉的判断,采购入库价格仅以采购员口说为凭,而非基于发挥存货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角度考虑制定的科学采购计划。在这样的情况下,常常出现采购频繁,不按物资需求量来提出采购申请等情况,导致企业的采购计划混乱,缺乏科学的分析,无法明确适合企业的最佳订货批量、周期。如此一来,不但采购员营私舞弊的可能性极大,采购成本大大增加,进而导致流动资金占用额高,有的企业存货储备要占到流动资金总额的60%以上,给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带来很大的困难,也容易导致原材料的挤压或暂时性短缺,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

4.储存不合理和存货积压,致使非正常存货储备量挤占了正常的存货储备量

在存货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往往由于对市场需求的把握不准导致销售预测的不准确,进而为避免因缺货而错过交货期,就会盲目采购大量存货备用,造成存货库存的大量积压;或者为控制流动资金占用额,在日常存货管理中尽量降低库存占用量,减少进货量,从而影响了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合理存货储备量,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另外可能因为存货的长期积压导致贬值、毁损、失窃等情况的发生,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三、 提高中小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途径分析

1. 制定详细的存货管理岗位分工以及岗位权限规章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都不够重视,采购部门生产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都不够明确。因此首先要做好岗位分工控制,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如采购、验收与付款;保管与清查;销售与收款;存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等。再次,制定存货业务流程,明确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用发出与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凭证保管。存货管理人员最好将各个职责区分开,领用单的填制和盘库人员分开授权,这样才能做到相互监督和制约,也避免了同一个人可以做假账的行为。

2. 严格执行国家法规,利用现代科技确保存货核算、计量的准确性

企业应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确保存货核算、计量的准确性。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很多种,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考虑存货表达的正确性及评估赋税等问题,力求准确判断材料价格走势,以保证公司获得最大赋税利益为原则,选择合理的方法,并尽可能地使存货的账面计价结果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从而使销货成本的确定更为准确。此外,人工核算、计量已远远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存货管理的需求,因此,企业还应尽量实现存货电算化管理,通过相应的财务软件和信息系统,按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保证存货核算、计量的及时、准确和完整,并根据自身组织构架和行业特点,建立适用的存货管理系统,以便实时、动态了解企业的存货信息,提高存货运营效率

3. 加强存货的采购管理,合理运作采购资金,控制采购成本

(1)采购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对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运行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掌握设备维修、备件消耗情况及生产耗用材料情况,进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

(2)要规范采购行为,增加采购的透明度。本着节约的原则,采购员要对供货单位的品质、价格、财务信誉动态监控;收集各种信息,同类产品货比多家,以求价格最低、质量最优。

(3)对大宗原材料、大型备品备件实行招标采购,杜绝采购黑洞。这样,既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又有效地控制了采购成本,加速了资金周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4. 采用ABC控制法,降低存货库存量,加速资金周转

对存货的日常管理,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将其分为ABC三种类型。A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10% ~15%,资金占存货总额的80%左右,实行重点管理。B类存货为一般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20%~30%,资金占全部存货总额的 15%左右,适当控制,实行日常管理。C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60%~65%,资金占存货总额的5%左右,进行一般管理。通过ABC分类后,抓住重点存货,控制一般存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从而有效地控制存货库存,减少储备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四、结论

要做好存货管理首先要建立适合公司自身发展的存货管理制度,其次是制定周密的采购计划,将库存量降低到最小,减少资金占用,有效地,推动企业存货结构的优化,提高资金的运转率,从而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企业的存货管理做好才能让企业不断运营。

参考文献:

[1]曾洁.浅谈企业加强存货管理有效途径[J].时代经贸,2007,(9).

[2]万茹.对存货管理的几点认识[J].辽宁经济,2008(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存货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沟通策略学位论文

可以去周思敏老师的微博看一下

员工全球化企业管理沟通工作的对策论文

摘要 :全球化时代,企业的员工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如何管理多元化背景下的员工队伍,是企业管理者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本文主要介绍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对于全球员工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 :全球化;全球员工;跨文化管理;管理沟通

一、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进入了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和全球化的到来,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不断发展,直接推动了许多国际化企业的形成。这使得企业内部员工结构日趋复杂,所以对实行跨文化管理和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坚持实施“走去去”战略,并在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开拓了国际市场,推动了我国企业国际化。许多企业开始进行跨国投资跨国并购,这也使得对全球化员工的管理变得尤为重要。跨国公司的管理人员要对不同地区的员工进行管理,必须要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才能更好的采取措施进行管理。主要是要注意以下几种环境:

一是政治与法律环境。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并且这些制度在不断变化,全球化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与法律环境差异。这主要包括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的稳定性,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法律环境。

二是经济与技术环境。全球化的管理人员必须结合当地的经济技术环境制定相应的管理体制和措施对公司员工进行沟通和管理。主要包括当地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情况,科技人员的素质数量等。

三是文化环境。文化因素和政治因素不同,政治因素一般带有强制性,而文化因素具有习惯性。管理人员要充分了解自己所处文化环境,才能更好进行管理工作。

二、管理沟通中存在的障碍

1.语言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应该是最常见和严重的障碍了。一般来说,由于英语的普及和使用范围较广,跨国公司母公司越来越倾向于使用英语,母公司的语言选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子公司所使用的语言。但是语言本身具有复杂性,语言本身作为一种沟通工具,近年来已经成为全球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即使使用英语,但各个国家的因为也存在一定差异,再加上许多跨国管理人员语言沟通能力差,这导致了文字的表述和翻译成了一大问题。在语言沟通中,比较鲜明的差异和障碍体现在对话的合理的方式和沟通语境高低不同,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下的人,在这两方面有明显差异。

2.文化障碍文化差异也会影响管理沟通工作。众所周知,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在文化上虽然有很多共同点,但是也有很大的差异性,这样差异性就是跨国公司进行经营活动所面临的困难。例如,在公布一个坏消息的邮件中,英国人往往比较直接,开门见山提出坏消息,并乐于讨论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在结尾处表示道歉和遗憾。而亚洲的管理人员,在语言上则尤为含蓄模糊,有时甚至被认为是在逃避这个问题。这就是由于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性造成的。

3.价值观不同不同地区的员工,他们从小所处的文化环境有所不同,导致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和世界观有较大的差异。例如,西方注重个人主义,东方注重集体主义;东方人注重稳定和谐,西方人追求变化;西方人往往不惧风险勇于挑战,东方人往往喜欢规避风险;西方人主张合理的利己主义,东方人则注重为他人服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这些价值观的不同导致了不同地区员工在处理同一事件中有不同的方法,这往往也会成为一种沟通障碍。

4.认识障碍认识是指人们对现实的看法和认知,而这些看法和认知也会影响人们沟通和决策。例如,相对于亚洲和一些中东地区,西方管理人员往往比较尊重女性。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些日本经理人把女性看做管理工作中的累赘。

5.非语言沟通不同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握手,轻吻,面部笑容,站立姿势,眼神交往手势等方式交流沟通。例如在美国人们有手势“O”表示可以,但在法国则表示零钱或者无用的东西,而在巴西则表示低级庸俗。由于非语言沟通方式的差异,也可能在不同员工沟通交流和管理工作中造成误会,从而影响管理沟通工作。

三、解决工作障碍的对策建议

1.尊重文化差异最主要的就是要尊重文化差异。文化具有多样性,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其特殊性。企业管理沟通工作工作中必须包容员工的这种文化差异,尊重其语言、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差异的不同,并不一定就会是企业管理沟通工作中的障碍。当然,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这一问题,因为文化差异的存在会使企业充满活力和创新意识,对企业发展和管理提供不竭动力。

2.加强语言培训和学习正是由于语言沟通障碍的存在,使得管理沟通工作难以很好进行。所以,对员工和管理人员的语言培训就变得尤为重要。为了使得管理人员和员工上下级和同级之间可以更好的交流,必须对他们(特别是管理人员)进行语言培训。提高起沟通技能和能力,才能客服管理沟通工作中的障碍,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文化培训要对公司的全体员工进行文化培训,使他们充分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使其可以更快的融入不同地区的文化环境。这有利于加强员工和管理人员,员工之间的关系,使其可以更好的尊重其他人的文化背景,接受差异,从而创造更和谐的公司氛围。

四、培养全球化的管理者

要对全球化员工进行管理工作,培养全球化的管理者相当重要。可以借用麦考尔提出的'培养领导才能的模型,这个模型指出,除了被培养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企业的战略和管理机制和最后想等到管理人员的才能都是很重要的关键要素。这个模型关键在于从目的出发,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目的和企业发展要求的需要,决定需要什么样的全球管理者,然后反推回去,然后选拔满足要求的管理者进行全球化的培养,并针对他们缺乏的才能,尽可能提供好的环境和内部机制去配合,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的全球化管理者。要在实践中,强化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一是招聘和选拔外国员工。为不同政治经济背景下工作的员工制定不同的薪酬制度和福利政策。为外派人员提供多种服务,例如提供后勤保障。

二是参与国外战略经验规划设计,努力使得公司在国外的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实行,管理目标得以实现。并向管理层提供有关决策信息。

三是分析当地的法律法规。

例如劳工医疗保险规定,劳动合同条款。保证公司能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四是分析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力资源组合趋势及当地劳动力教育水平。五是研究当地文化价值观与规范。例如,所在地区员工的工作特征,对待奖励的态度,同时了解当地公司和政府以及利益相关群众的关系。

目前,跨国公司的几种人员配备方法也十分值得研究和注意。

一是多元中心法。将每个子公司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给予它们一定的自主权,主要由当地人对分部实行全面的本土化管理,总部的管理人员也很少被派到国外分支机构工作。此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可以消除语言障碍,避免了外派人员及其家属人员对当地文化的适应问题,也可以减少文化培训课程的费用支出;可以使公司管理具有延展性;能为公司节省大量开支。

二是全球中心法。跨国公司从世界范围看待经营,以能力作为公司招聘、选拔和晋升的主要条件,不管国际、语言和地区差异。这可以使得有才华的管理人员遍布公司的国内外。采取此种方法的原因如下:高管人员的跨国经历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高管人员具备了较强的能力,可以随时从一个国家调配到另一个国家;管理人员具有非常开放的心态能适应不同职务。

三是地区中心法。地区中心法反映了跨国公司的地区战略和组织结构。它采用局限性的手段雇佣大量管理人员。在特定的区域具有决定权,但也只是限定在这一区域内有效。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公司的兴起与普及,使得公司员工结构文化背景多元化的趋势加剧。在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如果工作人员缺乏跨国、跨文化交流的技巧,文化差异的摩擦常常会导致管理者和员工、员工和员工之间的摩擦,这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增大公司内耗。解决文化差异,对全球员工进行跨文化管理是跨国公司面临的巨大挑战。跨国公司必须把文化的敏感性和技巧性结合起来,并且运用在战略和组织结构中。

参考文献:

[1]马春光著.国际企业跨文化管理[M].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

[2]陈晓萍.跨文化管理(第3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3]韩承敏.跨文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关于企业管理有效沟通的探讨【摘 要】沟通体制是企业管理体系的神经系统,正确了解沟通过程以及影响沟通的因素,对于如何在工作中利用适当的沟通方式达到有效沟通,以提高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对企业管理有效沟通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如何实现组织有效沟通提出了见解。【关键词】沟通;有效沟通;沟通过程和要素;沟通障碍;有效沟通方式一、沟通概述沟通的简单定义是指信息和思想在两个和两个以上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传递和交流的过程。有效沟通是指通过沟通的过程,使信息真实迅速地得到交流,并使组织中需要此信息的个体达成共识,完成沟通所要求达到的目的。沟通的有效性包括速度、范围、以及沟通目的等。沟通体制是企业管理体系的神经系统。企业的运作如同人体的行动,需要各个部位很好地协作才能完成预定的动作,达到思想所要求的目标。比如我们要拿起一个杯子,大脑发出指令,通过眼睛(视觉)、手臂(传达)、手(触觉)的信息收集确定杯子位置、大小等信息,大脑得到反馈信息后制定行动方案,身体各部位在相互配合的情况下执行任务,完成拿起一个杯子的动作。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有效的沟通过程,人体各部位的信息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互相传递,使思想力和行动力得到了统一。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身体的其中一个部位没有进行协调作业,比如眼睛突然失明或者手臂抽筋,导致没有完成拿起一个杯子的任务,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无效沟通。企业的各个部门也如同身体的各个部位,需要很好地进行协作与协调,所以只有信息良好、充分地传递和有效的沟通,互相一致协作才能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正确地了解了沟通过程以及影响沟通的因素,对于我们如何在工作中利用适当的沟通方式达到有效沟通,以提高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沟通的过程沟通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沟通过程包含信息传送者编码、接收者译码、信息反馈、沟通背景、沟通噪音,信息通(渠)道等六个要素。信息传送者必须把他所需要传送的信息1进行适当编码,通过沟通通道进行信息传递。接收者收到信息代码后进行译码,即正确还原成信息2,然后进行必要的反馈。在反馈中,接收者和传送者的角色进行了对换,因此,管理沟通过程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闭环过程,而不是一个单向简单的信息传送过程。同时,在管理沟通过程当中,还存在着沟通背景及沟通噪音这两大要素的影响。(一) 信息编码与译码。信息编码也就是信息发送者选择表达方式和内容,将信息与意义符号化。译码则恰恰与之相反,将符号还原,并理解其信息内容与含义的过程。其中,代码体系和信息背景的一致性值得注意,沟通主体在编码、译码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对方的经验背景、注重内容、符号的可读性等等。(二) 沟通通(渠)道。沟通通(渠)道的选择会影响信息传送的速度、有效性和完整性。除了传统的沟通通(渠)道,现已被企业利用的管理沟通电子渠道有:即时通讯工具、共享数据库、电子邮件、内联网等一些新渠道。(三) 沟通反馈。反馈是指接收者把收到并理解了的信息返送给发送者,以便发送者对接收者是否正确理解信息进行核实。没有反馈,发送者就无法确认发送的信息是否已经得到有效的译码、理解和执行。(四) 沟通背景。沟通总是在一定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发生的,任何形式的管理沟通,都会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管理沟通的背景有心理背景、物理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政治背景等几个方面。(五) 沟通噪音。沟通噪音是指一切影响有效沟通的消极、负面、阻碍因素,它存在于管理沟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发送噪音、传输噪音、接收噪音、系统噪音、环境噪音、背景噪音及数量噪音等。沟通的过程是信息正确传达、接收、反馈的过程,而有效沟通的过程则是:沟通过程 达成共识 产生对策并达成沟通的目标。有效沟通是在保证沟通闭环过程完成的条件下,还要用沟通的结果来评估,看是否达成了共识,同时产生对策并达到沟通的目标。企业有效沟通的障碍基本就是由管理要素的各个阶段发生选择或者实施的不合理,以及沟通噪音的干扰等造成。如果要保证沟通的有效性,前提是沟通要素在沟通过程中的合理控制运用。三、影响企业管理沟通有效性的因素沟通看起来不难,但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沟通,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实际沟通中会发生很多沟通障碍和影响沟通有效性的因素,从沟通范围来分有个人因素、人际因素、结构因素。(一)个人因素。个人因素包括个体的个性差异、个体的心理素质、对信息的态度、知觉选择偏差、个体基本沟通能力等。1.个性差异所引起的障碍。信息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制约,个体的性质、气质、态度、情绪、见解、语音语调等因素,都会成为信息沟通的障碍。2.个体的心理素质所引起的障碍。比如下级的畏惧感、上级的权威影响以及个人心理品质也会造成沟通障碍。3.对信息的态度不同所造成的障碍。一方面是认识的差异,沟通主体忽视信息作用的现象还很普遍,这就为沟通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另一方面是利益观念,不同的组织成员对信息有不同的看法,所选择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很多组织成员只关心与物质利益有关的信息,而忽视组织目标、管理决策等方面的信息。4.知觉选择偏差所造成的障碍。客观因素如发送的信息各个部分的强度不同,对接收人的价值也不同,致使部分信息容易为人接收,另一部分则被忽视。由于主观因素与个人心理品质有关,在接收或转述一个信息时,符合自己需要的、与自己有切身利害关系的自然容易被接收;而对自己不利的、或者与己无关的,则往往容易被忽略。5.个体基本的沟通能力如记忆不佳、口齿不清、沟通技巧等所造成的沟通障碍。(二)人际因素。1.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程度。沟通双方的诚意和相互信任至关重要,在组织沟通中,同一事件当信息来源不同时,信息接收者通常会对来源的信息所产生的信赖程度不一。2.沟通双方的相似程度。沟通双方的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智力、种族、社会地位、兴趣、价值观、能力、知识、经验水平等差距太大,都会导致沟通的障碍。(三)组织结构因素。1.组织地位高低、信息传递链设置、团体规模等结构因素都会对有效沟通产生影响。2.组织机构庞杂、层次太多、业务流程混乱、分工不明、形成多头领导、因人设事、人浮于事,不仅容易使信息传递出现失真现象,也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和效率。3.组织中、部门间沟通的障碍。在一个企业里,设有若干职能部门,诸如生产部、销售部、研究开发部、财务部等。市场导向要求企业所有部门承担起信息传递的不同任务,形成整体作战,但在以经营业绩为评价指标的体系中,各部门很容易从自身利益出发,造成各部门的决策差异,甚至不认同其他部门的决策。同样,在长期固化的组织结构中,各部门自然会产生占地为王的潜意识,形成部门间沟通壁垒。四、实现组织有效沟通的方法途径阐述了沟通过程和沟通障碍的因素后,我们再来探讨如何在企业管理中实现有效的沟通。企业管理要达到有效沟通必须对沟通过程中的六个要素进行控制和对沟通中可能出现的障碍进行排除。实现组织有效沟通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一)培训。培训是实现组织有效沟通的重要方法,基本可以使个体和组织对沟通过程的六大要素产生有意识的控制,也能对沟通障碍中的个人因素和人际因素进行预防。1.沟通技巧的培训。如语言、行为信息的输入输出技巧,可以使信息有效地表达和倾听。通过调整个体的气质、态度、情绪、见解、语音语调、心理素质、沟通心态等因素培养个体的沟通能力,使个体在沟通过程中及时准确的发送、接收、反馈信息,控制噪音干扰。2.企业文化培训。对沟通而言,它能整合沟通要素中的信息背景,减少背景噪音,形成沟通主体较为稳定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心理结构,保证良好的沟通背景,也使人际因素中的信任度、相似性、认同感增强。(二)组织沟通环境的营造。组织沟通环境的营造越来越影响企业管理中的有效沟通。1.扁平型组织结构。具有较少层次的扁平型组织结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它可以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避免信息传递链过长而失真,有利于信息的有效沟通。2.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沟通对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性,领导企业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沟通环境,统一人员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心理结构,例如实行“走动管理”、“Open Door”等,给予成员鼓励、信任、勇气,营造健康、平等、轻松的沟通环境。3.清楚的沟通体制保证企业的运作,其方式以下表《企业内部信息沟通程序》(已简化)为例:非正式沟通,满足组织成员感情的需要,企业需要建立员工对话机制、员工建议制度、员工满意度调查、内部共享数据库、高层沟通机制、会议管理制度等。同时,要注重各种沟通方式在企业管理中需要有具体的规定,比如建立会议管理制度,就必须制定会议准备、主持,保证会议沟通的有效。(三)沟通渠道的选择。渠道的选择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体选择。现如今,有非常多的信息沟通渠道都可以选择,企业管理要注重分析沟通目的和内容,以选择合适的渠道来达成有效沟通。1.书面或口头采用书面沟通渠道的情况是:需要保存记录,处理大量细节问题,采用精确用词的时候,如文稿、邮件等。采用口头沟通渠道的情况是:需要丰富的表达效果,在严谨度不高,并不须记录时,如面谈、电话等。2.正式或非正式正式沟通适用于条款、制度的商议,事实的表达,如备忘录、建议书、通告、正式文件、合同等。非正式沟通适用于获取新的观念和知识的场合,如电子邮件、互动研讨会、即时通讯工具等。3.个体或群体个体沟通适用于个人关系的构造,获知他人的反应,交流属于隐私和机密的信息。个别谈话,沟通双方可以发掘出对方许多不知道的信息,也是双方协商工作方式、共同订立工作目标的机会。沟通方式可选择面谈、即时通讯、电子邮件等。群体沟通则适用于团体关系或形象构建,取得团体的反应,确保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同时接收、理解、共享相关的信息。可选择会议、通告、即时通讯的聊天组群、电子邮件群发等来完成。五.结语沟通在各种组织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的传递,问题的解决,都要依赖畅通有效的沟通过程。如同神经系统将各种知觉在各个部件间快速的传递,组织的各个单位通过各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渠道,使各种信息与思想在组织中迅速地传送,形成整体的灵活、敏锐、协调及统一。管理和沟通都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混合体。沟通是管理的实现方式,通过有效的沟通使各种资源能够综合利用,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为组织、组织成员、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参考文献】[1]李培煊.管理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2]张玉静.如何加强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N].市场报,2000.

企业的管理离不开沟通交流,企业对内对外的管理沟通不畅,会导致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企业沟通管理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企业沟通管理论文篇一 浅谈企业沟通管理理论 摘要:沟通是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取得效益迈向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沟通不良几乎是企业存在的通病,尤其是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层多面广,人力资源观念落后,目标激励机制不全,重人治轻法治行为等因素长期存在,导致内部沟通越来越困难。既无法使管理层之间达成共同目标提高工作绩效,也无法使全体员工凝聚力量参与市场竞争。 文章 概述了国内、国外各个阶段各个流派的企业沟通管理理论,分析了现代 企业管理 强调以人为本理念的总趋势。 1 国外研究 古典组织管理沟通理论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由以家庭式生产为基础的亲属关系沟通,逐步向工厂规模生产的业务关系沟通转变。工厂雇主对雇佣的控制监督,雇佣之间的劳动分工和层次差异,使得组织中内部沟通管理愈加复杂。 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极大地影响到现代企业的管理。这种理论,是上级对下级单向的层层控制与命令,工人只管接受指令而不考虑指令的对错,更不会向老板反馈。这种人际沟通方式是被动的,仅局限于传达指令和传递信息。 马克斯·韦伯发展了泰罗理论,提出了官僚制。他强调,组织中的每个人各有分工,责任明确,按章办事,消除个体情绪和个人感情。也就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合法化,命令是一种职责,接受命令也是一种职责,成员之间的沟通,是下级对上级基于组织制度的绝对服从。 人际关系管理沟通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军队和私有工厂为劳动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工厂涌入,使得劳资之间管理成本大大增加,沟通问题进一步突出。同时,军方、厂方和工会的接触日益频繁,客观上要求和促进了相互之间的沟通理解。 在此之前的1924年,梅奥主持了著名的“霍桑实验”,得到了改善组织内部人际关系,尊重员工情感社会需要,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研究结论。1938年巴纳德提出,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沟通,鼓励和协调员工按照共同的目标一致行动。 人力资源管理 沟通理论 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主要国家的产业调整,大量劳动人口向第三产业转移。7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各国经济参与到国际化竞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力因素特别是新型管理型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逐渐落后以至被淘汰,人力资源理论应运而生。 最具代表性的是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强调组织中的个体成长、发展和潜力开发,逐步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的五个层次的发展需要,沟通实际上是个体在组织中获得较高层次的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阿吉里斯的成熟-不成熟理论认为,个体发展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他主张改革组织,以满足不同阶段下组织与个体之间的目标行动的统一。麦格雷的X-Y理论认为,管理的根本任务是使员工通过组织目标的整体实现而达成个人目标的实现,即我们后来所谓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上述理论,都要通过管理沟通手段来实现。 2 国内研究 多年以来,国内在管理沟通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了三种理论:第一种理论认为人是经济人,即企业的效率来源于严格的管理 ,严格就是最大的爱护,必须加强对员工业绩的严密考核,所以管理沟通工作似乎不必要。第二种理论则认识到人更是社会人,是需要尊重的,而激励则是对员工的最好奖赏,所以管理沟通工作局限于物质和精神激励。第三种理论则超过了前两种理论,认为人是 文化 人,管理之道即在于以情度理,特别强调企业内部的沟通。在第三种理论指导下获得成功的企业典范,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流行和倡导的企业管理的风向标,更是国有企业在实施改革中确保稳定和推进发展的良药。 很多公司深刻认识到,管好人才能做好事,以人为本才能服务社会。通过理清并解决内部存在的思想观念落后、管理体系陈旧、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借鉴和发展现代企业管理理论,重视沟通,加强协作,提出“以制度和文化为驱动力”的战略型发展理念。 3 发展趋势 纵观近现代管理人性观的演进,物和人作为两种基本的管理对象始终贯穿其中。然而,人的因素在演进中逐步占据了核心地位,人本管理早已深入到企业的内部。现代企业管理中,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和追求经济效益摆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现代企业管理在强调社会责任的前提下,仍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的追求目标。因此,抓好现代企业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需要有一种能够实现企业互动协调发展的途径——沟通。正确良好的沟通是成功企业的经营之道,也是增进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办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工作制度理念是静止的,而有效的管理沟通方式是灵活的,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更良好的管理沟通方式,以谋求企业生存和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沟通管理论文篇二 论企业沟通管理 摘要:企业的管理离不开沟通交流,企业对内对外的管理沟通不畅,会导致一系列的严重问题。本文着重阐述了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和内部交流不畅导致的后果,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沟通管理重要性;沟通途径 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却又常常被人们忽视。没有沟通,就没有企业的成功,严重的将导致创业失败。企业内部良好的沟通文化可以使所有员工真实地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管理,既可以使管理层工作更加轻松,也可以使普通员工大幅度提高工作绩效,同时还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战略意义上重视沟通。 一、沟通管理的重要意义 所谓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逐渐广泛传播的过程。著名组织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沟通是把一个组织中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沟通不良几乎是每个企业都存在的老毛病,企业的机构越是复杂,其沟通越是困难。往往基层的许多建设性意见未及反馈至高层决策者,便已被层层扼杀,而高层决策的传达,常常也无法以原貌展现在所有人员之前。 沟通管理是企业组织的生命线。管理的过程,也就是沟通的过程。通过了解客户的需求,整合各种资源,创造出好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客户,从而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企业是个有生命的有机体,而沟通则是机体内的血管,通过流动来给组织系统提供养分,实现机体的良性循环。沟通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实质。 二、沟通管理的作用 沟通有助于改进个人以及群众作出的决策。当遇到急需解决的问题,管理者就需要从广泛的企业内部的沟通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情报,然后进行决策,以迅速解决问题。下属人员也可以主动与上级管理人员沟通,提出自己的建议,供领导者作出决策时参考,或经过沟通,取得上级领导的认可,自行决策。企业内部的沟通为各个部门和人员进行决策提供了信息,增强了判断能力。 沟通促使企业员工协调有效地工作。企业中各个部门和各个职务是相互依存的,依存性越大,对协调的需要越高,而协调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实现。没有适当的沟通,管理者对下属的了解也不会充分,下属就可能对分配给他们的任务有错误的理解,致使不能正确圆满地完成,导致企业在效益方面的损失。 提高员工的士气。沟通有利于领导者激励下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氛围。沟通可以使领导者了解员工的需要,关心员工的疾苦,在决策中就会考虑员工的要求,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如果领导的表扬、认可或者满意能够通过各种 渠道 及时传递给员工,就会形成某种工作激励。同时,企业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更离不开沟通。思想上和感情上的沟通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消除误解、隔阂和猜忌,即使不能达到完全理解,至少也可取得谅解,使企业有和谐的组织氛围。 三、企业沟通交流存在的问题 在不断的管理实践中,我们感到许多企业在内外部的沟通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企业的管理沟通不畅,会导致包括企业形象受损、员工凝聚力下降、人才流失、消费者转向竞争者等一系列问题,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将产生严重的影响。以下仅从内部交流谈谈看法。 从企业创造价值的角度看,在产品或服务的增值过程中,员工是企业价值的传递着,尤其是在一些服务型的行业,员工代表了消费者心目中的企业形象,所以应该以员工为本,使企业与消费者有机结合。企业的行为只有首先让员工感动,才能感动消费者,才能感动市场。但是很多企业与员工沟通的时候,就犯了许多错误,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在一些组织中,领导人习惯于把自己管理的对象视为没有个性、没有创造性、没有独立意志的纯粹执行者,或者视为随时有可能偷懒、损害组织利益的可疑分子。在这样的心态下,造成了权力的过分集中和领导人的绝对权威,一方面限制了员工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另一方面造成了交流途径狭窄或不通畅,使得很多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变得不完整,甚至掺杂了较浓的主观色彩,从而使理解与再次传达落实出现问题,导致信息失真。这样既不利于组织的工作效率,也会使信息发生扭曲,导致员工的凝聚力下降,或上下级、平级间的猜疑,造成内耗过大。 企业的决策机制缺乏民主。很多企业重大举措出台之前,忽视了基层员工的参与,致使他们的意见建议不能及时反馈的高层决策层,因此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缺失,消极怠工的现象比较普遍。此外针对员工管理的 措施 制定后忽视了向员工解释说明的环节,导致员工对政策抵制情绪大,影响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绩效评估缺乏反馈。许多单位存在对绩效评估反馈不重视的现象,员工除了被简单的告知考核结果进而得到相应的奖励和处罚外,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均一无所知,更不用谈以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了。 四、沟通管理的途径 如何使沟通更顺畅呢? 首先,让管理者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是管理的高境界,许多企业管理问题多是由于沟通不畅引起的。良好的沟通可以使人际关系和谐,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达成绩效目标。沟通不良则会导致生产力、品质与服务不佳,使得成本增加。应对员工和顾客给予应有的重视,采用换位思考方式,站在员工和顾客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使相互间有更多的理解,沟通更顺畅。 其次,公司内建立良性的沟通机制。沟通的实现有赖与良好的机制,包括正式渠道、非正式渠道。员工不会做你期望他去做的事,只会去做奖罚去做的事和考核他去做事,因此引入沟通机制很重要。应纳入制度化、轨道化,使信息更快、更顺畅,达到高效高能的目的。 第三,从“头”开始抓沟通。企业的老总、老板是个相当重要的人物。老总必须以开放的心态来做沟通,来制定沟通机制。公司文化即老板文化,他直接决定是否能建立良性机制,构建一个开放的沟通机制。老总以身作则在公司内部构建起“开放的、分享的” 企业文化 。 第四,以良好的心态与员工沟通。与员工沟通必须把自己放在与员工同等的位置上,“开诚布公”、“推心置腹”、“设身处地”,否则当大家位置不同就会产生心理障碍,致使沟通不成功。沟通应抱有“五心”,即尊重的心、合作的心、服务的心、赏识的心、分享的心。只有具有这“五心”,才能使沟通效果更佳,尊重员工,学会赏识员工,与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地分享知识、分享 经验 、分享目标、分享一切值得分享的东西。 某种意义上讲,现代企业管理就是沟通,沟通的确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实质和灵魂,所以沟通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课程,提高自己的沟通技能应该上升到战略高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高度重视沟通,重视沟通的主动性和双向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进步得更快,企业才能够发展更顺畅更高效。 企业沟通管理论文篇三 浅议企业管理中的有效沟通 在企业组织内部,信息交流对于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完成企业的使命,达到企业预期的目标和员工的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谓信息沟通就是企业组织内部的成员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实现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1.沟通的功能 有效的人际沟通是释放和缓解压力、增强自信心、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团队凝聚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员工和管理者之间可以顺畅沟通的时候, 员工的工作情况就可以及时反映到管理者那里,这必将在企业内部形成亲密、融洽、协调的关系,避免了紧张、怨愤等情绪,从而使工作效率倍增。沟通是任何企业所不可或缺的功能,也是经营管理的一个过程。无论工作管理上,或是在员工的培育和管理上,一概都要通过交流。保持经常的意见交流和相互交往的企业将是一个十分有凝聚力的企业, 也将是一个战无不胜的企业。 2.沟通可缓解员工压力 科学研究发现,压力过大将直接导致冠心病、高血压等各种亚健康症状,人体免疫力随之下降。由于压力的困扰,造成如缺勤率、 离职 率、事故率高以及体力衰竭、精神恍惚、效率缺失、抑郁症和自杀等一系列心理和病理的后果,并最终影响企业的绩效。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和谐的人际关系可带来愉快的情绪,产生安全感、舒适感和满足感,可以减少孤独感、恐惧感和心理上的痛苦,并能宣泄不快情绪,从而减少心理压力。相反,人际关系紧张常造成抑郁、烦躁、焦虑、孤独、憎恨及愤怒等不愉快的情绪, 强烈而持久的不良情绪反应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功能降低,不利于身心健康。 工作狂 工作狂指沉迷于工作、长时间工作不休息的人。工作狂的心理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沉溺行为”与“强迫行为”。他们工作成瘾,不工作就觉得不自在、痛苦、无所事事。长期超负荷工作,会对人产生压力。而来自工作、事业的压力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危害。长期处在激烈竞争的气氛中,会使人的心理总是处于紧张、苦闷、恐惧和不安等状态中,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自己又不具备足够的解决能力,就会产生悲观、失望、抑郁、消极的心态。 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者是指那些事事过度追求完美、甚至“为了万一,不惜一万”的人。强迫型的完美主义会导致自我挫败,工作效率、人际关系、自尊心受损。由于完美主义者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做事 方法 的“绝对正确”上, 往往忽视他人的情感,对做事不到位者容忍度非常低,把对待事情的态度和方法完全照搬到对待人上,把人当作可以随便指责、发泄的机器,这样常常伤害别人,影响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导致自己陷入孤独的境地。。 职业枯竭 职业枯竭一般表现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怎样做;无端担心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而影响到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困惑自己究竟会走向何方,对前途缺乏信心开始抱怨所在单位的人事、组织结构,将责任归咎于同事家庭不再是缓解压力之源,反而加重了心理的负担等。 以上各种情况产生的压力都会导致员工情绪的降低, 从而在企业中弥散,形成一种压抑、消极、悲观的组织氛围,使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大大降低,士气低下,缺勤率、离职率及事故率上升,工作中的人际冲突增加,招聘、培训等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高,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下降。 3.沟通的障碍 要解决员工的各种压力问题,就必须与之沟通。但企业在与员工沟通时必须要让对方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达到意见的沟通,如果沟通不够完善就会出现沟通的障碍。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沟通的障碍呢?主要原因如下: 意见交流本身的含糊其辞 主管说的话听不懂,或是从主任那儿发出的文告意思不明,于是不知怎么办。如果每一件事,都要向主管问个清楚,但又怕主管会因此而产生反感,于是员工可能会按照自己的思维做一个适当的猜想。等到工作做完了,员工向主管 报告 时,就会碰钉子。 解释不同 在传达意见时,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口头说明,这种文字和口头说明,常常因员工的学历、社会资历的不同,而产生的见解也会不同,从而在意见沟通上会发生出入。 断章取义 大家在意见交流的时候都有一种观念“对于许多事情,只要适当地处理好重点即可,其余的就可以不管了”。如果组织机构过于庞大,中间层次太多,在进行这种信息沟通时,各级主管部门都会花时间把接受到的信息自己甄别,一层一层的过滤,然后有可能将断章取义的信息上报。 4.有效沟通的对策与建议 要增强沟通意识。企业的领导者必须真正地认识到与员工进行沟通对实现组织目标十分重要, 要领导企业建设良好的沟通文化,营造健康的沟通环境。我们企业的一些管理者由于缺乏沟通意识,习惯于坐在办公室等人上门请示、汇报,凡事喜欢做批示、下命令;政策出台时不征求员工意见,使之不能有效贯彻;如果领导者通过自己的言行认可了沟通,使这种观念逐渐渗透到组织的各个环节中去,将会有效地提升企业效益。 要把握沟通原则。①把握主动原则。无论领导与员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本部门与其他部门,都不能等出了问题、有了矛盾、影响了工作和感情之后才被动地去沟通。每个人都要主动地率先把心交出去,用真心换回真情。②把握双向原则。沟通不是单向的说教,而是心灵的碰撞,是相互了解、理解与谅解。③把握换位原则。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抱怨别人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但只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他的感受和想法,心态就会平和很多。④把握尊重原则。双方沟通时要充分体现尊重,无论职、学识、经历如何,尊重是共同的需求。尤其是领导要尊重部属、长辈要尊重晚辈、知识型年轻人与经验型年长人要相互尊重。 要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语言文字运用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使用语言文字时要简洁、明确,叙事说理要言之有据,条理清楚,富于逻辑性;措辞得当,通俗易懂,不要滥用词藻,不要讲空话、套话。非专业性沟通时,少用专业性术语。。 要学会有效倾听。在沟通过程中主管、项目管理者和员工应学会有效的倾听。有效的倾听能增加信息交流双方的信任感,是克服沟通障碍的重要条件。可以借助手势语言和表情动作,以增强沟通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对方容易接受。 企业内部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是一个复杂而又必须予以解决的问题。但是,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当很好的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实现对员工的控制和激励,为员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猜你喜欢: 1. 企业人性化管理论文 2. 在企业管理中如何加强沟通管理 3. 沟通管理论文三千字 4. 企业内部沟通论文

企业内部沟通问题研究论文

企业的管理离不开沟通交流,企业对内对外的管理沟通不畅,会导致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企业沟通管理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企业沟通管理论文篇一 浅谈企业沟通管理理论 摘要:沟通是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取得效益迈向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沟通不良几乎是企业存在的通病,尤其是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层多面广,人力资源观念落后,目标激励机制不全,重人治轻法治行为等因素长期存在,导致内部沟通越来越困难。既无法使管理层之间达成共同目标提高工作绩效,也无法使全体员工凝聚力量参与市场竞争。 文章 概述了国内、国外各个阶段各个流派的企业沟通管理理论,分析了现代 企业管理 强调以人为本理念的总趋势。 1 国外研究 古典组织管理沟通理论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由以家庭式生产为基础的亲属关系沟通,逐步向工厂规模生产的业务关系沟通转变。工厂雇主对雇佣的控制监督,雇佣之间的劳动分工和层次差异,使得组织中内部沟通管理愈加复杂。 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极大地影响到现代企业的管理。这种理论,是上级对下级单向的层层控制与命令,工人只管接受指令而不考虑指令的对错,更不会向老板反馈。这种人际沟通方式是被动的,仅局限于传达指令和传递信息。 马克斯·韦伯发展了泰罗理论,提出了官僚制。他强调,组织中的每个人各有分工,责任明确,按章办事,消除个体情绪和个人感情。也就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合法化,命令是一种职责,接受命令也是一种职责,成员之间的沟通,是下级对上级基于组织制度的绝对服从。 人际关系管理沟通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军队和私有工厂为劳动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工厂涌入,使得劳资之间管理成本大大增加,沟通问题进一步突出。同时,军方、厂方和工会的接触日益频繁,客观上要求和促进了相互之间的沟通理解。 在此之前的1924年,梅奥主持了著名的“霍桑实验”,得到了改善组织内部人际关系,尊重员工情感社会需要,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研究结论。1938年巴纳德提出,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沟通,鼓励和协调员工按照共同的目标一致行动。 人力资源管理 沟通理论 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主要国家的产业调整,大量劳动人口向第三产业转移。7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各国经济参与到国际化竞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力因素特别是新型管理型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逐渐落后以至被淘汰,人力资源理论应运而生。 最具代表性的是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强调组织中的个体成长、发展和潜力开发,逐步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的五个层次的发展需要,沟通实际上是个体在组织中获得较高层次的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阿吉里斯的成熟-不成熟理论认为,个体发展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他主张改革组织,以满足不同阶段下组织与个体之间的目标行动的统一。麦格雷的X-Y理论认为,管理的根本任务是使员工通过组织目标的整体实现而达成个人目标的实现,即我们后来所谓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上述理论,都要通过管理沟通手段来实现。 2 国内研究 多年以来,国内在管理沟通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了三种理论:第一种理论认为人是经济人,即企业的效率来源于严格的管理 ,严格就是最大的爱护,必须加强对员工业绩的严密考核,所以管理沟通工作似乎不必要。第二种理论则认识到人更是社会人,是需要尊重的,而激励则是对员工的最好奖赏,所以管理沟通工作局限于物质和精神激励。第三种理论则超过了前两种理论,认为人是 文化 人,管理之道即在于以情度理,特别强调企业内部的沟通。在第三种理论指导下获得成功的企业典范,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流行和倡导的企业管理的风向标,更是国有企业在实施改革中确保稳定和推进发展的良药。 很多公司深刻认识到,管好人才能做好事,以人为本才能服务社会。通过理清并解决内部存在的思想观念落后、管理体系陈旧、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借鉴和发展现代企业管理理论,重视沟通,加强协作,提出“以制度和文化为驱动力”的战略型发展理念。 3 发展趋势 纵观近现代管理人性观的演进,物和人作为两种基本的管理对象始终贯穿其中。然而,人的因素在演进中逐步占据了核心地位,人本管理早已深入到企业的内部。现代企业管理中,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和追求经济效益摆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现代企业管理在强调社会责任的前提下,仍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的追求目标。因此,抓好现代企业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需要有一种能够实现企业互动协调发展的途径——沟通。正确良好的沟通是成功企业的经营之道,也是增进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办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工作制度理念是静止的,而有效的管理沟通方式是灵活的,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更良好的管理沟通方式,以谋求企业生存和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沟通管理论文篇二 论企业沟通管理 摘要:企业的管理离不开沟通交流,企业对内对外的管理沟通不畅,会导致一系列的严重问题。本文着重阐述了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和内部交流不畅导致的后果,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沟通管理重要性;沟通途径 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却又常常被人们忽视。没有沟通,就没有企业的成功,严重的将导致创业失败。企业内部良好的沟通文化可以使所有员工真实地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管理,既可以使管理层工作更加轻松,也可以使普通员工大幅度提高工作绩效,同时还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战略意义上重视沟通。 一、沟通管理的重要意义 所谓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逐渐广泛传播的过程。著名组织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沟通是把一个组织中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沟通不良几乎是每个企业都存在的老毛病,企业的机构越是复杂,其沟通越是困难。往往基层的许多建设性意见未及反馈至高层决策者,便已被层层扼杀,而高层决策的传达,常常也无法以原貌展现在所有人员之前。 沟通管理是企业组织的生命线。管理的过程,也就是沟通的过程。通过了解客户的需求,整合各种资源,创造出好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客户,从而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企业是个有生命的有机体,而沟通则是机体内的血管,通过流动来给组织系统提供养分,实现机体的良性循环。沟通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实质。 二、沟通管理的作用 沟通有助于改进个人以及群众作出的决策。当遇到急需解决的问题,管理者就需要从广泛的企业内部的沟通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情报,然后进行决策,以迅速解决问题。下属人员也可以主动与上级管理人员沟通,提出自己的建议,供领导者作出决策时参考,或经过沟通,取得上级领导的认可,自行决策。企业内部的沟通为各个部门和人员进行决策提供了信息,增强了判断能力。 沟通促使企业员工协调有效地工作。企业中各个部门和各个职务是相互依存的,依存性越大,对协调的需要越高,而协调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实现。没有适当的沟通,管理者对下属的了解也不会充分,下属就可能对分配给他们的任务有错误的理解,致使不能正确圆满地完成,导致企业在效益方面的损失。 提高员工的士气。沟通有利于领导者激励下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氛围。沟通可以使领导者了解员工的需要,关心员工的疾苦,在决策中就会考虑员工的要求,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如果领导的表扬、认可或者满意能够通过各种 渠道 及时传递给员工,就会形成某种工作激励。同时,企业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更离不开沟通。思想上和感情上的沟通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消除误解、隔阂和猜忌,即使不能达到完全理解,至少也可取得谅解,使企业有和谐的组织氛围。 三、企业沟通交流存在的问题 在不断的管理实践中,我们感到许多企业在内外部的沟通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企业的管理沟通不畅,会导致包括企业形象受损、员工凝聚力下降、人才流失、消费者转向竞争者等一系列问题,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将产生严重的影响。以下仅从内部交流谈谈看法。 从企业创造价值的角度看,在产品或服务的增值过程中,员工是企业价值的传递着,尤其是在一些服务型的行业,员工代表了消费者心目中的企业形象,所以应该以员工为本,使企业与消费者有机结合。企业的行为只有首先让员工感动,才能感动消费者,才能感动市场。但是很多企业与员工沟通的时候,就犯了许多错误,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在一些组织中,领导人习惯于把自己管理的对象视为没有个性、没有创造性、没有独立意志的纯粹执行者,或者视为随时有可能偷懒、损害组织利益的可疑分子。在这样的心态下,造成了权力的过分集中和领导人的绝对权威,一方面限制了员工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另一方面造成了交流途径狭窄或不通畅,使得很多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变得不完整,甚至掺杂了较浓的主观色彩,从而使理解与再次传达落实出现问题,导致信息失真。这样既不利于组织的工作效率,也会使信息发生扭曲,导致员工的凝聚力下降,或上下级、平级间的猜疑,造成内耗过大。 企业的决策机制缺乏民主。很多企业重大举措出台之前,忽视了基层员工的参与,致使他们的意见建议不能及时反馈的高层决策层,因此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缺失,消极怠工的现象比较普遍。此外针对员工管理的 措施 制定后忽视了向员工解释说明的环节,导致员工对政策抵制情绪大,影响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绩效评估缺乏反馈。许多单位存在对绩效评估反馈不重视的现象,员工除了被简单的告知考核结果进而得到相应的奖励和处罚外,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均一无所知,更不用谈以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了。 四、沟通管理的途径 如何使沟通更顺畅呢? 首先,让管理者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是管理的高境界,许多企业管理问题多是由于沟通不畅引起的。良好的沟通可以使人际关系和谐,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达成绩效目标。沟通不良则会导致生产力、品质与服务不佳,使得成本增加。应对员工和顾客给予应有的重视,采用换位思考方式,站在员工和顾客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使相互间有更多的理解,沟通更顺畅。 其次,公司内建立良性的沟通机制。沟通的实现有赖与良好的机制,包括正式渠道、非正式渠道。员工不会做你期望他去做的事,只会去做奖罚去做的事和考核他去做事,因此引入沟通机制很重要。应纳入制度化、轨道化,使信息更快、更顺畅,达到高效高能的目的。 第三,从“头”开始抓沟通。企业的老总、老板是个相当重要的人物。老总必须以开放的心态来做沟通,来制定沟通机制。公司文化即老板文化,他直接决定是否能建立良性机制,构建一个开放的沟通机制。老总以身作则在公司内部构建起“开放的、分享的” 企业文化 。 第四,以良好的心态与员工沟通。与员工沟通必须把自己放在与员工同等的位置上,“开诚布公”、“推心置腹”、“设身处地”,否则当大家位置不同就会产生心理障碍,致使沟通不成功。沟通应抱有“五心”,即尊重的心、合作的心、服务的心、赏识的心、分享的心。只有具有这“五心”,才能使沟通效果更佳,尊重员工,学会赏识员工,与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地分享知识、分享 经验 、分享目标、分享一切值得分享的东西。 某种意义上讲,现代企业管理就是沟通,沟通的确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实质和灵魂,所以沟通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课程,提高自己的沟通技能应该上升到战略高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高度重视沟通,重视沟通的主动性和双向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进步得更快,企业才能够发展更顺畅更高效。 企业沟通管理论文篇三 浅议企业管理中的有效沟通 在企业组织内部,信息交流对于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完成企业的使命,达到企业预期的目标和员工的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谓信息沟通就是企业组织内部的成员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实现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1.沟通的功能 有效的人际沟通是释放和缓解压力、增强自信心、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团队凝聚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员工和管理者之间可以顺畅沟通的时候, 员工的工作情况就可以及时反映到管理者那里,这必将在企业内部形成亲密、融洽、协调的关系,避免了紧张、怨愤等情绪,从而使工作效率倍增。沟通是任何企业所不可或缺的功能,也是经营管理的一个过程。无论工作管理上,或是在员工的培育和管理上,一概都要通过交流。保持经常的意见交流和相互交往的企业将是一个十分有凝聚力的企业, 也将是一个战无不胜的企业。 2.沟通可缓解员工压力 科学研究发现,压力过大将直接导致冠心病、高血压等各种亚健康症状,人体免疫力随之下降。由于压力的困扰,造成如缺勤率、 离职 率、事故率高以及体力衰竭、精神恍惚、效率缺失、抑郁症和自杀等一系列心理和病理的后果,并最终影响企业的绩效。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和谐的人际关系可带来愉快的情绪,产生安全感、舒适感和满足感,可以减少孤独感、恐惧感和心理上的痛苦,并能宣泄不快情绪,从而减少心理压力。相反,人际关系紧张常造成抑郁、烦躁、焦虑、孤独、憎恨及愤怒等不愉快的情绪, 强烈而持久的不良情绪反应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功能降低,不利于身心健康。 工作狂 工作狂指沉迷于工作、长时间工作不休息的人。工作狂的心理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沉溺行为”与“强迫行为”。他们工作成瘾,不工作就觉得不自在、痛苦、无所事事。长期超负荷工作,会对人产生压力。而来自工作、事业的压力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危害。长期处在激烈竞争的气氛中,会使人的心理总是处于紧张、苦闷、恐惧和不安等状态中,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自己又不具备足够的解决能力,就会产生悲观、失望、抑郁、消极的心态。 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者是指那些事事过度追求完美、甚至“为了万一,不惜一万”的人。强迫型的完美主义会导致自我挫败,工作效率、人际关系、自尊心受损。由于完美主义者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做事 方法 的“绝对正确”上, 往往忽视他人的情感,对做事不到位者容忍度非常低,把对待事情的态度和方法完全照搬到对待人上,把人当作可以随便指责、发泄的机器,这样常常伤害别人,影响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导致自己陷入孤独的境地。。 职业枯竭 职业枯竭一般表现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怎样做;无端担心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而影响到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困惑自己究竟会走向何方,对前途缺乏信心开始抱怨所在单位的人事、组织结构,将责任归咎于同事家庭不再是缓解压力之源,反而加重了心理的负担等。 以上各种情况产生的压力都会导致员工情绪的降低, 从而在企业中弥散,形成一种压抑、消极、悲观的组织氛围,使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大大降低,士气低下,缺勤率、离职率及事故率上升,工作中的人际冲突增加,招聘、培训等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高,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下降。 3.沟通的障碍 要解决员工的各种压力问题,就必须与之沟通。但企业在与员工沟通时必须要让对方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达到意见的沟通,如果沟通不够完善就会出现沟通的障碍。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沟通的障碍呢?主要原因如下: 意见交流本身的含糊其辞 主管说的话听不懂,或是从主任那儿发出的文告意思不明,于是不知怎么办。如果每一件事,都要向主管问个清楚,但又怕主管会因此而产生反感,于是员工可能会按照自己的思维做一个适当的猜想。等到工作做完了,员工向主管 报告 时,就会碰钉子。 解释不同 在传达意见时,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口头说明,这种文字和口头说明,常常因员工的学历、社会资历的不同,而产生的见解也会不同,从而在意见沟通上会发生出入。 断章取义 大家在意见交流的时候都有一种观念“对于许多事情,只要适当地处理好重点即可,其余的就可以不管了”。如果组织机构过于庞大,中间层次太多,在进行这种信息沟通时,各级主管部门都会花时间把接受到的信息自己甄别,一层一层的过滤,然后有可能将断章取义的信息上报。 4.有效沟通的对策与建议 要增强沟通意识。企业的领导者必须真正地认识到与员工进行沟通对实现组织目标十分重要, 要领导企业建设良好的沟通文化,营造健康的沟通环境。我们企业的一些管理者由于缺乏沟通意识,习惯于坐在办公室等人上门请示、汇报,凡事喜欢做批示、下命令;政策出台时不征求员工意见,使之不能有效贯彻;如果领导者通过自己的言行认可了沟通,使这种观念逐渐渗透到组织的各个环节中去,将会有效地提升企业效益。 要把握沟通原则。①把握主动原则。无论领导与员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本部门与其他部门,都不能等出了问题、有了矛盾、影响了工作和感情之后才被动地去沟通。每个人都要主动地率先把心交出去,用真心换回真情。②把握双向原则。沟通不是单向的说教,而是心灵的碰撞,是相互了解、理解与谅解。③把握换位原则。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抱怨别人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但只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他的感受和想法,心态就会平和很多。④把握尊重原则。双方沟通时要充分体现尊重,无论职、学识、经历如何,尊重是共同的需求。尤其是领导要尊重部属、长辈要尊重晚辈、知识型年轻人与经验型年长人要相互尊重。 要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语言文字运用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使用语言文字时要简洁、明确,叙事说理要言之有据,条理清楚,富于逻辑性;措辞得当,通俗易懂,不要滥用词藻,不要讲空话、套话。非专业性沟通时,少用专业性术语。。 要学会有效倾听。在沟通过程中主管、项目管理者和员工应学会有效的倾听。有效的倾听能增加信息交流双方的信任感,是克服沟通障碍的重要条件。可以借助手势语言和表情动作,以增强沟通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对方容易接受。 企业内部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是一个复杂而又必须予以解决的问题。但是,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当很好的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实现对员工的控制和激励,为员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猜你喜欢: 1. 企业人性化管理论文 2. 在企业管理中如何加强沟通管理 3. 沟通管理论文三千字 4. 企业内部沟通论文

关于企业管理有效沟通的探讨【摘 要】沟通体制是企业管理体系的神经系统,正确了解沟通过程以及影响沟通的因素,对于如何在工作中利用适当的沟通方式达到有效沟通,以提高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对企业管理有效沟通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如何实现组织有效沟通提出了见解。【关键词】沟通;有效沟通;沟通过程和要素;沟通障碍;有效沟通方式一、沟通概述沟通的简单定义是指信息和思想在两个和两个以上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传递和交流的过程。有效沟通是指通过沟通的过程,使信息真实迅速地得到交流,并使组织中需要此信息的个体达成共识,完成沟通所要求达到的目的。沟通的有效性包括速度、范围、以及沟通目的等。沟通体制是企业管理体系的神经系统。企业的运作如同人体的行动,需要各个部位很好地协作才能完成预定的动作,达到思想所要求的目标。比如我们要拿起一个杯子,大脑发出指令,通过眼睛(视觉)、手臂(传达)、手(触觉)的信息收集确定杯子位置、大小等信息,大脑得到反馈信息后制定行动方案,身体各部位在相互配合的情况下执行任务,完成拿起一个杯子的动作。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有效的沟通过程,人体各部位的信息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互相传递,使思想力和行动力得到了统一。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身体的其中一个部位没有进行协调作业,比如眼睛突然失明或者手臂抽筋,导致没有完成拿起一个杯子的任务,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无效沟通。企业的各个部门也如同身体的各个部位,需要很好地进行协作与协调,所以只有信息良好、充分地传递和有效的沟通,互相一致协作才能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正确地了解了沟通过程以及影响沟通的因素,对于我们如何在工作中利用适当的沟通方式达到有效沟通,以提高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沟通的过程沟通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沟通过程包含信息传送者编码、接收者译码、信息反馈、沟通背景、沟通噪音,信息通(渠)道等六个要素。信息传送者必须把他所需要传送的信息1进行适当编码,通过沟通通道进行信息传递。接收者收到信息代码后进行译码,即正确还原成信息2,然后进行必要的反馈。在反馈中,接收者和传送者的角色进行了对换,因此,管理沟通过程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闭环过程,而不是一个单向简单的信息传送过程。同时,在管理沟通过程当中,还存在着沟通背景及沟通噪音这两大要素的影响。(一) 信息编码与译码。信息编码也就是信息发送者选择表达方式和内容,将信息与意义符号化。译码则恰恰与之相反,将符号还原,并理解其信息内容与含义的过程。其中,代码体系和信息背景的一致性值得注意,沟通主体在编码、译码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对方的经验背景、注重内容、符号的可读性等等。(二) 沟通通(渠)道。沟通通(渠)道的选择会影响信息传送的速度、有效性和完整性。除了传统的沟通通(渠)道,现已被企业利用的管理沟通电子渠道有:即时通讯工具、共享数据库、电子邮件、内联网等一些新渠道。(三) 沟通反馈。反馈是指接收者把收到并理解了的信息返送给发送者,以便发送者对接收者是否正确理解信息进行核实。没有反馈,发送者就无法确认发送的信息是否已经得到有效的译码、理解和执行。(四) 沟通背景。沟通总是在一定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发生的,任何形式的管理沟通,都会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管理沟通的背景有心理背景、物理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政治背景等几个方面。(五) 沟通噪音。沟通噪音是指一切影响有效沟通的消极、负面、阻碍因素,它存在于管理沟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发送噪音、传输噪音、接收噪音、系统噪音、环境噪音、背景噪音及数量噪音等。沟通的过程是信息正确传达、接收、反馈的过程,而有效沟通的过程则是:沟通过程 达成共识 产生对策并达成沟通的目标。有效沟通是在保证沟通闭环过程完成的条件下,还要用沟通的结果来评估,看是否达成了共识,同时产生对策并达到沟通的目标。企业有效沟通的障碍基本就是由管理要素的各个阶段发生选择或者实施的不合理,以及沟通噪音的干扰等造成。如果要保证沟通的有效性,前提是沟通要素在沟通过程中的合理控制运用。三、影响企业管理沟通有效性的因素沟通看起来不难,但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沟通,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实际沟通中会发生很多沟通障碍和影响沟通有效性的因素,从沟通范围来分有个人因素、人际因素、结构因素。(一)个人因素。个人因素包括个体的个性差异、个体的心理素质、对信息的态度、知觉选择偏差、个体基本沟通能力等。1.个性差异所引起的障碍。信息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制约,个体的性质、气质、态度、情绪、见解、语音语调等因素,都会成为信息沟通的障碍。2.个体的心理素质所引起的障碍。比如下级的畏惧感、上级的权威影响以及个人心理品质也会造成沟通障碍。3.对信息的态度不同所造成的障碍。一方面是认识的差异,沟通主体忽视信息作用的现象还很普遍,这就为沟通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另一方面是利益观念,不同的组织成员对信息有不同的看法,所选择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很多组织成员只关心与物质利益有关的信息,而忽视组织目标、管理决策等方面的信息。4.知觉选择偏差所造成的障碍。客观因素如发送的信息各个部分的强度不同,对接收人的价值也不同,致使部分信息容易为人接收,另一部分则被忽视。由于主观因素与个人心理品质有关,在接收或转述一个信息时,符合自己需要的、与自己有切身利害关系的自然容易被接收;而对自己不利的、或者与己无关的,则往往容易被忽略。5.个体基本的沟通能力如记忆不佳、口齿不清、沟通技巧等所造成的沟通障碍。(二)人际因素。1.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程度。沟通双方的诚意和相互信任至关重要,在组织沟通中,同一事件当信息来源不同时,信息接收者通常会对来源的信息所产生的信赖程度不一。2.沟通双方的相似程度。沟通双方的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智力、种族、社会地位、兴趣、价值观、能力、知识、经验水平等差距太大,都会导致沟通的障碍。(三)组织结构因素。1.组织地位高低、信息传递链设置、团体规模等结构因素都会对有效沟通产生影响。2.组织机构庞杂、层次太多、业务流程混乱、分工不明、形成多头领导、因人设事、人浮于事,不仅容易使信息传递出现失真现象,也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和效率。3.组织中、部门间沟通的障碍。在一个企业里,设有若干职能部门,诸如生产部、销售部、研究开发部、财务部等。市场导向要求企业所有部门承担起信息传递的不同任务,形成整体作战,但在以经营业绩为评价指标的体系中,各部门很容易从自身利益出发,造成各部门的决策差异,甚至不认同其他部门的决策。同样,在长期固化的组织结构中,各部门自然会产生占地为王的潜意识,形成部门间沟通壁垒。四、实现组织有效沟通的方法途径阐述了沟通过程和沟通障碍的因素后,我们再来探讨如何在企业管理中实现有效的沟通。企业管理要达到有效沟通必须对沟通过程中的六个要素进行控制和对沟通中可能出现的障碍进行排除。实现组织有效沟通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一)培训。培训是实现组织有效沟通的重要方法,基本可以使个体和组织对沟通过程的六大要素产生有意识的控制,也能对沟通障碍中的个人因素和人际因素进行预防。1.沟通技巧的培训。如语言、行为信息的输入输出技巧,可以使信息有效地表达和倾听。通过调整个体的气质、态度、情绪、见解、语音语调、心理素质、沟通心态等因素培养个体的沟通能力,使个体在沟通过程中及时准确的发送、接收、反馈信息,控制噪音干扰。2.企业文化培训。对沟通而言,它能整合沟通要素中的信息背景,减少背景噪音,形成沟通主体较为稳定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心理结构,保证良好的沟通背景,也使人际因素中的信任度、相似性、认同感增强。(二)组织沟通环境的营造。组织沟通环境的营造越来越影响企业管理中的有效沟通。1.扁平型组织结构。具有较少层次的扁平型组织结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它可以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避免信息传递链过长而失真,有利于信息的有效沟通。2.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沟通对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性,领导企业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沟通环境,统一人员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心理结构,例如实行“走动管理”、“Open Door”等,给予成员鼓励、信任、勇气,营造健康、平等、轻松的沟通环境。3.清楚的沟通体制保证企业的运作,其方式以下表《企业内部信息沟通程序》(已简化)为例:非正式沟通,满足组织成员感情的需要,企业需要建立员工对话机制、员工建议制度、员工满意度调查、内部共享数据库、高层沟通机制、会议管理制度等。同时,要注重各种沟通方式在企业管理中需要有具体的规定,比如建立会议管理制度,就必须制定会议准备、主持,保证会议沟通的有效。(三)沟通渠道的选择。渠道的选择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体选择。现如今,有非常多的信息沟通渠道都可以选择,企业管理要注重分析沟通目的和内容,以选择合适的渠道来达成有效沟通。1.书面或口头采用书面沟通渠道的情况是:需要保存记录,处理大量细节问题,采用精确用词的时候,如文稿、邮件等。采用口头沟通渠道的情况是:需要丰富的表达效果,在严谨度不高,并不须记录时,如面谈、电话等。2.正式或非正式正式沟通适用于条款、制度的商议,事实的表达,如备忘录、建议书、通告、正式文件、合同等。非正式沟通适用于获取新的观念和知识的场合,如电子邮件、互动研讨会、即时通讯工具等。3.个体或群体个体沟通适用于个人关系的构造,获知他人的反应,交流属于隐私和机密的信息。个别谈话,沟通双方可以发掘出对方许多不知道的信息,也是双方协商工作方式、共同订立工作目标的机会。沟通方式可选择面谈、即时通讯、电子邮件等。群体沟通则适用于团体关系或形象构建,取得团体的反应,确保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同时接收、理解、共享相关的信息。可选择会议、通告、即时通讯的聊天组群、电子邮件群发等来完成。五.结语沟通在各种组织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的传递,问题的解决,都要依赖畅通有效的沟通过程。如同神经系统将各种知觉在各个部件间快速的传递,组织的各个单位通过各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渠道,使各种信息与思想在组织中迅速地传送,形成整体的灵活、敏锐、协调及统一。管理和沟通都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混合体。沟通是管理的实现方式,通过有效的沟通使各种资源能够综合利用,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为组织、组织成员、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参考文献】[1]李培煊.管理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2]张玉静.如何加强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N].市场报,2000.

沟通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这两者都遵从沟通固有的步骤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下面我给大家分享沟通管理论文三千字,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企业沟通管理

[提要] 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企业的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前者与组织目标密切相关,后者则会影响到组织成员的士气和组织凝聚力,管理者应根据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的特点来分别制定不同的沟通管理办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沟通管理效果。

关键词:沟通过程;正式沟通;非正式组织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5月15日

沟通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这两者都遵从沟通固有的步骤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但正式沟通往往是利用企业的正式沟通渠道来传递信息,且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企业的组织目标。非正式沟通则往往与企业的正式要求无关,它是以个人或者非正式组织为渠道来进行信息的传递的,传播的是职工关心或者与他们利益相关的信息。两者对于企业有效率的运营都不可或缺。下面从沟通过程管理、正式沟通管理、非正式沟通管理等角度来分别进行阐述。

一、沟通过程的管理

沟通过程可以分为七个步骤。一是“信息”,即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观点、想法,这是沟通的起始点,这些观点和想法也必然是沟通的对象;二是“表现”,指的是将想法、观点用一定的媒体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媒体形式可能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录像等一切可以承载信息的载体,这些载体必然方便信息传递给接收者;三是“传递”,指的是发送者将文字传输给接收者,将图形展示给接收者,或者播放动画、录像等;四是 “接受”,接收者接受这些媒体,相应的接收形式可能是认真聆听、仔细阅读、或者观看;五是“翻译”,接收者一边聆听、阅读、观看,一边试图理解发送者发送的媒体中所包含的思想、观点,这是一个过程;六是“理解”,这是一个状态,表示接收者已经聆听、阅读、观看完毕相应的包含观点、想法的媒体,表示翻译阶段的最终结束;七是“反馈和噪音”,反馈是指接收者将自己理解得到的想法观点等传递给信息发送者,以便信息发送者了解他想传递的信息是否被对方准确无误的接收。反馈是“信息的发送-接收”的逆过程;“噪音”是指沟通过程中存在的一切干扰和扭曲信息传递的因素,如难以辨认的字迹、录像播放过程中的噪声和强光干扰、信息接收者的理解能力等,这些所有影响接收者充分理解发送者想法的因素,称为噪音。

为了保证各个员工可以获得清楚和明确的信息,应该对沟通的七个步骤加以管理和控制。比如在翻译阶段,应该根据沟通信息的内容、接收对象、事情的重要程度的不同来设置不同的信息承载介质。如果是涉及到企业的业务相关的信息,用文字和数字的形式无疑更加符合现实,一方面文字性的内容可以留下今后查阅的依据;另一方面,文字性的内容有助于人们仔细反复阅读和加深理解。而那些与业务没有直接联系的信息的沟通,用语音等形式可能比较适宜,这种沟通方式拥有沟通速度快,信息量大,反馈速度快等优势。对于接收者的翻译阶段,员工应该仔细阅读收到的文件,认真观看播放的视频资料,这样才可以深刻理解信息中包含的真实意图和观点。对于反馈的管理,企业中的人员在理解完毕收到的信息后,应该及时将自己理解的含义反馈到信息发送者那里,以查看自己是否真正把握了信息发送者的意图。而在信息沟通的任何阶段都应该避免噪音的干扰,如果是纸质版的文件,尽量要用电脑的文档资料,而避免用手写的文件,这样就避免了因为字迹不清楚而带来的沟通干扰,工作场所应该保持一定的安静,这样在进行口头沟通时,就不会有噪声的干扰。而强光的干扰也是要避免的,企业在播放录像动画的时候,应该避免阳光或者强烈灯光干扰收看者。

二、正式沟通的管理

正式沟通即是以组织的正式沟通渠道进行的沟通,比如上下级的意见交流、日常会议、市场调查、组织间的访问等。正式沟通是围绕组织的正式目标展开的,是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服务的。企业只有通过正式沟通才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将问题消除于无形之中;企业只有通过正式沟通才可以协调各个个体、要素、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企业也只有通过正式沟通才可以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获取目标市场、国家法律政策、先进技术、竞争者的竞争策略等信息,并提前做出应对措施。因此,正式沟通对于企业的运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企业应该加强对正式沟通环节的管理。方法如下:

1、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上下级之间根据业务的需要定期进行信息的交换,交换的信息内容必然是有关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企业的管理者在自己所管辖的部门范围内应该定期召开部门全体员工会议,在会议上,一方面员工之间可以加强对工作的经验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群策群力的解决。建立总经理信箱,该信箱的存在是为了鼓励普通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和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且通过该信箱,总经理可以很容易地了解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设立总经理接待日,在该接待日,任何人都可以来到总经理办公室进行问题的反映,提出自己对于整个企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或者对企业已经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映。上述这些内容应该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落实下来,认真执行,而不是仅仅出现在书面的文件上。

2、沟通双方应该有真诚的态度。企业的正式沟通可能是上下级之间对于工作进行信息交流;可能是上级对下级进行工作安排,命令发布;可能是下级在工作遇到挫折感到沮丧时,领导者对其进行鼓舞使其恢复信心;也有可能是同事之间就工作经验或者在协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无论是哪种情况,都需要沟通的双方有一个正确的沟通态度,即应该明确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协作一致共同为了企业的目标而努力。领导者应该真心实意地对下属进行关心和爱护,在其工作上出现困难的时候,予以工作方法上耐心的指导,在其出现沮丧等情绪时,对他进行鼓励,在他工作做出了成绩的时候,上级应该对其进行奖赏和肯定。在工作上有来往的同事之间应该树立互相帮助的氛围和习惯,这样才可以减少协作成本,才可以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团结一致共同解决该问题,而不是互相扯皮,互相推诿。当然,这种沟通过程中的真诚应该来源于组织文化的建设,企业应该树立健康、积极、团结的组织文化,并使得这种价值观念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日常行为之中。拥有这种组织文化的企业更加容易建立畅通、有效的正式沟通渠道。 3、企业与外界环境的沟通管理。外界环境与本企业也在发生着信息的交流和交换。外界环境包括的要素有供应商、竞争者、政府机关、顾客等。企业应该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密切注视供应商供应能力的变化,即供应商供应原材料的数量和价格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本企业产品的影响。供应商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的产品价格。如果供应商的价格提高,那么企业应该及时寻找替代的供应商或者考虑对供应商进行并购来减少自己的供应链风险。企业也应该密切注意获取竞争者的信息,因为竞争者的市场策略会影响到本企业的市场策略,如果竞争对手采取了降价策略,本企业是否跟随降价或者干脆价格不进行变动,而是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如果竞争对手开发了新产品并且投入市场,本企业是否应该对这种新产品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而考虑采用相应的应对策略。企业应该密切关注国家法律政策的变化,这些变化要么对企业的经营成本带来影响,要么干脆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如果国家准备对本行业提高税收,企业是否应该拿出相应的降低成本的策略?如果国家准备投入替代产品的行业,本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企业应该密切注意消费者消费偏好的变化,人的消费欲望总是无止境而且喜新厌旧的,企业应该多做市场调查,关注消费偏好的转移,设计和开发相应的产品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消费欲望。与供应商的信息交流、市场情报的获取、国家法律政策的获取,这些都涉及到企业的正式沟通。企业应该重视本组织与上述因素的沟通。

三、非正式沟通管理

非正式沟通是企业以个人或者非正式系统为渠道进行的沟通,传播的是职工感兴趣的信息或者是与职工利益相关的信息。非正式沟通的存在有其必然性,毕竟人们的活动不仅存在于工作之中,也存在于生活和情感之中。而非正式沟通的对象往往与上述内容相关。

非正式沟通有如下特点:非正式沟通信息传播速度快,由于非正式沟通中的信息是与职工利益相关,因此传播速度要大大快于正式沟通,因为正式沟通的信息传播要经过一些正规的程序。通常,企业内部信息都是通过组织内部的正式沟通渠道,或是自上而下,或是自下而上地进行书面的或口头的传播。这势必造成信息传递的速度较慢,由此会导致一个时间差,即人们需要适当的信息的时刻和信息最终到达时刻之间的时间差。而非正式的信息传播渠道,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空缺,由于它是一种多方位的信息传递方式,即信息传递不仅可以是垂直的,还可以是横向的、斜向的甚至是跳跃的,信息通道全方位发散,使信息的传递更迅速。此外,这种信息由于是个人之间的私人交流,所以信息传递也不受时间限制,可以在24小时内全天候进行有效传播,这无疑也加快了它的传递速度。

非正式沟通有一定的片面性,其中的信息内容往往会被夸大和曲解。这是由于每个传播信息的人都会加入自己的理解,甚至会掺杂个人的情感评价,如此信息的片面和扭曲都是容易产生的;非正式沟通可以满足员工的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当一个员工传播别人感兴趣的信息时,该员工自然而然会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人们完成了与人打交道的行为,与他人进行信息和情感的交流,从而满足了社交需求。

非正式沟通和谣言有着本质的区别。虽说两者在信息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上一致,即谣言和非正式沟通都是依靠个人或者非正式组织来进行信息的传递的,传播的都是与职工利益相关或者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但是非正式沟通大多是在传播以真实性信息为基础经过夸大的或者片面的信息,而谣言则完全是无中生有,是与事实的真实性完全背离的。非正式沟通的信息往往会很准确,研究表明,非正式沟通中信息的准确性高达80%。一些信息适宜从非正式沟通渠道获得,如公司的背景、内部明争暗斗的人际关系、上司的喜好、公司内部一些未成文的约定俗成的做法等等,是根本无法从正式渠道获得的,而这些有时却是员工在一个组织中工作所必须了解的。

无论管理者喜爱还是厌恶非正式沟通,它都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于组织之中,并且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管理者应该小心谨慎地对待非正式沟通。那么,管理者应该如何对待非正式沟通呢?

1、非正式沟通作为伴随着人类生活而产生的一种沟通方式,不是管理者通过消灭打击否认就可以阻止其传播的。如果管理者试图消灭阻止打击非正式沟通,势必在组织人群中形成逆反心理,同时也会在暗示组织人群,正在传播的非正式沟通信息非常可能是真实的,有一句俗语来形容这种逆反心理就是,解释就意味着掩饰。但是,也并不是说管理者对非正式沟通就无计可施,堵不如疏,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正式沟通渠道,各种标准如工资标准、人事变动等方面信息完全透明化、公开化,就可以打消人们的疑虑和议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关于这方面的非正式沟通的信息。

2、对于非正式沟通中产生的错误信息,可以考虑通过非正式沟通渠道加以修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可以考虑通过正式沟通渠道予以澄清。双管齐下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通过非正式沟通渠道纠正非正式沟通产生的错误信息,由于新的非正式沟通信息是完整的,更加真实的,更加具有可信性的,因此可以很快替代原先的错误信息。如果问题很严重,组织内的士气和凝聚力已经被非正式沟通的错误信息所影响,此时还可以通过召开全体职工会议、下达文件指示等方式予以澄清和纠正。

3、管理者可以将自己想传递但是又不便于从正式沟通渠道传递的信息从非正式沟通渠道传递出去,从而达到某种管理效果。如管理者可能要面临人事选举,他可以通过非正式沟通渠道向他的员工表示未来他的计划和打算,从而赢得这些员工的支持。管理者也可以通过非正式沟通渠道听到从正式沟通渠道听不到的信息,从而可以在决策时作为参考的依据之一。如管理者可以通过非正式沟通渠道了解到某个员工性格特征和优缺点,以及从事的其他社会活动是什么,从而为将来的人事调动和工作分配决策打下基础。管理者也可以通过非正式沟通渠道了解到员工的主导需求是什么?如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这样管理者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员工实施不同的激励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1]钟坚,王妙,甘敬东.社会沟通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2]刘美芬.管理沟通:再造企业凝聚力[J].阶梯,2010.

[3]张翔,赵燕.企业内部有效沟通障碍的分析及其改善[J].宜春学院学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沟通管理论文三千字

  • 索引序列
  • 企业管理沟通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 旅游企业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 存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 企业管理沟通策略学位论文
  • 企业内部沟通问题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