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美食类论文英语参考文献

美食类论文英语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美食类论文英语参考文献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在各领域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用Times New Roman.每一条目顶格,如某一条目超过一行,从第二行起“悬挂缩进”2字符。参考文献中所有标点与符号均在英文状态下输入,标点符号后空一格。

参考文献条目排列顺序:英文文献、中文文献、网络文献。分别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文献前不用序号。

1)英文参考文献:

(1)专著与编著

排列顺序为:作者姓、名、专著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如:

Brinkleyork: Knopf, 1993.

专著名中如果还包含其他著作或作品名,后者用斜体。

例如:

Dunn, Richard J ed. Charlotte Bront: Jane EyreNew York: Norton, 1971.

A、两个至三个作者

第一作者的姓在前,名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其余作者名在前,姓在后,中间无逗号;每个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作者的姓名前用“and”,后用句号。

例如:

B、三个以上作者

第一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中间加逗号)后接“et al.”,其他作者姓名省略。

例如: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7.

C、同一作者同一年出版的不同文献,参照下例:

Widdowson, Henry G1998a.

Widdowson, Henry 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b.

(2)论文集

参照下例:

Thompson, Pett. “Modal Verbs in Academic Writing”. In Ben Kettlemann & York: Rodopi, 2002: 305-323.

(3)百科全书等参考文献

参照下例:

Fagan, Jeffrey. “Gangs and Drugs”. ork: Macmillan, 2001.

(4)学术期刊论文

参照下例:

Murphy, Karen. “Meaningful Connections: Using Technology in Primary Classrooms”.

(5)网络文献

参照下例:

“Everything You Ever Wanted to Know About URL”.

(6)专著:

参照下例:

皮亚杰.结构主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7)期刊文章:

参照下例:

杨忠,张韶杰.认知语音学中的类典型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1-3.

(8)学位论文

参照下例:

梁佳.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试题现状的理论分析与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2.

(9)论文集

参照下例:

许小纯.含义和话语结构[A].李红儒.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5-7.

(10)附录

2)中文参考文献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着,着作

[C]--论文集(一般指会议发表的论文续集,及一些专题论文集,如《***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集》

[N]-- 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尽管有时我们看到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如知网),但它也是发表在期刊上的,你看到的电子期刊仅是其电子版

[D]--学位论文 :不区分硕士还是博士论文

[R]--报告:一般在标题中会有“关于****的.报告”字样

[S]-- 标准

[P]--专利

[A]--文章:很少用,主要是不属于以上类型的文章

[Z]--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可用字母“Z”标识,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常用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DB/OL] --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很显然,标识的就是该资源的英文缩写,/前面表示类型,/后面表示资源的载体,如OL表示在线资源。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周融,任志国,杨尚雷,厉星星。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107-109.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67.

2.专着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

[4]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 [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

[10] Almarza, .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and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专利

【格式】[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8.标准

【格式】[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举例】

[14] 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S].

9.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10.电子文献

【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举例】

[16]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17] 万锦。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 1993)。英文版 [DB/CD].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11.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特别说明:凡出现在“参考文献”项中的标点符号都失去了其原有意义,且其中所有标点必须是半角,如果你的输入法中有半角/全解转换,则换到半角状态就可以了,如果你的输入法中没有这一转换功能,直接关闭中文输入法,在英文输入状态下输入即可。

其实,很多输入法(如目前比较流行的搜狐输入法)都提供了四种组合:

(1)中文标点+ 全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而这时,我没有找到哪个键可以输入 / 符号)也就是说,这些符号是一定不能出现在“参考文献”中的;

(2)中文标点+半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这时,我还是没有找到哪个键可以输入 / 符号)也就是说,这些符号也不能出现在“参考文献”中的;

上面列出的符号,中间没有任何的空格,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区别吗?我看只是-的宽度有一点点不同,其它都一样

(3)英文标点+全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

(4)英文标点+半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

从这两项可以明显的看出,半角和全角其实最大的差别是所占的宽度不一样,这一点对于数字来说最为明显,而英文标点明显要比中文标点细小很多(也许因为英文中,标点的功能没有中文那么复杂,就是说英文中标点符号的能力没有中文那么强大)

所以,很多人在写“参考文献” 时,总是觉得用英文标点+半角很不清楚,间距也太小,其实这点完全不用担心如果你觉得真的太小不好看,就用英文标点+全角吧而在[1] 之后,一般也都有一个空格。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应置于本页页脚,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in Food Culture – Traditions & University,, Barbara. Taste of Southeast Asia. Tucson, AZ: HPBooks, Inc., , Gwenda L. Cuisines of Southeast Asia: A Culinary Journey Through China,Thailand, Myanmar,Japan. New York, NY: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3. , Constance M. Fun and Festival from East Asia. New York, NY: Friendship Press, 1968.

英文论文参考文献示例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英文论文参考文献示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本

用Times New Roman。每一条目顶格,如某一条目超过一行,从第二行起“悬挂缩进”2字符。参考文献中所有标点与符号均在英文状态下输入,标点符号后空一格。

参考文献条目排列顺序:英文文献、中文文献、网络文献。分别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文献前不用序号。

1)英文参考文献

(1)专著与编著

排列顺序为:作者姓、名、专著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如:

Brinkley, Alan. The Unfinished Nation. New York: Knopf, 1993.

专著名中如果还包含其他著作或作品名,后者用斜体。

例如:

Dunn, Richard J ed. Charlotte Bront: Jane Eyre. New York: Norton, 1971.

A.两个至三个作者

第一作者的姓在前,名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其余作者名在前,姓在后,中间无逗号;每个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作者的姓名前用“and”,后用句号。

例如:

Rowe, Richard, and Larry Jeffus. The Essential Welder: Gas Metal Arc Welding Classroom Manual. Albany: Delmar, 2000.

B. 三个以上作者

第一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中间加逗号)后接“et al.”,其他作者姓名省略。

例如:

Randall, John et al. 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7.

C. 同一作者同一年出版的不同文献,参照下例:

Widdowson, Henry G. EIL: Squaring the Circles. A Reply. London: Lomgman, 1998a.

Widdowson, Henry G.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b.

(2)论文集

参照下例:

Thompson, Pett. “Modal Verbs in Academic Writing”. In Ben Kettlemann & Marko, Henry 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by Doing Corpus Analysis. New York: Rodopi, 2002: 305-323.

(3)百科全书等参考文献

参照下例:

Fagan, Jeffrey. “Gangs and Drugs”. Encyclopedia of Drugs, Alcohol and Addictive Behavior. New York: Macmillan, 2001.

(4)学术期刊论文

参照下例:

Murphy, Karen. “Meaningful Connections: Using Technology in Primary Classrooms”. Young Children. 2003, (6): 12-18.

(5)网络文献

参照下例:

----“Everything You Ever Wanted to Know About URL” .

2)中文参考文献

(1)专著

参照下例:

皮亚杰.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期刊文章

参照下例:

杨忠,张韶杰.认知语音学中的类典型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1-3.

(3)学位论文

参照下例:

梁佳.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试题现状的理论分析与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2.

(4)论文集

参照下例:

许小纯.含义和话语结构[A].李红儒.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5-7.

(5)附录本

翻译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参考文献:

奥马利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陈保亚 20 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丁言仁 英语语言学纲要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 语言学方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桂诗春 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黄国文 语篇与语言的功能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李延富主编 英语语言学基本读本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李运兴 语篇翻译引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刘润清 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刘润清等 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上下册)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刘润清等 语言学入门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陆国强 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拓展内容:

书写格式

1.参考文献标注的位置

2. 参考文献标标注方法和规则

3. 参考文献标标注的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⑵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⑶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 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于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注:以上在word中的处理是比较常用的做法,不过作者需要了解,投稿稿件是word格式或pdf格式或wps格式,但是很多期刊是用方正排版系统排版的,二者不“兼容”。因此,作者的word投稿只是编辑部排版的原稿,排版问题作者无需太过担心;而作者如想要编辑部出刊前最后的电子稿(有些作者着急要清样或已经排版的电子稿)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没有方正的软件就无法打开这个电子稿。

Western cuisine is a generalized term collectively referring to the cuisines of Europe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The term is used by Anglophone Asians to contrast with Asian styles of cuisines of Western countries are diverse by themselves, although there ar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that distinguishes Western cooking from cuisines of Asian countries and other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ooking of Asian countries, for example, meat is more prominent and substantial in serving-size, and Westerners traditionally have a far more in-depth knowledge concerning specific methods of preparing and serving different cuts of meat than Asian in particular is a common dish across the West. Similarly to some Asian cuisines, Western cuisines also put substantial emphasis on sauces as condiments, seasonings, or accompaniments (in part 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seasonings penetrating the often larger pieces of meat used in Western cooking). Many dairy products are utilized in the cooking process, except in nouvelle cuisine. Wheat-flour bread has long been the most common sources of starch in this cuisine, along with pasta, dumplings and pastries, although the potato has become a major starch plant in the diet of Europeans and their diaspora since the European colonization of the advertised to be specializing in generic Western cuisine in Asia tend to have menus containing a mixture of dishes mainly from France,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and Germany. Since the early 1990s dishes from Italy and Spain have become more prominent on these restaurants' cuisine originated from the various regions of China and has become widespread in many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 from Asia to the Americas, Australia, Western Europe and Southern Africa. In recent years, connoisseurs of Chinese cuisine have also sprouted in Eastern Europe and South Asia. American Chinese cuisine and Canadian Chinese food are popular examples of local varieties. Local ingredients would be adopted while maintaining the style and prepar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vary greatly amongst the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giving rise to the different styles of food. There are eight main regional cuisines, or Eight Great are also featured Buddhist and Muslim sub-cuisines within the greater Chinese cuisine, with an emphasis on vegetarian and halal-based diets most dishes in Chinese cuisine, food is prepared in bite-sized pieces, ready for direct picking up and eating. Traditionally, Chinese culture considered using knives and forks at the table barbaric due to fact that these implements are regarded as weapons. It was also considered ungracious to have guests work at cutting their own food. Fish are usually cooked and served whole (or chunked), with diners directly pulling pieces from the fish with chopsticks to eat, unlike in some other cuisines where they are first filleted. This is because it is desired for fish to be served as fresh as possible, and more importantly, whole fish culturally signifies wholeness of things as it has a proper beginning (head) with an end (tail). It is common in many restaurant settings for the server to use a pair of spoons to divide the fish into servings at the table. Chicken is another meat popular in Chinese meals. While the chicken is cut into pieces, and similar to serving fish every single piece of the chicken is served including gizzards and head in order to signify a Chinese meal, each individual diner is given his or her own bowl of rice while the accompanying dishes are served in communal plates (or bowls) that are shared by everyone sitting at the table. In the Chinese meal, each diner picks food out of the communal plates on a bite-by-bite basis with their chopsticks. This is in contrast to western meals where it is customary to dole out individual servings of the dish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eal. Many non-Chinese are uncomfortable with allowing a person's individual utensils (which might have traces of saliva) to touch the communal plates; for this hygienic reason, additional serving spoons or chopsticks (lit. common/public/shared chopsticks) may be made available. In areas with increased Western influence, such as Hong Kong, diners are provided individually with a heavy metal spoon for this purpose. The food selected is often eaten together with some rice either in one bite or in alternation.

美食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餐厅的总体布局是通过交通空间、使用空间、工作空间等要素的完美组织所共同创造的一个整体。这是可以参考一下文献的,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餐厅设计主要参考文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餐厅设计主要参考文献一

浅谈餐饮空间的主题性设计

在餐饮空间的设计过程中,根据各个不同对象的设计需求, 为它们找到不同的文化主题。以设计主题和经营定位来区别设计对象的不同特色。

餐厅设计主要参考文献二

酒店设计的文献综述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迅猛 的发展国内国际消费市场日益成熟壮大中国酒店设计的发展不仅要跟紧国际发展潮流更要 敢为天下先超前发展后来居上。

餐厅设计主要参考文献三

餐饮业论文

对科学推进餐饮业发展的思考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

餐厅设计主要参考文献四

我国餐饮业服务营销探析

四、基于企业需求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基本思路...(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 1] ...本文以海底捞为例,对我国餐饮业服务营销进行分析

餐厅设计主要参考文献五

餐厅

餐厅_设计/艺术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一)VI 设计发展重要性设计初期,最应该...还有许多学生来图书馆不再是简单的查找参考文献、有用的资料、借阅图书的这一.

餐厅设计主要参考文献六

日本料理书籍参考

还设计了“点菜技巧”和“美食门槛”两个小贴士栏目...变化的餐饮与文化 三 和食与日本文化论 四 日本的...参考文献 专栏 寿司 天麸罗 日式烤肉 关东地方

餐厅设计主要参考文献七

毕业论文 餐厅VI设计

毕业论文 餐厅VI设计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九九餐厅 VI...12参考文献………12 摘要 湖北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VI 设计...

谈中国饮食文化特色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中国人从饮食结构、食物制作、食物器具、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民俗,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味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方的一些国家汇集着各国的移民,深受各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已的饮食习惯,形成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一、饮食结构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气候条件丰富,动植物品类繁多,这都为我国的饮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的祖先们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不断选育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食物资源,使得我国的食物来源异常广博。从先秦开始,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粮、豆、蔬、果、谷类等植物性食料为基础,主、副食界线分明。主食是五谷,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食。据《武林旧事》记载的一次盛宴便列举菜肴有200多道,其中,以猪、鸭、鱼、虾等物经烤、煮等诸多工艺制作成的有41道,有42道果品和蜜饯,有20道多类蔬菜,有29道各类鱼干,有17种饮料,还有59道点心等。所涉及的食物种类繁多,天上地下水生陆长和各种生物几乎无所不食,形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饮食构成。可见,在南宋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趋于成熟。据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我国的主食以稻米和小麦为主,另外小米、玉米、麦荞、土豆、红薯和各种苕类也占有一席之地。除了米线之外,各种面食,如馒头、面条、油条以及各种粥类、饼类和变化万千的小吃类使得人们的餐桌丰富多彩。 西方人秉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连西药都是从动物身上取料炼制而成的。比较注意动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取,饮食结构上,也以动物类菜品居多,主要是牛肉、鸡肉、猪肉、羊肉和鱼等。因此肉食在饮食中比例一直很高,到了近代,种植业比重增加,但是肉食在饮食中的比例仍然要比中国人的高。 二、食物制作 中国传统菜肴对于烹调方法极为讲究,常见的方法有:煮、蒸、烧、炖、烤、烹、煎、炒、炸、烩、爆、溜、卤、扒、酥、焖、拌等。而且长期以来,由于物产和风俗的差异,各地的饮食习惯和品味爱好迥然不同,源远流长的烹调技术经过历代人民的创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菜系,如闽菜、川菜、粤菜、京菜、鲁菜、苏菜、湘菜、徽菜、沪菜、鄂菜、辽菜、豫菜等。各菜系在制作方法上更是各有特色:如湖北菜的煨、滑,京菜的涮、烤等,更有四川菜以味多、味广、味厚、味道多变而著称,素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佳话。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口味精美。而美味的产生,主要在于五味调和。同时,追求色、香、味、形、艺的有机统一。在色的配制上,以辅助的色彩来衬托、突出、点缀和适应主料,形成菜肴色彩的均匀柔和、主次分明、浓淡相宜、相映成趣、和谐悦目。在口味的配合上,强调香气,突出主味,并辅佐调料,使之增香增味。在形的配制上,注重造型艺术,运用点缀、嵌酿等手法,融雕刻和菜肴于一体,形成和谐美观的造型。中国饮食将色,形,香,味,滋,养六者融于一体,使人们得到了视觉,触觉,味觉的综合享受,构成了以美味为核心,以养身为目的的中国烹饪特色。它选料谨慎,刀工精细,造型逼真,色彩鲜艳,拼配巧妙,有着无可争辩的历史地位。 西方饮食,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相比西方饮食,中华美食文化奇树一帜,食花美天下。 三、食物器皿 饮食用具的多样性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特别用竹筷进食,运用自如,经济方便,被欧美人士赞为是艺术的创造。中国饮食用具从用途上来分,有豆、罐、鬲、杯、盆、碗、盒、瓮、壶、甑、盘等等;从材料上来分,有陶制品、瓷制品、金属制品和竹木制品等等;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饮食用具在材料、质量、形态等诸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从隋唐开始,已大量使用了金银等贵金属所制的饮食用具,在民间,陶瓷用具大量使用,到了唐宋时期,中国瓷器享誉海外。直到现代,陶瓷食具美不胜收,灿烂辉煌,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个亮点和特色。西方人多用金属刀叉,以及各种杯、盘、盅、碟,其餐具的种类,很是单调。 四、营养保健 以谷物为主,注重饮食保健。就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这就是典型的饭菜结构。其中饭是主食,而菜则是为了下饭,即助饭下咽。中国人很注重饮食的营养保健,主张营养成份合理搭配,平衡饮食,通过调配食用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等气味、功用各不相同的食品,以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补精益气、养身健体的目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观,同时还概括了十条“不食”以及注重卫生,遵守时节,讲究营养,有节制不过量的科学饮食法则。 西方人也注重饮食科学,讲究食物制作严格按科学规范行事,要求调料的添加量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把厨房弄得像个化学实验室,而牛排的味道从纽约到旧金山别无二致。 五、饮食审美 中国饮食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十美风格”:讲究味、色、香、质、形、序、器、适、境、趣的和谐统一。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讲究菜肴的美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而对于西方人来说,饮食大约只是一种必需的生理活动,对于其中美的追求,却忽略了。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是明显的,而且各有长处。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交换的加快,中西饮食文化将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互补。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正在加大肉类和奶类食品的比重;同样,西餐也开始向中餐的色、香、味、意、形的境界发展,中西餐饮文化将在交流中共同发展,人们将会享受到更美味、更快捷、更营养的食品。 参考文献: 1. 王新婷、金鸣娟、姚晚霞.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 赵洪恩、李宝席. 中国传统文化通论.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 姚伟钧. 中国饮食文化探源.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4. 易艳萍、马寅初. 西方文化背景知识选讲 .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 徐旺生. 民以食为天——中华美食文化. 海南出版社,1993

美食类节目论文参考文献

饮食健康论文

中国知网有很多呀 [1]李鑫. “感性”与“理性”——浅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5). [2]谢有斌. 清代中西饮食文化比较论[J].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3]欧阳艳. 浅析中西饮食文化[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7). [4]杨乃济. 中西饮食文化中的哲学差异——中西饮食文化漫谈之三[J]. 中国国情国力,1993,(4). [5]汪清囡. 农业结构不同导致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 南方农机,2006,(6). [6]张旗,谢有斌. 清代中晚期中西饮食文化交流[J].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3,(4). [7]马守艳.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及中西菜肴翻译方法[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8]党冰花.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刍议[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9]卞浩宇.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西饮食文化比较研究[D].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2005. [10]张洪萍. 试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6). [11]蔡华. 试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12]鲁莉,曹诗图. 中西饮食文化比较及文化地理分析[J].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13]苏琛琛,雷雨,陈海洪,何纯点.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探讨[J]. 农家之友(理论版),2008,(9). [14]卞浩宇,高永晨.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 [15]李青,李伯伟. 中西饮食文化消费心理比较[J]. 商场现代化,2007,(9). [16]单士坤,王敏. 民族文化心理与中西饮食文化之对比[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17]唐友波. 从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看文化旅游的基点[J]. 东南文化,1991,(6). [18]罗露莎. 浅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J]. 双语学习,2007,(5). [19]徐旺生. 中西饮食文化内涵的异同[J]. 农业考古,1995,(3). [20]丘勇强.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下的中国菜肴英译[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宁夏饮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有哈大齐工业走廊产业聚集问题及对策研究和风险投资后监控管理研究。哈大齐工业走廊产业聚集问题及对策研究是对产业聚集理论进行了研究,对产业聚集的模式、产业聚集的原理和城市群与都市圈理论做了深入研究和详细的阐述,为哈大齐工业走廊产业聚集动态模型的建立和对策的提出,适合宁夏饮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风险投资后监控管理研究。是针对风险投资现状,对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和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投资监控管理方法,以为优化风险投资运行机制并提供科学的决策,适合宁夏饮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不知你要几篇, 你看看够么? [1] 孙璐. 浅析日本饮食文化[J]. 西安社会科学, 2010, (04) . [2] 徐静波. 试论日本饮食文化的诸特征[J]. 日本学刊, 2008, (05) . [3] 徐静波. 论日本肉食禁止和开禁的思想因素[J]. 日本研究, 2010, (01) . [4] 贺亚芹,隋国荣. 日本饮食文化琐谈[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02) . [5] 张婕. 浅谈饮食与健康[J]. 技术与市场, 2009, (07) . [6] 方海燕. 从饮食看日本文化的特征——以中日饮食文化的关系为中心[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 (04) . [7]日本的饮食文化[J]. 健身科学, 2004, (12) . [8] 尹文华. 浅谈中日两国饮食文化[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 (34) . [9] 时志中. 浅析“鱼文化”现象[J]. 中国钓鱼, 1995, (11) . [10] 仓石厚子.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兼论消费与经济观念[J]. 现代日本经济, 1997, (06) .

美食杂志参考文献

中国知网搜索相关主题的论文有很多,可以直接做参考文献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重应对食品安全“双重挑战”探讨 胡承康; 白玉成 浙江省平湖市卫生监督所 【期刊】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0-09-30 1 1042 基于Internet的食品营养评价系统的开发 于平 【期刊】食品工业 2001-12-20 1 663 关注食品营养 打造健康生活——记天津市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 天津科技大学 【期刊】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07-30 0 1024 食品营养强化与营养增补 刘志皋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 【期刊】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3-02-15 6 2845 Food,Nutrition and Health 【会议】Abstracts of 14th World Congress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2008-10-01 0 146 科学对待食品营养成分标示 杨蕾 【报纸】中国食品质量报 2010-12-23 0 127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发应用及“江苏省食品营养成分与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胡义东; 姚义刚; 贾涛; 赵厚民; 周小平; 徐慧; 李新丽; 杨凤岩; 汤伟; 左红; 唐晶晶; 吴秋云; 杨艳红 【科技成果】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 2006-12-20 08 食品营养与营养食品 陈义凤; 游海; 何金明; 邓泽元; 陶秉莹 【期刊】南昌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1994-06-30 6 2929 发展食品营养强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刘志皋 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营养强化剂及特种营养食品专业委员会 【会议】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成立十周年暨第七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展览会学术论文集 2003-04-01 0 4210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保障体系研究 刘清珺; 张经华; 陈舜琮; 刘清; 夏敏; 范筱京; 王欣欣; 贾丽; 朗爽; 王覃 【科技成果】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2008-07-22 0 311 帝斯曼:为企业提供食品营养强化方案——访帝斯曼营养产品部大中华区技术市场经理Kenny Koh PhD 房慧 【期刊】食品安全导刊 2009-03-15 0 3112 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公开征求《运动营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规定》意见的通知 卫生部监督局 【期刊】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8-07-31 0 4813 卫生部发布《运动营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规定》 卫生 【报纸】消费日报 2008-08-26 0 1014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姜忠丽; 代岚; 王俊伟 沈阳师范大学 【期刊】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11-20 0 1915 Maillard反应与Strecker降解及其对食品风味与食品营养的影响 冯大炎; 周运友 安徽师大化学系 【期刊】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07-02 3 10816 解析: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强化剂扩大使用范围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名单新资源食品 张俭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期刊】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0-03-25 0 4317 2003:决战营养强化——食品营养强化工作座谈会侧记 东方竹 【期刊】中国食品工业 2003-03-30 0 2818 婴幼儿配方食品营养强化法规标准的研究 师朝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硕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0-04-01 0 3419 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发明专利申请及技术发展分析 潘珂 【期刊】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1-02-16 0 3620 我国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农志荣; 覃海元; 黄卫萍; 杨昌鹏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广西南宁 【期刊】高等农业教育 2008-06-15 3 221

ZCOM电子杂志 《搜街》美食电子杂志 味觉 国内首本美食电子杂志

期刊名称:美食研究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扬州大学出版周期:季刊国际刊号:2095-8730国内刊号:32-1854/TS邮发代号:28-183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描述:《美食研究》杂志创办于1984,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北大核心期刊,影响因子,现被万方收录(中)等权威机构收录,美食研究杂志社征稿杂志简介刊社简介《美食研究》(原名:中国烹饪研究;扬州大学烹饪学报)是我国烹饪界办刊最早、层次最高、影响最大的理论学刊。《美食研究》办刊宗旨:探索总结烹饪理论,继承弘扬饮食文化,反映烹饪研究最新成果,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美食研究》办刊特色:融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既是烹饪理论研究者、烹饪教学工作者的科研阵地,又是餐饮企业从业者的技术指南和烹饪爱好者的良师益友。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Caj-cd规范获奖期刊栏目设置饮食文化研究、美食旅游研究、餐饮市场与企业管理、现代烹饪与食品科学、烹饪教育与教学投稿须知1、《美食研究》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2、《美食研究》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3、《美食研究》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4、《美食研究》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5、《美食研究》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健美体育英语论文参考文献

体育论文的参考文献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体育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体育论文的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 1:昆明、丽江市海拔数据资料.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3:张冰主编.高原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模拟不同时程高原训练对大鼠心肌影响的机制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3—138 4: 杨生岳,等高原移居汉族和世居藏族低高氧通气反应性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5,11(2):87-189 5: 马小明\任中海. 海拔差异影响大学生达标成绩的研究[J].中国体育报.20xx,03(1):1—6 6:安彦. 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训练【J】.体育科学报,20xx,01(1):25—30 7:陈文聪. 高原训练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体育科学报,(5):24—28 8:山本正嘉.高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J】.体育科学(日本),1990, 40(6): 431~436更多相关阅读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英文论文参考文献示例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英文论文参考文献示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本

用Times New Roman。每一条目顶格,如某一条目超过一行,从第二行起“悬挂缩进”2字符。参考文献中所有标点与符号均在英文状态下输入,标点符号后空一格。

参考文献条目排列顺序:英文文献、中文文献、网络文献。分别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文献前不用序号。

1)英文参考文献

(1)专著与编著

排列顺序为:作者姓、名、专著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如:

Brinkley, Alan. The Unfinished Nation. New York: Knopf, 1993.

专著名中如果还包含其他著作或作品名,后者用斜体。

例如:

Dunn, Richard J ed. Charlotte Bront: Jane Eyre. New York: Norton, 1971.

A.两个至三个作者

第一作者的姓在前,名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其余作者名在前,姓在后,中间无逗号;每个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作者的姓名前用“and”,后用句号。

例如:

Rowe, Richard, and Larry Jeffus. The Essential Welder: Gas Metal Arc Welding Classroom Manual. Albany: Delmar, 2000.

B. 三个以上作者

第一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中间加逗号)后接“et al.”,其他作者姓名省略。

例如:

Randall, John et al. 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7.

C. 同一作者同一年出版的不同文献,参照下例:

Widdowson, Henry G. EIL: Squaring the Circles. A Reply. London: Lomgman, 1998a.

Widdowson, Henry G.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b.

(2)论文集

参照下例:

Thompson, Pett. “Modal Verbs in Academic Writing”. In Ben Kettlemann & Marko, Henry 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by Doing Corpus Analysis. New York: Rodopi, 2002: 305-323.

(3)百科全书等参考文献

参照下例:

Fagan, Jeffrey. “Gangs and Drugs”. Encyclopedia of Drugs, Alcohol and Addictive Behavior. New York: Macmillan, 2001.

(4)学术期刊论文

参照下例:

Murphy, Karen. “Meaningful Connections: Using Technology in Primary Classrooms”. Young Children. 2003, (6): 12-18.

(5)网络文献

参照下例:

----“Everything You Ever Wanted to Know About URL” .

2)中文参考文献

(1)专著

参照下例:

皮亚杰.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期刊文章

参照下例:

杨忠,张韶杰.认知语音学中的类典型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1-3.

(3)学位论文

参照下例:

梁佳.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试题现状的理论分析与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2.

(4)论文集

参照下例:

许小纯.含义和话语结构[A].李红儒.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5-7.

(5)附录本

翻译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参考文献:

奥马利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陈保亚 20 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丁言仁 英语语言学纲要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 语言学方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桂诗春 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黄国文 语篇与语言的功能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李延富主编 英语语言学基本读本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李运兴 语篇翻译引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刘润清 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刘润清等 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上下册)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刘润清等 语言学入门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陆国强 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拓展内容:

书写格式

1.参考文献标注的位置

2. 参考文献标标注方法和规则

3. 参考文献标标注的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⑵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⑶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 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于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注:以上在word中的处理是比较常用的做法,不过作者需要了解,投稿稿件是word格式或pdf格式或wps格式,但是很多期刊是用方正排版系统排版的,二者不“兼容”。因此,作者的word投稿只是编辑部排版的原稿,排版问题作者无需太过担心;而作者如想要编辑部出刊前最后的电子稿(有些作者着急要清样或已经排版的电子稿)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没有方正的软件就无法打开这个电子稿。

高校体育专业英语教学问题探讨论文

摘要 : 随着国际一体化的发展,英语已成为世界进行广泛交流的通用语言,而体育也将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在英语的使用上日益增多。当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普遍较差,如何提升体育专业的英语教学逐渐成为高校一大重要课题。该文首先阐述了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现状,指出了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做了具体的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给高校体育专业英语教学水平以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体育专业;英语教学;问题;建议

一直以来,非英语专业尤其是音体美等艺术生的英语教学一直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难点,因为专业的特殊性使其在英语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少之又少,但是未来国际化的发展又离不开英语的实际运用。本文以体育专业为例,就如何提升大学体育专业英语教学展开了研究。

1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现状

通常来说,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学习能力上比英语专业的学生要稍弱,但是作为特长生的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普遍较差。据相关统计,我国体育专业的英语平均分只有70分左右,远远低于其他专业学生的英语分数。对于大部分体育生来说,英语只是作为一门副科,是专业之外的课,学习好坏无所谓,因此很多学生的英语水平都停留在英语的最初级阶段,词汇量也极度匮乏,英语口语和写作听说能力更是不足。在一项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相关调查研究中,对英语学习是否有兴趣显示,很有兴趣的只占8%,有一点兴趣的占45%,完全没有兴趣的占到47%;在学习英语中遇到何种困难的统计显示,在听力方面占60%,在词汇方面占75%,在语法方面占47%,在阅读方面占43%,在写作方面占50%;另外对目前英语学习的教材是否满意中,非常满意的只有1%,满意度一般的占20%,不满意的占79%。而在平时的英语考试成绩中,能及格的人数寥寥无几,甚至很多学生只有30、40分。由此可见,在当今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2体育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频繁,高校体育专业的英语教学一直是学校和教师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英语教学不好是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低的罪魁祸首。其实,在英语教学中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问题又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主方面

首先,英语基础薄弱,水平较低。因为体育专业学生都属于特长生,在高中时期,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练习体育项目,因此在文化课上安排的时间很少,特别是英语,在很多人眼里,英语几乎成为一门副科,在仅有的文化课学习时间不但不重视,甚至产生恐惧心理,导致英语教学中教师对牛弹琴。其次,在学习英语上没有明确的目标。一般是文化课成绩不好或者在体育方面很有天赋的人才会去学习体育特长,英语作为一门高考必考科目在很多学生眼里是为了考试而学,其他没有任何用处,其实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语言。没有了明确的目标,为了考试而学,还有一点就是英语在高考中占的分量又不是很重,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上根本没有明确的目标,更不用说学好英语了。最后,缺乏学习兴趣,没有自信心。一方面,因为体育生常年运动造就了其外向好动的性格特征,导致他们要静下心来学习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另一方面,因为长期的训练,在英语上花费的学习实践很少,很多人都没有信心把英语学好。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英语教师有心上课,学生也无力听讲。

2)教师方面

第一,教学方法落后。中国长久以来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主体一直都是被动接受。本来对英语课堂就缺乏兴趣的体育特长生在学习英语是更提不起精神,加之其英语基础差,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也是照本宣科,殊不知很多课本内容体育专业生是跟不上进度的。第二,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传播,缺乏实践。体育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样,毕业后面临各种压力,比如考研、就业等,但是他们的课时大多是体育方面的,英语课程相对少,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让学生自己说写的时间很少,加上英语都是大班上课,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语言锻炼的机会。第三,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较弱。部分老师对艺术类学生存有一定的偏见,认为体育生只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并不是学习文化课的料,即使用心教,他们也不一定能学好,这种错误的想法使得很多教师在备课时不够用心,上课也不够细致,即使一部分学生上课开小差,做与英语课完全无关的事情,他们也不管不问。

3)学校方面

一方面,缺乏适合体育专业学生专门的英语教材。一般大学里面除了英语专业教材不一样之外,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材基本一样的,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等,而教师在上课时都是根据教材进行授课,结果就导致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要么学不懂英语,要么学到的都是与本专业无关的英语,甚至连很多体育术语都不知道。其实不同专业对英语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尤其是英语基础不好的体育生,学习英语的时候相对吃力,应该选用一些简单,适合他们学习或者对以后就业有帮助的教材。另一方面,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通常情况下,都是由学校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给教师,教师再以此为依据,并结合教材进行备课的。可以说,教学课程的成败与否与教学目标的制定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一直以来,很多高校体育专业的英语教学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和大纲,要么自行制定,要么和其他非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一样,使得体育专业的英语教学相当混乱。此外,教学时间和授课方式安排不合理。一般来说,学校的英语课程在开学之初就已经安排好了,但是学生可能因为各种体育比赛需要占用上课时间外出比赛,到文化课的时候不能保证每节课都到,导致很多学生在仅有的宝贵英语学习时间学学不到相应的英语知识。另外,大班授课是目前各大院校统一的英语教学授课方式,这样无疑将成绩好坏,等级参差不齐的学生都聚到一块,教师难以因材施教,造成课堂质量不佳。

3提升体育专业英语教学的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教师应本着尊重、真诚、关心的原则来处理师生关系。我国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一方面,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不管针对何种学生,教师都应该持着尊重、关心的原则来处理好师生关系,千万不能带有色眼睛,尤其针对体育专业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应该多些鼓励和支持,并加强课堂互动,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因为体育生平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体育锻炼上,学习英语的时间本来就少,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可以再课外适当开展英语第二课堂。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多组织一些活动,并请外籍教师进行参与,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还能练习口语交际能力。

2)根据体育生的特征,完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现代化对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以推行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手段改革的标志。首先做到因材施教。体育专业学生是高中作为特长生考入大学的,因此他们的英语普遍较差,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体育生的身心特征,制定适合他们学习的教学方法,逐步提升其英语水平。其次增加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书本上死板的内容通过动画,图片等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最后,采取分级教学。正因为体育生的英语水平不如其他专业学生,所以在教学上不能和其他学生一样采取相同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学生学不进去,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升。应该在选择合适教材的基础上,前面两个学期可以专门学英语基础知识,扩充学生的词汇量等,等大学中间学期,再训练其阅读和写作等能力。到最后两个学期着重训练口语交际等能力。

3)改革高校体育专业英语教学教材

选择适合学生专业特点和专业需求的英语教材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合适的教材才能制定合适的教学大纲,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才会目的明确,有的放矢。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推进,不管是中、小学还是大学,教学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套合适的教材也是提升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基础,但是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上,仍没有做到按专业区分英语教学方面的细致改革。针对大学体育专业的特征,应该编写出一套专门的英语教学教材,当然并不是对现有教材进行摒弃,而是根据体育生的特点对现有的教材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进一步体现体育这一学科性特征,同时也要深入中西方文化内涵,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

4结语

随着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广泛运用,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的成果,对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发出了巨大的挑战。然而,正是因为体育专业的独特性,让各大高校的体育生在英语学习上不如其他专业,因此在英语教学上应该开辟一条适合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特色之路,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更好地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梁艾萍.高校体育生的英语学习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3(33).

[2]刘夏.研究性学习在体育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3).

[3]刘旺余.基于微课辅助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5(92).

[4]史莹娟,冯瑞贞.ESP教学模式下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习的需求分析[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5(6).

[5]艾群.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海外英语,2015(19).

[6]李丽娜.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谈如何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J].才智,2016(2).

  • 索引序列
  • 美食类论文英语参考文献
  • 美食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 美食类节目论文参考文献
  • 美食杂志参考文献
  • 健美体育英语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